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狸與胡善祥孫宛兒被紫萱帶到一處僻靜院落,名字叫作芳華苑,居於禦花園東南角。院落不大,倒也整潔幹淨,紫萱將她們分別指引了房間,又指了幾名侍女內侍。阿狸與阿青被帶到東邊幾間房內,胡孫二人居於西廂。一時幾人稍事梳洗休息,便被紫萱請入大堂之內,言說奉旨對三人進行教導,以後會學習各種禮儀規矩。胡孫二人在太子宮中許久,自然深諳此道,也不多說,隻靜靜聽紫萱講說。那阿狸心中叫苦,聽得紫萱喋喋不休,不一會兒便覺枯燥起來,前日又沒有好好睡覺,便時不時有些發困,紫萱每每見她打盹,便停下不言,直到阿青在身後輕扯衣衫,阿狸驚醒,紫萱方才繼續下去。


    如此一日過去,阿狸便覺枯燥,對阿青抱怨道:“早知如此,不如就呆在南京不過來了,在那裏雖然怕了些,也省得受這些精神折磨。”又問阿青朱高燨緣何不來,阿青隻搖頭不知。


    次日一早紫萱又是一番教導,阿狸便有些崩潰,對著胡孫二人苦著一張臉,胡孫二人是自小便養成習慣,是以習以為常,見阿狸不耐,二人覺得好笑卻不敢說些什麽。


    好不容易熬到中午休息了,阿狸沒什麽心情吃飯,略進食了些便迴房間歪著,思想如何擺脫眼前困境。忽見阿鬆進來,她大喜道:“你可是來帶我出去的?”


    阿鬆笑著道:“派倒是四殿下派來的,隻是姑娘怕是一時出不去呢。早上四殿下讓阿繡來接姑娘,卻被紫萱姑姑攔下,說是學習女誡,暫時不能出去,殿下隻得作罷。殿下心裏掛念姑娘,此時在院門外徘徊,著小的進來看看姑娘可好。”


    阿狸聞言大為沮喪,道:“還以為他能救我出去,看來是枉然了。”忽然計上心來,對阿鬆笑道:“你且把你外衣脫了來給我。”阿鬆不解道:“作什麽呢?”阿狸笑道:“我扮作你的模樣出去,你在這裏委曲下。”又叫過阿青,囑咐幾句,阿青笑著答應,阿鬆卻是不敢多言,隻得將衣服換下給了阿狸,任由她二人擺布。


    阿狸當下扮作阿鬆的樣子,賊兮兮地從房中出來,低下頭快步離開芳華苑,方出院門,就看見朱高燨與扶風在不遠處樹下站立,忙一溜煙地奔過去。朱高燨微怔一下,馬上認出她來,驚喜道:“怎麽這麽個模樣出來?”隨即猜到十有八九是偷跑出來。


    果然聽阿狸笑道:“光明正大地出不來,隻好裝成是阿鬆的模樣混出來。”又埋怨道:“為何昨日不見你來?害我受了一日罪。”朱高燨解釋道:“昨天父皇心情不佳,朝中大臣盡在那裏爭吵,我與阿基隻好陪著父皇直到深夜,見夜深了便不去打擾你。今日宮中女官卻又不放你出來,我想著你在裏麵悶得難受,也隻能站在門外一同陪你。”


    阿狸不滿意道:“那麽也要著人給我送個信息才是。”又不解道:“那些官員們又在抗議些什麽呢?看來當皇帝也是有許多無奈,動不動地就被人抗議。”朱高燨道:“還是為遷都之事爭個不休。父皇令他們跪在午門外,兩幫派進行辯論,看看到底是遷都北京好還是遷迴南京好。從昨日爭到現在,還沒個結論。”


    阿狸心中大奇道:“跪在午門辯論?這倒是個什麽樣的情景呢?”她一拉朱高燨,喜道:“我們去午門看看去。”


    朱高燨忙道:“那個地方你哪裏能去?讓人瞧見了反而不好。”阿狸隻是想一探究竟,便道:“帶我去看看嘛,我隻看一眼,好嘛?人家沒有見過那麽樣的陣仗,你隻帶我遠遠地看看,啊?好吧?”


