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篇中鬼穀子講到了“揣術”,“揣”即揣度,鬼穀子的“揣術”實際上是揣情術,是忖度人情、事理,權衡事物的利弊、得失,從中發現隱藏的真相。鬼穀子認為,要施大政於天下,必須善於“量天下之權,而揣諸侯之情”,即要全麵衡量一個國家的國情,據以決定自己的施政方案。即使是聖人,倘若不知揣的道理,也必將一事無成。因此,揣是一切計謀的基礎,也是論辯和遊說的根本方法。在現代商業活動中,我方為了達到某一目標,也必須預先準確判斷對方的心理,由表及裏地發掘其內心的東西,為說服對方做好充分的準備。

    1.權衡利弊無為而為

    原典

    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權,而揣諸侯之情。量權不審,不知強弱輕重之稱;揣情不審不知隱匿變,化之動靜。

    譯文

    古時候,善於治理天下的人,必然會審慎地把握國家的發展趨勢,揣度各諸侯國的具體情形。如果不能周密切實地審時度勢,權衡利害,就不會知道各諸侯國的強弱情況;如果不能周密地揣度形勢,便不知道各種隱藏的情況和發展變化。

    典例闡幽

    以“石油大王”的名號著稱於世的洛克菲勒,當初也是靠著料事如神的絕招打開了財富的大門。1859年,當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出現了第一口油井時,洛克菲勒就看到了這項風險事業的前景。在別人畏縮不前的時候,他憑借非凡的冒險精神與合夥人爭購了安德魯斯—克拉克公司的股權。當他所經營的標準石油公司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控製了美國出售全部煉製石油的90%時,他並沒有就此止步。到19世紀80年代,在利馬地區發現了一個大油田,因為含碳量很高,人們稱之為“酸油”。當時沒有人能找到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提煉它,因此隻賣一角五分一桶。而洛克菲勒認為這種石油總有一天會找到方法提煉,所以執意要買下這個油田。當時他的建議遭到董事會大部分人的反對,而他卻說:“我將冒個人風險,自己拿出錢投資這一產品。如果必要,拿出200萬或300萬。”他的決心終於取得了董事們的同意,實行這一決策。結果,才過了兩年時間,洛克菲勒就找到了煉製“酸油”的方法,油價一下子從一角五分漲到一元,標準石油公司在那裏建造了全世界最大的煉油廠,贏利猛增到了幾億美元。

    有的時候,成功需要的是當局者丟卒保車的舉動和具有遠見的眼光。有所為有所不為,是一個大將應該具有的能力。

    所謂“有為”,就是有所作為,這是人生的理想和目標。許多人都想幹出一番事業來,但為什麽有的人卻是事與願違呢?為什麽有的人拚命努力,吃苦耐勞,卻枉費心機呢?

    並不是你想有所作為就能有所作為的,想達到目的就能完全達到的。有時,反而會出現“有心栽花花不活,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情況。

    所謂“無為”,並不是“不為”,不是躺在床上,聽天由命,無所事事,什麽也不幹。而是不要憑個人主觀意識去幹擾事物發展的規律,更不要違背自然發展的規律去刻意追求什麽,這樣反而會有所作為,最終達到“有為”的目的。

    在生活中,有的年輕人,尤其是有一定聰明才智和專長的年輕人,一走進社會,就想有一番大的作為,憑著一時的熱情和衝動,或恃才傲物,或鋒芒畢露,或猛打硬拚,結果大多力不從心。他們铩羽而歸之後,便心灰意冷,收刀入鞘,再也無所追求,變得無所作為,這樣的無為,是一種消極、悲觀而沒有出息的無為。真正的無為,是一種積極而平靜的進取,其攻勢並不淩厲,但有著潛在的推動力量。

    然而,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是否能夠判斷應該在什麽時候有為,在什麽時候無為呢?無為和有為的選擇取決於雙方力量的對比。當主體力量明顯占優勢,居高臨下,以一當十,采取行動後,可以取得顯著的效果,應該有為。而當主體處在劣勢的位置上,稍一動作,就可能被對方“吃掉”,或者陷於更加被動的境地,那麽便應該以退為進,堅守“無為”方式。

    無為隻是一種權宜之計和求生手段,待時機成熟,成功條件已具備,便可由無為轉為有為,由守轉為攻,這就是中國古人所說的屈伸之術、快樂之道。為此,在人生大道的某一個點上,隻有無為,方能無所不為。

