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篇中,鬼穀子講述了麵臨危機時,采取決策的重要性和如何采取決策的一些方法。這裏的“決”,指的是決疑,決斷,決策。“謀”能取得什麽效果,都要由“決”來決定,因此將決篇置於謀篇之後。鬼穀子提出“決情定疑,萬事之機”,從謀士的角度出發,論述如何幫助統帥進行決斷。決的形式,或是對疑點進行分析,或是對利弊進行權衡,或是對方案進行取舍,其目的都是為了廓清思路,以展開下一步的行動。決的前提是認清事物的性質,杜絕偏見,以使決斷無誤。一個善於決斷的人,在慎重的原則之下,應能做到當機立斷,絕不拖延。

    1.冷靜思考準確決斷

    原典

    為人凡決物,必托於疑者,善其用福,惡其有患,善至於誘也,終無惑偏。有利焉,去其利則不受也,奇之所托。若有利於善者,隱托於惡,則不受矣,致疏遠。故其有使失利、有使離害者,此事之失。

    譯文

    凡為他人決斷事情,都是受托於有疑難的人。一般說來,人們都希望遇到有利的事,不希望碰上禍患和被騙誘,希望最終能排除疑惑。在為人做決斷時,如果隻對一方有利,那麽沒有利的一方就不會接受,這是因為依托的基礎不平衡。任何決斷本來都應有利於決斷者的,但是如果在其中隱含著不利的因素,那麽決斷者就不會接受,彼此之間的關係也會疏遠,這樣對為人決斷的人就不利了,甚至還會遭到災難,這樣決斷是失誤的。

    典例闡幽

    夏天天氣炎熱,池塘裏幹得一滴水也沒有了。有兩隻住在池塘裏的青蛙不得不離開那裏,尋找新的住處。它們走啊走,終於來到一口井邊。它們小心地趴在井口,探著頭,往井下看。井水清澈見底,清涼的氣息一陣陣地湧上來。其中一隻青蛙沒有細想,就高興地跳了下去,對他的夥伴說:“喂,朋友,快下來吧,這井水多好啊。我們就住這裏吧。”另一隻青蛙迴答說:“這井這麽深,如果它裏麵的水也幹了,我們怎麽樣爬上來呢?”

    在做出決定之前,必須權衡利弊,否則就會像第一隻青蛙那樣,隻圖一時的痛快,而換來終身的痛苦。

    公元1115年,女真族首領阿骨打建立金國,遼國皇帝非常憤怒,立即親率了70萬大軍前往討伐,阿骨打率領2萬人前去迎戰。當金軍進至瓦剌時,阿骨打親自帶領騎兵去偵察,卻發現敵軍已經撤走。為防止中計,他又進一步調查,得知遼國發生內亂,遼主迫不得已撤迴軍隊。阿骨打探知這些情況後,決定變守為攻,日夜兼程。不久,就追上了遼軍。阿骨打沒有立即下令進攻,而是細心觀察敵軍陣式,看到中軍隊伍整齊,士兵威武,從而判斷出遼主必在中軍。於是他斷然決定調整兵力,集中力量攻擊遼軍所在的中軍。幾十萬大軍頓時亂作一團,首尾不能相顧。就這樣,阿骨打以2萬人馬大敗70萬遼軍,真正達到了“敵雖眾,可使無鬥”的境界。

    在《三國演義》中,也有很多英明決斷的例子。在劉備投靠荊州劉表後,劉表長子劉琦與劉備、諸葛亮相友善。當時,劉琦被後母所忌,麵臨危險,多次請教諸葛亮,但諸葛亮為試探其心,一直不肯為他謀劃。一天,劉琦約諸葛亮到一座樓上飲酒,並暗中派人拆走了樓梯。劉琦說:“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出君之口,入琦之耳,可以賜教矣。”諸葛亮見狀,就以春秋時期“申生在內而亡,重耳在外而安”的典故指點劉琦。劉琦馬上領會了諸葛亮的意圖,立即上表請求派往江夏防守,避開了後母,從而免遭陷害。劉琦走後不久,曹操進取荊州。荊州是三國時的重要州郡,交通發達,糧產豐富,成為當時三國的必爭之地。赤壁戰敗,曹操隻好逃出荊州。赤壁勝利是孫、劉兩家齊心協力的結果,劉備完全可以理直氣壯地將荊州占為己有。但為了劉孫聯盟,劉備采取諸葛亮的兩全之策,用一個“借”字,既獲得了一塊根據地,又不破壞兩家的聯盟。劉備長期占領荊州,並以此為根據地,向西取得了西川與漢中,為在三分天下中爭得一席之地開創了基礎。這兩次成功的決斷,充分證明了諸葛亮的大智慧。