    她軟磨硬泡,百般央求,朱高燨被她纏不過,隻得答允,又見她穿著阿鬆的衣服,心想著就作個小長隨跟著他去午門處走上一圈便迴來,也未嚐不可,便叮囑她不可多言多動,隻跟在他身後,看上一眼便迴來等等。阿狸一心想去看熱鬧,隻管點頭。


    朱高燨便帶著扶風阿狸慢慢往午門走。原來這午門三麵都是高大城牆,朱高燨帶著二人上得城樓,城樓上立著許多侍衛。阿狸從城樓往下望去,隻見威嚴的午門廣場,並排跪著許百十名官員,分左右兩派,在那裏你言我語,唇槍舌戰。聲音已有些嘶啞,但各個仍是怒目橫眉地爭執不下,互不相讓。


    阿狸咦了聲,道:“這些個官員,是跪了一日一夜麽?”朱高燨道:“從昨日正午直到今日正午,可不是整整一日一夜了。”阿狸笑道:“他們平日吃些什麽呢?十幾個時辰了,還這般中氣十足。”


    旁邊扶風道:“他們昨日爭了一個下午,沒有個勝負,皇上陛下便令他們徹夜跪在午門,等來日再辯。這些官員倒也聽話,原地休息,倒各安其事。誰想今日一早又恢複元氣來,繼續辯論。”


    朱高燨笑道:“他們爭吵自然是讓皇上看來著,皇上休息去,他們又何必浪費精力體力?不如養精蓄銳,留待今日再戰。”


    阿狸嘖道:“他們的膝蓋不痛麽?”扶風道:“痛是痛的,不過這些官員久在官場,自有法子解決去。”阿狸笑道:“難道他們也用跪得容易麽?”扶風奇道:“跪得容易?那是什麽?”阿狸卻也不解釋,隻斜了扶風一眼,笑道:“你家殿下宅心仁厚,那個東西你是不需要的。”忽想到姚廣孝此時去往南京,莫不是與此事有關?這一大群朝臣連日跪在硬梆梆的石頭地上,怕他那個老骨頭吃不消的,不如早早躲了去,真真是個老狐狸。


    忽聽得旁邊腳步聲響,朱高燨轉過頭去,隻見大批人簇擁著朱棣往這個方向而來,朱棣身邊跟著朱瞻基與夏元吉。朱高燨心中一慌,躲避已然不及,又恐阿狸被人瞧到,隻得將她擋在身後,自己躬身道:“父皇。”


    那朱棣用過午膳後,略加休息,想起那些朝臣仍在午門外,便帶人來到城樓之上,欲再看他們爭辯。剛上來,看到朱高燨立在那裏,便道:“燨兒怎麽在這裏?”


    朱高燨忙道:“左右無事,便上城樓來看看風景,不想父皇也過來了。”


    有內侍搬過龍椅來,朱棣便在正中坐下來,招手讓朱高燨來到身邊,指著一邊群臣道:“這幫朝中重臣,簡直是庸饢飯袋,不過一個遷都之事,他們都議了一日來,卻仍是無果,依然在那裏廢話連篇,吵個不休。”


    朱高燨望望城樓下麵,那些文武大臣已然看到朱棣過來,一個個地抖起精神來,聲音比方才大了許多。朱高燨見狀笑道:“初時他們是本著問題而爭辯,曆經一日,哪裏還是為了遷不遷都爭辯,現在分明是為辯而辯,早已不是當初的目的了。”他略側下身子,擋住朱棣的視線,以免看到阿狸。


    朱棣聞聽朱高燨的話,心中一動,下麵那些個大臣可不是已是為辯為辯了麽?兩派相爭,不為朝廷解決問題,卻是你爭我鬥的,這般麵紅耳赤,就是看哪一派能最終取得勝利,這與他的初衷實在是大相徑庭。想到此他不禁心中大怒,站起身來,朝下邊喝道:“你們這些人,可有什麽結論沒有?”


    卻見一人從隊伍中爬出來,想是跪得久了,行動很是緩慢,他爬到城樓下麵,朝上叩頭道:“陛下,臣蕭儀與一眾言官認為我大明龍脈,俱在江南,今日吾輩舍金陵而依附北地,引得上天震怒。三大殿一夜焚燼,便是警示世人。臣等請陛下遵天命,暫緩營建北京,遷都迴南地。”


    他話音未了,便又有一人也跪出隊列,朱高燨認出是禮部尚書呂震。隻聽他大聲道:“陛下,且莫聽蕭儀胡言。當初遷都之時,這些言官並沒有這般堅決反對,隻道還好還好,模棱兩可。怎麽如今方才遷過來不足數月,他們卻又借大殿失火妖言惑眾,如此左右搖擺,蠱惑人心,隻會亂我朝綱,陛下萬不可輕易信之。”


    聽那蕭儀怒道:“朝中便是有你們這般小人,不畏天變,整日鼓動陛下北遷北巡,大興土木,勞民傷財,以致民怨積重,上達天聽。上天才以火災警示,爾等還是這般冥頑不靈,難道還要上天再施以重手,方能清醒不成?”


