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快速打量黃獻。但見他眉頭舒展、不見憂愁;語調平和、氣息平穩。
朱厚照初步判斷:應該出了點事,但事情不大或者已經有人解決。
“什麽事?”朱厚照不緊不慢地問,臉上保持淡定的笑容。黃獻一來,殿內大部分目光都聚焦到他身上。
黃獻讀出密雲作坊送來的急件內容:“蒙郭勒津部五十餘騎兵奇襲密雲,衝入作坊轄下的村子擄人想要帶出關。被聞訊趕去的護衛隊處決。作坊死了11位雇工,護衛隊折損了5人。”
朱厚照咬著牙,臉上努力保持得體的微笑,“密雲守軍是幹什麽吃的?”
“密雲多山,很多地方的城牆用夯土壘實,年久失修有豁口。小股敵人容易混進來。”馬文升臉上微微發紅,努力辯解道,“九邊防線實在太長了。”
“嗬嗬。”
“兵部會處置失職的將領。自總兵官定西侯以下全都重罰!”馬文升拍著胸脯表態。
密雲距京師隻有二百裏。密雲關切到京畿安危,把韃靼人放進來實屬不該。今天又是萬壽節,若是被韃靼得手,皇上臉上無光。
朱厚照摸摸下巴:“蒙郭勒津部還有閑工夫跑來密雲?是達延汗送來的萬壽節賀禮吧?本宮代替父皇送點什麽迴禮好呢?”
如果沒有朱厚照橫插一腳,達延汗已經順利把能打的蒙郭勒津部收入麾下。
“土魯番速壇阿黑麻派使者來朝賀,請求放迴弘治九年被抓的一百八十一名俘虜。”馬文升說道,“土魯番、哈密遠離中原,朝廷在那的掌控力極為薄弱。一場戰爭很難改變局勢。留下戰俘逼對方認清現實,比殺掉戰俘、加重雙方衝突更有益處。”
進士出身的馬文升十分反感朱厚照不留戰俘、設京觀報複等瘋狂的戰爭行為。短命的元朝證明,血腥屠殺無法讓一個部族或是國家屈服。
朱厚照淡淡一瞥:“一百三十年的大明北方兵災表明,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對待戰爭的態度不一樣。遊牧民族適用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他們臣服與強者。”
馬文升瞠目結舌。心道:他一定是老了,腦子不活絡,才想不出駁斥太子的言論。
“九邊馬市都停了吧。糧食隻賣給永謝布。韃靼人想買糧,找永謝布去。”朱厚照決定加大對巴步岱的支持,給達延汗找點事做做。
馬文升眉間擠出川字型:“占城糧食運到草原路上消耗巨大。得不償失!”
朱厚照翻白眼。馬文升連成本和賣價都不知道,怎麽判斷出得不償失的?
“本宮沒那麽傻。占城糧食就近賣。供給草原的糧食找晉商們合作,收購時加個一兩成當運費。出了關屬於獨門生意,虧不了。”壟斷是最好的生意。身為權二代的朱厚照不會浪費自身優勢。
朱厚照說的直白,馬文升瞬間想明白。更加堅定了拿下占城一半糧食的念頭。朝廷照搬太子的方法,能從草原掙一大筆。與其讓奸商勾結邊軍賺銀子,不如朝廷出麵。
“占城國無時無刻不麵料安南的欺壓。解決不了占城之患,不能保證占城的糧食能源源不斷地運來。臣的提議殿下以為如何?”
朱厚照滿口答應:“好啊!占城能種一年兩熟的稻。靠近占城的安南地區糧食產量應該也挺高。順便拿下我們自己種點。”
“安南是不征之國!”馬文升拔高音調提醒。
朱厚照滿不在乎:“太祖托夢給本宮,把安南從不征之國的名單中剔除。”不適應時代的規矩就得淘汰。
馬文升為了健康著想決定終止與太子的對話。他突然覺得勸諫弘治帝納妃是不錯的主意。
萬壽節在低調又不失莊重的氛圍下落幕。
朱厚照出於別樣的心思,在七月初四的《京報》中附送了一份信。信中要麽是一張手掌大小的速寫紙,要麽是一張200文到一貫不等的囚牛寶鈔。
別人以為朱厚照撒錢出去是想讓皇上與民同樂,忽視了報紙上專門介紹囚牛商行三樓珍寶廳的廣告。廣告采用彩色雕版印刷,賣品畫的栩栩如生,並附上明碼標價。信剛好粘貼在廣告版麵,使得每個買報的人都不會忽視廣告。
搞事情是要銀子的!
