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弟妹吉言,啟陵是我親生的孩子,我自是不會害他。夫君要把他接到身邊教養,我也相信多相處就好了。”不論心裏怎麽苦,在麵上朱氏都是不顯的。
顧啟珪看著便宜大哥對著顧煙琳眉飛色舞,跟麵對娘親和自己的態度完全不同,怎麽形容呢?顧啟陵和顧煙琳在一起時,像是求著顧煙琳和他在一起玩似的,處在下位;而麵對自己和娘親時,帶著點孤傲,說話都是抬著下巴的,像是家裏欠他頗多,在求他似的。顧啟珪十分不喜歡這種感覺。
看著眼前兩個明顯情緒失落的姐姐,似乎是發現這個兄長和想象中的哥哥完全不同,而失望透頂。顧啟珪表示早早失望也好,總比親近了在遠離,要好得多,要知道情感這種東西一旦付出就收不迴來了。
朱氏並沒有在‘南行院’呆太久,就帶著孩子迴了‘閔熙堂’。
安氏其實很惱怒長子和長媳忽視嫡長孫而把幼子送進國子監的事情,而且,最不該略過長子,讓幼子拜師當朝首輔。可她沒有和朱氏當麵杠,這裏是京中顧家,府裏都是朱氏的人不說,那些事情,朱氏說了也不算,應該都是長子決定的。另外,因為五年前發生的那件事,麵對朱氏時,她一直有些心虛,就不太好直麵為難她。
對於顧啟陵,她確實有幾分疼愛的,畢竟是自小養在身邊的,捂塊石頭也該熱了。她想孫子能奔個好前程,再有,啟陵親近二兒子、三兒子一家,以後繼承了家業,就算二房無子,也是不怕的。年紀大了,就更希望從小寵著的孩子們能好好地。
等顧國安公務告一段落,已經是半月後了,這期間,顧雍多次找他,都被顧遠擋了迴去,隻道是爺忙。這終於是閑下來了,當然也得趕快坐下來談談。
第36章 事兒就是這麽個事兒
顧府前院·書房
顧雍和顧國安麵對麵坐著,氣氛並不是很愉快。
其實說起來,顧雍才是顧家家主,氣場本來應該更強些才對,但目前看來好像不是那樣的。相比安逸承伯的顧雍,顧國安的經曆更豐富些,現在更是浸淫官場多年,隨著這幾年權力越來越大,他也越來越變得情不外露,氣場上自然更強一些。
“啟陵是我顧家正經嫡長孫,家族一切資源都應該向他傾斜才對,入學國子監可以為他以後的發展打下怎樣的基礎,難道你不知道?”顧雍大聲說道。
在顧雍看來,入學國子監從來都不隻是因為它的教學水平有多高,老師有多博學,而是因為在國子監能為長孫以後打下更好的基礎。國子監有名滿天下的儒生,有家世才華樣樣不俗的學生。
如果在年輕的時候,能在國子監交到幾個同窗好友,就是一個人一生的財富,同窗之情,相比其他,更為純粹。入學國子監,結交到的必都是以後仕途生涯中經常遇到的,也許就是因為有過這一段同袍之情,在將來的官場對峙中,中立變成朋友,對立變成中立,這就是資源。不就是因為這些,各世家才都擠破頭的想把孩子送進國子監。
當然,國子監雖重要,但也不至於上顧雍憤怒至此。
“更不用說,你讓幼子拜陳恪為師,這不是上趕著告訴大家你不屬意長子嗎?你讓啟陵如何立足?”陳恪是誰?當朝內閣首輔,位高權重,又深得今上信任,手中的資源不說最好,也是數一說二的。
而且陳恪無子,他手裏握著的資源還不都是給他的弟子,再加上,顧啟珪可是他收的養老弟子,地位自然更親近些。真到了那一步,又要置長孫於何處。
要說顧雍這個人,有些剛愎自用,自負過頭,但畢竟生於世家,還是有些腦子的。他雖認為恩蔭進入國子監重要,但卻並不像老妻一樣抓著這事兒不放,因為他知道幼孫拜陳恪為師才是最能威脅到長孫的地方。
長孫從小在他身邊兒長大,可以說是他一手教養的,自然有些感情,現在也是真為孫子著想的。當然,也不否認是他那自負的性格在作怪,覺得家裏什麽都應該聽他的才對。
顧國安默默的聽著,並沒有就顧雍所說的發表意見。
“你既然這樣做了,想必對啟陵也是做好了打算的,你準備怎麽辦?”顧雍平息怒火,這可是他的顧家,從小他就以身為顧家人驕傲,很是羨慕身為家主的父親,現在換他當家,竟然出了這等脫離他掌控的事情,他自然是很惱火的,但他沒有失去理智。