    呂震亦反唇相譏道:“定都北京乃國家大計,用以抵禦蒙古流寇,以保我家國平安,你們這些書生每日隻知之乎者也,用些書本之言來呈口舍之能,真正治理國家,你們又懂得了什麽?”


    兩人又在下麵爭得麵紅耳赤,朱棣聽得還是一腔老調子,便生厭煩,喝道:“這些朕聽得也煩了,你們就不能換些新的說法來麽?”


    蕭儀又叩頭道:“自從營建北京,曆經十幾年,工程浩大,消耗巨資,民以百萬之人,終年服役,以致田地荒蕪,多有民不聊生者。臣等墾請陛下停止一切工程,休養生息。且南京乃高皇帝所選之都,曆經三朝,實乃我大明福地所在。今陛下當順應天意民心,遷迴南京為上策。”


    卻聽朱棣陰森森道:“南京便是福地,也保佑不了建文小兒。”


    此言一出,在場之人無不渾身一凜。朱棣與建文皇帝朱允文炆之間已有二十多年的嫌隙,當初朱元璋將皇位傳於皇長孫朱允炆,朱棣便甚是不服,但還是奉詔迴到封地北京駐守。後來建文帝與心腹大臣齊泰、黃子澄等采取一係列措施強製削藩,廢周王為庶人,拘囚代王齊王,逼迫湘王自焚而死,一時諸藩王人人自危。待建文皇帝準備收拾燕王朱棣之時,遭到朱棣的反抗。朱棣本有奪位之心,在姚廣孝的慫恿之下,高舉“清君側、靖國難”的旗幟,發動靖難之役,曆時四年,奪取南京,建文帝朱允炆見大勢已去,遂在宮中放火,其皇後死於火中,朱允炆自此下落不明,眾說紛紜,多說他由地道出宮,落發為僧,雲遊天下。朱棣登基後,大肆殺戮建文帝親信大臣,齊泰黃子澄等被整族滅掉,凡不肯降服之人皆被殺。最慘的就是方孝孺誅十族慘案,方孝孺不肯為朱棣撰寫即位詔書,九族全誅,又將其朋友門生作為一族全部殺掉,十族共八百七十三人。朱棣不承認建文年號,將建文元年、二年、三年、四年改為洪武三十二至三十五年,次年改為永樂元年。他對朱允炆之死並不相信,多次派人外出查詢。那胡濙便是他派往江浙各地名山大川,以尋找仙人之名去訪尋朱允炆的下落。多年來一直未果,朱棣亦總耿耿於懷,今日蕭儀無意中一句三朝,明顯將朱允文算在內,朱棣頓時心生怒意,便有意發難。


    這裏蕭儀也意識到失言,忙叩頭道:“陛下恕罪,臣一時失口,罪該萬死。”連連以頭磕地,碰地有聲。朱棣哼了一聲,許久方道:“恕你無罪,平身起來。”


    蕭儀方才釋了口氣,卻不敢起來,隻是微微直起上身,額頭已然滲出血來。朱棣道:“既如此,你繼續講來。”


    蕭儀忙又叩首,道:“遷都之後諸事不便,且棄絕皇脈與孝陵,有違天意,陛下聰明睿智,請勿輕信小人之言,拂逆上天之意,微臣懇請陛下明斷,還是遷都迴南為上策。”


    阿狸聽到此處,忍不住拉了下朱高燨,悄聲道:“這個書呆子,怎地如此寧頑不靈。”想那朱棣方才恕他無罪便是要他更改立場,不要與他意見相左,誰知蕭儀並沒領會朱棣意圖,依然堅持不應遷都北京,要朱棣把首都遷迴南京去。


    朱高燨也無可奈何,低聲道:“他怕是自尋死路了。”


    他話音未了,果然朱棣大聲喝斥道:“住口!”


    群臣嚇得全部匍匐於地,不敢言語。朱棣從龍椅上站起來,向城樓下瞪視片刻,道:“汝等隻是在那裏顯書生意氣,呈口舌之能,何曾真正想過國家安然?朕遷都北京,意欲何為,爾等真正明白麽?”


