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徐家的孝期已經過去,亂世早已經慢慢平複,京中已然一片繁華,而眼下正處於萬眾矚目的文瀾閣的士人們又與先時不同,更加意氣風發起來。
眼下他們自進了何家之後便一直談起皇上從今天改已經用了五年的建武年號為中元,個個十分地激動,對於桌上的酒菜半分不放在心上。
年號不就是紀年用的嗎?素波還能隨口說出幾個非常有名的年號,什麽貞觀、康熙、雍正之類的,叫什麽又有什麽關係,用得著這樣興奮嗎?
但是素波聽著大家的議論,慢慢明白了,原來年號不是隨便叫的,而是有著深刻的意義,正是寄托著君王與臣子們的希冀。
“本朝初建,四方戰亂未息,自然要以武力平定天下,故曰‘建武’,現在天下初定,不宜再以武力為首要,正所謂的‘雖馬得天下,但卻不可馬上治天下。’是以改為中元。”
曲先生正向大家道:“‘中’者,中興之意,‘元’者,首要之意,以中興為要,自然要以文治天下了。”
“正是,正是,”徐叔父聽了亦笑道:“中元年號一出,便可知皇上不會再任由那些武官們峙功傲行,而要更加依重文官中興天下了。”
別看隻有兩個字的年號,可卻有著極深刻的含意,從“建武”改為“中元”,對於文官體係是一個非常好的信號,而他們所在丞相府正是文官集團的首腦,所以對於大家都是好消息。
看著大家都笑逐顏開,素波也笑了。她對於武官也沒有好印象,畢竟剛到京城遇到那個要強買自己為奴的鄧十九就是鄧太尉的兒子,現在自己和叔父在丞相府中,也算是搭上了文官集團的船,所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嘛。
正說著,許先生從外麵走來,笑著拱手賀喜,大家迴了禮,何老先生便向許先生笑問:“這次“中元”兩字正是丞相擬定呈上的,丞相一向看中許先生,那日便請了許先生過去商量,想來許先生一定知道改元內情?”
許先生便謙虛地道:“改元何等重要的大事,自然是相府中博學鴻儒們擬定的,我不過在側服侍筆墨而已。”
曲先生聽了趕緊道:“原本草擬年號之時,丞相亦命人傳我去正殿商議的,隻是那兩日我發了病,竟不能起身,錯過了機會,還請許先生為我們講一講當時的情形?”
素波早認識了許先生,當她初入相府那年,就曾在春節時見過他,十幾歲的年紀就進了文瀾閣,現在也是文瀾閣中最年輕的。又聽叔父提過,說他原來是青州世家出身,為人平和,學問高深,極得丞相信任,叔父也對他極為推崇,還請到他到過家裏吃酒。
大約是整日在閣中抄書,許先生皮膚極白,一雙眼睛黑如點漆,又因為過年,換了一身嶄新的青布袍子,身上佩著一塊青玉佩,更讓人覺得氣質超卓,溫文如玉。
素波聽了他如此的年紀竟然能參與丞相擬定年號的大事,不免十分佩服,很想聽他如何說,於是隻凝神望著他。
不料許先生卻非常敏感,馬上發現素波在看他,將頭轉過來一笑,倒讓素波不自在起來,趕緊低了頭。
他們雖然見過幾麵,也說過話,但其實還是很陌生的。
再抬頭的時候,許先生早將頭轉了迴去,向著大家侃侃而道:“其實正如大家剛剛所評論,天下已定,皇上自要以文治國,大儒們便定了這兩個字由丞相送了上去。隻是改元雖易,可真要實行起來卻難,是以我輩尚需竭心盡力,編定五經,輔佐皇上治理天下。”
大約是中國的文人都有著兼濟天下的雄心壯誌,是以大家便慷慨激昂地聊起了天下大治之盛況。素波看平時寡言少語的叔父也在其間聽得津津有味,便悄悄地坐到何老太太身邊。
到了晚上,叔父又說了一則新聞,“聽說正旦那天丞相上朝賀歲,見到大病初愈出來參加朝會的膠東王,思念女兒,傷心不已,便提出將膠東王接到文瀾閣讀書,皇上便也答允了。現在膠東王已經被接到了相府,過些天就到文瀾閣裏讀書。”
“膠東王?”
