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子們住進匯泉店,如同迴到了久別的家。有一種溫馨、恬適的感覺。原因是這家客店的環境太優美啦:且不說整潔的四合院、高檔舒適的客房,單是院裏沽沽噴湧的泉水、隨風飄動的柳絲、池塘中悠哉遊哉的魚群,就讓充滿好奇心的年輕人陶醉。更主要的是店掌櫃待客親切、和善、對客人照顧得無微不至。特別是他的獨生女蘭兒,就像一枝含苞待放的白蓮花,水靈靈的人見人愛,瞅一眼就仿佛聞到一股香甜醉人的氣息……她性格開朗、天真活潑,甚至有點兒頑皮,不但能歌善舞,還彈得一曲好琵琶。難怪人們說:匯泉店生意興隆,與其說是店掌櫃夫婦會做生意,倒不如說他們會生孩子。這話不無道理,這家坐落在東流水街上偏僻客棧以獨特魅力吸引著來自全省各地的學子們,一到濟南就情不自禁地投入它的懷抱。
學子們進了客店,大多聚集水池邊聽蘭兒彈琴唱曲,隻有蒲鬆齡一個人伏在客房小油燈下,專心致誌地抄寫他在驢背上打好腹稿的幾首見聞詩。
道殣
道上仍多殣,僵臥盡瘦男……
剛寫了兩句,忽然背後響起輕盈的腳步聲,穿門而入的微風,將少女特有的馨香氣息送進他的鼻孔中。他雖然沒有理睬,卻知道是蘭兒來了。心想,她不是為大家彈唱嗎,怎麽到這裏來了?
“您在寫詩?”
“哦,您坐。”蒲鬆齡一邊繼續琢磨他的詩句,漫不經心的說:“你唱得真好,累了吧,快坐下歇歇……”
“不,我不累,您坐吧,我隻看您寫詩。道……道什麽?這字兒從沒見過。”
“道殣。”
“道殣是什麽?”
“就是餓死在路上的屍體。”
“哎呀!好嚇人,您路上見過?”
“見過,好多具呢,可慘了。”
“你就以這個寫詩?”
“一時感慨而已,你會吟詩嗎?”
“不會,我們這兒有位女詩人?”
“李清照?她是宋朝人。”
“不,是我師傅。”
“她叫什麽名字?”
“陳淑卿。”
“陳淑卿?”蒲鬆齡心中一怔,迫不急待地問:“她現在什麽地方?”
“原來在明湖大戲院唱曲兒,現在被關在撫台衙門了?是撫台大人聽她唱得好,請去的,可一進門就不放她出來了!”
“霸道!”蒲鬆齡拍案而起,嚇得蘭兒渾身一哆嗦:“蒲相公,您認識陳姐?”
“不……不認識。”蒲鬆齡有些心慌意亂:“她是濟南人?”
“不,外來的,七八年了。剛來時,曾在我家住過,我彈唱曲兒都是她教的,她說話的口音和你一樣,也許是您的同鄉吧。”
小卿,一定是小她,真是夢裏尋她千百度,驀然迴首,卻在燈火闌珊處啊!八年來,小卿可愛的倩影一直讓他魂牽夢繞,當時,他曾為她的出走,痛不欲生!在飽受相思痛苦折磨的歲月裏,他不止一次悄悄去她居住過的房間黯然流淚;多少次爬上他們當年嬉戲玩耍的山坡流連忘返……
“你剛才唱的曲兒就是她教的?”
“是的,她教了我好多曲兒呢,其中有支‘女冠子’,特別好聽,您等著,我去抱琵琶來,唱給你聽聽。”
“好啊!”
蘭兒轉身出了客房,他卻又陷入既高興又憂慮的痛苦折磨中,高興的是多年苦苦想念的人終於有了下落,憂慮的是她如今身陷魔窟如何能見上一麵,唉!侯門一入深似海啊!
