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65年正月19日,王全斌率領主力部隊抵達成都,出席了受降儀式,後蜀正式滅亡。大宋從出兵到受降,僅有六十六天。大宋收複後蜀一府(成都府)、四十五州、一百九十八縣、五十三萬四千零三十九戶。
孟昶派弟弟持表赴汴州請罪,又給大宋的實權大臣寫去信求情告饒。
趙匡胤下詔撫慰,表示你能封存府庫,主動投降,就說明你已經痛改前非了,放心,我不會言而無信的。
隨後,孟昶舉族東遷,坐船走水路,至江陵,趙匡胤派竇儼前往迎接撫慰。4月,抵達襄州,趙匡胤再派使節前來撫慰,賜茶藥,賜孟昶詔拜不名特權,稱唿其母為“國母”。5月,臨近汴州,趙匡胤派皇弟、晉王趙光義郊迎,6月16日正式踏進汴州城。
孟昶攜弟弟、兒子及李昊以下群臣三十二人進入皇宮,白冠素服,排班肅立,遞交降表後,跪地待罪。期間孟昶與趙匡胤獻禮、賜禮頗豐,不必細表。
趙匡胤授予孟昶檢校太師兼中書令,封秦國公,以上鎮節度使俸祿供養於汴州;自李昊以下群臣各有封賞。
僅僅7天後,孟昶病逝,享年47歲。臨終遺表,請求大宋開恩善待其家人。趙匡胤為之輟朝五日,追贈尚書令,追封楚王,贈諡號“恭孝”。
孟昶死後,其母李太後沒有哭泣,而是把酒灑到地上,祭道:“你不願君王死社稷,要苟且偷生,自取其辱,我之所以還活著,就是還掛念著你。你死了,我還活著幹嘛?”遂絕食五日而死。
這位李太後最初是李存勖的妃嬪,賜給孟知祥,是孟昶的生母。為人明辨,識大體,慈祥而節儉,時常教導孟昶成由勤儉敗由奢。當看到孟昶提拔王昭遠等人掌握兵權的時候,更是勸孟昶:
“我曾親眼見證了李存勖滅後梁,親曆十餘年的梁晉夾河血戰,更是見證了先帝在河東抵抗契丹、入蜀定兩川。所有成就大業的,都要遵循一個基本原則,那就是除非將領立有大功,否則不能授予兵權,因此士卒畏服。而今,王昭遠是你的廝養之徒,伊審徵、韓保貞、趙崇韜又都是些紈絝膏梁子弟,乳臭未幹、不知兵事,無尺寸之功而僅憑私人關係就統禦大軍,平時人們不敢說什麽,然而一旦遇到緊急情況,恐怕沒人願意為他們賣命。依我看,唯高彥儔是咱河東舊臣,忠於孟氏,且智勇雙全,他才是值得重用的人。”
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嗎?李太後見證了莊宗李存勖的高光時刻,也見證了後蜀政權的建立,吃過的鹽比孟昶吃過的米都鹹,尤其是對王昭遠等人掌握兵權後的預言,可謂是料事如神,後來蜀軍的表現與李太後的預測一模一樣。然而孟昶卻不肯聽媽媽的話。
當李太後來到汴州後,趙匡胤命人用肩輿抬著她來皇宮,然後讓宮女妃嬪攙扶著她上殿,又親自為她斟酒壓驚,尊稱她“國母”,並說我知道您經常教育、勸諫孟昶,隻可惜孩子不聽話,這些事兒跟您老人家沒關係,我知道人上了歲數就希望落葉歸根,您一定很思念蜀地吧,放心,過兩天我就派人護送您迴成都。