“就是靜妃的兒子,先前他一直病著,好多年沒出過內廷,是以大家聽了都覺得生疏。”
提到了靜妃,素波就明白了,“原來是丞相的親外孫。”
關於皇家內幃的小道消息,在什麽時候都是坊間最喜聞樂道的,還是穿越到這個時空不過幾個月的素波在進京的路也聽到不少,其中最廣為流傳的就是靜妃的故事。但是到了丞相府中卻再沒有聽過。
第13章 靜妃傳聞
當今的皇上還沒做皇上時,不過是尋常人家,一日在陸相家——當時的陸相當然也不是丞相,而是不大不小的世家家主,不過要比皇上家富貴很多——遇到了陸相的長女,一見傾心,遣媒求娶。
那時的陸相一眼看出皇上非尋常之輩,便立即允婚,貼了不少的嫁妝把女兒嫁了過去。可就在他們成親不久,時局大亂,皇上便拋下家小參加義軍,很快斬露頭角。後來皇上遇到了鄧太尉——當然那時鄧太尉也不是太尉,而是前朝割據一方的大將,兩軍最終合為一支,又用聯姻的方式加強了彼此的關係,皇上再娶了鄧太尉的女兒。
此後皇上打下大半天下,真正登基做了皇上,到了封後的時候,便有些為難,陸相的女兒是原配妻子,可鄧太尉的女兒也是明媒正娶的;陸相自皇上起兵後就一直追隨皇上,輔佐有功,可鄧太尉帶兵攻城掠地,也立下了汗馬功勞。而兩個女人,也都各自生了好幾個兒子,又都賢淑良善,品性高潔,堪為天下之母。
於是,為了冊封誰做皇後,朝中的大臣們分成了兩派,聽說還差一點兒在朝堂上打了起來。就在這時,陸相上書堅決請皇上封鄧太尉的女兒做了皇後,而他雖居丞相之位,卻愈發謹慎,從不貪功攬權,折節下士,隻以輔政修書為已任。
鄧太尉的女兒做了皇後,她生的皇長子便也被封為太子,另外幾個兒子也都各自封王。而沒能封後的陸氏隻能屈居靜妃之位,更不幸的是她生的皇二子和皇四子陸續病死,兩年前她也一病不起,隻留下小兒子皇六子,也就是如今的這位膠東王。
在進丞相府前,素波還聽有人謠傳靜妃和她的兩個兒子都是被鄧皇後害死的,自然也有人不信,因為鄧皇後是有名的賢後,待所有皇子皇女如同已出,陸妃所生的長女清河公主與她形同親生母女,出嫁時的排場要比陸皇後娶兒媳還要大,而趙美人所生的皇七子也活得好好的,又封了長沙王。
不過,自從進了丞相府,素波就再也沒聽到關於靜妃的任何傳言了,陸家對於靜妃的遭遇並無不平,時間一久,她也將這些不關自己的事情都扔到了腦後,因此初聽到膠東王的名號一時並沒有想起他是靜妃的兒子。
現在想起來,更覺百姓的傳聞皆是空穴來風。陸相對膠東王如此疼愛,哪裏會讓女兒和外孫被害死呢?要知道這個時代兒童夭折的比例相當高,就是鄧皇後的親生兒子也沒能全部養大,靜妃的兩個兒子病逝、小兒子病弱也不奇怪。
但是素波也有些疑問,“皇子不是有皇子府的嗎?為什麽住到相府裏呢?”
徐叔父笑道:“前朝時除了太子居於東宮以外,其餘皇子略大一些就都不能住在宮裏。可本朝初建,規矩便沒有那麽森嚴,不隻膠東王,便是皇後所出的河間王、江都王和趙美人所出的長沙王都住在宮裏。膠東王一直病著,自然更不能出宮建府了。至於皇子到外祖府中讀書,前朝倒有先例,沒什麽特別的。”
又告訴素波,“再則陸相接膠東王迴府也是有原因的。聽說膠東王已經十四歲了,可是因為一直病著,倒像不到十歲的孩子,陸相見了慟哭失聲便要接迴陸府讀書調養,皇上本還遲疑,但皇後卻見膠東王如此病弱,亦傷心落淚,自責不已,下殿跪求皇上答應的。”
原來是這樣。
膠東王的到來,對於素波來說就是一個小小的話題,此後又會聽說一些他的消息,比如說膠東王生性極孝,雖不能日日進宮主胺,但每日晨起必向皇宮方向給父皇母後行禮方才用膳;比如說膠東王生性聰敏異常,過目不忘;比如說膠東王異常謙遜,對士人敬重優禮等等,不一而足,都是一片溢美之辭。
文瀾閣與相府內院相距並不遠,可是素波卻從來不跨入那道大門,所以就似兩個世界一般。何老太太卻因為是陸相家的親戚在內院見了一迴,隻道:“果然是皇子,雖然還小,卻容貌非凡、氣度沉靜。現在有陸相教著,將來定然能成為一代賢王。”
素波聽了隻一笑,賢王不賢王的與自己可沒有關係,越是大人物,自己越是要離著遠一些。
這一日中午,她提著食盒自廚房迴來,剛要進屋,就聽何老太太的聲音,立即停住了腳步,老夫人平日有什麽事都向自己說,唯有親事卻瞞著自己,她其實一直很好奇,便屏息傾聽。
“你先前讓我幫素波尋個好人家,眼下倒有一個機緣:我剛去畢老夫人那裏聽到一個消息,原來膠東王在宮中時一直病著,身邊連個服侍的女子都沒有,所以畢老夫人便想給他收個人,一定要知根知底,家世相貌都不錯的,我就想到了素波,不知你可願意?”
