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弟妹快別這麽說,一家人說什麽打擾不打擾。不過二弟在保定,距離這樣近,要是弟妹有意,時常來小住幾日,我也是極歡迎的。”自動忽視小安氏提到的長子,朱氏掛著笑意繼續說道。
“也許真有那個時候,到時就有勞大嫂了。”小安氏看朱氏沒有理會她所說的話,也不再提。
“這都好說。”朱氏淡淡說道。
自小安氏進來,請了個安就坐在一旁的顧啟珪,實在不知道說什麽好了,他這二嬸說話還真是綿裏藏針呢,就是不知道為什麽到現在還是這麽執著,自己爹爹應該是已經嚴重警告過了她才對吧。
還有一件事很奇怪,也不知道顧煙琳今日是怎麽了,竟然除了進門給娘親請了個安就什麽也沒再說,一直安靜地坐在小安氏身邊兒。
顧啟珪怎麽覺得有點驚悚呢,要知道顧煙琳性子烈,比他二姐可難纏多了,平時在一個地方坐上半刻鍾都難見,今日竟如此老實?
顧啟珪跟著自家娘親把小安氏和顧煙琳送到垂花門口,馬車就在那外麵。
剛走到影壁牆,就看見顧煙琪、顧煙茗和顧啟陵迎麵走來。
“嬸娘,你怎麽突然要走?”顧啟陵上前一步,急急的問道。看到小安氏略有些紅的眼睛,顧啟陵更是著急,“嬸娘,你怎麽了?誰欺負你了?”話是這樣問著,眼卻是漂向朱氏的,顯然他把過錯都推給了朱氏。
朱氏臉色黯淡了一下,卻沒有講話。
小安氏似是什麽也沒有察覺到,傷神了好一會才迴答道:“嬸娘是不舍得啟陵呢,這到底不是嬸娘的家,我們娘倆還是迴你二叔那的好。”說著還摟住顧煙琳,這樣子仿佛是有人想要把她們趕走似的。
“這不是你家,也不是我家,我也隨嬸娘和琳妹妹走就是了!!”顧啟陵大吼,說著就要掀袍上馬車。
小安氏趕緊拉著,朱氏伸了伸手卻頓住了。顧煙琪和顧煙茗站在一旁,被這一幕嚇得愣住了。
顧啟珪在感歎,這二嬸娘的段位有些高啊,爹爹出手竟是沒有讓她完全放棄那荒唐的想法。
“兄長好大的威風,這不是你家,是誰家?還是兄長這是要出去自立門戶了?嬸娘和堂姐明明是祖父下令讓迴保定府的,要是有什麽不明白的,兄長還是去請教祖父好一些。再有,嬸娘的話也是沒有錯的,這兒確實不是她和三堂姐的家,孩子都該是待在爹爹娘親身邊兒的,現在兄長身邊有了爹爹娘親,也該替堂姐想一想,叔父在保定府定也是盼著見到嬸娘和三堂姐的。”院子裏本就很是安靜,所以顧啟珪的聲音就顯的尤為突出。
聽到他這樣說,顧啟陵頓了頓,是祖父讓二嬸娘和琳妹妹走的?這麽說他錯怪她了?他看向朱氏,卻發現朱氏正朝顧啟珪笑,那笑容淡淡的,卻很美。
他又看看小安氏和顧煙琳,他們真的想迴去保定府?想到當初從安慶出發時,琳妹妹對見到叔父憧憬的樣子,顧啟陵有些相信了。
可一想到剛才他才被小他近一半的弟弟教訓了,臉上有些掛不住。他忍不住看向顧煙琳,看她搖搖頭,似乎也是很不讚同他這樣做,顧啟陵完全動搖了,他悻悻的從馬車旁邊離開,離得遠了些。
顧煙琳心裏不得勁,堂哥怎麽不疼她了?這是要她趕緊走啊。