李太後一句話就讓趙匡胤樂得花枝亂顫,“是啊,我想落葉歸根,隻不過我的祖籍是河東太原。我希望陛下送我迴太原老家。”
暗喻趙匡胤馬上就能消滅北漢,收複河東。可把趙匡胤高興壞了,“借您吉言!放心,一定!”(帝大喜,曰:“俟平劉承鈞,當如國母願。”)
李太後絕食死後,趙匡胤為之傷感良久,下令以王禮厚葬(與孟昶同)於洛陽。
自後唐明宗時孟知祥割據蜀地以來,父子兩代治蜀三十餘年,在這期間,蜀地基本保持了和平穩定,經濟快速發展,成為五代十國時期最繁榮富庶的地區之一。
史籍記載,“蜀中久安,鬥米三錢,國都子弟不識菽麥之苗,金幣充實。”
前文講過,和平時期,鬥米的價錢是四文左右,隻有“開元之治”、“貞觀盛世”才會出現鬥米三錢的情況,從這個角度來看,後蜀經濟已經達到了封建農業社會的巔峰。而“國都子弟”們沒見過農作物在地裏長啥樣,也反應出蜀地工商業的發達和城市化進展的快速和成熟。
那麽問題就來了,如此繁榮富庶的後蜀,為何會如此不堪一擊?這就要從亡國之君孟昶說起了。
一,骨骼驚奇
唐末五代初,幽州地麵出了一位奇人,此人少時剃發為僧,侍奉某高僧十餘年,深得高僧喜愛,於是就傳授他相骨識人之術,學成之後,歸鄉還俗。據說他在相骨方麵造詣頗高,很快就名揚河北。
某日,盧程與兩個朋友前來拜訪,三人走後,他對身邊人說盧程將來會有很好的前程,而那兩位兄弟就可惜,他倆明年春天就會死去。第二年開春,那倆人準時去世,而盧程則在後唐莊宗時成為宰相。
這位預言大師在本書前文出現過多次,他就是五代著名相師——周元豹。
當周元豹來到太原時,受到張承業的信任和器重,為了測驗他的本領,張承業故意讓李嗣源穿著普通士兵的衣服,混在站崗執勤的哨兵中,然後讓一個普通士兵穿上李嗣源的衣服,然後假裝沒事一樣,領著周元豹來拜見“李嗣源”。還沒等張承業介紹完畢,周元豹就指著真李嗣源說道:“我看此人骨骼驚奇,更像內衙太保(對李嗣源的尊稱)。”李嗣源與張承業驚歎不已。
一次,一位夏氏小妾不小心觸怒了李嗣源,李嗣源就用木棍抽她,周元豹趕緊攔下,說此人有藩侯夫人之位,當生貴子。李嗣源這才停止家暴,並且加倍疼愛她,不久之後,李嗣源領鎮鎮州,成為藩鎮,夏氏果然成了“藩侯夫人”,夏氏也生了一位貴子,名叫李從榮,這位夏氏就是日後李嗣源的昭懿皇後。
太原節度判官司馬揆慕名來找周元豹算命,周元豹掐指一算,說你五日之後要出趟遠門,而且是單程的那種。司馬揆琢磨不透,結果幾天後喝醉,衣領勒住脖子,死了。
李嗣源登基後,迴想起當初周元豹的精準預言,不由得發自內心地欽佩,於是就打算把他召進皇宮,以便隨時替自己算命、祈福避禍。宰相趙鳳激烈勸阻,說如果天子都為他站台背書、直播帶貨的話,那麽四方遠近、百官藩鎮必然爭相找他問吉兇,萬一他蠱惑人心……後果不堪設想!