    年少時常州人張史和孟州人何仁可在同一個學堂讀書,並且經常在一起研究經書。後來張史先做了官,但他總是比不上何仁可的名譽好,內心裏就開始嫉妒何仁可的才能,在和別人談話時,總是不說何仁可的好話。世上沒有不漏風的牆,何仁可聽說這件事,就想出了一個應對的辦法。

    張史有一個愛好,就是經常召集門生,講解經書,以促進門生的發展。一到這個時候,何仁可就要自己的門生到他那裏去非常虔誠地請教疑難問題,並且認認真真地做筆記。一來二去,隨著時間的流逝,張史明白了,這是何仁可在有意地推崇自己,為此心中十分慚愧。後來,在同僚們的交往中,再也聽不到他貶低何仁可的聲音了,而是不斷地讚揚何仁可的人品和作為。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人生有時候,你越想得到,越是得不到。你若采取“無為而無不為”的態度,反而會收到應有的效果,達到預定的目的。

    三國時的劉備一直胸懷振興漢朝大業的鴻鵠之誌。但他在沒有形成氣候時,不像楊修、張鬆、禰衡他們那樣心浮氣躁,隻想有所作為,結果反而沒有什麽作為,而是韜光養晦,不顯山露水,安心做自己的菜農,不給人以加罪的口實。一旦時機成熟,他便如蛟龍騰淵,成為一代豪傑。

    英國有一家令世人矚目的科研機構貝爾實驗室,其負責人是一位名叫趙玉成的教授。他是一個英籍華人,長期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熏陶,他的辦公室裏掛著一張“無為而治”的條幅,下麵加了一段英文注釋:“最好的領導者時時不忘幫助下屬,但又不讓下屬覺得離不開他。”他說:“領導者的能力表現,就是在領導別人的時候,使別人感覺不到領導的幹預;研究所的一切工作都是在你的領導下邁進,但所裏的人又不能感覺到你的存在。”可見,無為不僅僅是為人處世的一種方法和策略,更是一種明智的人生態度、一種崇高的人生境界。

    有的人一心想有所作為,喜歡正麵進攻,喜歡暴露自己,因而往往容易成為眾矢之的,進取的阻力當然要大得多,而一旦有所作為之後,又生怕別人不知道自己有所作為,四處誇耀,確實令人討厭,也容易遭人嫉恨。

    有的人也一心想有所作為,但采取的是迂迴戰術,喜歡另辟蹊徑,不願暴露自己,即使已經有所作為了,也不炫耀賣弄。

    “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對於事業我們應該孜孜以求,而對於那些名利之事,我們大可不必計較,還是隨遇而安的好。

    2.多方分析正確決策

    原典

    何謂量權?曰:度於大小,謀於眾寡;稱貨財之有無,料人民多少、饒乏,有餘不足幾何?辨地形之險易,孰利孰害?謀慮孰長孰短?揆君臣之親疏,孰賢孰不肖?與賓客之智睿,孰多孰少?觀天時之禍福,孰吉孰兇?諸侯之交,孰用孰不用?百姓之心,去就變化,孰安孰危?孰好孰憎?反側孰辨?能知此者,是謂量權。

    譯文

    什麽叫量權呢?度量國土的大小,謀算兵力的多少,衡量整個國家財貨的有無,估計百姓有多少,是豐足還是貧乏,豐足和貧乏者各有多少;分辨各國山川地貌的險峻與平易,考察哪處與己有利,哪處與己有害?研究哪個是長策,哪個是權宜之計;在君臣親疏關係中,要知道哪些人賢德,哪些人不正派;在謀士與賓客中,哪個足智多謀,哪個是平庸之才;考察命運禍福時,什麽是吉利的,什麽是兇險的;與諸侯交誼中,誰是可以效力的,誰是不能效力的;判斷各國老百姓的人心向背,哪國比較安定,哪國潛伏危機;考察國內的老百姓擁護誰、厭惡誰;考察不順從的勢力,哪些要提防,哪些可相契。如果能把這些方麵搞清楚,才是達到了“量權”的要求。

