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本指我國古代朝廷調兵遣將所用的特殊憑證,具有很高的權威。這裏的“符言”,可引申為執政者(或身居要位的人)明察秋毫、獎懲分明必須奉行的準則。這些準則共有九條:一是位,即遵循安詳、從容等原則;二是明,即對事物做充分的考察;三是聽,即充分聽取別人的意見;四是賞,即賞罰要講求信用和公正;五是問,即要多方詢問,以免偏聽偏信;六是因,即遵循天理和人情;七是周,即要周到細密;八是恭,即要借助參照物以洞察幽微;九是名,即要做到名實相符。這些準則也可為現代人所遵循和借鑒。

    1.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原典

    安、徐、正、靜,其被節無不肉。善與而不靜,虛心平意,以待傾損。右主位。

    譯文

    作為君主,應始終保持安詳、從容、正派、冷靜,對人懷柔而有度。應善於讓利於人,與世無爭,並始終充滿危機感。以上說的是君主擺正自己位置的原則。

    典例闡幽

    權力其實是一柄雙刃劍。運用得好,可以造福於人;運用得不好,不但對人無益,還可能傷及自身。

    有一則寓言中,說老鼠和黃鼠狼的戰爭,總是以老鼠的失敗告終。老鼠們在一起商量,認為它們的失敗是因為沒有將帥,於是它們舉手表決,選出了幾隻老鼠做將帥。為了顯示自己與眾不同,這些將帥便在自己的頭上綁一個犄角。戰爭又開始了,老鼠又輸。別的老鼠鑽進老鼠洞,而那些將帥因為頭上有犄角,卡到洞外,鑽不進去,結果全部被黃鼠狼吃掉了。

    那些把你拉入泥淖的東西,往往就是當初將你推向巔峰的東西。權力就是這樣一種東西。正如故事中老鼠頭上的犄角。

    統治者若貪得無厭、目光短淺,對民眾隻是一味地侵奪和剝削,民眾就會起而反抗,甚至爆發起義。隋文帝深深懂得這個道理,所以當他建立隋朝後,一麵躬行儉樸,一麵采取了許多有利於鞏固政權的措施,與民休息,給民以惠。文帝的這些做法,使社會風氣得到了淨化,使民眾的負擔得到了減輕。新建的隋王朝迅速得到了民眾的擁護,很快就穩定了下來。但是,隋煬帝楊廣繼承皇位後,荒淫奢華,急功近利,殘酷猜忌,先後三征高麗、開鑿運河、賦稅繁苛,頻頻激起民怨,百姓怨聲載道。隋煬帝為一己享受,以天下民眾為己私有,對其橫征暴斂,使民眾起來反抗他的統治,最終導致了隋朝的滅亡。

    雖然權力能給人帶來諸多好處,但它最讓人神往之處,莫過於它給予人的那份被眾人擁捧的感受。人是虛榮的動物,當條件適合時,這種劣根性往往就會暴露無遺。秦朝農民起義的領袖陳勝年輕時是個雇工,經常和夥伴一起給別人家鋤地。他經常對朋友們說:“苟富貴,毋相忘。”陳勝得富貴後,就開始驕橫起來,逐漸丟掉了謙遜的品格。後來一個曾經和陳勝一起給地主種田的同鄉聽說他做了王,特意從登封陽城老家來陳縣找他,敲了半天門也沒人搭理。直到陳勝外出,攔路唿喊其小名,才被召見,一起乘車迴宮。因他是陳勝的故友,所以進進出出比較隨便,有時也不免講講陳勝在家鄉的一些舊事。不久有人對陳勝說:“客愚無知,顓妄言,輕威。”陳勝便十分羞惱,竟然把“妄言”的夥伴殺了。當年所說的“苟富貴,毋相忘”的話早拋到了九霄雲外。自此以後,“諸陳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無親王者”。最後陳勝失敗被殺。

    可見,權力能滿足人們的虛榮,讓人感到幸福。但是,權利的保護傘絕不是虛榮,而是謙遜。古語雲:“江海之所以能成百穀之王者,以其善下。”一個居高位者比平常人更需要謙遜這種美德。窮漢在別人麵前怎樣擺弄自己的家具也不會有事,而一個百萬富翁如果總是在廣場上晾曬自己倉庫裏的珠寶,那就很危險。謙虛是會防止你身上的光彩刺痛名利之徒的眼睛,也就等於使你躲過了許多黑暗中的攻擊。

    人活世間,都想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而對於“權力”的論述,自古以來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如果一旦大權在握,如何運用卻是個問題。關於這一點,鬼穀子的辦法非常好,就是:擺正自己的位置。

    居上位者的謙虛若發自內心,一言一行不必作修飾,就自然而然地合乎謙遜之道,這是一種很高的境界。如此,不用刻意爭取,其謙虛的名聲也會自然地由近而聞於遠,就如“蘭在林中,其香自遠”一般。明朝有個叫張英的人在京城做大官。有一年,在他的家鄉安徽桐城,他的家人建造新房時,與鄰居發生了爭執。兩家都說對方侵占了自家的地基,吵得不可開交。家人給張英寫了封信,請他出麵解決這件事。張英看完信後,大筆一揮,寫了一封迴信。家人拆開書信一看,隻見信上寫著四句詩:“千裏修書隻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裏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意思很明白:張英讓家人退讓三尺。家人看了信以後,覺得很慚愧,於是將自家的院牆向裏移了三尺。鄰居本以為張家有貴人撐腰,一定會仗勢欺人,沒想到張家主動讓步。鄰居深受感動,於是也讓出了三尺,三加三等於六,兩家之間出現了一條六尺寬的小巷子。從此,“六尺巷”的故事在當地傳為美談。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反之,謙虛若是裝出來的,而非發自內心的,必定不會堅持長久。有許多人的“美名遠揚”不是從正道而來,最後一定會被人們所識破。如曆史上著名的偽君子王莽,是個老奸巨猾的人。為了篡奪西漢政權,撈取政治資本,他幹了不少籠絡人心的事,其中之一是表現得特別謙恭下士。當他的醜惡麵目未暴露之前,確實是“美名遠揚”,人人傳誦,儼然是一個十足的“正人君子”。當他的真實嘴臉暴露以後,人們才大吃一驚。唐代詩人白居易讀了這一段曆史,從偽君子王莽一度得到美名,聯想到真正的君子周公被流言中傷,一度惡名遠揚,寫詩感歎道:“周公恐瞑流言反,王莽謙恭未篡時。倘若當時身便死,一生真偽有誰知?”

