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總是不如人願,就算是到平吉,她都沒有任何身體不適。這次剛到南靖她就反應很大,水土不服。大夫診脈說她已有兩月身孕,當時她還不可置信,因為上月她明明見了紅。詢問之後才知道,那是胎相不穩的緣故,她聽了極為後怕。


    因為路途勞累,這次有小產的征兆,大夫嚴禁她多動。


    可以說她自有了茗姐兒和琪姐兒,胎相就不穩,幾乎不敢下床。


    那段時間夫君很是忙,就算自己身在南靖,也是三五天才能見一次麵。江南鹽鐵牽扯的人甚是廣泛,隨便一動弦兒就能扯出一大堆人。


    後來自己胎相漸穩,大夫含蓄說可能是雙胎,她是極為高興的。可因為之前胎相實在不好,大夫就還是建議她多注意些,不能太勞累。迴安慶她是不敢想了。


    那段日子她連走路都是小心著地,沒事兒就躺在床上,整個腳腫的真的是丈夫的鞋都穿不下去。


    再一次生產,雖整個懷孕過程艱難,生產倒是極容易的,沒有受罪。丈夫還是不在身邊,但好歹自己醒來的時候看見了他。


    他正抱著女兒看著,目光很是溫柔。


    聽到她起身的動靜,迴過頭,“我竟是又食言了的。”


    她搖搖頭沒說話,眼前的男人不容易,她都明白的。


    孩子的滿月酒辦的極為簡單,現在江南局勢混亂,夫君位置特殊,實在不宜大操大辦。又過了一個月,她就自己提出要迴安慶,這一年她在南靖,幫不了夫君不說,定是帶來不少麻煩的,夫君操心正事兒,還要照顧她的安危。


    這時候的顧府地位已經漸漸迴升,主要是顧國安已經漸漸在官場嶄露頭角,當然這也得益於升任內閣首輔的安老太爺,也就是婆母的父親。還有就是聖上下旨由朱家暫時掌管江南四省鹽鐵,朱家水漲船高,自己也是受益的。


    鹽鐵一案剛剛拉開序幕,新皇迅速的割舍了先皇在位時提拔的官員,新的江南鹽鐵掌權人已經出現,雖是暫代,可誰不知道鹽鐵是肥差。


    那時候,今上還沒有打壓世家,他剛繼位,正是用人的時候,於是在江南,有些家底的世家皆得到了重用。


    迴府後,自己也並不常見長子,婆母的控製欲極強,自己晨昏定省的時間老是和孩子錯過,再之後,她就經常偷偷去前院看孩子,才是兩歲的孩子,最是活潑的性子。但也可以看得出來他和自己不甚親近。幾次想把長子養在自己的院子,都被公婆拒絕了。


    夫君甚少迴府,即使迴府也是待一兩天就又走了。孩子們和他都不太親近,兩個姐兒都已經一歲多兩歲了,都沒有怎麽見過自己的父親。


    再然後,她懷了第三胎,因為第二胎實在是兇險,娘家爹爹娘親找來吳柳先生為她診脈,沒想到又是雙胎,她當時的開心現在還記得。


    之後的事情……她不願意迴想。


    直到現在夫君一直後悔,當年沒有把長子一起接來京城。可怎麽接呢?公爹和婆母拒絕的徹底。江南有顧氏宗祠,本家又有祖學,再有公婆抱養嫡長孫本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本朝注重孝道,他們夫妻倆能怎麽辦?


    五歲已經是知事記事的年紀,她現在還記得臨走前,她去看長子的情景。


    “跟爹爹娘親去京城不好嗎?”


    “不好,我想跟祖母在一起。再說我走了,煙琳怎麽辦?”


    “弟弟妹妹也會陪你玩的。”


    “可我不喜歡他們,也不喜歡你,我就喜歡煙琳和二嬸娘。”


    童言無忌,可她還是難過,她真是個失敗的母親。看著長子淡淡的目光,看她像是在看一個陌生人。


    這幾年,她雖堅持和長子通信,不長、不密,感情生疏。說到底,在長子這,她和夫君不是合格的父母,都對他們第一個孩子忽視良多。夫君每年都會迴安慶,說是公差,其實是迴去看長子,她都知道的,這些年,夫君先是讓娘家祖父為長子擇師,後來都是親自為長子擇師的,但……效果不佳。