雖然不想承認,但就是因為長子,顧家才能重新迴到頂級世家的行列,也是因為長子,其他世家貴族才更加忌憚顧家,他當然不會輕易拖長子後腿,主要是老侯爺走的那幾年,被江南各世家踩在腳底下的那幾年,日子真的是很難捱。
可以說顧雍是一個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因為顧國安能給他帶來他想要的,他就能忍受長子做出的與他來說不合理的決定。就像當初,他覺得要是和安意榮拴在一起能庇護自己,他就能拋棄自己的嫡孫一樣。
“啟陵,先跟著我一段時間,至於今後何去何從,還要看他自己,我不會過多的幹涉。”顧國安淡淡的說。
“你!豈有此理!”雖然極力的忍住,顧雍還是震怒,他沒想到長子竟然沒有安排,這也太不把他放在眼裏了。
“父親,不必惱怒,我自幼隨祖父長大,自認為雖不是驚世之才,但起碼是沒長歪。當初入仕,沒得家族一點照顧,也走到了現在。啟陵比我當初的情況可好太多了。”顧國安站起來,躬身說道,他一點兒沒被顧雍的怒火影響到。
說起他當初的遭遇,具體什麽情況,現場兩個人都心知肚明。
“你……”顧雍不免心虛。
“孩子各有各的緣法,我不會過多的幹涉,要是啟陵能得名師看中,我自也是備厚禮去拜訪的。入學國子監這事兒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啟珪性子安靜,就算是自己一個人,也是常常練字到深夜的,我和他說每日練字二十頁,就是再累也會堅持完成,這樣小就有這樣的自製力,我是自愧不如的。所以就算在國子監,沒有夫子專門盯著,也不會荒廢學業。且啟珪這孩子的性子過於內斂,想讓他和同齡人多交流才出此對策的。但啟陵您應該比我清楚他的性子,現在還是放在身邊兒更放心些。”顧國安陳述道,聲音不疾不徐。
顧國安從不否認自己為幼子想的更多些,但對於長子,他也不是沒有考慮的,長子的性子,要是撒手放出去,那是能把天捅出窟窿的,跟在他身邊,起碼禍事能少一些,他也想板板他的性子。
顧雍理智上明白是一迴事兒,心理上接受又是另一迴事兒,他心裏火氣更勝,這是說長孫被他教養的不夠勤奮好學?但卻沒有再發出來,現在的長子,已經不是小時候那個被他隨意扔進後山的小崽子了。自從五年前,他在自己麵前摔門而去,父子間本就微薄的情感就已經所剩無幾了,他不想在現在揮霍殆盡。
顧啟珪當然是不知道書房這些事情的,隻是他也不好過就是了。
自從顧雍和安氏住進了‘南行院’,他就得每天過去請安,這事兒本也不難,可這祖母的做派實在讓人糟心,每次都左拉右扯的也不知道在說些什麽,明明知道他還要趕去國子監,就是不放人。
每日晨起,用好早膳去請安,迴來再去國子監,總是緊趕慢趕的。有幾次,顧擎趕著馬車還差點撞到人,想想就覺得驚險。
還有好幾次都差點遲到,慌慌張張地進入國子監,踩著上堂的鐵鈴聲進堂,夫子都比他來的早。最最倒黴的是隻要他險些遲到準得碰到季太傅,隻要一看到季太傅那恨鐵不成鋼的表情,顧啟珪就覺得肝兒疼。
為這事兒,顧啟珪都不想迴家了,請安這事兒耗神又費時,再加上安氏也不會因為他每日去請安而對他有所改觀,實在是一筆賠本的買賣,不值。
朱氏自也知道這事兒,她心疼孩子,每天都著急忙慌的,就連晨起打拳習書的時間都被壓縮了。
她實在想不到,這幾年到底發生了什麽,婆母越來越解放天性,和之前時常掛著和煦表情的安氏大相徑庭,這樣的安氏實在不好對付。
可是就算再怎麽樣氣氛,朱氏還是沒有失去理智的。那是婆母,是長輩,她作為兒媳實在不便和她起爭執,這要是傳出去,京中貴婦不得笑話死她,這婆母才來幾天,就起爭執,她的名聲還要不要了。再有,本朝講究仁德孝廉,要是因此影響到夫君就得不好了,這是個大事兒。