“幹嘛唉聲歎氣的?”蘭兒懷抱琵琶,帶著一股香風走進來。
“咋能呢?”蒲鬆齡急忙起身讓出椅子讓蘭兒坐:“你唱吧!我洗耳恭聽。”說罷坐在炕沿上靜靜地聽她調弦。
蘭兒調好弦,先彈了段過門,然後唱道:
春燕剪柳,絲絲隨風飄拂,如詩如畫。大明湖上,一點白鷺,萬頃碧波。畫舫任徜徉,情侶雙雙遊,笑語歡歌!憶當年,山家歲月,無猜孩提嬉耍。或登山巔逐白雲。或入花叢捉彩蝶,玩到興濃時。忘了肚裏餓。歎人生坎坷,魂牽夢繞,珠淚濕枕帕。何時重逢話離別,隻恐雷霆烈,且將情寄,一曲兒歌。
蘭兒唱完,抬眼瞅著蒲鬆齡,隻見他癡癡地坐在那裏,兩行亮晶晶的淚水順著臉頰溜下來,覺得又驚訝又好笑:既然他和陳姐不相識,人家思念兒時的伴侶與他什麽相幹,又歎息又流淚的,真是自作多情!
“蒲大哥,您怎麽哭了?”
“沒……沒有啊!”蒲鬆齡慌忙擦著眼淚,調侃道:“我是被你歌聲中主人翁那種真摯情感所打動,情不自禁……”
“不,你撒謊!你騙人!”蘭兒大眼睛咄咄逼人,動情地說:“你和陳姐既然是同鄉,她長得那麽漂亮,又那麽有才華,不信你會不認識她。她在曲兒中說的那個兩小無猜、青梅竹馬的小夥伴,一定是你!”
話說到這份上。蒲鬆齡覺得再違心地掩飾心中秘密,讓這個天真無邪的女孩在迷茫困惑中煎熬,實在於心不忍。況且,小卿身陷撫台衙門,一介書生,怎麽能見上一麵?不如順水推舟,承認自己曾經和她相親相愛過,讓蘭兒以訪師為由,捎個信去。於是,將當年陳淑卿卿如何跟老尼姑去他家化齋飯,自己和母親如何喜歡她,以及他們在一起玩耍、讀書,詩詞唱和……後來逐年長大,感情從兩小無猜發展到終身相許,後因家父極力反對,逼迫他與現在的妻子訂婚,導致陳淑卿留詩出走的經過,原原本本地告訴了蘭兒,並央求她可以訪師為名,去撫台衙門給陳淑卿送信。
蘭兒聽了,咯咯笑道:“用不著我當紅娘,今晚撫台大人陪兩位主考在大明湖畫舫之上飲酒賞月,讓陳姐唱曲兒助興,您何不趁遊湖賞月的機會,讓艄公把船靠近畫舫與她相見呢?”
蒲鬆齡聽了,心中十分高興,問:“這事當真?”
蘭兒說:“今天早晨,我去湖邊買魚,正遇上撫台衙門的差役也去魚市上找人去湖中捉鱉,說撫台大人今晚要宴請二位主考遊湖賞月。這事一定假不了,你聽音樂聲響了,咱們快去吧!”
蒲鬆齡立刻放下筆,收起詩稿,去找李希梅、張篤慶商量遊湖賞月之事,大家一致讚成。於是在蘭兒帶領下向大明湖走去。
此刻,月上柳梢,湖麵上波光鱗鱗,遊艇如織,燈光闌珊,絲竹悠揚。月光下遠遠望見山東巡撫趙貴顯乘坐的畫舫,鶴立雞群般矗立在眾多遊艇中,燈火輝煌,照如白晝。悠揚旳琴聲隨風傳來。撩人心緒……
於是,他們租了一隻遊船下湖。蒲鬆齡小聲對艄公說:“老人家,請把船靠近畫舫,我有事要見撫台大人。”
艄公猶豫了一下說:“先生,這怕不行吧!撫台大人今晚宴請貴賓,戒備森嚴,不讓閑人船隻靠近。”
蒲鬆齡道:“您隻管放心行船,有人阻攔,我自有辦法。”
艄公說了聲:“好唻”!於是把長篙往岸邊岩石上用力一點,小船如離弦之箭,向湖心飛去。
晧月當空,銀輝泄地。湖麵上,船船管弦,處處笙歌。小船在眾多遊艇縫隙間穿行,蒲鬆齡擔心船速太快不安全,提醒艄公慢些。艄公道:“客官放心,老夫從小就在這大明湖上玩船,五十多年沒失過手。這小船在我手上如同一根繡花針般輕巧自如,沒這點本事,今晚甭想靠近畫舫!”