顧煙琳是極其不想迴保定府的,保定不如京城繁華,連安慶也是比不上的,有什麽好玩的?京城她都還沒有逛遍呢。再說,她能感覺到自家爹爹對自己不甚親近,她可不想迴去保定時刻被拘束著。
剛才她耍脾氣已經被娘親教訓了一頓,現在就連一直順著自己意思辦事的堂哥,也不幫她了,她很是難過。她決定以後再也不理堂哥了,反正本來也是自己娘親說要和他好好相處的。
顧啟珪對這個大哥算是看透了,他也不知道怎麽形容,還是不評價了。
看到娘親略顯的黯淡的神色,顧啟珪示意自己姐姐們來母親這兒。
已經近十歲的年紀,兩個女孩子自是已經知曉一些事情了,這段日子她們也算是知道這個大哥不是自己想象中那樣的兄長。
知曉這個以後,顧煙琪倒是很快就調整過來了,反正她從小就依賴弟弟,都是把顧啟珪當哥哥使的。倒是顧煙茗還傷心了兩天,後來緩過勁兒來,才好一些。之前因為一直想和顧啟陵多交流,就連徐茯苓相邀也很少去的,現在倒是和以前一樣,時常去朱府找徐茯苓,心情也恢複了很多。
顧啟珪現在看大姐顧煙茗,倒是很少有以前的那種怪怪的感覺了,隻覺得親近,其實大姐一點兒沒變,隻是因為家裏多了這麽個兄長,有了對比才知道人與人的差距。
姐妹倆接到自家弟弟的眼色,趕緊走過去娘親身邊兒,她們自也知道的,大哥剛剛的話確實有所指摘,對著娘親這樣說,著實過分。
“娘親,嬸娘怎麽迴家還不高興啊?要是琪兒的話,迴家得是很興奮的。”
“嬸娘自也是高興的,隻是你還小,看不出來罷了。”朱氏把兩個女兒拉倒自己身邊,還沒來得及說話,身後就傳來夫君的聲音。
猛地迴頭看去,確是自家夫君來了,身邊還站著安氏。
“爹爹,”顧煙琪見到顧國安很開心。
“嗯,”顧國安走到朱氏身邊,從頭到尾,他既沒有看小安氏,也沒有同她講話,但無形的壓力還是壓得小安氏喘不過氣來。
小安氏哆嗦了一下,什麽也沒說就趕緊上了馬車,在馬車上和婆母簡單的告別就離開了。
一院子人看著馬車轉角駛向顧府大門,都沒有說話。
等馬車完全看不見了,院子裏的人散了一些,安氏有心想把長孫啟陵帶走,但長子的氣場實在是不好惹,所以她沒再說什麽,就迴了‘南行院’。
顧國安似是感覺不到這一切,他靜靜的看著長子,麵無表情。
顧啟陵戰戰兢兢,自父親來了,他連嬸娘和堂妹走都沒有什麽心思去關注,父親給了他太多的壓力,使他難以喘息。他其實不大明白自己到底哪做錯了,可是看著母親那有些蒼白的臉色,莫名有些心虛。
“今日確實是啟陵魯莽,錯怪了母親,啟陵願受懲罰。”顧啟陵走到顧國安身邊認錯。他的性子就是如此,當意識到別人認為自己有錯的時候,就不要爭辯趕緊認錯,這樣會少挨教訓,這是他從小到大的經驗。
朱氏剛想開口,她其實也沒有太過怪罪孩子,這些年也確實是她這個母親做的不合格,她沒有資格去抱怨什麽,可當自己親生兒子把矛頭指向自己的時候,還免不了有些傷心就是了。
顧國安側了側身,“你知道錯了?我倒是沒看出來,你就說說你怎麽錯了吧。”
“呃……”顧啟陵詞窮,他本以為認錯受罰就可以的,以前不都是這樣嗎?
