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封信的標題就很霸氣——《賜李璟璽書》,一個“賜”字,霸氣側漏:
“……巢、蔡喪亂之餘,朱、李戰爭之後,中夏多故……英豪鼎峙,自為聲教……”
——黃巢、秦宗權之亂以來,朱溫、李克用“晉汴爭霸”相繼,中原大亂,你們這幫軍閥趁亂割據,一個個稱王稱霸、稱孤道寡,裝什麽大尾巴狼?
“連衡而交結四夷,乘釁而憑陵上國……”
——勾結蠻夷番邦,趁火打劫中原,你們的罪惡簡直罄竹難書!
“朕……德不迨於前王,道不方於往古。”
——哥這麽優秀,你們就不肝兒顫?
“然而擅一百州之富庶,握三十萬之甲兵,且農戰交修,士卒樂用,”
——哥治下一百州之土地,手握三十萬雄師,全國上下一心,緊密團結在哥的周圍,就問你們怕不怕。
“思欲報累朝之宿怨,刷萬姓之包羞。”
——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現在,哥要跟你們算算賬了。
“是以踐位已來,懷安不暇,破幽、晉之巨寇,收秦、鳳之全封,兵不告疲,民有餘力。一昨迴軍隴上,***幹,”
——所以哥即位後,先把契丹、北漢打出翔,又教後蜀重新做人,哥越戰越勇,怒氣值拉滿,滿血滿buff,現在輪到你了。
“我實有辭,咎將誰執?”
——原因已在檄文中說的很清楚了,八大罪,你認不認吧。
“朕親提金鼓,尋渡淮、淝,上順天心,下符人欲,”
——哥禦駕親征,順天應人。
“前鋒所向,彼眾無遺,棄甲僵屍,動盈川穀。”
——哥所向無敵,你的爪牙被我幹得是王八啃西瓜,滾的滾、爬的爬。
“收城徇地,已過滁陽,”
——哥已經攻下滁州,打到你家門口了,你想讓我停手?姥姥!
“豈有落其爪牙,折其羽翼,潰其心腹,扼其吭喉而不亡者哉?”
——看我不幹死你!
“蚤者,泗州主將遞送到書一函;尋又使人鍾謨、李德明至,齎所上表及貢奉衣服腰帶、金銀器幣、茶藥牛酒等;今又使人孫晟等並到行朝。觀其降身聽命,引咎告窮,所謂君子見機,不俟終日,苟非達識,孰能若斯?”
——看來你也是個識抬舉的人,也知道自己理虧。孺子可教也。那哥也不繞彎子了,就給你指條明路吧。
“……苟不能恢複內地,申畫邊疆,便議班旋,真同戲劇……”
——哥要是就這麽罷兵了,那不是開玩笑嘛。
“……但以淮南部內,已定六州,廬、壽、濠、黃,大軍悉集,指期克日……必若盡淮甸之土地……”
——聽好了,把淮河以南、長江以北的土地全部割讓給我!
“至於削去尊稱,願輸臣禮,非無故事,實有前規。”
——至於你說向哥稱臣納貢嘛,也有先例。
“蕭察奉周,不失附庸之道;孫權事魏,自同藩國之儀。古也雖然,今則不取……”
——雖有蕭察、孫權的先例,但今天就不行了。
“……俟諸郡之悉來,即大軍之立罷……竊以陽春在候,庶務縈思……翹想所深,勞於夢寐。”
——你要是不答應,那就給我等著!
另一封書信,是賜給南唐的文武百官的:
“朕……絕長淮而電擊,指建業以鷹揚,旦夕之間,克捷相繼……不勞盡諭,必想具知。”
——你們知道哥的厲害了吧?
