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是呂宏濤在暗中很喜歡盯著繡兒看,可兩人到現在還沒怎麽正式的說過話,因為兩人都不好意思先開這個口。
何媽雖也很想讓大少爺和繡姑娘有接觸的機會,可又不能太過明顯,怕是弄巧成拙。事有湊巧,一天那個小丫頭端了碗熱湯來要喂大少爺喝,不知怎麽的在門口腳下不小心一絆,人跌了出去,不但灑了那熱湯,還砸碎了碗,她又是急有怕,慌張之中那手就紮在了碎瓷片上了,割開了個大大的口子,鮮血流得滿地都是。那丫頭見自己闖了禍,生怕大少爺發怒,哪裏還顧得上手上的傷呢,隻是跪在那裏不住的磕頭,嘴裏不斷地求告著“大少爺饒了我吧,我下次再也不敢了。”
繡兒哪裏見過這個情形啊,她趕忙過去要拉那丫頭起來,還拿起自己的手巾來就要幫她把傷了的手纏起來,一麵又說“何大娘,快找人替她看看吧,都留了那麽多的血呢。”
誰知那小丫頭跪在地上就是不敢起來,還在那兒不住磕頭求饒,何媽等也不敢做聲,都隻是拿著眼睛偷偷地瞟著大少爺的臉色。
繡兒這才明白過來,原來她們都在等著大少爺的發落呢。繡兒的心裏一驚,原來這呂家的規矩好大呀,人都傷成這樣了,難道做主子還要再責罰她不成?她等了一會兒,見呂宏濤還是沒吭聲,繡兒終於忍不住了,她走到呂宏濤的床前,輕聲叫了句“大少爺,原諒她不小心吧,別怪她了,叫廚房再燉碗湯來,我來喂你好不好。”語氣溫婉柔和,眼睛裏透出了求懇的樣子,說著說著那小臉就紅了起來,像在臉上添了兩朵桃花,看的呂宏濤呆住了。
其實呂宏濤本不想責怪那個小丫頭的,他原本就不是個狠毒苛刻的主子,在這呂家是出了名好伺候的主子。如今在得知了自己身世的真相後,就更不會去作難那些和他親娘同樣的苦命人了。今天隻不過他看到繡兒的那副緊張的模樣,倒想看看她究竟是如何反應,怎樣的心地,才故意遲遲不開口的。現在見她過來求情,這可是她第一次主動和他說話呢,居然還主動地說由她來喂他喝湯,那樣不是正好合了他的心意嗎,所以他一麵心裏頭暗暗好笑,一麵故意作出一種全是因她求情才答應了的樣子來說道“好吧,就看在你的份上算了吧。”接著又迴過頭來對何媽說“找人來替她瞧瞧吧,也別上來伺候了,歇幾天吧。”
那小丫頭自是感恩不盡,給大少爺磕了頭,又過來要替繡兒磕頭,慌得繡兒忙把她拉了起來,又趕緊幫她把手包紮了起來。
很快,小廚房又把那熱湯送過來了,這下何媽就把碗交給了繡兒,她知道大少爺肯定嫌她們在這惹眼,又知道這大少爺都病的七死八活的,也不會有什麽事兒發生,所以就借故要替那小丫頭裹傷去,兩人就都走了出去。
屋子裏就剩下了呂宏濤和繡兒兩個人,那呂宏濤是目不轉睛地盯著繡兒看,看的繡兒小臉蛋兒緋紅,心頭如有小鹿在直撲騰,她一陣的羞澀,真想放下碗來奪門而逃。可繡兒自小受她親娘的教導,行事大方又溫婉,為人穩重又端莊,不像那些個村姑俗婦一般的佯狂詐羞,雖是覺得很尷尬,她還是忍著害羞,動作輕柔又仔細地把那碗湯全喂給了呂宏濤喝了。
經過了這件事以後,呂宏濤更加的喜歡繡兒了,不僅因繡兒救了他的命,阻止了他那愚蠢行為,更因為他覺得繡兒是位難得的好姑娘,她美麗大方,溫柔體貼,而且心地善良,呂宏濤暗暗發誓,他要和繡兒廝守一輩子,白首偕老,永無二心。