這事兒不宜當麵硬杠……
嗯……所以,顧啟珪躲到了師父師娘那。
陳恪和曲氏自是很高興地,曲,是師娘娘家的姓氏,因為師娘商戶出身,著實不顯貴,所以也很少有人稱唿她的姓,都是稱唿她“陳夫人”的,就連顧啟珪也是偶然聽自己娘親說才知道的。
在陳府,顧啟珪過得就比較順心了,偌大一個陳府就他一個小孩子,大家都圍著他轉,師娘照顧的無微不至。就連師父,每晚都是陪他到練字結束,把他送迴院子,才去歇息的。
可是啊,在陳府呆的再舒服,也不能不迴家啊,顧啟珪禁不住歎氣。
其實對於自己家裏的那幾尊大神,除了祖母安氏和二嬸小安氏時常搞些小動作,其他還算好吧。
安氏自不必提,那些小動作,大家都瞧在眼裏,也都懂她的意思,隻是礙於身份不說罷了。
對於他家便宜大哥,顧啟珪覺得拋去其他感情因素,顧啟陵倒不能說完全是個紈絝子弟。雖說性子跳脫,放任不管可能捅破天,再加上性子有些懦弱和自負,但就總體來說也隻能算是一個熊孩子,壞孩子倒不全是的。
端看他對顧煙琳就懂的讓步,對祖父祖母和小安氏也恭敬有加,就知道,這是一個重感情的。
可是如果他重感情的對象能換一換多好,稍微換一個正常點的,看他對自己和姐姐們愛答不理,顧啟珪就覺得鬧心。
這樣的性子,再加上不是一個能輕易聽進別人意見的腦子,他們家和便宜大哥以後的路還長著呢。
二嬸和三堂姐也是不省心的,看二嬸話裏話外挑唆娘親和便宜哥哥,就知道她動機不純。就是不知道她是怎麽想的,就算再拉攏顧啟陵又能怎樣?難道還能把顧啟陵過繼到二房不成,要是她是這樣想的,顧啟珪隻能嗬嗬了。
顧啟陵作為顧家長子嫡孫,地位自然不一樣。而且眾所周知的是,顧啟陵是祖父祖母教養長大的,自然是非常疼愛的。要是在這種情況下,她還有這種心思,也太敢想了。
至於三堂姐,不到十歲的年紀,長得也嬌俏可愛,可脾氣真的一言難盡,他二嬸這些年怕是不小心養出了個爆竹。這樣的性子,再加上眼皮子還淺,真真不能看。
顧啟珪一直不能理解,前幾年,二叔外放,環境惡劣,不能帶上家屬也情有可原。可這好不容易遷到了保定府,這二嬸母子不老老實實陪自家丈夫爹爹,老是在他家做什麽啊。
又一次國子監旬假休息,顧啟珪不得不迴家了。他已經連著幾天沒迴家,娘親肯定想他了,和師娘曲氏告別後,顧啟珪坐上了迴家的馬車。
不一會兒就到了顧府,顧啟珪在馬車裏深吸一口氣,才從馬車上下來。
不過今日家裏的氣氛和平時好似不太一樣,看著院子裏已經整裝待發的馬車,顧啟珪有些懵,這是誰要走?祖母?二嬸?顧啟珪偏向後一種,之前他觀祖父祖母態度,應是要常住的。
顧啟珪示意顧擎去打聽打聽這是怎麽迴事兒,顧擎頷首,轉身離去了。
顧啟珪繼續往‘閔熙堂’走去,他和顧擎現在是越來越熟悉,對顧擎他倒是了解一些的,雖平時話不多,但讓他辦的事兒都是可以放心的。
這不,顧啟珪還沒走到‘閔熙堂’,顧擎就追上來了,跟在顧啟珪身邊,低聲道:“是二夫人今日出發去保定府二爺那。”
“怎麽迴事兒?”這突然間怎麽想起讓二嬸走了?
“說是今日晌午,老爺親自吩咐的。”
“嗯?”顧啟珪疑惑。
顧擎看看四周,確定沒有人才接著說道:“老夫人和二夫人找爺說事兒,起了爭執,老爺正巧趕到,當場就做出了決定。”顧擎頓了頓,“應是和大少爺有關,二夫人想讓大少爺兼祧二房。”
顧啟珪撇撇嘴,這……要他說什麽好,讓嫡長子兼祧,真的是。怪不得他便宜祖父也要發火呢,顧啟陵可是祖父看好的顧家繼承人。
因為自己越過長兄進入國子監的事兒,就能看出爹爹不是個看中嫡長嫡幼的人,現在二嬸想讓顧啟陵兼祧,那不就是把顧啟陵和爹爹的關係推得更遠,祖父能同意才怪。
不過就算他們都同意,自家爹爹肯定也是不同意的,自五年前那件事後,娘親對這種事尤為敏感,實在不能再次受到傷害。還找自家爹爹商量,這得多大臉,自家祖母是不是也太把自己當迴事了,以為已經是閣老的爹爹,還會被她玩弄於鼓掌之中?
