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怡的腦子在震驚中胡思亂想,一口豆沙包咬在嘴裏半天都沒咽下去。
她的穿越生涯,怎麽突然就驚悚了!
沈晰心裏也被這事攪得不安生,悶頭喝了好幾口粥才注意到她正呆著,便抬手在她眼前晃了晃:“嚇著了?”
“……沒有。”楚怡一哆嗦迴了神,可算把豆沙包嚼吧嚼吧咽了。
.
“大斟教?”
湖南永州,楚成聽到這三個字的時候皺起了眉:“這什麽奇怪名字?”
大斟教鬧到京中的時候,他已經外出求學了,沒趕上那件事,這個名字於他而言陌生得很。
“好像是別的語言譯過來的名字……”沈映胳膊肘支在桌麵上,雙手托著腮,鎖眉苦思,“我好像在小時候聽說過,是一波挺古怪的人,若是鬧出些什麽倒也不稀奇。”
他不確定自己印象中的那些古怪人是不是這個大斟教,但如果沒記錯,那真是古怪得很了。
當時那一撥人暫住的客棧就在他家所在的那條街上,他出去玩時看到過,那些穿著白袍子的女人渾身上下隻露出一雙眼睛,連頭發都蓋著。而且據說外出時必須有男人陪著才行,否則就會被質疑不貞。
漢人在貞潔上也有許多規矩,比如成年的男女要分席用膳,比如嫁為人婦的女人無故不怎麽會見外男。
但比之那些人,漢人的規矩簡直不算規矩了。沈映當時就很不懂,讓旁人看個頭發怎麽就算不貞了?頭發而已,姑娘家把發髻梳得漂漂亮亮的,不是很好嗎?
人人都穿白色也是怪裏怪氣,五顏六色多美啊。
那些男人也同樣很奇怪,當時他們在附近傳教,說什麽要按時去廟裏向真神祈禱,但女人沒有資格入廟,隻能在家裏的陰暗處設神龕自己祈禱。
這算是什麽道理?反正沈映沒聽說過。
沈映接觸過佛寺也見過道觀,前者分和尚廟和尼姑庵,後者也有男女分別的道觀。一邊去廟裏一邊隻能在家敬神的,沒聽說過。
沈映便向楚成道:“若真是因為這個教,你可趕緊好好查查。他們的想法跟咱們太不相同了,不知還會鬧出多大的亂子。”
楚成卻搖頭:“按部就班地查太慢了。”
沈映蹙眉:“不然怎麽辦?不能因為慢就不查啊!”
楚成忖度了會兒利弊,叫來了衙役:“去給我找些街頭的地痞。最好是有幫派勢力有自己的人脈的那種,人脈越多越好。”
衙役抱拳一應便老老實實地出去辦差,沈映卻忍不住不解地追問:“找這些人幹什麽?跟他們對打不成?”
第49章
對打自是不可能的。楚成若知道這波人在哪兒,直接讓朝廷派兵去剿了便是。
楚成是讓這些頗有人脈的地痞去散播消息,說這瘟疫的事是大斟教那個“真神”幹的,真神想讓中原人信他,便以此相逼。但現下玉皇大帝已讓天兵天將擋了過去,更托夢給了當今天子讓他知道如何治災,大家不必害怕,都會好起來的。
沈映聽罷訝然:“你是要百姓們恨這個大斟教?可這對治疫和抓人沒用啊。”
“不,不是。”楚成搖頭,“百姓們恨他們頂多少用?我要把他們逼出來。”
他想,他們對自己所信奉的神明狂熱到那般地步,如此大動幹戈的最終目的多半還是傳教。
摸出他們的目的,事情便簡單了。
他把這事扣到“明神”頭上,若他們當初真已一走了之,眼下根本不會清楚大應發生了什麽,便也不會有什麽反應;而若事情是他們所為,他們必定仍藏身在大應境內,聽到這個傳言一定會跳出來。
——若不跳出來,“明神”都成反派了,被玉帝的天兵天將擋迴去更是有損威名,日後還怎麽傳教?
