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難臨頭,杭州城浙閩總督府內,淒淒慘慘戚戚。


    “陳公,明軍四麵圍我浙江,您得拿個主意啊”,浙江巡撫肖起元愁眉苦臉地向浙閩總督陳錦問計。


    “吾還能有什麽主意,隻能分兵據守,等待信郡王的大軍”。


    肖起元一歎:“信郡王被長江阻隔,恐怕未必能援我浙江啊!”


    陳錦是個暴脾氣,聞此言大怒,“沒有援兵,也得守!你我深受國恩,家眷又都在京城,難不成還能降明不成?況浙江仍有十餘萬兵馬、六萬八旗,豈有擁兵十餘萬,未戰先怯的道理?”


    陳錦還是有點倚仗的,那就是所謂的六萬八旗。這六萬八旗分四部分:杭州滿城五千滿蒙八旗;屯齊、紮喀納、伊爾德率領的一萬五千尼堪殘部;昂邦章京哈哈木、梅勒章京噶來道噶的兩萬滿蒙八旗;金礪和劉之源的兩萬漢軍旗。另外,還有五萬餘綠營。七七八八加一起也有十餘萬。


    見陳錦提到了六萬八旗,肖起元精神一振。


    “陳督憲,明軍雖四麵圍攻,但北邊的明軍李本深、胡茂禎部不過是兩萬降軍,佟柄器、張國勳兩位總兵盡可抵敵;西邊的明軍袁宗第部三萬人,屯齊貝勒和蔡巡撫亦有兵三萬,當能擋之;可慮者,浙東和福建二路,這二路是明軍主力,應重點布防”。


    陳泰點點頭,“可恨台州總兵馬信降了明,現在最可慮者是浙東明軍南下溫州與福建明軍會合。肖公,汝率馬進寶、張傑諸將守紹興、金華二府;吾和屯齊、哈哈木諸將守衢州、處州、溫州三府”。


    “陳公,江寧已丟,軍心不穩,須得把各將家眷集中於杭州”。


    “善!”


    ??


    浙東明軍平虜副將軍楊懷、輔明侯林察部水陸師六萬餘人,先是攻擊紹興府。


    紹興守將馬進寶、張傑皆是宿將,一時難以取勝。


    楊懷與林察商議,由林察率三萬兵馬繼續佯攻紹興,他自帶三萬五千兵馬進攻溫州,欲打通和福建明軍的聯係。


    大軍行至北雁蕩山下,遇到了清將趙國祚的阻撓。趙國祚是漢軍鑲紅旗人,父親趙一鶴做過三等甲喇章京,父子兩代漢軍旗,對清廷忠心耿耿。他的部下是從福建退下來的三千多福建綠營。


    大明崇禎二十五年九月十六日,首戰在北雁蕩山的雁湖附近打響。


    雁蕩山有北雁蕩山、中雁蕩山、南雁蕩山之分,通常說的雁蕩山一般都指北雁蕩山。而北雁蕩山之所以得名,又因為這雁湖,方可十裏,秋雁歸宿於此。


    趙國祚知道自己兵少,久戰必失,所以打算先發製人,挫明軍銳氣。


    十六日中午,明軍的先鋒定西侯張名振、平西伯王朝先的七千兵馬,剛抵達雁湖之畔,趙國祚忽然率軍從山上殺出。居高臨下,氣勢洶洶。尤其是他的三百親兵,更是銳不可擋,衝入明軍陣中。


    打著打著,趙國祚忽然發現除了他的親兵外,其他部下開始逃散,越逃越多。


    原來,雖然他帶兵有方,部下亦算精銳,可部下家眷皆在福建,丟了福建,如何能有士氣?若是守山,礙於軍法,尚還不敢逃,現在卻是在湖邊,水草多,隱藏甚易。自然要逃,要活著迴福建見家人。


    打仗打的便是士氣,明軍攻下南京後,清軍士氣十分低落,尤其是丟了老家的福建綠營,士氣更是低落。


    趙國祚大驚,他知道軍心已失,急忙率軍後退。


    “哪裏走!”


    一聲暴喝,大明平西伯王朝先追至,一刀斬於馬下。


    “恭喜平西伯”,記錄軍功的都鎮撫笑道:“首戰便斬了個提督”。


    “啥,提督?從一品?”


    王朝先一楞:“此人是誰?”


    “是清福建提督趙國祚”。


    “趙國祚?聽說此人是悍將,在福建時多次擊敗朱成功,怎麽這麽不禁打?”


    王朝先撓了撓頭,搞不懂是咋迴事。搞不懂便不理,繼續率軍向南殺去。


    明軍連克蒲歧所、樂清縣、盤石衛。攻打溫州府城永嘉縣時,好運氣到頭了。他們遇到了清浙閩總督陳錦的一萬總督標營和固山額真劉之源的一萬漢軍旗。


    陳錦已將眾將家眷集中於杭州,標營的家眷亦皆在杭州。總督標營平時的軍餉就比一般綠營高,士氣自然也高些,陳錦又為人狠毒,發下話來,有敢降明者,斬全家。因此,標營無人敢降。劉之源的漢軍旗就更不必說了,人家現在已經不是漢人是旗人,家人都在北方,靠大清朝發的糧餉過活。如何敢降?一降,全家都受牽連。


    所以這兩支軍隊很頑固,依靠永寧江而守。東線,明清雙方陷入了僵局。


    ??


    南線,平虜大將軍嚴天鳳部六萬餘明軍猛攻仙霞嶺,清昂邦章京哈哈木、梅勒章京噶來道噶率兩萬滿蒙八旗,拚死抵抗。


    仙霞嶺甚險,明軍雖眾,卻一時攻不下。


    嚴天鳳無奈,轉攻處州,處州的驛路不通,境內河流又多,什麽大溪、彪溪、竹溪、雙溪、東溪、鬆溪、虎蹲溪,一條又一條;不光河多,山也多,南田山、小連雲山、大連雲山,一座接一座。清固山額真金礪領一萬漢軍旗,傍水依山而守。


    嚴天鳳一路逢山開路、遇水搭橋,三軍疲倦,叫苦不迭。


    好不容易打下了慶元縣,便再難寸進。主要是修路太耗時間。


    沒奈何,轉而攻打溫州,希望能和浙東明軍會合。


    溫州分水關倒是有條小路可入浙江,可惜年久失修,而且地形又險。分水關後,尚有玉倉山、前倉江、安陽江。仗著地利,杭州滿城的甲喇章京佟浩年,僅帶了一千五百滿八旗,外加兩千守備兵便在分水關守了好幾天。


    嚴天鳳發了狠,不分晝夜猛攻,眼看要攻克,陳錦又從金礪的漢軍旗中抽了五千兵馬來援。


    分水關之戰一打便是半個月,明軍雖遠多於清軍,可吃了地利的虧,難有進展。


    明軍試圖從羅陽關一帶統過分水關。可羅陽關後麵又有南雁蕩山,路十分不好走,欲過關,又得修路。


    嚴天鳳不禁感歎,“如此難行,當年鄭芝龍若死守仙霞關,博洛又如何入得了福建?”


    觸景生情,提筆寫道:


    《行軍難》


    行軍何其難,


    嗟乎無數山。


    可歎鄭海盜,


    空擁此雄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明靖江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泱泱大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泱泱大明並收藏南明靖江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