    當我們麵前隻有一條路的時候,可以毫不猶豫地走下去,然而,人生難免要走到三岔路口或十字路口,從而麵臨一係列新的選擇,我們該何去何從?這個問題,是對我們每一個人的最大考驗。但鬼穀子給我們指出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為人凡決物,必托於疑者,善其用福,惡其有患,善至於誘也,終無惑偏。”

    在現代的企業經營中,企業領導人也經常會遇到需要決斷的事情。決斷得好,就會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贏得企業騰飛的良機;決斷不好,就有可能給企業帶來損失,甚至帶來生存的危機,所以不可不慎重。

    20世紀60年代初,日本的日立公司為了擴大企業規模,發展生產,投入了大量資金,購買了新建廠房的建築材料,新添置了一些設備。這時,正趕上日本經濟蕭條時期,現有產品滯銷,賣不出去,擴大企業規模的後果就可想而知了。麵對這一嚴峻情形,日立公司隻有兩條路可走:一是繼續投資;另一條就是停止投資。公司高層經過認真討論、分析、研究,最後果斷決定停止投資,實行戰略目標轉移,把資金投入到其他方麵,積蓄財力,待機發展。實踐證明,日立公司的決策是正確的。從1962年開始,日本三大電器公司中的東芝和三菱的營業額都有明顯下降,但日立公司則一直到1964年仍在持續上升。進入60年代後期,一個新的經營繁榮時期到來了,蓄勢已久的日立不失時機地積極投資,取得了經營上的巨大成功。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成熟的企業在做決斷前,都會做一些深入的市場調查工作,以獲得公眾對產品的接受度的第一手信息。1982年,美國第三大汽車製造商克萊斯勒公司在艾科卡的領導下,從瀕臨破產倒閉的低穀走出,一舉扭轉了連續4年虧損的局麵,開始盈利。但艾科卡仍要考慮如何讓克萊斯勒公司重振雄風的問題。艾科卡把“賭注”押在敞篷汽車上。美國汽車製造業停止生產敞篷小汽車已經10年了。雖然預計敞篷小汽車的重新出現,會激起老一輩駕車人對它的懷念,也會引起年輕一代駕車人的好奇,但為了保險起見,艾科卡決定做一番調查。

    一天,艾科卡親自駕駛一輛色彩新穎、造型奇特的敞篷小汽車,在繁華的汽車主幹道上行駛,立即吸引了一長串汽車緊隨其後。甚至有幾輛車把艾科卡的敞篷小汽車逼停在路旁,這正是艾科卡所希望的。追隨者下車來圍住艾科卡,提出了一連串的問題。“這是什麽牌子的?”“這車是哪家公司製造的?”“這種汽車售價多少?”艾科卡麵帶微笑地一一迴答,心裏滿意極了,看來自己的預計是對的。為了進一步驗證,艾科卡又把小汽車開往購物中心、超級市場和娛樂中心等地,每到一處,就吸引了一大群人的圍觀,道路旁的情景在那裏又一次重現。不久,克萊斯勒公司正式宣布將生產男爵型敞篷汽車應市,美國各地都有大量的愛好者預付定金!結果,第一年敞篷汽車就銷售了23萬輛,是原來預計的7倍多。

    艾科卡親自駕車前去市場調查,了解市場對敞篷汽車的接受程度,確定無疑後,才正式推出產品,結果成績顯著,幫助克萊斯勒公司重新起飛。

    人們在處事時多方權衡利弊,是“謀”;做出最終的決定,是“斷”。謀與斷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都是人生的大功課。