李嗣源幡然醒悟,打消了這個念頭,隻賞賜給周元豹一些金銀珠寶。
前文中另有一位“河北幫”與之有交集,這便是五代活化石、“不倒翁宰相”馮道。老鄉見老鄉,宰你沒商量。據說馮道曾經在太原得罪過周元豹,當組織上打算提拔幽州老鄉馮道的時候,周元豹極力反對,說我曾偷偷認真觀察過他,此人沒什麽前途,不可重用。
正在張承業犯嘀咕的時候,盧質及時幫馮道說話,說自己曾瞻仰過唐朝名相杜黃裳的畫像,馮道跟杜黃裳長得一模一樣,別聽周元豹瞎說。於是,馮道得到了重用。這便是前文“貌類司空”的故事。
有人說這是周元豹唯一一次失誤,在馮道身上看走了眼。其實是因為馮道得罪過他,他故意報複馮道。
孟知祥在太原的時候,請周元豹給自己的孩子們相骨,周元豹一眼就相中了孟昶,說這孩子骨骼驚奇,一定要格外優待。幾天後,孟知祥借府中請戲班子唱戲的機會,又將周元豹請到府中,請他暗中仔細觀察孟昶,算一算他究竟有多驚奇。
周元豹熟視良久,然後小聲對孟知祥說道:“非等閑也,乃四十年偏霸之主!”孟知祥於是更加疼愛孟昶。
孟昶派弟弟持表赴汴州請罪,又給大宋的實權大臣寫去信求情告饒。
趙匡胤下詔撫慰,表示你能封存府庫,主動投降,就說明你已經痛改前非了,放心,我不會言而無信的。
隨後,孟昶舉族東遷,坐船走水路,至江陵,趙匡胤派竇儼前往迎接撫慰。4月,抵達襄州,趙匡胤再派使節前來撫慰,賜茶藥,賜孟昶詔拜不名特權,稱唿其母為“國母”。5月,臨近汴州,趙匡胤派皇弟、晉王趙光義郊迎,6月16日正式踏進汴州城。
孟昶攜弟弟、兒子及李昊以下群臣三十二人進入皇宮,白冠素服,排班肅立,遞交降表後,跪地待罪。期間孟昶與趙匡胤獻禮、賜禮頗豐,不必細表。
趙匡胤授予孟昶檢校太師兼中書令,封秦國公,以上鎮節度使俸祿供養於汴州;自李昊以下群臣各有封賞。
僅僅7天後,孟昶病逝,享年47歲。臨終遺表,請求大宋開恩善待其家人。趙匡胤為之輟朝五日,追贈尚書令,追封楚王,贈諡號“恭孝”。
孟昶死後,其母李太後沒有哭泣,而是把酒灑到地上,祭道:“你不願君王死社稷,要苟且偷生,自取其辱,我之所以還活著,就是還掛念著你。你死了,我還活著幹嘛?”遂絕食五日而死。
這位李太後最初是李存勖的妃嬪,賜給孟知祥,是孟昶的生母。為人明辨,識大體,慈祥而節儉,時常教導孟昶成由勤儉敗由奢。當看到孟昶提拔王昭遠等人掌握兵權的時候,更是勸孟昶:
“我曾親眼見證了李存勖滅後梁,親曆十餘年的梁晉夾河血戰,更是見證了先帝在河東抵抗契丹、入蜀定兩川。所有成就大業的,都要遵循一個基本原則,那就是除非將領立有大功,否則不能授予兵權,因此士卒畏服。而今,王昭遠是你的廝養之徒,伊審徵、韓保貞、趙崇韜又都是些紈絝膏梁子弟,乳臭未幹、不知兵事,無尺寸之功而僅憑私人關係就統禦大軍,平時人們不敢說什麽,然而一旦遇到緊急情況,恐怕沒人願意為他們賣命。依我看,唯高彥儔是咱河東舊臣,忠於孟氏,且智勇雙全,他才是值得重用的人。”
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嗎?李太後見證了莊宗李存勖的高光時刻,也見證了後蜀政權的建立,吃過的鹽比孟昶吃過的米都鹹,尤其是對王昭遠等人掌握兵權後的預言,可謂是料事如神,後來蜀軍的表現與李太後的預測一模一樣。然而孟昶卻不肯聽媽媽的話。
當李太後來到汴州後,趙匡胤命人用肩輿抬著她來皇宮,然後讓宮女妃嬪攙扶著她上殿,又親自為她斟酒壓驚,尊稱她“國母”,並說我知道您經常教育、勸諫孟昶,隻可惜孩子不聽話,這些事兒跟您老人家沒關係,我知道人上了歲數就希望落葉歸根,您一定很思念蜀地吧,放心,過兩天我就派人護送您迴成都。
李太後一句話就讓趙匡胤樂得花枝亂顫,“是啊,我想落葉歸根,隻不過我的祖籍是河東太原。我希望陛下送我迴太原老家。”