“……追悔前事,委質大朝,非無謝咎之辭,亦有罷軍之請,”
——你們也知錯了,也求我罷兵了,但是——
“但以南邦之土地,本中夏之封疆……”
——淮南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必若自淮以南,畫江為界……”
——讓我退兵,可以,條件是割讓江北全境。
“凡爾將佐,各盡乃心,善為國家之謀,勉擇恆久之利。”
——你們要好好掂量掂量啊。
兩封咄咄逼人的書信加上李德明的繪聲繪色地表演,南唐舉朝嘩然。
南唐君臣對這兩封信的評價是“語多誚讓,陵肆國中不堪”,一句話,柴榮欺人太甚!而李德明又偏偏像是被柴榮洗了腦一樣,極力描述後周那毀天滅地的強大武力,堅決要求李璟割地求和,破財消災。
史籍記載,當時宋齊丘與“四兇五鬼”為一黨,而韓熙載、常夢錫、蕭儼、孫晟、李德明、江文蔚為一黨,也就是之前本書所謂的“清流黨”。雙方黨爭不斷,後人將之比作唐朝的“牛李黨爭”。
之前我們也強調過,“清流不清”,反對壞人的人,未必就是好人。李德明雖然長期與“四兇五鬼”作對,但他本人也未見得比“四兇五鬼”強到哪兒去。
史書記載,李德明“負大節,敏於占対”,與鍾謨是鐵哥們兒,倆人“天資皆浮躁,沾沾自炫”,而且“反覆險巇”。其實這幾句評語跟“四兇五鬼”相差無幾,一丘之貉,隻不過分屬不同的利益集團罷了。
就因二人太能忽悠,李璟“絕愛重之”,愛死他們了,經常無底線地偏袒。所以文武百官也對鍾謨、李德明是談虎色變,謂之“鍾李”。
之前吞閩功臣王建封,就因為詆毀鍾謨、李德明而被殺。至此之後,二人的更加囂張膨脹,“益愈縱肆,旁若無人”。
有一次,李德明在便殿給李璟匯報工作,竟然伸手取來李璟的禦筆,在自己的本子上寫寫畫畫。這是死罪,然而李璟隻是尷尬地對他說“你改天自己帶支筆”,李德明隨口應一聲,神色自若。
隻要自己不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
由此也可見他在李璟心目中的分量。所以當國家有難時,李璟才第一個想起來能言善辯的李德明、鍾謨,讓他們前去遊說。
當李德明在朝堂上手舞足蹈地誇耀柴榮之君臨四海、周師之神勇無敵時,他絕對想不到,在黑暗的角落中,一雙惡毒而又得意的眼睛在盯著他。
這雙眼睛屬於宋齊丘。
老狐狸宋齊丘心中暗笑,“李德明呀,你終於犯到我手裏了!”
宋齊丘偷偷找到王崇質,威逼利誘,“主上讓你們去談判,你們就談出這麽個結果?如果是要劃江而治,還用你們談?”
王崇質啞口無言。
弱國無外交。王崇質心說咱們心裏都明白,任憑我伶牙俐齒,人家根本不跟你談,一句話,答不答應,不答應就接著打。我們真是無能為力啊!
宋齊丘接著往嚇唬,“割地求和,這可是賣主求榮!你的腦袋還想不想要了?”
王崇質忙求宋齊丘幫忙指條明路。
“附耳過來——如此這般,這般如此。”
李德明表演完了,擦擦嘴角的口水,得意地退下來。
下麵有請王崇質同誌匯報工作——
王崇質的演講與李德明截然相反,在他的描述中,柴榮急功近利、好大喜功、急於求成,以至於士兵不堪驅使,民眾思歸,厭戰情緒嚴重,隨時可能發生兵變或其他情況;而我軍將士守土保疆,浴血奮戰,特別是壽州劉仁瞻,至今仍在頑強抵抗,之所以節節敗退,是因為我們前期戰略誤判,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隻要團結一心,穩住陣腳,必然轉被動為主動,慢慢扭轉戰局,將後周侵略軍趕出我們的家園,勝利必將屬於我們!
另外,咱們的陛下是多麽的偉大、光榮、正確呀,滅閩國、滅南楚,何等威風!怎麽就比不上那個姓柴的了?
李璟頓時感覺眼前一亮,朝堂之上也是議論紛紛。
這時候,“四兇五鬼”集團積極踴躍地發言,陳覺等人帶頭指責李德明,說他奉命出使,卻折節辱命,既不能彰顯國威,又不能與敵人斡旋,反而是向敵人賣慘示弱,助長敵人氣焰,還勸主上割地求和,若把江北之地全部割讓,則我長江天險也喪失防禦功能,這何止是賣國呀,這簡直就是賣國!
“賣主求榮!”
“漢奸!”
“賣國賊!”
“叛徒!”
“精周分子!”
“殺了他,殺了他……”
李德明被罵急了,跳出班列,指著不停叫嚷的“四兇五鬼”黨徒,大聲說道:“你們……你們等著!周師一定會把南唐滅了!記住,國家就亡在你們這幫‘愛國賊’手中,等著瞧吧!”隨後一甩袖子,憤然而出(攘袂大言謂周師必克)。
他的這句話徹底激怒了李璟,在“四兇五鬼”的拱火下,李璟當場下詔:斬李德明於都市,老婆孩子徙外郡。
以“私許割地,賣國求利”的罪名斬殺李德明後,南唐朝中再也無人敢提割地二字。
雙方的和談宣告破裂,柴榮隻能繼續向南唐施加軍事壓力。
“……巢、蔡喪亂之餘,朱、李戰爭之後,中夏多故……英豪鼎峙,自為聲教……”
——黃巢、秦宗權之亂以來,朱溫、李克用“晉汴爭霸”相繼,中原大亂,你們這幫軍閥趁亂割據,一個個稱王稱霸、稱孤道寡,裝什麽大尾巴狼?