    典例闡幽

    競爭優勢取決於決策能力,而決策能力取決於情報資源。任何科學的企業決策都必須依賴於足夠及時、準確的情報信息和規範的情報管理體係。

    企業經營一定要審時度勢,權衡得失,考證行動的現實可操作性,在一個階段不能幹的事就應該不幹。

    1977年4月,李嘉誠投資2.3億港元,以每股12.45港元的價格收購了美國財團控製的香港永高公司的股票1048萬股,使之成為其全資公司。收購美資永高公司之後,李嘉誠把目光和精力投注在雄霸香港的英資身上。他把第一個目標對準了香港地王——置地。當時九龍倉是香港最大的貨運港,是香港四大洋行之首的怡和控股的一家上市公司,與置地公司並稱為怡和的“兩翼”。九龍貨倉有限公司擁有眾多產業,曆史悠久,資產雄厚,先後建有海港城、海洋中心大廈等著名建築。李嘉誠經過一番細心研究,驚喜地發現九龍倉在經營方式上存在著巨大的缺陷,於是決定收購九龍倉。當時,李嘉誠了解到,一貫被稱為“怡和兩翼”的九龍倉和置地,在控股結構上並非平等關係。怡和控置地,置地控九龍倉,置地擁有九龍倉近20%的股權。於是,李嘉誠不顯山不露水地采取分散戶頭暗購的方式,悄悄地從散戶持有的九龍倉股中買下了2000萬股,約占九龍倉總股數的20%。這意味著,目前九龍倉的最大股東將不是怡和的凱瑟克家族,而是李嘉誠。20%的控股,無論對李嘉誠還是對怡和,都是一個敏感而關鍵的界線。鹿死誰手,全在此一“線”之間。九龍倉股成交額與日俱增,自然引起證券分析員的關注。嗅覺敏銳的職業炒家感到其中有戲,立即介入,九龍倉股隨即被炒高。甚至各大華資財團、英資財團和一些外資財團,也紛紛加入,來分一杯羹。九龍倉股水漲船高,隻升不降。1978年3月,九龍倉股迅速升到每股46港元的曆史最高水平。這已和九龍倉股每股實際估值相當接近了。這時,李嘉誠已經成功地控有了九龍倉近20%的股票。為了避免損失和引起莊家反擊,李嘉誠十分明智地暫緩再吸納。此時,九龍倉集團也已察覺是李嘉誠挑起的戰火。九龍倉的老板馬上布置反收購,到市麵上高價收購散戶所持的九龍倉股,以增強對九龍倉的控股能力。但是,怡和現金儲備也不足以增購到絕對安全的水平。最後怡和走投無路,為保江山,隻好打出最後一張王牌,求助於英資財團的大靠山——匯豐銀行大班沈弼。李嘉誠審時度勢,認為不宜同時樹怡和、匯豐兩個強敵。日後自己的發展,還期望獲得匯豐的支持。不談長遠,就說眼前,如果拂了匯豐的麵子,匯豐必然貸款支持怡和,匯豐與怡和聯盟,李嘉誠收購九龍倉肯定落空。倒不如賣一個人情給匯豐。李嘉誠遂答應沈弼,鳴金收兵,不再收購。雖然李嘉誠答應不再收購,但是他也不會將到嘴的肥肉白白吐出。當時,李嘉誠知道正欲“棄船登陸”的船王包玉剛也在收購九龍倉股票,並且誌在必得。李嘉誠權衡得失,決定把球傳給包玉剛,讓包玉剛射門——直搗九龍倉。這樣做既避免了與關係密切的匯豐銀行的正麵衝突,又使包玉剛領導的華資財團能夠順利取得九龍倉的控製權。於是,李嘉誠又再賣一個人情給包玉剛。他約見包玉剛開門見山地表達了想把手中擁有的九龍倉1000萬股股票轉讓給包玉剛的意思。包玉剛求之不得,自然喜出望外。這兩位華人商界泰鬥經過一番秘密協商,達成以下共識:李嘉誠把手中的1000萬股九龍倉股票以3億多港元的價錢,轉讓給包玉剛。包玉剛協助李嘉誠從匯豐銀行承接和記黃埔的9000萬股股票。李嘉誠又把手頭剩餘的九龍倉股全部轉讓給包玉剛。包玉剛因此得到了吞噬九龍倉的絕對優勢。而李嘉誠在這一進一出間,獲純利5900多萬港元。從一定意義上講,商業中的交往實質是一種利益的互換,隻有付出,才會得到,這是生意場上千古不變的規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鬼穀子認為治理天下的人必須審時度勢,權衡利弊得失,他列舉了若幹個需要了解的信息,告訴國家的決策者從這些方麵下手去權衡,從而更好的管理國家。對企業管理來說,為了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勝出,企業需要及時掌握市場動態、隨時了解競爭對手信息、準確把握行業發展趨勢和國家最新政策,這同樣需要大量收集相關的競爭情報。

