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大同城百姓親眼看到鎮守太監左敬扶著擔架的人哭得死去活來。惠安伯失魂落魄,仿佛一具行屍走肉。
醫館射出的弩箭和爆炸被人繪聲繪色地傳開,太子殿下遇刺身亡的消息像長了翅膀一樣傳開。
弘治帝隻有一個兒子。
太子若真死了,將來誰來繼承皇位?
最好的局麵,弘治帝現在廣納後宮,明年誕下皇子。但弘治帝身體虛弱,大明是不是又將迎來幼主?上一個幼主弄出了土木堡之變,差點葬送了大明江山。
許進不在,大同府官員扣不開鎮守府的大門。詢問惠安伯,惠安伯丟了魂一樣呆坐著,對外界一點反應也沒有。
太子不露麵,越說明流言真實可信。
大同官場慌了。官員立刻上報山西布政使司。沒有見到太子,大同官員不敢越級上報京師。若太子平安無事,他們會吃不了兜著走。
大同距離太原府有五百多裏,一來一迴最快也要一天半。代王再也坐不住。
代王找上鎮守府,不但沒見到太子的人,反而和左敬爆發激烈的爭執。
“神英押解進京,他的黨羽也被咱家清洗幹淨。為何大同城裏會莫名其妙出現弩弓和威力巨大的火藥?除了代王府,誰還有那個本事!”左敬指著代王的臉破口大罵,唾沫全濺在代王臉上。
一口大鍋砸到身寬體胖的代王身上,代王不顧藩王體麵和左敬對罵。代王怎麽承擔得起謀害當朝太子的罪名!
“血口噴人!明明是你收受賄賂放過韃靼奸細!想把犯下的錯推到本王頭上?休想!本王現在就上書朝廷彈劾你勾結韃靼害死太子!”
“太子爺到大同半個月,代王可曾出麵招待過?代王一開始就無視太子爺,是不是早就打算好了謀害太子?”
“放你娘的狗屁!太子被皇上軟禁在宮中,本王怎麽知道出現在大同是不是別人假扮的!”
“咱家、英國公、惠安伯、侶右都禦史、許禦史都認出了太子,我們幾人會串通別人假扮太子?圖什麽?”
“你……本王要見太子。”
“王爺不是說太子在宮裏嗎?怎麽就要見太子了?”左敬就差讓人把代王抓起來了。
代王何時被人如此慢待!
“王府侍衛,給本王闖進去!”
哭喪臉的代王府長吏立刻上前攔人:“王爺使不得。皇上追究下來,王爺百口莫辯啊!”
天下人盡皆知弘治帝溺愛太子。突遭喪子之痛的弘治帝一定會勃然大怒。不管代王和大同文武官員是否無辜,所有人都將承受弘治帝的雷霆之怒。
如果代王此時衝擊鎮守府,左敬反咬一口太子是被代王弄死的,哪怕代王身份高貴也隻有陪葬一條路。
代王負氣而走。
————
朱厚照給正在趕赴大同250裏外集寧海子的楊廷和、許進寫信。
怕他們聽到大同的風言風語耽誤了和卜六王的進一步合作。為了讓瓦剌卜六王部跋涉千裏騷擾韃靼,朱厚照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差點搬空了乾清宮。現在乾清宮除了禦書房和主殿,沒什麽值錢的擺件。他還膽大包天應下和卜六王聯手攻擊吐魯番的合作,到時還得找合理的理由讓彭清出兵吐魯番。
“太子爺,奴婢把代王罵走了。”左敬屁顛屁顛地來邀功。
朱厚照豎起大拇指:“本宮今晚迴京師,大同這裏有很多事要交給你處理。”
朱厚照怕皇帝爹聽到流言驚厥,決定盡快動身。此次大同之行,不管是京觀還是遇襲,都注定了他幾年內出不了京師半步。
玄武和張桐及時抓住了火篩,火篩巴不得大明內亂,把主動聯係他的人交代得底朝天。但對方收尾工作做的好,短時間很難查到有用的證據。但弓弩、火藥、毒藥的來源都是線索。他臨時絕對到大同,對方也沒有充分的準備。一定會露出馬腳。錦衣衛查案若能得到地頭蛇鎮守太監幫忙,會事半功倍。
還有二十萬銀子弄出的京觀,朱厚照不希望半途夭折。雖殘忍,但有巨大的震懾作用。朱厚照一走,官府肯定會想方設法搗毀有違儒家仁德的京觀。能抵抗文官的隻有宦官了。
大同新造的磚土作坊也要鎮守太監一旁護著防止技術外泄。