    朱棣頓了下,方道:“高皇帝之時,北方防務由朕與寧王負責,一直以來北方安穩,百姓安居。後來諸藩王遷居於內地,致使北方邊陲空虛,蒙古部落每每侵我邊境,擾我之民,皆因北邊無人鎮守之故,故朕二十餘年來,雖然定都南京,但常年北巡,以防北邊不測。常此以往,朕日夜思之,想昔日唐朝之時注重守外虛內,致使藩鎮割據自亂天下,宋朝卻走相反之路,側重守內虛外,更使遼金虎視眈眈而後被滅。此兩朝教訓,令朕借鑒,要想大明朝長治久安,須得另行遷都,南京路途遙遠,一旦有戰事發生,對北方邊界鞭長莫及,朕思之再三,便決定天子鎮守國門,遷都北京。這樣以來,便可以保我大明不受邊境困擾,國泰民安。此決定,早時也與爾等細細講說過,爾等以前並不反對,今日遷都已然完結之時卻是大肆反對,且又搬出高皇帝來。遷都乃是大事,怎忍爾等出爾反爾,爾等居心何在?!”


    朱棣其實隻說出北遷是由於北邊防務需要,還有一個原因他不能說出口,便是他發動靖難之戰,戰領南京後,對建文諸臣大肆屠殺,建文皇帝的支持者,多為江南本地之人,是以朱棣的作法已引起他們的不滿,雙方結怨甚深,如果都城再建立在南京,怕是不利於他以後的統治,所以他早就有遷都北京的打算。但這個想法他不能說出來,隻能借邊防戍守發揮,將都城遷到他的大本營北京去。


    此時朱棣已然大怒,又見群臣兩日來仍糾結遷都之事,心中厭煩,更聽蕭儀之語中提及建文皇帝朱允炆,更怒不可遏,當即喝道:“朕著爾等午門討論,實為想出對國對民有利之計,爾等卻隻顧口舌爭辯,想分個輸贏,把國家大事拋之腦後,朕要爾等何用之有?!”


    語畢喝道:“蕭儀身為吏部主事,卻言語乖謬,蠱惑人心,更誹謗朝政,攻擊朝廷。此等奸佞小人,不誅之不以平振朝綱!來人,將蕭儀拿下,拖出午門,立時斬了!”


    阿狸聽到此處,禁不住啊呀一聲,忙又捂住嘴巴。朱瞻基扭頭看去,正好看到阿狸,方才並不在意這個小長隨,此時才認出來是阿狸,他也不禁咦了一聲,又見朱棣側目來看,忙擋住他的目光,不安地扭動下身子,麵帶歉意低下頭來。朱棣瞥了他們一眼,沒有理會。


    城樓下邊早有侍衛上前拉過蕭儀來,蕭儀叩頭長唿道:“陛下冤枉啊!陛下!”卻被人扯將起來,拉至遠方。


    那幫言官早已跪倒一片,朝上哀求道:“請陛下饒蕭儀一命。”


    朱棣黑著臉道:“殺一儆百方能令爾等警醒,起到些作用。爾等若敢再出言相求,便與他一起赴死去吧。”


    不多時,便有人捧上蕭儀的人頭過來,鮮血淋淋,阿狸自是不敢瞧,躲在朱高燨身後瑟瑟發抖,心中暗暗罵這個朱棣確實視人命如草芥,說殺便殺,殘暴之極。那些下邊跪著的官員,見到蕭儀首級,亦嚇得腿腳發軟,有膽小者竟然昏倒過去。


    這裏朱棣又冷冷道:“爾等隻知偏安金陵,醉於江南溫柔水鄉,焉知北方邊境不穩,江南又何來歌舞升平?朕定都北京意已決,日後若再有這般借機生事毀謗朝廷之人,朕定治罪不饒!”


    下邊呂震等擁護遷都的部院大臣忙叩首高唿道:“陛下聖明!”


    那些言官卻是麵色灰土。忽然一人直起身來,爬上前道:“陛下!”


    朱棣一看,卻是翰林侍讀鄒緝。朱棣沉下臉來道:“你也要來效仿蕭儀麽?”


    朱瞻基登時提起心來,原來這個鄒緝曾經教過他,是他最早的老師。此時皇上正值盛怒,他卻挺身而出,不是往槍口上撞麽?一時心中焦急起來。


    那鄒緝朗聲道:“陛下定遷都國策,臣不敢枉加反對。隻是數年來,營建北京、長陵,開通大運河等各種浩大工程,大量征派勞力,加收苛捐雜稅,消耗之大不計其數,更有不良官吏貪汙克扣,致使百姓賦役沉重,不堪其苦,且又連年水旱天災,多地百姓已然食不果腹,流離失所,卻還要交納各種賦稅,百姓苦不堪言。如若朝廷不整治,長此以往下去,必然招致民心動蕩,國家不穩。臣請陛下明察,為社稷著想,請暫停各大營建工程,遣散勞力,減免賦役,懲治貪官,賑濟災民,並請將首都遷迴南京!”


