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狼性追求
雪山、草地、原始森林、戈壁沙漠,不難看到我們的蹤跡。我們被大多數動物和人類認為是兇猛貪婪的野獸。是的,我們常成群結伴地生活,共同襲擊龐大的敵人,捕獲弱小的動物。
我們是動物中的靈長,我們知道,不可有傲氣,但絕不可無傲骨,我們做到了。我們被認為是殘忍的,這是我們的天規,在我們的世界裏,沒有懶惰,也沒有容情,有的隻是進攻的狂野。
第一節 狼性狂野
狼的自述:
沒有雄心幹不成大事;
不敢冒險幹不成大事;
意誌不堅幹不成大事;
偷奸耍滑幹不成大事;
每個生命都是自然界的奇跡;
必須把它的能量發揮至極致;
才算沒白活一迴……
永爭第一
狼在奔跑時,狂傲的長嘯迴蕩在曠野上,傾瀉著它的野性與傲慢,狼性精神就是永爭第一的心態。
在人的身上,這種神秘的力量就是進取心。使我們向目標不斷努力。它不允許我們懈怠,它讓我們永不滿足,每當我們達到一個高度,它就召喚我們向更高的境界努力。
從弱者往上爬成強者:這就是進取的力量。人的進取心形象地說就是“往上爬”。在你的行動中,無論你的目標是什麽,你都應把你的目的不斷向前推。最令人惋惜的人就是半途而廢者。這樣的人走到一定的程度就會停下來,他們和放棄的人不一樣,和攀登的人也不一樣。
在現實生活中,無論你在什麽行業,無論你有什麽技能,你都應該爭取在這一領域處於領先的位置。
對於一個人的生命來說,沒有什麽比你的進取心理更重要的了,這種態度包括你對自己的評價和你對未來的期望。
進取心這種內存的推動力是我們生命中最神奇和最有趣的東西。
一個人要做成大事,絕不能缺少進取的力量,因為進取的力量能夠驅動你不停地提高自己的能力,把成大事者所具備的一切搬到自己的腳下。
成大事者的一個非常難得的美德就是有進取心,它能驅使一個人在不被支配應該去做什麽事之前,就能主動地去做應該做的事。“這個世界願對一件事情贈予大獎,包括金錢與榮譽,那就是‘進取心’。”這是胡巴特對“進取心”說的話。
什麽是進取心?我們可以明確地告訴你,那就是主動去做應該做的事情。
要是相對於主動被動地去做應該做的事情,那就僅次於它了,就是當有人告訴你怎樣做時,要立刻去做。
再往下一級的人,隻在被人從後麵踢時,才會去做他應該做的事,這種人大半輩子都在辛苦工作,卻又抱怨運氣不佳。最後還有更糟的一種人,這種人他自己應該去做的事他都肯定不會去做,就算是給他做例子並且和他一起做,他也不會去做。這種人大部分時間都在失業中,因此,易遭人輕視。但即使是這個情形,命運之神也會拿著一根大木棍躲在街頭拐角處,耐心地等待著他們。
用“往上爬”來形容人的進取心在這裏也是有非常大的意義的,它主要指這樣的一種意思:即在人的生活中,無論你的目標是什麽,你都應把目的不斷向前推。也就是說你的生活目的是沒有界限的,而真正的界限卻是:你是繼續前進,還是停滯不前,甚至放棄。所以問題的關鍵在於你是否“往上爬”。你“往上爬”的具體目的我們在這裏可以想象得到,比如為了得到市場的份額、得到較好的職位、改進人際關係、要做的事情就做好、完成一次教育、培養好孩子、在你有限的一生中做點有意義的貢獻等,這些動力和意願都是我們人絕對需要的。成大事者對自下而上進步、達到他們的目標以及實現他們的夢想都具有強烈的力量和渴望。
有一定限製的是人的生活,所以我們的這種內在驅動力 ——“往上爬”——就是我們本能地與時鍾賽跑,即爭取時間來完成我們的任務:寫作或者其他許多的事情。無論你對自己的人生目的是否有一個較正統的看法,你都會感覺到一種動力在不斷地引導著你,那就是進取心。如果你不相信這種驅動力的存在,那麽你隻要去觀察一下那些從癌症中活過來的人,那些經過九死一生才逃離了死亡的人,觀察在他們那裏究竟發生了什麽,你就會對“往上爬”的含義有所領悟了。這些人立即重新估計了他們生命的價值。他們重新確定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這些事情正是和他們的人生目的相關聯的,所以說想去浪費他們的精力和時間,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進取心並不是針對於每個人而言。每一個組織機構和工作單位都希望把事情幹得更好。我們有許多工作都需要這樣的精神,比如人們整體素質的提高、消除汙染、增加開創性、聲調建設、對太空的無窮探索、對科學技術的合理應用等等。人的上進心我們在很多很多的地方都會用到,但是,我們也常被許多不利因素所阻撓,甚至徹底失敗,這就像是在爬山的時候,遇到了大風大雨,遇到想象不到的惡劣天氣一樣。
如果我們已感覺到了這種進取心的驅動力,我們就會分享到被它不斷向前帶動的力量。那麽,我們為什麽沒有看到山頂上眾多的到達者與山腳下的參與者之間的不同呢?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要想迴答上麵的問題,我們需要考察在我們登山途中所遇到的三種不同類型的人,他們有不同的特征,我們要考察他們究竟有怎樣的差別。首先可以確定的是,他們對往上爬的反應是各自不同的。其次,在他們的生活中,他們具有不同層次的成大事者觀和快樂觀,有的喜歡這樣的成大事者,有的喜歡那樣的成大事者,這如同他們對不同的歡樂的態度一樣。日常生活中,我們已經遇到了這些人,他們就在我們的周圍,在我們的組織機構裏,在我們的人際關係裏,在學校,甚至在新聞廣播中。他們是那樣地容易被發現,可以說,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是無處不在。
毫無疑問,有大量的人選擇放棄、逃避、退卻。他們都是放棄進取心的人。放棄者的典型特征就是放棄攀登,拒絕山峰為他們提供的機會。他們忽視、掩蓋並且拋棄往上爬,這樣他們就失去了這一力量的引導,生命向他們提供的許多東西他們也同時得不到了。
半途而廢的人就是最讓人感到惋惜的人。他們與放棄者、攀登者不一樣,他們爬到一定的程度就會停下來,並說:“這是我能(或我想)到達的地方。”他們由於不想繼續攀登(甚至害怕),所以就結束了“往上爬”的進取心,並為自己尋找一個舒適的、讓人滿意的高處,以逃避逆境。
放棄者和半途而廢者所不同的是,放棄者什麽也沒有得到,而半途而廢者他們至少承擔了“往上爬”的挑戰,知道了些什麽。成大事者的旅程可能是挺容易的,也可能是不怎麽容易,有時候他們為了得到所希望得到的東西,還會犧牲許多東西或者努力地工作。半途而廢者的“往上爬”是不完整的,更不是徹底的,但一些人可能也會把“成大事者”這個詞加在他們頭上。這僅僅是那些把成大事者視為達到一個特定目的地的人所說的成大事者。這樣的人總是有一個普遍的錯誤理解,整個的旅途他們沒有看到,而隻看到旅途中的某一點,他們的目的是達到這一點,而不是旅途中繼續努力往上爬。所以,半途而廢者雖然成大事者地達到了那一點,但是由於他放棄了繼續往上爬的進取心,他仍是不成大事者。我們也正是根據這一點來定義進取心的,它是一個人自我改善以及他生命擴展的整體標誌。
真正的有進取心的人是那些將自己整個生命都獻給“往上爬”的人。無論背景如何、優勢或劣勢、好運或壞運,他們都會繼續不斷地“往上爬”。攀登者是可能性的思想家,他們從不去顧及年齡、性別、種族、身體或精神的殘疾以及“往上爬”的途中可能遇到的其他困難。不斷進取就是他們的宗旨,因為他們徹底激活了那種力量,到達了我們人內在的那種驅動力。
安德魯·卡耐基曾經說:“我是不會幫助那些缺乏成為企業領袖的盛裝的年輕人的。”要敢於樹立這樣的目標:要成為主管、經理和老總。不管你目前的職位如何,仍然應該告訴自己:“我的職位應在更高處。”要敢於夢想,要立下決心——得到那個讓人羨慕的職位,並且絕不半途而廢,發誓一定要用盡所有的力量為這個而努力。
是不是認為他們可以取得成大事者,是不是認為他們具有與眾不同的價值,經常有些年輕人這樣問卡耐基。卡耐基迴答說:“你當然可以成大事。我覺得你完全有成大事者的潛力,但不知道你是否一定能成大事。這完全取決於你自己。如果你有去爭取成大事者的進取心,那麽,沒有什麽可以阻擋你;如果你沒有這樣的力量和願望,那麽,再好的教育、再有利的外界因素都不足以把你推向成大事者。”
進取心是一個人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這種態度是對自己的評價和你對未來的期望。如果你的態度是消極而狹隘的,那麽,你的人生就是平庸的人生。你必須以高於普通人的眼光來看待自己,否則,你隻是一個小職員。你必須自己能擁有更高的職位,以督促自己努力得到它;否則,你永遠也得不到。不要懷疑自己有實現目標的能力,否則,就會削弱自己的決心。隻要你在做著達到美好明天的夢,你就已經向你的夢想目標走去了。
足夠的決心再加上你堅韌的努力,那麽不久的將來你就一定會成大事。如果你沒有這樣的決心,那麽,你也許會看到那些條件不如你但有著更大決心的人走到你前麵去了。如果你不好好利用機會向上爬,你一定會抱怨運氣不佳。而且,你自己都還會不明白,為什麽有些人會是那麽快地升遷。
一位當代作家說:“我對於那些剛剛走上社會的年輕人的建議是:開始時就要有堅定的理想和確定的目標,除非業已實現,否則決不要輕易放棄。”
可以說,人的每一次行動都需要一定的激勵。我們很難想象,自己的成長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賴於某些方麵的激勵。當缺乏內在動力的時候,我們不會自覺地做任何事情。而對一個普通人來說,在社會上安身立命、出人頭地的進取心才是生命中最大的推動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亞伯拉罕·林肯被一種神秘的力量從小木屋中推向了白宮。對於北極使探險家羅伯特·皮裏樹立了征服地球極點的目標。同樣,堅定的理想使得年輕的本傑明·迪斯累利從英國的下層社會奮鬥到上層社會,發展到一個世界大國的首相,成為了社會和政治權力的中心力量。
所有來自社會底層的成大事者都有著相似的經曆,他們在自己前進的道路上都受到內心力量的有力牽引,這種力量幾乎無法抗拒。
我們生命中最神奇和最有趣的東西是進取心這種內在的推動力。它存在於每個人身上,和自我保護的本能一樣明顯。在這種求勝的本能的驅使下,我們走進了人生賽場。最後請你牢記進取的力量在於:能讓你從一個弱者變成一個成大事的人!