再者這樣一來,也穩住民心。
天災是最容易引起恐慌的,人們會怨天子德行不夠遭致災禍,還會怨朝廷治災不利。任何問題在此時此刻都很容易被放大,除非人們可以去恨別人。
告訴他們此事是天神打架是最簡單的了。天神打架無據可查,但中原百姓信奉佛道兩家多年,會立刻與自家神仙站在一邊,繼而也就與朝廷同仇敵愾了。
百姓一旦和朝廷同仇敵愾,心情便不知不覺不一樣了。朝廷就算治災治得並不順、甚至有些錯漏,他們也會變得包容許多,覺得天神鬧出的事情,朝廷辦起來吃力也難免。
人心不過就這麽點道理,玩得好了便能事半功倍。楚成在這樣的事上鮮少有看走眼的時候,然而這迴,卻偏就節外生枝了。
——有一波為了多領賞錢在外添油加醋奮力傳播這個傳言的地痞叫人給打了。
事發的地方離衙門不遠,還正巧讓外出轉悠的身影沈映碰上了。沈映怕那夥打人的大斟教有關,趕緊跑迴去告訴楚成。
彼時楚成正在堂屋轉悠著想事兒,聽見動靜扭頭一看沈映正從前一進大門跑進來,自然知道他出了府。
楚成眉頭一皺正要開罵,沈映先一步說了話,楚成一聽也是驚了,趕忙叫人去將一行人都押了迴來,過堂審問。
人帶過來之後,幾個挨了揍的地痞自是叫苦連天,這事又是楚成差他們去的,被訛一筆錢是難免的了。
但現在錢不是問題,問題是這幾個打人的人的身份。
這一問話就問了半個時辰,那幾人也是義憤填膺,但事情說得倒還清楚。問完之後,卻是楚成傻了眼。
“……也就是說,這大斟教的‘明神’和你們摩折教的‘名神’是同一位?”
“那可不就是頭一位!”迴話的中年人滿麵怒色,“他們來大應傳教時我們就讀過他們的東西,名字、典故全一樣。如今這幾個地痞平白無故地潑我們髒水,簡直沒天理了!”
“……”楚成感到頭疼,揉著太陽穴緩了好半晌,最後讓幾個地痞先給他們賠了不是,又讓這幾人賠了些銀子。等他們離開後,他又自掏腰包墊了一些,可算把兩撥人都弄走了。
他們走後,沈映一頭霧水:“怎麽越來越亂了,到底怎麽迴事?”
楚成搖搖頭:“我也鬧不明白,得找幾個對這些在行的人請教請教。”
好在對此在行的人倒不難找。大斟教楚成從前沒聽說過,但摩折教已經傳入中原幾百年了,總會有人想做這方麵的學問。
太子差來的那兩位鴻臚寺官員就跟他說了不少摩折教的事情,他又差人出去尋了幾位在西邊遊曆過多年的文人和商賈,很快就把事情問了個明白。
原來這大斟教和摩折教還真是一迴事——或者嚴謹些說,二者同宗。
猶如佛教傳向四方後有了不同的教派一般,這個信奉明神的教也衍生出了各個分支。早年傳入中原的那一隻較為溫和,幾乎在傳入的同時就入鄉隨俗了,所以這些年來朝廷也不曾管過。
而大斟教——倘若這迴的時疫當真是他們所為的話,他們便是偏激些的一支了。佛教當年傳入中土時也有過類似的事情,一個群體中總難免有一些忍的想法偏激些,又或難免存在有心之人將教中學說加以利用以便攬權。再仁善的東西在有心之人的操控下,都能變得麵目全非。
沈映知悉這些後直扯嘴角:“那這明神到底是好是壞?且不說這迴的事,十幾年前入京傳教的那一撥也真嚇人;可打人的那幾位到真是老實巴交的百姓,打人也沒下重手,這其中可還摻著原本對地痞的怨氣呢!”