    以上的事例告訴我們,任何一個權力在握的人都應該明白,不要因為自己擁有一定的權力就置一切於不顧,需正義在心,謙虛謹慎,以免最後使自己身敗名裂。

    2.兼聽則明偏聽則暗

    原典

    目貴明,耳貴聰,心貴智。以天下之目視者,則無不見;以天下之耳聽者,則無不聞;以天下之心慮者,則無不知。輻輳並進,則明不可塞。右主明。

    譯文

    作為君主,眼睛要明亮,耳朵要靈敏,心靈要智慧。作為君主,若能借助全天下的眼睛去看,就沒有什麽看不見的;若能借助全天下的耳朵去聽,就沒有什麽聽不到的;若能借助全天下的心靈去思考,就沒有什麽不明白的。作為君主,若能集思廣益,就能明察秋毫,無可閉塞。以上說的是使君主明智的原則。

    典例闡幽

    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霸王項羽,有萬夫不敵之勇,最終卻命喪烏江,其致命錯誤就是因為剛愎自用。在鴻門宴的時候,亞父範增屢屢示意項羽下決心殺掉劉邦,可項羽卻認為劉邦勢孤力單,不足為慮,結果就為自己的剛愎自用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齊國大夫鄒忌身材挺拔,容貌俊美。一天早晨,他穿戴整齊,照著鏡子,突然問他的妻子:“我跟城北徐公比,誰美?”他妻子說:“您美呀,徐公怎麽能比得上您啊!”城北的徐公,是齊國有名的美男子。鄒忌不太相信,又問他的小妾:“我跟徐公哪個美?”侍妾說:“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啊!”第二天來了一位客人,鄒忌又問客人:“我跟徐公誰美?”客人說:“徐公不如您美。”過了一天,徐公來訪。鄒忌仔細看了看他,再照照鏡子,覺得自己差得遠了。晚上睡覺前,他才恍然大悟:“妻子說我美,是偏愛我;小妾說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說我美,是有求於我!”

    鄒忌因此規勸齊威王獎勵進言者。

    沒有人不願意聽到讚美之詞,所以很容易被過多的讚美所蒙蔽,看不到隱藏的真相。所以一個富有智慧的領導者,要善於聽取各方麵的意見和建議。

    戰國時代,秦王嬴政即位以後,有些大臣向他建議說,現在有很多外來人才在秦國當官,他們會對秦國不利,請大王把這些人統統趕走。秦王接受了這個建議,下了一道逐客令:大小官員,凡不是秦國人的,都必須離開秦國。有個楚國來的李斯,給秦王上了一份奏章,說:“泰山不拒絕小石頭,所以才成了泰山;大海不拒絕小溪流,所以才成了大海。從前秦穆公重用百裏奚、蹇叔,當了霸主;秦孝公重用商鞅,變法圖強;惠文王重用張儀,拆散了六國聯盟;昭襄王重用範雎,提高了朝廷的威望。這四位君主,都是依靠外來人才建立了功業。現在到大王手裏,卻把外來人才都趕走,這不是幫助敵國增加實力嗎?”秦王覺得李斯說得很有道理,連忙派人把李斯從半路上追迴來,恢複他的官職,並取消了逐客令。

    李斯的這篇《諫逐客疏》,是一篇著名的政論散文,其中的名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至今發人深省。

    唐朝初年,出現了著名的“貞觀之治”。這不是偶然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在認真總結隋亡經驗的基礎上出現的。隋朝本是一個強盛的王朝,但短短數十年就滅亡了,唐太宗李世民認為是其統治者不懂得“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的道理所致,於是勤躬自省,為避免“偏信則暗”,他多次鼓勵大臣上書指出其不足之處,做到了“兼聽則明”。他的直諫大臣魏征曾數十次上疏直陳其過,勸太宗居安思危,察納雅言,擇善而從。後魏征病死,太宗親臨吊唁,痛哭失聲,歎息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今魏征已死,吾亡一鏡矣。”

    作為統帥者,要了解集思廣益的價值,不能閉目塞聽,做一個孤家寡人。對此,鬼穀子說:居上位者,“目貴明,耳貴聰,心貴智。”

    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企業,在做一件事情,需要決斷的時候,都必須充分發揮成員的能量,集思廣益。任何時候,眾人的智慧總是大於個人的智慧,這是個亙古不變的真理。

    3.虛懷若穀善於傾聽

    原典

    聽之術曰:“勿望而許之,勿望而拒之。”許之則防守,拒之則閉塞。高山仰之可極,深淵度之可測。神明之位術,正靜其莫之極歟!右主聽。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譯文

    聽取情況的方法是:不要遠遠看見了就答應,也不要遠遠看見了就拒絕。如果能聽信人言,就使自己多了一層保護,如果拒絕別人進言就使自己封閉。高山仰望可看到頂,深淵計量可測到底,而神明的心境既正派又深沉,是無法測到底的。以上說的是君主需虛心納諫。