計劃外的出征占城動用的銀子絕對不是小數目。
開發大寧等朵顏三衛原來的駐地投入不小。
籌備了幾個月的養老院亟待資金到位開張。
皇叔們的安家費也要抓緊還。
……
左敬送的珊瑚樹、晉商送的見麵禮、李廣、韋泰、錢能府上抄出的從宮中偷走的珍品都能賣出好價錢。二代的優勢就體現在這裏。
————
京師、南京兩京的權貴巨賈們忙著讓下人們擦拭從庫房搬出的銀錠與通寶。太子終於同意用銀錢購買宮中珍寶!大家猜測:定是太子拿不出收買兩萬顆人頭的二十萬兩才會變賣宮中財物。
《京報》送達大同,引來了罵聲一片!無數人看了報紙才知道太子根本就不在鎮守府!太子早在萬壽節前秘密迴了京。
大同官員關上門罵娘。他們給京裏的後台寫信傳遞消息。誰知道太子來這麽一出。害的他們被後台罵,甚至還斷了京師的人脈。
晉商氣得吐血。報紙上說他們為了錢沒有底線,情報、兵器、女人什麽都能賣。然後,廣告上出售的珍品有不少他們非常眼熟。正是他們送給太子的禮物!
太子為了籌錢把禮物賣掉,誰比誰更沒有底線!
大同的將士們倒是挺開心。大同一戰終於定下勝利的基調。很多人的官階得到提升,撫恤金也到了位。報紙還說,朝廷將撥款五萬兩銀子,賞賜大同、宣府兩地的有功將士。
代王在王府裏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他彈劾鎮守太監左敬對宗室不敬、收受賄賂。又彈劾太子不知天高地厚。言語之間沒少埋怨太子,想把太子遇刺的責任推給太子的人。
“怎麽辦?怎麽辦啊!”代王唯恐弘治帝給他穿小鞋。
最後在王府長吏的建議下,響應《告宗室書》,借出三萬兩給太子。同時還讓長子進京,試探弘治帝的態度。
老朱家根本沒有大肚的人。外頭都把朱厚照說死,選妃、挑繼子一起弄上。弘治帝會不生氣嗎?
朱厚照初步判斷:應該出了點事,但事情不大或者已經有人解決。
“什麽事?”朱厚照不緊不慢地問,臉上保持淡定的笑容。黃獻一來,殿內大部分目光都聚焦到他身上。
黃獻讀出密雲作坊送來的急件內容:“蒙郭勒津部五十餘騎兵奇襲密雲,衝入作坊轄下的村子擄人想要帶出關。被聞訊趕去的護衛隊處決。作坊死了11位雇工,護衛隊折損了5人。”
朱厚照咬著牙,臉上努力保持得體的微笑,“密雲守軍是幹什麽吃的?”
“密雲多山,很多地方的城牆用夯土壘實,年久失修有豁口。小股敵人容易混進來。”馬文升臉上微微發紅,努力辯解道,“九邊防線實在太長了。”
“嗬嗬。”
“兵部會處置失職的將領。自總兵官定西侯以下全都重罰!”馬文升拍著胸脯表態。
密雲距京師隻有二百裏。密雲關切到京畿安危,把韃靼人放進來實屬不該。今天又是萬壽節,若是被韃靼得手,皇上臉上無光。
朱厚照摸摸下巴:“蒙郭勒津部還有閑工夫跑來密雲?是達延汗送來的萬壽節賀禮吧?本宮代替父皇送點什麽迴禮好呢?”
如果沒有朱厚照橫插一腳,達延汗已經順利把能打的蒙郭勒津部收入麾下。
“土魯番速壇阿黑麻派使者來朝賀,請求放迴弘治九年被抓的一百八十一名俘虜。”馬文升說道,“土魯番、哈密遠離中原,朝廷在那的掌控力極為薄弱。一場戰爭很難改變局勢。留下戰俘逼對方認清現實,比殺掉戰俘、加重雙方衝突更有益處。”
進士出身的馬文升十分反感朱厚照不留戰俘、設京觀報複等瘋狂的戰爭行為。短命的元朝證明,血腥屠殺無法讓一個部族或是國家屈服。
朱厚照淡淡一瞥:“一百三十年的大明北方兵災表明,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對待戰爭的態度不一樣。遊牧民族適用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他們臣服與強者。”
馬文升瞠目結舌。心道:他一定是老了,腦子不活絡,才想不出駁斥太子的言論。
“九邊馬市都停了吧。糧食隻賣給永謝布。韃靼人想買糧,找永謝布去。”朱厚照決定加大對巴步岱的支持,給達延汗找點事做做。
馬文升眉間擠出川字型:“占城糧食運到草原路上消耗巨大。得不償失!”