素波知道畢老夫人就是丞相夫人,何老太太正是與她有親。
徐叔父便問:“可有側妃的封號?”
“那是要經過皇上皇後下旨的,眼下畢老夫人的意思是悄悄接到膠東王身邊,但她特別與我說了,雖然現在不能大辦,但將來卻未必不能封妃。而且,畢竟第一個到膠東王身邊,如果能生下長子……”
素波先前聽有人說過,鄧皇後之所以被封為皇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她生下了皇上的長子。靜妃固然先嫁過去的,但是她先生的卻是個公主,而鄧皇後則一舉得男。在母以子為貴的時代,正統固然是大道,但對女人來說生子更是王道。素波便將心提到了嗓子眼處。
何老太太便又道:“素波是極好的孩子,在我心裏當自己的親孫女一樣呢,因此她的親事我十分地上心。先前曲先生讓我幫忙提娶素波做續弦,我問也沒問便直接幫你們拒了。但到膠東王身邊,我倒覺得是個好機緣。——說句不怕你惱的話,徐家畢竟敗落了,素波就是再好,做皇子正妃亦不能了,但若能到皇子身邊,多少人巴不得的。且她的容貌,正是天生麗質難自棄,著實出眾得很,將來的造化未可限量啊!”
原來還有曲先生想娶自己做續弦!可他比叔父小不了多少啊?自己從來都將他當成長輩的!怎麽可能?
“以色事人,色衰而愛馳。”叔父停頓了一下卻有了決心,“如果沒有正式的封號,我就不願意。”
眼下他們自進了何家之後便一直談起皇上從今天改已經用了五年的建武年號為中元,個個十分地激動,對於桌上的酒菜半分不放在心上。
年號不就是紀年用的嗎?素波還能隨口說出幾個非常有名的年號,什麽貞觀、康熙、雍正之類的,叫什麽又有什麽關係,用得著這樣興奮嗎?
但是素波聽著大家的議論,慢慢明白了,原來年號不是隨便叫的,而是有著深刻的意義,正是寄托著君王與臣子們的希冀。
“本朝初建,四方戰亂未息,自然要以武力平定天下,故曰‘建武’,現在天下初定,不宜再以武力為首要,正所謂的‘雖馬得天下,但卻不可馬上治天下。’是以改為中元。”
曲先生正向大家道:“‘中’者,中興之意,‘元’者,首要之意,以中興為要,自然要以文治天下了。”
“正是,正是,”徐叔父聽了亦笑道:“中元年號一出,便可知皇上不會再任由那些武官們峙功傲行,而要更加依重文官中興天下了。”
別看隻有兩個字的年號,可卻有著極深刻的含意,從“建武”改為“中元”,對於文官體係是一個非常好的信號,而他們所在丞相府正是文官集團的首腦,所以對於大家都是好消息。
看著大家都笑逐顏開,素波也笑了。她對於武官也沒有好印象,畢竟剛到京城遇到那個要強買自己為奴的鄧十九就是鄧太尉的兒子,現在自己和叔父在丞相府中,也算是搭上了文官集團的船,所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嘛。
正說著,許先生從外麵走來,笑著拱手賀喜,大家迴了禮,何老先生便向許先生笑問:“這次“中元”兩字正是丞相擬定呈上的,丞相一向看中許先生,那日便請了許先生過去商量,想來許先生一定知道改元內情?”
許先生便謙虛地道:“改元何等重要的大事,自然是相府中博學鴻儒們擬定的,我不過在側服侍筆墨而已。”
曲先生聽了趕緊道:“原本草擬年號之時,丞相亦命人傳我去正殿商議的,隻是那兩日我發了病,竟不能起身,錯過了機會,還請許先生為我們講一講當時的情形?”
