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內政


    1,蜀中英主


    孟昶16歲即位,朝政被前朝宿將功勳把持。例如李仁罕,在孟昶剛即位的時候,李仁罕就主動提出要統領皇宮親衛,而他是怎麽“提出”的呢?先派親信來到了樞密院,口述了李仁罕的意思,然後就來到翰林院,命令翰林學士起草任命的製書。嚴格來說,李仁罕不是“請求”,而是命令。


    再比如老將李肇,朝覲的時候拒絕下跪行禮……


    而孟昶的應對與後世的康熙大帝不分伯仲,一招“接、化、發”,巧妙破解李仁罕統領禁衛親軍的要求,然後有一招閃電五連鞭,借力打力,利用前朝宿將之間的矛盾駕虎驅狼,用了十年的時間終於掃清了障礙。期間還為趙匡胤預先上演了“杯酒釋兵權”。


    除此之外,蜀地的地方叛亂林林總總也不在少數,但都被快速地鎮壓,沒有掀起更大的風浪。


    孟昶的權術功底十分了得,僅從這一個方麵上看,他可以稱得起是一個英主。


    2,廣開言路


    有人給孟昶上疏,批評時政,朝臣認為這是誹謗朝政,當嚴懲其罪。孟昶卻以唐太宗舉例子,說唐太宗廣開言路,隻要是對國家有利的意見都會虛心采納,而不管上書言事者的出身資曆,你們為什麽勸我不聽苦口忠言呢?


    3,刊印九經


    宰相毋昭裔校正了舊本“九經”,然後命平泉縣令張德釗刻印在石頭上,保存於成都,成為蜀地高考標準答案。


    後來,毋昭裔自掏腰包,耗費百萬之資捐資助學,又將九經鏤刻刊印,頒行全國。


    毋昭裔極大地促進了蜀地的文化發展,更為我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4,經濟繁榮


    縱觀整個五代十國,後蜀的經濟都是名列前茅的。比如前文提到過城裏三十歲的人都沒見過農作物長啥樣。


    949年8月,孟昶乘坐龍舟遊浣花溪,觀水嬉戲,觀看沿岸百姓的生活狀態。發現兩岸民居皆是樓台亭榭的水景別墅房,逛街的男男女女皆綾羅綢緞、穿金戴銀,珠玉寶石點綴其中,各種奇花異草散發出的香味綿延四溢,香傳十餘裏,看上去宛若仙境一般。


    孟昶心曠神怡,說了句:“曲江金殿鎖千門,殆未及此。”


    兵部尚書王延珪立即賦詩道:“十字水中分島嶼,數重花外見樓台。”受到了孟昶的好評點讚。


    次年,孟昶在城牆上大量種植芙蓉花,命人用帷幔保護其幼苗,精心嗬護,等芙蓉花盛開的時候,孟昶前來賞花,隻見花開如錦繡,於是大喜,顧謂群臣曰:“自古以蜀為錦城,今日觀之,真錦城也!”


    三,亡國之君


    作為亡國之君,孟昶身上也難免會有一些亡國之君的氣質。


    1,二環十三郎


    孟昶年少時酷愛飆車(喜走馬),有一次,坐騎突然發脾氣,險些摔傷孟昶。李太後就教育他,說你貴為天子,為何以馳騁為樂?這是皇上該幹的事兒嗎?


    孟昶聽候十分慚愧,於是就稍稍改了這個毛病。


    2,好色


    16歲當皇帝,正值躁動的青春期,孟昶對男歡女愛這方麵的事非常用功,經常在民間海選,搞些個“川蜀小姐”啥的充實後宮。


    這一次是韓保貞勸諫,孟昶同樣非常慚愧,於是就讓民女迴家,還賜給韓保貞好幾斤黃金。


    但是孟昶並未完全改正。942年,後蜀進行了全國範圍的海選,規定“限年十三以上,二十以下”,都要先讓孟昶挑選,淘汰下來的才可以自由婚配。於是蜀地騷然,全國閃婚(民多立嫁其女,謂之“驚婚”)。


    新津縣令陳及之上疏勸諫,孟昶高度讚揚了陳及之的直言精神,賞賜給他白金一百兩,但是海選之事嘛……不要停。


    唐朝時候,後宮自皇後以下,有四妃(貴妃、淑妃、德妃、賢妃)、九嬪等,民間也常說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這多為民間演繹。實際上,通常情況下後宮的這些編製都是不滿編的,虛設名號而已,比如後周的兩位皇帝郭威和柴榮,兩人的後妃全加一起也不超過兩隻手。皇帝畢竟是要治理國家的,不能拿他當種馬。


    然而年富力強的孟昶同誌,不辭辛勞地使後宮滿編,以至於不得不增加等級、名號,孟昶的後宮共有十四個等級,昭儀、昭容、昭華、保芳、保香、保衣……


    3,崇尚奢侈


    孟昶初即位的時候也是崇尚簡樸的,但隨著後蜀經濟的發展和皇位的鞏固,他終於放飛了自我,其實好色與奢侈是孿生兄弟。


    他究竟奢侈到什麽地步,我們舉一個例子足矣。他的馬桶尿壺都用七寶裝飾。據說滅蜀後,趙匡胤看到了戰利品中有用七寶裝飾的尿壺,當即將它摔碎,怒道:“孟昶啊孟昶,你如此奢侈腐化,不滅亡才怪呢!”


    末期的孟昶與許多亡國之君一樣,窮奢極欲、好大喜功,揮霍無度,所以史籍上才出現了一個看似矛盾的記載,即在描述錦城成都如何繁華富庶的同時,又在“秦鳳之戰”中說後蜀軍費不足,以至於不得不增發貨幣(鑄鐵錢)。


    4,用人不當


    一朝天子一朝臣,前朝老臣恃功自傲,新主隻能依靠嫡係力量坐穩江山,例如重用“舅族群小”的後漢劉承佑,再比如後蜀的孟昶。


    孟昶最信任的人當屬王昭遠,此君前文已有詳述。另一人則是伊審徵(亦作伊審征)。


    伊審徵的父親伊延環是孟知祥的嫡係將領,驍勇善戰,隨孟知祥入蜀,屢立功勳,孟知祥稱帝後,將女兒崇華公主嫁給他為妻,生下了伊審徵。所以論起來,孟昶是伊審徵的親舅舅。因為這層關係,伊審徵火箭提拔,由刺史升榷鹽使,繼而一步步提拔到樞密院,並且加宰相銜,與王昭遠沆瀣一氣。


    據史料記載,伊審徵貪婪而又奢侈、狡詐而又陰險,“與王昭遠相表裏,國政由是寖衰”。


    到底該如何評價孟昶?這個問題應該由蜀人來迴答,而他們也確實給出了答案。據記載,當孟昶被俘東遷的時候,“萬民擁道,痛哭慟絕者數凡百人”,數萬蜀民自發地送他最後一程,數百人哭至昏厥,所以史書驚歎“借非慈惠素著,亦何以深入人心如此哉”!


    因此,史書給出了蓋棺定論,“勸農恤刑,肇興文教,孜孜求治,與民休息……獨用匪其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五代十國往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無臭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無臭蛋並收藏五代十國往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