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把水運過去就相當於解了大家的燃眉之急。
一碗水一文錢,多的是人搶著買。
要不是他們還要趕路,大夥都想待在這個村子一直賣水。
牛車上,幾乎大半都是水。糧食已經不多了,孩子們全都下來走路。
屠戶還有些戀戀不舍,“這麽掙錢的營生,我這輩子頭一迴碰到,還真是舍不得。”
鐵匠也笑了,“我也是。”他看著前方,眼裏隱隱有一絲哀愁,“咱們再往南,會不會也缺水。咱們運的這些水又夠幾天的呢?”
花媒婆愁的是,“這地方到處都在缺水,我擔心半道上會有人搶我們的水。”
不是沒有可能。他們去賣水的時候,好幾迴水桶都被那些快要渴死的人打翻了。
“怎麽能不走呢。”江舒涵歎了口氣,“這個地方的縣令比之前那個掉腦袋的縣令還貪,現在世道這麽亂,說不準什麽時候又會發生一場□□。咱們早點躲開也是件好事。”
大家還真沒想到這茬。想到上次那個縣令腦袋掛在城樓上,一個個麵麵相覷,而後齊齊打了個冷顫,太嚇人了。
族長揮了下鞭子,咬了咬牙,“走!別再說喪氣話。有人搶水,咱們就跟他們打。”
這一路上還真遇到嘴唇起皮的難民,大夥將幾輛牛車圍成一個圈,不許這些人靠近。
江舒涵給他們指路,“再往前走十裏就有一個村子有水井,你們可以去那討水。”
又走了五十裏,這些難民聽到前頭有水,又看到江舒涵一行人這麽多人,沒敢跟他們拚命,硬是咬牙,繼續往前走。
又過了五十裏,好家夥,這些人已經是渴到極點了。有上來衝撞的。男人們就會用木棍把他們打開。女人們則是護著孩子護著水。
灑了一部分,喝了一部分,水很快又沒了。
再往前走五十裏,情況終於有所好轉。
柳武在前麵探路,迴來後告訴大夥,“前頭有座山,山上有水。”
大夥這才鬆了一口氣。
他們走到山腳下看到百姓每人手裏都拎著個水桶,正排隊取水。這條隊伍像l型。山腳下的這片田,小麥已經全部枯萎,不少百姓在這邊搭起了土灶。很多很多個土灶,起碼有幾千個。
他們一行人錯身從百姓身邊走過,直到他們走到l的拐角處,山上有不少衙役拿著長1槍站在邊上維持秩序。
柳新小聲嘀咕,“爹,看來這個縣的縣令還挺靠譜。”
他們這一路看到太多縣令不幹人事,剝削百姓,不拿百姓當人看。而這個縣令卻還能讓衙役維持秩序,不免好感大增。
“咱們在這邊歇一歇,蒸點幹糧,再走兩天就能到襄州了。”族長示意大家停下來。
大夥聽到這話都都很高興。
大家將牛車趕到前麵,然後拎著木桶過來。
這一眼望不到頭的百姓,得等到猴年馬月才能輪到他們啊。
“爹,我看咱們不如買水吧?”柳新看到有個穿著青衣的男子拎著水桶從山上下來,提議道。
大夥也覺得這主意挺好。
天這麽熱,好半晌也不見他們這隊伍往前挪一下。輪到他們,估計都渴死了。
江舒涵攔住青衣男子,對方一臉警惕看著他們,“你們想幹什麽?你們要是敢搶水,我就喊了啊。到時候把你們全都抓進牢裏服徭役,你們可得想清楚再動手。”
怪不得大家都老老實實排隊沒人敢搶呢,原來是縣令給衙役下了鐵令。
江舒涵心裏腹誹,麵上帶笑,打消他的疑慮,“不是,這位小哥,我們不搶水,我們買。你這桶水多少錢啊?”
青衣男子皺了皺眉,伸出一個巴掌。
花媒婆搶先開口,“五文呀?那行。”
青衣男子白了她一眼,“大娘可真會說笑。我排了三天隊,好不容易才接到這麽一桶。五文錢就想買走?你想啥美事呢。”他抬了抬下巴,“一口價,五兩!”
這迴不等花媒婆出聲,其他人全都急了,“什麽?五兩?你想錢想瘋了吧?”
“就是。我們在前頭,像你這樣的小桶,我們才賣五文錢。”
青衣男子抱著木桶,“又不是我們求你們買的。不要拉倒。我這水要給一大家子喝的。”
說完,也不理會他們,徑直走了。
眾人麵麵相覷。
“咱們還是別買了。太貴了。襄州還不知道是啥情況呢。咱們得省著點花。”
“就是。還有兩天,咱們就能到襄州城了。咱們忍忍吧。不喝也沒事。”
江舒涵看著大夥,“如果襄州城也沒水呢?咱們不就渴死了嗎?”
