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夜不知同學的粉紅,感謝雲之彩水中月同學的平安符!
……
代璿一覺醒來,就發現外麵變天了。
不知怎的,英王失蹤的消息竟是傳了出來。引得京師內外一片嘩然。
甚至有人言道,陛下諸子已去其二,當是上天警示!
安王已經失蹤多日,卻不曾有任何消息傳出,如今再加上一個英王,可不是叫人覺得邪門!
都是在重兵拱衛之下的親王,也是身經百戰的將軍,何以會這般?
就連李家也是有些恐慌,若是英王真的遭了難,那李家可是吃了大虧了!
不光沒做成皇帝姻親,反而賠上了一個嫡女。
若是此時代璿已經出嫁也罷了,偏偏還隻是未婚,更不要提留下血脈後嗣。
而代璿在李家的地位,很大程度上是來自於英王,如今消息一出,即可便起了微妙的變化。
且不說人人都有小心思,更有人背地裏暗暗嘀咕,甚至還有等著看笑話的。
當然,有老太爺在,身為一家之主,必然不會如此短視,在英王尚未能確定不好之時,就先表明姿態,這可是要得罪人的。
別人不提,就算英王遭難,可身為親娘的崔貴妃是不會忘記這一茬的。
而崔貴妃還有九皇子傍身,便是日後九皇子無緣大位,也至少是親王之尊,要收拾一個勳貴也並不太難。
所以代璿並不太擔心,在竹青登門時,甚至還能看到她笑著同紫蘇在說話。
“竹青姐姐怎的過來了,可是老夫人有話吩咐?”紫蘇轉眼瞧見竹青便笑眯眯的迎了上來。
念及往日也有幾分交情,竹青便忍不住開了口道:“四姑娘似乎心情不錯?”
嗯?代璿看見竹青三分試探三分擔憂的神情,心下明白。便道:“竹青可是聽到了英王失蹤的消息?”
竹青見代璿如此明白,便也不好再說什麽,隻是抿唇點了點頭:“四姑娘放心便是,英王是有大本事的人,必然會安然無恙。”
在竹青看來,這本是安慰人的無用話,沒想到代璿聽了卻是淺淺一笑:“自然是如此。”接著便拾起手邊的彩線信手打起絡子來,“姐姐來此,不是為了安慰我吧?”
當然不是的,竹青身為孫氏身邊的現任大丫鬟。平時也是忙碌的很,哪裏有那閑工夫串門子?倒是奉命來看代璿的。
對這樣的事情,要說沒有觸動是騙人的。代璿如今能這麽淡定是因為她早就知道了而已,當初還不是嚇得夠嗆?
當然,如今她也是心懸著,不過是為了安慰人心,她這個當事人能八風不動穩坐釣魚台。自然有人就要心生疑慮,在做什麽事情之前也會多想一想。
大約是因為天氣漸漸熱起來的緣故,樂福堂的擺設也一早就換上了青翠蔥綠的色調,一溜的青花瓷器,顯得屋子裏亮堂不少。
孫氏也從有火炕的暖閣裏搬到了次間,內室的門上掛著棉布簾子。才踏進門,就可依稀聽見屋內傳出來的說話聲。
“母親實在不必多慮了,這消息不過一夜的功夫就傳的滿城風雨的。這其中必有蹊蹺,我們還會靜觀其變才是。”竟是雲氏的聲音。
“母親說的沒錯。”代璿聞言便親自掀起簾子走了進去,給大床上坐著的李長青和孫氏道了萬福,才又接著道:“若是消息為實,恐怕為了大局。也要壓上一壓,”代璿說著。抬手指了指天,意指皇帝:“可之前沒有半點風聲的消息,突然就沸沸揚揚了起來,若說背後沒有推手是不能的。”
李長青早在代璿進門時就一直注意著,等到代璿說完了話,才抬起眼皮看著代璿道:“璿姐兒說的極是,此事背後必有人推波助瀾,但是璿姐兒,你又如何知道這消息不是真的?”
或許此事有人推波助瀾,但一碼歸一碼,即便如此卻不能表明消息就是假的。
若隻是泄密,那麽若是被追查到了也不過是責罵一番罷了,但是造這種謠,一旦被抓住,可就滿身是嘴都說不清了。
就連皇帝都會猜想你是不是憋著什麽壞主意,想要謀害他的兒子們呢!
誰會幹這種蠢事?就算是真心在心裏詛咒英王的,也不會叫人看出來拿住把柄的。這年頭出來混的,哪個是真正腦容量空空,不知道深淺厲害的主兒?
