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鏡劉就在村頭的大榕樹下給我們講了這樣一個離奇的事件,記得當時的天空也是陰沉沉的,隨著他講的唾沫橫飛、抑揚頓挫的樣子,還真讓人時不時有些汗毛發詐。
他說,當年明朝開國後不久,身在南京的朱元璋聽到這樣一個奇怪的奏報,說是在北京城的這個早春,一到單日子,就會下雨,而且還不是大片大片的下,隻見一片黑雲飄到哪裏,哪裏就會下起瓢潑大雨,因為正是農耕時節,所以很多秧苗被淹,要知道那時的老百姓是靠天吃飯的,旱澇的變化比起朝代更迭他們更重視的是前者,也別說,不管哪朝哪代,總得讓老百姓吃飽肚子吧。
因此,當時的朱元璋很重視這件事,重視的原因不僅如此,更多的是據奏報稱,坊間已有傳聞,說是明朝的建立不順應天意,這是老天給明朝點顏色看看。這可是大事,這足以造成人心不穩哪,正在朱皇帝焦頭爛額的時候,走進來一個人,誰啊?正是開國大國師劉基——劉伯溫。
我們知道,一般人的印象中,劉伯溫是一個或道或僧的神人,在民間更說他是天師級的人物,可要看正史就會知道,在明朝開國的幾大戰役中,他對天時,地利,人和的研究、把握以及貢獻,則完全是一名政客所幹的事,因此說,這也是一位有著遠大抱負,又有神鬼莫知之法的高人。
朱皇帝一看國師來了,心中暗喜,心說,我何不讓他去北京一趟,看看到底是怎麽迴事。還沒等他說話,劉伯溫已經搶先說了:“陛下,我夜觀天象,北方邪氣叢生,想必對國事不利啊!”
嗬!朱老板心想,高人哪,於是把奏報的內容說與他聽,劉伯溫雖然聽的不動聲色,可心裏已然對此事大致有譜了。既然君臣話說至此,便達成共識,讓劉伯溫去北京一探究竟,也順便安撫一下人心。
長話短說,您也別管這劉伯溫乘的是什麽交通工具,也甭管人家用沒用公費旅遊,至於有沒有帶家屬前去更不是我們能管得了的事兒了,反正很快,就到了北京城。
過去的交通也的確是不方便的,可景色好啊,這位國師級的人物也是第一次來北京城,抬目一望,嗬,果真氣派啊,雖然都有一個“京”字,可這南北就大有不同了,青磚紅牆琉璃瓦,城寬水闊燕趙塔,這也正是燕王朱棣與眾不同的建製,把個北京城造得是生龍活虎啊。
安頓下來後,劉伯溫開始微服了解民情,所謂“微服”指的就是脫下官服,下入民間,以防被粉絲圍堵的一個極其方便的方法。
話說這一日,劉國師微服剛來到北新橋旁邊,正準備找人了解一下今年的農業情況,就在這個時候,從東邊眼看著就來了一團黑雲,這黑雲可不同於以往陰天下雨的黑雲,是像一個大團樣的飄來的,怎麽看怎麽像那黑雲裏有東西在舞動。
由於國師劉伯溫博覽古書,尤其喜歡那些奇聞異事的書,所以他心裏並不像旁人那樣慌張,見大家都東奔西跑的樣子,想必說的那邪門兒的暴雨雲就是這玩意兒了。
劉伯溫正仔細地端詳著那黑雲,可說來也怪,那黑雲仿佛也像是看到他一樣,竟躲著往旁邊移去,可是再躲也是能看到的啊,隻見黑雲過處,暴雨傾盆,轉瞬,那田地裏的秧苗就被淹過了頂,河裏的水位也陡然上升了不少。