顧國安也不急,就這樣靜靜站在顧啟陵麵前,看他抓耳撓腮,也說不出個所以然。
“今日就在這站著,既然認錯不知道自己哪兒錯了,那就等想清楚了再說。”顧國安指了指顧遠,“你看著他,就在這兒站著,什麽時候說自己想清楚了,到書房叫我。”
“是,爺。”
朱氏心疼長子,也有些不安,她緊緊攥住顧國安的衣袖,但卻沒有說話。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他們很統一的不會在對方教育孩子的時候指手畫腳。
顧國安安撫的拍拍妻子的手,領著孩子們迴後院。
顧煙茗顧煙琪姐妹倆是有些驚奇的,爹爹實在很少發脾氣。她們,包括顧啟珪,從小若是調皮搗蛋,都是娘親懲罰他們的,爹爹時常在一旁看書,是從不發表意見的。今日情況翻了個個,這樣的爹爹她們還是第一次見。
顧國安在他們姐弟三人麵前都是時常笑著的,雖然公務繁忙,時常見不到,但是不論再忙也不會忘記給他們備禮物。這次兄長的事兒,竟然是爹爹親自罰站,想必爹爹時十分生氣的。
姐妹倆一次又一次看著自家小弟欲言又止。
終於,在顧煙琪又一次看過來時,顧啟珪受不了了。“爹爹,我今日從師父那得來一方‘淄石硯’,你幫我看看吧。”
“博山淄石硯?”顧國安重複了一遍,這陳恪倒舍得好東西。
“嗯嗯,我跟師娘說這方硯台易於發墨,師娘就塞給我了。”顧啟珪絕不承認他看到這方色澤繽紛,絢麗多彩的硯台,想起了安玨然,呃……當初送他的琉璃幻彩的陀螺,就覺得這硯台送給安玨然也不錯,才衝師娘開口的。
現在因為姐姐們的壓力向爹爹搭話,才想起來這麽個事。
“好,一會兒陪你去看。”顧國安笑道。
看著爹爹還是之前的樣子,兩姐妹算是鬆了口氣,顧煙琪也重新咋唿起來,一家人的氣氛迴到以前一樣。
顧啟珪慢慢走在最後麵,鬆了口氣,嗯……跟他爹沒話找話還真是累人。
再抬頭就看到他爹正似笑非笑看著他,顧啟珪下意識也衝他爹笑了一下。
第38章 成長
時間悠悠劃過,轉眼間,顧啟珪已經來到大齊朝十三年。
這六、七年間,什麽都在發生著變化。就像稱唿,顧雍成為了老太爺,顧國安成為了顧府大老爺,而顧啟珪也成了顧府七爺,在未來的一段日子裏,這個稱唿都得一直陪著他們。
這六、七年,要說大齊朝發生的最大最令人驚歎的一件事,當屬兩年前貴為東宮太子的沐灃毫無征兆的在慈恩寺出家。
這件事令整個大齊朝都頗為震驚,堂堂當朝太子竟然正式出家正式拜了玄景大師為師。
要知道沐灃二皇子在今上登記之後立刻就被立為了太子,當時才是五歲稚齡。這十幾年間沐灃表現的都頗為上進,為諸位大人看好,今上也頗為滿意。
這突然出家,最重要的是帝後竟然都沒有多加阻攔,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要知道二皇子乃是皇後所出,正經的嫡長子,本是正統。加上季太傅學生遍布天下,可以和朱老太爺相提並論,外家可以說是非常顯赫了。本朝重文,季府可以說是太子的底氣。
要說太子沐灃有什麽做的不好,或者說不如人願,大概就是子嗣不豐這一件事了。與太子妃已成親三載,卻無所出。可沐灃還年輕,朝堂也從沒哪個大臣拿這事兒說過事兒。
總而言之,沐灃令大家都是滿意的,不出意外,在今上百年之後,太子登基本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沒想到來了這麽一出。
不過這背後到底出了什麽事兒,那都是皇家秘辛,世人想窺其一角,也是很難的。不過也實在想不到這到底是出了怎樣的驚天大事,使得當朝太子舍手放棄這唾手可得的天下,這潑天的權力?
