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許多道理任何世界皆通用。比如,家世好的人更容易獲得成功。
朱厚照有過硬的製冰技術、寬廣的人脈、強大的資金(內承運庫)、富餘的人手,製冰作坊輕而易舉的成功運轉,在情理之中。不成功才有問題。
也虧得言官們鬧騰的厲害。在朱厚照印象中貪財的壽寧侯,竟會同意降低冰塊售價。壽寧侯鋪子裏賣的冰,比市場價低了一半。開業當天被搶購一空。
冷宮製得的冰源源不斷送去,硬生生把京師的冰飲價格拉低一大截。在去年冬日囤冰,想要在炎熱的夏季大賺一票的商人欲哭無淚。
擋了別人發財的路,別管有什麽背景,總會被人惦記上。但用得起冰的人本就不多。而冰塊的降價讓更多的人買得起。得利最多的當屬京師低級官吏。哪怕販冰的商人在言官麵前哭訴,言官也不願意管此事。
所以,從來沒有永遠的敵人,隻有永遠的利益。官員們深諳此道。
朱厚照洋洋自得。銀子賺到了,每日一萬的保命關注度也有了,他能悠哉悠哉躺在清寧宮的藤椅上啃著瓜子看戲。
朝堂諸官曆經三百迴大戰,終於完成對賀蘭山之戰的論功行賞。
被奪去威寧伯爵位的王越,恢複爵位,並加少保兼太子太傅,左都禦史一職如故。其餘將領升官發財不一一列舉。
而王越,竟譴信使拒絕朝廷封賞。
其中原因,朝野上下心知肚明。
爬得有多高,摔下來就有多疼。王越當年被科道彈劾,眾多官員群起圍攻。當時朝中上下,無一人為他求情。王越被下詔奪爵、以功蔭得官的兒子們被削籍。差點令王越受不了屈辱自殺。
王越肯定是有恨的。
文淵閣,內閣閣臣的辦公之所。
“王威寧不出一口惡氣,是不會罷休的。”內閣首輔徐溥語氣平和,“老夫上書致仕,應該能消他一半的氣。”
劉健於心不忍:“首輔大人曆經四朝兢兢業業。以這種不體麵的方式致仕,有損清譽。他王越,當年也不無辜!飲食供奉模擬王者,狩獵聲樂肆意享受。還哪有文人的體麵!”
徐溥淡淡地道:“王威寧勝了韃靼,守住河套。”
“這......”劉健看向另兩位同僚,“賓之,於喬,你們也說句話。”
李東陽搖頭:“當年調走汪直、王威寧,差點丟了大同。百官聯合起來隱瞞。先帝得知真相後大怒,卻也沒有啟用王威寧。王威寧會不知道功高震主的道理?心裏會不明白被奪爵的真正原因嗎?他明白,所以隻要百官的服軟。”
李東陽還有一句沒有說。首輔本就打算致仕,輿論操作一番,未必會見得損害首輔的名聲。
“我更擔心英國公的態度。”謝遷麵色凝重,“若不是英國公臨時變卦,王威寧也不會加少保。”
少保、太子太傅是官職的頂峰,官員畢生奮鬥的目標。王越既有爵位又有正一品官職。滿朝文武又有誰人不羨慕?
劉健摸摸胡子:“英國公是勳貴武將之首。不賞王越,北邊將領又如何升官?英國公改變態度也在情理之中。”
“嗬嗬,希賢怕是不知道汪直找過英國公吧?”徐溥輕笑。
“什麽!”劉健、李東陽、謝謙三人大驚失色。
英國公自己改變主意和被人說服,背後的含義不同。當年汪直、王越聯手,北線防線穩如泰山。英國公為首的武將勳貴裏子麵子全部丟光。先帝起了更改武官世襲製之心。雖不了了之,但聽從汪直的建議舉辦武舉。利益衝突劇烈,兩人不應該站在同一立場。
劉健愁得眉頭能夾死蚊子。“汪直到底要幹什麽!”
“不甘心吧!”徐溥笑道。
劉健輕歎。首輔致仕已成定局。
“首輔大人,我們接下來應該怎麽辦?”
善謀的李東陽一時間也沒了主意。王越和汪直,不但是韃靼人的噩夢,也是他們的勁敵。這兩人當年被百官和宦官聯手拉下馬。兩人又都是齜牙必報之輩。一旦重新得勢,會有很多人倒黴。到時內閣會首先對上兩人。
徐溥渾濁的雙眼露出精光:“等!”