蒲鬆齡不再說話,任憑小船載著眾人,幽靈似的在遊艇縫隙間穿插行進。
接近畫舫時,擔心的事情終於發生了:護衛船上的士兵發現有船劃過來,將手中羊角燈一舉,大聲喝道“停下!”
蒲鬆齡站在船上大聲道:“請你通報一下,我們有要事見撫台大人!”
士兵喝道:“不行!撫台大人傳下鈞旨:今晚宴請貴賓,不談公事。任何人不得靠近畫舫。違者射殺勿論!”
好狠毒的‘鈞旨’,真是駭人聽聞!然而不管怎麽樣,士兵如狼,箭沒長眼,小船隻得停住。
蒲鬆齡沒轍,隻好讓蘭兒出麵搭話:“我要見師傅,請軍爺行個方便。”
燈影裏,士兵見是個風姿綽約的女孩子,口氣緩和了許多:“你師傅是誰?”
蘭兒道:“陳淑卿陳師傅。”
“好吧,你等一等,我上去稟報一下。”士兵說罷,隨即躍上畫舫,去不多時下
來說:“大人說啦,等陳姑娘唱完了曲兒,讓你去見她。”
沒辦法,隻好等待。
蒲鬆齡這才有興致欣賞燈火輝煌的畫舫。說是賞月,其實外麵甲板上空無一人。原來趙貴顯為官多行不義,濟南城裏四麵楚歌!大白天尚且窩在衙門裏深居簡出,何況夜間在蘆葦環繞的湖麵上。一有風吹草動,驚疑殺機四伏!所以隻好在重兵衛護下,與客人藏在倉廳中飲酒取樂,憑窗窺月而已。悠揚婉轉歌聲從舷窗中傳出來: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摟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園?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園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
不是她!盡管相隔八年,然而,小卿清亮柔和的歌喉,仍在他耳邊縈繞。那麽熟悉、那麽親切!證實了他的判斷是對的:當蘭兒告訴他:‘陳淑卿將在大明湖畫舫之上,為山東巡撫趙貴顯與兩位主考官飲酒賞月唱曲助興’時,他就認為是謠傳!盡管蘭兒說的與大街上張貼的海報不謀而合。但他斷定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他和小卿從小一塊長大,對她秉性太了解啦。她從小受盡苦難,對貪官汙吏疾惡如仇!怎麽會摧眉折腰,為仇人獻媚取樂呢?唱曲者是位與小卿命運相同的歌女。小卿麵對趙貴顯的淫威寧死不從。被關禁起來了。想到這裏,一腔怒火在心頭燃燒!於是,用蘇詞原韻反其意而和道:
今夕明月朗,何必苦青天?撫台大人可知,今歲是災年!五穀顆粒不收,災民缺衣少食,啼饑又號寒!白骨蔽於野,何以是人間?飲瓊漿,賞歌舞,樂無眠。百姓怨恨,豐衣足食夢難園。急百姓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頂戴才安全。此曲能醒酒,絕勝女嬋娟!
歌聲高亢洪亮,響徹夜空!他剛唱罷,湖麵上立刻暴發雷鳴般的歡唿聲:
“和的好!”
“這位學子唱出了天下窮苦百姓的心聲!”
“趙貴顯匿災不報,是何居心?”
湖麵上沸騰了,爆炸了!趙貴顯和二位主考官盡皆駭然!特別是趙貴顯如臨大敵,渾身顫抖,手中酒杯呯然墜地。驚慌失措地大喊:“把和詞的狂徒抓起來!快!快!”
“慢著!”一位主考官忙勸阻道:“大人不可魯莽!我看此人才思敏捷,曹子建不如也。曹子建七步為詩,後人稱為奇才。此人即席和詞,信口拈來,非天才神童不可為之。這樣的人才,正好為我所用。大人可以禮待之。”
“這……”趙貴顯猶豫不決
“快點吧!趙大人。”那位主考官不耐煩地說:“慢待賢才要後悔的!”
趙貴顯這才傳令:“快請和詞人上船!”
中軍從倉棚出來喊道:“撫台大人鈞旨:請和詞人上船!”
蒲鬆齡大喜,從遊艇上了護衛船,從護衛船躍上畫舫。早有兩個穿紅著綠的丫頭打起湘簾,:“蒲公子請!”