外界本議論紛紛,可沒有一個人相信是因為二皇子沐灃真的頓悟了才入空門。
太子此事令全天人嘩然的同時,也使得那個至上的位置最終到底花落誰家更加具有不確定性,餘下的皇子們沒有一個有沐灃這樣得天獨厚的條件的。
總而言之,皇子們又將開始新一輪的明爭暗鬥,各顯神通。有了動力,又幾位皇子的名聲也逐漸顯現出來。
京中局勢影響天下格局,現在京中議論紛紛除了皇子們,還有的就是關於京中四公子了,因為家世才學樣樣不差,備受推崇。
所謂京中四公子,還是相塚世家‘蘇福齋’根據最近幾年活躍在京城之中的,或者是未來幾年有可能活躍的,按照家世,才學,家族資源等等綜合排序產生的京中四位公子。
排序之初,‘蘇福齋’就成預言京中四公子是未來二十年可以改變朝中格局的仕子。此話有無誇張暫且不論,也沒有人過多的去追根揭底,隻是把它當成是四公子諸多談資中的一個。
京中四公子,便是以下幾位:
第一便是季子期,他身份尊貴,祖父是當朝太傅,姑姑是當今皇後,季家從今上登基之初就一直備受恩寵。
他自己文采卓然,本來要是二皇子登基,他將是京中新一代權貴,這是毋庸置疑的。但就是現在二皇子出了這種事,他在京城的身價倒也沒有減少。
三年前,他被今上欽點為狀元,入翰林院任修撰。一年前,他又越級升任禮部從五品的員外郎,要知道他還不及弱冠。
都來,當今聖上又親自賜婚讓他迎娶五公主。要知道今上兒子頗豐,女兒卻僅此一個。且因為母親出身不高,從小就養在皇後身邊,吃穿用度都是比照嫡公主來的,身份上就高貴了一層,在皇宮可以說是受盡寵愛。
當然,這也是全了季府的麵子,也告訴了眾人,就算沒有二皇子,皇後還是皇後,太傅還是太傅,季府還是季府,不是可以隨意肖想的對象。
所以季子期就還是為京師眾人津津樂道。
第二便是張文麟,他和季子期同齡,也算是熟識,關係還不錯。
他之所以被大家樂道,主要是因為郫縣張家自古神秘,他算是張家在外的代名詞了。
又因為,他自帶儒雅氣質,渾身上下透著謙遜溫和,再加上俊朗的麵容,未語三分笑的習慣,讓見過他的人都不免歎一聲教養真是好。
再加上他顯赫的家世,張家大房嫡長孫,祖母是今上頗為親近的長靈長公主,這就足夠他在京中橫行了。
再加上,郫縣張家遵守的族規最近一點點的鬆動。單看張文麟,雖說謹遵族規沒有入仕,也隻是說沒有去參加科舉,但看他平時交往的人,哪一個都是以後必然入仕的監生。
這下子,家中有女兒的各家夫人就要開始起心思了。
張文麟不得不說是個女婿的好人選。
第三便是顧啟珪,京中各家開始注意他還是他拜陳恪為師的時候。
畢竟顧啟珪是顧國安的幼子,要論資源也得是先緊著嫡長子的,各個世家都是這樣的。他們沒想到顧國安為他幼子找了這麽一個厲害的老師,這樣他的嫡長子當如何?
後來聽說顧國安把幼子送進了國子監,才六歲的年紀,加上之前顧啟珪在京中並不顯名,都認為他考入內監是不可能的事情,所有人都在等著看顧國安的笑話。
但是,七年前,顧啟珪一舉以榜首的成績考進國子監內監,才算是一舉成名。京中所有人才開始重新審視顧啟珪。要知道曆屆以魁首的成績考進內監的監生都有大前途,這在前幾位身上已經得到了印證。
這顧閣老的幼子也不一般啊。
隨著這幾年,顧啟珪的才名響了一些,就連季太傅在私底下收拾誇讚過他的。越來越多的人再不敢小瞧顧府。
人人都道虎父無犬子,顧雍才名不顯。顧國安這個由武將顧老爺子教養成才的顧家未來當家人,實在不可小覷。現在顧家又出了個顧啟珪,顧家未來百年可以無憂。
不過,就是顧啟珪這嫡幼子的身份實在累贅,雖說本朝沒有規定說嫡長子必須如何,嫡幼子必須怎麽樣,但終究不是一個好操作的身份。
就是不知道顧家嫡長子的風華如何,有這樣的弟弟,不知該喜還是該憂。
“也許真有那個時候,到時就有勞大嫂了。”小安氏看朱氏沒有理會她所說的話,也不再提。
“這都好說。”朱氏淡淡說道。
自小安氏進來,請了個安就坐在一旁的顧啟珪,實在不知道說什麽好了,他這二嬸說話還真是綿裏藏針呢,就是不知道為什麽到現在還是這麽執著,自己爹爹應該是已經嚴重警告過了她才對吧。
還有一件事很奇怪,也不知道顧煙琳今日是怎麽了,竟然除了進門給娘親請了個安就什麽也沒再說,一直安靜地坐在小安氏身邊兒。
顧啟珪怎麽覺得有點驚悚呢,要知道顧煙琳性子烈,比他二姐可難纏多了,平時在一個地方坐上半刻鍾都難見,今日竟如此老實?