劉伯溫仍仔細地觀察著那黑雲,他見黑雲每下一次雨就會薄一些,借著遠處天邊的亮色,他終於看清楚了,在那黑雲裏正有一隻蛟龍在張牙舞爪地興雲布雨呢。隨著黑雲一點點漸薄,隻見它一個轉身,箭一樣地直向北新橋下紮去,隨即就沒了蹤影。
安撫了一下受驚的百姓,劉伯溫獨自一人來到了燕王府,那時的朱棣還是少年,聽到國師的一番話後,自然也來了興趣,就問有無解法。劉伯溫說有,需要降龍,方能化此一災。
君臣一席話後,劉伯溫就迴自己的臨時住處歇息,這時候已然到了傍晚時分,忽然有報來稱,有人求見。劉國師一愣,本人在此地人生地不熟的,再說,自己已有官職在身,並不是北漂啊,不會是被哪位導演看上了吧?筆者閑話一大堆,還請各位看官見諒啊:)
劉伯溫讓隨從把那人請進來,原來是一個小夥,可也不認識啊,小夥左右看了一下,劉伯溫明白,吩咐左右退下,心想,以自己的這等功夫,也不會有什麽閃失的。
小夥見隻剩下他們兩個人了,於是開門見山地直言到,劉基,我呢,本是渤海之蛟,今天幻化人形是有幾句話同你講。
嗬,劉伯溫也是一愣,心說話,還真被我看對了,不過從它講話不卑不亢的語氣來看,也不是一般的蛟啊,像是上過廳堂的主兒。
他還真猜對了,這蛟本是龍子,可偏偏不被寵愛,於是一氣之下,出走至渤海,修行到一定程度後,也能騰雲駕霧,唿雲喚雨了,於是來到北京,希望通過自己的布雨來增加修行的力度。並當堂狠言讓劉伯溫不要亂管閑事。
說完還未等劉伯溫答話,便轉身離去。隨從進來說,怎麽沒見那小夥走呢?劉國師並未正麵答話,而是讓隨從趕快出去,見黑雲就追,看到有紅繩入地,馬上迴來稟報。原來,這劉伯溫一聽它是蛟龍變的,就長了個心眼,趁這變幻成人形的蛟龍正說得起勁兒的時候,往它衣服上別了一根細細的紅繩。
快至亥時,隨從迴來稟報,說就在北新橋下,有一口大洞,那紅繩就在那洞口處消失的。轉天,劉伯溫與燕王朱棣商量,一方麵增派了人手,另一方麵讓眾多鐵匠不分日夜地打造鐵鏈,經過幾天的準備,在又一個單日子裏,將個北新橋團團包圍,他親自來到那洞眼前,命人將特製的鐵鏈套兒套在洞口處,然後打坐在地,靜等蛟龍出洞。
快到辰時的時候,雖然無事,但劉伯溫睜眼看了看那洞口,已然有霧氣噴出。巳時剛到,隻見一隻黑蛟正欲騰空而起,還沒等拔出身量,劉伯溫已然口裏念念有詞了,隨即那鐵鏈套兒不歪不斜地正好套在蛟身上,嗬,這下可把黑蛟給氣壞了,心想,這老賊,不識嚇啊,我都變成人形去見你了,你還要製我,隻見它騰空而起,一會變成個人的模樣,一會變成個龍的模樣,一會又變迴蛟的模樣,把眾官兵都看傻了。
劉伯溫看一時套住似乎並沒有實際的作用,於是再次念了一道咒語,眼見那鐵套一點點地收緊,這下可把那黑蛟痛得夠嗆,一個勁兒求饒。
劉伯溫知道,以自己的本事,充其量也隻能把它暫時封印住,並不能徹底製服,因為製服異類的唯一辦法就是讓它本心走正路,去修正果,隻有從心裏一片光明,才能瀉了這惡念和怨氣。
於是對它說:“你本渤海之蛟,雖有變化之能,吞雲吐雨之術,怎耐修行不夠,難入仙班,我且固你千年,你待好好修業,千年之後,這鐵鏈自會解除,你也應修成正果,去吧!”
