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姥姥的羅盤並沒有指向小蛾的墳,而是筆直地指向了旁邊另一座墳包。這就奇怪了,先前的所有征兆都顯示是小蛾和那鬼妖所鬧的那些怪事,以及二子的病,可現在那靈異又偏偏不在小蛾墳裏,難道這墳還會自己長腿跑了嗎?


    這時候,大家圍坐在一起正在休息,而信使們正在為黑子包紮,隻有太姥姥、姥姥、村長、二子爹和小五在研究著下一步的行動。


    那旁邊的墳又是怎麽迴事呢?幾個人不約而同地想起了村子上相傳多年的一個故事。


    我們這個村子在入海口不遠處的內陸河北岸,在清朝的時候是鹽運的重要集地,整個清朝皇室以及北京城的用鹽全靠我們這裏。


    我們這個村子雖然不以運鹽為生,但鹽運的繁榮也影響著我們這個小村子的興旺。清朝初年,對言論是非常嚴苛的,不是就有因“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而定死罪並誅連的事發生麽。


    那一年,正趕上會考,全國各地的秀才、舉人們都到北京去趕考。因為那時候交通是相當不便利的,有的南方的趕考者要經過大半年才能趕到北京,而有的提前來的呢,就在北京城附近的地方住著,以待考試的時間。


    我們這裏雖然不是皇城根下,可每到考試年,也有不少準備考試的學子們在我們這裏小住上一段時間。於是在那段時間,村子裏就會常聽到讀書聲和吟誦聲,讓一個以種地為生的村子就顯得分外有文化。要不說環境改變人呢,就因為這過路的學子,讓我們整個村的文化和教育都呈現一種積極向上的風氣。


    就說有一年,村子裏來了兩個趕考的學子,寄住在村上的一戶人家裏,這戶人家姓王,老王頭家是窮苦出身,盼著有人來寄宿,這對他們家來說也是一筆不錯的收入,所以他就總盼著有學子們來他家裏投宿。


    而這兩個學子是從南方來的,光路程就走了快一年了,走走停停間連雨傘都用壞了好幾把,更別提衣物和鞋帽了。他們兩個一同來,一同住在老王家,也一同早上起來讀書寫字,不知道的以為這兩個人是哥倆呢。


    老王看這兩位如此好學,就很感動,聯想到自己孩子要是也能如此用功,也有如此機會該多好啊,於是就每天找機會和這兩位小哥套近乎。


    日子長了,大家也就沒有什麽不談的了,南方的景色從這兩人的詩裏、畫裏、文章裏讓老王好生向往。不過當老王提到北方的寒冷,北方的白雪皚皚時也是讓這兩個人羨慕不已,總盼著能看到一場真正的大雪,因此大家在閑聊天時,也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那個時候,要想出人頭地隻有去讀書,讀的書多了,再加上運氣好,能考上個功名,就可以坐官了,這是讀書人的最終追求。尤其對於漢族人來說,當時的社會條件下,也隻有圖得功名,才有上升的空間,所以很多學子們都把會考當作人生的最大追求,視為生命。


    這兩個人也一樣,兩個人的家境也並不好,希望能通過讀書而改變一家的生活和自己命運。他們倆是在鄉試的時候認識的,所以也結伴來北京城趕考。


    北京城的繁榮還沒看到,可這入海口的海味可讓這兩個人享受不已,那時候海裏的東西也多,我們這裏要想吃到當季的大螃蟹什麽的可容易了,而且味道絕對正宗,連老百姓對如何做海鮮也都有自己的一套經驗。


    這兩個人在吃了海味後,每每還要做詩以紀念這段趕考的日子。每每吃著螃蟹而滿口的詩詞時,總會把旁邊的觀眾們逗得前仰後合的。


    可突然有一天,老王剛把大門打開,準備去地裏挖些紅薯迴來,就有一隊官兵來到門前,說要帶走其中的一個秀才。這就讓老王有些吃驚,心想,這兩個讀書人會犯什麽樣的錯誤呢?


    可是官兵不由分說地就把那個姓林的秀才都給帶走了,可奇怪的是屋裏的另一個寄宿的考生卻絲毫沒事,但當官兵帶走林秀才時,他卻連個麵都沒露啊。等官兵把林秀才帶走後,老王就去問另一個考生:“畢竟你們是一起來的,又住在一起,怎麽就會出這樣的事情呢?”


