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眷命,統馭萬方。臣彩聞:根本固則國祚長。土地者,國之根本也。古來雄主,莫不守土固疆。陛下繼禹、湯、文、武之業,為子孫立萬代之基,豈可棄土而不守哉!台灣者,雖孤懸海外,然島民皆大明忠良、陛下之赤子。紅毛夷殘虐不仁,屠我人民、辱我天威,更有甚者,吐狂悖之言曰,‘一夷兵能抵明兵廿伍‘,視天朝如無物,至此極矣!且台灣之地,沃野千裏,又多硝磺銅鐵之出,實王霸之基也。若久扼夷手,日後必為中國患。且臣聞夷人欲在赤嵌築城,以扼台南水道,若成,恐日後難圖。當奉天倡義,驅逐蠻夷,救萬家出水火,揚國威於海上。卑鄙之言,謹拜表以聞”。


    覽畢這篇建國公鄭彩所上的題本,朱亨嘉隻覺一腔熱血上頭。尤其是題本上所言,那夷人居然敢口吐狂言。說什麽,一個夷兵能打二十五個明兵,真正是混帳!不好好教訓爾等,孤就不配這“光武”二字。


    雖然惱怒之極,但他畢竟是一代大帝,年齡又大,做事沉穩,因慍而興師的事,不肯幹。打仗之前,先召來鄭封、劉茂遐、鄭彩商議。此之謂,聽人勸,吃飽飯。


    “鄭卿,汝上的疏,朕看了,甚有理。台灣,乃興王圖霸之地,萬不可落於夷人之手。隻是朕想知道,島上有夷兵幾何?防禦可完備?”


    “陛下,島上夷兵不足千人,另有‘土番’兵三千人。兵馬不多,不過工事極完備。臣以為伐之,至少需兩萬人”。


    “嗯”,朱亨嘉點點頭,又問鄭封、劉茂遐道:“兩位先生之見呢?”


    劉茂遐道:“臣以為台灣當緩圖。島上夷兵雖不多,但紅毛夷在爪哇尚有不少兵馬。台灣離大陸千裏之遙,勞師遠征,未必能速勝。萬一夷兵從爪哇增援,戰事持久,必然勞民傷財,空耗國力。且滿人大軍已至江北,此時再豎強敵,實不智也”。


    朱亨嘉點點頭,一時沉默不語。


    “陛下,臣以為此時正是攻台良機。解決台海問題,宜速不宜遲”,鄭封說道。


    朱亨嘉精神一振:“哦,為何宜速不宜遲?”


    “此時伐台灣,我有五勝,夷有五敗。夷人殘暴,島民舉義,人心在我,此我一勝、夷一敗;赤嵌城工事未成,攻之易取,此我二勝、夷二敗;夷人言一夷兵能抵我兵廿五,足見其狂妄,驕兵必敗,此我三勝、夷三敗;通事何斌,可為我間,夷之虛實,我已盡知,此我四勝、夷四敗;清虜精兵大半喪於江南,短期無力南下,我可全力鞏固南方,而紅毛夷卻和佛郎機夷征戰不休,此我五勝,夷五敗。若延宕日久,勝敗之勢難免生變。臣以為,攻台宜速不宜遲”。


    “善”,朱亨嘉大聲讚了一句,不過卻又思索了起來。


    鄭彩見狀從袖中抽出一幅地圖來,“臣有一圖獻於陛下”。


    “鄭卿,此是何圖?”


    “此乃紅毛夷通事何斌所獻《台灣軍事輿圖》”。


    “哦!”


    朱亨嘉打開輿圖,裏麵將台灣水道和荷蘭兵力分布、炮台設置情況標注得清清楚楚。大喜,讚道:“何斌真義士耳!”


    鄭彩又道:“陛下,何斌還跟臣說了一事:大員灣入口處有南北兩條航道。南航道(俗稱大港)港闊水深,大船可以自由出入,夷人在此建熱蘭遮城,以密集炮火封鎖,難渡;北航道(俗稱鹿耳門)夙有天險之稱,港門狹窄,沙石淤淺,航路迂迴,一向隻能通行小舟,夷人沒有設防。可是,經過溪流和潮汐的長時間衝刷,航路漸漸變寬變深。何斌暗中派人測量了鹿耳門水道,發現可通大船。他還說,朝廷大軍若至,他願為向導”。


    “好,好啊!”


    朱亨嘉放聲大笑,“何義士準備得如此周齊,若不派兵,豈不寒了義士之心?朕意已決,發兵複台!”


    ??


    光武帝一聲令下,大明朝的戰爭機器立刻行動了起來。戶部準備錢糧,兵部準備軍械,擬定調兵文書、送至內閣決議後由皇帝批準。


    福建水師要防著江北韃虜渡江,不能抽;浙江水師正在跟清軍浙江水師激戰,也不能抽;計劃抽七千廣東水師、三千安南水師出征。令廣東水師總兵陳奇策、副將楊權、蔡新,安南水師總兵馬玄生率部至福建泉州府集結。


    至於陸師嘛,自己的心腹、從龍之臣楊武待在安南已經數年了,一直上疏鬧著要調到北方殺敵報國。


    楊武的小心思,朱亨嘉十分清楚。他和孫貴皆是靖江王府儀衛舍人出身,孫貴因為一直待在北方有仗打,立功不斷,現在己經是公爵了;他待在南方沒仗打,立不了功,到現在才是個伯爵。所以,不斷上疏請戰。也罷,便以他為主帥,率八千安南兵,並降將卜從善部七千人,亦至泉州府集結。


    剛把出征人選定好,安南巡撫胡執恭的題本也來了。


    “臣胡執恭呈奏:安南鄭氏野心甚熾,屯兵於廣治之北,意欲謀阮。阮主福瀕遣使求援。臣以為抑弱扶強,乃邊境安寧之道。今鄭強阮弱,不妨救之。粗鄙淺識,謹候聖裁”。


    朱亨嘉一見,明白了,趕情這安南鄭氏的老鄭梉,人老心不老,想趁著明清交戰之際,發動第五次鄭阮戰爭,一舉滅鄭。厲害,他倒是選了一個好時機!


    胡執恭說得對,抑弱扶強,乃是我大明處理邊境問題的基本國策,決不能讓鄭氏吞並了阮氏。不過不能白救,朱亨嘉令胡執恭告訴阮氏,想讓大明救援,必須割讓嘉萊、昆蒿二府給大明。這兩個府是阮氏吞並的嘉萊族領地,皆是山地,並不富庶,不過卻挨著真臘國(柬埔寨),得之可以更好地掌控真臘、占城等盟國。


    安南形勢有變,安南行省的軍隊自然不能抽調了。


    朱亨嘉立即改變了上諭,令楊武部陸師、馬玄生部水師,留在安南,整兵待戰。


    令恩平侯高明貴部取代楊武部、楊朝棟部取代馬玄生部,以高明貴為主帥,建國公鄭彩為副帥,率水陸師兩萬五千征台。


    為了安撫楊武,朱亨嘉在楊武的請戰奏疏中批複道:“覽爾所言,朕心甚慰!請纓沙場,真大丈夫漢也!然立功不在先後,報國豈分南北?且好生在安南待著,自有用爾之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明靖江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泱泱大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泱泱大明並收藏南明靖江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