    還有一個案例就是:德國巴伐利亞汽車公司的產品在準備進入日本市場之際了解到如下信息:日本已有幾家大汽車公司,如豐田、日產、三菱、鈴木等,並有兩萬家汽車經銷站,但隻銷售日本國產汽車,不願意銷售外國汽車。巴伐利亞汽車公司在進一步了解中發現,日本人買汽車怕上當,喜歡向熟人買。日本多樣化的銷售網絡是可以利用的。於是,該公司便與非汽車行業掛鉤,通過它們的營業網向各關係戶出售自己生產的汽車。利用這條渠道,僅五年就創下了在日本年銷14萬輛汽車的紀錄,成功地打開了日本市場。巴伐利亞汽車公司能打入日本市場並站穩腳跟,原因就在於它研究了日本的市場信息,摸清了競爭對手的情況,使之能夠突破各種阻礙,獲得成功。

    人是社會性的動物,社會環境對於個人和企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人們一般用“天時、地利、人和”來對社會環境加以概括。對於渴望成功的人而言,這三者都是需要加以考慮的因素。鬼穀子這裏所說的“量權”,是需要下大工夫的。

    3.因勢利導一擊而中

    原典

    揣情者,必以其甚喜之時,往而極其欲也,其有欲也,不能隱其情;必以其甚懼之時,往而極其惡也,其有惡也,不能隱其情:情欲必出其變。感動而不知其變者,乃且錯其人勿與語,而更問其所親,知其所安。夫情變於內者,形見於外,故常必以其見者而知其隱者,此所以謂測深探情。

    譯文

    所謂揣情,就是必須在對方最高興的時候,去加大他們的欲望,他們既然有欲望,就無法按捺住實情;又必須在對方最恐懼的時候,去加重他們的恐懼,他們既然有害怕的心理,就不能隱瞞住實情。情欲必然要隨著事態的發展變化流露出來。對那些已經受到感動之後,仍不見有異常變化的人,就要改變遊說對象,不要再對他說什麽了,而應改向他所親近的人去遊說,這樣就可以知道他安然不為所動的原因。那些感情從內部發生變化的人,必然要通過形態顯現於外表。所以我們常常要通過顯露出來的表麵現象,來了解那些隱藏在內部的真情。這就是所說的探測人的內心深處而揣度人的情意。

    典例闡幽

    俗話說:“打蛇要打七寸”。在古代戰爭中,聰明的將帥總是能從失利中總結經驗教訓,找到敵人的弱點,實施毀滅性的打擊,一戰而勝。

    明朝末年,後金汗努爾哈赤率大軍進攻寧遠,寧遠守將袁崇煥身先士卒,奮勇抗敵,用大炮擊傷努爾哈赤。努爾哈赤自起兵以來首嚐敗績,又身受重傷,羞愧憤懣而死。皇太極繼位後,又率軍與袁崇煥交手,再次兵敗而迴。又經過幾年的準備,皇太極再次攻打明朝。他為避開袁崇煥的守地,由內蒙越長城,長驅而入,直逼京師。袁崇煥立即率部入京勤王,日夜兼程,比滿兵早三天抵達京城的廣渠門外,作好迎敵準備。滿兵剛到即遭迎頭痛擊。皇太極視袁崇煥為生平最大的勁敵,又忌又恨。為了除掉袁崇煥,皇太極絞盡腦汁,定下借刀殺人之計。他深知崇禎帝猜忌心重,難以容人。於是秘密派人用重金賄賂明廷宦官,向崇禎告密,說袁崇煥已和滿洲訂下密約,故此滿兵才有可能深入內地。崇禎大怒,將袁崇煥下獄問罪,並不顧將士吏民的請求,將袁崇煥殘酷殺害。皇太極除掉心腹之患,從此更加肆無忌憚,而明朝至此氣數已盡,不久即亡於李自成之手。

    袁崇煥是我國古代罕見的軍事天才,他接連擊敗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將清軍死死地攔截在山海關以外,被視為明王朝最後一道堅固的“長城”。可是,睿智的皇太極卻找到了這道長城的突破口,即崇禎皇帝的猜忌心。於是略施小計,就完成了在戰場上無法完成的目標,使得崇禎帝自毀長城,加速了明王朝的覆亡。

    在現代社會,有效地尋找突破口的事例也有很多。1984年5月的一天下午,美國總統裏根由謝希德校長陪同,來到複旦大學給學生作即興演講。有個學生用英語提了這樣一個問題:“您在大學讀書時,是否期望有一天能成為美國總統?”