楚成歎息著笑了聲:“好多事,原本沒那麽多好壞。落到好人手裏是好的,落到壞人手裏就成了壞的。”
.
有了這道波折,楚成沒敢讓人繼續散播流言。原以為不得不另尋他法挖背後的人了,結果過了不幾日,卻聽說那大斟教的人還真被炸了出來,惱羞成怒地四處澄清這事不是明神與玉帝鬥法,是真神在責罰不信他的人!
事情傳到京中,沈晰看折子看得直皺眉頭,便在晚上時當個笑話同楚怡說了。楚怡聽得一臉無語,不知道該如何評判這個大斟教。
不過,罷了。這樣的事就是複雜得很,她在二十一世紀也見識過,說到底還是事在人為,人和人不能一概而論。
激進和溫和永遠相伴,黑暗的存在使得光明更有意義。因為一個群體裏大部分都善良就原諒惡者不對,但因為存在的少數激進者而否定全局也不可取。
總而言之一碼歸一碼。
楚怡想到了二十一世紀的正統宗教被人利用,在農村經濟欠發達地區搞封建迷信的事情,根沈晰說:“必須得讓摩折教和大斟教分清楚!”
沈晰一時未懂:“怎麽個分清楚?”
“就……得讓他們弄明白,他們雖然信同一個教,但不能拿大斟教當‘自己人’。”楚怡說著蹙了蹙眉,“不然他們對大斟教感到親切怎麽辦?跟大斟教一起對付朝廷怎麽辦?我覺得威逼也好利誘也罷,總之朝廷得先籠絡住他們,不能等對方把他們拉過去!”
說完之後她突然一怵,嗓中一噎,側首打量了兩眼沈晰的神色:“……我這是不是算幹政了?”
沈晰正思索著她的話,反應了一下才迴過神,笑了聲:“哦,沒事,你說的有道理。不過類似這樣的話,你私下跟我說就好,別跟旁人議論太多。”
“行!”楚怡重重點頭,而後便抱著沈晰的胳膊安心睡了。
第二日,沈晰在再次偷看楚怡的本子的時候,看見裏麵多了一行嶄新的字跡:
沈晰真的人很好啊啊啊啊啊啊啊啊!!!越來越好了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他把本子放迴抽屜裏,接下來的大半天走路都有點飄。
.
如此又過了一個多月,在天氣逐漸轉熱的時候,楚成連同周邊幾地官員一道摸索到了大斟教的藏身之處,集結兵馬去抓了人。
然後便是一番嚴審,幾個教徒招出了蓄意飼養病羊並專程賣到各地的罪狀。他們著實還是有些勢力的,起碼很有些財力,養病羊養的不是一頭兩頭,而是好幾百頭。
待得將這幾人交由刑部、幾百頭羊也撲殺盡了,上上下下可算鬆了口氣,覺得接下來隻要好好控製疫情便是。
偏在這時,疫病還是傳入了京中。得病的還不是外人,就是一個先前派出去督辦此案的官員。他迴京時尚未意識到自己染病,三日之後突然高燒不退,京中頓時人心惶惶。
宮中也跟著緊張了起來,楚怡嚇得臉色都白了。晚上沈晰再過來時,她舌頭打結地追問:“你你你你沒接觸過那位得了病的大人吧?”
“沒有。”沈晰搖頭,“按你先前的建議,我說讓他歇上幾日再來見我,還沒到日子呢。”
沒想到還真因此躲過了一劫!