代璿搖搖頭道:“孫女不知。隻此事事關重大,若是沒有確切消息,還是謹慎一些的好。”
上趕著起哄,小心皇帝發飆給你小鞋穿。
畢竟早在消息傳來那一日,皇帝就曾經大發雷霆,甚至還對著寵臣徐延徹動了手,搞的一個美男子破了相,如今誰敢不長眼去觸皇帝眉頭,哪兒會有好果子吃。
李長青點點頭表示同意,倒是孫氏麵色有些不善,當下便道:“璿姐兒掛心英王安危是自然,可卻不能亂說話。這消息既然傳出來,難道會是空穴來風?這其中必定有什麽緣故。”
這話雖然明著是說代璿,可潛藏的意思也是說英王即便不是失蹤,也必定出了事情。
“亂說什麽!”李長青當即就嗬斥了孫氏一句,接著又問代璿道:“你出入宮禁,看崔貴妃可有不妥之處?福王那裏,可有什麽消息?”
這話就正中紅心,可見老太爺果然水準比孫氏高多了,代璿略略低了頭,心中卻暗道,有自然是有的,可惜卻不能說。
她又不是個傻的,什麽都能往外兜,崔貴妃能幾次找她說話,無疑也是看中她嘴巴緊這一條。
孫氏就不爽了,她在雲氏和代璿跟前本來就沒多少優越感,如今被李長青當麵嗬斥,自覺丟了麵子,當下就哼了一聲,道:“璿姐兒向來有主意的很,就是有什麽,恐怕也是不會說的。”
還真是,代璿不由得暗暗點頭,雖然孫氏說這話有些沒安好心,不過也不算冤枉了代璿。
畢竟有些消息那是不能外傳的,如果嘴巴不夠緊,人家就知道你這人是個不懂事沒分寸的了,以後怎麽會再跟你說事情?
當然,若是事關重大,代璿自然會想著法兒提醒一下,畢竟李家是自己的根基所在不是。
但在老太爺跟前代璿自是不會承認:“祖母說笑了,不過是孫女駑鈍,沒有看出來罷了,不然這樣大的事情,如何能瞞得過去?至於那日孫女進宮,貴妃娘娘卻隻是問了些家常瑣事,後來在福寧宮碰上了醇王妃的事情,我可是已經說了呢。”
“還有這事?”沒想到李長青倒是驚訝一聲,看樣子似乎是並不知道,就見他隱晦的看了孫氏一眼,才問代璿道:“你看醇王妃如何?”
“待人親切有禮,卻失之平和,說話帶笑,但卻不夠熱誠,是個聰明人,隻是有些自恃身份。”代璿歪著頭想了想,最後總結道:“是個聰明人,但與皇後娘娘和貴妃一比,顯然是差了幾分火候,倒是世子妃,有些直來直去的可愛。”
代璿說完了醇王妃,又順帶捎上了世子妃,世子妃那眼神,始終是代璿心中的一根刺。
這樣直白的表現憎惡的世子妃,大概不是個城府深的,所以代璿才說有幾分可愛,但反過來想,這樣性子的人大概行事也會選擇簡單粗暴,若是她有心做什麽,反而不好招架。
正好她心裏也不爽的很,不管是世子妃莫名其妙的仇視還有沈氏姐妹挖牆腳的舉動,她都有必要給老太爺提個醒。
畢竟他還是一家之主,現下他還在,孫氏就這般折騰,若是將來他不在了呢?
“可孫女怎麽都想不到有哪兒得罪了醇王世子妃。”代璿摸了摸鼻子,頗有幾分無辜的睜著大眼睛道:“倒是沈家突然向英王示好,莫非得罪醇王府的不是咱家,而是沈家?”
沈家向英王示好?李長青不由得想到先前他聽到的,兩個外孫女幹出的蠢事,不由得麵色一沉,心中也不免埋怨孫氏糊塗,竟然分不清親疏!
顯然,老太爺也不認為世子妃的表現是因為私仇,所以代璿這一狀告的又準又狠,直接就讓老太爺在心裏給沈家定了罪。
“此事你不必再管,”老太爺大手一揮道:“如今外麵不太平,我看你氣色也不太好,就先在家裏養一陣子吧,說不得過幾日,就有定論了。”
代璿點點頭。老太爺這是讓她裝病不出,也省的在外麵被人問到英王之事而尷尬。
而不管這件事是真是假,皇帝總要有個表態,到時候自然是以皇帝的標準為標準,誰敢說皇帝是在睜著眼睛說瞎話?
而與此同時,朝堂上卻是吵了起來,引子是都察院有一位禦史上表,請求皇帝立儲。
安王雖然排行第二,可卻是事實上的長子,皇帝沒有嫡子,按照立長立嫡的原則,安王可是最有競爭力的皇子之一,而英王呢,攜戰功在身,又掌握了兵權,還是當朝皇貴妃的兒子,還頗受帝後喜愛,自然也是有人看好。
而眼下,皇帝連失兩子,還是最有前途的兩個,如今內外人心惶惶,正是國祚不穩之兆,所以立儲之事,勢在必行!