    這次公婆進京,應該是因為這次順寶進入國子監的事兒,大概觸碰到了公婆心裏的那根弦兒。世間的事就是如此,長子幼子都是親子,但養在自己身邊兒的總比離自己遠的要顯得親近。


    想想剛剛,幼子進入國子監的情形,朱氏彎了彎眉。


    第32章 哥哥來了


    不管怎麽說,顧啟珪的國子監生活正式開始了。


    為了應對半年後的入監考,他學的極其認真,就算有前世的記憶,他也沒有絲毫鬆懈。他一直奉行的道理:既然上天給了你一個機會,就不能白白讓它浪費掉。


    顧啟珪一直覺得能進入國子監讀書,是很幸運的事情。天下學子千千萬,可能進入國子監的有幾個?


    在國子監正式學習後,顧啟珪不禁感歎國子監不愧為國子監,經驗豐富的監丞,協理各種事情的監學,大家各司其職,使得國子監保持較高的水平,不管是在教學內容,還是在教學方法,亦或是教學規矩上,一直為天下學子所敬仰。


    不得不感歎,國子監的的夫子真的很博學,再加上豐富的經驗,傳道受業解惑樣樣令人驚歎,書中以前不求甚解的地方,顧啟珪也都得到了解答。


    顧啟珪自是很開心,這就證明他來國子監是對的選擇。爹爹忙碌,就算給他啟蒙,也片刻不離公務;師父更忙,根本連給他啟蒙的時間都沒有。


    現在好了,他終於開始打開另一個思路,再不用隻靠著前世的思維做看待一件事情了。這是他一直想改變的,畢竟今生他的身份發生了巨大變化,所處的環境位置不同,對世間萬事的看法也要跟著改變才行。


    眨眼間,顧啟珪已經在國子監待了月餘。


    這麽長時間,足夠他把把監裏的同窗認個大概,不過他天生不是熟絡的性子,也很少主動同別人搭話,所以雖然他記得別人,別人不一定能認得他。


    月餘間,他漸漸融入國子監的生活,漸漸認識了一些性格各異,但內有智慧的夫子,他們有的是名滿天下的大儒,也有剛進入國子監教學的舉子。


    對張文欽他是越來越熟悉。張文欽是一個性格爽朗,並且在顧啟珪看來有些過分爽朗的男孩子,很是自來熟,幾乎和監裏的每一個人都能說上話,關鍵是他還是一個特別容易興奮的小孩,和別人聊天常常讓人找不到插話的地方。


    不過總的來說,相比於第一次見麵,幾個孩子的輪番上陣,隻有張文欽自己,還是極好對付的。國子監有了他,倒是為嚴肅的讀書生活有了一抹其他的色彩,令人心情愉悅。


    現在整個國子監新入學的監生中,不認識張文欽的人怕是不多。這本也是一種過人的能力。


    還有就是,顧啟珪發現,上元節遇見的那位鳳起二公主的孫子王承肆,並沒有出現在出現在國子監。


    不過迴想起那天鳳起二公主的語氣,應是想讓自家孫子繞過入學考試直接進入內監的。想當時皇後娘娘是拒絕的,就是不知道那位鳳起二公主還有沒有後招。


    觀她氣質,可不像是個善罷甘休的。不過不管怎麽說,這半年,在國子監應是不會看見王承肆了。


    最令他想不到的是,季太傅竟是親自給他們授課的,作為一個年逾古稀的老人,激情澎湃的給學子們講《大學》,令顧啟珪很是佩服,他是做過老師的,自然知道,給學生授課是一件多麽勞心勞力的事情。


    就是,不知怎麽的,季太傅好似一直看他不順眼。隻要他一走神,準會被叫起來迴答問題,有時候他記筆記,沒有抬頭,都得被戒尺敲肩膀,作提醒。總之,季太傅對他甚是關注,也得虧是他上課確實認真,不然都不知道被罰抄書多少次了。