要想成為一個有進取心的人,你必須克服拖延的習慣,把它從你的個性中除掉。這種把你應該在上星期、去年或甚至於上幾年前就要做的事情拖到明天去做的習慣,正在啃噬你意誌中的重要部分。這個壞習慣除非是被你扔掉,要不然的話任何成就你都得不到。
“有兩種人絕不會成大器,一種是非別人要他做,否則絕不主動做事的人;另一種人則是即使別人要他做,也做不好事情的人。”這是卡內基說過的話。那些不需要別人催促,就會主動去做應做的事,而且不會半途而廢的人必將成功,這種人懂得要求自己多付出一點點,而且做得比別人預期的更多。個人進取心,是你實現目標不可缺少的要素,它會使你進步,給你帶來出人頭地的機會。
郭薇在一家大型建築公司任設計師,常常要跑工場,看現場,還要為不同的老板修改工程細節,異常辛苦,但她仍主動地去做,毫無怨言。
雖然她是設計部唯一一名女性,但她從不因此逃避強體力的工作。該爬樓梯就爬它個25層,該到野外就勇往直前,該去地下車庫也是二話不說。她從不感到委屈,反而挺自豪。
有一次,老板安排她為一家客戶做一個可行性的設計方案,時間隻有3天。這是一件原本難以做好的事情。接到任務後,子敏看完現場,就開始工作了。3天時間裏,她都在一種異常興奮的狀態下度過。她食不甘味,寢不安枕,滿腦子都想著如何把這個方案弄好。她到處查資料,虛心向別人請教。
3天後,她帶著布滿血絲的眼睛把設計方案交給了老板,得到了老板的肯定。因做事積極主動、工作認真,現在子敏已經成為公司的紅人。老板不但提升了她,還將她的薪水翻了3倍。
後來,老板告訴她:“我知道給你的時間很緊,但我們必須盡快把設計方案做出來。如果當初你不主動去完成這個工作,我可能會把你辭掉。你表現非常出色,我最欣賞你這種工作認真、積極主動的人!辛勤工作的時間對於喜歡分內工作的人來說並不是那麽難以過去的。”
現在的你不管做哪一方麵的工作,每天你一定要使自己獲得一個機會,使你能在平常的工作範圍之外從事一些對他人有價值的服務。在你主動提供這些服務時,你當然明白,你這樣做的目的並不是為了獲得金錢上的報酬。你之所以提供這種服務,因為它是你練習、發展及培養更強烈的進取心的一種方式。這種精神你必須先具備它,爾後才可能成為一個傑出的人物。
在你的事業中,擺脫頹廢的最好的手段就是利用進取心。一旦形成不斷自我激勵、始終向著更高境界前進的習慣,身上所有的不良品質和壞習慣都會逐漸消失,個性品質中,隻有被鼓勵、被培養的品質才會成長,而消滅不良品質的最好方法就是消滅它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和土壤。一般在很早的時候人們都已經感覺到了進取心在自己的心中蠢蠢欲動了,但是,如果不注意它的聲音,不給予它鼓勵,它就會漸漸遠離,正如其他未被利用的功能和品質一樣,雄心也會退化,也可能在還沒有得到利用的時候就已經徹底消失了。
即使最偉大的雄心壯誌,也會由於多種原因受到嚴重的傷害。拖延、避重就輕的習慣都會嚴重地削弱一個人的雄心,影響一個人的雄心壯誌。
這種來自內心的召喚、這種激勵你奮進的聲音,如果你發現自己在拒絕它,這時要注意了,別讓它越來越微弱以至消失,別讓進取心衰竭。當這個積極的聲音在你耳邊迴響時,一定要注意聆聽它,它是你最好的朋友,它可以帶你走向一條光明的道路。
所以,不管在現實生活中你從事的是什麽職業,無論你有什麽技能,你都應該爭取在這一領域處於領先的位置,永葆進取心,追求卓越,永遠是人類進步的北極星。它不僅造就了成大事者的企業和傑出的人士,而且它能夠讓每一位努力成就自我的人,在未來的大路上開創出自己的天地。
敢於說“不”
學習狼的狂野精神,就要學會說“不”。
說“不”是個人的權利,說“不”需要勇氣。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服從是人的本能。一個小孩從一出生,就是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個體,都有接受和拒絕的權利。中國一向鮮有說“不”的勇氣,對權勢說“不”的勇氣更為可憐!大臣依附皇帝,小民依附官吏,女人依附丈夫。正是依附的原因,國人最缺乏獨立之精神、獨立之人格。在這種環境中的臣民,也就隻能有被強奸的幸福,自己獨立的人格幾乎沒有。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古代的專製社會,隻有一種指鹿為馬的嗥叫,沒有言論自由。臣民想對國事有看法,不能向領導建議,更不能想公開就公開,想發表就發表。小民百姓要是真有什麽想法,實在心裏憋不住了,也隻能向領導反映,同時還必須懷著對領導絕對忠誠,並且百分之百地相信組織,否則,就是觸犯官顏、大逆不道。長期以農業生產作為謀生手段的生活方式,形成了絕對的人身依附關係:兒子依附於父親,農民依附於地主,地主依附於官僚,官僚依附於大皇帝。從古代的養士,到古代科舉,再到今天的幹部任用,中國精英們一級依附一級,每一級對上級是奴才,對下級又是主子。五千年傳統文化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把自己的人民塑造成了沒有獨立的人格和說什麽就是什麽的人民。
奴才意識上的一種表現就是不敢說“不”。敢於說“不”,是現代獨立人格的必須有的內容。一個人或少數人不敢說“不”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多數人或整個時代皆患上軟骨症。這種人群,一旦有他們所需要的氣候,他們便奴性大發,人格、尊嚴以及一切的一切沒有一樣不是跟著別人走的,事事讓別人代表,處處跟風,成為指鹿為馬最好的燃料。李敖說:“中國人千百年來講道德,卻講錯了道德,隻講到獨善其身的‘鄉願’道德,卻沒講到兼善天下的‘狂狷’道德。結果是,中國思想中的‘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理論誰都會說,卻很少人敢做,因為一做就倒黴。孔夫子攻擊‘鄉願’,但是千百年下來,人人是‘鄉願’,並且以‘鄉願’身份罵‘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少數人‘人格有問題’。”
一個社會或全體,沒有說“不”的勇氣,實在太恐怖、太可怕了。不敢說“不”的人,是可怕的人;不敢說“不”的群體,是不理性的群體。因為有此意識的人一旦氣候適宜,極可能成為十足的奴才,而十足的奴才一旦占據權力,便是十足的主子和指鹿為馬者。中國封建社會兩千餘載,上自皇帝,下至大小官僚,鮮有不是指鹿為馬者,而他們治下的群體幾乎個個十足的奴才。在東方人的智慧裏,隻能產生“生活就像被強奸,既然無力反抗,就隻好樂滋滋地享受了”的阿q群體。
指鹿為馬的意識和不敢說“不”的意識,往往同時存在於國人的頭腦中。指鹿為馬和不敢說“不”,它們是同一種土壤裏的孿生兄弟。在小人物麵前,他們指鹿為馬,代表一切;在大人物麵前,他們不敢說“不”,而又被別人代表著。像以前的封建王朝裏堂堂的大人物,在皇帝麵前,他們口口聲聲的“奴才不敢”“奴才該死”,可在下屬的麵前,卻又是動輒指鹿為馬、顛倒黑白。
因為他們的臣民不敢說“不”的緣故,獨裁統治者才敢時時處處指鹿為馬。印度的民主和國家獨立,是非暴力不合作爭取得來。盡管我們麵對的指鹿為馬者並非英帝國統治者“仁慈”,我們一時無法改變指鹿為馬的曆史,但是我們對指鹿為馬說“不”總可以吧?我想,我們應該能夠做到這一點。現實中生活總是那麽的無奈。在有些時候,總是開不了口說“不”。想開口的時候,左思右想前望後看,因為往往要顧及——身邊人、周圍人、對你有利害關係的人、愛你的人、你愛的人,怕傷害人,也怕被人傷害,所以這時說“不”的勇氣也就蕩然無存了。
喜劇大師卓別林曾說:學會說“不”吧!那你的生活將會美好得多。
“助人為快樂之本”,是人人都可朗朗上口的一句格言,但是,當別人前來要求協助時,難免會遇到自己力不從心的時候,這個時候該如何拒絕呢?