“連衡而交結四夷,乘釁而憑陵上國……”
——勾結蠻夷番邦,趁火打劫中原,你們的罪惡簡直罄竹難書!
“朕……德不迨於前王,道不方於往古。”
——哥這麽優秀,你們就不肝兒顫?
“然而擅一百州之富庶,握三十萬之甲兵,且農戰交修,士卒樂用,”
——哥治下一百州之土地,手握三十萬雄師,全國上下一心,緊密團結在哥的周圍,就問你們怕不怕。
“思欲報累朝之宿怨,刷萬姓之包羞。”
——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現在,哥要跟你們算算賬了。
“是以踐位已來,懷安不暇,破幽、晉之巨寇,收秦、鳳之全封,兵不告疲,民有餘力。一昨迴軍隴上,***幹,”
——所以哥即位後,先把契丹、北漢打出翔,又教後蜀重新做人,哥越戰越勇,怒氣值拉滿,滿血滿buff,現在輪到你了。
“我實有辭,咎將誰執?”
——原因已在檄文中說的很清楚了,八大罪,你認不認吧。
“朕親提金鼓,尋渡淮、淝,上順天心,下符人欲,”
——哥禦駕親征,順天應人。
“前鋒所向,彼眾無遺,棄甲僵屍,動盈川穀。”
——哥所向無敵,你的爪牙被我幹得是王八啃西瓜,滾的滾、爬的爬。
“收城徇地,已過滁陽,”
——哥已經攻下滁州,打到你家門口了,你想讓我停手?姥姥!
“豈有落其爪牙,折其羽翼,潰其心腹,扼其吭喉而不亡者哉?”
——看我不幹死你!
“蚤者,泗州主將遞送到書一函;尋又使人鍾謨、李德明至,齎所上表及貢奉衣服腰帶、金銀器幣、茶藥牛酒等;今又使人孫晟等並到行朝。觀其降身聽命,引咎告窮,所謂君子見機,不俟終日,苟非達識,孰能若斯?”
——看來你也是個識抬舉的人,也知道自己理虧。孺子可教也。那哥也不繞彎子了,就給你指條明路吧。
“……苟不能恢複內地,申畫邊疆,便議班旋,真同戲劇……”
——哥要是就這麽罷兵了,那不是開玩笑嘛。
“……但以淮南部內,已定六州,廬、壽、濠、黃,大軍悉集,指期克日……必若盡淮甸之土地……”
——聽好了,把淮河以南、長江以北的土地全部割讓給我!
“至於削去尊稱,願輸臣禮,非無故事,實有前規。”
——至於你說向哥稱臣納貢嘛,也有先例。
“蕭察奉周,不失附庸之道;孫權事魏,自同藩國之儀。古也雖然,今則不取……”
——雖有蕭察、孫權的先例,但今天就不行了。
“……俟諸郡之悉來,即大軍之立罷……竊以陽春在候,庶務縈思……翹想所深,勞於夢寐。”
——你要是不答應,那就給我等著!
另一封書信,是賜給南唐的文武百官的:
“朕……絕長淮而電擊,指建業以鷹揚,旦夕之間,克捷相繼……不勞盡諭,必想具知。”
——你們知道哥的厲害了吧?