    出乎意料的問題,使總統聳了聳肩——美國人表示難堪或無奈時的典型姿態。隻見他略一沉思,接口答道:“我學的是經濟學,我也是個球迷。可是我畢業時,美國的大學生約有四分之一找不到工作,所以我隻想先有個工作。於是當了體育新聞廣播員,後來又到好萊塢當了演員。這是五十年前的事了。不過,今天我能當上美國總統,我認為早先學的專業幫了我的忙。體育鍛煉幫了我的忙,當然,一個演員的素質也幫了我的忙。”

    鬼穀子是見縫插針的行家,他強調遊說要抓住對方“甚喜”、“甚懼”兩個時機,以此作為突破口。同樣,我們在做事時,也要事先尋找突破口,使自己獲得更快速、更完美的成功。

    裏根迴答那位複旦大學學生的問題的妙處,在於他避開了難以正麵迴答的“期望”一詞,而用“幫了我的忙”這一客觀性的條件分析,從易處入手,以此為突破口,獲得了主動權。在現代商業中,若能掌握人性的弱點,也不難打開生意的突破口。

    有個商人到小鎮去推銷魚缸,盡管魚缸做工精細,造型精巧,但問津者寥寥。商人嚐試了很多促銷手段,都沒有什麽效果。有一天,他突發奇想,跑到花鳥市場以低價買了500尾小金魚,來到穿鎮而過的水渠上遊,把這500尾金魚都投了進去,小渠裏有了一尾尾漂亮、活潑的小金魚,這條消息很快就傳遍了小鎮!鎮上的人們爭先恐後擁到渠邊,許多人跳到渠裏,小心翼翼地捕捉小金魚。捕到小金魚的人,立刻興高采烈地去買魚缸;那些還沒捕到的人,也紛紛擁上街頭搶購魚缸。大家都興奮地想:“既然渠裏有了金魚,雖然自己今天沒捕到,但總有一天會捕到的,那麽魚缸早晚能派上用場。”賣魚缸的商人把售價抬了又抬,但他的幾千個魚缸還是很快就被人們搶購一空。這個聰明的商人利用人們貪小便宜和愛湊熱鬧的弱點,耍了點小手段,別人就心甘情願地把錢送上了門。

    尋找突破口,多少有點劍走偏鋒的意思,說白了就是鑽空子。不過,在以正常方式難以奏效的情況下,偶爾鑽鑽空子,略施小計,就能推動事業的進展。這種本小利大的事情,何樂而不為呢?

    4.細致量權精心揣情

    原典

    故計國事者,則當審量權;說人主,則當審揣情;謀慮情欲必出於此。乃可貴、乃可賤、乃可重、乃可輕、乃可利、乃可害、乃可成、乃可敗,其數一也。故雖有先王之道、聖智之謀,非揣情,隱匿無所索之。此謀之本也,而說之法也。

    譯文

    決策國家大事的人,必須精心權衡利弊得失;遊說君主的謀士,必須精心揣度實情。一切策劃、謀略和欲求,均須從量權和揣情出發。精通揣情之術,可使人富貴,也可使人貧賤;可使人手握重權,也可使人微不足道;可使人受益,也可使人受害;可使人成功,也可使人失敗,產生這些差異的法則是一樣的。因此,即使你有古代賢君的大德,有大智之人的計謀,若離開揣情之術,就無法識破隱藏的真相。由此可知,揣情之術是策劃計謀的根本條件,是遊說君主的基本法則。

    典例闡幽

    優秀的軍事將帥都能把握一個原則,“不打無把握之戰”。嶽飛大破“拐子馬”,就是其中的經典戰例。公元1140年,嶽飛率領騎兵駐紮在河南郾城,抗擊金兀術的軍隊。當時,金軍的騎兵主力都是重鎧甲,用熟牛皮將每三匹馬聯結在一起,稱作“拐子馬”。“拐子馬”有強大的衝擊力和良好的保護能力,在交戰中,宋軍常常被“拐子馬”衝得七零八落,一籌莫展。這次金兀術出動了15000名騎兵進攻。嶽飛摸清了金軍的裝備和作戰特點,總結以往宋軍失利的教訓,改進了作戰方式,進行了一係列準備工作,他告誡士兵們帶上麻繩大刀,衝入敵陣後,不要往馬上看,隻管用繩索絆住對方的馬腿,用大刀砍對方的馬蹄。戰鬥開始後,嶽家軍奮力前進,在戰場上運用這種新的戰術,“拐子馬”一旦被絆倒或砍傷一匹,其餘兩匹也就失去了作用。而且,前麵的“拐子馬”倒了,後麵的“拐子馬”衝上來,人馬互相踐踏,亂作一團。一仗下來,嶽家軍大勝,金兀術經營多年的“殺手鐧”被毀於一旦。

