周鶴芝、周林皋、朱之瑜三人不負重托,從日本歸來後,受到了朱亨嘉的表彰。


    尤其是朱之瑜,在日本幾年,省吃儉用,卻為朝廷募到了十萬兩銀子的捐款。如此氣節,誠屬可貴。


    朱亨嘉任朱之瑜為正六品禮賓院主事。


    對日貿易增加了四個港口後,大明朝的關稅收入大增,尤其是出口稅獲得了很大增長。雖然在後世,為了促進出口,各發達國家都取消了出口稅。但在這個年代,征出口稅是主流,什麽樣的生產力決定什麽樣的稅種。朱亨嘉是穿越者,知道促進出口的重要,將出口稅定得很低,隻有百分之五,遠低於其他國家。即使這樣,每年也增加了幾十萬兩銀子。


    除了關稅,工業稅、商稅也大增。大明錢莊更是賺得盆滿缽滿。外貿一搞活,存、貸款的數量巨增,錢莊的收入自然就多。


    為了賺取北伐軍費,朱亨嘉還命令各地水師,輪流有償為商船護航。根據戰船等級,每艘船收取不等的費用。原本隻是試著搞得玩玩,不料因為海盜眾多,大海商們寧願花重金也要請水師護航,這項業務居然收入豐厚,每年輕輕鬆鬆,進帳幾十萬兩。


    本來朱亨嘉還想成立外貿商號,直接運絲綢、瓷器等商品去日本販賣。但現在做外貿生意的商家很多。做為穿越者,他很清楚大鍋飯的弊端,便放棄了。美其名曰,不與民爭利。


    撈足了銀子,正欲北伐,忽又收到了琉球國的賀表兼求救表。


    ??


    “琉球國中山王臣尚質,稽首頓首,泣血上言:


    皇天眷命,統馭萬方。聖德覃敷,萬國永沾文化;皇仁廣被,八誕鹹肅禮儀。來集彤庭,效三唿以稱頌;班聯璐砌,齊九叩而拜颺。欽惟皇帝陛下,主宰天下,一視而同,慮周萬物,道貫百王,聲靈溢乎宇內,德教沛於海隅。臣質世守封藩,砥礪臣節,傾心歸命,頌德竭誠。伏願乾綱獨秉,泰運長亨,金甌永固,若旭日方升。


    今日酋島津氏,侵入琉球。擄我先王,占我島嶼,屠我百姓,掠我財貲。又於那霸設在番奉行,一舉一動,俱受挾製。更有甚者,逼迫小邦,棄中華而稱臣於薩摩。長此以往,國將不國。臣質不敢負大明之深恩,棄祖宗之疆土。伏惟天朝出兵,援我琉球。如天之恩,永世不忘。


    小邦事大之誠,發於肺腑!激切之情,溢於言表。謹奉表進貢以聞。光武二年九月六日。”


    ??


    看完琉球王尚質上的這道求援疏,朱亨嘉左右為難。


    薩摩藩現在可是大明朝的重要貿易夥伴,不好得罪。可若是聽憑他們吞並琉球、亦不妥。


    這琉球國可不是一般的藩國,乃是天朝朝貢體係的樣板國,在大明屬國中最為“恭順”(《萬曆野獲編》:“本朝入貢諸國,惟琉球最恭順,朝廷禮之亦迥異他夷”)。


    怎麽個恭順法?


    《明史》記載的諸國正式朝貢次數:日本十九次,朝鮮三十次,爪哇三十七次,安南八十九次,而琉球國高達一百七十一次,幾乎近於各國的總和。


    這還不算,對天朝使臣執禮甚恭。


    明代陳侃在《使琉球錄》中說,琉球國的官製很簡略,大部分文官都是專為朝貢一事而設。


    每有新王登基,大明使臣去琉球冊封。琉球國王必然親出都城三裏迎接,對天使行三跪九叩禮;進了王宮,把聖旨供奉起來,再一次行三跪九叩禮;接著,跪聽宣旨,聽完之後,又行三跪九叩禮。國王連磕三次頭後,官員們也要對天使三叩頭,而中國使臣隻須拱一下手。然後,連請天使吃七次大餐,什麽迎風宴、餞別宴、登舟宴之類的。送禮行賄,更不用多言。


    招待大明天使,對琉球國來說是頭等大事。專門成立了好幾個衙門負責接待,管住宿的館務司,管宴會的理宴司,管文牘的書簡司等等。甚至還有“文明辦”,不光是清掃街道,粉刷牆壁,更重要的是驅逐妓女。我琉球國是東海文明之邦,怎麽可能有妓女?