朱厚照翻白眼。馬文升連成本和賣價都不知道,怎麽判斷出得不償失的?
“本宮沒那麽傻。占城糧食就近賣。供給草原的糧食找晉商們合作,收購時加個一兩成當運費。出了關屬於獨門生意,虧不了。”壟斷是最好的生意。身為權二代的朱厚照不會浪費自身優勢。
朱厚照說的直白,馬文升瞬間想明白。更加堅定了拿下占城一半糧食的念頭。朝廷照搬太子的方法,能從草原掙一大筆。與其讓奸商勾結邊軍賺銀子,不如朝廷出麵。
“占城國無時無刻不麵料安南的欺壓。解決不了占城之患,不能保證占城的糧食能源源不斷地運來。臣的提議殿下以為如何?”
朱厚照滿口答應:“好啊!占城能種一年兩熟的稻。靠近占城的安南地區糧食產量應該也挺高。順便拿下我們自己種點。”
“安南是不征之國!”馬文升拔高音調提醒。
朱厚照滿不在乎:“太祖托夢給本宮,把安南從不征之國的名單中剔除。”不適應時代的規矩就得淘汰。
馬文升為了健康著想決定終止與太子的對話。他突然覺得勸諫弘治帝納妃是不錯的主意。
萬壽節在低調又不失莊重的氛圍下落幕。
朱厚照出於別樣的心思,在七月初四的《京報》中附送了一份信。信中要麽是一張手掌大小的速寫紙,要麽是一張200文到一貫不等的囚牛寶鈔。
別人以為朱厚照撒錢出去是想讓皇上與民同樂,忽視了報紙上專門介紹囚牛商行三樓珍寶廳的廣告。廣告采用彩色雕版印刷,賣品畫的栩栩如生,並附上明碼標價。信剛好粘貼在廣告版麵,使得每個買報的人都不會忽視廣告。
搞事情是要銀子的!
計劃外的出征占城動用的銀子絕對不是小數目。
開發大寧等朵顏三衛原來的駐地投入不小。
籌備了幾個月的養老院亟待資金到位開張。
皇叔們的安家費也要抓緊還。
……
左敬送的珊瑚樹、晉商送的見麵禮、李廣、韋泰、錢能府上抄出的從宮中偷走的珍品都能賣出好價錢。二代的優勢就體現在這裏。
————
京師、南京兩京的權貴巨賈們忙著讓下人們擦拭從庫房搬出的銀錠與通寶。太子終於同意用銀錢購買宮中珍寶!大家猜測:定是太子拿不出收買兩萬顆人頭的二十萬兩才會變賣宮中財物。
《京報》送達大同,引來了罵聲一片!無數人看了報紙才知道太子根本就不在鎮守府!太子早在萬壽節前秘密迴了京。
大同官員關上門罵娘。他們給京裏的後台寫信傳遞消息。誰知道太子來這麽一出。害的他們被後台罵,甚至還斷了京師的人脈。
晉商氣得吐血。報紙上說他們為了錢沒有底線,情報、兵器、女人什麽都能賣。然後,廣告上出售的珍品有不少他們非常眼熟。正是他們送給太子的禮物!
太子為了籌錢把禮物賣掉,誰比誰更沒有底線!
大同的將士們倒是挺開心。大同一戰終於定下勝利的基調。很多人的官階得到提升,撫恤金也到了位。報紙還說,朝廷將撥款五萬兩銀子,賞賜大同、宣府兩地的有功將士。
代王在王府裏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他彈劾鎮守太監左敬對宗室不敬、收受賄賂。又彈劾太子不知天高地厚。言語之間沒少埋怨太子,想把太子遇刺的責任推給太子的人。
“怎麽辦?怎麽辦啊!”代王唯恐弘治帝給他穿小鞋。
最後在王府長吏的建議下,響應《告宗室書》,借出三萬兩給太子。同時還讓長子進京,試探弘治帝的態度。
老朱家根本沒有大肚的人。外頭都把朱厚照說死,選妃、挑繼子一起弄上。弘治帝會不生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