……
代璿一覺醒來,就發現外麵變天了。
不知怎的,英王失蹤的消息竟是傳了出來。引得京師內外一片嘩然。
甚至有人言道,陛下諸子已去其二,當是上天警示!
安王已經失蹤多日,卻不曾有任何消息傳出,如今再加上一個英王,可不是叫人覺得邪門!
都是在重兵拱衛之下的親王,也是身經百戰的將軍,何以會這般?
就連李家也是有些恐慌,若是英王真的遭了難,那李家可是吃了大虧了!
不光沒做成皇帝姻親,反而賠上了一個嫡女。
若是此時代璿已經出嫁也罷了,偏偏還隻是未婚,更不要提留下血脈後嗣。
而代璿在李家的地位,很大程度上是來自於英王,如今消息一出,即可便起了微妙的變化。
且不說人人都有小心思,更有人背地裏暗暗嘀咕,甚至還有等著看笑話的。
當然,有老太爺在,身為一家之主,必然不會如此短視,在英王尚未能確定不好之時,就先表明姿態,這可是要得罪人的。
別人不提,就算英王遭難,可身為親娘的崔貴妃是不會忘記這一茬的。
而崔貴妃還有九皇子傍身,便是日後九皇子無緣大位,也至少是親王之尊,要收拾一個勳貴也並不太難。
所以代璿並不太擔心,在竹青登門時,甚至還能看到她笑著同紫蘇在說話。
“竹青姐姐怎的過來了,可是老夫人有話吩咐?”紫蘇轉眼瞧見竹青便笑眯眯的迎了上來。
念及往日也有幾分交情,竹青便忍不住開了口道:“四姑娘似乎心情不錯?”
嗯?代璿看見竹青三分試探三分擔憂的神情,心下明白。便道:“竹青可是聽到了英王失蹤的消息?”
竹青見代璿如此明白,便也不好再說什麽,隻是抿唇點了點頭:“四姑娘放心便是,英王是有大本事的人,必然會安然無恙。”
在竹青看來,這本是安慰人的無用話,沒想到代璿聽了卻是淺淺一笑:“自然是如此。”接著便拾起手邊的彩線信手打起絡子來,“姐姐來此,不是為了安慰我吧?”
當然不是的,竹青身為孫氏身邊的現任大丫鬟。平時也是忙碌的很,哪裏有那閑工夫串門子?倒是奉命來看代璿的。
對這樣的事情,要說沒有觸動是騙人的。代璿如今能這麽淡定是因為她早就知道了而已,當初還不是嚇得夠嗆?
當然,如今她也是心懸著,不過是為了安慰人心,她這個當事人能八風不動穩坐釣魚台。自然有人就要心生疑慮,在做什麽事情之前也會多想一想。
大約是因為天氣漸漸熱起來的緣故,樂福堂的擺設也一早就換上了青翠蔥綠的色調,一溜的青花瓷器,顯得屋子裏亮堂不少。
孫氏也從有火炕的暖閣裏搬到了次間,內室的門上掛著棉布簾子。才踏進門,就可依稀聽見屋內傳出來的說話聲。
“母親實在不必多慮了,這消息不過一夜的功夫就傳的滿城風雨的。這其中必有蹊蹺,我們還會靜觀其變才是。”竟是雲氏的聲音。
“母親說的沒錯。”代璿聞言便親自掀起簾子走了進去,給大床上坐著的李長青和孫氏道了萬福,才又接著道:“若是消息為實,恐怕為了大局。也要壓上一壓,”代璿說著。抬手指了指天,意指皇帝:“可之前沒有半點風聲的消息,突然就沸沸揚揚了起來,若說背後沒有推手是不能的。”
李長青早在代璿進門時就一直注意著,等到代璿說完了話,才抬起眼皮看著代璿道:“璿姐兒說的極是,此事背後必有人推波助瀾,但是璿姐兒,你又如何知道這消息不是真的?”
或許此事有人推波助瀾,但一碼歸一碼,即便如此卻不能表明消息就是假的。
若隻是泄密,那麽若是被追查到了也不過是責罵一番罷了,但是造這種謠,一旦被抓住,可就滿身是嘴都說不清了。
就連皇帝都會猜想你是不是憋著什麽壞主意,想要謀害他的兒子們呢!
誰會幹這種蠢事?就算是真心在心裏詛咒英王的,也不會叫人看出來拿住把柄的。這年頭出來混的,哪個是真正腦容量空空,不知道深淺厲害的主兒?