不過這二嬸走了也好,起碼家裏一下少了一對挑事兒的。
顧啟珪加快腳步去‘閔熙堂’,他現在隻希望二嬸走了,祖母也能收斂些,陳府雖住的舒服,但還是不如自己家裏自在些。
第37章 事兒就是這麽個事兒(二)
顧啟珪走著走著突然又停了下來,他有種預感急待驗證,迴頭麵向顧擎問道:“剛才這事兒傳開了”
“那倒沒有,爺讓顧遠哥去處理了,消息應是封住了。現在除了經事兒的幾位主子,其餘大家雖然都在心裏嘀咕,倒是都不知道原因的。”顧擎恭敬地迴答。
“嗯。”顧啟珪點點頭。這倒像是他爹爹做事的風格,默默奉獻型,什麽事都是在他們神不知鬼不覺的時候做好了,並不會嚷的人盡皆知。再說今日這種事也不好傳出去,顧府的臉麵還要不要了。
主要這事兒還是不要他娘親和便宜大哥知道的好。他娘親知道必然會再次受到傷害卻也隻能隱而不發,畢竟提出那種荒唐想法的是長輩。作為他而言,也不想讓娘親再因為這些事兒鬧心,想必爹爹的這種心情更甚。
再有他便宜大哥並不能說是多明白的人兒,可以說是相當黑洞,瞧他對二房母女倆的那種熱乎勁兒,想想就令人不舒服。要是顧啟陵知道二嬸娘這麽不遺餘力的想要他兼祧,他做出什麽樣的迴答還不一定呢。要是他上趕著答應,這種事情要是真的發生在現在的顧家,要真的是那樣,就真的是貽笑大方之家了。
“這事兒是爹爹促成的?”顧啟珪突然說道,這是他從剛剛就有的一個想法,依照爹爹的性子,怎麽可能容忍一個外人在家裏如此蹦躂。
跟在顧啟珪身後的顧擎腳步頓了一下,才迴答道:“爺隻是找了一個契機,把以後發生的事兒提前了。”顧擎的態度比之前恭敬了很多,他似乎該重新審視這位七少爺,觀感還真是敏銳。
顧啟珪沒在說話,轉身繼續向‘閔熙堂’走去。
他知道,爹爹這一定又是為了他們,顧啟珪的這個‘他們’是指他們一家人,有娘親,姐姐們,自己,還包括大哥。對顧國安,他一直都是尊敬,親近以及崇拜各種感情交織在一起的,這是他的爹爹,山一樣的父親。他一直都明白的,也一直都無比相信著他的父親。
調整心情,顧啟珪進了‘閔熙堂’。
“娘親,我迴來了。”才剛進們,顧啟珪就大聲唿喊自家娘親,幾日不見,倒被他喊得像是十年八年都不見一次似的。
“我們家順寶竟還記得迴來看娘親,娘親真的是受寵若驚啊。”朱氏聽到幼子的聲音,從房裏出來,還不忘調侃他。
“怎麽不記得,啟珪每日都想娘親的,這不是一放旬假就趕緊趕迴來了嗎?”顧啟珪跑過去抱住朱氏的腰身,軟軟的說。明明知道娘親是在逗他,可他也樂得配合。
“今日你再不迴來,連為你二嬸娘踐行都要錯過了。”朱氏輕輕點點幼子的額頭,嗔怪道。她也好幾天不見幼子了,盡管知道他在陳府必是極好的,可還是忍不住擔心,現在看見孩子完完整整站在自己的麵前,她自是非常開心的。
“二嬸娘要走了?”顧啟珪明知故問,仔細的觀察著他娘親的表情。
“不隻你二嬸娘,還有你三堂姐,今日就要出發去保定府。”朱氏解釋道,她並不知道公爹為什麽突然下這樣的命令。要知道自己公爹這個人,那是自小養尊處優,五穀不分,又有些大男子主義,對這等庶務從來都是不關心的,隻是不知道這次怎麽突然轉性了……
不過,朱氏對於此事是非常讚同的,二弟妹自小就對她有敵意,隨著年齡的增長好似現在又加深了許多。朱氏雖然不是很放在心上,但在家裏住著這麽個不省心的,又時常和更不省心的婆母待在一起,現在是為難她的順寶,以後還不知道出什麽事兒呢。一個兩個的,不知道都在想些什麽。
在朱氏心裏,婆母難為順寶,裏麵定有小安氏的手筆。所以小安氏能離開,朱氏是樂見其成的。
“奧。”看到娘親的表情,她真的是不知道具體原因。顧啟珪放心了,其實他的擔心也是多此一舉,爹爹既然出馬了,做事必然是滴水不漏的。
“夫人,二夫人攜三小姐過來了。”母子倆正在聊天,門外傳來林嬤嬤的聲音。
“快請進來。”既然都要離開了,朱氏自然不會在這個檔口給她什麽臉色看。
小安氏的氣色並不好,臉色有些蒼白,眼角還紅紅的。