    典例闡幽

    在《漢書·霍光傳》裏記載了一則“曲突徙薪”的故事:從前,有一戶人家建了一棟房子,親朋好友紛紛稱讚房子造得好,主人十分高興。這時,有一位朋友對主人說:“您家廚房上的煙囪是直的,灶膛的火很容易落到房頂上,極有可能引起火災。您應該在灶膛與煙囪中間加一段彎曲的通道,這樣就安全多了。”主人不以為然地笑了笑。朋友又說:“您在灶門前堆了很多柴草,這樣也很危險,還是搬遠一點好。”主人心裏很不高興,沒有聽從朋友的建議。過了幾天,新房果然發生了火災,鄰居們奮力把火撲滅了。主人擺了酒席,感謝幫忙救火的人。這時,有人提醒主人:“您請了救火的人,怎麽能忘了那位向您提忠告的朋友呢?”主人連連點頭,親自跑去把那位朋友請來了。

    做事時要向有經驗的人虛心請教,因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不聽忠言,最終是自食惡果。

    春秋中葉以後,周王室的實力越來越弱,但周王仍以天子自居,事事講究排場。景王打算鑄兩口巨鍾:無射和大休,以便享受更美妙的音樂。單穆公勸阻說:“鑄造巨鍾,勞民傷財不說,就是這巨鍾鑄出來,用擊柱一撞,耳朵都震聾了,哪還談得上音樂之美呢?”景王又去征求主管音樂的伶官州鳩的意見,誰知州鳩也反對景王鑄鍾,他說:“大王要鑄巨鍾,從音樂的角度來說,根本談不上悅耳;從國家和百姓的利益來說,更是不應該的。”但景王根本不聽勸諫。第二年,巨鍾鑄好了,有些諂媚的大臣對景王說:“大王,這兩口大鍾的鍾聲渾厚和諧,好聽極了!”景王聽後心花怒放,命人將州鳩找來,對他說:“你聽,鍾聲不是很和諧嗎?”州鳩說:“這算不得和諧,如果天下的老百姓都為這事高興,那才算得上和諧。但景王根本聽不進這些勸告。結果,景王一死,周王朝就爆發了內亂。

    至高無上的權力是人民給予的,如果失去了人民的支持,再大的權力也會化為烏有。周景王自己不能明白這個道理,手下的大臣向他指出來,又不能聽從,最終加速了自己和國家的滅亡。

    “兵聖”孫武在初任吳國將領之際,看到吳王因想稱霸而急於起兵,大夫伍子胥想報殺父之仇而急於戰事,於是他沉痛地說:“戰爭若感情用事則無法取勝,戰爭的終極目的乃在求勝,故急於無勝之戰,猶如負幹草入火一般自取滅亡。目前對戰爭之準備未盡周全,敵情也無法掌握,若隻因私欲而戰,豈可得勝?昔人有言‘逐鹿者,迷於山’,若現在興兵,豈不犯下極愚蠢的錯誤嗎?”吳王闔閭接受了孫武的意見,伍子胥也打消了急於伐楚的念頭。後來,正是孫武率領吳軍攻破楚國的國都。吳王采納孫武的正確建議,使吳國避免了一次魯莽的戰爭。

    “勿望而許之,勿望而拒之”,這是鬼穀子所讚賞的聽術,也是每一個肩負領導使命的人應該切記的。對於他人的意見,不管是否合乎自己的心意,都應該慎重對待。尤其對別人的批評,更要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現在,一些世界知名企業為了更好更快地發展,也歡迎不同的聲音出現。2004年,溫家寶總理會見了前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總經理斯隆。在談到公司決策的時候,斯隆說出了通用汽車公司的決策理念,那就是:聽不到不同意見不決策。很多人都希望在做事情的時候能夠有一致的意見,這樣就可以順利地實施,為什麽通用汽車公司背道而馳,必須聽到了不同的意見才做出決策呢?事實上,這正是通用汽車公司長期立於不敗之地的一個重要原因。任何人都不可能麵麵俱到,尤其是當今的時代,各種信息和技術充斥著世界,一個人不可能掌握所有的東西。那麽在決策的時候就難免會出現考慮不周全,甚至錯誤的地方,這個時候學會從別人那裏借用智慧,聽取不同的意見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善於傾聽不同的意見,也就是善於從不同人那裏借腦,具有采納價值的進行必要的吸收,沒有采納價值的也不會影響最終的決策,何樂而不為呢?

    4.賞罰分明公正守信

    原典

    用賞貴信,用刑貴正。刑賞信正,必驗耳目之所聞見,其所不聞見者,莫不諳化矣。誠暢於天下神明,而況奸者幹君。右主賞。

    譯文

    凡獎賞,最重要的是守信;凡刑罰,最重要的是公正。賞必信,刑必正,必須讓臣民親身見聞,對於那些沒有親見親聞者,也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君主的誠信若能暢達天下,連神明也會護佑,又何懼奸邪之徒幹擾君主呢?以上是君主賞罰的藝術。

    典例闡幽

    戰國時期秦國的商鞅變法,就是從立木樹信開始的。當法令已詳細製訂但尚未公布之時,商鞅怕百姓不信任,於是就在國都的集市南門立下一根長三丈的木杆,下令說有人能把它搬到北門去就賞給十金。百姓們感到此事很古怪,沒人動手去搬。商鞅將賞金增加到五十金。於是有一個人半信半疑地將木杆扛到了北門,結果立刻獲得了五十金的重賞,人們這才開始相信商鞅。這時,商鞅下令頒布變法法令。變法令頒布了一年,秦國百姓前往國都控訴新法使民不便的數以千計。這時太子也觸犯了法律,商鞅說:新法不能順利施行,就在於上層人士帶頭違犯。太子是國君的繼承人,不能施以刑罰,便對他的老師公子虔處刑,在另一個老師公孫賈臉上刺字,以示懲戒。第二天,秦國人聽說此事,都遵從了法令。新法施行十年,秦國出現路不拾遺、山無盜賊的太平景象,百姓勇於為國作戰,不敢再行私鬥,鄉野城鎮都得到了治理。商鞅變法使秦國成為戰國七雄中最為強盛的國家,為後來秦王嬴政“掃六合、四海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說起“賞”的藝術,其實並不像賞功那麽簡單。有時候,為了鼓舞士氣,即便無功也要賞。