暗喻趙匡胤馬上就能消滅北漢,收複河東。可把趙匡胤高興壞了,“借您吉言!放心,一定!”(帝大喜,曰:“俟平劉承鈞,當如國母願。”)
李太後絕食死後,趙匡胤為之傷感良久,下令以王禮厚葬(與孟昶同)於洛陽。
自後唐明宗時孟知祥割據蜀地以來,父子兩代治蜀三十餘年,在這期間,蜀地基本保持了和平穩定,經濟快速發展,成為五代十國時期最繁榮富庶的地區之一。
史籍記載,“蜀中久安,鬥米三錢,國都子弟不識菽麥之苗,金幣充實。”
前文講過,和平時期,鬥米的價錢是四文左右,隻有“開元之治”、“貞觀盛世”才會出現鬥米三錢的情況,從這個角度來看,後蜀經濟已經達到了封建農業社會的巔峰。而“國都子弟”們沒見過農作物在地裏長啥樣,也反應出蜀地工商業的發達和城市化進展的快速和成熟。
那麽問題就來了,如此繁榮富庶的後蜀,為何會如此不堪一擊?這就要從亡國之君孟昶說起了。
一,骨骼驚奇
唐末五代初,幽州地麵出了一位奇人,此人少時剃發為僧,侍奉某高僧十餘年,深得高僧喜愛,於是就傳授他相骨識人之術,學成之後,歸鄉還俗。據說他在相骨方麵造詣頗高,很快就名揚河北。
某日,盧程與兩個朋友前來拜訪,三人走後,他對身邊人說盧程將來會有很好的前程,而那兩位兄弟就可惜,他倆明年春天就會死去。第二年開春,那倆人準時去世,而盧程則在後唐莊宗時成為宰相。
這位預言大師在本書前文出現過多次,他就是五代著名相師——周元豹。
當周元豹來到太原時,受到張承業的信任和器重,為了測驗他的本領,張承業故意讓李嗣源穿著普通士兵的衣服,混在站崗執勤的哨兵中,然後讓一個普通士兵穿上李嗣源的衣服,然後假裝沒事一樣,領著周元豹來拜見“李嗣源”。還沒等張承業介紹完畢,周元豹就指著真李嗣源說道:“我看此人骨骼驚奇,更像內衙太保(對李嗣源的尊稱)。”李嗣源與張承業驚歎不已。
一次,一位夏氏小妾不小心觸怒了李嗣源,李嗣源就用木棍抽她,周元豹趕緊攔下,說此人有藩侯夫人之位,當生貴子。李嗣源這才停止家暴,並且加倍疼愛她,不久之後,李嗣源領鎮鎮州,成為藩鎮,夏氏果然成了“藩侯夫人”,夏氏也生了一位貴子,名叫李從榮,這位夏氏就是日後李嗣源的昭懿皇後。
太原節度判官司馬揆慕名來找周元豹算命,周元豹掐指一算,說你五日之後要出趟遠門,而且是單程的那種。司馬揆琢磨不透,結果幾天後喝醉,衣領勒住脖子,死了。
李嗣源登基後,迴想起當初周元豹的精準預言,不由得發自內心地欽佩,於是就打算把他召進皇宮,以便隨時替自己算命、祈福避禍。宰相趙鳳激烈勸阻,說如果天子都為他站台背書、直播帶貨的話,那麽四方遠近、百官藩鎮必然爭相找他問吉兇,萬一他蠱惑人心……後果不堪設想!
李嗣源幡然醒悟,打消了這個念頭,隻賞賜給周元豹一些金銀珠寶。
前文中另有一位“河北幫”與之有交集,這便是五代活化石、“不倒翁宰相”馮道。老鄉見老鄉,宰你沒商量。據說馮道曾經在太原得罪過周元豹,當組織上打算提拔幽州老鄉馮道的時候,周元豹極力反對,說我曾偷偷認真觀察過他,此人沒什麽前途,不可重用。
正在張承業犯嘀咕的時候,盧質及時幫馮道說話,說自己曾瞻仰過唐朝名相杜黃裳的畫像,馮道跟杜黃裳長得一模一樣,別聽周元豹瞎說。於是,馮道得到了重用。這便是前文“貌類司空”的故事。
有人說這是周元豹唯一一次失誤,在馮道身上看走了眼。其實是因為馮道得罪過他,他故意報複馮道。
孟知祥在太原的時候,請周元豹給自己的孩子們相骨,周元豹一眼就相中了孟昶,說這孩子骨骼驚奇,一定要格外優待。幾天後,孟知祥借府中請戲班子唱戲的機會,又將周元豹請到府中,請他暗中仔細觀察孟昶,算一算他究竟有多驚奇。
周元豹熟視良久,然後小聲對孟知祥說道:“非等閑也,乃四十年偏霸之主!”孟知祥於是更加疼愛孟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