    朱棣剛開始還聽進去,後來一句卻又是讓他遷迴南京,他心中怒火又升了起來,喝道:“大膽!”


    眾人的心又提了起來。眼見朱棣殺心又起,忽然夏元吉噗通一聲跪倒在地,道:“陛下恕罪!”


    眾人皆是一怔,朱棣也不禁道:“夏卿何罪之有?”


    原來夏元吉是當朝戶部尚書,他是與部院大臣一派,讚成朱棣遷都。朱棣也一向視他為心腹,極其倚重。夏元吉眼見朝中大臣這兩日為著遷都之事爭論不休,皇上明顯已有不耐之意,如此下去必然又是一番殺戮。他於心不忍,便出來道:“陛下,朝中言官按照皇上旨意,言明遷都的不利之處,實在並無錯處,他們亦並非反對陛下政策,錯隻錯在我們這些各部院大臣,沒能盡職盡責完成陛下大計,致使出現種種失誤,造成今日之局麵。臣等有失職之罪,請陛下處罰臣等。”


    下邊呂震聽了,心中暗罵夏元吉多事,在皇上麵前替言官說話。


    朱瞻基在旁邊也忙道:“皇爺爺,言官職責卻是負責監督上諫,他們言語激烈些,皇爺爺胸懷寬闊,不要與他們一般見識。”


    朱棣嘿然無語,揮手令夏原吉起身,又對著城樓下麵看了半天,方道:“鄒緝直言犯上,著人,先行押入大牢,聽候處理!”


    下邊有侍衛立時上前將鄒緝押了下去,朱棣道:“還有人有話說麽?”


    下邊的人哪裏還敢說話,一時都噤喏寒蟬。朱棣道:“既然都無話可說,那便散了吧。”


    城樓下各個官員忙齊聲叩謝,慢慢地站起身來,想是跪得久了,許多人直不起身來,在原地呆了許久,方才慢慢地離去了。


    朱棣就站在城樓之上,看著那些官員逐漸離去。最後隻剩下空曠的廣場,肅穆莊嚴。朱高燨朱瞻基與夏元吉陪在朱棣身邊,卻是心中惴惴。


    驀地隻聽朱棣道:“阿狸,出來吧。”


    朱高燨朱瞻基心中一驚,不知何時皇上已發現了阿狸。卻不知朱棣上城樓後,雖不在意朱高燨身後的小太監,但聽到阿狸呀的一聲,隨後又見朱高燨滿臉驚慌,朱瞻基又刻意遮掩,他便猜出來一二。此時朱棣微微側過臉來,隻見朱高燨身後慢慢探出一張俏臉來,先是緊張地看看朱棣,待看到他臉色緩和,方才走了出來,對著朱棣盈盈一拜道:“皇帝陛下萬歲!”


    她一身小太監裝束,卻行女子之禮,朱棣不禁一笑,道:“你怎麽不跟著女官學習,跑到這裏來看殺人麽?”


    阿狸忙雙手一搖,道:“早知道這麽嚇人,打死我也不要來的,還不如跟著姑姑學習女德呢。”她想起那個血淋淋地首級,兀自心驚。


    朱棣取笑道:“還以為你膽子挺大,原來也是這般小。”


    說著朱棣便欲轉身離去,卻又迴頭對朱高燨與阿狸道:“你二人隨我來。”


    朱高燨與阿狸相互看一眼,隻得跟在皇上後麵,一行人下了城樓,一路踱著,不覺來到禦花園中,朱棣隻不言語,後麵跟著的人也不敢多言。此時已是初冬,北京的天氣寒冷,園中菊花開得正旺,色澤豔麗,花團錦簇。


    眾人看得鮮花盛開,不覺心中一亮,方才積鬱的心情似乎敞亮許多,朱棣亦是如此,他指著些綠菊花,對阿狸道:“聞聽你喜愛花草,這些菊花便賞了你罷。”


    阿狸莫名其妙,卻也馬上道:“謝陛下恩典。”


    朱棣環視眾人一下,道:“你等怎麽不說話?”轉而對夏元吉道:“夏卿家,午門論辯之事,你不準備對朕說些長篇大論麽?”