素波早認識了許先生,當她初入相府那年,就曾在春節時見過他,十幾歲的年紀就進了文瀾閣,現在也是文瀾閣中最年輕的。又聽叔父提過,說他原來是青州世家出身,為人平和,學問高深,極得丞相信任,叔父也對他極為推崇,還請到他到過家裏吃酒。
大約是整日在閣中抄書,許先生皮膚極白,一雙眼睛黑如點漆,又因為過年,換了一身嶄新的青布袍子,身上佩著一塊青玉佩,更讓人覺得氣質超卓,溫文如玉。
素波聽了他如此的年紀竟然能參與丞相擬定年號的大事,不免十分佩服,很想聽他如何說,於是隻凝神望著他。
不料許先生卻非常敏感,馬上發現素波在看他,將頭轉過來一笑,倒讓素波不自在起來,趕緊低了頭。
他們雖然見過幾麵,也說過話,但其實還是很陌生的。
再抬頭的時候,許先生早將頭轉了迴去,向著大家侃侃而道:“其實正如大家剛剛所評論,天下已定,皇上自要以文治國,大儒們便定了這兩個字由丞相送了上去。隻是改元雖易,可真要實行起來卻難,是以我輩尚需竭心盡力,編定五經,輔佐皇上治理天下。”
大約是中國的文人都有著兼濟天下的雄心壯誌,是以大家便慷慨激昂地聊起了天下大治之盛況。素波看平時寡言少語的叔父也在其間聽得津津有味,便悄悄地坐到何老太太身邊。
到了晚上,叔父又說了一則新聞,“聽說正旦那天丞相上朝賀歲,見到大病初愈出來參加朝會的膠東王,思念女兒,傷心不已,便提出將膠東王接到文瀾閣讀書,皇上便也答允了。現在膠東王已經被接到了相府,過些天就到文瀾閣裏讀書。”
“膠東王?”
“就是靜妃的兒子,先前他一直病著,好多年沒出過內廷,是以大家聽了都覺得生疏。”
提到了靜妃,素波就明白了,“原來是丞相的親外孫。”
關於皇家內幃的小道消息,在什麽時候都是坊間最喜聞樂道的,還是穿越到這個時空不過幾個月的素波在進京的路也聽到不少,其中最廣為流傳的就是靜妃的故事。但是到了丞相府中卻再沒有聽過。
第13章 靜妃傳聞
當今的皇上還沒做皇上時,不過是尋常人家,一日在陸相家——當時的陸相當然也不是丞相,而是不大不小的世家家主,不過要比皇上家富貴很多——遇到了陸相的長女,一見傾心,遣媒求娶。
那時的陸相一眼看出皇上非尋常之輩,便立即允婚,貼了不少的嫁妝把女兒嫁了過去。可就在他們成親不久,時局大亂,皇上便拋下家小參加義軍,很快斬露頭角。後來皇上遇到了鄧太尉——當然那時鄧太尉也不是太尉,而是前朝割據一方的大將,兩軍最終合為一支,又用聯姻的方式加強了彼此的關係,皇上再娶了鄧太尉的女兒。
此後皇上打下大半天下,真正登基做了皇上,到了封後的時候,便有些為難,陸相的女兒是原配妻子,可鄧太尉的女兒也是明媒正娶的;陸相自皇上起兵後就一直追隨皇上,輔佐有功,可鄧太尉帶兵攻城掠地,也立下了汗馬功勞。而兩個女人,也都各自生了好幾個兒子,又都賢淑良善,品性高潔,堪為天下之母。
於是,為了冊封誰做皇後,朝中的大臣們分成了兩派,聽說還差一點兒在朝堂上打了起來。就在這時,陸相上書堅決請皇上封鄧太尉的女兒做了皇後,而他雖居丞相之位,卻愈發謹慎,從不貪功攬權,折節下士,隻以輔政修書為已任。
鄧太尉的女兒做了皇後,她生的皇長子便也被封為太子,另外幾個兒子也都各自封王。而沒能封後的陸氏隻能屈居靜妃之位,更不幸的是她生的皇二子和皇四子陸續病死,兩年前她也一病不起,隻留下小兒子皇六子,也就是如今的這位膠東王。
在進丞相府前,素波還聽有人謠傳靜妃和她的兩個兒子都是被鄧皇後害死的,自然也有人不信,因為鄧皇後是有名的賢後,待所有皇子皇女如同已出,陸妃所生的長女清河公主與她形同親生母女,出嫁時的排場要比陸皇後娶兒媳還要大,而趙美人所生的皇七子也活得好好的,又封了長沙王。
不過,自從進了丞相府,素波就再也沒聽到關於靜妃的任何傳言了,陸家對於靜妃的遭遇並無不平,時間一久,她也將這些不關自己的事情都扔到了腦後,因此初聽到膠東王的名號一時並沒有想起他是靜妃的兒子。
現在想起來,更覺百姓的傳聞皆是空穴來風。陸相對膠東王如此疼愛,哪裏會讓女兒和外孫被害死呢?要知道這個時代兒童夭折的比例相當高,就是鄧皇後的親生兒子也沒能全部養大,靜妃的兩個兒子病逝、小兒子病弱也不奇怪。
但是素波也有些疑問,“皇子不是有皇子府的嗎?為什麽住到相府裏呢?”