劉伯溫是一番安撫之語,心說,別說一千年,如這鐵鏈子的質量不好,要是碰上豆腐渣工程,算你小子撿個便宜,可那時的手藝人有誠信哪,燕王出錢,有酒有肉,把個鐵鏈造得是鋼筋鐵骨,直到現在仍然牢固如新。
黑蛟見此,也沒辦法,誰讓自己中了暗算了呢,於是一聲長吼,尋穴而行,把個鐵鏈子帶得錚錚有聲。事後,劉伯溫又將此事稟報燕王,讓鐵匠繼續打造鐵鏈,越長越好,一環套一環,直至那鐵鏈能達渤海,想必如今的海水養殖也取自於古代的一些想法吧。
又囑咐把那北新橋下的蛟洞修成一口鎖龍井,並在黑蛟所到沿途,又陸續挖了若幹口透氣井,而瀕臨渤海灣的我們這個小村莊村頭的那口古井,一直以來就沒人敢去那裏取水,想必也是其中一口吧。
從法術上來講,劉伯溫也就隻能做到這了,可要不說名人就是名人嗎,一個政客是一定要關注社會和民生問題的,經過這些天的調研,他認為北京城的瀉水功能不好,建議朱棣改造下水,於是就有了那若幹條的地下通道,直至現在,有的地方的下水設施還承接著古代的造勢,為北京老百姓的衣食住行默默地做著貢獻。
眼鏡劉講的這個事件,我起初是不信的,後來經過幾番考證,又覺得其間或許也有些道理,也曾在一本古書《異聞錄》裏看到過這樣一段文字“渤海之蛟,身黑而潛行,使怨化人形,基以鏈鎖於井,逢千年造化而始得天日。”好像正是說的這個事件。
而如今在北京,仍然有鎖龍井的存在,長長的鐵鏈沒有盡頭,抗戰的時候,曾有日本兵試圖將鐵鏈倒出,可三天兩夜之後,能時時聽到大海的潮聲,仍未能將那鐵鏈倒出,隨著陣陣腥臭從那井裏噴出,又有不知何物的吼聲,嚇得日本兵又趕忙將倒出來的鐵璉放了迴去,方則罷了。
如果說這還不能證明什麽,大家可了解一下“狡辯”這個詞的來曆,“狡辯”?“蛟變”?,會意的人應該會有所想法吧。
後來的許多年,相安無事,但隨著朱棣的登基,這黑蛟又隱隱而動,誰又能繼劉伯溫之後,一控此物呢?
(未完待續)
他說,當年明朝開國後不久,身在南京的朱元璋聽到這樣一個奇怪的奏報,說是在北京城的這個早春,一到單日子,就會下雨,而且還不是大片大片的下,隻見一片黑雲飄到哪裏,哪裏就會下起瓢潑大雨,因為正是農耕時節,所以很多秧苗被淹,要知道那時的老百姓是靠天吃飯的,旱澇的變化比起朝代更迭他們更重視的是前者,也別說,不管哪朝哪代,總得讓老百姓吃飽肚子吧。
因此,當時的朱元璋很重視這件事,重視的原因不僅如此,更多的是據奏報稱,坊間已有傳聞,說是明朝的建立不順應天意,這是老天給明朝點顏色看看。這可是大事,這足以造成人心不穩哪,正在朱皇帝焦頭爛額的時候,走進來一個人,誰啊?正是開國大國師劉基——劉伯溫。
我們知道,一般人的印象中,劉伯溫是一個或道或僧的神人,在民間更說他是天師級的人物,可要看正史就會知道,在明朝開國的幾大戰役中,他對天時,地利,人和的研究、把握以及貢獻,則完全是一名政客所幹的事,因此說,這也是一位有著遠大抱負,又有神鬼莫知之法的高人。
朱皇帝一看國師來了,心中暗喜,心說,我何不讓他去北京一趟,看看到底是怎麽迴事。還沒等他說話,劉伯溫已經搶先說了:“陛下,我夜觀天象,北方邪氣叢生,想必對國事不利啊!”