宮中自此也大門緊閉起來,外出采買的宮人也被查得更嚴。東宮後宅裏,太子妃下令眾人不許隨意走動,能留在自己院子裏便留在自己院子裏。
這一點楚怡是讚同的。這種事上,隔離病人是安全,隔離自己也是安全。
沈晰對此同樣讚同,未免有人存怨,他還著意叫張濟才去後宅各處傳了句話:“聽太子妃的。防疫要緊,若貪圖一時自在卻丟了性命,可沒有後悔的地方。”
宜春殿中,趙瑾月聽聞這個消息後長長地鬆了口氣。
她終於做對了一件事,至少是讓他滿意的一件事。
這對她而言實在是太不容易了,雖然她近來讓宮人偷偷摸摸地尋了些書來給她看,但或許是她從不曾接觸過這些的緣故,讀起來十分吃力。饒是每一句話她都能讀懂,也常參不透其中的意思。
這種困境讓她覺得累得很,眼下做對了一件事,好歹令她心情好了些。
她便去看了看孩子,兩個孩子都十個月了,正坐在搖籃裏盯著乳母手中的撥浪鼓笑。
她看著他們,既覺得高興,又覺得有點說不出的壓抑。
他們真好,她看著他們,覺得日子不論怎樣都還是能過下去的。但同時,這日子也真苦啊,她如履薄冰,總擔心下一步就會跌入萬劫不複的境地。
而他們是她的指望。準確地說,沈濟是她的指望。
她是太子的嫡長子,便從出生下來就已是最有可能承繼大統的人了。待得他的父親故去,天下都是她的。
趙瑾月覺得自己不該那樣想,可是……她真的無法控製地在盼著那一天。如果那一天能來,如果她的命能比太子更長,她就能當上太後,到時候,她大概就不用這樣戰戰兢兢了。
她現在真的覺得很累,可即便她這樣的累,太子還是不喜歡他,他眼裏隻有楚怡。
“你得好好長大啊……”她將兒子抱在懷中輕輕地念著。
她的一切,都靠他了。
.
前宅書房裏,沈晰聽聞雲良娣又讓乳母把歡宜送來了,便擱下手裏事暫且陪了會兒孩子。見到孩子,旁邊的楚怡比他更興奮,因為太子妃下了令不讓她們隨便走動,她每天不是在綠意閣待著就是在他的書房待著,能做的事情也就那麽多,無聊到長毛。
這個時候,逗小孩顯得十分有趣!
她的穿越生涯,怎麽突然就驚悚了!
沈晰心裏也被這事攪得不安生,悶頭喝了好幾口粥才注意到她正呆著,便抬手在她眼前晃了晃:“嚇著了?”
“……沒有。”楚怡一哆嗦迴了神,可算把豆沙包嚼吧嚼吧咽了。
.
“大斟教?”
湖南永州,楚成聽到這三個字的時候皺起了眉:“這什麽奇怪名字?”
大斟教鬧到京中的時候,他已經外出求學了,沒趕上那件事,這個名字於他而言陌生得很。
“好像是別的語言譯過來的名字……”沈映胳膊肘支在桌麵上,雙手托著腮,鎖眉苦思,“我好像在小時候聽說過,是一波挺古怪的人,若是鬧出些什麽倒也不稀奇。”
他不確定自己印象中的那些古怪人是不是這個大斟教,但如果沒記錯,那真是古怪得很了。
當時那一撥人暫住的客棧就在他家所在的那條街上,他出去玩時看到過,那些穿著白袍子的女人渾身上下隻露出一雙眼睛,連頭發都蓋著。而且據說外出時必須有男人陪著才行,否則就會被質疑不貞。
漢人在貞潔上也有許多規矩,比如成年的男女要分席用膳,比如嫁為人婦的女人無故不怎麽會見外男。
但比之那些人,漢人的規矩簡直不算規矩了。沈映當時就很不懂,讓旁人看個頭發怎麽就算不貞了?頭發而已,姑娘家把發髻梳得漂漂亮亮的,不是很好嗎?