顧啟珪跟著自家娘親把小安氏和顧煙琳送到垂花門口,馬車就在那外麵。
剛走到影壁牆,就看見顧煙琪、顧煙茗和顧啟陵迎麵走來。
“嬸娘,你怎麽突然要走?”顧啟陵上前一步,急急的問道。看到小安氏略有些紅的眼睛,顧啟陵更是著急,“嬸娘,你怎麽了?誰欺負你了?”話是這樣問著,眼卻是漂向朱氏的,顯然他把過錯都推給了朱氏。
朱氏臉色黯淡了一下,卻沒有講話。
小安氏似是什麽也沒有察覺到,傷神了好一會才迴答道:“嬸娘是不舍得啟陵呢,這到底不是嬸娘的家,我們娘倆還是迴你二叔那的好。”說著還摟住顧煙琳,這樣子仿佛是有人想要把她們趕走似的。
“這不是你家,也不是我家,我也隨嬸娘和琳妹妹走就是了!!”顧啟陵大吼,說著就要掀袍上馬車。
小安氏趕緊拉著,朱氏伸了伸手卻頓住了。顧煙琪和顧煙茗站在一旁,被這一幕嚇得愣住了。
顧啟珪在感歎,這二嬸娘的段位有些高啊,爹爹出手竟是沒有讓她完全放棄那荒唐的想法。
“兄長好大的威風,這不是你家,是誰家?還是兄長這是要出去自立門戶了?嬸娘和堂姐明明是祖父下令讓迴保定府的,要是有什麽不明白的,兄長還是去請教祖父好一些。再有,嬸娘的話也是沒有錯的,這兒確實不是她和三堂姐的家,孩子都該是待在爹爹娘親身邊兒的,現在兄長身邊有了爹爹娘親,也該替堂姐想一想,叔父在保定府定也是盼著見到嬸娘和三堂姐的。”院子裏本就很是安靜,所以顧啟珪的聲音就顯的尤為突出。
聽到他這樣說,顧啟陵頓了頓,是祖父讓二嬸娘和琳妹妹走的?這麽說他錯怪她了?他看向朱氏,卻發現朱氏正朝顧啟珪笑,那笑容淡淡的,卻很美。
他又看看小安氏和顧煙琳,他們真的想迴去保定府?想到當初從安慶出發時,琳妹妹對見到叔父憧憬的樣子,顧啟陵有些相信了。
可一想到剛才他才被小他近一半的弟弟教訓了,臉上有些掛不住。他忍不住看向顧煙琳,看她搖搖頭,似乎也是很不讚同他這樣做,顧啟陵完全動搖了,他悻悻的從馬車旁邊離開,離得遠了些。
顧煙琳心裏不得勁,堂哥怎麽不疼她了?這是要她趕緊走啊。
顧煙琳是極其不想迴保定府的,保定不如京城繁華,連安慶也是比不上的,有什麽好玩的?京城她都還沒有逛遍呢。再說,她能感覺到自家爹爹對自己不甚親近,她可不想迴去保定時刻被拘束著。
剛才她耍脾氣已經被娘親教訓了一頓,現在就連一直順著自己意思辦事的堂哥,也不幫她了,她很是難過。她決定以後再也不理堂哥了,反正本來也是自己娘親說要和他好好相處的。
顧啟珪對這個大哥算是看透了,他也不知道怎麽形容,還是不評價了。