    2.戰略眼光大處著手

    原典

    聖人所以能成其事者有五:有以陽德之者,有以陰賊之者,有以信誠之者,有以敝匿之者,有以平素之者。陽勵於一言,陰勵於二言,平素樞機以用四者,微而施之。

    譯文

    聖人能夠取得成功,有五種途徑:有的依靠公開的仁德,有的依靠暗中的計謀,有的依靠誠實信義,有的依靠謙卑隱匿,有的依靠平素積累。為人決疑,要分清是陽謀還是陰謀。為陽謀決疑貴在說一不二,為陰謀決疑貴在留有餘地。為人決疑,還要善於抓住平素和關鍵兩種時刻。將陽謀、陰謀、平素、關鍵四者有機結合,而後可以細致地進行決疑。

    典例闡幽

    一個青年向一個富翁請教成功之道,富翁拿出三塊大小不一的西瓜放在青年麵前,說:“如果每塊西瓜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你選哪塊?”“當然是最大的那塊!”青年毫不猶豫地迴答。富翁一笑:“那好,請吧!”他把最大的那塊西瓜遞給青年,自己卻拿了最小的那塊。很快,富翁吃完了,隨後從容地拿起桌上最後一塊西瓜,得意地在青年眼前晃了晃,然後大口大口吃起來。青年馬上明白了他的意思:富翁吃的西瓜雖不比自己的大,卻比自己吃得多。如果每塊西瓜代表一定的利益,那麽富翁占的利益自然比自己占有的多。

    青年所做的決定,表麵看起來占了便宜,而實際上恰恰相反。他的錯誤在於著眼於蠅頭小利,而沒有用戰略性的眼光來審視麵前的機會。

    大量的曆史事實也向我們表明,在決策時能否擁有戰略眼光,是關係事業成敗的關鍵。戰國末期,七雄爭霸。秦國經商鞅變法後,勢力發展最快。秦昭襄王圖謀吞並六國,獨霸中原。公元前270年,秦昭襄王準備興兵伐齊。此時,謀士範雎向昭襄王獻“遠交近攻”之策,阻秦國攻齊。他說:齊國勢力強大,離秦國又很遠,攻打齊國,部隊要經過韓、魏兩國。軍隊派少了,難以取勝;多派軍隊,打勝了也無法占有齊國土地。不如先攻打鄰國韓、魏,逐步推進。秦昭襄王采納了範雎的意見,推行“遠交近攻”之策,為秦國以後統一中原奠定了基礎。

    其後四十餘年,秦始皇定下滅六國的大計。遠交齊、楚,先攻下韓、魏,然後又從兩翼進兵,攻破趙、燕,統一北方;隨即攻破楚國,平定南方;最後把齊國也收拾了。秦始皇征戰十年,終於實現了統一中國的願望。“遠交近攻”之策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

    漢高祖劉邦平定天下後,在建都的問題上一度猶豫不決。他的大臣多是洛陽周邊的人,因此傾向於建都洛陽。齊人婁敬一次路過洛陽,請求覲見漢高祖,得到召見。婁敬問高祖:“陛下建都洛陽,莫非要跟周朝比比誰更興盛嗎?”劉邦說:“是的。”婁敬說:“周朝建都洛陽,是靠德政感召人民,而放棄了險要的地形。周朝鼎盛時期,四方歸附,萬民臣服,然而衰敗以後就不能控製天下,不是恩德太少,而是形勢太弱。”劉邦聽了微微點頭,婁敬接著說:“陛下自沛縣起事以來,大戰七十次,小戰四十次,橫屍遍野,與西周興盛時的恩德不能同日而語,而秦地有高山被覆,黃河環繞,四麵邊塞可作堅固的防線,即使危機出現,尚有百萬雄兵可備一戰。借著秦國原來經營的底子,再加上肥沃的土地,可說是形勢險要、物產豐饒的‘天府’之地。如果陛下進入函穀關內建都,控製秦國原有的地區,就是掐住了天下的咽喉啊。”聽了婁敬的話,漢高祖覺得很有道理。後來,張良也闡明了入關建都的利處,打消了高祖的最後一點疑慮。建都關中後,高祖感慨道:“最早主張建都在秦地的是婁敬啊。”於是賜婁敬改姓劉,給他加官晉爵。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團體,都會有一些戰略性的規劃。在這裏,鬼穀子列舉的“陽德、陰賊、信誠、敝匿、平素”,其實就代表了五種戰略。在製訂決策的時候,必須要服從於整體戰略。用戰略的眼光去看待問題,才能做出正確的決斷。