    朱棣知道這些文人向來愛較真,今日午門遷都之爭,是他硬給壓了下去,這些人心裏不服在所難免,他作好了再與他們打嘴仗的準備,是以先向夏元吉開口。夏元吉跟隨朱棣多年,很是了解於他,所以一直未開口,沒想到朱棣倒首先對他發問。


    夏元吉忙道:“自古定都是大事,陛下十幾年前就決定北遷,自然是經過深思熟慮。吾輩隻應當追隨陛下完成此大計,焉有阻礙大計實施之理?陛下聖明,微臣不敢有異議。”


    阿狸心道這個夏元吉腦袋倒也靈光,知道隨機應變,不似蕭儀等迂腐大臣隻一根死腦筋在皇上麵前之乎者矣。她偷偷看看朱高燨,一豎大拇指,朱高燨則微微一笑,二人心意相通,朱高燨明白她心裏所想。


    朱棣聞得夏元吉之言,嗯了一聲,漫不經心地又道:“楊士奇、楊榮呢?方才朕觀看城樓之下,他們並不在那些官員之中。”


    朱高燨朱瞻基夏元吉又是心中一驚,三人皆明白皇上什麽意思。楊士奇楊榮是太子朱高熾的心腹,此時朝廷上下都已知曉,朱棣當然心裏也明白。此次午門辯論,各幫各派議論紛紛,卻唯獨不見太子一派的反應,楊士奇楊榮更不在人群之中。朱棣心中納悶,按以往看來,太子朱高熾的人一定會站在言官一派,此次反應卻甚是奇怪。


    朱瞻基看看夏元吉,夏元吉心中會意,忙對朱棣道:“迴陛下,楊士奇早些日子因其母有恙告假,在家侍病。楊榮卻是前日公幹,往蘇州去了。”


    阿狸瞥見不遠處一朵黃色菊花嬌豔欲滴,不覺走近前來,用手撫摸再三,正思量要不要掐下來,朱高燨也來到她身邊,輕聲道:“又想吃了?”


    阿狸嘿嘿一笑,用眼睛餘光斜了那三人一眼,道:“跟他們呆在一起怪悶的,你快想法子離開。”


    朱高燨輕輕搖頭道:“現在還不行,再等片刻。”阿狸道:“你太子哥哥此番精明,不參合到遷都之爭裏麵,想來個明哲保身,卻不想你父皇還是不放過他,總想問問他的意思。”


    朱高燨微笑道:“太子哥哥總要跟著父皇的決策走,這個定是不錯的。”阿狸斜睨他一眼,道:“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恐怕這也是你教他的吧。”朱高燨搖頭道:“這個道理他總是懂得,哪裏用我來教。我卻是連你也教不得的。”


    阿狸咬咬牙道:“你涮我啊,我看這裏麵少不了你的教唆呢。哼,你想教我啊,再過六百年吧。”


    卻忽聽朱棣道:“你二人在那裏作些什麽?”


    二人忙直起身來,朱高燨笑道:“阿狸說父皇隻送她綠菊花過於單調了,還想討要些其它顏色的菊花來。”阿狸聽他信口說來,頓時傻眼,忙道:“我哪有說……”卻被朱高燨拉到一旁,她正要瞪起眼來,朱高燨已伸手將那朵黃菊花摘下,遞與她,道:“你不是想吃這個麽?”又在她耳邊輕聲道:“配合一下。”


    阿狸見狀,無奈何接了過來,立馬展現一個招牌的甜美笑容,朱高燨忍不住又低聲道:“跟你說過多少次了,這樣子的笑容隻能在我麵前出現,你隻不聽!”


    那邊朱棣聽到朱高燨說阿狸還想要其它顏色的菊花,便笑道:“小妮子倒也貪心,那綠菊花乃花中極品,極難栽培,朕本想著賜你些珍品,你卻又想要其它的。”


    朱高燨笑道:“有百花才能爭豔,如果單單一種綠菊花,豈非過於單調些,哪裏還能去爭奇鬥豔呢。”阿狸心裏一動,亦笑道:“可不是?想想如果春天裏隻有一種花兒開放,哪裏還有什麽春光明媚姹紫嫣紅之說呢?百花爭豔,便是這個爭字才能春意盎然,熱鬧十分。”


    朱高燨心中會意,笑道:“如你所說,萬物有爭方能有所進益?”阿狸點頭道:“正是。物競天擇是天地間亙古不變的定律,萬事萬物要有競爭,才能生存發展,反之則如一潭死水,最後還不是死悄悄了?”


    朱高燨笑道:“先秦時諸子百家爭鳴,韓非子曾言:‘多事之時,大爭之世’。晏子亦曾言:‘凡有血氣,皆有爭心’。他們說的怎一個爭字了得?”


    阿狸拈起手中的花菊花聞了一聞,揪了一瓣放進嘴中,道:“那些都是老夫子們的道道,我一個小女子不懂得。我隻知道這黃菊花與綠菊花擺在一起爭鬥一下,方能顯得綠菊花更為吸引人些。”


    兩人一唱一和,看似如尋常小兒女家嬉戲玩笑。朱棣豈能猜不透兩人話裏話外所指,他哼了聲,反問夏元吉道:“夏卿家,你覺得這個爭字如何理解呢?”