有的時候,想去拒絕對方,又因為不好意思而又不敢去明說,致使對方摸不清自己的意思,而產生許多不必要的誤會。像是當你語意曖昧地迴答:“這件事似乎很難做得到吧!”原來是拒絕的意思,然而卻可能被認為你同意了,如果你沒有做到,就會說你沒有去遵守自己的承諾。
所以,大膽地說出“不”字,是相當重要卻又不太容易的課題。以下是幾種如何說不的建議:
直接分析法:直接跟對方說明拒絕的客觀原因,包括自己的狀況不允許、社會條件限製等。通常這些狀況是對方也能認同的,因此較能理解你的苦衷,自然會自動放棄說服你,並讓他感覺你拒絕他不是沒有道理的。
巧妙轉移法:不方便直接拒絕的時候,可采取迂迴的戰術,轉移話題或是另有理由,主要是善於利用語氣的轉折——溫和而堅持——絕不會答應,但也不致撕破臉。比如,先向對方表示同情,或給予讚美,然後再提出理由,加以拒絕。由於先前對方在心理上已因為你的同情使兩人的距離拉近,所以讓他感覺你拒絕他也是可以理解的。
不用開口法:有的時候不方便去開口拒絕對方,往往在心中演練多次該怎麽說,一旦麵對對方又下不了決心,總是無法啟齒。這個時候,肢體語言就派上用場了。一般而言,搖頭代表否定,別人一看你搖頭,就會明白你的意思,下麵你就不用再說什麽了,麵對推銷員時,這是最好的方法。另外,微笑中斷也是一種掩體的暗示,當麵帶笑容的談話,突然中斷笑容,便暗示著無法認同和拒絕。類似的肢體語言包括,采取身體傾斜的姿勢、目光遊移不定、頻頻看表、心不在焉……但是別忘了不要傷了對方的自尊心哦!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一拖再拖法:假如是你已經承諾下來的事,還一拖再拖那是不行的,這裏的一拖再拖法指的是——暫不給予答複,也就是說,當對方提出要求時你遲遲沒有答應,隻是一再表示要研究研究或考慮考慮,那麽聰明的對方馬上就能了解你是不太願意答應的。
說“不”的能力我們不但要學會,更需要學會識別和鑒賞的能力。對真“愛國主義”說“不”,對假“愛國主義”說“不”,對過去的“愛國主義”說“不”,對現在的形形色色愛國主義說“不”。陳獨秀早就說過:“我們愛的是人民拿出愛國心抵抗被人壓迫的國家,不是政府利用人民的愛國心壓迫別人的國家。我們愛的不是人民為國家做犧牲的國家,而是國家為人民謀幸福的國家。”
自 強 不 息
狼會在小狼有獨立能力的時候堅決離開它,狼把它們趕到原野上,讓它們自食其力。狼的野性也正是在這種自強不息、自食其力的生存中造就的。
自強不息應該是我們在社會上的安身處世的基本態度。我們的民族能走過數千年的曆史風雨,戰勝自然,戰勝天災人禍,戰勝動亂和分裂,一直生存發展到今天,和這種充滿生命力、創造力的寶貴傳統有非常密切的關係。自強不息能夠成為一種民族傳統和民族精神,既是先哲們對民族曆史實踐的深刻總結,也是先哲們超越人事、對宇宙萬物發展規律的綜合把握。
自強不息是一種積極向上的處世觀,一種創造超越的處世觀。它拒絕軟弱和懶惰,拒絕停滯和自滿,拒絕依賴他人,坐享其成。用這種精神來指導人的思想行為,就不應該怨天尤人,無所作為,而應該自己動手,改變環境,改變現狀;就不應該滿足於已有的成績,而要生命不息,奮鬥不止;就不應該屈服於困難和壓力,而要有戰勝一切、壓倒一切的信心和勇氣。對於我們的子女,要幫助他們自強自立,掌握生存發展的能力,使他們能應付各種生活環境,會勞動,會工作,會創造,並能幫助他人,服務社會。也不應該用金錢為他們鋪設幸福的前程。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人憑借著自強不息的精神,踏出了一串串輝煌的人生足跡。海倫·凱勒的傳奇人生。
1882年2月的一天,年僅兩歲的海倫·凱勒患上了“猩紅熱”病,這種病在當時是相當危險的。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海倫·凱勒的命是保住了,但是她卻成了一個又聾、又啞、又盲的小姑娘。
一天天長大的她很想走路,但是每當她邁開步子準備走的時候,卻總是被碰得鼻青臉腫。媽媽便每天帶著小海倫·凱勒熟悉家裏的每一件家具所放的位置,一個月下來,她便能在家裏自如地走來走去了。5歲時,她能知道自己每一件衣服所放的位置,因為都是她把自己的衣服一件件疊好,放好。
海倫·凱勒是一個好強的孩子,盡管她不能聽,不能看也不能說,但她渴望與人們交流,所以她常常用手勢和父母交流,可是有時父母不懂她的意思,引得好強的小海倫·凱勒傷心地大哭。後來父母給她請來一位教聾啞孩子非常有經驗的安妮·沙莉文小姐。第一次見麵,沙莉文小姐便給小海倫·凱勒帶了一個布娃娃。小海倫·凱勒抱著娃娃高興極了,沙莉文小姐見機便把她的手拉過來,寫了“娃娃”這個單詞。但是小海倫·凱勒不明白是什麽意思,沙莉文小姐便不厭其煩地一遍一遍地讓她摸布娃娃,然後再在她的手心寫下這個單詞。不久,小海倫·凱勒終於掌握了這種學習方法,於是她拉著沙莉文小姐讓她拚寫桌子、椅子、床、衣服等自己身邊的每一樣物品。
沙莉文小姐還常常帶著小海倫·凱勒到花園裏去認識花、樹、玫瑰、小鳥等具有生命的東西,這越發激起她學習的興趣。沙莉文小姐開始教她盲文,不久小海倫·凱勒便開始閱讀盲文書。
1888年5月26日,小海倫·凱勒8歲時,不願滿足的她考上了沙莉文的母校珀金斯學院,開始了正規地學習。這時,沙莉文小姐仍然陪在她的身旁,伴她讀書。
沙莉文小姐是一個有經驗的熱心人,她讓小海倫·凱勒摸著她的臉感覺自己說話時舌頭、嘴和臉部的運動,然後讓海倫·凱勒模仿她的發音。海倫·凱勒很快就學會了6個單詞,經過沙莉文小姐的啟發,海倫·凱勒開始學習說話了。當然這對於一個十來歲又聾、又啞、又盲的孩子來說是一件極不容易的事情,但海倫·凱勒每天頑強、堅持不懈地練習,最後她終於能夠完整地說話了。
接下來,她又以頑強的毅力學習了法語、英語、德語、希臘語、拉丁文等5種語言。她還靠驚人的毅力學習了代數、幾何、物理等課程,這些課程都是老師在上麵講,沙莉文小姐在下麵寫在海倫·凱勒手心上。在此期間,她一邊學習一邊用打字機寫作文和翻譯。1896年6月29日,16歲的她通過長期、艱苦卓絕的努力終於考取了哈佛大學,這一消息震驚了紐約。
1897年,哈佛大學的盲人學生海倫·凱勒完成了數十萬字的自傳體長篇小說《我生活的故事》。小說出版後,在美國引起強烈反響,海倫也因此贏得無數人的尊敬。
如果沒有自強不息的執著,恐怕後人不會知道海倫·凱勒究竟是誰。誠然在自強不息的奮鬥過程中,失敗挫折,甚至犧牲,也是會有的。因為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我們的世界也不會完美無缺。我們要想戰勝厄運,通向勝利的道路,隻能用自強不息的精神去開辟。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經過不懈地奮鬥,總會取得成功。人生的意義和價值用勝利去衡量是遠遠不夠的,心靈和意誌也不能忽視。心靈高尚、意誌堅強的人,即使失敗了,也是英雄,是“強有力的、獨立的、高尚的人物”。他們的失敗,是“傲然抗衡勝利的意氣揚揚的失敗”(蒙田《人生隨筆》),可以激勵後人,教育來者。勝利後的喜悅也不能說是單一的人生幸福,還在於取得勝利的整個奮鬥過程。經過失敗挫折、全力拚搏後取得的勝利,是最完滿、最充實、最值得迴味的;一旦取得勝利,奮鬥過程終結,勝利的喜悅就會因喪失奮鬥的目標而為一種失落感所代替。哲人有言:“鬥爭就是幸福”;“與天奮鬥,其樂無窮;與地奮鬥,其樂無窮;與人奮鬥,其樂無窮”,在這裏麵存在著很大的意義。
自強不息的故事在曆史上也很多,漢代司馬遷所著《史記》,被人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而這部傳世之作,卻是在司馬遷身心均遭受莫大摧殘和淩辱之後,發奮著就的。
蘇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打了敗仗被匈奴逮住,投降了。漢武帝召集大臣,要他們議一議李陵的罪行。大臣們都譴責李陵不該貪生怕死,向匈奴投降。漢武帝問太史令司馬遷,想聽聽他的意見。
司馬遷說:“李陵帶去的步兵不滿五千,他深入到敵人的腹地,打擊了幾萬敵人。他雖然打了敗仗,可是殺了這麽多的敵人,也可以向天下人交代了。李陵不肯馬上去死,準有他的主意。他一定還想將功贖罪來報答皇上。”
漢武帝以為司馬遷是在為李陵辯護,是有意貶低李廣利(李廣利是漢武帝寵妃的哥哥),勃然大怒,說:“你這樣替投降敵人的人強辯,不是存心反對朝廷嗎?”他吆喝一聲,就把司馬遷下了監獄,交給廷尉審問。
審問下來,把司馬遷定了罪,應該受腐刑。司馬遷拿不出錢贖罪,隻好受了刑罰,關在監獄裏。
司馬遷幾乎想自殺,因為在他看來受腐刑是非常丟人的事。但他想到自己有一件極重要的工作沒有完成,不應該死。因為當時他正在用全部精力寫一部書,這就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曆史著作——《史記》。