嗬!朱老板心想,高人哪,於是把奏報的內容說與他聽,劉伯溫雖然聽的不動聲色,可心裏已然對此事大致有譜了。既然君臣話說至此,便達成共識,讓劉伯溫去北京一探究竟,也順便安撫一下人心。
長話短說,您也別管這劉伯溫乘的是什麽交通工具,也甭管人家用沒用公費旅遊,至於有沒有帶家屬前去更不是我們能管得了的事兒了,反正很快,就到了北京城。
過去的交通也的確是不方便的,可景色好啊,這位國師級的人物也是第一次來北京城,抬目一望,嗬,果真氣派啊,雖然都有一個“京”字,可這南北就大有不同了,青磚紅牆琉璃瓦,城寬水闊燕趙塔,這也正是燕王朱棣與眾不同的建製,把個北京城造得是生龍活虎啊。
安頓下來後,劉伯溫開始微服了解民情,所謂“微服”指的就是脫下官服,下入民間,以防被粉絲圍堵的一個極其方便的方法。
話說這一日,劉國師微服剛來到北新橋旁邊,正準備找人了解一下今年的農業情況,就在這個時候,從東邊眼看著就來了一團黑雲,這黑雲可不同於以往陰天下雨的黑雲,是像一個大團樣的飄來的,怎麽看怎麽像那黑雲裏有東西在舞動。
由於國師劉伯溫博覽古書,尤其喜歡那些奇聞異事的書,所以他心裏並不像旁人那樣慌張,見大家都東奔西跑的樣子,想必說的那邪門兒的暴雨雲就是這玩意兒了。
劉伯溫正仔細地端詳著那黑雲,可說來也怪,那黑雲仿佛也像是看到他一樣,竟躲著往旁邊移去,可是再躲也是能看到的啊,隻見黑雲過處,暴雨傾盆,轉瞬,那田地裏的秧苗就被淹過了頂,河裏的水位也陡然上升了不少。
劉伯溫仍仔細地觀察著那黑雲,他見黑雲每下一次雨就會薄一些,借著遠處天邊的亮色,他終於看清楚了,在那黑雲裏正有一隻蛟龍在張牙舞爪地興雲布雨呢。隨著黑雲一點點漸薄,隻見它一個轉身,箭一樣地直向北新橋下紮去,隨即就沒了蹤影。
安撫了一下受驚的百姓,劉伯溫獨自一人來到了燕王府,那時的朱棣還是少年,聽到國師的一番話後,自然也來了興趣,就問有無解法。劉伯溫說有,需要降龍,方能化此一災。
君臣一席話後,劉伯溫就迴自己的臨時住處歇息,這時候已然到了傍晚時分,忽然有報來稱,有人求見。劉國師一愣,本人在此地人生地不熟的,再說,自己已有官職在身,並不是北漂啊,不會是被哪位導演看上了吧?筆者閑話一大堆,還請各位看官見諒啊:)
劉伯溫讓隨從把那人請進來,原來是一個小夥,可也不認識啊,小夥左右看了一下,劉伯溫明白,吩咐左右退下,心想,以自己的這等功夫,也不會有什麽閃失的。
小夥見隻剩下他們兩個人了,於是開門見山地直言到,劉基,我呢,本是渤海之蛟,今天幻化人形是有幾句話同你講。
嗬,劉伯溫也是一愣,心說話,還真被我看對了,不過從它講話不卑不亢的語氣來看,也不是一般的蛟啊,像是上過廳堂的主兒。
他還真猜對了,這蛟本是龍子,可偏偏不被寵愛,於是一氣之下,出走至渤海,修行到一定程度後,也能騰雲駕霧,唿雲喚雨了,於是來到北京,希望通過自己的布雨來增加修行的力度。並當堂狠言讓劉伯溫不要亂管閑事。
說完還未等劉伯溫答話,便轉身離去。隨從進來說,怎麽沒見那小夥走呢?劉國師並未正麵答話,而是讓隨從趕快出去,見黑雲就追,看到有紅繩入地,馬上迴來稟報。原來,這劉伯溫一聽它是蛟龍變的,就長了個心眼,趁這變幻成人形的蛟龍正說得起勁兒的時候,往它衣服上別了一根細細的紅繩。