代璿搖搖頭道:“孫女不知。隻此事事關重大,若是沒有確切消息,還是謹慎一些的好。”
上趕著起哄,小心皇帝發飆給你小鞋穿。
畢竟早在消息傳來那一日,皇帝就曾經大發雷霆,甚至還對著寵臣徐延徹動了手,搞的一個美男子破了相,如今誰敢不長眼去觸皇帝眉頭,哪兒會有好果子吃。
李長青點點頭表示同意,倒是孫氏麵色有些不善,當下便道:“璿姐兒掛心英王安危是自然,可卻不能亂說話。這消息既然傳出來,難道會是空穴來風?這其中必定有什麽緣故。”
這話雖然明著是說代璿,可潛藏的意思也是說英王即便不是失蹤,也必定出了事情。
“亂說什麽!”李長青當即就嗬斥了孫氏一句,接著又問代璿道:“你出入宮禁,看崔貴妃可有不妥之處?福王那裏,可有什麽消息?”
這話就正中紅心,可見老太爺果然水準比孫氏高多了,代璿略略低了頭,心中卻暗道,有自然是有的,可惜卻不能說。
她又不是個傻的,什麽都能往外兜,崔貴妃能幾次找她說話,無疑也是看中她嘴巴緊這一條。
孫氏就不爽了,她在雲氏和代璿跟前本來就沒多少優越感,如今被李長青當麵嗬斥,自覺丟了麵子,當下就哼了一聲,道:“璿姐兒向來有主意的很,就是有什麽,恐怕也是不會說的。”
還真是,代璿不由得暗暗點頭,雖然孫氏說這話有些沒安好心,不過也不算冤枉了代璿。
畢竟有些消息那是不能外傳的,如果嘴巴不夠緊,人家就知道你這人是個不懂事沒分寸的了,以後怎麽會再跟你說事情?
當然,若是事關重大,代璿自然會想著法兒提醒一下,畢竟李家是自己的根基所在不是。
但在老太爺跟前代璿自是不會承認:“祖母說笑了,不過是孫女駑鈍,沒有看出來罷了,不然這樣大的事情,如何能瞞得過去?至於那日孫女進宮,貴妃娘娘卻隻是問了些家常瑣事,後來在福寧宮碰上了醇王妃的事情,我可是已經說了呢。”
“還有這事?”沒想到李長青倒是驚訝一聲,看樣子似乎是並不知道,就見他隱晦的看了孫氏一眼,才問代璿道:“你看醇王妃如何?”
“待人親切有禮,卻失之平和,說話帶笑,但卻不夠熱誠,是個聰明人,隻是有些自恃身份。”代璿歪著頭想了想,最後總結道:“是個聰明人,但與皇後娘娘和貴妃一比,顯然是差了幾分火候,倒是世子妃,有些直來直去的可愛。”
代璿說完了醇王妃,又順帶捎上了世子妃,世子妃那眼神,始終是代璿心中的一根刺。
這樣直白的表現憎惡的世子妃,大概不是個城府深的,所以代璿才說有幾分可愛,但反過來想,這樣性子的人大概行事也會選擇簡單粗暴,若是她有心做什麽,反而不好招架。
正好她心裏也不爽的很,不管是世子妃莫名其妙的仇視還有沈氏姐妹挖牆腳的舉動,她都有必要給老太爺提個醒。
畢竟他還是一家之主,現下他還在,孫氏就這般折騰,若是將來他不在了呢?
“可孫女怎麽都想不到有哪兒得罪了醇王世子妃。”代璿摸了摸鼻子,頗有幾分無辜的睜著大眼睛道:“倒是沈家突然向英王示好,莫非得罪醇王府的不是咱家,而是沈家?”
沈家向英王示好?李長青不由得想到先前他聽到的,兩個外孫女幹出的蠢事,不由得麵色一沉,心中也不免埋怨孫氏糊塗,竟然分不清親疏!
顯然,老太爺也不認為世子妃的表現是因為私仇,所以代璿這一狀告的又準又狠,直接就讓老太爺在心裏給沈家定了罪。
“此事你不必再管,”老太爺大手一揮道:“如今外麵不太平,我看你氣色也不太好,就先在家裏養一陣子吧,說不得過幾日,就有定論了。”
代璿點點頭。老太爺這是讓她裝病不出,也省的在外麵被人問到英王之事而尷尬。
而不管這件事是真是假,皇帝總要有個表態,到時候自然是以皇帝的標準為標準,誰敢說皇帝是在睜著眼睛說瞎話?
而與此同時,朝堂上卻是吵了起來,引子是都察院有一位禦史上表,請求皇帝立儲。
安王雖然排行第二,可卻是事實上的長子,皇帝沒有嫡子,按照立長立嫡的原則,安王可是最有競爭力的皇子之一,而英王呢,攜戰功在身,又掌握了兵權,還是當朝皇貴妃的兒子,還頗受帝後喜愛,自然也是有人看好。
而眼下,皇帝連失兩子,還是最有前途的兩個,如今內外人心惶惶,正是國祚不穩之兆,所以立儲之事,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