倉棚中煙霧彌漫,酒氣熏人。趙貴顯和兩位主考官喝得醉眼迷離,紅臉漲發。樓抱著唱曲兒的歌妓調情。見蒲鬆齡進來,慌忙推開懷中尤物,整衣端坐,等來者參拜。
蒲鬆齡本來打算進艙以禮相見,觀此場麵,昂然不跪,略一拱手道:“學生蒲鬆齡參見撫台大人和二位宗師大人!”
趙貴顯看了看蒲鬆齡,問道:“你就是戊戌年青州府院試連取三個第一的蒲鬆齡?”
蒲鬆齡淡淡一笑:“謝大人誇講。學生不過一時僥幸而已。”
趙貴顯道:“施學政在我麵誇講過你。說‘你觀書如月,運筆如風,文名籍藉諸生間’。今聽你即席和詞,才思果然超群!不過,考中秀才乃仕途第一步耳。此番鄉試,還須顧、錢、二位宗師提攜。”
蒲鬆齡向兩位主考官略一點頭:“多謝二位宗師關照。”
錢汝明道:“為國取士,唯才是憑,考中與否,全憑個人文章。這起馬的常識,蒲秀才是知道的。”說完與顧司空交換了下眼色。兩人神秘兮兮地一笑。
趙貴顯又問:“今年淄川一帶地方收成如何?”
蒲鬆齡心想:遞交萬民折的機會到了!於是說:“大旱經年,寸草無青!大人沒見済南城裏大街小巷塞滿了災民.其中多半是淄川、博山一帶災區來的.學生來省城之前,數十位鄉約裏正找我,要我起草萬民折,請求撫台大人早上報朝廷.請求賑災.說罷取出折子鄭重呈上。
趙貴顯臉色刷地一變,把折子往地上一扔.大聲嗬斥道:“你是來考取功名的,還是來為民請命的?”
蒲鬆齡毫不畏懼,淡然一笑:“算是二者兼有吧!”
“放肆!”趙貴顯怒不可遏,還欲發作,忽然發現師爺在旁邊向他使眼色,話到嘴邊又噎迴去。
師爺忙替他解釋:“蒲秀才,大人的意思是:你這次來的主要目的是考取功名,而不是來為請命的民眾代表。因此必須把全部精力集中在考試上。至於放賑救災的事,撫台大人自有安排,不用你來操心。”
“不對!”蒲鬆齡仍然堅持自己的看法:“大旱經年,麥、秋絕產,民無所食.早就該放賑救災,然而各級官員卻匿災不報。眼下秋去冬來,災民饑寒交迫,怎麽熬過謾長的寒冬?孟子曰:民以食為天……”
“好啦!好啦!”趙貴顯不耐煩地揮手打斷了他的話,:“蒲秀才愛民之心本官知道啦,快迴去複習功課,準備明天考試吧!”
學子們進了客店,大多聚集水池邊聽蘭兒彈琴唱曲,隻有蒲鬆齡一個人伏在客房小油燈下,專心致誌地抄寫他在驢背上打好腹稿的幾首見聞詩。
道殣
道上仍多殣,僵臥盡瘦男……
剛寫了兩句,忽然背後響起輕盈的腳步聲,穿門而入的微風,將少女特有的馨香氣息送進他的鼻孔中。他雖然沒有理睬,卻知道是蘭兒來了。心想,她不是為大家彈唱嗎,怎麽到這裏來了?
“您在寫詩?”
“哦,您坐。”蒲鬆齡一邊繼續琢磨他的詩句,漫不經心的說:“你唱得真好,累了吧,快坐下歇歇……”
“不,我不累,您坐吧,我隻看您寫詩。道……道什麽?這字兒從沒見過。”
“道殣。”
“道殣是什麽?”
“就是餓死在路上的屍體。”
“哎呀!好嚇人,您路上見過?”
“見過,好多具呢,可慘了。”
“你就以這個寫詩?”
“一時感慨而已,你會吟詩嗎?”
“不會,我們這兒有位女詩人?”
“李清照?她是宋朝人。”
“不,是我師傅。”
“她叫什麽名字?”
“陳淑卿。”
“陳淑卿?”蒲鬆齡心中一怔,迫不急待地問:“她現在什麽地方?”
“原來在明湖大戲院唱曲兒,現在被關在撫台衙門了?是撫台大人聽她唱得好,請去的,可一進門就不放她出來了!”
“霸道!”蒲鬆齡拍案而起,嚇得蘭兒渾身一哆嗦:“蒲相公,您認識陳姐?”