原來,司馬遷的祖上好幾輩都擔任史官,父親司馬炎也是漢朝的太史令。司馬遷10歲的時候,就跟隨父親到了長安,從小就讀了不少書籍。
司馬遷為了搜集史料,開闊眼界,從20歲開始,他就遊曆祖國各地。他到過浙江會稽,看了傳說中大禹召集部落首領開會的地方;到過長沙,在?日羅江邊憑吊愛國詩人屈原;他到過曲阜,考察孔子講學的遺址;他到過漢高祖的故鄉,聽取沛縣父老講述劉邦起兵的情況……這種遊覽和考察,使司馬遷獲得了大量的知識,又從民間語言中汲取了豐富的養料,給司馬遷的寫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以後,司馬遷當了漢武帝的侍從官,又跟隨皇帝巡行各地,還奉命到巴、蜀、昆明一帶視察。
司馬炎死後,司馬遷繼承父親的職務,做了太史令,他閱讀和搜集的史料就更多了。
在他正準備著手寫作的時候,就為了替李陵辯護得罪漢武帝,下了監獄,受了刑。他痛苦地想:這是我自己的過錯呀。
現在受了刑,身子毀了,沒有用了。
這時他想到了《周易》,是從前周文王被關在羨裏寫的;而孔子周遊列國的路上被困在陳蔡,後來編了一部《春秋》;屈原遭到放逐,寫了《離騷》;左丘明眼睛瞎了,寫了《國語》;孫臏被剜掉膝蓋骨,寫了《兵法》。還有《詩經》三百篇,大都是古人在心情憂憤的情況下寫的。這些著名的著作,都是作者心裏鬱悶,或者理想行不通的時候,才寫出來的。而我的這部史書也同樣地可以在這個時間寫出來啊。
於是,他把從傳說中的黃帝時代開始,一直到漢武帝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為止的這段時期的曆史,編寫成130篇、52萬字的巨大著作《史記》。
《史記》中,司馬遷對古代一些著名人物的事跡都作了詳細地敘述。他對於農民起義的領袖陳勝、吳廣,給予高度地評價;對被壓迫的下層人物往往表示同情的態度。他還把古代文獻中過於艱深的文字改寫成當時比較淺近的文字。人物描寫和情節描述,形象鮮明,語言生動活潑。因此,《史記》既是一部偉大的曆史著作,又是一部傑出的文學著作。
司馬遷出了監獄以後,擔任中書令。後來,終於鬱鬱不樂地死去。但他和他的著作《史記》在我國的史學史、文學史上都享有很高的地位。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每個人都有自己所在的環境和條件,根據這個可以追求思想上的進步和事業上的成就。這樣,自強不息便可以作為處世的態度,以積極奮進的姿態對待生活,對待人生,在思想和事業上都不斷追求更高一級的境界;不論是環境順利還是險惡的時候,不管是成功了還是失敗的時候,都永遠不會停止奮鬥的。
現 代 野 性
人們喜歡用獅子和狼來形容國外和中國本土企業的競爭,要是找出它的原因,應該就是那部膾炙人口的動畫片《獅子王》。不過,也正是因為這部動畫片,所有這些文章,似乎都把獅子放到了遠高於狼的位置上,而狼則被描繪成為蜷縮在陰暗角落裏,滿懷野心卻又缺乏實力的角色。但是,兩個物種高低之分在現實的草原上,真的有嗎?
實際上,在為了生存而奮鬥的世界中,從來就沒有誰有資格扮演天生的“正麵角色”,而狼在艱苦的環境中所表現出的野性,正是我們最應該尊敬的地方。
有這樣一條消息:是說在多年前,澳大利亞政府實施了一項名為“馴增量”的計劃,以大量捕殺狼群的方式,讓原本因人類過度捕獵而數量銳減的馴鹿得以迅速增長,期盼能再次引來人們恢複馴鹿的活動。一時間大量的狼被殘忍地屠殺。人們在血腥中非常奇怪地發現,那些目睹著在人類屠刀下倒下的同伴身影的狼,眼睛中竟然沒有恐懼,沒有悲傷,讓人看到的是一股可怕的沉靜——一種天生的桀驁不馴的野性,一種迫人心扉的原始傲氣。
狼並不是獨來獨往於原野之中。當漫長的冬夜來臨,狼群在追捕食物的時候每一隻都爭相衝在前頭,在清冷的月色中,它們跳躍著身軀超越在同伴之上,它們的目光瑩瑩發著藍光,迸射出野性。攝影家卡爾·布倫德斯曾經長時間將鏡頭對準狼,他認為,狼是野性的象征,是一種特別的動物。他說:“狼的眼睛是你所能想象到的最撼人心魄的東西。它們的眸子裏包含著北半球所有的野性。”
對於草原而言,它是沒有天生的主人的。誰說草原的秩序就應該由穆法薩來掌管?誰說辛巴就應該是當然的繼承者?誰說狼就應該在黑暗中臣服?真正的草原上沒有統治者,就像是在同一個市場上什麽樣的企業都是平等的一樣。在商業環境中,隻有一個永遠的君王,那就是用戶,而所有的企業,都隻是生態鏈中的一環,我們所要做的,就是用自己最大的能力,生存在這片草原,發展在這片草原上。
所以,獅子是值得尊敬的,那狼也是一樣的。而且,對於大多數企業而言,學習狼的野性也是更實際的做法。企業要擴張,必須有這三要素:一是敏銳的嗅覺,時刻注意周圍潛在的商機,就像了解羊群的動向一樣,隨時了解用戶需求的變化;二是不屈不撓、奮不顧身的進攻精神,再強大的對手也有它的弱點,隻要堅持不懈必有收獲;三是群體奮鬥。因此,企業應該不斷培養自己的“狼性”。
也許“狼性”讓人聯想起殘忍與血腥,但殘酷本身就是商業競爭的本質。不要忘了,市場不是母親,她沒有耐心也沒有仁慈,稍有不慎,你的企業可能就會在別人的嘴下屍骨無存。
狼是堅韌不拔的,在非洲大草原上,饑腸轆轆的狼會以任何可以下咽的東西果腹,在它的食譜中,一種叫做“有鼻白蟻”的昆蟲占到60%左右的比例,一個食肉動物,主要的食物竟然是螻蟻!記得記者當初在科普讀物上看到這一點時,很為狼頑強的生存能力感到驚詫。
狼也是沉默孤獨的,廝殺就是廝殺,它不會惺惺作態來表白自己。
現實中,一些國內企業總是在媒體上默默無聞,但卻不斷迅速發展壯大,並在每年為國家上繳高額利稅時,才嶄露頭角,他們是中國產業真正的脊梁。相反,很多虛張聲勢,硬要把自己裝扮成“獅子”的企業,可是到最後證明到的也隻是自己是一堆泡沫。
做企劃如果能加進一些野性、冒險心和幽默感,就可以成為一流的企劃者。這是有位企劃大師得到的結論。那是因為這樣不僅呈現了強烈的個性,同時也造成了其他企劃所遠不及的明顯差異性。當然,要將野性和幽默納入企劃,是需要自信和熟練的。若是憑空想象,隨意捏造,那會適得其反。
廈門縱橫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也是從“大樹”的蔭蔽下走出的。與其他不同的是,縱橫集團是被“推”出來的。
剛開始,縱橫集團還是電信係統“庶出”的孩子,在通信工程領域穩居壟斷地位。有一時期,省電信公司要求附屬的多種經營企業與電信係統分家,縱橫集團雖被保留,但也麵臨著改製。在這場電信係統內的大地震中,通信工程的“柵欄”被震開,一時間,我省十多家通信施工隊蜂擁來廈。
縱橫集團現在成了完完全全的民營企業。集團副總經理黃鷺生說,“有的員工的確有些失落,但是形勢不容多想,擺在企業麵前的關鍵是能不能盡快融入市場,獲得更大的市場空間。”
經過改製以後,集團果斷調整步伐,在全省各地市成立分公司或辦事處,抓住電信係統改製的契機,收編各地市通信工程,接受當地原來的電信工程業務。在省內站穩腳後,縱橫得隴望蜀先後在雲南、海南設分公司。與此同時,所轄的其他子公司也沒有閑住,紛紛拓展各自的市場空間。去年,集團總資產4.5億元,年營業收入5.2億元,成了一家“野性十足”的大型集團公司。
“野性”是現代中國人做得不夠的地方,這個野性是一種“拚”的精神。看看我們的先人,元朝那些在馬背上打天下的人,可以擁有東到俄羅斯、西到黑海(接近現在的埃及),在曆史上占有了最大的地區;還有和匈奴的戰鬥,其實匈奴也是一個值得人佩服的民族,他們充滿了“狼”的野性,在草原上稱霸幾十年,讓自稱是強大的大漢朝用“和親”的政策平息了一場風雨,好在漢武帝也發了“野性”,力爭改變現狀,才取得了成功。再看看近代大清,因為一味地懦弱,割地求和,才使中國落後與當今那些發達國家很多年,難道這些不值得我們反思嗎?“狹路相逢勇者勝”,這種野性,正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即使最後注定要失敗,但至少,它為付出的人保留了無上的尊嚴。
雪山、草地、原始森林、戈壁沙漠,不難看到我們的蹤跡。我們被大多數動物和人類認為是兇猛貪婪的野獸。是的,我們常成群結伴地生活,共同襲擊龐大的敵人,捕獲弱小的動物。
我們是動物中的靈長,我們知道,不可有傲氣,但絕不可無傲骨,我們做到了。我們被認為是殘忍的,這是我們的天規,在我們的世界裏,沒有懶惰,也沒有容情,有的隻是進攻的狂野。
第一節 狼性狂野
狼的自述:
沒有雄心幹不成大事;
不敢冒險幹不成大事;
意誌不堅幹不成大事;
偷奸耍滑幹不成大事;
每個生命都是自然界的奇跡;
必須把它的能量發揮至極致;
才算沒白活一迴……
永爭第一
狼在奔跑時,狂傲的長嘯迴蕩在曠野上,傾瀉著它的野性與傲慢,狼性精神就是永爭第一的心態。
在人的身上,這種神秘的力量就是進取心。使我們向目標不斷努力。它不允許我們懈怠,它讓我們永不滿足,每當我們達到一個高度,它就召喚我們向更高的境界努力。
從弱者往上爬成強者:這就是進取的力量。人的進取心形象地說就是“往上爬”。在你的行動中,無論你的目標是什麽,你都應把你的目的不斷向前推。最令人惋惜的人就是半途而廢者。這樣的人走到一定的程度就會停下來,他們和放棄的人不一樣,和攀登的人也不一樣。