    戰國時期,燕昭王任樂毅為大將,聯合秦、韓、魏、趙軍隊,合五國之力一起進攻齊國。齊湣王聞訊,急忙調兵遣將,令觸子為先鋒官在濟水迎戰。觸子采取了避其鋒芒的做法,堅守壁壘不戰,樂毅也沒有好的對策。此時,糊塗的齊湣王卻幫了聯軍的大忙。他見觸子隻守不攻,覺得有損齊國的威風,命他立即出兵。觸子隻得被迫迎敵,結果被打得大敗,觸子也不知所終。幸虧齊將達子引領殘軍且戰且退,一直退到齊都臨淄以西的一個叫秦周的地方才停下來,準備死守臨淄城。達子想犒賞士卒以振奮士氣,於是就去求齊湣王,希望他能發放城內國庫的金幣犒賞三軍。齊湣王拍案大罵道:“達子你打了敗仗,還妄想要我的賞賜!你馬上給我死戰,否則提頭來見!”達子一聽這話,仰天長歎,心想:昏君不知審時度勢,必然沒有好下場,齊國沒希望了。無奈之下,他隻能率殘部衝進敵陣,奮力拚殺,結果戰死沙場。達子一死,五國聯軍長驅直入,殺進臨淄,搶走了齊國宗廟裏的重器,還將齊國的金銀珠寶洗劫一空。齊湣王昏庸無道,貪小失大,結果將整個國家都拱手送給了別人。

    我們都知道,有功不賞,則無人思進取;有過不罰,則惡人將肆虐。賞、罰都要取信於民,使社會形成良好的風氣。所以鬼穀子認為,“信”與“正”是賞與罰的關鍵所在。

    說起“罰”的藝術,則應強調有過必罰。有些人總想用道德說服的方式來解決一些問題。但是有些事情,比如犯罪,隻靠說服是解決不了的,此時有必要給予一定的懲罰,懲教結合,雙管齊下,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因此,執法者審訊治獄,不要一味用柔,否則就很容易優柔寡斷。法律是無情的,不管麵對的是誰,隻要犯了法,那就沒必要講什麽情麵。在執法嚴明方麵,東漢時期的“強項令”董宣為我們樹立了榜樣。

    漢光武帝的時候,洛陽令董宣辦事果斷而公允。有一次,公主家的家奴仗勢殺人,躲在公主府不出來。董宣派人在公主府門口守著,等兇手跟著公主出來時當場處死。公主去找光武帝,哭著說董宣欺負她,光武帝把董宣叫去,要他給公主磕頭賠罪,可董宣怎麽也不肯。內侍把他的腦袋往地下摁,可是董宣用兩手使勁撐住地,挺著脖子,不肯低下頭去。內侍知道光武帝不想治董宣的罪,又想給光武帝台階下,就大聲說道:“迴陛下的話,董宣的脖子太硬,摁不下去。”光武帝一聽這話就笑了,他不但沒治董宣的罪,還誇獎了他。

    作為執法者,對罪犯一味地柔是不行的,必須能壓住他們的氣焰,氣勢要淩於強硬的罪犯之上。現實中,最難處理的是那些居功自傲的人。他們認為自己勞苦功高,於是恣意橫行。這些人不受到懲治,社會風氣就會被他們敗壞。所以,嚴明之君的原則是功是功,過是過,今天犯的罪不能被往日的功勞所抵消。執法森嚴,寬猛相濟,才能製服罪犯,進而達到改造、挽救他們的目的,同時也才能維護法律的肅穆與莊嚴。

    5.民心向背天下得失

    原典

    一曰天之,二曰地之,三曰人之。四方、上下、左右、前後,熒惑之處安在?右主問。

    譯文

    作為君主,一要問天時之吉兇,二要問地理之險易,三要問人情之順逆。還要遍查四方、上下、左右、前後,看哪裏有危險的跡象?以上是君主調查詢問的原則。

    典例闡幽

    戰國時期,齊國公子孟嚐君喜歡結交豪俠文采之士,家裏養了很多門客。在這些人當中,有個叫馮諼的。有一次,馮諼替孟嚐君到薛地討債,臨行前,他問孟嚐君需要添些什麽東西,孟嚐君隨口說:“你看我家缺什麽就買些迴來。”馮諼到了薛地,把欠債的百姓召集起來,叫他們把債券拿出來核對。有些老百姓因還不起債而發愁,馮諼卻當眾決定:還不起債的,一概免了。說完點起一把火,把債券燒掉了。馮諼趕迴臨淄,把收債的情況向孟嚐君匯報。孟嚐君聽了十分生氣。馮諼不慌不忙地說:“我覺得您這兒別的不缺,就缺老百姓的情義,所以我把‘人心’買迴來了。”孟嚐君很不高興,但也沒再說什麽。後來,孟嚐君被齊王解除了相國的職位,前往薛地定居。他的車馬離薛地還差一百多裏,就見薛地的百姓扶老攜幼,前來迎接。孟嚐君看到這番情景,十分感動,他對馮諼說:“你過去給我買的‘人心’,我今天算是看到了。”

    從古至今,各王朝的建立和顛覆,無不證明了民眾在曆史潮流中的巨大作用和不容忽視的地位。唐太宗把民眾與統治比做是水與舟的關係,稱“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先賢孟子也曾說過:“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次之。”由這些足見前人對民眾力量的重視。