看見朱氏氣定神閑的坐在上首,小安氏的臉色更白了些,她緊摳著手帕,說道:“大嫂,今日我和煙琳要迴保定府,特來向你辭行。”
“趕緊坐下說話,怎麽這麽突然?也沒讓我提前準備準備,備些京城的特產也是好的。”朱氏忽視小安氏的神情,寒暄道。
“倒也不是太突然的,夫君在保定,我本也該陪著的,要不是煙琳吵著要跟母親來京城見識一番,我也不會在大嫂這兒打擾這麽久。”小安氏說著,“特產就不必特意準備了,我的東西本就不少,多帶些東西趕路倒顯得累贅。再說爹娘和啟陵還在京中,要是哪天想起來,我自會開口的。”
顧啟珪看著便宜大哥對著顧煙琳眉飛色舞,跟麵對娘親和自己的態度完全不同,怎麽形容呢?顧啟陵和顧煙琳在一起時,像是求著顧煙琳和他在一起玩似的,處在下位;而麵對自己和娘親時,帶著點孤傲,說話都是抬著下巴的,像是家裏欠他頗多,在求他似的。顧啟珪十分不喜歡這種感覺。
看著眼前兩個明顯情緒失落的姐姐,似乎是發現這個兄長和想象中的哥哥完全不同,而失望透頂。顧啟珪表示早早失望也好,總比親近了在遠離,要好得多,要知道情感這種東西一旦付出就收不迴來了。
朱氏並沒有在‘南行院’呆太久,就帶著孩子迴了‘閔熙堂’。
安氏其實很惱怒長子和長媳忽視嫡長孫而把幼子送進國子監的事情,而且,最不該略過長子,讓幼子拜師當朝首輔。可她沒有和朱氏當麵杠,這裏是京中顧家,府裏都是朱氏的人不說,那些事情,朱氏說了也不算,應該都是長子決定的。另外,因為五年前發生的那件事,麵對朱氏時,她一直有些心虛,就不太好直麵為難她。
對於顧啟陵,她確實有幾分疼愛的,畢竟是自小養在身邊的,捂塊石頭也該熱了。她想孫子能奔個好前程,再有,啟陵親近二兒子、三兒子一家,以後繼承了家業,就算二房無子,也是不怕的。年紀大了,就更希望從小寵著的孩子們能好好地。
等顧國安公務告一段落,已經是半月後了,這期間,顧雍多次找他,都被顧遠擋了迴去,隻道是爺忙。這終於是閑下來了,當然也得趕快坐下來談談。
第36章 事兒就是這麽個事兒
顧府前院·書房
顧雍和顧國安麵對麵坐著,氣氛並不是很愉快。
其實說起來,顧雍才是顧家家主,氣場本來應該更強些才對,但目前看來好像不是那樣的。相比安逸承伯的顧雍,顧國安的經曆更豐富些,現在更是浸淫官場多年,隨著這幾年權力越來越大,他也越來越變得情不外露,氣場上自然更強一些。
“啟陵是我顧家正經嫡長孫,家族一切資源都應該向他傾斜才對,入學國子監可以為他以後的發展打下怎樣的基礎,難道你不知道?”顧雍大聲說道。
在顧雍看來,入學國子監從來都不隻是因為它的教學水平有多高,老師有多博學,而是因為在國子監能為長孫以後打下更好的基礎。國子監有名滿天下的儒生,有家世才華樣樣不俗的學生。
如果在年輕的時候,能在國子監交到幾個同窗好友,就是一個人一生的財富,同窗之情,相比其他,更為純粹。入學國子監,結交到的必都是以後仕途生涯中經常遇到的,也許就是因為有過這一段同袍之情,在將來的官場對峙中,中立變成朋友,對立變成中立,這就是資源。不就是因為這些,各世家才都擠破頭的想把孩子送進國子監。
當然,國子監雖重要,但也不至於上顧雍憤怒至此。
“更不用說,你讓幼子拜陳恪為師,這不是上趕著告訴大家你不屬意長子嗎?你讓啟陵如何立足?”陳恪是誰?當朝內閣首輔,位高權重,又深得今上信任,手中的資源不說最好,也是數一說二的。
而且陳恪無子,他手裏握著的資源還不都是給他的弟子,再加上,顧啟珪可是他收的養老弟子,地位自然更親近些。真到了那一步,又要置長孫於何處。
要說顧雍這個人,有些剛愎自用,自負過頭,但畢竟生於世家,還是有些腦子的。他雖認為恩蔭進入國子監重要,但卻並不像老妻一樣抓著這事兒不放,因為他知道幼孫拜陳恪為師才是最能威脅到長孫的地方。
長孫從小在他身邊兒長大,可以說是他一手教養的,自然有些感情,現在也是真為孫子著想的。當然,也不否認是他那自負的性格在作怪,覺得家裏什麽都應該聽他的才對。
顧國安默默的聽著,並沒有就顧雍所說的發表意見。