    那些主張建都洛陽的大臣們,為了一己的私利,將國家的安危和興衰放在一邊。而婁敬從實際的情況出發,提出定都關中,不僅具有遠見卓識,而且直言敢諫,這才是“建萬世之安”的國之大計。

    在現代商業生活中,大凡成功的企業家,在決策時也都會著眼於企業發展的戰略目標,而不是斤斤計較於眼前利益。“犯傻”船王包玉剛,就為我們樹立了這方麵的榜樣。

    1955年,包玉剛成立了環球航運公司,開始了經營船隊的生涯。當時,世界航運界通行按照船隻航行裏程計算租金的單程包租辦法,單程運費收入高,一條油輪跑一趟中東可賺500多萬美元。包玉剛卻不為所動,堅持他一開始就采取的租金低、合同期長的穩定經營方針,避免投機性業務。這在當時被認為是“愚蠢之舉”。許多同行都勸包玉剛改跑單程,包玉剛卻不以為然,因為他明白,靠高額運費收入的再投資,根本不可能迅速擴充船隊。要迅速發展,必須依靠銀行的低息長期貸款,而要取得這種貸款,必須使銀行確信你的事業有前途,有長期可靠的利潤。於是他把買到的第一條船以很低的租金長期租給一家信譽良好、財務可靠的租船戶,然後憑這長期租船合同向銀行申請長期低息貸款。正是靠這種穩定經營方針,包玉剛隻用了20年時間,就發展成為擁有總噸位居世界之首的遠洋船隊,一舉登上世界船王的寶座。究其成功,還真得歸功於當初的遠見卓識。

    有“股神”之稱的巴菲特也以堅持自己的戰略而著稱,在他看來,最佳的致富定律就是:在投資方向上要善於“堅守”。他從不在意一家公司來年可賺多少,僅在意未來5~10年能賺多少。也就是說,巴菲特隻投資未來受益確定性高的企業。巴菲特認為,如果你擁有一隻股票,期待它下個星期就上漲,是十分愚蠢的。他說:“我絕不會丟掉我熟悉的投資策略,盡管這方法現在很難在股市上賺到大錢。但我不會去采用自己不了解的投資方法,這些方法未經理論驗證過,反而有可能產生巨大虧損的風險。”他批評那些對手們:“投資人總想著買進太多的股票,卻不願意耐心等待一家真正值得投資的好公司。每天搶進搶出不是聰明的方法,近乎怠情地按兵不動,正是我成功的原因。”

    俗話說:“站得高,看得遠。”要想持續地獲得成功,必須更上一層樓,以戰略性的眼光來俯瞰社會與人生。

    3.英明果敢當機立斷

    原典

    事度以往事,驗之來事,參之平素,可則決之。王公大人之事也,危而美名者,可則決之;不用費力而易成者,可則決之;用力犯勤苦,然不得已而為之者,可則決之;去患者,可則決之;從福者,可則決之。

    譯文

    決斷時應該忖度往事,預測未來的發展,再參考平素的情況,若能做出判斷,可立即決斷。

    王公大人們委托決斷的大事,若能為其帶來美名,並且有望成功,可立即決斷;無需費力而易成的事,可立即決斷;雖然費力但又必須做的事,可立即決斷;能為人免除禍患的事,可立即決斷;能為人帶來福祉的事,可立即決斷。

    典例闡幽鄯善官員,一見麵,班超就突然嚴厲地問道:“匈奴使團來到鄯善幾天了,你們把他們安排在什麽地方?”這位鄯善官員一聽,以為機密已經泄露,隻好把詳情說了出來。果然不出班超所料,鄯善國王已經準備和匈奴結成友好關係。班超聞聽此言,立即召集自己的隨員們商議對策。班超鼓動大家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們先下手為強,今夜就突襲匈奴使團,把他們全部殺掉。隻有這樣,鄯善國王才會轉變態度。”眾人一致同意了班超的建議。當夜,班超率領這三十多位勇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衝進了匈奴使團的駐地,將匈奴使團消滅得一幹二淨,班超一行則無一傷亡。這樣,鄯善已經和匈奴結下了仇怨,隻有死心塌地地依附於漢朝了。