    阿狸心中好笑,這個皇上,不能拿他兒子怎麽樣,卻去為難臣子。果然夏元吉愣了半天,隻得道:“迴陛下,孔子曰:昔者天子有爭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諸侯有爭臣五人,雖無道,不失其國。大夫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士有爭友,則身不離於令名。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於父,臣不可以不爭於君。”


    阿狸聽得夏元吉一番言語,不禁白目相對,道:“這夏老頭總不說人話。”遂扯了朱高燨一下,道:“求翻譯。”


    朱高燨嗬嗬微笑,便將夏元吉的話翻譯了一下,這些言語的意思是:以前天子有七個議政官員,雖然天子不能掌握治理天下的法則,但是他還不會失去天下。諸侯有五個議政的官員,雖然他不能掌握治理邦國的法則,但是他還不至於失去他的國家。士大夫有三個議政的官員,雖然他不能掌握治理封地的法則,但是他還不會失去他的封地。一個君子擁有了會批評他的朋友,那麽他一身都不會遠離美好的名譽。做父母的擁有會和自己爭論的子女,那麽做父母的就不會陷入不符合義理的錯誤。所以當麵對不符合義理的事情的時候,做子女的就不能不和父母親爭論,做臣子的就不能不和君王爭論。


    朱棣聽了他的話語,卻不作聲,過了一會兒,他道:“來人,將各色菊花都給芳華苑送去。”


    阿狸一愣,朱高燨忙推了她一下,她方才醒悟過來,道:“多謝陛下。”


    朱棣斜了她一眼,道:“小妮子心思倒鬼。”朱高燨正要發笑,朱棣也盯了他一眼,道:“你也跟著學會耍心機了。”朱高燨忙道:“兒臣不敢。”阿狸亦忙分辨道:“這可不是我教的。”


    朱棣不理二人,地夏元吉道:“夏卿家,那個鄒緝過兩日你便放他出來吧。還有賦稅徭役,你等且去商議,看哪些過於沉重,便減輕些來。”夏元吉忙點頭領命,心中喜不自禁。


    朱棣忽道:“阿狸,你偷偷跑出來的吧?女官可知道?”


    阿狸此時方才清醒過來,想到阿鬆還在那裏冒充於她,眼看日頭已西斜,不知他與阿青怎麽應付紫萱女官。想到此時她不禁啊呀一聲道:“這下可晚了,要讓紫萱姑姑發現了呢。”


    朱高燨被她嚇了一跳,道:“發現什麽呢?”


    阿狸苦著臉道:“阿鬆在那裏冒充我呢,如果被人知道了,他會不會挨打?”朱高燨雙目睜起,不解道:“他怎麽冒充你呢?”阿狸沒好氣地道:“當然是讓阿青將他打扮成我的樣子呆在房裏了。”


    朱高燨苦笑道:“真是服了你。還以為你隻是借了他的衣服,沒想到連他的人也借去了。”又見阿狸瞪他,便攤開雙手,悻悻然道:“你別看我,要是讓女官發現了,那他隻好等著挨板子了,不止他,連阿青也在所難免。”


    阿狸聞言馬上起身就跑,剛跑幾步複又迴來,對著朱棣一揖道:“陛下,阿狸先告退了。”又往芳華苑跑去。


    朱高燨忙道:“你慢些!”對著朱棣急道:“父皇我也告退了。”隨著阿狸一路而去。


    朱棣被二人弄得一愣一愣,見兩人跑遠了,詫異十分,搖搖頭道:“燨兒怎麽這般失態起來了?”


    朱瞻基微微笑了下。夏元吉心道跟著那個阿狸,便是神仙也會毛躁起來,又感慨朱高燨原本神仙一般的人品,生生被這個女子帶壞了。


    卻說阿狸一溜煙般跑到芳華苑,衝朱高燨揮手,令他躲開,朱高燨也忙隱於大樹後麵。


    阿狸先是探頭往裏麵瞧了下,慢慢地進了院子,卻見院內人來人往,原來方才朱棣令人賞了菊花,現在搬了進來。阿狸便混在其中,右手端起一盆菊花來,正要找機會開溜,卻正好撞到一個侍女身上,抬頭看去,是孫宛兒的侍兒迎春,那個迎春見她作小太監裝扮,倒是駭了一跳,又忙衝她擺擺手,指了指後麵,阿狸忙舉起花來遮麵,轉過身去,隻聽得後麵一陣聲音嘈雜,有人問道:“丁姑娘身子怎麽樣了呢?”