“你既然這樣做了,想必對啟陵也是做好了打算的,你準備怎麽辦?”顧雍平息怒火,這可是他的顧家,從小他就以身為顧家人驕傲,很是羨慕身為家主的父親,現在換他當家,竟然出了這等脫離他掌控的事情,他自然是很惱火的,但他沒有失去理智。
雖然不想承認,但就是因為長子,顧家才能重新迴到頂級世家的行列,也是因為長子,其他世家貴族才更加忌憚顧家,他當然不會輕易拖長子後腿,主要是老侯爺走的那幾年,被江南各世家踩在腳底下的那幾年,日子真的是很難捱。
可以說顧雍是一個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因為顧國安能給他帶來他想要的,他就能忍受長子做出的與他來說不合理的決定。就像當初,他覺得要是和安意榮拴在一起能庇護自己,他就能拋棄自己的嫡孫一樣。
“啟陵,先跟著我一段時間,至於今後何去何從,還要看他自己,我不會過多的幹涉。”顧國安淡淡的說。
“你!豈有此理!”雖然極力的忍住,顧雍還是震怒,他沒想到長子竟然沒有安排,這也太不把他放在眼裏了。
“父親,不必惱怒,我自幼隨祖父長大,自認為雖不是驚世之才,但起碼是沒長歪。當初入仕,沒得家族一點照顧,也走到了現在。啟陵比我當初的情況可好太多了。”顧國安站起來,躬身說道,他一點兒沒被顧雍的怒火影響到。
說起他當初的遭遇,具體什麽情況,現場兩個人都心知肚明。
“你……”顧雍不免心虛。
“孩子各有各的緣法,我不會過多的幹涉,要是啟陵能得名師看中,我自也是備厚禮去拜訪的。入學國子監這事兒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啟珪性子安靜,就算是自己一個人,也是常常練字到深夜的,我和他說每日練字二十頁,就是再累也會堅持完成,這樣小就有這樣的自製力,我是自愧不如的。所以就算在國子監,沒有夫子專門盯著,也不會荒廢學業。且啟珪這孩子的性子過於內斂,想讓他和同齡人多交流才出此對策的。但啟陵您應該比我清楚他的性子,現在還是放在身邊兒更放心些。”顧國安陳述道,聲音不疾不徐。
顧國安從不否認自己為幼子想的更多些,但對於長子,他也不是沒有考慮的,長子的性子,要是撒手放出去,那是能把天捅出窟窿的,跟在他身邊,起碼禍事能少一些,他也想板板他的性子。
顧雍理智上明白是一迴事兒,心理上接受又是另一迴事兒,他心裏火氣更勝,這是說長孫被他教養的不夠勤奮好學?但卻沒有再發出來,現在的長子,已經不是小時候那個被他隨意扔進後山的小崽子了。自從五年前,他在自己麵前摔門而去,父子間本就微薄的情感就已經所剩無幾了,他不想在現在揮霍殆盡。
顧啟珪當然是不知道書房這些事情的,隻是他也不好過就是了。
自從顧雍和安氏住進了‘南行院’,他就得每天過去請安,這事兒本也不難,可這祖母的做派實在讓人糟心,每次都左拉右扯的也不知道在說些什麽,明明知道他還要趕去國子監,就是不放人。
每日晨起,用好早膳去請安,迴來再去國子監,總是緊趕慢趕的。有幾次,顧擎趕著馬車還差點撞到人,想想就覺得驚險。
還有好幾次都差點遲到,慌慌張張地進入國子監,踩著上堂的鐵鈴聲進堂,夫子都比他來的早。最最倒黴的是隻要他險些遲到準得碰到季太傅,隻要一看到季太傅那恨鐵不成鋼的表情,顧啟珪就覺得肝兒疼。
為這事兒,顧啟珪都不想迴家了,請安這事兒耗神又費時,再加上安氏也不會因為他每日去請安而對他有所改觀,實在是一筆賠本的買賣,不值。
朱氏自也知道這事兒,她心疼孩子,每天都著急忙慌的,就連晨起打拳習書的時間都被壓縮了。
她實在想不到,這幾年到底發生了什麽,婆母越來越解放天性,和之前時常掛著和煦表情的安氏大相徑庭,這樣的安氏實在不好對付。
可是就算再怎麽樣氣氛,朱氏還是沒有失去理智的。那是婆母,是長輩,她作為兒媳實在不便和她起爭執,這要是傳出去,京中貴婦不得笑話死她,這婆母才來幾天,就起爭執,她的名聲還要不要了。再有,本朝講究仁德孝廉,要是因此影響到夫君就得不好了,這是個大事兒。