自從打碎碗的那件事以後,繡兒和呂宏濤之間的關係有了微妙的變化。
先前,呂宏濤雖是常常盯著繡兒的身影出神,可等到繡兒的眼睛看向他那兒的時候,他還是會有點不自在的把頭扭向了別處,不敢和她的目光相接。
繡兒雖然在呂宏濤病得不知人事的時候,她連用嘴把參湯、湯藥哺喂給他那樣的事都為他做了,可在內心深處,繡兒總是這樣的對自己說,那是事急從權罷了,這是為了救她夫君的命,也是為了救自己的命,那再羞臊的事情當做的時候也得做啊,若與性命相比,那難為情又算什麽呢。
可繡兒自小在她那腐儒的父親教育之下,對那些綱常倫理,男女大防等等極為重視,當年她親生母親在世的時候,和他父親夫妻間也講究個“上床夫妻、下床君子”的。雖說那後娘齊氏的行為舉止甚是不堪,可繡兒依舊是以自己母親為榜樣,平日的舉動極其穩重端莊,其實這也是齊氏看她不順眼的地方,總覺得在她麵前自己是低了一頭似的。
自從那日繡兒抱著呂宏濤沉睡到天亮被何媽瞧見以後,她一直是忐忑不安,生怕傳出去別人會說她輕佻不自重,那她將會無法做人的了,幸好何媽並沒有多嘴,連那驚奇的眼光也沒有出現,這才讓繡兒稍稍地自在了一些。
繡兒本以為呂宏濤的病情好轉了以後,她就不用再呆在這屋子裏陪伴他了,畢竟他們還沒有正式的拜堂成親,也還是男女有別的,現在呂宏濤醒了過來,那倆人整天的在一起會很尷尬的。可是老太太卻依舊讓她住在這屋子裏,還特地為她安設了臥榻,看來可不是呆一天兩天就算了的。繡兒沒法子,隻得努力地把自己那張日益嬌美的小臉蛋繃得緊緊的,不露出一絲笑容來,又盡量的把時間都消磨在那觀音像前的蒲團上。就是這樣,繡兒還總能感覺到那身後有兩道熾熱目光在盯著自己,盯得她麵紅耳赤,心慌意亂。
直到那天,繡兒看到那小丫頭受傷的慘樣,她那顆善良的心按耐不住了,繡兒隻知道她那流著血的手一定要先包紮好,可這小丫頭又懼怕呂宏濤的責罰不敢起身,於是,繡兒隻能顧不上羞澀,移步上前語氣溫婉地向這位呂家的大少爺求懇起來,說出了她嫁過來後對呂宏濤說的第一句話,也正好入了他的計中。
既然有了第一次的正麵接觸,那麽接下來的情形就好過多了,雖然兩人還是沒有什麽多的閑話可說,但那尷尬的樣子是大有改善了的。
凡能在主子跟前貼身服侍的奴婢下人,那種機靈、善察言觀色的本事總不會少的,何媽當然也不例外。當她第二次又看到繡兒抱著大少爺睡到天亮的時候,除了驚訝,她馬上就想到了繡兒是個有情有意的好姑娘,她並沒有被自己的悲慘命運所擊倒,而是在努力地和那命運抗爭著。本來何媽就沒打算把這事說出去,那原是因為怕亂說話惹出事端遭到家法的懲處,現又加上了同情和敬佩,她就更不會亂說的了。在大少爺醒來以後,何媽就發覺他的眼睛老是跟著繡兒姑娘的身影轉,通過那件事後,她更明白了大少爺對繡兒相當的喜歡,那她當然要順著大少爺的意啦,所以,何媽不露聲色的將一些喂藥、喂粥等事情故意求繡兒幫忙,當然她早找好了很好的借口,那就是那小丫頭受了傷,她們兩個忙不過來,這樣繡兒自然不會拒絕,那呂宏濤也當然同意的了。