眾人被問住了。
是啊,襄州要是沒有山泉水,到那時咱們怎麽辦?
江舒涵寬慰大夥,“咱們先買幾桶。大家先解了渴,吃頓飽飯,等輪到咱們,每人接一桶水,到時候也賣給別人,這錢不就賺迴來了嗎?”
咦?還真是,這錢能賺迴來啊。他們怎麽沒想到呢?
第23章
大家買了三桶水, 煮了一鍋疙瘩湯,每人吃個三分飽, 決定停在這地方排隊。
排了兩天三夜,終於輪到他們了。
這山泉水孔很小,出水口隻有小拇指大小, 水速極慢, 江舒涵偷偷計算過, 等一小桶需要五分鍾。
這小桶就跟她在辦公室養的那綠蘿盆差不了多少, 三小桶才能裝滿大木桶。
等完水, 大家用了一小半。然後繼續趕路。
大約過了兩天,他們終於進了襄州地界, 這邊已經有了點綠意。莊稼也不像他們途經的那些地方全都死絕。這邊起碼還有能一半收成。
等他們到了穀城縣,綠色就更多了,一望無際全是長勢極好的麥子, 再過一個月就能收了。
或許也正因如此, 這邊的難民遠比張關城外多了數十倍。
而且這些人明顯有備而來,全部帶著家當,將不大的城門口擠得水泄不通, 足足排了四五條街那麽遠。
“入城費要二兩銀子。”族長前去打探消息, 迴來告訴他們。
二兩銀子, 他們這一路買了糧食,買了很多個木桶,這會手頭隻剩下六百三十四兩銀子。
一百零九個人,銀子倒是足夠。
頭一次, 江舒涵等人在難民們羨慕的目光中,趕著牛車進了城。
可惜他們自豪不過三秒,進了城,大夥才發現城裏到處都是難民,隨便哪個巷子都有不少難民。
“咱們該怎麽辦?”
租房子肯定不合算。總不可能像其他人一樣拿巷子當家吧。
跳上逃荒睡地上,那是沒辦法。
可到了目的地,再這麽幹,安全就沒了保障,更何況孩子也受不住。
許仲文倒是給他們尋到一個好住處,“我家在這邊有個別院,你們要是不嫌棄就住在那裏。”
眾人眼睛一亮。
倒是族長有些遲疑,“咱們先去看看,說不定你們那管事已經收了流民呢?”
收流民耕地,價錢可以便宜不少,很多人家都喜歡這麽幹。
許仲文一想也是。
一行人到了許府別院。
許仲文上門敲門,有個老漢過來開門,看到來人,驚得眼珠子都快掉下來了,立刻跪下給他磕頭,“少爺,您這是打哪來啊?”
許仲文虛扶他起來,“路經此地。咱們這邊還有空房嗎?我帶了些朋友迴來。”
這處別院以前住的都是許家管事。這些老管事有了錢,就把一家老小全接過來,便都在外麵置了房子,這處別院幾乎空了一大半。
老漢忙不迭點頭,“有,有,最後一進院子還空著呢。”
許仲文鬆了一口氣,示意大家進來。
這一夜,大家終於能放下心來睡個踏實覺了。
每家都分到了一間房,雖然床還是不夠,大多數還是得睡在地上,但是好歹不用早起趕路了。
第二日,大家睡到日上三竿才起。
醒來後,有下人過來通知他們到前院用飯。
原來許仲文一早吩咐別院裏的管事,他要擺答謝宴。
這管事確實很能幹,很快就張羅出幾桌像樣的飯菜。
有魚有肉,有酒有湯,有葷有素,饅頭管夠,大夥吃得那叫一個痛快。
席間許仲文給大家敬酒,感謝大夥一路上多番照顧他。
大夥連稱不敢。昨晚太累了,也沒仔細看。可今早起來,他們才發現這院子有多大。
三進院子,每排都有十幾間房子,每進院子都有客廳,有茅房,有灶房,有水井。
一個別院都這麽氣派,可見許家也是富貴人家。
大家對待許仲文也沒有之前那麽放肆了,反而多了幾分拘謹。
許仲文也明白這些人的不自在,寬慰大家,“拿這兒當自家。房子空著也是空著,你們想住到何時就住到何時。”
大夥連連道謝。
他們進城也看出來了,襄州城沒有發生幹旱,許多難民都搶著過來。他們住的空房間租給別人少說也能租一兩銀。
比許仲文四人一路上的花銷多多了。
席間許仲文和族長商量,明天出發前去江陵。
族長看向大夥,問他們的打算。
最終族長一家和田大夫一家決定去江陵,其他人家決定留在襄州。
一碗水一文錢,多的是人搶著買。
要不是他們還要趕路,大夥都想待在這個村子一直賣水。
牛車上,幾乎大半都是水。糧食已經不多了,孩子們全都下來走路。
屠戶還有些戀戀不舍,“這麽掙錢的營生,我這輩子頭一迴碰到,還真是舍不得。”
鐵匠也笑了,“我也是。”他看著前方,眼裏隱隱有一絲哀愁,“咱們再往南,會不會也缺水。咱們運的這些水又夠幾天的呢?”