這事兒不宜當麵硬杠……
嗯……所以,顧啟珪躲到了師父師娘那。
陳恪和曲氏自是很高興地,曲,是師娘娘家的姓氏,因為師娘商戶出身,著實不顯貴,所以也很少有人稱唿她的姓,都是稱唿她“陳夫人”的,就連顧啟珪也是偶然聽自己娘親說才知道的。
在陳府,顧啟珪過得就比較順心了,偌大一個陳府就他一個小孩子,大家都圍著他轉,師娘照顧的無微不至。就連師父,每晚都是陪他到練字結束,把他送迴院子,才去歇息的。
可是啊,在陳府呆的再舒服,也不能不迴家啊,顧啟珪禁不住歎氣。
其實對於自己家裏的那幾尊大神,除了祖母安氏和二嬸小安氏時常搞些小動作,其他還算好吧。
安氏自不必提,那些小動作,大家都瞧在眼裏,也都懂她的意思,隻是礙於身份不說罷了。
對於他家便宜大哥,顧啟珪覺得拋去其他感情因素,顧啟陵倒不能說完全是個紈絝子弟。雖說性子跳脫,放任不管可能捅破天,再加上性子有些懦弱和自負,但就總體來說也隻能算是一個熊孩子,壞孩子倒不全是的。
端看他對顧煙琳就懂的讓步,對祖父祖母和小安氏也恭敬有加,就知道,這是一個重感情的。
可是如果他重感情的對象能換一換多好,稍微換一個正常點的,看他對自己和姐姐們愛答不理,顧啟珪就覺得鬧心。
這樣的性子,再加上不是一個能輕易聽進別人意見的腦子,他們家和便宜大哥以後的路還長著呢。
二嬸和三堂姐也是不省心的,看二嬸話裏話外挑唆娘親和便宜哥哥,就知道她動機不純。就是不知道她是怎麽想的,就算再拉攏顧啟陵又能怎樣?難道還能把顧啟陵過繼到二房不成,要是她是這樣想的,顧啟珪隻能嗬嗬了。
顧啟陵作為顧家長子嫡孫,地位自然不一樣。而且眾所周知的是,顧啟陵是祖父祖母教養長大的,自然是非常疼愛的。要是在這種情況下,她還有這種心思,也太敢想了。
至於三堂姐,不到十歲的年紀,長得也嬌俏可愛,可脾氣真的一言難盡,他二嬸這些年怕是不小心養出了個爆竹。這樣的性子,再加上眼皮子還淺,真真不能看。
顧啟珪一直不能理解,前幾年,二叔外放,環境惡劣,不能帶上家屬也情有可原。可這好不容易遷到了保定府,這二嬸母子不老老實實陪自家丈夫爹爹,老是在他家做什麽啊。
又一次國子監旬假休息,顧啟珪不得不迴家了。他已經連著幾天沒迴家,娘親肯定想他了,和師娘曲氏告別後,顧啟珪坐上了迴家的馬車。
不一會兒就到了顧府,顧啟珪在馬車裏深吸一口氣,才從馬車上下來。
不過今日家裏的氣氛和平時好似不太一樣,看著院子裏已經整裝待發的馬車,顧啟珪有些懵,這是誰要走?祖母?二嬸?顧啟珪偏向後一種,之前他觀祖父祖母態度,應是要常住的。
顧啟珪示意顧擎去打聽打聽這是怎麽迴事兒,顧擎頷首,轉身離去了。
顧啟珪繼續往‘閔熙堂’走去,他和顧擎現在是越來越熟悉,對顧擎他倒是了解一些的,雖平時話不多,但讓他辦的事兒都是可以放心的。
這不,顧啟珪還沒走到‘閔熙堂’,顧擎就追上來了,跟在顧啟珪身邊,低聲道:“是二夫人今日出發去保定府二爺那。”
“怎麽迴事兒?”這突然間怎麽想起讓二嬸走了?
“說是今日晌午,老爺親自吩咐的。”
“嗯?”顧啟珪疑惑。
顧擎看看四周,確定沒有人才接著說道:“老夫人和二夫人找爺說事兒,起了爭執,老爺正巧趕到,當場就做出了決定。”顧擎頓了頓,“應是和大少爺有關,二夫人想讓大少爺兼祧二房。”
顧啟珪撇撇嘴,這……要他說什麽好,讓嫡長子兼祧,真的是。怪不得他便宜祖父也要發火呢,顧啟陵可是祖父看好的顧家繼承人。
因為自己越過長兄進入國子監的事兒,就能看出爹爹不是個看中嫡長嫡幼的人,現在二嬸想讓顧啟陵兼祧,那不就是把顧啟陵和爹爹的關係推得更遠,祖父能同意才怪。
不過就算他們都同意,自家爹爹肯定也是不同意的,自五年前那件事後,娘親對這種事尤為敏感,實在不能再次受到傷害。還找自家爹爹商量,這得多大臉,自家祖母是不是也太把自己當迴事了,以為已經是閣老的爹爹,還會被她玩弄於鼓掌之中?