在現實生活中,無論你在什麽行業,無論你有什麽技能,你都應該爭取在這一領域處於領先的位置。
對於一個人的生命來說,沒有什麽比你的進取心理更重要的了,這種態度包括你對自己的評價和你對未來的期望。
進取心這種內存的推動力是我們生命中最神奇和最有趣的東西。
一個人要做成大事,絕不能缺少進取的力量,因為進取的力量能夠驅動你不停地提高自己的能力,把成大事者所具備的一切搬到自己的腳下。
成大事者的一個非常難得的美德就是有進取心,它能驅使一個人在不被支配應該去做什麽事之前,就能主動地去做應該做的事。“這個世界願對一件事情贈予大獎,包括金錢與榮譽,那就是‘進取心’。”這是胡巴特對“進取心”說的話。
什麽是進取心?我們可以明確地告訴你,那就是主動去做應該做的事情。
要是相對於主動被動地去做應該做的事情,那就僅次於它了,就是當有人告訴你怎樣做時,要立刻去做。
再往下一級的人,隻在被人從後麵踢時,才會去做他應該做的事,這種人大半輩子都在辛苦工作,卻又抱怨運氣不佳。最後還有更糟的一種人,這種人他自己應該去做的事他都肯定不會去做,就算是給他做例子並且和他一起做,他也不會去做。這種人大部分時間都在失業中,因此,易遭人輕視。但即使是這個情形,命運之神也會拿著一根大木棍躲在街頭拐角處,耐心地等待著他們。
用“往上爬”來形容人的進取心在這裏也是有非常大的意義的,它主要指這樣的一種意思:即在人的生活中,無論你的目標是什麽,你都應把目的不斷向前推。也就是說你的生活目的是沒有界限的,而真正的界限卻是:你是繼續前進,還是停滯不前,甚至放棄。所以問題的關鍵在於你是否“往上爬”。你“往上爬”的具體目的我們在這裏可以想象得到,比如為了得到市場的份額、得到較好的職位、改進人際關係、要做的事情就做好、完成一次教育、培養好孩子、在你有限的一生中做點有意義的貢獻等,這些動力和意願都是我們人絕對需要的。成大事者對自下而上進步、達到他們的目標以及實現他們的夢想都具有強烈的力量和渴望。
有一定限製的是人的生活,所以我們的這種內在驅動力 ——“往上爬”——就是我們本能地與時鍾賽跑,即爭取時間來完成我們的任務:寫作或者其他許多的事情。無論你對自己的人生目的是否有一個較正統的看法,你都會感覺到一種動力在不斷地引導著你,那就是進取心。如果你不相信這種驅動力的存在,那麽你隻要去觀察一下那些從癌症中活過來的人,那些經過九死一生才逃離了死亡的人,觀察在他們那裏究竟發生了什麽,你就會對“往上爬”的含義有所領悟了。這些人立即重新估計了他們生命的價值。他們重新確定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這些事情正是和他們的人生目的相關聯的,所以說想去浪費他們的精力和時間,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進取心並不是針對於每個人而言。每一個組織機構和工作單位都希望把事情幹得更好。我們有許多工作都需要這樣的精神,比如人們整體素質的提高、消除汙染、增加開創性、聲調建設、對太空的無窮探索、對科學技術的合理應用等等。人的上進心我們在很多很多的地方都會用到,但是,我們也常被許多不利因素所阻撓,甚至徹底失敗,這就像是在爬山的時候,遇到了大風大雨,遇到想象不到的惡劣天氣一樣。
如果我們已感覺到了這種進取心的驅動力,我們就會分享到被它不斷向前帶動的力量。那麽,我們為什麽沒有看到山頂上眾多的到達者與山腳下的參與者之間的不同呢?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要想迴答上麵的問題,我們需要考察在我們登山途中所遇到的三種不同類型的人,他們有不同的特征,我們要考察他們究竟有怎樣的差別。首先可以確定的是,他們對往上爬的反應是各自不同的。其次,在他們的生活中,他們具有不同層次的成大事者觀和快樂觀,有的喜歡這樣的成大事者,有的喜歡那樣的成大事者,這如同他們對不同的歡樂的態度一樣。日常生活中,我們已經遇到了這些人,他們就在我們的周圍,在我們的組織機構裏,在我們的人際關係裏,在學校,甚至在新聞廣播中。他們是那樣地容易被發現,可以說,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是無處不在。
毫無疑問,有大量的人選擇放棄、逃避、退卻。他們都是放棄進取心的人。放棄者的典型特征就是放棄攀登,拒絕山峰為他們提供的機會。他們忽視、掩蓋並且拋棄往上爬,這樣他們就失去了這一力量的引導,生命向他們提供的許多東西他們也同時得不到了。
半途而廢的人就是最讓人感到惋惜的人。他們與放棄者、攀登者不一樣,他們爬到一定的程度就會停下來,並說:“這是我能(或我想)到達的地方。”他們由於不想繼續攀登(甚至害怕),所以就結束了“往上爬”的進取心,並為自己尋找一個舒適的、讓人滿意的高處,以逃避逆境。
放棄者和半途而廢者所不同的是,放棄者什麽也沒有得到,而半途而廢者他們至少承擔了“往上爬”的挑戰,知道了些什麽。成大事者的旅程可能是挺容易的,也可能是不怎麽容易,有時候他們為了得到所希望得到的東西,還會犧牲許多東西或者努力地工作。半途而廢者的“往上爬”是不完整的,更不是徹底的,但一些人可能也會把“成大事者”這個詞加在他們頭上。這僅僅是那些把成大事者視為達到一個特定目的地的人所說的成大事者。這樣的人總是有一個普遍的錯誤理解,整個的旅途他們沒有看到,而隻看到旅途中的某一點,他們的目的是達到這一點,而不是旅途中繼續努力往上爬。所以,半途而廢者雖然成大事者地達到了那一點,但是由於他放棄了繼續往上爬的進取心,他仍是不成大事者。我們也正是根據這一點來定義進取心的,它是一個人自我改善以及他生命擴展的整體標誌。
真正的有進取心的人是那些將自己整個生命都獻給“往上爬”的人。無論背景如何、優勢或劣勢、好運或壞運,他們都會繼續不斷地“往上爬”。攀登者是可能性的思想家,他們從不去顧及年齡、性別、種族、身體或精神的殘疾以及“往上爬”的途中可能遇到的其他困難。不斷進取就是他們的宗旨,因為他們徹底激活了那種力量,到達了我們人內在的那種驅動力。
安德魯·卡耐基曾經說:“我是不會幫助那些缺乏成為企業領袖的盛裝的年輕人的。”要敢於樹立這樣的目標:要成為主管、經理和老總。不管你目前的職位如何,仍然應該告訴自己:“我的職位應在更高處。”要敢於夢想,要立下決心——得到那個讓人羨慕的職位,並且絕不半途而廢,發誓一定要用盡所有的力量為這個而努力。
是不是認為他們可以取得成大事者,是不是認為他們具有與眾不同的價值,經常有些年輕人這樣問卡耐基。卡耐基迴答說:“你當然可以成大事。我覺得你完全有成大事者的潛力,但不知道你是否一定能成大事。這完全取決於你自己。如果你有去爭取成大事者的進取心,那麽,沒有什麽可以阻擋你;如果你沒有這樣的力量和願望,那麽,再好的教育、再有利的外界因素都不足以把你推向成大事者。”
進取心是一個人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這種態度是對自己的評價和你對未來的期望。如果你的態度是消極而狹隘的,那麽,你的人生就是平庸的人生。你必須以高於普通人的眼光來看待自己,否則,你隻是一個小職員。你必須自己能擁有更高的職位,以督促自己努力得到它;否則,你永遠也得不到。不要懷疑自己有實現目標的能力,否則,就會削弱自己的決心。隻要你在做著達到美好明天的夢,你就已經向你的夢想目標走去了。
足夠的決心再加上你堅韌的努力,那麽不久的將來你就一定會成大事。如果你沒有這樣的決心,那麽,你也許會看到那些條件不如你但有著更大決心的人走到你前麵去了。如果你不好好利用機會向上爬,你一定會抱怨運氣不佳。而且,你自己都還會不明白,為什麽有些人會是那麽快地升遷。
一位當代作家說:“我對於那些剛剛走上社會的年輕人的建議是:開始時就要有堅定的理想和確定的目標,除非業已實現,否則決不要輕易放棄。”
可以說,人的每一次行動都需要一定的激勵。我們很難想象,自己的成長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賴於某些方麵的激勵。當缺乏內在動力的時候,我們不會自覺地做任何事情。而對一個普通人來說,在社會上安身立命、出人頭地的進取心才是生命中最大的推動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亞伯拉罕·林肯被一種神秘的力量從小木屋中推向了白宮。對於北極使探險家羅伯特·皮裏樹立了征服地球極點的目標。同樣,堅定的理想使得年輕的本傑明·迪斯累利從英國的下層社會奮鬥到上層社會,發展到一個世界大國的首相,成為了社會和政治權力的中心力量。
所有來自社會底層的成大事者都有著相似的經曆,他們在自己前進的道路上都受到內心力量的有力牽引,這種力量幾乎無法抗拒。
我們生命中最神奇和最有趣的東西是進取心這種內在的推動力。它存在於每個人身上,和自我保護的本能一樣明顯。在這種求勝的本能的驅使下,我們走進了人生賽場。最後請你牢記進取的力量在於:能讓你從一個弱者變成一個成大事的人!