人人都穿白色也是怪裏怪氣,五顏六色多美啊。
那些男人也同樣很奇怪,當時他們在附近傳教,說什麽要按時去廟裏向真神祈禱,但女人沒有資格入廟,隻能在家裏的陰暗處設神龕自己祈禱。
這算是什麽道理?反正沈映沒聽說過。
沈映接觸過佛寺也見過道觀,前者分和尚廟和尼姑庵,後者也有男女分別的道觀。一邊去廟裏一邊隻能在家敬神的,沒聽說過。
沈映便向楚成道:“若真是因為這個教,你可趕緊好好查查。他們的想法跟咱們太不相同了,不知還會鬧出多大的亂子。”
楚成卻搖頭:“按部就班地查太慢了。”
沈映蹙眉:“不然怎麽辦?不能因為慢就不查啊!”
楚成忖度了會兒利弊,叫來了衙役:“去給我找些街頭的地痞。最好是有幫派勢力有自己的人脈的那種,人脈越多越好。”
衙役抱拳一應便老老實實地出去辦差,沈映卻忍不住不解地追問:“找這些人幹什麽?跟他們對打不成?”
第49章
對打自是不可能的。楚成若知道這波人在哪兒,直接讓朝廷派兵去剿了便是。
楚成是讓這些頗有人脈的地痞去散播消息,說這瘟疫的事是大斟教那個“真神”幹的,真神想讓中原人信他,便以此相逼。但現下玉皇大帝已讓天兵天將擋了過去,更托夢給了當今天子讓他知道如何治災,大家不必害怕,都會好起來的。
沈映聽罷訝然:“你是要百姓們恨這個大斟教?可這對治疫和抓人沒用啊。”
“不,不是。”楚成搖頭,“百姓們恨他們頂多少用?我要把他們逼出來。”
他想,他們對自己所信奉的神明狂熱到那般地步,如此大動幹戈的最終目的多半還是傳教。
摸出他們的目的,事情便簡單了。
他把這事扣到“明神”頭上,若他們當初真已一走了之,眼下根本不會清楚大應發生了什麽,便也不會有什麽反應;而若事情是他們所為,他們必定仍藏身在大應境內,聽到這個傳言一定會跳出來。
——若不跳出來,“明神”都成反派了,被玉帝的天兵天將擋迴去更是有損威名,日後還怎麽傳教?
再者這樣一來,也穩住民心。
天災是最容易引起恐慌的,人們會怨天子德行不夠遭致災禍,還會怨朝廷治災不利。任何問題在此時此刻都很容易被放大,除非人們可以去恨別人。
告訴他們此事是天神打架是最簡單的了。天神打架無據可查,但中原百姓信奉佛道兩家多年,會立刻與自家神仙站在一邊,繼而也就與朝廷同仇敵愾了。
百姓一旦和朝廷同仇敵愾,心情便不知不覺不一樣了。朝廷就算治災治得並不順、甚至有些錯漏,他們也會變得包容許多,覺得天神鬧出的事情,朝廷辦起來吃力也難免。
人心不過就這麽點道理,玩得好了便能事半功倍。楚成在這樣的事上鮮少有看走眼的時候,然而這迴,卻偏就節外生枝了。
——有一波為了多領賞錢在外添油加醋奮力傳播這個傳言的地痞叫人給打了。
事發的地方離衙門不遠,還正巧讓外出轉悠的身影沈映碰上了。沈映怕那夥打人的大斟教有關,趕緊跑迴去告訴楚成。
彼時楚成正在堂屋轉悠著想事兒,聽見動靜扭頭一看沈映正從前一進大門跑進來,自然知道他出了府。
楚成眉頭一皺正要開罵,沈映先一步說了話,楚成一聽也是驚了,趕忙叫人去將一行人都押了迴來,過堂審問。
人帶過來之後,幾個挨了揍的地痞自是叫苦連天,這事又是楚成差他們去的,被訛一筆錢是難免的了。
但現在錢不是問題,問題是這幾個打人的人的身份。
這一問話就問了半個時辰,那幾人也是義憤填膺,但事情說得倒還清楚。問完之後,卻是楚成傻了眼。
“……也就是說,這大斟教的‘明神’和你們摩折教的‘名神’是同一位?”