“不……不認識。”蒲鬆齡有些心慌意亂:“她是濟南人?”
“不,外來的,七八年了。剛來時,曾在我家住過,我彈唱曲兒都是她教的,她說話的口音和你一樣,也許是您的同鄉吧。”
小卿,一定是小她,真是夢裏尋她千百度,驀然迴首,卻在燈火闌珊處啊!八年來,小卿可愛的倩影一直讓他魂牽夢繞,當時,他曾為她的出走,痛不欲生!在飽受相思痛苦折磨的歲月裏,他不止一次悄悄去她居住過的房間黯然流淚;多少次爬上他們當年嬉戲玩耍的山坡流連忘返……
“你剛才唱的曲兒就是她教的?”
“是的,她教了我好多曲兒呢,其中有支‘女冠子’,特別好聽,您等著,我去抱琵琶來,唱給你聽聽。”
“好啊!”
蘭兒轉身出了客房,他卻又陷入既高興又憂慮的痛苦折磨中,高興的是多年苦苦想念的人終於有了下落,憂慮的是她如今身陷魔窟如何能見上一麵,唉!侯門一入深似海啊!
“幹嘛唉聲歎氣的?”蘭兒懷抱琵琶,帶著一股香風走進來。
“咋能呢?”蒲鬆齡急忙起身讓出椅子讓蘭兒坐:“你唱吧!我洗耳恭聽。”說罷坐在炕沿上靜靜地聽她調弦。
蘭兒調好弦,先彈了段過門,然後唱道:
春燕剪柳,絲絲隨風飄拂,如詩如畫。大明湖上,一點白鷺,萬頃碧波。畫舫任徜徉,情侶雙雙遊,笑語歡歌!憶當年,山家歲月,無猜孩提嬉耍。或登山巔逐白雲。或入花叢捉彩蝶,玩到興濃時。忘了肚裏餓。歎人生坎坷,魂牽夢繞,珠淚濕枕帕。何時重逢話離別,隻恐雷霆烈,且將情寄,一曲兒歌。
蘭兒唱完,抬眼瞅著蒲鬆齡,隻見他癡癡地坐在那裏,兩行亮晶晶的淚水順著臉頰溜下來,覺得又驚訝又好笑:既然他和陳姐不相識,人家思念兒時的伴侶與他什麽相幹,又歎息又流淚的,真是自作多情!
“蒲大哥,您怎麽哭了?”
“沒……沒有啊!”蒲鬆齡慌忙擦著眼淚,調侃道:“我是被你歌聲中主人翁那種真摯情感所打動,情不自禁……”
“不,你撒謊!你騙人!”蘭兒大眼睛咄咄逼人,動情地說:“你和陳姐既然是同鄉,她長得那麽漂亮,又那麽有才華,不信你會不認識她。她在曲兒中說的那個兩小無猜、青梅竹馬的小夥伴,一定是你!”
話說到這份上。蒲鬆齡覺得再違心地掩飾心中秘密,讓這個天真無邪的女孩在迷茫困惑中煎熬,實在於心不忍。況且,小卿身陷撫台衙門,一介書生,怎麽能見上一麵?不如順水推舟,承認自己曾經和她相親相愛過,讓蘭兒以訪師為由,捎個信去。於是,將當年陳淑卿卿如何跟老尼姑去他家化齋飯,自己和母親如何喜歡她,以及他們在一起玩耍、讀書,詩詞唱和……後來逐年長大,感情從兩小無猜發展到終身相許,後因家父極力反對,逼迫他與現在的妻子訂婚,導致陳淑卿留詩出走的經過,原原本本地告訴了蘭兒,並央求她可以訪師為名,去撫台衙門給陳淑卿送信。
蘭兒聽了,咯咯笑道:“用不著我當紅娘,今晚撫台大人陪兩位主考在大明湖畫舫之上飲酒賞月,讓陳姐唱曲兒助興,您何不趁遊湖賞月的機會,讓艄公把船靠近畫舫與她相見呢?”
蒲鬆齡聽了,心中十分高興,問:“這事當真?”
蘭兒說:“今天早晨,我去湖邊買魚,正遇上撫台衙門的差役也去魚市上找人去湖中捉鱉,說撫台大人今晚要宴請二位主考遊湖賞月。這事一定假不了,你聽音樂聲響了,咱們快去吧!”