    秦始皇吞並六國,一統海內,建立了強大的秦朝。但是他不懂得“民為貴,君為輕”的道理,殘酷剝削、壓榨百姓,喪失了人心。秦二世的統治更是昏庸暴虐,他害怕別人識破他與趙高的陰謀,坐不穩皇位,便問趙高該怎麽辦。奸詐陰險的趙高說:“必須采用嚴刑酷法,把那些老臣全部除掉,用新人來代替他們。”繼扶蘇、蒙恬之後,蒙毅、馮去疾、馮劫等大批功臣紛紛被以“莫須有”的罪名處死。與此同時,趙高與秦二世對皇室諸公子、公主也不放過,他們將十二位與自己政見不同的公子和十位公主都殺害了。因受到牽連而被殺害的人更是不計其數,弄得全國上上下下籠罩在一片恐怖氣氛之中,人人自危。不但如此,因為朝廷混亂,官員都乘機營私舞弊,中飽私囊,百姓則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生怕自己被牽連到各種各樣的冤案中。不久,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在大澤鄉舉行起義。僅僅三年的時間,秦王朝就在起義軍的打擊下崩潰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司馬遷在《史記》中談到這段曆史,說“群臣人人自危,欲畔者眾”。在古代,如果統治者不施仁義,隻用強權壓製臣民,造成人人自危的局麵,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鋌而走險,叛亂造反。可見,冒天下之大不韙是最愚蠢的。有些人憑手中的權力和地位囂張一時,他的結局不會很光彩。就是有權有勢如君主,也並不是天下的主宰,真正的主宰是人民大眾。

    統禦者隻有保持與民眾的接觸,才能更好地了解民眾的真實想法,更好地管理國家和社會。這正如鬼穀子說的“一曰天之,二曰地之,三曰人之。四方、上下、左右、前後,熒惑之處安在?”右主問。

    民眾是曆史前進的推動力,是國家穩定、社會和諧的基礎。同樣的,在現代商業領域中,一個企業的管理者如果管理手段簡單粗暴,不注重企業和品牌在社會公眾當中的形象,也會導致管理的混亂和失控,從而影響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全球規模最大的跨國食品公司——雀巢公司就曾因管理不善而遭遇信任危機,差一點便兵敗“滑鐵盧”。

    雀巢公司至今已享譽百年,它生產的速溶咖啡風靡全球,是其拳頭產品之一。然而在20世紀70年代,世界上出現了一種輿論,說雀巢食品的競銷,使發展中國家母乳哺育率下降,從而導致了嬰兒死亡率上升。到了20世紀80年代,更形成了一場世界性的抵製雀巢奶粉、巧克力及其他食品的運動。麵臨嚴重的危機,雀巢公司不得不重金禮聘著名的公共關係專家帕根來商量對策,幫助雀巢公司渡過這一難關。帕根受此重托後,立即著手調查分析。他發現,造成這次危機的根源,在於雀巢公司以大企業、老品牌自居,與公眾之間缺乏信息交流。據此,帕根製訂出一個詳細周密的公共關係計劃,呈報雀巢公司。帕根把行動的重點放在了抵製最強烈的美國,虛心聽取社會各界對雀巢公司的批評意見,開展大規模的遊說活動,組織有權威的聽證委員會,審查雀巢公司的銷售行為等,使輿論逐漸改變了態度。在此基礎上,帕根建議雀巢公司開拓發展中國家的市場。雀巢公司吸取了以往的教訓,不再把發展中國家單純看作雀巢產品的市場,而是從建立互利的夥伴關係著手。雀巢公司每年用60億瑞士法郎,從發展中國家購買原料,每年撥出8萬瑞士法郎,來幫助這些國家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同時,還聘請100多名專家,在第三世界國家舉辦各種職業培訓班。這一係列的活動,使雀巢公司在發展中國家樹立起良好的形象,因而銷路大增。很快,雀巢公司的年營業額雄踞世界食品工業之首。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不懂得這個道理,再強大的政權,再龐大的企業,也會失去力量的源泉。

    6.知人善任人盡其才

    原典

    心為九竅之治,君為五官之長。為善者君與之賞,為非者君與之罰。君因其政所以求,因而與之,則不勞。聖人用之,故能賞之。因之循理,故能久長,因求而與,悅莫大焉。雖無玉帛,勸同賞矣。右主因。

    譯文

    心是九竅的主管,君主是五官的領袖。凡做善事者,君主應給予賞賜;凡做壞事者,君主應給予懲罰。君主要根據臣下的政績來決定任用,斟酌情況給予適當迴報,這樣就不會勞神。聖賢的君主這樣做了,所以受到臣民的稱讚。隻要能遵循客觀規律,國家就能長治久安。以上講的是君主遵規循理的原則。

    典例闡幽

    春秋時期,伯樂是著名的相馬專家。一天,伯樂受楚王的委托去買千裏馬。他跑了很多國家,都沒有發現好馬。

    這一天,他無意中看到一匹骨瘦如柴的馬拉著鹽車,很吃力地在陡坡上前進。伯樂走到跟前,隻見馬突然昂起頭,瞪大眼睛,大聲嘶鳴。伯樂立刻從這馬的聲音中判斷出這是一匹難得的駿馬。於是,伯樂對駕車人說:“這匹馬如果在戰場上馳騁,沒有任何馬能比過它;但你用它來拉車,它卻不如普通的馬。你還是將它賣給我吧!”駕車人覺得自己的馬不像是好馬,就把馬賣給了伯樂。

    伯樂把馬牽到楚王的宮殿,楚王一看馬瘦得不成樣子,便認為伯樂愚弄他,很不高興地說:“這馬連走路都困難,能上戰場嗎?”伯樂說:“大王,這匹馬隻要精心喂養,不出半月,一定會恢複它本來的樣子的。”果然,這匹馬後來跟隨楚王征戰沙場,立下很多功勞。