    更令人費解的是,看著自己迴答問題甚是流暢,季太傅就一臉的不高興,甚至有些痛心疾首。要是自己迴答的坑坑拌拌,季太傅又是一臉的恨鐵不成鋼。


    真真是一個奇怪的老頭。


    月餘間,他娘親已經帶著他去季府拜訪了兩次,打著季皇後的名號,請教季子期關於入監考的事情。


    顧啟珪還記得第一次去的時候,聽到娘親表明來意,季家大夫人那抽搐的嘴角。當時在殿上的人,誰不知道季皇後當時想找個人來解圍,誰能想到娘親真的會去。


    不過,真正見到季氏子期,顧啟珪才明白季皇後所說的貪玩是什麽意思。


    季大夫人讓季子期帶著自己去書房挑兩本他以前用的書,在短短百米的長廊上,季子期竟是向他推薦了十餘種遊戲,捉蛐蛐、甩陀螺、扔沙包等等,都是些他這個年紀常玩的遊戲,不過顧啟珪已經過了玩他它的年紀,所以反應平平。


    “哎,你這小孩真沒意思,竟是這些都不玩嗎?想我小時候……”又是一撥兒自誇。


    顧啟珪有些無語。


    拿到季子期隨手扔過來的兩本書,顧啟珪本也沒有抱太大期待的,隨手翻了翻,顧啟珪就愣住了,沒想到眼前這個看似有些魯莽的少年,才是十二三歲的年紀,竟能寫出這一手好字。看著書邊上寫的注解,也甚是清楚,有獨到見解。


    這季氏子期倒真是個名不虛傳的。


    月餘間,安玨然正式成為了大舅父的學生,這場五年前就已經定下的,自安家進京,就排上日程的拜師禮,終於也塵埃落定。


    安玨然拜他大舅舅為師,入朱氏祖學,因為有功名的表哥大都在京城,現在正好可以給他啟蒙。


    安玨然拜師,顧國安和朱氏備了厚禮,顧啟珪也撿了自己書房裏最是名貴罕見的筆墨紙硯,湊齊了整套文房四寶親手送給了安玨然。


    從小夥伴這兒接過禮物,安玨然是十分開心的。


    從拜師那天起,安玨然和朱府就再也分不開了,對安玨然來說,這是一個不錯的結果。


    要知道今上已經令安府其他四位老爺攜安老夫人進京,最多不出三月,整個安家將匯聚京城。


    作為今上的表兄弟,安家其他四位老爺必將得到重用。安老夫人作為袁太後的嫡親妹妹,地位穩固的很,到那個時候,安家將會怎樣誰也說不清。


    所以,他們需要更多地籌碼,安意榮需要更多地籌碼,而安玨然需要保證安全。


    每天來迴國子監和家中,顧啟珪沉浸在這種忙忙碌碌中,日子過得充實。


    當然,顧啟珪也是知道自家祖父祖母要進京的這件事的,他倒沒有喜或不喜的感覺,因為本來就不親近,再加上本身他就對祖父母的觀感不好,所以隻是單純的沒有感覺。


    兩個姐姐,尤其是大姐,倒像是極其盼望哥哥來的。當時她們也已經隱約記得一些事兒了,對大哥倒是好像有些印象的,再加上女兒家都好像盼望自己能有一個兄長,包容自己,所以對顧啟陵倒是充滿好奇。


    爹爹娘親雖然不說,對於長子的到來,肯定也是極喜悅的,爹爹寡言,卻是個重情的;娘親也不會對他們說這些,但畢竟是她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她自是心疼的。看著娘親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了些,顧啟珪也跟著開心。


    朱氏是他來到這個世界上感受到的第一縷溫暖,就算他有種種缺陷,性格上也有可能不合群,就連思想也常常隻是沉浸在自己的思緒裏,可朱氏一一的接受包容了,給了他所有的愛與關心。他一直心存感激,隻要娘親開心,他都可以的。


    顧啟珪隻希望自家這個兄長,即使樣樣不行,種種紈絝,但起碼別是個躁狂的性子,淨是惹得爹爹娘親不開心,淨是忽視姐姐們,至於對他怎樣他是不在乎的。他的兄長,即使不頂天立地,也得是家和人和的性子才好。


    因為不確定祖父祖母到底什麽時候來,顧啟珪便沒把這事兒沒放在心上的。再說了,他上有爹爹娘親,這些事自是不需要他應付的,有什麽好擔心的。這個時候的顧啟珪自是沒想到祖父祖母來的這麽不巧。