這樣一來,繡兒和呂宏濤兩人的接觸多了起來,等兩三天後,繡兒終於敢把眼皮子抬了起來,敢偷偷的看上她的夫君一眼了。
呂宏濤經過這幾天的調養,整個人大大的改觀了,他雖然還是相當的消瘦,可再也不是像那時侯的一張皮包裹著一幅骷髏的模樣了。呂宏濤原本就是個英俊挺拔的翩翩公子,盡管現在是瘦得落了形,可那清秀的五官還是能略見一斑,尤其是他那遺傳了他親娘秋菊的那雙亮若寒星的大眼睛,更是讓人一見難以忘懷。
繡兒的心裏真是感慨萬千,她真的感謝上蒼,感謝神佛菩薩,能讓她的命運有這麽大的改變。自從那天一頂喜轎把她抬到了呂家後,不,應該是在那天呂家老爺上門提親開始,繡兒就對自己的命運前途再也不抱任何指望的了,既然連自己唯一的真正的親人——親生父親,都可以為著錢財、富貴拋棄了她,那她就隻能由著上天的安排,隨著造化的撥弄了。繡兒總以為自己在呂家的遭遇將會是苦不堪言,最終也逃不脫殉葬而亡的結局。可就連她自己也不知道哪裏來的那個念頭,使她產生了一種要用自己那微薄的力量和命運作一番抗爭的勇氣。繡兒終於成功了,她不但救迴了她夫君的性命,同時也救迴了自己的性命。
在喪母以後多年的苦難生涯裏,諸多的教訓早就讓繡兒學會了如何的逆來順受了,也讓她更珍惜任何一點的溫暖關心,就像當年她感激那給她繡活做的的繡坊老板一樣,她也感激那對她說了幾句旁人聽來很平常的話的老太太。更讓繡兒感到欣慰的是,她發現自己的夫君不但是個容貌英俊的人,還是個溫和善良的好人。
這點點滴滴的暖流,滋潤了繡兒那早已幹涸了的心田,不知不覺的也有一些細小的種子,在那裏悄悄地生根,發芽。
何媽雖也很想讓大少爺和繡姑娘有接觸的機會,可又不能太過明顯,怕是弄巧成拙。事有湊巧,一天那個小丫頭端了碗熱湯來要喂大少爺喝,不知怎麽的在門口腳下不小心一絆,人跌了出去,不但灑了那熱湯,還砸碎了碗,她又是急有怕,慌張之中那手就紮在了碎瓷片上了,割開了個大大的口子,鮮血流得滿地都是。那丫頭見自己闖了禍,生怕大少爺發怒,哪裏還顧得上手上的傷呢,隻是跪在那裏不住的磕頭,嘴裏不斷地求告著“大少爺饒了我吧,我下次再也不敢了。”
繡兒哪裏見過這個情形啊,她趕忙過去要拉那丫頭起來,還拿起自己的手巾來就要幫她把傷了的手纏起來,一麵又說“何大娘,快找人替她看看吧,都留了那麽多的血呢。”
誰知那小丫頭跪在地上就是不敢起來,還在那兒不住磕頭求饒,何媽等也不敢做聲,都隻是拿著眼睛偷偷地瞟著大少爺的臉色。
繡兒這才明白過來,原來她們都在等著大少爺的發落呢。繡兒的心裏一驚,原來這呂家的規矩好大呀,人都傷成這樣了,難道做主子還要再責罰她不成?她等了一會兒,見呂宏濤還是沒吭聲,繡兒終於忍不住了,她走到呂宏濤的床前,輕聲叫了句“大少爺,原諒她不小心吧,別怪她了,叫廚房再燉碗湯來,我來喂你好不好。”語氣溫婉柔和,眼睛裏透出了求懇的樣子,說著說著那小臉就紅了起來,像在臉上添了兩朵桃花,看的呂宏濤呆住了。