    自古以來,人才就像千裏馬一樣,必須有伯樂的賞識才行,有才之人不遇聖明君王也就不會發揮作用。才能不被明君賞識,這是很讓人扼腕歎息的!但是君王啟用人才一定要善始善終,隻有這樣,國家民眾才能受其功益。

    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不計前嫌,任用管仲為相。管仲認為君主要創建霸業,首先要能識賢、用賢,要防止小人對君主的蠱惑。他建議齊桓公起用隰朋、寧越等五個人,同時懸榜國門,號召各國人獻計獻策,招納四方誌士。在管仲的協助下,齊桓公在政治、經濟、軍事各方麵進行了一係列的改革,因地製宜,發展農業、商業,逐漸使齊國富強起來,為稱霸諸侯奠定了基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相反,戰國時的楚懷王,起初任用屈原這樣的忠臣,國家治理得很好,但他未能善始善終,後來信任奸臣,國家一天不如一天,正如屈原在《離騷》中說的:“初既與予成言兮,後悔遁而有他。”《史記》中司馬遷感慨道:“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蘭,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於秦,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禍也。”

    管仲、屈原都是曠世濟時的良才,但由於遇到不同的君主,命運也有天壤之別。人處於世,免不了要和其他人接觸。優秀的人懂得辨識英才,與他們接近,向他們學習,從而提升自己。

    作為領導者、統帥,識人辨人、因才授職的能力尤為重要。如果領導者不能合理安排人事,事事親臨,難免分身乏術,窮於應付,這樣也不利於最大限度地調動眾人的積極性。諸葛亮為蜀漢政權鞠躬盡瘁,死後受到後人的敬仰,但他“事必躬親”的做事方法,也曾遭到後人的批評。劉備托孤時,交代諸葛亮在成都輔佐劉禪主政務,讓李嚴屯永安拒吳並主軍務。諸葛亮秉政,本應充分發揮好李嚴等人的作用,然而他“事無巨細,必躬親之”,惹得李嚴不高興,兩人矛盾日益加深。後來諸葛亮還親自抓起了運糧事宜,耗費了無數精力。不善授權,終將累及自我。五丈原對峙,曠日持久,士兵中有些鬆懈,確需整頓軍紀,本應授權眾將管理部屬,可諸葛亮卻是罰二十杖以上,皆親自處理,忙得沒日沒夜。司馬懿聽說這些情況後,斷言:“亮將死矣。”果如其言,不久,諸葛亮就累死在陣前。

    在所有的資源中,人才是最寶貴的一種資源。作為統禦者,能“做到人盡其才”,事業才有希望。但是,人事安排是一項很困難的工作,需要花費精力去研究。如何去安排人事呢?鬼穀子給了我們答案:“君因其政所以求,因而與之,則不勞。聖人用之,故能”賞之。

    領導者應該選賢任能,適當授權。以眾智為己智,善取下級之智慧以臨天下,這才是以智慧臨下的“智臨”。既不是事必躬親,又並不脫離民眾,這才是無過無不及的“中道”。漢高祖劉邦總結自己的成功經驗時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劉邦可以說是善取臣下之智以臨眾的“大君”了。善於任用剛健能為的大臣,輔助自己君臨天下,這正是“大君”的明智之處。

    一個優秀的統帥,在對人才委以重任的同時,也要適當加以控製。一個人有了權力,若其道德修養較低,又缺少一定的監督管理機製,就很容易被不良環境侵蝕腐化,成為危害國家和民眾的“碩鼠”。

    7.變通事理慮事周密

    原典

    人主不可不周;人主不周,則群臣生亂,寂乎其無常也,內外不通,安知所開,開閉不善,不見原也。右主周。

    譯文

    作為人主必須廣泛周全地考慮問題,如不周全,那麽就容易發生騷亂,一切事物都在悄悄地不斷變化,內外沒有交往,怎麽能知道世界的變化。開放和封閉不適當,就無法發現事物的根源。以上講的是君主如何變通事理、周密考慮的問題。

    典例闡幽

    鴻門宴,是我國曆史上楚漢之間的一次關鍵性鬥爭,此次較量純屬鬥智,將來誰得天下,在此便初見端倪。作為漢朝開國皇帝的劉邦,在鴻門宴上的表現完全可以用八個字來概括:機智靈活,慮事周密。