蒲鬆齡立刻放下筆,收起詩稿,去找李希梅、張篤慶商量遊湖賞月之事,大家一致讚成。於是在蘭兒帶領下向大明湖走去。
此刻,月上柳梢,湖麵上波光鱗鱗,遊艇如織,燈光闌珊,絲竹悠揚。月光下遠遠望見山東巡撫趙貴顯乘坐的畫舫,鶴立雞群般矗立在眾多遊艇中,燈火輝煌,照如白晝。悠揚旳琴聲隨風傳來。撩人心緒……
於是,他們租了一隻遊船下湖。蒲鬆齡小聲對艄公說:“老人家,請把船靠近畫舫,我有事要見撫台大人。”
艄公猶豫了一下說:“先生,這怕不行吧!撫台大人今晚宴請貴賓,戒備森嚴,不讓閑人船隻靠近。”
蒲鬆齡道:“您隻管放心行船,有人阻攔,我自有辦法。”
艄公說了聲:“好唻”!於是把長篙往岸邊岩石上用力一點,小船如離弦之箭,向湖心飛去。
晧月當空,銀輝泄地。湖麵上,船船管弦,處處笙歌。小船在眾多遊艇縫隙間穿行,蒲鬆齡擔心船速太快不安全,提醒艄公慢些。艄公道:“客官放心,老夫從小就在這大明湖上玩船,五十多年沒失過手。這小船在我手上如同一根繡花針般輕巧自如,沒這點本事,今晚甭想靠近畫舫!”
蒲鬆齡不再說話,任憑小船載著眾人,幽靈似的在遊艇縫隙間穿插行進。
接近畫舫時,擔心的事情終於發生了:護衛船上的士兵發現有船劃過來,將手中羊角燈一舉,大聲喝道“停下!”
蒲鬆齡站在船上大聲道:“請你通報一下,我們有要事見撫台大人!”
士兵喝道:“不行!撫台大人傳下鈞旨:今晚宴請貴賓,不談公事。任何人不得靠近畫舫。違者射殺勿論!”
好狠毒的‘鈞旨’,真是駭人聽聞!然而不管怎麽樣,士兵如狼,箭沒長眼,小船隻得停住。
蒲鬆齡沒轍,隻好讓蘭兒出麵搭話:“我要見師傅,請軍爺行個方便。”
燈影裏,士兵見是個風姿綽約的女孩子,口氣緩和了許多:“你師傅是誰?”
蘭兒道:“陳淑卿陳師傅。”
“好吧,你等一等,我上去稟報一下。”士兵說罷,隨即躍上畫舫,去不多時下
來說:“大人說啦,等陳姑娘唱完了曲兒,讓你去見她。”
沒辦法,隻好等待。
蒲鬆齡這才有興致欣賞燈火輝煌的畫舫。說是賞月,其實外麵甲板上空無一人。原來趙貴顯為官多行不義,濟南城裏四麵楚歌!大白天尚且窩在衙門裏深居簡出,何況夜間在蘆葦環繞的湖麵上。一有風吹草動,驚疑殺機四伏!所以隻好在重兵衛護下,與客人藏在倉廳中飲酒取樂,憑窗窺月而已。悠揚婉轉歌聲從舷窗中傳出來: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摟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園?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園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
不是她!盡管相隔八年,然而,小卿清亮柔和的歌喉,仍在他耳邊縈繞。那麽熟悉、那麽親切!證實了他的判斷是對的:當蘭兒告訴他:‘陳淑卿將在大明湖畫舫之上,為山東巡撫趙貴顯與兩位主考官飲酒賞月唱曲助興’時,他就認為是謠傳!盡管蘭兒說的與大街上張貼的海報不謀而合。但他斷定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他和小卿從小一塊長大,對她秉性太了解啦。她從小受盡苦難,對貪官汙吏疾惡如仇!怎麽會摧眉折腰,為仇人獻媚取樂呢?唱曲者是位與小卿命運相同的歌女。小卿麵對趙貴顯的淫威寧死不從。被關禁起來了。想到這裏,一腔怒火在心頭燃燒!於是,用蘇詞原韻反其意而和道:
今夕明月朗,何必苦青天?撫台大人可知,今歲是災年!五穀顆粒不收,災民缺衣少食,啼饑又號寒!白骨蔽於野,何以是人間?飲瓊漿,賞歌舞,樂無眠。百姓怨恨,豐衣足食夢難園。急百姓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頂戴才安全。此曲能醒酒,絕勝女嬋娟!