    當然,一報還一報,大明朝對琉球國也很好,一度好到讓朝鮮使臣吃醋。一個詞形容兩國關係:親如兄弟。現在小弟落難了,大哥要不要管?


    且這琉球王國位於台灣島和日本九州島之間,地理位置極其重要,是各國貿易的中轉站,號稱“萬國津梁”。若是讓日本人占了,我大明的台灣和東南海疆可就不太安全了。


    光武大帝一會兒覺得不能管,一會兒又覺得應該管,猶豫不決,遂召禮賓院侍郎孫可望、主事朱之瑜進宮詢問。


    “孫卿、朱卿,這琉球國對大明一向恭順,日本薩摩藩入侵琉球,占了他們五個島。卿等說說看,這個事,大明是管還是不管?”


    “陛下,臣以為琉球國對大明恭順,主要是有利可圖,並非真的忠於我大明”,孫可望說道。


    “哦,孫卿何出此言?”


    “稟陛下,琉球人素喜經商。每次來中國朝貢時,都攜帶大量從朝鮮、日本、暹羅、蘇門答臘、爪哇、呂宋等地采購的貨物販賣,又從我大明購入絲綢、茶葉等物去各國轉賣,一來一去,十倍之利。我大明對琉球使臣食宿所費全免,以致於使團中絕大多數都是商人。他們來我大明,白吃白喝,還有十倍之利,自然樂意朝貢”。


    什麽?白吃白喝?這怎麽行?


    朱亨嘉眉頭一皺,問孫可望道:“孫卿,朕上次特意叮囑,各國使臣來我大明,食宿需自理,有無照辦?”


    孫可望忙道:“已遵陛下之命,讓各國使團自行承擔費用”。


    “嗯,那便好!”


    孫可望又道:“陛下,臣得到消息,四年前清廷便遣使冊封琉球先世子尚賢為琉球中山國王,現任琉球世子尚質也向清廷齎表投誠了”。


    “什麽!”


    朱亨嘉勃然大怒:“這尚質好大的膽!既已降清,居然還敢向朕上表求援!”


    “陛下,臣以為琉球降清,亦是無奈之舉”,朱之瑜道。


    “哦,朱卿且言之”。


    “陛下,琉球先世子尚賢曾多次遣使來我大明請求冊封。最後一次是向隆武先帝請封,結果使臣剛至沒多久,先帝便殉國了。使臣自作主張,隨清軍入京投誠。清虜於是派招撫使前往琉球冊封,去時尚賢已死,薩摩藩對琉球又咄咄相逼,尚賢之弟尚質為了借清虜之勢對抗薩摩藩,方才向清虜齎表投誠”。


    “哼”,孫可望哼了一聲,“朱大人說得太輕了吧。那尚質可不光是齎表投誠,還向清廷上交了我大明冊封他們的敕印,並請求清廷賜發新敕印”。


    “哈哈哈”,朱亨嘉怒極反笑,對孫可望、朱之瑜笑道:“朕常對卿等說,國與國之間,隻有利益,沒有情誼。如何?一見我大明勢弱,這琉球國立即便跑到清虜那頭去了。好,好,好,這尚質倒真是個人才!剛向韃子獻媚,轉眼便能向朕請援!”


    “陛下,如何處理琉球國的請援表?”


    “不著急,先晾琉球使臣半個月,朕再見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明靖江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泱泱大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泱泱大明並收藏南明靖江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