    阿狸聽得是紫萱的聲音,心便提了起來,一眼看到旁邊一株大桂樹,她便偎在樹邊。隻聽一個侍女迴答道:“方才又去瞧過,她的婢女阿青隻不讓我進房間去,說是丁姑娘正睡著。”


    又聽紫萱憂道:“我這便去瞧瞧,如果再不好轉,就要請太醫了。”


    阿狸心裏一驚,思想如何趕到紫萱之前迴到房間去才好。


    又聽紫萱道:“皇上陛下賞的菊花,你看著著人好好擺放了,不得有一點馬虎。”


    聽得腳步聲漸去,正焦急之時,迎春跑了過來,輕聲道:“快,隨我來。”轉身往裏麵走,阿狸忙跟在後麵。迎春悄聲道:“我讓小丫頭先在那裏絆住紫萱姑姑一會兒,我們快走。”


    阿狸大喜,遠遠看到紫萱果然停在那裏與一個小侍女說著些什麽,便忙與迎春小跑著,轉過彎來到東邊廂房。那阿青正在門口張望,一見她便釋了口氣,拉她進房間來,口裏怨道:“姑奶奶,我脖子都伸得長了,你卻才迴來。”


    阿鬆從內室跑了出來,也是又驚又喜,想來是急得不得了,卻也不敢出口來埋怨阿狸。


    阿狸笑道:“可是對不住了,一時忘了時間。”又對阿鬆道:“你心裏害怕了吧?放心,不會害你挨板子的。”嘴裏說著,與阿青急忙進內室更衣。


    剛剛將衣服換上,聽到外麵迎春的咳嗽之聲,阿青急忙出來將阿鬆拉入內室裏,囑咐他不要出聲,眼見來不及與阿狸梳頭,便將她頭發散開來披於腦後。兩人忙出來到廳堂裏麵,隻見紫萱帶著兩個侍女已到了門口。


    紫萱咋一看到阿狸,倒是一怔,狐疑道:“丁姑娘,不是身體不適臥床不起了麽?”


    阿狸忙作勢以蘭花指狀揉揉太陽穴,輕聲道:“可不是麽,方才一直頭疼,在床上躺了這許久,又想著不能老是這麽躺著,便強撐著起來活動一下子,方才略覺得好些了。”


    紫萱見她發絲散起,想是剛從床上起來,便道:“姑娘這頭疼來得奇怪,看來還是找太醫來瞧瞧的好。”


    阿狸擺手道:“不用了,想是前些日子路途顛簸,沒有好好休息所致。我隻需要靜靜將養幾日,便無大礙了。”


    紫萱隻好作罷,又忽然看到迎春,便奇道:“你不陪著你家姑娘,怎麽在這裏?”


    迎春忙笑道:“我們姑娘與胡姑娘也是擔心丁姑娘的身子,著我來看下。如今看丁姑娘好些了,我這便迴話去。”語罷笑著轉身離去。


    阿狸道:“紫萱姑姑,我怕是這幾日都不能聽你教導了,隻等身子清爽些了,再去聆聽訓教,可好麽?”


    紫萱略微有些為難,但也隻得道:“姑娘身子要緊,奴婢還是要找太醫開些方子來調養一下。”


    兩人又說了幾句,紫萱便告辭。待她一走開,阿狸一屁股坐到了椅子上,道:“這便是演戲了。我的演技如何呢?”


    阿青嘻嘻一笑,道:“先別誇你的演技,我還是先將阿鬆送走吧,他在這裏一個下午了,急得頭發都要白了呢。”阿狸笑道:“這可要怪你了,你怎麽待客的?”阿青道:“我倒是想好好待客,可也要有這個心思啊。你一去不迴,紫萱姑姑又著人來喚去聽教導,我隻好推說你身體不適,可沒想到那些姑姑們一聽倒急了呢,不時派人來問你身體如何如何,我哪裏敢讓她們進來看呢,隻是每每推脫你睡著不讓她們進來。為了以防萬一,便讓阿鬆蒙頭躺在床上,我二人隻忙著應付這些來人,哪裏還有心思來好好招待他呢,他嚇都嚇死了呢。”


    說話之間,阿青便進去帶了阿鬆出來,阿狸笑道:“阿鬆,你家殿下在門外大樹下麵等著你,你快去吧。”阿鬆急於離開這個是非之地,忙答應跟著阿青悄悄地出了房間,又一路小心著,出了院門,見到朱高燨不提。


    這裏阿青迴來,侍候阿狸吃些東西,阿狸也是累了半天,早早洗漱休息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小字阿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豆豆一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豆豆一笑並收藏小字阿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