看到娘親略顯的黯淡的神色,顧啟珪示意自己姐姐們來母親這兒。
已經近十歲的年紀,兩個女孩子自是已經知曉一些事情了,這段日子她們也算是知道這個大哥不是自己想象中那樣的兄長。
知曉這個以後,顧煙琪倒是很快就調整過來了,反正她從小就依賴弟弟,都是把顧啟珪當哥哥使的。倒是顧煙茗還傷心了兩天,後來緩過勁兒來,才好一些。之前因為一直想和顧啟陵多交流,就連徐茯苓相邀也很少去的,現在倒是和以前一樣,時常去朱府找徐茯苓,心情也恢複了很多。
顧啟珪現在看大姐顧煙茗,倒是很少有以前的那種怪怪的感覺了,隻覺得親近,其實大姐一點兒沒變,隻是因為家裏多了這麽個兄長,有了對比才知道人與人的差距。
姐妹倆接到自家弟弟的眼色,趕緊走過去娘親身邊兒,她們自也知道的,大哥剛剛的話確實有所指摘,對著娘親這樣說,著實過分。
“娘親,嬸娘怎麽迴家還不高興啊?要是琪兒的話,迴家得是很興奮的。”
“嬸娘自也是高興的,隻是你還小,看不出來罷了。”朱氏把兩個女兒拉倒自己身邊,還沒來得及說話,身後就傳來夫君的聲音。
猛地迴頭看去,確是自家夫君來了,身邊還站著安氏。
“爹爹,”顧煙琪見到顧國安很開心。
“嗯,”顧國安走到朱氏身邊,從頭到尾,他既沒有看小安氏,也沒有同她講話,但無形的壓力還是壓得小安氏喘不過氣來。
小安氏哆嗦了一下,什麽也沒說就趕緊上了馬車,在馬車上和婆母簡單的告別就離開了。
一院子人看著馬車轉角駛向顧府大門,都沒有說話。
等馬車完全看不見了,院子裏的人散了一些,安氏有心想把長孫啟陵帶走,但長子的氣場實在是不好惹,所以她沒再說什麽,就迴了‘南行院’。
顧國安似是感覺不到這一切,他靜靜的看著長子,麵無表情。
顧啟陵戰戰兢兢,自父親來了,他連嬸娘和堂妹走都沒有什麽心思去關注,父親給了他太多的壓力,使他難以喘息。他其實不大明白自己到底哪做錯了,可是看著母親那有些蒼白的臉色,莫名有些心虛。
“今日確實是啟陵魯莽,錯怪了母親,啟陵願受懲罰。”顧啟陵走到顧國安身邊認錯。他的性子就是如此,當意識到別人認為自己有錯的時候,就不要爭辯趕緊認錯,這樣會少挨教訓,這是他從小到大的經驗。
朱氏剛想開口,她其實也沒有太過怪罪孩子,這些年也確實是她這個母親做的不合格,她沒有資格去抱怨什麽,可當自己親生兒子把矛頭指向自己的時候,還免不了有些傷心就是了。
顧國安側了側身,“你知道錯了?我倒是沒看出來,你就說說你怎麽錯了吧。”
“呃……”顧啟陵詞窮,他本以為認錯受罰就可以的,以前不都是這樣嗎?