徐叔父笑道:“前朝時除了太子居於東宮以外,其餘皇子略大一些就都不能住在宮裏。可本朝初建,規矩便沒有那麽森嚴,不隻膠東王,便是皇後所出的河間王、江都王和趙美人所出的長沙王都住在宮裏。膠東王一直病著,自然更不能出宮建府了。至於皇子到外祖府中讀書,前朝倒有先例,沒什麽特別的。”
又告訴素波,“再則陸相接膠東王迴府也是有原因的。聽說膠東王已經十四歲了,可是因為一直病著,倒像不到十歲的孩子,陸相見了慟哭失聲便要接迴陸府讀書調養,皇上本還遲疑,但皇後卻見膠東王如此病弱,亦傷心落淚,自責不已,下殿跪求皇上答應的。”
原來是這樣。
膠東王的到來,對於素波來說就是一個小小的話題,此後又會聽說一些他的消息,比如說膠東王生性極孝,雖不能日日進宮主胺,但每日晨起必向皇宮方向給父皇母後行禮方才用膳;比如說膠東王生性聰敏異常,過目不忘;比如說膠東王異常謙遜,對士人敬重優禮等等,不一而足,都是一片溢美之辭。
文瀾閣與相府內院相距並不遠,可是素波卻從來不跨入那道大門,所以就似兩個世界一般。何老太太卻因為是陸相家的親戚在內院見了一迴,隻道:“果然是皇子,雖然還小,卻容貌非凡、氣度沉靜。現在有陸相教著,將來定然能成為一代賢王。”
素波聽了隻一笑,賢王不賢王的與自己可沒有關係,越是大人物,自己越是要離著遠一些。
這一日中午,她提著食盒自廚房迴來,剛要進屋,就聽何老太太的聲音,立即停住了腳步,老夫人平日有什麽事都向自己說,唯有親事卻瞞著自己,她其實一直很好奇,便屏息傾聽。
“你先前讓我幫素波尋個好人家,眼下倒有一個機緣:我剛去畢老夫人那裏聽到一個消息,原來膠東王在宮中時一直病著,身邊連個服侍的女子都沒有,所以畢老夫人便想給他收個人,一定要知根知底,家世相貌都不錯的,我就想到了素波,不知你可願意?”
素波知道畢老夫人就是丞相夫人,何老太太正是與她有親。
徐叔父便問:“可有側妃的封號?”
“那是要經過皇上皇後下旨的,眼下畢老夫人的意思是悄悄接到膠東王身邊,但她特別與我說了,雖然現在不能大辦,但將來卻未必不能封妃。而且,畢竟第一個到膠東王身邊,如果能生下長子……”
素波先前聽有人說過,鄧皇後之所以被封為皇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她生下了皇上的長子。靜妃固然先嫁過去的,但是她先生的卻是個公主,而鄧皇後則一舉得男。在母以子為貴的時代,正統固然是大道,但對女人來說生子更是王道。素波便將心提到了嗓子眼處。
何老太太便又道:“素波是極好的孩子,在我心裏當自己的親孫女一樣呢,因此她的親事我十分地上心。先前曲先生讓我幫忙提娶素波做續弦,我問也沒問便直接幫你們拒了。但到膠東王身邊,我倒覺得是個好機緣。——說句不怕你惱的話,徐家畢竟敗落了,素波就是再好,做皇子正妃亦不能了,但若能到皇子身邊,多少人巴不得的。且她的容貌,正是天生麗質難自棄,著實出眾得很,將來的造化未可限量啊!”
原來還有曲先生想娶自己做續弦!可他比叔父小不了多少啊?自己從來都將他當成長輩的!怎麽可能?
“以色事人,色衰而愛馳。”叔父停頓了一下卻有了決心,“如果沒有正式的封號,我就不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