“……追悔前事,委質大朝,非無謝咎之辭,亦有罷軍之請,”
——你們也知錯了,也求我罷兵了,但是——
“但以南邦之土地,本中夏之封疆……”
——淮南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必若自淮以南,畫江為界……”
——讓我退兵,可以,條件是割讓江北全境。
“凡爾將佐,各盡乃心,善為國家之謀,勉擇恆久之利。”
——你們要好好掂量掂量啊。
兩封咄咄逼人的書信加上李德明的繪聲繪色地表演,南唐舉朝嘩然。
南唐君臣對這兩封信的評價是“語多誚讓,陵肆國中不堪”,一句話,柴榮欺人太甚!而李德明又偏偏像是被柴榮洗了腦一樣,極力描述後周那毀天滅地的強大武力,堅決要求李璟割地求和,破財消災。
史籍記載,當時宋齊丘與“四兇五鬼”為一黨,而韓熙載、常夢錫、蕭儼、孫晟、李德明、江文蔚為一黨,也就是之前本書所謂的“清流黨”。雙方黨爭不斷,後人將之比作唐朝的“牛李黨爭”。
之前我們也強調過,“清流不清”,反對壞人的人,未必就是好人。李德明雖然長期與“四兇五鬼”作對,但他本人也未見得比“四兇五鬼”強到哪兒去。
史書記載,李德明“負大節,敏於占対”,與鍾謨是鐵哥們兒,倆人“天資皆浮躁,沾沾自炫”,而且“反覆險巇”。其實這幾句評語跟“四兇五鬼”相差無幾,一丘之貉,隻不過分屬不同的利益集團罷了。
就因二人太能忽悠,李璟“絕愛重之”,愛死他們了,經常無底線地偏袒。所以文武百官也對鍾謨、李德明是談虎色變,謂之“鍾李”。
之前吞閩功臣王建封,就因為詆毀鍾謨、李德明而被殺。至此之後,二人的更加囂張膨脹,“益愈縱肆,旁若無人”。
有一次,李德明在便殿給李璟匯報工作,竟然伸手取來李璟的禦筆,在自己的本子上寫寫畫畫。這是死罪,然而李璟隻是尷尬地對他說“你改天自己帶支筆”,李德明隨口應一聲,神色自若。
隻要自己不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
由此也可見他在李璟心目中的分量。所以當國家有難時,李璟才第一個想起來能言善辯的李德明、鍾謨,讓他們前去遊說。
當李德明在朝堂上手舞足蹈地誇耀柴榮之君臨四海、周師之神勇無敵時,他絕對想不到,在黑暗的角落中,一雙惡毒而又得意的眼睛在盯著他。
這雙眼睛屬於宋齊丘。
老狐狸宋齊丘心中暗笑,“李德明呀,你終於犯到我手裏了!”
宋齊丘偷偷找到王崇質,威逼利誘,“主上讓你們去談判,你們就談出這麽個結果?如果是要劃江而治,還用你們談?”
王崇質啞口無言。
弱國無外交。王崇質心說咱們心裏都明白,任憑我伶牙俐齒,人家根本不跟你談,一句話,答不答應,不答應就接著打。我們真是無能為力啊!
宋齊丘接著往嚇唬,“割地求和,這可是賣主求榮!你的腦袋還想不想要了?”
王崇質忙求宋齊丘幫忙指條明路。
“附耳過來——如此這般,這般如此。”
李德明表演完了,擦擦嘴角的口水,得意地退下來。
下麵有請王崇質同誌匯報工作——
王崇質的演講與李德明截然相反,在他的描述中,柴榮急功近利、好大喜功、急於求成,以至於士兵不堪驅使,民眾思歸,厭戰情緒嚴重,隨時可能發生兵變或其他情況;而我軍將士守土保疆,浴血奮戰,特別是壽州劉仁瞻,至今仍在頑強抵抗,之所以節節敗退,是因為我們前期戰略誤判,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隻要團結一心,穩住陣腳,必然轉被動為主動,慢慢扭轉戰局,將後周侵略軍趕出我們的家園,勝利必將屬於我們!
另外,咱們的陛下是多麽的偉大、光榮、正確呀,滅閩國、滅南楚,何等威風!怎麽就比不上那個姓柴的了?
李璟頓時感覺眼前一亮,朝堂之上也是議論紛紛。
這時候,“四兇五鬼”集團積極踴躍地發言,陳覺等人帶頭指責李德明,說他奉命出使,卻折節辱命,既不能彰顯國威,又不能與敵人斡旋,反而是向敵人賣慘示弱,助長敵人氣焰,還勸主上割地求和,若把江北之地全部割讓,則我長江天險也喪失防禦功能,這何止是賣國呀,這簡直就是賣國!
“賣主求榮!”
“漢奸!”
“賣國賊!”
“叛徒!”
“精周分子!”
“殺了他,殺了他……”
李德明被罵急了,跳出班列,指著不停叫嚷的“四兇五鬼”黨徒,大聲說道:“你們……你們等著!周師一定會把南唐滅了!記住,國家就亡在你們這幫‘愛國賊’手中,等著瞧吧!”隨後一甩袖子,憤然而出(攘袂大言謂周師必克)。
他的這句話徹底激怒了李璟,在“四兇五鬼”的拱火下,李璟當場下詔:斬李德明於都市,老婆孩子徙外郡。
以“私許割地,賣國求利”的罪名斬殺李德明後,南唐朝中再也無人敢提割地二字。
雙方的和談宣告破裂,柴榮隻能繼續向南唐施加軍事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