其實呂宏濤本不想責怪那個小丫頭的,他原本就不是個狠毒苛刻的主子,在這呂家是出了名好伺候的主子。如今在得知了自己身世的真相後,就更不會去作難那些和他親娘同樣的苦命人了。今天隻不過他看到繡兒的那副緊張的模樣,倒想看看她究竟是如何反應,怎樣的心地,才故意遲遲不開口的。現在見她過來求情,這可是她第一次主動和他說話呢,居然還主動地說由她來喂他喝湯,那樣不是正好合了他的心意嗎,所以他一麵心裏頭暗暗好笑,一麵故意作出一種全是因她求情才答應了的樣子來說道“好吧,就看在你的份上算了吧。”接著又迴過頭來對何媽說“找人來替她瞧瞧吧,也別上來伺候了,歇幾天吧。”
那小丫頭自是感恩不盡,給大少爺磕了頭,又過來要替繡兒磕頭,慌得繡兒忙把她拉了起來,又趕緊幫她把手包紮了起來。
很快,小廚房又把那熱湯送過來了,這下何媽就把碗交給了繡兒,她知道大少爺肯定嫌她們在這惹眼,又知道這大少爺都病的七死八活的,也不會有什麽事兒發生,所以就借故要替那小丫頭裹傷去,兩人就都走了出去。
屋子裏就剩下了呂宏濤和繡兒兩個人,那呂宏濤是目不轉睛地盯著繡兒看,看的繡兒小臉蛋兒緋紅,心頭如有小鹿在直撲騰,她一陣的羞澀,真想放下碗來奪門而逃。可繡兒自小受她親娘的教導,行事大方又溫婉,為人穩重又端莊,不像那些個村姑俗婦一般的佯狂詐羞,雖是覺得很尷尬,她還是忍著害羞,動作輕柔又仔細地把那碗湯全喂給了呂宏濤喝了。
經過了這件事以後,呂宏濤更加的喜歡繡兒了,不僅因繡兒救了他的命,阻止了他那愚蠢行為,更因為他覺得繡兒是位難得的好姑娘,她美麗大方,溫柔體貼,而且心地善良,呂宏濤暗暗發誓,他要和繡兒廝守一輩子,白首偕老,永無二心。
自從打碎碗的那件事以後,繡兒和呂宏濤之間的關係有了微妙的變化。
先前,呂宏濤雖是常常盯著繡兒的身影出神,可等到繡兒的眼睛看向他那兒的時候,他還是會有點不自在的把頭扭向了別處,不敢和她的目光相接。
繡兒雖然在呂宏濤病得不知人事的時候,她連用嘴把參湯、湯藥哺喂給他那樣的事都為他做了,可在內心深處,繡兒總是這樣的對自己說,那是事急從權罷了,這是為了救她夫君的命,也是為了救自己的命,那再羞臊的事情當做的時候也得做啊,若與性命相比,那難為情又算什麽呢。
可繡兒自小在她那腐儒的父親教育之下,對那些綱常倫理,男女大防等等極為重視,當年她親生母親在世的時候,和他父親夫妻間也講究個“上床夫妻、下床君子”的。雖說那後娘齊氏的行為舉止甚是不堪,可繡兒依舊是以自己母親為榜樣,平日的舉動極其穩重端莊,其實這也是齊氏看她不順眼的地方,總覺得在她麵前自己是低了一頭似的。
自從那日繡兒抱著呂宏濤沉睡到天亮被何媽瞧見以後,她一直是忐忑不安,生怕傳出去別人會說她輕佻不自重,那她將會無法做人的了,幸好何媽並沒有多嘴,連那驚奇的眼光也沒有出現,這才讓繡兒稍稍地自在了一些。
繡兒本以為呂宏濤的病情好轉了以後,她就不用再呆在這屋子裏陪伴他了,畢竟他們還沒有正式的拜堂成親,也還是男女有別的,現在呂宏濤醒了過來,那倆人整天的在一起會很尷尬的。可是老太太卻依舊讓她住在這屋子裏,還特地為她安設了臥榻,看來可不是呆一天兩天就算了的。繡兒沒法子,隻得努力地把自己那張日益嬌美的小臉蛋繃得緊緊的,不露出一絲笑容來,又盡量的把時間都消磨在那觀音像前的蒲團上。就是這樣,繡兒還總能感覺到那身後有兩道熾熱目光在盯著自己,盯得她麵紅耳赤,心慌意亂。