要想成為一個有進取心的人,你必須克服拖延的習慣,把它從你的個性中除掉。這種把你應該在上星期、去年或甚至於上幾年前就要做的事情拖到明天去做的習慣,正在啃噬你意誌中的重要部分。這個壞習慣除非是被你扔掉,要不然的話任何成就你都得不到。
“有兩種人絕不會成大器,一種是非別人要他做,否則絕不主動做事的人;另一種人則是即使別人要他做,也做不好事情的人。”這是卡內基說過的話。那些不需要別人催促,就會主動去做應做的事,而且不會半途而廢的人必將成功,這種人懂得要求自己多付出一點點,而且做得比別人預期的更多。個人進取心,是你實現目標不可缺少的要素,它會使你進步,給你帶來出人頭地的機會。
郭薇在一家大型建築公司任設計師,常常要跑工場,看現場,還要為不同的老板修改工程細節,異常辛苦,但她仍主動地去做,毫無怨言。
雖然她是設計部唯一一名女性,但她從不因此逃避強體力的工作。該爬樓梯就爬它個25層,該到野外就勇往直前,該去地下車庫也是二話不說。她從不感到委屈,反而挺自豪。
有一次,老板安排她為一家客戶做一個可行性的設計方案,時間隻有3天。這是一件原本難以做好的事情。接到任務後,子敏看完現場,就開始工作了。3天時間裏,她都在一種異常興奮的狀態下度過。她食不甘味,寢不安枕,滿腦子都想著如何把這個方案弄好。她到處查資料,虛心向別人請教。
3天後,她帶著布滿血絲的眼睛把設計方案交給了老板,得到了老板的肯定。因做事積極主動、工作認真,現在子敏已經成為公司的紅人。老板不但提升了她,還將她的薪水翻了3倍。
後來,老板告訴她:“我知道給你的時間很緊,但我們必須盡快把設計方案做出來。如果當初你不主動去完成這個工作,我可能會把你辭掉。你表現非常出色,我最欣賞你這種工作認真、積極主動的人!辛勤工作的時間對於喜歡分內工作的人來說並不是那麽難以過去的。”
現在的你不管做哪一方麵的工作,每天你一定要使自己獲得一個機會,使你能在平常的工作範圍之外從事一些對他人有價值的服務。在你主動提供這些服務時,你當然明白,你這樣做的目的並不是為了獲得金錢上的報酬。你之所以提供這種服務,因為它是你練習、發展及培養更強烈的進取心的一種方式。這種精神你必須先具備它,爾後才可能成為一個傑出的人物。
在你的事業中,擺脫頹廢的最好的手段就是利用進取心。一旦形成不斷自我激勵、始終向著更高境界前進的習慣,身上所有的不良品質和壞習慣都會逐漸消失,個性品質中,隻有被鼓勵、被培養的品質才會成長,而消滅不良品質的最好方法就是消滅它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和土壤。一般在很早的時候人們都已經感覺到了進取心在自己的心中蠢蠢欲動了,但是,如果不注意它的聲音,不給予它鼓勵,它就會漸漸遠離,正如其他未被利用的功能和品質一樣,雄心也會退化,也可能在還沒有得到利用的時候就已經徹底消失了。
即使最偉大的雄心壯誌,也會由於多種原因受到嚴重的傷害。拖延、避重就輕的習慣都會嚴重地削弱一個人的雄心,影響一個人的雄心壯誌。
這種來自內心的召喚、這種激勵你奮進的聲音,如果你發現自己在拒絕它,這時要注意了,別讓它越來越微弱以至消失,別讓進取心衰竭。當這個積極的聲音在你耳邊迴響時,一定要注意聆聽它,它是你最好的朋友,它可以帶你走向一條光明的道路。
所以,不管在現實生活中你從事的是什麽職業,無論你有什麽技能,你都應該爭取在這一領域處於領先的位置,永葆進取心,追求卓越,永遠是人類進步的北極星。它不僅造就了成大事者的企業和傑出的人士,而且它能夠讓每一位努力成就自我的人,在未來的大路上開創出自己的天地。
敢於說“不”
學習狼的狂野精神,就要學會說“不”。
說“不”是個人的權利,說“不”需要勇氣。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服從是人的本能。一個小孩從一出生,就是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個體,都有接受和拒絕的權利。中國一向鮮有說“不”的勇氣,對權勢說“不”的勇氣更為可憐!大臣依附皇帝,小民依附官吏,女人依附丈夫。正是依附的原因,國人最缺乏獨立之精神、獨立之人格。在這種環境中的臣民,也就隻能有被強奸的幸福,自己獨立的人格幾乎沒有。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古代的專製社會,隻有一種指鹿為馬的嗥叫,沒有言論自由。臣民想對國事有看法,不能向領導建議,更不能想公開就公開,想發表就發表。小民百姓要是真有什麽想法,實在心裏憋不住了,也隻能向領導反映,同時還必須懷著對領導絕對忠誠,並且百分之百地相信組織,否則,就是觸犯官顏、大逆不道。長期以農業生產作為謀生手段的生活方式,形成了絕對的人身依附關係:兒子依附於父親,農民依附於地主,地主依附於官僚,官僚依附於大皇帝。從古代的養士,到古代科舉,再到今天的幹部任用,中國精英們一級依附一級,每一級對上級是奴才,對下級又是主子。五千年傳統文化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把自己的人民塑造成了沒有獨立的人格和說什麽就是什麽的人民。
奴才意識上的一種表現就是不敢說“不”。敢於說“不”,是現代獨立人格的必須有的內容。一個人或少數人不敢說“不”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多數人或整個時代皆患上軟骨症。這種人群,一旦有他們所需要的氣候,他們便奴性大發,人格、尊嚴以及一切的一切沒有一樣不是跟著別人走的,事事讓別人代表,處處跟風,成為指鹿為馬最好的燃料。李敖說:“中國人千百年來講道德,卻講錯了道德,隻講到獨善其身的‘鄉願’道德,卻沒講到兼善天下的‘狂狷’道德。結果是,中國思想中的‘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理論誰都會說,卻很少人敢做,因為一做就倒黴。孔夫子攻擊‘鄉願’,但是千百年下來,人人是‘鄉願’,並且以‘鄉願’身份罵‘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少數人‘人格有問題’。”
一個社會或全體,沒有說“不”的勇氣,實在太恐怖、太可怕了。不敢說“不”的人,是可怕的人;不敢說“不”的群體,是不理性的群體。因為有此意識的人一旦氣候適宜,極可能成為十足的奴才,而十足的奴才一旦占據權力,便是十足的主子和指鹿為馬者。中國封建社會兩千餘載,上自皇帝,下至大小官僚,鮮有不是指鹿為馬者,而他們治下的群體幾乎個個十足的奴才。在東方人的智慧裏,隻能產生“生活就像被強奸,既然無力反抗,就隻好樂滋滋地享受了”的阿q群體。
指鹿為馬的意識和不敢說“不”的意識,往往同時存在於國人的頭腦中。指鹿為馬和不敢說“不”,它們是同一種土壤裏的孿生兄弟。在小人物麵前,他們指鹿為馬,代表一切;在大人物麵前,他們不敢說“不”,而又被別人代表著。像以前的封建王朝裏堂堂的大人物,在皇帝麵前,他們口口聲聲的“奴才不敢”“奴才該死”,可在下屬的麵前,卻又是動輒指鹿為馬、顛倒黑白。
因為他們的臣民不敢說“不”的緣故,獨裁統治者才敢時時處處指鹿為馬。印度的民主和國家獨立,是非暴力不合作爭取得來。盡管我們麵對的指鹿為馬者並非英帝國統治者“仁慈”,我們一時無法改變指鹿為馬的曆史,但是我們對指鹿為馬說“不”總可以吧?我想,我們應該能夠做到這一點。現實中生活總是那麽的無奈。在有些時候,總是開不了口說“不”。想開口的時候,左思右想前望後看,因為往往要顧及——身邊人、周圍人、對你有利害關係的人、愛你的人、你愛的人,怕傷害人,也怕被人傷害,所以這時說“不”的勇氣也就蕩然無存了。
喜劇大師卓別林曾說:學會說“不”吧!那你的生活將會美好得多。
“助人為快樂之本”,是人人都可朗朗上口的一句格言,但是,當別人前來要求協助時,難免會遇到自己力不從心的時候,這個時候該如何拒絕呢?