於是徐溥上折告老還鄉,弘治帝再三挽留,徐溥再上折。一來一迴做好麵子工程,徐溥正式致仕,由劉健接任內閣首輔。
徐溥致仕後,汪直頻頻出現人前,聚集起一群以前西廠的手下。京師暗潮湧動,百官們兢兢戰戰,生怕重啟西廠,又迴到在家不敢喝酒的不安歲月。
朱厚照吐出瓜子殼,他理所當然被大部分人忽視。關注度明顯下降一截。
“高伴伴,你親自去一趟郕王府。這麽久了,連個過眼的方子都收不到嗎?”朱厚照再一次吐槽郕王府的辦事效率。
“黃獻,催促賬房盡快把賬算出來。給各位公公的利錢一文不少交到他們手中。”
朱厚照不會坐以待斃。
他摸摸下巴,很快想到了一個餿主意。他跑到書房靜下心抄寫佛經,太皇太後、太後、皇帝爹,皇後娘人手一本。
收到兒子誠心誠意抄寫的佛經,弘治帝樂不可支。
“照哥兒的字不錯。”弘治帝對新任首輔劉健如是道。
劉健把大部分的精力用來防備汪直,對太子有所忽視。見太子給信道的皇上送佛經,再一次領教了太子的......聰慧。
“太子已經有段時間沒去文華殿讀書,恐耽誤學習。不如皇上撤了太子的禁足令,改為增加功課?”劉健建議道。
劉健突然想到,如若汪直在宮中接觸太子、贏得太子好感,官員們會更加被動。他打算讓詹事府加重學業,盡量避免太子有閑餘的時間玩樂。
弘治帝從善如流。新任首輔的麵子要給。
朱厚照心滿意足地迴到文華殿上課。每日往返內宮外朝,接觸的人一多,流失的關注度慢慢迴流。
“太子殿下,今日學《論語》。”左中允楊廷和開講。
“等等,”朱厚照疑惑地問,“千字文還未講全。”
“臣看了殿下抄寫的佛經。臣覺得沒有必要再學千字文。”
朱厚照嘴角抽搐,自搬石頭壓了自己腳。
為了當好學生,每日獲得侍讀官們的極限關注度,朱厚照開始了認真學習的生涯。
而朝堂卻不會一直安靜。
朱厚照有過硬的製冰技術、寬廣的人脈、強大的資金(內承運庫)、富餘的人手,製冰作坊輕而易舉的成功運轉,在情理之中。不成功才有問題。
也虧得言官們鬧騰的厲害。在朱厚照印象中貪財的壽寧侯,竟會同意降低冰塊售價。壽寧侯鋪子裏賣的冰,比市場價低了一半。開業當天被搶購一空。
冷宮製得的冰源源不斷送去,硬生生把京師的冰飲價格拉低一大截。在去年冬日囤冰,想要在炎熱的夏季大賺一票的商人欲哭無淚。
擋了別人發財的路,別管有什麽背景,總會被人惦記上。但用得起冰的人本就不多。而冰塊的降價讓更多的人買得起。得利最多的當屬京師低級官吏。哪怕販冰的商人在言官麵前哭訴,言官也不願意管此事。
所以,從來沒有永遠的敵人,隻有永遠的利益。官員們深諳此道。
朱厚照洋洋自得。銀子賺到了,每日一萬的保命關注度也有了,他能悠哉悠哉躺在清寧宮的藤椅上啃著瓜子看戲。
朝堂諸官曆經三百迴大戰,終於完成對賀蘭山之戰的論功行賞。
被奪去威寧伯爵位的王越,恢複爵位,並加少保兼太子太傅,左都禦史一職如故。其餘將領升官發財不一一列舉。
而王越,竟譴信使拒絕朝廷封賞。
其中原因,朝野上下心知肚明。
爬得有多高,摔下來就有多疼。王越當年被科道彈劾,眾多官員群起圍攻。當時朝中上下,無一人為他求情。王越被下詔奪爵、以功蔭得官的兒子們被削籍。差點令王越受不了屈辱自殺。
王越肯定是有恨的。
文淵閣,內閣閣臣的辦公之所。
“王威寧不出一口惡氣,是不會罷休的。”內閣首輔徐溥語氣平和,“老夫上書致仕,應該能消他一半的氣。”
劉健於心不忍:“首輔大人曆經四朝兢兢業業。以這種不體麵的方式致仕,有損清譽。他王越,當年也不無辜!飲食供奉模擬王者,狩獵聲樂肆意享受。還哪有文人的體麵!”