花媒婆愁的是,“這地方到處都在缺水,我擔心半道上會有人搶我們的水。”
不是沒有可能。他們去賣水的時候,好幾迴水桶都被那些快要渴死的人打翻了。
“怎麽能不走呢。”江舒涵歎了口氣,“這個地方的縣令比之前那個掉腦袋的縣令還貪,現在世道這麽亂,說不準什麽時候又會發生一場□□。咱們早點躲開也是件好事。”
大家還真沒想到這茬。想到上次那個縣令腦袋掛在城樓上,一個個麵麵相覷,而後齊齊打了個冷顫,太嚇人了。
族長揮了下鞭子,咬了咬牙,“走!別再說喪氣話。有人搶水,咱們就跟他們打。”
這一路上還真遇到嘴唇起皮的難民,大夥將幾輛牛車圍成一個圈,不許這些人靠近。
江舒涵給他們指路,“再往前走十裏就有一個村子有水井,你們可以去那討水。”
又走了五十裏,這些難民聽到前頭有水,又看到江舒涵一行人這麽多人,沒敢跟他們拚命,硬是咬牙,繼續往前走。
又過了五十裏,好家夥,這些人已經是渴到極點了。有上來衝撞的。男人們就會用木棍把他們打開。女人們則是護著孩子護著水。
灑了一部分,喝了一部分,水很快又沒了。
再往前走五十裏,情況終於有所好轉。
柳武在前麵探路,迴來後告訴大夥,“前頭有座山,山上有水。”
大夥這才鬆了一口氣。
他們走到山腳下看到百姓每人手裏都拎著個水桶,正排隊取水。這條隊伍像l型。山腳下的這片田,小麥已經全部枯萎,不少百姓在這邊搭起了土灶。很多很多個土灶,起碼有幾千個。
他們一行人錯身從百姓身邊走過,直到他們走到l的拐角處,山上有不少衙役拿著長1槍站在邊上維持秩序。
柳新小聲嘀咕,“爹,看來這個縣的縣令還挺靠譜。”
他們這一路看到太多縣令不幹人事,剝削百姓,不拿百姓當人看。而這個縣令卻還能讓衙役維持秩序,不免好感大增。
“咱們在這邊歇一歇,蒸點幹糧,再走兩天就能到襄州了。”族長示意大家停下來。
大夥聽到這話都都很高興。
大家將牛車趕到前麵,然後拎著木桶過來。
這一眼望不到頭的百姓,得等到猴年馬月才能輪到他們啊。
“爹,我看咱們不如買水吧?”柳新看到有個穿著青衣的男子拎著水桶從山上下來,提議道。
大夥也覺得這主意挺好。
天這麽熱,好半晌也不見他們這隊伍往前挪一下。輪到他們,估計都渴死了。
江舒涵攔住青衣男子,對方一臉警惕看著他們,“你們想幹什麽?你們要是敢搶水,我就喊了啊。到時候把你們全都抓進牢裏服徭役,你們可得想清楚再動手。”
怪不得大家都老老實實排隊沒人敢搶呢,原來是縣令給衙役下了鐵令。
江舒涵心裏腹誹,麵上帶笑,打消他的疑慮,“不是,這位小哥,我們不搶水,我們買。你這桶水多少錢啊?”
青衣男子皺了皺眉,伸出一個巴掌。
花媒婆搶先開口,“五文呀?那行。”
青衣男子白了她一眼,“大娘可真會說笑。我排了三天隊,好不容易才接到這麽一桶。五文錢就想買走?你想啥美事呢。”他抬了抬下巴,“一口價,五兩!”
這迴不等花媒婆出聲,其他人全都急了,“什麽?五兩?你想錢想瘋了吧?”
“就是。我們在前頭,像你這樣的小桶,我們才賣五文錢。”
青衣男子抱著木桶,“又不是我們求你們買的。不要拉倒。我這水要給一大家子喝的。”
說完,也不理會他們,徑直走了。
眾人麵麵相覷。
“咱們還是別買了。太貴了。襄州還不知道是啥情況呢。咱們得省著點花。”
“就是。還有兩天,咱們就能到襄州城了。咱們忍忍吧。不喝也沒事。”
江舒涵看著大夥,“如果襄州城也沒水呢?咱們不就渴死了嗎?”