有的時候,想去拒絕對方,又因為不好意思而又不敢去明說,致使對方摸不清自己的意思,而產生許多不必要的誤會。像是當你語意曖昧地迴答:“這件事似乎很難做得到吧!”原來是拒絕的意思,然而卻可能被認為你同意了,如果你沒有做到,就會說你沒有去遵守自己的承諾。
所以,大膽地說出“不”字,是相當重要卻又不太容易的課題。以下是幾種如何說不的建議:
直接分析法:直接跟對方說明拒絕的客觀原因,包括自己的狀況不允許、社會條件限製等。通常這些狀況是對方也能認同的,因此較能理解你的苦衷,自然會自動放棄說服你,並讓他感覺你拒絕他不是沒有道理的。
巧妙轉移法:不方便直接拒絕的時候,可采取迂迴的戰術,轉移話題或是另有理由,主要是善於利用語氣的轉折——溫和而堅持——絕不會答應,但也不致撕破臉。比如,先向對方表示同情,或給予讚美,然後再提出理由,加以拒絕。由於先前對方在心理上已因為你的同情使兩人的距離拉近,所以讓他感覺你拒絕他也是可以理解的。
不用開口法:有的時候不方便去開口拒絕對方,往往在心中演練多次該怎麽說,一旦麵對對方又下不了決心,總是無法啟齒。這個時候,肢體語言就派上用場了。一般而言,搖頭代表否定,別人一看你搖頭,就會明白你的意思,下麵你就不用再說什麽了,麵對推銷員時,這是最好的方法。另外,微笑中斷也是一種掩體的暗示,當麵帶笑容的談話,突然中斷笑容,便暗示著無法認同和拒絕。類似的肢體語言包括,采取身體傾斜的姿勢、目光遊移不定、頻頻看表、心不在焉……但是別忘了不要傷了對方的自尊心哦!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一拖再拖法:假如是你已經承諾下來的事,還一拖再拖那是不行的,這裏的一拖再拖法指的是——暫不給予答複,也就是說,當對方提出要求時你遲遲沒有答應,隻是一再表示要研究研究或考慮考慮,那麽聰明的對方馬上就能了解你是不太願意答應的。
說“不”的能力我們不但要學會,更需要學會識別和鑒賞的能力。對真“愛國主義”說“不”,對假“愛國主義”說“不”,對過去的“愛國主義”說“不”,對現在的形形色色愛國主義說“不”。陳獨秀早就說過:“我們愛的是人民拿出愛國心抵抗被人壓迫的國家,不是政府利用人民的愛國心壓迫別人的國家。我們愛的不是人民為國家做犧牲的國家,而是國家為人民謀幸福的國家。”
自 強 不 息
狼會在小狼有獨立能力的時候堅決離開它,狼把它們趕到原野上,讓它們自食其力。狼的野性也正是在這種自強不息、自食其力的生存中造就的。
自強不息應該是我們在社會上的安身處世的基本態度。我們的民族能走過數千年的曆史風雨,戰勝自然,戰勝天災人禍,戰勝動亂和分裂,一直生存發展到今天,和這種充滿生命力、創造力的寶貴傳統有非常密切的關係。自強不息能夠成為一種民族傳統和民族精神,既是先哲們對民族曆史實踐的深刻總結,也是先哲們超越人事、對宇宙萬物發展規律的綜合把握。
自強不息是一種積極向上的處世觀,一種創造超越的處世觀。它拒絕軟弱和懶惰,拒絕停滯和自滿,拒絕依賴他人,坐享其成。用這種精神來指導人的思想行為,就不應該怨天尤人,無所作為,而應該自己動手,改變環境,改變現狀;就不應該滿足於已有的成績,而要生命不息,奮鬥不止;就不應該屈服於困難和壓力,而要有戰勝一切、壓倒一切的信心和勇氣。對於我們的子女,要幫助他們自強自立,掌握生存發展的能力,使他們能應付各種生活環境,會勞動,會工作,會創造,並能幫助他人,服務社會。也不應該用金錢為他們鋪設幸福的前程。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人憑借著自強不息的精神,踏出了一串串輝煌的人生足跡。海倫·凱勒的傳奇人生。
1882年2月的一天,年僅兩歲的海倫·凱勒患上了“猩紅熱”病,這種病在當時是相當危險的。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海倫·凱勒的命是保住了,但是她卻成了一個又聾、又啞、又盲的小姑娘。
一天天長大的她很想走路,但是每當她邁開步子準備走的時候,卻總是被碰得鼻青臉腫。媽媽便每天帶著小海倫·凱勒熟悉家裏的每一件家具所放的位置,一個月下來,她便能在家裏自如地走來走去了。5歲時,她能知道自己每一件衣服所放的位置,因為都是她把自己的衣服一件件疊好,放好。
海倫·凱勒是一個好強的孩子,盡管她不能聽,不能看也不能說,但她渴望與人們交流,所以她常常用手勢和父母交流,可是有時父母不懂她的意思,引得好強的小海倫·凱勒傷心地大哭。後來父母給她請來一位教聾啞孩子非常有經驗的安妮·沙莉文小姐。第一次見麵,沙莉文小姐便給小海倫·凱勒帶了一個布娃娃。小海倫·凱勒抱著娃娃高興極了,沙莉文小姐見機便把她的手拉過來,寫了“娃娃”這個單詞。但是小海倫·凱勒不明白是什麽意思,沙莉文小姐便不厭其煩地一遍一遍地讓她摸布娃娃,然後再在她的手心寫下這個單詞。不久,小海倫·凱勒終於掌握了這種學習方法,於是她拉著沙莉文小姐讓她拚寫桌子、椅子、床、衣服等自己身邊的每一樣物品。
沙莉文小姐還常常帶著小海倫·凱勒到花園裏去認識花、樹、玫瑰、小鳥等具有生命的東西,這越發激起她學習的興趣。沙莉文小姐開始教她盲文,不久小海倫·凱勒便開始閱讀盲文書。
1888年5月26日,小海倫·凱勒8歲時,不願滿足的她考上了沙莉文的母校珀金斯學院,開始了正規地學習。這時,沙莉文小姐仍然陪在她的身旁,伴她讀書。
沙莉文小姐是一個有經驗的熱心人,她讓小海倫·凱勒摸著她的臉感覺自己說話時舌頭、嘴和臉部的運動,然後讓海倫·凱勒模仿她的發音。海倫·凱勒很快就學會了6個單詞,經過沙莉文小姐的啟發,海倫·凱勒開始學習說話了。當然這對於一個十來歲又聾、又啞、又盲的孩子來說是一件極不容易的事情,但海倫·凱勒每天頑強、堅持不懈地練習,最後她終於能夠完整地說話了。
接下來,她又以頑強的毅力學習了法語、英語、德語、希臘語、拉丁文等5種語言。她還靠驚人的毅力學習了代數、幾何、物理等課程,這些課程都是老師在上麵講,沙莉文小姐在下麵寫在海倫·凱勒手心上。在此期間,她一邊學習一邊用打字機寫作文和翻譯。1896年6月29日,16歲的她通過長期、艱苦卓絕的努力終於考取了哈佛大學,這一消息震驚了紐約。
1897年,哈佛大學的盲人學生海倫·凱勒完成了數十萬字的自傳體長篇小說《我生活的故事》。小說出版後,在美國引起強烈反響,海倫也因此贏得無數人的尊敬。
如果沒有自強不息的執著,恐怕後人不會知道海倫·凱勒究竟是誰。誠然在自強不息的奮鬥過程中,失敗挫折,甚至犧牲,也是會有的。因為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我們的世界也不會完美無缺。我們要想戰勝厄運,通向勝利的道路,隻能用自強不息的精神去開辟。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經過不懈地奮鬥,總會取得成功。人生的意義和價值用勝利去衡量是遠遠不夠的,心靈和意誌也不能忽視。心靈高尚、意誌堅強的人,即使失敗了,也是英雄,是“強有力的、獨立的、高尚的人物”。他們的失敗,是“傲然抗衡勝利的意氣揚揚的失敗”(蒙田《人生隨筆》),可以激勵後人,教育來者。勝利後的喜悅也不能說是單一的人生幸福,還在於取得勝利的整個奮鬥過程。經過失敗挫折、全力拚搏後取得的勝利,是最完滿、最充實、最值得迴味的;一旦取得勝利,奮鬥過程終結,勝利的喜悅就會因喪失奮鬥的目標而為一種失落感所代替。哲人有言:“鬥爭就是幸福”;“與天奮鬥,其樂無窮;與地奮鬥,其樂無窮;與人奮鬥,其樂無窮”,在這裏麵存在著很大的意義。