    剩下的那個考生隻是笑笑,並沒有說話,這讓老王心頭就更納悶了。


    在考試前的一天,老王就聽說,那個被捉走的林考生因牽扯到了一個文字獄,所以就被砍頭了,其實消息來的時候,那個林學子已經被處置了。可奇怪的是,另外一個考生自從林考生被捉走後,就突然像變了個人似的,總是滿懷心事地在那自言自語,最後連考試都沒去。


    後來,村裏人就有傳言說是這個學生出賣了林學生,偷偷向官府告密說是林學子說了對清朝不利的話。但那天林學子被捉走後,也一直沒承認自己對清朝說過不利的話,所以林秀才是含冤而死啊。於是這亡魂就開始來村子上向另外一個秀才索命。


    這個傳言讓老王頭也是不寒而栗,因為他們是住在自己家裏啊,如果真鬧了什麽鬼,自己豈不是也不能在這住了嗎?為了驗證自己的想法,老王在晚上就加了個小心,不時通過窗口向寄宿的另一個學生屋望去。


    前半夜也沒事啊,就在老王準備去小解一下,然後去睡時,他就看到一個身影一晃,就進了那寄宿的屋裏。老王小心地貼到窗口向裏張望,這一看可不要緊,老五的魂兒都差點嚇沒了,原來那屋裏哪是一個人啊,剛才人影一晃的竟是林學子的屍體,是一具無頭屍體。有的人問了,那他的頭呢?您可別忘了,他是被砍頭了,那頭能到哪裏啊,也沒個親戚什麽的,所以也就隻能這樣沒頭了。


    老王看到屋裏的場景是這樣的,一個活的在那裏點頭哈腰的,也不敢抬頭,而那個沒腦袋的則趾高氣昂的在向活著的那個比劃著什麽。


    轉天,老王就問是怎麽迴事,剛開始那個考生不願意迴答,可老王磨的時間長了,他也不得不說了。


    原來他的確是向官府告了密,目的是少一個競爭對手,自己也沒想後果,可這實際的後果就要了別人的命啊。那個林秀才被砍頭後,不甘心哪,非要讓另外一個秀才找到自己的頭才行,否則天天晚上不讓他睡覺。


    老王就問:“那他的頭在哪呢?”


    “應該在執行的場地附近,可是沒人敢去要啊。”另一個學子說。


    既然這樣,老王覺得自己從各種方麵來說,也應該幫林學子找到頭,不能讓他得不到全屍啊。


    於是老王就叮囑另一個學子,讓他注意今晚林學子再來的時候,從他身上拴一根紅線。


    果然晚上的時候,他又來了,老王通過窗戶能看到兩人在用紙和筆交流,心想這下肯定知道到底那頭在哪了。


    轉天一大早,老王就帶著那個學子去尋找紅線,結果就在村子西頭的一個地洞上發現了那紅線,於是,兩人就挖那洞,最後發現線的另一頭正是拴著一具屍體,已經有些僵化了。


    找到真身後,兩人又起身去鎮上,幾經詢問終於找到了那個行刑的地方,又是一天的尋找,終於在一個草叢裏找到了林學子的頭。


    兩個人用紅布包好了頭就去了村西頭的地洞處,把那屍體取出來,又把頭安上去,並且還用針縫了幾針,以防頭再掉了。


    都安排好後,就地挖了一個墳,把屍體埋了起來。可從那天起,人們就再沒看到過那個告密的人的身影,老王的房租都沒收成,也是一臉的不高興,可是人海茫茫,又去哪裏找這個人呢。時間一長,大家就把這事當成了傳說,可是每當稻子熟了的時候,大家去打稻場打稻子的時候,都會時不時看看那西頭邊上的荒墳,仿佛就像看著一個古老的故事一樣。


    而現在太姥姥羅盤指向的那個墳就是曾經的被人告密被殺的林秀才的墳。既然羅盤如此強烈地指向它,說明那被砍頭的秀才肯定怨氣極深,經百年的變化,真不知道裏麵到底發生了什麽。


    太姥姥說:“要想知道這墳為何怨氣這麽大,就要進入裏麵去看,否則隻去想是沒用的”


    大夥再次鴉雀無聲,太姥姥也知道大家的心情,可是既然來到這裏,不管鬧的是誰,都要平一平,否則二子的病誰知道如何是好呢?


    “挖墳!”太姥姥一聲令下,各組開始行動。


    首先由小五帶一組去把墳頭上的草啊什麽的先拔掉,然後由村長帶第二組用鐵鍁去正式挖墳。第三組在一旁待命,也是以防萬一,而信使則帶著黑狗在外圍見機行事。一場聲勢浩大的挖墳開始了,不知那裏麵是不是還是那清朝的林秀才?如果是,經過這麽多年,又為什麽會散發出如此大的怨氣呢?那小蛾和他又為何在一時空裏反複重現呢?


    (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度鬼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禹步紅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禹步紅塵並收藏度鬼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