除此之外,永謝布的巴步岱、朵顏三衛、死囚都要妥善安排。幸虧朱厚照身份擺在那,隻要動動嘴皮子指定相關人員負責,自會有大把的人按照他的意誌行事。
交代好了一切,朱厚照帶上劉學成、李兆先、謝亙三人迴京。老太監則留在大同盯著熱氣球作坊。
熱氣球上還有一株二尺高的珊瑚樹,是左敬拿來慰問受傷的朱厚照。至於左敬的壽禮,隻能寫信讓他幹爹李榮幫著準備一份了。
朱厚照打算把珊瑚樹放到囚牛商行賣。大明買的起珊瑚樹的豪商很多。他們主要是不敢在家中私藏犯忌諱的東西。經過囚牛商行洗白,他們敢光明正大把東西擺出來。
為了避人耳目,熱氣球又是天黑出發,天沒亮就到了京師。
劉學成三人被朱厚照安排在朝陽皇莊暫住。朱厚照則換乘小型熱氣球,飛進了端本宮。看到熱氣球的禁軍收到封口令。朱厚照悄悄地迴宮了。
七月初一一大早,朱厚照出現在坤寧宮門前請安。
朱厚照從小到大從沒有這麽長時間離開弘治帝。弘治帝還沒拉著兒子噓寒問暖,一眼見到額頭的傷,立刻大動幹戈叫來禦醫。
初一的大朝理所當然地罷朝了。理由是百用不爽的身體不適。
朱厚照跑到大同,朝野上下無數目光聚焦到大同。其他人雖沒有熱氣球,但大同離京師也不算太遠,消息一日之內就能送到。
京師城門一開,從大同而來的各路信使進了京去向不同的府邸。
時辰一到,劉健等京官們在宮門口依次入朝。
初一乃是大朝,在京官員幾乎都出現了。太子在大同弄出了聳人聽聞的京觀,文官們聯合在一起說什麽也要讓弘治帝下旨撤銷。
可惜他們的一腔熱情被一盆冷水澆下。
“皇上龍體欠安,今日罷朝。”李榮匆匆宣旨後離開。他收到左敬的信,用腳趾想都知道官員聽到流言的反應。他可不想沾一身騷。
劉健臉色陰沉。無數的官員圍在身邊要讓他進宮上諫。官員們都以為弘治帝缺席是不想聽撤銷京觀的話。
“首輔大人,大同急件。”
劉健展信一閱,身子一軟緩緩倒下。
信紙飄到李東陽手中,李東陽驚駭得無以複加。
謝遷湊上前一看,差點和劉健一起暈倒。
醫館射出的弩箭和爆炸被人繪聲繪色地傳開,太子殿下遇刺身亡的消息像長了翅膀一樣傳開。
弘治帝隻有一個兒子。
太子若真死了,將來誰來繼承皇位?
最好的局麵,弘治帝現在廣納後宮,明年誕下皇子。但弘治帝身體虛弱,大明是不是又將迎來幼主?上一個幼主弄出了土木堡之變,差點葬送了大明江山。
許進不在,大同府官員扣不開鎮守府的大門。詢問惠安伯,惠安伯丟了魂一樣呆坐著,對外界一點反應也沒有。
太子不露麵,越說明流言真實可信。
大同官場慌了。官員立刻上報山西布政使司。沒有見到太子,大同官員不敢越級上報京師。若太子平安無事,他們會吃不了兜著走。
大同距離太原府有五百多裏,一來一迴最快也要一天半。代王再也坐不住。
代王找上鎮守府,不但沒見到太子的人,反而和左敬爆發激烈的爭執。
“神英押解進京,他的黨羽也被咱家清洗幹淨。為何大同城裏會莫名其妙出現弩弓和威力巨大的火藥?除了代王府,誰還有那個本事!”左敬指著代王的臉破口大罵,唾沫全濺在代王臉上。
一口大鍋砸到身寬體胖的代王身上,代王不顧藩王體麵和左敬對罵。代王怎麽承擔得起謀害當朝太子的罪名!
“血口噴人!明明是你收受賄賂放過韃靼奸細!想把犯下的錯推到本王頭上?休想!本王現在就上書朝廷彈劾你勾結韃靼害死太子!”
“太子爺到大同半個月,代王可曾出麵招待過?代王一開始就無視太子爺,是不是早就打算好了謀害太子?”
“放你娘的狗屁!太子被皇上軟禁在宮中,本王怎麽知道出現在大同是不是別人假扮的!”
“咱家、英國公、惠安伯、侶右都禦史、許禦史都認出了太子,我們幾人會串通別人假扮太子?圖什麽?”
“你……本王要見太子。”
“王爺不是說太子在宮裏嗎?怎麽就要見太子了?”左敬就差讓人把代王抓起來了。
代王何時被人如此慢待!
“王府侍衛,給本王闖進去!”