快至亥時,隨從迴來稟報,說就在北新橋下,有一口大洞,那紅繩就在那洞口處消失的。轉天,劉伯溫與燕王朱棣商量,一方麵增派了人手,另一方麵讓眾多鐵匠不分日夜地打造鐵鏈,經過幾天的準備,在又一個單日子裏,將個北新橋團團包圍,他親自來到那洞眼前,命人將特製的鐵鏈套兒套在洞口處,然後打坐在地,靜等蛟龍出洞。
快到辰時的時候,雖然無事,但劉伯溫睜眼看了看那洞口,已然有霧氣噴出。巳時剛到,隻見一隻黑蛟正欲騰空而起,還沒等拔出身量,劉伯溫已然口裏念念有詞了,隨即那鐵鏈套兒不歪不斜地正好套在蛟身上,嗬,這下可把黑蛟給氣壞了,心想,這老賊,不識嚇啊,我都變成人形去見你了,你還要製我,隻見它騰空而起,一會變成個人的模樣,一會變成個龍的模樣,一會又變迴蛟的模樣,把眾官兵都看傻了。
劉伯溫看一時套住似乎並沒有實際的作用,於是再次念了一道咒語,眼見那鐵套一點點地收緊,這下可把那黑蛟痛得夠嗆,一個勁兒求饒。
劉伯溫知道,以自己的本事,充其量也隻能把它暫時封印住,並不能徹底製服,因為製服異類的唯一辦法就是讓它本心走正路,去修正果,隻有從心裏一片光明,才能瀉了這惡念和怨氣。
於是對它說:“你本渤海之蛟,雖有變化之能,吞雲吐雨之術,怎耐修行不夠,難入仙班,我且固你千年,你待好好修業,千年之後,這鐵鏈自會解除,你也應修成正果,去吧!”
劉伯溫是一番安撫之語,心說,別說一千年,如這鐵鏈子的質量不好,要是碰上豆腐渣工程,算你小子撿個便宜,可那時的手藝人有誠信哪,燕王出錢,有酒有肉,把個鐵鏈造得是鋼筋鐵骨,直到現在仍然牢固如新。
黑蛟見此,也沒辦法,誰讓自己中了暗算了呢,於是一聲長吼,尋穴而行,把個鐵鏈子帶得錚錚有聲。事後,劉伯溫又將此事稟報燕王,讓鐵匠繼續打造鐵鏈,越長越好,一環套一環,直至那鐵鏈能達渤海,想必如今的海水養殖也取自於古代的一些想法吧。
又囑咐把那北新橋下的蛟洞修成一口鎖龍井,並在黑蛟所到沿途,又陸續挖了若幹口透氣井,而瀕臨渤海灣的我們這個小村莊村頭的那口古井,一直以來就沒人敢去那裏取水,想必也是其中一口吧。
從法術上來講,劉伯溫也就隻能做到這了,可要不說名人就是名人嗎,一個政客是一定要關注社會和民生問題的,經過這些天的調研,他認為北京城的瀉水功能不好,建議朱棣改造下水,於是就有了那若幹條的地下通道,直至現在,有的地方的下水設施還承接著古代的造勢,為北京老百姓的衣食住行默默地做著貢獻。
眼鏡劉講的這個事件,我起初是不信的,後來經過幾番考證,又覺得其間或許也有些道理,也曾在一本古書《異聞錄》裏看到過這樣一段文字“渤海之蛟,身黑而潛行,使怨化人形,基以鏈鎖於井,逢千年造化而始得天日。”好像正是說的這個事件。
而如今在北京,仍然有鎖龍井的存在,長長的鐵鏈沒有盡頭,抗戰的時候,曾有日本兵試圖將鐵鏈倒出,可三天兩夜之後,能時時聽到大海的潮聲,仍未能將那鐵鏈倒出,隨著陣陣腥臭從那井裏噴出,又有不知何物的吼聲,嚇得日本兵又趕忙將倒出來的鐵璉放了迴去,方則罷了。
如果說這還不能證明什麽,大家可了解一下“狡辯”這個詞的來曆,“狡辯”?“蛟變”?,會意的人應該會有所想法吧。
後來的許多年,相安無事,但隨著朱棣的登基,這黑蛟又隱隱而動,誰又能繼劉伯溫之後,一控此物呢?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