    班超不愧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家,他夜闖匈奴大營,以堅定的信念、頑強的鬥誌、機智的頭腦實現了自己保衛家園、報效朝廷、建功立業的理想,也為自己贏得了千古流傳的美名。

    在軍事上,遇到該進的時候,一定要進得果斷;遇到該退的時候,也要退得果斷。公元224年,魏國大將曹爽領軍伐蜀,穿過駱穀,進至興勢山前,發現蜀將已經占據有利地形,很難攻破,如不迅速撤迴,被蜀軍抄了後路就有全軍覆沒的危險。於是,曹爽不等魏王旨意,便果斷下令撤退。魏軍撤退途中,果然發現蜀軍將領正率軍向魏軍後方的三嶺地區移動。曹爽率領魏軍抄小路躲過蜀軍堵截,才安全撤迴。

    必須承認,做出有些決定是痛苦的,但是為了整體的利益,當事者必須鼓起勇氣,當機立斷,甚至不惜放棄局部的利益。1964年,日本鬆下通信工業公司突然宣布不再研製大型電子計算機。對這項決定的發表,大家都感到震驚。鬆下已花5年時間,投下巨額費用去研究開發,眼看就要進入最後階段,卻突然全盤放棄,令人十分費解。鬆下幸之助之所以會這樣斷然地

    鬼穀子說:“事度以往事,驗之來事,參之平素,可則決之。”的確,果斷是一種很重要的人格素質。一個果斷的人,會讓別人覺得可靠,從而願意將事情托付給他。相反,一個優柔寡斷的人,會逐漸喪失別人對他的信任。

    在曆史上,東漢名將班超就是依靠果斷的行動,險中求勝,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公元前73年,東漢大將軍竇固出擊匈奴,派班超出使西域各國,以結成聯盟關係。班超帶領著一支由36人組成的使團,先到達了西域的鄯善國。鄯善國王友好地接待了他們,並表示願同漢朝和好。可是幾天後,班超發現鄯善國王開始有意疏遠自己。通過觀察,班超推測匈奴也派來了使團,而且鄯善國王傾向於匈奴。於是,他請來了接待自己的做出決定,是有其考慮的。他認為當時大型電子計算機市場競爭相當激烈,稍有不慎,將對鬆下通信工業公司產生不利影響,到那時再撤退,就為時已晚了,不如趁著現在一切都尚有可為時撤退。事實上,像西門子這樣世界性的公司,都陸續從大型計算機生產上撤退了。而富士通、日立等7個公司都急著搶灘,他們都投入了巨額資金,等於賭下了整個公司的命運。在這場競爭中,鬆下也許會生存,也許就此潰敗。於是,鬆下果斷決定撤退,退出了激烈的爭鬥。事實證明,鬆下的這一舉措是很有戰略眼光的。

    凡事該果斷時要果斷,這是我們決策時應該遵守的原則。

    4.沉著冷靜臨危不亂

    原典

    故夫決情定疑,萬事之機,以正亂治,決成敗,難為者。故先王乃用蓍龜者,以自決也。

    譯文

    決斷疑難,是萬事成功的關鍵,目的是以正治亂,決定成敗,這是很難做到的事情。故古代賢君遇到疑難時,不得已而用蓍草和龜甲進行占卜,以此幫助自己決斷。

    典例闡幽

    東漢光武帝時大司馬吳漢奉命討伐割據一方的公孫述,進入成都地區。結果一戰下來吳漢大敗,被敵軍圍困,而援兵也未到。一些部將要求率主力殺出重圍。在這危急關頭,吳漢絲毫不亂陣腳,召集各部將要他們穩住軍心。之後,吳漢關門閉戶三天堅持不再出戰,同時以酒肉款待將士,喂足戰馬,以逸待勞。他還令人在寨中增設戰旗,大放煙火以迷惑敵人,後乘敵軍大意之時,夜間率精兵殺出重圍,成功與援兵會合。沉著冷靜、隨機應變,讓吳漢在險境中保存了再戰的實力,最終反敗為勝。