直到那天,繡兒看到那小丫頭受傷的慘樣,她那顆善良的心按耐不住了,繡兒隻知道她那流著血的手一定要先包紮好,可這小丫頭又懼怕呂宏濤的責罰不敢起身,於是,繡兒隻能顧不上羞澀,移步上前語氣溫婉地向這位呂家的大少爺求懇起來,說出了她嫁過來後對呂宏濤說的第一句話,也正好入了他的計中。
既然有了第一次的正麵接觸,那麽接下來的情形就好過多了,雖然兩人還是沒有什麽多的閑話可說,但那尷尬的樣子是大有改善了的。
凡能在主子跟前貼身服侍的奴婢下人,那種機靈、善察言觀色的本事總不會少的,何媽當然也不例外。當她第二次又看到繡兒抱著大少爺睡到天亮的時候,除了驚訝,她馬上就想到了繡兒是個有情有意的好姑娘,她並沒有被自己的悲慘命運所擊倒,而是在努力地和那命運抗爭著。本來何媽就沒打算把這事說出去,那原是因為怕亂說話惹出事端遭到家法的懲處,現又加上了同情和敬佩,她就更不會亂說的了。在大少爺醒來以後,何媽就發覺他的眼睛老是跟著繡兒姑娘的身影轉,通過那件事後,她更明白了大少爺對繡兒相當的喜歡,那她當然要順著大少爺的意啦,所以,何媽不露聲色的將一些喂藥、喂粥等事情故意求繡兒幫忙,當然她早找好了很好的借口,那就是那小丫頭受了傷,她們兩個忙不過來,這樣繡兒自然不會拒絕,那呂宏濤也當然同意的了。
這樣一來,繡兒和呂宏濤兩人的接觸多了起來,等兩三天後,繡兒終於敢把眼皮子抬了起來,敢偷偷的看上她的夫君一眼了。
呂宏濤經過這幾天的調養,整個人大大的改觀了,他雖然還是相當的消瘦,可再也不是像那時侯的一張皮包裹著一幅骷髏的模樣了。呂宏濤原本就是個英俊挺拔的翩翩公子,盡管現在是瘦得落了形,可那清秀的五官還是能略見一斑,尤其是他那遺傳了他親娘秋菊的那雙亮若寒星的大眼睛,更是讓人一見難以忘懷。
繡兒的心裏真是感慨萬千,她真的感謝上蒼,感謝神佛菩薩,能讓她的命運有這麽大的改變。自從那天一頂喜轎把她抬到了呂家後,不,應該是在那天呂家老爺上門提親開始,繡兒就對自己的命運前途再也不抱任何指望的了,既然連自己唯一的真正的親人——親生父親,都可以為著錢財、富貴拋棄了她,那她就隻能由著上天的安排,隨著造化的撥弄了。繡兒總以為自己在呂家的遭遇將會是苦不堪言,最終也逃不脫殉葬而亡的結局。可就連她自己也不知道哪裏來的那個念頭,使她產生了一種要用自己那微薄的力量和命運作一番抗爭的勇氣。繡兒終於成功了,她不但救迴了她夫君的性命,同時也救迴了自己的性命。
在喪母以後多年的苦難生涯裏,諸多的教訓早就讓繡兒學會了如何的逆來順受了,也讓她更珍惜任何一點的溫暖關心,就像當年她感激那給她繡活做的的繡坊老板一樣,她也感激那對她說了幾句旁人聽來很平常的話的老太太。更讓繡兒感到欣慰的是,她發現自己的夫君不但是個容貌英俊的人,還是個溫和善良的好人。
這點點滴滴的暖流,滋潤了繡兒那早已幹涸了的心田,不知不覺的也有一些細小的種子,在那裏悄悄地生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