    嶽飛大破“拐子馬”,正是由於在指揮中避免了盲目性和主觀隨意性,在熟知敵我雙方各方麵的情況下,總結出了行動的規律,使指揮完全符合客觀實際。在這種正確的指揮條件下,才能真正做到“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另一位民族英雄戚繼光,在抗擊倭寇的戰爭中,也表現出一位優秀將帥“料敵如神”的素養。明世宗的時候,“倭寇”騷擾我國東南沿海,他們燒殺搶掠,鬧得沿海不得安寧。朝廷派戚繼光到浙江剿滅倭寇。戚繼光根據南方沼澤地區的天氣、地形特點和倭寇的作戰規律,製訂了戰略,研究了陣法,親自教兵士使用各種武器。過了幾年,倭寇襲擊台州(今浙江臨海)一帶,戚繼光率領“戚家軍”趕到台州,和倭寇交鋒了多次,戚家軍大獲全勝。第二年,倭寇又到福建沿海騷擾,朝廷派戚繼光救援。戚繼光沒有立即進攻,而是首先搞清楚敵人的巢穴在橫嶼島,調查了橫嶼島的地形,悄悄地偷襲倭寇大營。經過一場激烈戰鬥,盤踞在島上的2000多個倭寇全部被殲滅。

    在抗倭之戰中,戚繼光利用對天象、地形和倭寇活動規律的熟悉,因此才能屢戰屢勝,成為著名的抗倭英雄。

    鬼穀子認為,要保證遊說和謀略行動的成功,有兩個不可或缺的環節,即“審量權”、“審揣情”。這裏的“審”,就是細致、精心的意思。在把握基本事實的基礎之上,進行縝密的分析、判斷,進而決定最佳的行動方案。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從兩位戰功彪炳的民族英雄身上,我們可以總結出一條規律:要做到“料敵如神”,必須進行細致的觀察和思考。有條件的話,可以直接觀察敵人的動向,以判斷他們的行動目標。但是,有時我們不能直接觀察到對方的行動,這時就需要了解對方有可能接觸到的一些事物,尤其是與之直接發生作用的事物,那麽,這些事物如同一麵鏡子,會將對手的狀態或動向真實地折射出來。

    俗話說:“商場如戰場”。一個精明的商人,同樣需要具備古代良將“料敵如神”的素養,才能在激烈的商業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美國建築業開始蓬勃發展,磚瓦工價碼看漲,這對失業者來說是個難得的機遇。一個叫邁克的人為了生計,也由明尼亞波利來到芝加哥,他看到招工廣告後,卻沒有投入應征當磚瓦工的競爭洪流中,而是先冷靜地觀察了一番。他發現去應征磚瓦工的人,大多數都沒有學過技術,或者技術達不到要求,因而在競爭中失敗。於是邁克靈機一動,在報紙上刊登了一則“你能成為磚瓦工”的廣告。邁克租了一間店鋪,請來一位瓦工師傅,買來1500塊磚頭和一堆砂石作教材,開展培訓業務。許多工人蜂擁而至,紛紛出高價參加培訓。結果,邁克10天內就獲利3000美元,等於一個瓦工大半年的收入。

    企業競爭如戰場角逐。當一種為眾人共得的大機遇出現時,往往也可以給自己帶來盈利的契機。能否抓住這一契機,關鍵在於能否靜觀形勢,耐心等待,不忙於一時競爭,才能冷靜決斷,抓住時機,實現自我追求的目標。

    美國通用食品公司,為了挽救咖啡市場的衰退,計劃生產能保存咖啡原味的“冷凍幹燥咖啡”,曾投資數千萬美元從事實驗,經過8年的研究改進,終於開發成功。但是產品開發成功,並不表示能在市場上取代“噴霧幹燥法”生產的咖啡。為了避免失敗,通用公司開始進行商品試銷,以了解各地市場的反應。這一試銷期時間長達4年之久。換句話說,該商品從計劃、研究、實驗、生產到全麵上市,總共花了12年時間。由於“冷凍幹燥咖啡”試銷成功,所以商品上市一年之後,它的銷售量就直線上升,不但挽救了一項已呈現衰退的商品,同時也使通用食品公司走出了經營困境。

    新產品的開發是一個企業生存發展的命脈。但是,新產品的開發也是風險極大的投資。為了降低風險,產品在上市之前,最好像通用食品公司那樣進行試銷,以試銷來了解消費者的意見和反應,作為修正、改善或放棄的參考。這不正體現了鬼穀子“審量權”、“審揣情”的戰略思想嗎?