    先看他的機智靈活。劉邦對待不同的人,便采取不同的態度,通俗的說法就是“看人做飯,量體裁衣”。主要表現有三個方麵。一是誠懇親切。張良是劉邦的主心骨,劉邦的諸多計策全出自張良的智囊。在項羽打算調兵攻打劉邦的危急時刻,張良將項伯泄露的軍事機密報告給他,他便急不可待地接連兩次詢問張良——“為之奈何”,絲毫沒有漢王的架子,其親切平易顯而易見;當張良問他的軍隊能不能對付得了項羽的軍隊時,他也老老實實地承認:對付不了。以這種誠懇的態度來向張良求計,張良能不竭盡全力出謀劃策嗎?但這裏起主要作用的還是劉邦的態度,他知人善任,用而不疑,推心置腹,從諫如流,這些長處是他轉弱為強的條件。二是籠絡收買。劉邦夜邀項伯相見,先置酒款待,隨即就與項伯約訂兒女婚姻,緊緊籠絡住他的心,最後才把掩護自己進入函穀關所采取的行動的話告訴項伯,讓他在項羽麵前為自己美言。劉邦用人堪稱一絕,這次他又抓住了機會,因為此時的項羽隻聽叔父項伯的話,別人的良策,包括範增在內,他是一概拋之腦後。其實,在劉邦眼裏,他特別鄙視項伯這種吃裏扒外的人,但形勢所需,他不得不籠絡項伯為己所用,這確是劉邦的高明之處。三是謙卑馴服。劉邦麵見項羽的一個中心就是謝罪,因此,在項羽麵前他表現得十分謙卑馴服,自稱為“臣”,敬稱項羽為“將軍”,並說自己沒有料到會先入關破秦,表白自己並無異心。當然,劉邦對待項羽的態度,大有“在人屋簷下,不得不低頭”的意味,他的屈從,目的就是讓項羽相信他不敢心存異誌,以便推遲軍事行動,給他一個養精蓄銳的時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再看他的慮事周密。劉邦慮事周密表現在一些細節上。一是嚴守機密。不該說的話,就連張良這樣的心腹謀臣他也不肯透露半字,可謂守口如瓶,以密成事。像派兵把守住函穀關,阻止其他諸侯進入,以便在這裏稱王天下,這種主意絕對妙不可言,劉邦也是欣然采納了的。可是他沒有想到會在短時間內帶來這樣嚴重的威脅,但無論如何,劉邦對出主意的人還是非常賞識的。因此當張良問他是誰給出的主意時,他隻以“鯫生”來搪塞,並沒有說出該人的姓名。不像項羽,劉邦剛一道歉,他就將給他提供軍事情報的“曹無傷”供了出去,一個典型的“傻帽”形象。二是知己知彼。鴻門宴上,劉邦很清楚自己的危險處境,於是見項羽平息了怒氣,就以上廁所為名逃離了宴席,並趁機叫出衛士樊噲;為了盡早脫身,他決定從山間小路返迴軍營,他知道這條路至自己軍營的裏程不過二十裏;且留下張良以贈送禮品表示致歉作掩護,麻痹拖延妄自尊大的項羽,但他不忘特別叮囑張良,一定要等他迴到軍營以後才可進去向項羽辭謝,以保證他的絕對安全。這些井井有條的安排,充分表現出劉邦慮事周密的特點。三是消除隱患。劉邦迴到軍營後,馬上將泄露軍事機密的曹無傷殺掉。這個細節表現出劉邦處事的細致果斷。項羽說此話並無意,而劉邦聽此話卻有心,可見項羽的心機與劉邦是不能相提並論的。

    古之成大器者,必能斷大事,又能處小事。特別是在敵我鬥爭的過程中,形勢錯綜複雜,瞬息萬變,一句話,一個動作,說不定會起很大作用。當然,這些細節都是智者所為,無智者絕對做不到,更不用說主動靈活、慮事周密了。由此看來,劉邦正是做到了這一點才成為我國曆史上的雄才俊傑。

    8.耳聰目明洞察奸邪

    原典

    一曰長目,二曰飛耳,三曰樹明。明知千裏之外,隱微之中,是謂“洞”,天下奸莫不諳變更。右主恭。

    譯文

    一個叫作“長目”,一個叫作“飛耳”,一個叫作“樹明”。不論是在千裏之外,還是在隱隱約約、渺渺茫茫之處所發生的事情,君主都能覺察出來,這就是所謂的“洞”。君主能洞察一切,天下的奸邪就不得不暗中停止自己的胡作非為了。以上講洞察奸邪。

    典例闡幽

    一般來講,小人禍害別人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現列舉於下,以供你及早識破他們的險惡之處。

    栽誣。即把自己的過失轉嫁給他人,誣陷他人。武則天得寵於唐高宗李治,被立為昭儀,便暗結內外,潛斥皇後。皇後雖然上了年紀,但皇上還沒有廢除她的意思。剛好武則天生下一女,皇後憐憫她便去看看,皇後出門後,武偷偷掐死女孩,再用被子蓋上。皇上來看時,昭儀滿麵歡笑,打開被子發現女孩已死,昭儀裝出驚恐萬狀,啼哭不已問左右可有人來過,左右說皇後才來過。皇上大怒說:“皇後殺死我女兒!”昭儀乘機哭訴皇後的罪狀。皇後有口難言,無以自明。皇上便有廢除皇後的意思。

    造怨。即假借其人怨恨,挑其與他人矛盾,假他人之手以去我之政敵。唐高宗時,高力士得寵,王毛仲對之卻十分鄙視,稍不如意,便破口大罵。高力士對他頗為不滿,屢進讒言。剛好毛仲妻生一男孩,三日後,皇上命高力士代表皇上賜毛仲酒饌、金帛等物,並授予毛仲剛生的孩子五品官。高力士迴來後,皇上問:“毛仲喜歡嗎?”高力士說:“毛仲抱著兒子對我說:‘我孩子能作三品官!’”皇上大怒說:“過去誅殺韋民時,他就心持兩端,我都沒有追究,今日還拿毛孩怨我!”於是,將王毛仲貶為兗州別駕。

    怵患。即偽造某人之陰謀,挑起人主的猜忌,謂其隱患而加害之。明朝初年劉基(即劉伯溫)曾上書說甌、括之間有塊地叫談洋,南與福建交界,鹽盜盛行,社會混亂,要求在這裏設巡檢司把守,以治其亂。胡惟庸當時以左丞掌省事,他卻說談洋之地有王氣,劉基想霸占作為自己的基地,但當時臣民不同意,劉基便請求設立巡檢司將臣民趕走。明太祖朱元璋聽信讒言,雖然沒有怪罪劉基,但內心卻頗存疑忌,解除了劉基的職務。之後,胡惟庸當了宰相,劉基氣得生病,到家後,病得更重,最後不治而亡。