徐溥淡淡地道:“王威寧勝了韃靼,守住河套。”
“這......”劉健看向另兩位同僚,“賓之,於喬,你們也說句話。”
李東陽搖頭:“當年調走汪直、王威寧,差點丟了大同。百官聯合起來隱瞞。先帝得知真相後大怒,卻也沒有啟用王威寧。王威寧會不知道功高震主的道理?心裏會不明白被奪爵的真正原因嗎?他明白,所以隻要百官的服軟。”
李東陽還有一句沒有說。首輔本就打算致仕,輿論操作一番,未必會見得損害首輔的名聲。
“我更擔心英國公的態度。”謝遷麵色凝重,“若不是英國公臨時變卦,王威寧也不會加少保。”
少保、太子太傅是官職的頂峰,官員畢生奮鬥的目標。王越既有爵位又有正一品官職。滿朝文武又有誰人不羨慕?
劉健摸摸胡子:“英國公是勳貴武將之首。不賞王越,北邊將領又如何升官?英國公改變態度也在情理之中。”
“嗬嗬,希賢怕是不知道汪直找過英國公吧?”徐溥輕笑。
“什麽!”劉健、李東陽、謝謙三人大驚失色。
英國公自己改變主意和被人說服,背後的含義不同。當年汪直、王越聯手,北線防線穩如泰山。英國公為首的武將勳貴裏子麵子全部丟光。先帝起了更改武官世襲製之心。雖不了了之,但聽從汪直的建議舉辦武舉。利益衝突劇烈,兩人不應該站在同一立場。
劉健愁得眉頭能夾死蚊子。“汪直到底要幹什麽!”
“不甘心吧!”徐溥笑道。
劉健輕歎。首輔致仕已成定局。
“首輔大人,我們接下來應該怎麽辦?”
善謀的李東陽一時間也沒了主意。王越和汪直,不但是韃靼人的噩夢,也是他們的勁敵。這兩人當年被百官和宦官聯手拉下馬。兩人又都是齜牙必報之輩。一旦重新得勢,會有很多人倒黴。到時內閣會首先對上兩人。
徐溥渾濁的雙眼露出精光:“等!”
於是徐溥上折告老還鄉,弘治帝再三挽留,徐溥再上折。一來一迴做好麵子工程,徐溥正式致仕,由劉健接任內閣首輔。
徐溥致仕後,汪直頻頻出現人前,聚集起一群以前西廠的手下。京師暗潮湧動,百官們兢兢戰戰,生怕重啟西廠,又迴到在家不敢喝酒的不安歲月。
朱厚照吐出瓜子殼,他理所當然被大部分人忽視。關注度明顯下降一截。
“高伴伴,你親自去一趟郕王府。這麽久了,連個過眼的方子都收不到嗎?”朱厚照再一次吐槽郕王府的辦事效率。
“黃獻,催促賬房盡快把賬算出來。給各位公公的利錢一文不少交到他們手中。”
朱厚照不會坐以待斃。
他摸摸下巴,很快想到了一個餿主意。他跑到書房靜下心抄寫佛經,太皇太後、太後、皇帝爹,皇後娘人手一本。
收到兒子誠心誠意抄寫的佛經,弘治帝樂不可支。
“照哥兒的字不錯。”弘治帝對新任首輔劉健如是道。
劉健把大部分的精力用來防備汪直,對太子有所忽視。見太子給信道的皇上送佛經,再一次領教了太子的......聰慧。
“太子已經有段時間沒去文華殿讀書,恐耽誤學習。不如皇上撤了太子的禁足令,改為增加功課?”劉健建議道。
劉健突然想到,如若汪直在宮中接觸太子、贏得太子好感,官員們會更加被動。他打算讓詹事府加重學業,盡量避免太子有閑餘的時間玩樂。
弘治帝從善如流。新任首輔的麵子要給。
朱厚照心滿意足地迴到文華殿上課。每日往返內宮外朝,接觸的人一多,流失的關注度慢慢迴流。
“太子殿下,今日學《論語》。”左中允楊廷和開講。
“等等,”朱厚照疑惑地問,“千字文還未講全。”
“臣看了殿下抄寫的佛經。臣覺得沒有必要再學千字文。”
朱厚照嘴角抽搐,自搬石頭壓了自己腳。
為了當好學生,每日獲得侍讀官們的極限關注度,朱厚照開始了認真學習的生涯。
而朝堂卻不會一直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