“那可不就是頭一位!”迴話的中年人滿麵怒色,“他們來大應傳教時我們就讀過他們的東西,名字、典故全一樣。如今這幾個地痞平白無故地潑我們髒水,簡直沒天理了!”
“……”楚成感到頭疼,揉著太陽穴緩了好半晌,最後讓幾個地痞先給他們賠了不是,又讓這幾人賠了些銀子。等他們離開後,他又自掏腰包墊了一些,可算把兩撥人都弄走了。
他們走後,沈映一頭霧水:“怎麽越來越亂了,到底怎麽迴事?”
楚成搖搖頭:“我也鬧不明白,得找幾個對這些在行的人請教請教。”
好在對此在行的人倒不難找。大斟教楚成從前沒聽說過,但摩折教已經傳入中原幾百年了,總會有人想做這方麵的學問。
太子差來的那兩位鴻臚寺官員就跟他說了不少摩折教的事情,他又差人出去尋了幾位在西邊遊曆過多年的文人和商賈,很快就把事情問了個明白。
原來這大斟教和摩折教還真是一迴事——或者嚴謹些說,二者同宗。
猶如佛教傳向四方後有了不同的教派一般,這個信奉明神的教也衍生出了各個分支。早年傳入中原的那一隻較為溫和,幾乎在傳入的同時就入鄉隨俗了,所以這些年來朝廷也不曾管過。
而大斟教——倘若這迴的時疫當真是他們所為的話,他們便是偏激些的一支了。佛教當年傳入中土時也有過類似的事情,一個群體中總難免有一些忍的想法偏激些,又或難免存在有心之人將教中學說加以利用以便攬權。再仁善的東西在有心之人的操控下,都能變得麵目全非。
沈映知悉這些後直扯嘴角:“那這明神到底是好是壞?且不說這迴的事,十幾年前入京傳教的那一撥也真嚇人;可打人的那幾位到真是老實巴交的百姓,打人也沒下重手,這其中可還摻著原本對地痞的怨氣呢!”
楚成歎息著笑了聲:“好多事,原本沒那麽多好壞。落到好人手裏是好的,落到壞人手裏就成了壞的。”
.
有了這道波折,楚成沒敢讓人繼續散播流言。原以為不得不另尋他法挖背後的人了,結果過了不幾日,卻聽說那大斟教的人還真被炸了出來,惱羞成怒地四處澄清這事不是明神與玉帝鬥法,是真神在責罰不信他的人!
事情傳到京中,沈晰看折子看得直皺眉頭,便在晚上時當個笑話同楚怡說了。楚怡聽得一臉無語,不知道該如何評判這個大斟教。
不過,罷了。這樣的事就是複雜得很,她在二十一世紀也見識過,說到底還是事在人為,人和人不能一概而論。
激進和溫和永遠相伴,黑暗的存在使得光明更有意義。因為一個群體裏大部分都善良就原諒惡者不對,但因為存在的少數激進者而否定全局也不可取。
總而言之一碼歸一碼。
楚怡想到了二十一世紀的正統宗教被人利用,在農村經濟欠發達地區搞封建迷信的事情,根沈晰說:“必須得讓摩折教和大斟教分清楚!”
沈晰一時未懂:“怎麽個分清楚?”
“就……得讓他們弄明白,他們雖然信同一個教,但不能拿大斟教當‘自己人’。”楚怡說著蹙了蹙眉,“不然他們對大斟教感到親切怎麽辦?跟大斟教一起對付朝廷怎麽辦?我覺得威逼也好利誘也罷,總之朝廷得先籠絡住他們,不能等對方把他們拉過去!”
說完之後她突然一怵,嗓中一噎,側首打量了兩眼沈晰的神色:“……我這是不是算幹政了?”