歌聲高亢洪亮,響徹夜空!他剛唱罷,湖麵上立刻暴發雷鳴般的歡唿聲:
“和的好!”
“這位學子唱出了天下窮苦百姓的心聲!”
“趙貴顯匿災不報,是何居心?”
湖麵上沸騰了,爆炸了!趙貴顯和二位主考官盡皆駭然!特別是趙貴顯如臨大敵,渾身顫抖,手中酒杯呯然墜地。驚慌失措地大喊:“把和詞的狂徒抓起來!快!快!”
“慢著!”一位主考官忙勸阻道:“大人不可魯莽!我看此人才思敏捷,曹子建不如也。曹子建七步為詩,後人稱為奇才。此人即席和詞,信口拈來,非天才神童不可為之。這樣的人才,正好為我所用。大人可以禮待之。”
“這……”趙貴顯猶豫不決
“快點吧!趙大人。”那位主考官不耐煩地說:“慢待賢才要後悔的!”
趙貴顯這才傳令:“快請和詞人上船!”
中軍從倉棚出來喊道:“撫台大人鈞旨:請和詞人上船!”
蒲鬆齡大喜,從遊艇上了護衛船,從護衛船躍上畫舫。早有兩個穿紅著綠的丫頭打起湘簾,:“蒲公子請!”
倉棚中煙霧彌漫,酒氣熏人。趙貴顯和兩位主考官喝得醉眼迷離,紅臉漲發。樓抱著唱曲兒的歌妓調情。見蒲鬆齡進來,慌忙推開懷中尤物,整衣端坐,等來者參拜。
蒲鬆齡本來打算進艙以禮相見,觀此場麵,昂然不跪,略一拱手道:“學生蒲鬆齡參見撫台大人和二位宗師大人!”
趙貴顯看了看蒲鬆齡,問道:“你就是戊戌年青州府院試連取三個第一的蒲鬆齡?”
蒲鬆齡淡淡一笑:“謝大人誇講。學生不過一時僥幸而已。”
趙貴顯道:“施學政在我麵誇講過你。說‘你觀書如月,運筆如風,文名籍藉諸生間’。今聽你即席和詞,才思果然超群!不過,考中秀才乃仕途第一步耳。此番鄉試,還須顧、錢、二位宗師提攜。”
蒲鬆齡向兩位主考官略一點頭:“多謝二位宗師關照。”
錢汝明道:“為國取士,唯才是憑,考中與否,全憑個人文章。這起馬的常識,蒲秀才是知道的。”說完與顧司空交換了下眼色。兩人神秘兮兮地一笑。
趙貴顯又問:“今年淄川一帶地方收成如何?”
蒲鬆齡心想:遞交萬民折的機會到了!於是說:“大旱經年,寸草無青!大人沒見済南城裏大街小巷塞滿了災民.其中多半是淄川、博山一帶災區來的.學生來省城之前,數十位鄉約裏正找我,要我起草萬民折,請求撫台大人早上報朝廷.請求賑災.說罷取出折子鄭重呈上。
趙貴顯臉色刷地一變,把折子往地上一扔.大聲嗬斥道:“你是來考取功名的,還是來為民請命的?”
蒲鬆齡毫不畏懼,淡然一笑:“算是二者兼有吧!”
“放肆!”趙貴顯怒不可遏,還欲發作,忽然發現師爺在旁邊向他使眼色,話到嘴邊又噎迴去。
師爺忙替他解釋:“蒲秀才,大人的意思是:你這次來的主要目的是考取功名,而不是來為請命的民眾代表。因此必須把全部精力集中在考試上。至於放賑救災的事,撫台大人自有安排,不用你來操心。”
“不對!”蒲鬆齡仍然堅持自己的看法:“大旱經年,麥、秋絕產,民無所食.早就該放賑救災,然而各級官員卻匿災不報。眼下秋去冬來,災民饑寒交迫,怎麽熬過謾長的寒冬?孟子曰:民以食為天……”
“好啦!好啦!”趙貴顯不耐煩地揮手打斷了他的話,:“蒲秀才愛民之心本官知道啦,快迴去複習功課,準備明天考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