哭喪臉的代王府長吏立刻上前攔人:“王爺使不得。皇上追究下來,王爺百口莫辯啊!”
天下人盡皆知弘治帝溺愛太子。突遭喪子之痛的弘治帝一定會勃然大怒。不管代王和大同文武官員是否無辜,所有人都將承受弘治帝的雷霆之怒。
如果代王此時衝擊鎮守府,左敬反咬一口太子是被代王弄死的,哪怕代王身份高貴也隻有陪葬一條路。
代王負氣而走。
————
朱厚照給正在趕赴大同250裏外集寧海子的楊廷和、許進寫信。
怕他們聽到大同的風言風語耽誤了和卜六王的進一步合作。為了讓瓦剌卜六王部跋涉千裏騷擾韃靼,朱厚照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差點搬空了乾清宮。現在乾清宮除了禦書房和主殿,沒什麽值錢的擺件。他還膽大包天應下和卜六王聯手攻擊吐魯番的合作,到時還得找合理的理由讓彭清出兵吐魯番。
“太子爺,奴婢把代王罵走了。”左敬屁顛屁顛地來邀功。
朱厚照豎起大拇指:“本宮今晚迴京師,大同這裏有很多事要交給你處理。”
朱厚照怕皇帝爹聽到流言驚厥,決定盡快動身。此次大同之行,不管是京觀還是遇襲,都注定了他幾年內出不了京師半步。
玄武和張桐及時抓住了火篩,火篩巴不得大明內亂,把主動聯係他的人交代得底朝天。但對方收尾工作做的好,短時間很難查到有用的證據。但弓弩、火藥、毒藥的來源都是線索。他臨時絕對到大同,對方也沒有充分的準備。一定會露出馬腳。錦衣衛查案若能得到地頭蛇鎮守太監幫忙,會事半功倍。
還有二十萬銀子弄出的京觀,朱厚照不希望半途夭折。雖殘忍,但有巨大的震懾作用。朱厚照一走,官府肯定會想方設法搗毀有違儒家仁德的京觀。能抵抗文官的隻有宦官了。
大同新造的磚土作坊也要鎮守太監一旁護著防止技術外泄。
除此之外,永謝布的巴步岱、朵顏三衛、死囚都要妥善安排。幸虧朱厚照身份擺在那,隻要動動嘴皮子指定相關人員負責,自會有大把的人按照他的意誌行事。
交代好了一切,朱厚照帶上劉學成、李兆先、謝亙三人迴京。老太監則留在大同盯著熱氣球作坊。
熱氣球上還有一株二尺高的珊瑚樹,是左敬拿來慰問受傷的朱厚照。至於左敬的壽禮,隻能寫信讓他幹爹李榮幫著準備一份了。
朱厚照打算把珊瑚樹放到囚牛商行賣。大明買的起珊瑚樹的豪商很多。他們主要是不敢在家中私藏犯忌諱的東西。經過囚牛商行洗白,他們敢光明正大把東西擺出來。
為了避人耳目,熱氣球又是天黑出發,天沒亮就到了京師。
劉學成三人被朱厚照安排在朝陽皇莊暫住。朱厚照則換乘小型熱氣球,飛進了端本宮。看到熱氣球的禁軍收到封口令。朱厚照悄悄地迴宮了。
七月初一一大早,朱厚照出現在坤寧宮門前請安。
朱厚照從小到大從沒有這麽長時間離開弘治帝。弘治帝還沒拉著兒子噓寒問暖,一眼見到額頭的傷,立刻大動幹戈叫來禦醫。
初一的大朝理所當然地罷朝了。理由是百用不爽的身體不適。
朱厚照跑到大同,朝野上下無數目光聚焦到大同。其他人雖沒有熱氣球,但大同離京師也不算太遠,消息一日之內就能送到。
京師城門一開,從大同而來的各路信使進了京去向不同的府邸。
時辰一到,劉健等京官們在宮門口依次入朝。
初一乃是大朝,在京官員幾乎都出現了。太子在大同弄出了聳人聽聞的京觀,文官們聯合在一起說什麽也要讓弘治帝下旨撤銷。
可惜他們的一腔熱情被一盆冷水澆下。
“皇上龍體欠安,今日罷朝。”李榮匆匆宣旨後離開。他收到左敬的信,用腳趾想都知道官員聽到流言的反應。他可不想沾一身騷。
劉健臉色陰沉。無數的官員圍在身邊要讓他進宮上諫。官員們都以為弘治帝缺席是不想聽撤銷京觀的話。
“首輔大人,大同急件。”
劉健展信一閱,身子一軟緩緩倒下。
信紙飄到李東陽手中,李東陽驚駭得無以複加。
謝遷湊上前一看,差點和劉健一起暈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