顧國安也不急,就這樣靜靜站在顧啟陵麵前,看他抓耳撓腮,也說不出個所以然。
“今日就在這站著,既然認錯不知道自己哪兒錯了,那就等想清楚了再說。”顧國安指了指顧遠,“你看著他,就在這兒站著,什麽時候說自己想清楚了,到書房叫我。”
“是,爺。”
朱氏心疼長子,也有些不安,她緊緊攥住顧國安的衣袖,但卻沒有說話。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他們很統一的不會在對方教育孩子的時候指手畫腳。
顧國安安撫的拍拍妻子的手,領著孩子們迴後院。
顧煙茗顧煙琪姐妹倆是有些驚奇的,爹爹實在很少發脾氣。她們,包括顧啟珪,從小若是調皮搗蛋,都是娘親懲罰他們的,爹爹時常在一旁看書,是從不發表意見的。今日情況翻了個個,這樣的爹爹她們還是第一次見。
顧國安在他們姐弟三人麵前都是時常笑著的,雖然公務繁忙,時常見不到,但是不論再忙也不會忘記給他們備禮物。這次兄長的事兒,竟然是爹爹親自罰站,想必爹爹時十分生氣的。
姐妹倆一次又一次看著自家小弟欲言又止。
終於,在顧煙琪又一次看過來時,顧啟珪受不了了。“爹爹,我今日從師父那得來一方‘淄石硯’,你幫我看看吧。”
“博山淄石硯?”顧國安重複了一遍,這陳恪倒舍得好東西。
“嗯嗯,我跟師娘說這方硯台易於發墨,師娘就塞給我了。”顧啟珪絕不承認他看到這方色澤繽紛,絢麗多彩的硯台,想起了安玨然,呃……當初送他的琉璃幻彩的陀螺,就覺得這硯台送給安玨然也不錯,才衝師娘開口的。
現在因為姐姐們的壓力向爹爹搭話,才想起來這麽個事。
“好,一會兒陪你去看。”顧國安笑道。
看著爹爹還是之前的樣子,兩姐妹算是鬆了口氣,顧煙琪也重新咋唿起來,一家人的氣氛迴到以前一樣。
顧啟珪慢慢走在最後麵,鬆了口氣,嗯……跟他爹沒話找話還真是累人。
再抬頭就看到他爹正似笑非笑看著他,顧啟珪下意識也衝他爹笑了一下。
第38章 成長
時間悠悠劃過,轉眼間,顧啟珪已經來到大齊朝十三年。
這六、七年間,什麽都在發生著變化。就像稱唿,顧雍成為了老太爺,顧國安成為了顧府大老爺,而顧啟珪也成了顧府七爺,在未來的一段日子裏,這個稱唿都得一直陪著他們。
這六、七年,要說大齊朝發生的最大最令人驚歎的一件事,當屬兩年前貴為東宮太子的沐灃毫無征兆的在慈恩寺出家。
這件事令整個大齊朝都頗為震驚,堂堂當朝太子竟然正式出家正式拜了玄景大師為師。
要知道沐灃二皇子在今上登記之後立刻就被立為了太子,當時才是五歲稚齡。這十幾年間沐灃表現的都頗為上進,為諸位大人看好,今上也頗為滿意。
這突然出家,最重要的是帝後竟然都沒有多加阻攔,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要知道二皇子乃是皇後所出,正經的嫡長子,本是正統。加上季太傅學生遍布天下,可以和朱老太爺相提並論,外家可以說是非常顯赫了。本朝重文,季府可以說是太子的底氣。
要說太子沐灃有什麽做的不好,或者說不如人願,大概就是子嗣不豐這一件事了。與太子妃已成親三載,卻無所出。可沐灃還年輕,朝堂也從沒哪個大臣拿這事兒說過事兒。
總而言之,沐灃令大家都是滿意的,不出意外,在今上百年之後,太子登基本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沒想到來了這麽一出。
不過這背後到底出了什麽事兒,那都是皇家秘辛,世人想窺其一角,也是很難的。不過也實在想不到這到底是出了怎樣的驚天大事,使得當朝太子舍手放棄這唾手可得的天下,這潑天的權力?