    在生活中的危急時刻,我們如果也能做到如此,又何愁不能渡過“難關”呢?其實,在麵臨重大選擇的關口,任何人都不可避免會出現焦慮或緊張情緒,這就要看是否能夠自我調節、自我克製了。淝水之戰時,謝安和張玄下棋時神閑氣定,其心中未必不忐忑或激動。這一點在客人告辭後他的反應中便可看出:當時的謝安抑製不住心頭的喜悅,舞躍入室,把木屐底上的屐齒都碰斷了。由此看來,麵對危急,自我調節,才能最終走出危急。這時能保持果敢、沉著、鎮定的態度,方顯英雄本色。

    漢景帝即位後,鑒於藩王勢力太大,采用了晁錯的削藩良策,削奪藩王們的封地。

    吳王劉濞是劉邦的侄子,一直陰謀叛亂。景帝聽從晁錯的建議,決定先削奪吳的會稽和豫章兩郡。劉濞不願束手就擒,聯合各地諸侯王,打著“誅晁錯,清君側”的旗號,揭開了“七國之亂”的序幕。叛軍聲勢浩大,很快占領了大片土地。這時,平日和晁錯有怨的大臣趁機勸說景帝殺掉晁錯,以保國家安全,平息叛亂。景帝此時也亂了方寸,他竟聽信讒言,將晁錯腰斬於長安東市。同時,景帝下詔書招降吳王劉濞,劉濞笑道:“我現在已經是東方的皇帝了,誰還有資格對我下詔書?”此時,景帝才對錯殺晁錯悔恨不已,趕忙調派周亞夫等將領率兵平定叛亂。周亞夫采用截斷叛軍的糧道然後堅守不出的戰略,最終擊潰了叛軍,僅用三個月便將叛亂徹底平定。

    漢景帝是締造了“文景之治”盛世局麵的一代明君。他在位期間平定“七國之亂”,在曆史上寫下光輝的一筆。但他錯殺晁錯一事,屬於決斷失誤,留下了永遠抹殺不去的汙點。

    東晉的時候,大將軍王敦叛亂,打了敗仗,不久就病死了。王敦的哥哥王含和兒子王應,也都跟著王敦一起謀反。王敦死後,王應想去投奔江州刺史王彬,王含不同意,他認為應該去投奔荊州刺史王舒。王含說:“王彬平時總和大將軍發生爭執,你還想去投奔他!”王應說:“這才是應該去的原因,父親強盛的時候,王彬能夠堅持己見,他才是真正的大丈夫。看到別人麵臨困境,他一定會表示同情。而王舒沒有什麽肚量,恐怕不會收留我們。”王含堅持要去投奔王舒,王應隻好隨他前往荊州。王舒果然把他們抓住,丟到江裏去了。而王彬聽說王應他們會來,已秘密準備好船隻等候他們,他們竟然沒能來,王彬感到非常遺憾。

    鬼穀子在論述有關“決斷”這個話題時說,在重大關頭,要做出正確決斷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以至於古代聖賢需要利用占卜來幫助決斷。越是重大關頭,越應該沉著、鎮定,控製好自身的情緒,以免讓事情陷入更為複雜的境地。

    在性命攸關的時刻,王應能做出如此準確的分析,確實是十分難得的,可惜最後他被王含連累,不幸死於非命。

    重大關頭做出決斷,要求決斷者要膽大心細,要能準確抓住對方的心理,有的放矢。朝鮮戰爭後期,在停戰談判過程中,麵對美方從一開始就在談判桌上提出無理要求,在軍事上接連製造事端的行為,指導談判工作的周恩來通觀全局,精辟地分析道:“美國在朝鮮問題上不能不談判停戰。由於內政外交原因,他不能不拖一下,但不能破裂,而隻能破壞。”“目前談成的可能性增長,但拖的可能性還存在,全麵破裂的可能性不大。”正是在這種科學判斷形勢的前提下,周恩來提出了正確的談判方針——“不怕破裂,也不怕拖。願和,但也不急。”正是在這一正確決策的指導之下,談判最終取得了成功。

    可見,在重大關頭,除保持冷靜、恪守原則外,也要懂得變通,以靈活的方式處理問題,事情才會向有利於自己的方向發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每天讀點鬼穀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鬼穀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鬼穀子並收藏每天讀點鬼穀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