    5.運用智慧預見未來

    原典

    常有事於人,人莫能先。先事而至,此最難為。故曰“揣情罪難守司”。

    譯文

    善於運用揣情為人謀事的人,總是讓人無法超越。他總是在事情發生之前,就已經預料到了,這種料事如神的境界是最難達到的。所以說,揣情是最難把握的方法。

    典例闡幽

    有這樣一則寓言,說的是兩頭公牛為了爭奪一片肥美的草地,發生了爭鬥。一隻青蛙看到後,唉聲歎氣。其他的青蛙看到後很是不解,就問它:“你用得著這麽發愁嗎?這和你有什麽關係啊?”這隻青蛙答道:“唉,我們很快就要倒黴了。因為失敗的那頭公牛將被迫離開草地,而在荒野上一口草也吃不到,它肯定會來到我們這長滿蘆葦的沼澤地,把我們踩在腳底下。最終,我們大家都會變成肉泥。”這種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的。果然,沒過多久,被打敗的公牛來到沼澤地棲身,蛙群受到了嚴重的傷害,一會兒就有幾十隻青蛙被踩死了。

    那隻“料事如神”的青蛙的推理其實也不複雜,但其他青蛙之所以沒有想到,是因為他們沒有意識到,或者說對潛在的危險視而不見。有的時候,真理總是簡單的。問題是,讓人們相信簡單的真理,確實是很難。

    春秋時期,秦穆公決定發兵,長途奔襲攻打鄭國。大夫蹇叔認為興師動眾,無法做好保密工作,鄭國肯定會做好準備。秦穆公不聽,派孟世明等三師率部出征。在部隊出發時,蹇叔痛哭流涕地警告說,恐怕你們這次襲鄭不成,反會遭到晉國的埋伏,隻有到崤山去給士兵收屍了。果然不出蹇叔所料,秦軍襲鄭不成,隻得迴師。部隊經過崤山時,晉國早在峽穀中埋伏了重兵。一個炎熱的下午,晉軍小股部隊前來騷擾,孟世明下令追擊。追到山隘險要處,晉軍突然不見蹤影。孟世明見此地山高路窄,草深林密。情知不妙,這時鼓聲震天,殺聲四起,晉軍伏兵蜂擁而出,大敗秦軍,生擒孟世明等三師。

    蹇叔在秦師未出之前,便料定鄭國會做好防範,而且還料定晉軍會在崤山設伏,後來果然一一驗證。秦穆公作為“春秋五霸”之一,也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但這次不聽蹇叔的話,不察敵情便輕舉妄動,終於遭到慘敗。

    人生如戰場。想要獲得成功,也必定要有長遠的眼光。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辛亥革命前,是山西大德通票號最興盛的時候,但總經理高鈺沒有得意忘形,而是冷靜處事,凡重大進退總是三思而後行。當時,三歲的小兒溥儀被扶上了皇帝寶座,高鈺就看出天下將不安定的苗頭,於是在經營上采取保守的做法。稍後,革命黨人在南方的活動加劇。高鈺便覺得事必大變,所以采取了急流勇退的方式,迅速收斂業務。高鈺的這一舉措,與當時票號界的隆盛局麵極不相稱,受到世人的譏諷。很快,他的收斂之計剛剛就緒,辛亥革命就爆發了!於是,絕大多數票號由於準備不足,猝不及防,在擠兌風潮的襲擊下紛紛關門!而在這些票號遭受這場滅頂之災時,大德通票號卻有備無患,安然渡過了這場金融風暴!

    高鈺的聰明之處,就在於他知道票號的經營與政局關係極大,一有大的政變,就可能引起災難性的後果。因此,他密切關注時局的變化,以此為根據決定自己的經營策略,顯然這是一種十分明智的做法。

    可見,說一個人“料事如神”,是因為他的經驗和智慧均達到了很高的境界,能對事情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相當準確地判斷。鬼穀子說:“先事而至,此最難為”。這樣的人高瞻遠矚,是真正的領袖型人才,也是每一個渴求成功的人效仿的對象。

    6.注重修辭文質雙兼

    原典

    言必時其謀慮,故觀蜎飛蠕動,無不有利害,可以生事變。生事者,幾之勢也。此揣情飾言成文章,而後論之。

    譯文

    遊說活動必須深謀遠慮的選擇時機。過去我們看到昆蟲蠕動,都與自己的利益相關,因此才發生變化。而任何事情在剛剛產生之時,都呈現一種微小的態勢。這種揣情,需要借助漂亮的言辭或文章,而後才能進行遊說應用。