沈晰正思索著她的話,反應了一下才迴過神,笑了聲:“哦,沒事,你說的有道理。不過類似這樣的話,你私下跟我說就好,別跟旁人議論太多。”
“行!”楚怡重重點頭,而後便抱著沈晰的胳膊安心睡了。
第二日,沈晰在再次偷看楚怡的本子的時候,看見裏麵多了一行嶄新的字跡:
沈晰真的人很好啊啊啊啊啊啊啊啊!!!越來越好了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他把本子放迴抽屜裏,接下來的大半天走路都有點飄。
.
如此又過了一個多月,在天氣逐漸轉熱的時候,楚成連同周邊幾地官員一道摸索到了大斟教的藏身之處,集結兵馬去抓了人。
然後便是一番嚴審,幾個教徒招出了蓄意飼養病羊並專程賣到各地的罪狀。他們著實還是有些勢力的,起碼很有些財力,養病羊養的不是一頭兩頭,而是好幾百頭。
待得將這幾人交由刑部、幾百頭羊也撲殺盡了,上上下下可算鬆了口氣,覺得接下來隻要好好控製疫情便是。
偏在這時,疫病還是傳入了京中。得病的還不是外人,就是一個先前派出去督辦此案的官員。他迴京時尚未意識到自己染病,三日之後突然高燒不退,京中頓時人心惶惶。
宮中也跟著緊張了起來,楚怡嚇得臉色都白了。晚上沈晰再過來時,她舌頭打結地追問:“你你你你沒接觸過那位得了病的大人吧?”
“沒有。”沈晰搖頭,“按你先前的建議,我說讓他歇上幾日再來見我,還沒到日子呢。”
沒想到還真因此躲過了一劫!
宮中自此也大門緊閉起來,外出采買的宮人也被查得更嚴。東宮後宅裏,太子妃下令眾人不許隨意走動,能留在自己院子裏便留在自己院子裏。
這一點楚怡是讚同的。這種事上,隔離病人是安全,隔離自己也是安全。
沈晰對此同樣讚同,未免有人存怨,他還著意叫張濟才去後宅各處傳了句話:“聽太子妃的。防疫要緊,若貪圖一時自在卻丟了性命,可沒有後悔的地方。”
宜春殿中,趙瑾月聽聞這個消息後長長地鬆了口氣。
她終於做對了一件事,至少是讓他滿意的一件事。
這對她而言實在是太不容易了,雖然她近來讓宮人偷偷摸摸地尋了些書來給她看,但或許是她從不曾接觸過這些的緣故,讀起來十分吃力。饒是每一句話她都能讀懂,也常參不透其中的意思。
這種困境讓她覺得累得很,眼下做對了一件事,好歹令她心情好了些。
她便去看了看孩子,兩個孩子都十個月了,正坐在搖籃裏盯著乳母手中的撥浪鼓笑。
她看著他們,既覺得高興,又覺得有點說不出的壓抑。
他們真好,她看著他們,覺得日子不論怎樣都還是能過下去的。但同時,這日子也真苦啊,她如履薄冰,總擔心下一步就會跌入萬劫不複的境地。
而他們是她的指望。準確地說,沈濟是她的指望。
她是太子的嫡長子,便從出生下來就已是最有可能承繼大統的人了。待得他的父親故去,天下都是她的。
趙瑾月覺得自己不該那樣想,可是……她真的無法控製地在盼著那一天。如果那一天能來,如果她的命能比太子更長,她就能當上太後,到時候,她大概就不用這樣戰戰兢兢了。
她現在真的覺得很累,可即便她這樣的累,太子還是不喜歡他,他眼裏隻有楚怡。
“你得好好長大啊……”她將兒子抱在懷中輕輕地念著。
她的一切,都靠他了。
.
前宅書房裏,沈晰聽聞雲良娣又讓乳母把歡宜送來了,便擱下手裏事暫且陪了會兒孩子。見到孩子,旁邊的楚怡比他更興奮,因為太子妃下了令不讓她們隨便走動,她每天不是在綠意閣待著就是在他的書房待著,能做的事情也就那麽多,無聊到長毛。
這個時候,逗小孩顯得十分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