不過這二嬸走了也好,起碼家裏一下少了一對挑事兒的。
顧啟珪加快腳步去‘閔熙堂’,他現在隻希望二嬸走了,祖母也能收斂些,陳府雖住的舒服,但還是不如自己家裏自在些。
第37章 事兒就是這麽個事兒(二)
顧啟珪走著走著突然又停了下來,他有種預感急待驗證,迴頭麵向顧擎問道:“剛才這事兒傳開了”
“那倒沒有,爺讓顧遠哥去處理了,消息應是封住了。現在除了經事兒的幾位主子,其餘大家雖然都在心裏嘀咕,倒是都不知道原因的。”顧擎恭敬地迴答。
“嗯。”顧啟珪點點頭。這倒像是他爹爹做事的風格,默默奉獻型,什麽事都是在他們神不知鬼不覺的時候做好了,並不會嚷的人盡皆知。再說今日這種事也不好傳出去,顧府的臉麵還要不要了。
主要這事兒還是不要他娘親和便宜大哥知道的好。他娘親知道必然會再次受到傷害卻也隻能隱而不發,畢竟提出那種荒唐想法的是長輩。作為他而言,也不想讓娘親再因為這些事兒鬧心,想必爹爹的這種心情更甚。
再有他便宜大哥並不能說是多明白的人兒,可以說是相當黑洞,瞧他對二房母女倆的那種熱乎勁兒,想想就令人不舒服。要是顧啟陵知道二嬸娘這麽不遺餘力的想要他兼祧,他做出什麽樣的迴答還不一定呢。要是他上趕著答應,這種事情要是真的發生在現在的顧家,要真的是那樣,就真的是貽笑大方之家了。
“這事兒是爹爹促成的?”顧啟珪突然說道,這是他從剛剛就有的一個想法,依照爹爹的性子,怎麽可能容忍一個外人在家裏如此蹦躂。
跟在顧啟珪身後的顧擎腳步頓了一下,才迴答道:“爺隻是找了一個契機,把以後發生的事兒提前了。”顧擎的態度比之前恭敬了很多,他似乎該重新審視這位七少爺,觀感還真是敏銳。
顧啟珪沒在說話,轉身繼續向‘閔熙堂’走去。
他知道,爹爹這一定又是為了他們,顧啟珪的這個‘他們’是指他們一家人,有娘親,姐姐們,自己,還包括大哥。對顧國安,他一直都是尊敬,親近以及崇拜各種感情交織在一起的,這是他的爹爹,山一樣的父親。他一直都明白的,也一直都無比相信著他的父親。
調整心情,顧啟珪進了‘閔熙堂’。
“娘親,我迴來了。”才剛進們,顧啟珪就大聲唿喊自家娘親,幾日不見,倒被他喊得像是十年八年都不見一次似的。
“我們家順寶竟還記得迴來看娘親,娘親真的是受寵若驚啊。”朱氏聽到幼子的聲音,從房裏出來,還不忘調侃他。
“怎麽不記得,啟珪每日都想娘親的,這不是一放旬假就趕緊趕迴來了嗎?”顧啟珪跑過去抱住朱氏的腰身,軟軟的說。明明知道娘親是在逗他,可他也樂得配合。
“今日你再不迴來,連為你二嬸娘踐行都要錯過了。”朱氏輕輕點點幼子的額頭,嗔怪道。她也好幾天不見幼子了,盡管知道他在陳府必是極好的,可還是忍不住擔心,現在看見孩子完完整整站在自己的麵前,她自是非常開心的。
“二嬸娘要走了?”顧啟珪明知故問,仔細的觀察著他娘親的表情。
“不隻你二嬸娘,還有你三堂姐,今日就要出發去保定府。”朱氏解釋道,她並不知道公爹為什麽突然下這樣的命令。要知道自己公爹這個人,那是自小養尊處優,五穀不分,又有些大男子主義,對這等庶務從來都是不關心的,隻是不知道這次怎麽突然轉性了……
不過,朱氏對於此事是非常讚同的,二弟妹自小就對她有敵意,隨著年齡的增長好似現在又加深了許多。朱氏雖然不是很放在心上,但在家裏住著這麽個不省心的,又時常和更不省心的婆母待在一起,現在是為難她的順寶,以後還不知道出什麽事兒呢。一個兩個的,不知道都在想些什麽。
在朱氏心裏,婆母難為順寶,裏麵定有小安氏的手筆。所以小安氏能離開,朱氏是樂見其成的。
“奧。”看到娘親的表情,她真的是不知道具體原因。顧啟珪放心了,其實他的擔心也是多此一舉,爹爹既然出馬了,做事必然是滴水不漏的。
“夫人,二夫人攜三小姐過來了。”母子倆正在聊天,門外傳來林嬤嬤的聲音。
“快請進來。”既然都要離開了,朱氏自然不會在這個檔口給她什麽臉色看。
小安氏的氣色並不好,臉色有些蒼白,眼角還紅紅的。
看見朱氏氣定神閑的坐在上首,小安氏的臉色更白了些,她緊摳著手帕,說道:“大嫂,今日我和煙琳要迴保定府,特來向你辭行。”
“趕緊坐下說話,怎麽這麽突然?也沒讓我提前準備準備,備些京城的特產也是好的。”朱氏忽視小安氏的神情,寒暄道。
“倒也不是太突然的,夫君在保定,我本也該陪著的,要不是煙琳吵著要跟母親來京城見識一番,我也不會在大嫂這兒打擾這麽久。”小安氏說著,“特產就不必特意準備了,我的東西本就不少,多帶些東西趕路倒顯得累贅。再說爹娘和啟陵還在京中,要是哪天想起來,我自會開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