外界本議論紛紛,可沒有一個人相信是因為二皇子沐灃真的頓悟了才入空門。
太子此事令全天人嘩然的同時,也使得那個至上的位置最終到底花落誰家更加具有不確定性,餘下的皇子們沒有一個有沐灃這樣得天獨厚的條件的。
總而言之,皇子們又將開始新一輪的明爭暗鬥,各顯神通。有了動力,又幾位皇子的名聲也逐漸顯現出來。
京中局勢影響天下格局,現在京中議論紛紛除了皇子們,還有的就是關於京中四公子了,因為家世才學樣樣不差,備受推崇。
所謂京中四公子,還是相塚世家‘蘇福齋’根據最近幾年活躍在京城之中的,或者是未來幾年有可能活躍的,按照家世,才學,家族資源等等綜合排序產生的京中四位公子。
排序之初,‘蘇福齋’就成預言京中四公子是未來二十年可以改變朝中格局的仕子。此話有無誇張暫且不論,也沒有人過多的去追根揭底,隻是把它當成是四公子諸多談資中的一個。
京中四公子,便是以下幾位:
第一便是季子期,他身份尊貴,祖父是當朝太傅,姑姑是當今皇後,季家從今上登基之初就一直備受恩寵。
他自己文采卓然,本來要是二皇子登基,他將是京中新一代權貴,這是毋庸置疑的。但就是現在二皇子出了這種事,他在京城的身價倒也沒有減少。
三年前,他被今上欽點為狀元,入翰林院任修撰。一年前,他又越級升任禮部從五品的員外郎,要知道他還不及弱冠。
都來,當今聖上又親自賜婚讓他迎娶五公主。要知道今上兒子頗豐,女兒卻僅此一個。且因為母親出身不高,從小就養在皇後身邊,吃穿用度都是比照嫡公主來的,身份上就高貴了一層,在皇宮可以說是受盡寵愛。
當然,這也是全了季府的麵子,也告訴了眾人,就算沒有二皇子,皇後還是皇後,太傅還是太傅,季府還是季府,不是可以隨意肖想的對象。
所以季子期就還是為京師眾人津津樂道。
第二便是張文麟,他和季子期同齡,也算是熟識,關係還不錯。
他之所以被大家樂道,主要是因為郫縣張家自古神秘,他算是張家在外的代名詞了。
又因為,他自帶儒雅氣質,渾身上下透著謙遜溫和,再加上俊朗的麵容,未語三分笑的習慣,讓見過他的人都不免歎一聲教養真是好。
再加上他顯赫的家世,張家大房嫡長孫,祖母是今上頗為親近的長靈長公主,這就足夠他在京中橫行了。
再加上,郫縣張家遵守的族規最近一點點的鬆動。單看張文麟,雖說謹遵族規沒有入仕,也隻是說沒有去參加科舉,但看他平時交往的人,哪一個都是以後必然入仕的監生。
這下子,家中有女兒的各家夫人就要開始起心思了。
張文麟不得不說是個女婿的好人選。
第三便是顧啟珪,京中各家開始注意他還是他拜陳恪為師的時候。
畢竟顧啟珪是顧國安的幼子,要論資源也得是先緊著嫡長子的,各個世家都是這樣的。他們沒想到顧國安為他幼子找了這麽一個厲害的老師,這樣他的嫡長子當如何?
後來聽說顧國安把幼子送進了國子監,才六歲的年紀,加上之前顧啟珪在京中並不顯名,都認為他考入內監是不可能的事情,所有人都在等著看顧國安的笑話。
但是,七年前,顧啟珪一舉以榜首的成績考進國子監內監,才算是一舉成名。京中所有人才開始重新審視顧啟珪。要知道曆屆以魁首的成績考進內監的監生都有大前途,這在前幾位身上已經得到了印證。
這顧閣老的幼子也不一般啊。
隨著這幾年,顧啟珪的才名響了一些,就連季太傅在私底下收拾誇讚過他的。越來越多的人再不敢小瞧顧府。
人人都道虎父無犬子,顧雍才名不顯。顧國安這個由武將顧老爺子教養成才的顧家未來當家人,實在不可小覷。現在顧家又出了個顧啟珪,顧家未來百年可以無憂。
不過,就是顧啟珪這嫡幼子的身份實在累贅,雖說本朝沒有規定說嫡長子必須如何,嫡幼子必須怎麽樣,但終究不是一個好操作的身份。
就是不知道顧家嫡長子的風華如何,有這樣的弟弟,不知該喜還是該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