    典例闡幽

    《論語》記載,有一天,衛國大夫棘子成對孔子的學生子貢說:“君子隻要有好的本質就夠了,為什麽還要注意自己的語言呢?”子貢說:“您這樣說是不對的。俗話說: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我們說話的時候應該特別注意。就像虎豹的皮和犬羊的皮,它們的區別既在於本質,也在於花紋,如果把這兩類獸皮上的毛拔去,那麽兩者看起來就差不多了。”子貢的意思是說:說話要注意文采和修辭,因為人們對於自己說過的話,是要負起責任來的。棘子成聽了連連點頭,認為很有道理。

    看問題當然首先要看實質,不能隻看外表。但在實質的基礎上,注意適當合度的修飾,是有益無害的。適當的文飾,有助於發揮積極作用。像墨子那樣故意使自己的文章粗樸,顯然過分。正所謂:“言之無文,行而未遠。”

    《春秋》裏有“鄭伯克段於鄢”這一篇,講的是鄭莊公和弟弟共叔段相爭的故事。莊公先是縱容共叔段做錯事,等共叔段正式謀反的時候,莊公就把他趕跑了。《左傳》解釋時說:由於共叔段違背了做弟弟的本分,所以《春秋》不用“弟”字稱唿他;這件事如同兩個國君之間爭權,所以用“克”字;又由於鄭莊公對弟弟有失教誨,所以經文不用鄭莊公的諡號,而用“鄭伯”,表示對他的批評。這種所謂的“春秋”筆法,雖然在今天被很多人詬病,但也表明古人對於文字是何等的嚴謹。

    一個人內在的品質優秀,如果再加上外在的儀表高雅,秀外慧中,那就更顯示出一種人格的魅力了。所以孔子說:“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外在的文飾和內在的品質,正是文與質的關係。文質雙兼,就有彬彬之美了。

    晉武帝司馬炎手下有一名叫滿奮的臣子,晉武帝對他非常器重,經常召他進宮商議國事。滿奮從小生長在溫暖的南方,特別怕冷,一到冬天,就感覺苦不堪言。一天,晉武帝召見滿奮,他知道滿奮畏寒,就命人在北窗下立了一扇琉璃屏風。滿奮頂著風,好不容易進了宮。晉武帝賜座後,一個侍臣把椅子放到北窗下。滿奮不由得渾身打戰。坐吧,怕冷風吹;不坐吧,恐怕對皇上不敬。他局促地站在原地,不知如何是好。晉武帝看到滿奮左右為難的樣子,大笑說:“你就放心坐下吧,那是琉璃屏風,擋風的效果更好。”滿奮這才鬆了口氣,同時又很不好意思,就自我解嘲道:“我就像吳地的水牛,一看到月亮就嚇得直喘氣。”滿奮為什麽這樣說呢?原來,吳地的水牛怕熱,一看到太陽,就會喘個不停。所以一到夏天,水牛就喜歡泡在涼水裏,在陰涼的地方歇息。有的水牛看見月亮,誤以為是太陽出來了,也會嚇得不斷喘起氣來。總之,吳牛喘月是一種很奇妙的現象,滿奮在這裏把自己心中的懼怕借一種自然現象說得惟妙惟肖,起到了很好的解嘲作用。

    在一個人說話或寫文章的時候,表達的義理固然是首要的,但文飾也不可或缺。為了強調文飾的必要性,鬼穀子用了“蜎飛蠕動,無不有利害”的比喻。

    文飾固然重要,但也必須要恰如其分,不可太過。因為文飾隻是促進事業成功的助因,而不是主因,隻起輔助作用,不起決定作用。決定因素仍然是內在的實質。如果文飾太過,超過限度,不符其實,那就適得其反。文過盛,實必衰,這是必然的道理。如果你用翡翠作釣線,桂枝作釣餌,漁竿是夠美了,魚看了卻一定會嚇跑。正像濃妝豔抹,往往會掩蓋容貌本身的清麗;過於華美的文辭,也常常會妨礙思想的表達。人們隻記住他的文字,卻沒有注意他的思想,這對於文人而言實質上是一種失敗。唐宋古文運動,其目的就是反對此前文壇堆砌辭藻、無病呻吟之風,提倡直抒胸臆、真情實感之文。因為這樣的文章才能代表真實思想,但這個分寸實在難以把握。

    像某些包裝華美的商品,金玉其表,敗絮其中,到底是騙不了人的。但是,質優價廉的產品,如果包裝粗劣,同樣不被市場接受。可見,外表的文飾美化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每天讀點鬼穀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鬼穀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鬼穀子並收藏每天讀點鬼穀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