    進入國子監月餘的一天,發生了一件大事,他出痘了。因為前世他沒有這樣的經曆,所以這次他是沒有感覺到任何前兆的。


    一天顧啟珪從國子監迴家,沒用晚膳就躺在床上睡著了,朱氏憐他辛苦就沒有叫他用晚膳。


    那天半夜他就發起高燒來,恰巧當時顧國安剛迴府,來“明璋院”瞧他,發現他這樣,忙叫了大夫來。


    “明璋院”動靜不小,朱氏自是也知道了,急急忙忙來看他,一看他燒不輕,很是著急。他雖自小身體不好,但如此嚴重的發熱是不常見的。


    幸虧大夫診斷說要出痘了,雖然受罪些,但到底不是什麽大病。也幸虧兩個大人小時候都出過痘,不怕被傳染。


    不過“明璋院”到底封起來了,誰讓家裏還有兩個沒出過痘的姐姐,小孩子抵抗力又弱,自是要小心應對的。當然國子監是不能繼續去了,顧國安親自派人去告的假。


    因為顧國安實在是忙,所以朱氏就擔起了照顧幼子的擔子,看著孩子受罪,朱氏自是非常不忍心,但也隻能默默陪著,內心恨不得替孩子遭罪才好。


    高燒退後,接著顧啟珪身上就長出了紅紅的疹子,一片一片的,甚是嚇人。稍微有些癢,顧啟珪老想拿手撓,都被朱氏製止了,堅決不讓他碰,不過顧啟珪倒是還忍得。


    等到慢慢出痘的時候,就更是難受,胸前背上,哪哪都是水泡泡,一不小心怕就破了。非常癢,還不能用手抓,真的非常難受,顧啟珪整夜整夜的睡不著,朱氏就跟著耗著時辰。


    每每顧啟珪想用手抓的時候,“不行,要留疤的,乖順寶,再忍一忍,娘親給唿唿啊。”朱氏就這樣輕聲製止,然後輕輕地非常溫柔地給他吹吹。


    就算是顧啟珪睡著了了想抓也會被朱氏製止,十幾天的時間,顧啟珪覺得他娘親憔悴了非常多。


    不過總算是快熬過去了,半個月過後,顧啟珪身上的水痘終於是好了,但朱氏小心,把幼子又拘在了房間裏一天,當然她陪著。


    顧雍和安氏就是在這個時候到達的,因為顧啟珪出痘,朱氏已經有大半個月沒有出門了,顧國安又要上朝,處理公務,所以平常整個顧府算是主子的也就隻有顧煙琪和顧煙茗了,但兩姐妹因為弟弟出痘,在家很是無聊,今日去了朱府暫住。


    所以整個顧府,呃,沒有一個主子可以出來正常待客。


    “你們夫人呢?”安氏下了馬車,看到隻有管家站在麵前,問道,她的語氣倒是平和,就是臉上是不帶笑的。


    “七少爺最近出痘,夫人貼身照顧,現下將將十五天,現在還沒從院子裏出來。”管家迴道。


    “他們倒是對幼子關心。”安氏哼道,竟然把幼子送進國子監,這麽大的事都不和他們商量,可見長子心中是沒把他們放在眼裏的,竟然一點兒沒考慮到啟陵。


    “七少爺乖巧,懂事,爺和夫人自是關心的。”管家似乎什麽都沒感覺到,接著說道:“夫人已經吩咐把南院收拾出來了,請老爺老夫人和二夫人以及幾位少爺小姐暫且休息,老奴已經派人通知爺了,應是很快就迴來了。”


    管家說著把他們讓進了顧府。


    朱氏得到消息的時候,正在給顧啟珪泡溫水澡,自是加了草藥的,殺菌消毒,當然顧啟珪是拒絕的,明確表示自己會洗,但都被鎮壓了。


    之前屋子裏的東西都已經吩咐管家燒掉了,整個屋子裏的東西也換了一遍。等今天再請大夫來看看,就準備出去的,沒想到公爹婆母這時候過來了。


    不過她自不會現在去看他們,隻是吩咐林嬤嬤去問候了一番。雖極想去看看長子,但還得等等。且不說幼子現在離不了她,要是現在出去不是明晃晃告訴公爹婆母他們,自己是故意沒去迎接他們嗎?


    隻是朱氏還有些氣憤。就算再不親近,就算是沒有養在身邊,順寶也是嫡孫,知道他出痘,作為祖父母竟是一句話都沒有的。


    聽到管家說二弟妹小安氏竟也跟著來了,朱氏還有些疑惑,她夫君在保定府,公婆先是去了保定府才來了京城,二弟妹不留在她丈夫身邊,跑到這兒來幹什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嫡長嫡幼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冉玨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冉玨兒並收藏嫡長嫡幼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