    買毀。即用金錢來收買敵人,使其詆毀上級將領,然後再行反間計。戰國時,秦國派王翦與端和共同率兵攻趙國。趙國派李牧和司馬尚抵抗。秦國方麵則派人與趙王嬖臣郭開金接觸,使郭開金攻擊李牧和司馬尚,講他倆的壞話,說他倆打算謀反。趙王知道後,便派趙蔥和齊將顏聚去取而代之,李牧拒不聽命,趙王便派人將李牧逮捕殺害,同時也廢除了司馬尚的職位。後來,秦國軍隊大破趙軍,趙王也做了俘虜。

    幾乎所有的禦人之道都要求管理者不拘小節和寬宏大量。的確,這些都是作為一名成功的管理者所必須具備的重要素質。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企業,任何一個組織都難免魚龍混雜,免不了有一些宵小之輩。如果管理者一味地寬宏大量,對小人掉以輕心,那結果隻能讓你在陰溝裏翻船。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陰陷。即暗地教人寫匿名信,羅列罪狀,揭露當權者及其至親,以激起當權者的憤怒,然後旁敲側擊,嫁禍於競爭對手。唐時,武三思為離間中宗與張柬之等五王關係,便暗地教人上奏皇上,訴說皇後穢行於天津橋,請皇上廢黜皇後。皇上十分氣憤,命禦史大夫李承嘉要將此事查個水落石出。承嘉奏道:“此事乃敬輝、桓彥範、張柬之、袁恕已、崔玄韋教人所為,他們雖稱為黜皇後,實際上是要謀反,我建議將他們誅滅九族。”三思還派人暗地做工作,教侍禦史鄭音加以宣揚。皇上命司法部門審理。最後,將敬輝、張柬之等五王長期流放邊疆。為避免後患,武三思還先後派人刺殺五王。

    可見,小人為了自己的目的都是不擇手段的。所以,為了組織的利益,必須小心謹慎,處理好和“小人”的關係。

    聰明的管理者想妥善處理和“小人”的關係,主要是需把握好以下幾個原則:

    不得罪他們。一般來說,“小人”比“君子”敏感,心裏也常常比較自卑,因此你不要在言語上刺激他們,也不要在利益上得罪他們,尤其不要為了“正義”而去揭發他們,那隻會傷害了你自己!自古以來,君子常常鬥不過小人,讓有力量的人去處理吧!

    保持距離。別和小人過度親近,保持簡單的關係就可以了,但也不要太過疏遠,好像不把他們放在眼裏似的,否則他們會這樣想:“你有什麽了不起?”於是你就要倒黴了。

    小心說話。說些“今天天氣很好”的話就可以了,如果談了別人的隱私,談了某人的不是,或是發了某些牢騷不平,這些話很可能會變成他們興風作浪和整你的把柄。

    不要有利益瓜葛。小人常成群結黨,霸占利益,形成勢力,你如果功夫還沒練到家,就千萬不要想通過靠近他們來獲得利益,因為你一旦得到利益,他們必會要求相當的迴報,甚至黏著你不放,想脫身都不可能!

    忍無可忍且時機成熟時予以處置。當小人欺你太甚或者在你的組織中已經造成了惡劣的影響,而你也有實力能處置對方,並且有把握不留下後患,那就不要心慈手軟了。要記住,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在何時都是行不通的。你唯有正視小人,並幹淨利落地將之處置,方能避免陰溝裏翻船的悲劇。

    9.相輔相成名實互生

    原典

    循名而為實,安而完,名實相生,反相為情,故曰名當則生於實,實生於理,理生於名實之德,德生於和,和生於當。右主名。

    譯文

    依照名分去考察實際,根據實際來確定名分。名分與實際互為產生的條件,反過來又互相表現。名分與實際相符就能得以治理,不相符則易產生動亂。名分產生於實際,實際產生於意願,意願產生於分析,分析產生於智慧,智慧則產生於適當。以上講名實相符。

    典例闡幽

    企業形象是企業自身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和價值的體現。良好的企業形象是企業的一項重要無形資產,也是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取勝的有力武器。企業的榮譽度能使企業更快地發展,而企業實力的增強又可以更好地為社會服務,更有實力創造更好的企業形象。名牌戰略與企業形象息息相關,知名品牌往往就是企業形象很好的具體證明。

    企業名牌戰略的核心是“名實循環”。所謂“名實循環”,就是善於以實造名,又善於以名促實。名實循環的操作,應該是根據不同企業不同情況采取多種多樣的具體方式方法。

    例如,要注意“以實造名”,通過實際操作,不僅造就好的產品,更注意造就好的名聲。海爾的“砸冰箱”的故事,就是以實造名的典型案例。按一般的思維看,“砸冰箱”是愚蠢的行動。因為當時海爾剛剛起步,經濟還處於困難的境況,76台質量有問題的冰箱,並不是有很嚴重的問題,修理一下,還是可以賣的,砸掉了,變成了廢鐵,是一筆相當大的經濟損失。但從以實造名的角度看,就是一個相當聰明的舉動。這一砸,不僅教育了職工,而且在社會上引起了巨大的良好的反響——海爾對質量要求得就是這樣嚴格,不合格的產品必須從頭來,決不湊湊合合再給消費者。冰箱砸了,海爾的牌子卻響了。

    另外,也可以“借實造名”。tcl進入我國彩電業三甲的時候,它還是自己一台彩電都不生產的。當時它看到中國市場彩電非常暢銷,於是決定用別人生產的彩電,貼上自己的商標盡快打入市場。它這樣的經營策略也獲得了成功。

    還有,也可以“借名啟動”。地處安徽合肥的榮事達,開始生產洗衣機的時候,怕自己的牌子不行,就為上海的“水仙”牌貼牌生產,在取得經驗之後,才打出了自己的品牌,一舉成功。

    還可以舉出很多這樣的途徑和方法,總的原則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必須根據自己的實際進行自己的創造,以達到名實互生的目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每天讀點鬼穀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鬼穀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鬼穀子並收藏每天讀點鬼穀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