眾人被問住了。
是啊,襄州要是沒有山泉水,到那時咱們怎麽辦?
江舒涵寬慰大夥,“咱們先買幾桶。大家先解了渴,吃頓飽飯,等輪到咱們,每人接一桶水,到時候也賣給別人,這錢不就賺迴來了嗎?”
咦?還真是,這錢能賺迴來啊。他們怎麽沒想到呢?
第23章
大家買了三桶水, 煮了一鍋疙瘩湯,每人吃個三分飽, 決定停在這地方排隊。
排了兩天三夜,終於輪到他們了。
這山泉水孔很小,出水口隻有小拇指大小, 水速極慢, 江舒涵偷偷計算過, 等一小桶需要五分鍾。
這小桶就跟她在辦公室養的那綠蘿盆差不了多少, 三小桶才能裝滿大木桶。
等完水, 大家用了一小半。然後繼續趕路。
大約過了兩天,他們終於進了襄州地界, 這邊已經有了點綠意。莊稼也不像他們途經的那些地方全都死絕。這邊起碼還有能一半收成。
等他們到了穀城縣,綠色就更多了,一望無際全是長勢極好的麥子, 再過一個月就能收了。
或許也正因如此, 這邊的難民遠比張關城外多了數十倍。
而且這些人明顯有備而來,全部帶著家當,將不大的城門口擠得水泄不通, 足足排了四五條街那麽遠。
“入城費要二兩銀子。”族長前去打探消息, 迴來告訴他們。
二兩銀子, 他們這一路買了糧食,買了很多個木桶,這會手頭隻剩下六百三十四兩銀子。
一百零九個人,銀子倒是足夠。
頭一次, 江舒涵等人在難民們羨慕的目光中,趕著牛車進了城。
可惜他們自豪不過三秒,進了城,大夥才發現城裏到處都是難民,隨便哪個巷子都有不少難民。
“咱們該怎麽辦?”
租房子肯定不合算。總不可能像其他人一樣拿巷子當家吧。
跳上逃荒睡地上,那是沒辦法。
可到了目的地,再這麽幹,安全就沒了保障,更何況孩子也受不住。
許仲文倒是給他們尋到一個好住處,“我家在這邊有個別院,你們要是不嫌棄就住在那裏。”
眾人眼睛一亮。
倒是族長有些遲疑,“咱們先去看看,說不定你們那管事已經收了流民呢?”
收流民耕地,價錢可以便宜不少,很多人家都喜歡這麽幹。
許仲文一想也是。
一行人到了許府別院。
許仲文上門敲門,有個老漢過來開門,看到來人,驚得眼珠子都快掉下來了,立刻跪下給他磕頭,“少爺,您這是打哪來啊?”
許仲文虛扶他起來,“路經此地。咱們這邊還有空房嗎?我帶了些朋友迴來。”
這處別院以前住的都是許家管事。這些老管事有了錢,就把一家老小全接過來,便都在外麵置了房子,這處別院幾乎空了一大半。
老漢忙不迭點頭,“有,有,最後一進院子還空著呢。”
許仲文鬆了一口氣,示意大家進來。
這一夜,大家終於能放下心來睡個踏實覺了。
每家都分到了一間房,雖然床還是不夠,大多數還是得睡在地上,但是好歹不用早起趕路了。
第二日,大家睡到日上三竿才起。
醒來後,有下人過來通知他們到前院用飯。
原來許仲文一早吩咐別院裏的管事,他要擺答謝宴。
這管事確實很能幹,很快就張羅出幾桌像樣的飯菜。
有魚有肉,有酒有湯,有葷有素,饅頭管夠,大夥吃得那叫一個痛快。
席間許仲文給大家敬酒,感謝大夥一路上多番照顧他。
大夥連稱不敢。昨晚太累了,也沒仔細看。可今早起來,他們才發現這院子有多大。
三進院子,每排都有十幾間房子,每進院子都有客廳,有茅房,有灶房,有水井。
一個別院都這麽氣派,可見許家也是富貴人家。
大家對待許仲文也沒有之前那麽放肆了,反而多了幾分拘謹。
許仲文也明白這些人的不自在,寬慰大家,“拿這兒當自家。房子空著也是空著,你們想住到何時就住到何時。”
大夥連連道謝。
他們進城也看出來了,襄州城沒有發生幹旱,許多難民都搶著過來。他們住的空房間租給別人少說也能租一兩銀。
比許仲文四人一路上的花銷多多了。
席間許仲文和族長商量,明天出發前去江陵。
族長看向大夥,問他們的打算。
最終族長一家和田大夫一家決定去江陵,其他人家決定留在襄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