自強不息的故事在曆史上也很多,漢代司馬遷所著《史記》,被人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而這部傳世之作,卻是在司馬遷身心均遭受莫大摧殘和淩辱之後,發奮著就的。
蘇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打了敗仗被匈奴逮住,投降了。漢武帝召集大臣,要他們議一議李陵的罪行。大臣們都譴責李陵不該貪生怕死,向匈奴投降。漢武帝問太史令司馬遷,想聽聽他的意見。
司馬遷說:“李陵帶去的步兵不滿五千,他深入到敵人的腹地,打擊了幾萬敵人。他雖然打了敗仗,可是殺了這麽多的敵人,也可以向天下人交代了。李陵不肯馬上去死,準有他的主意。他一定還想將功贖罪來報答皇上。”
漢武帝以為司馬遷是在為李陵辯護,是有意貶低李廣利(李廣利是漢武帝寵妃的哥哥),勃然大怒,說:“你這樣替投降敵人的人強辯,不是存心反對朝廷嗎?”他吆喝一聲,就把司馬遷下了監獄,交給廷尉審問。
審問下來,把司馬遷定了罪,應該受腐刑。司馬遷拿不出錢贖罪,隻好受了刑罰,關在監獄裏。
司馬遷幾乎想自殺,因為在他看來受腐刑是非常丟人的事。但他想到自己有一件極重要的工作沒有完成,不應該死。因為當時他正在用全部精力寫一部書,這就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曆史著作——《史記》。
原來,司馬遷的祖上好幾輩都擔任史官,父親司馬炎也是漢朝的太史令。司馬遷10歲的時候,就跟隨父親到了長安,從小就讀了不少書籍。
司馬遷為了搜集史料,開闊眼界,從20歲開始,他就遊曆祖國各地。他到過浙江會稽,看了傳說中大禹召集部落首領開會的地方;到過長沙,在?日羅江邊憑吊愛國詩人屈原;他到過曲阜,考察孔子講學的遺址;他到過漢高祖的故鄉,聽取沛縣父老講述劉邦起兵的情況……這種遊覽和考察,使司馬遷獲得了大量的知識,又從民間語言中汲取了豐富的養料,給司馬遷的寫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以後,司馬遷當了漢武帝的侍從官,又跟隨皇帝巡行各地,還奉命到巴、蜀、昆明一帶視察。
司馬炎死後,司馬遷繼承父親的職務,做了太史令,他閱讀和搜集的史料就更多了。
在他正準備著手寫作的時候,就為了替李陵辯護得罪漢武帝,下了監獄,受了刑。他痛苦地想:這是我自己的過錯呀。
現在受了刑,身子毀了,沒有用了。
這時他想到了《周易》,是從前周文王被關在羨裏寫的;而孔子周遊列國的路上被困在陳蔡,後來編了一部《春秋》;屈原遭到放逐,寫了《離騷》;左丘明眼睛瞎了,寫了《國語》;孫臏被剜掉膝蓋骨,寫了《兵法》。還有《詩經》三百篇,大都是古人在心情憂憤的情況下寫的。這些著名的著作,都是作者心裏鬱悶,或者理想行不通的時候,才寫出來的。而我的這部史書也同樣地可以在這個時間寫出來啊。
於是,他把從傳說中的黃帝時代開始,一直到漢武帝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為止的這段時期的曆史,編寫成130篇、52萬字的巨大著作《史記》。
《史記》中,司馬遷對古代一些著名人物的事跡都作了詳細地敘述。他對於農民起義的領袖陳勝、吳廣,給予高度地評價;對被壓迫的下層人物往往表示同情的態度。他還把古代文獻中過於艱深的文字改寫成當時比較淺近的文字。人物描寫和情節描述,形象鮮明,語言生動活潑。因此,《史記》既是一部偉大的曆史著作,又是一部傑出的文學著作。
司馬遷出了監獄以後,擔任中書令。後來,終於鬱鬱不樂地死去。但他和他的著作《史記》在我國的史學史、文學史上都享有很高的地位。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每個人都有自己所在的環境和條件,根據這個可以追求思想上的進步和事業上的成就。這樣,自強不息便可以作為處世的態度,以積極奮進的姿態對待生活,對待人生,在思想和事業上都不斷追求更高一級的境界;不論是環境順利還是險惡的時候,不管是成功了還是失敗的時候,都永遠不會停止奮鬥的。
現 代 野 性
人們喜歡用獅子和狼來形容國外和中國本土企業的競爭,要是找出它的原因,應該就是那部膾炙人口的動畫片《獅子王》。不過,也正是因為這部動畫片,所有這些文章,似乎都把獅子放到了遠高於狼的位置上,而狼則被描繪成為蜷縮在陰暗角落裏,滿懷野心卻又缺乏實力的角色。但是,兩個物種高低之分在現實的草原上,真的有嗎?
實際上,在為了生存而奮鬥的世界中,從來就沒有誰有資格扮演天生的“正麵角色”,而狼在艱苦的環境中所表現出的野性,正是我們最應該尊敬的地方。
有這樣一條消息:是說在多年前,澳大利亞政府實施了一項名為“馴增量”的計劃,以大量捕殺狼群的方式,讓原本因人類過度捕獵而數量銳減的馴鹿得以迅速增長,期盼能再次引來人們恢複馴鹿的活動。一時間大量的狼被殘忍地屠殺。人們在血腥中非常奇怪地發現,那些目睹著在人類屠刀下倒下的同伴身影的狼,眼睛中竟然沒有恐懼,沒有悲傷,讓人看到的是一股可怕的沉靜——一種天生的桀驁不馴的野性,一種迫人心扉的原始傲氣。
狼並不是獨來獨往於原野之中。當漫長的冬夜來臨,狼群在追捕食物的時候每一隻都爭相衝在前頭,在清冷的月色中,它們跳躍著身軀超越在同伴之上,它們的目光瑩瑩發著藍光,迸射出野性。攝影家卡爾·布倫德斯曾經長時間將鏡頭對準狼,他認為,狼是野性的象征,是一種特別的動物。他說:“狼的眼睛是你所能想象到的最撼人心魄的東西。它們的眸子裏包含著北半球所有的野性。”
對於草原而言,它是沒有天生的主人的。誰說草原的秩序就應該由穆法薩來掌管?誰說辛巴就應該是當然的繼承者?誰說狼就應該在黑暗中臣服?真正的草原上沒有統治者,就像是在同一個市場上什麽樣的企業都是平等的一樣。在商業環境中,隻有一個永遠的君王,那就是用戶,而所有的企業,都隻是生態鏈中的一環,我們所要做的,就是用自己最大的能力,生存在這片草原,發展在這片草原上。
所以,獅子是值得尊敬的,那狼也是一樣的。而且,對於大多數企業而言,學習狼的野性也是更實際的做法。企業要擴張,必須有這三要素:一是敏銳的嗅覺,時刻注意周圍潛在的商機,就像了解羊群的動向一樣,隨時了解用戶需求的變化;二是不屈不撓、奮不顧身的進攻精神,再強大的對手也有它的弱點,隻要堅持不懈必有收獲;三是群體奮鬥。因此,企業應該不斷培養自己的“狼性”。
也許“狼性”讓人聯想起殘忍與血腥,但殘酷本身就是商業競爭的本質。不要忘了,市場不是母親,她沒有耐心也沒有仁慈,稍有不慎,你的企業可能就會在別人的嘴下屍骨無存。
狼是堅韌不拔的,在非洲大草原上,饑腸轆轆的狼會以任何可以下咽的東西果腹,在它的食譜中,一種叫做“有鼻白蟻”的昆蟲占到60%左右的比例,一個食肉動物,主要的食物竟然是螻蟻!記得記者當初在科普讀物上看到這一點時,很為狼頑強的生存能力感到驚詫。
狼也是沉默孤獨的,廝殺就是廝殺,它不會惺惺作態來表白自己。
現實中,一些國內企業總是在媒體上默默無聞,但卻不斷迅速發展壯大,並在每年為國家上繳高額利稅時,才嶄露頭角,他們是中國產業真正的脊梁。相反,很多虛張聲勢,硬要把自己裝扮成“獅子”的企業,可是到最後證明到的也隻是自己是一堆泡沫。
做企劃如果能加進一些野性、冒險心和幽默感,就可以成為一流的企劃者。這是有位企劃大師得到的結論。那是因為這樣不僅呈現了強烈的個性,同時也造成了其他企劃所遠不及的明顯差異性。當然,要將野性和幽默納入企劃,是需要自信和熟練的。若是憑空想象,隨意捏造,那會適得其反。
廈門縱橫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也是從“大樹”的蔭蔽下走出的。與其他不同的是,縱橫集團是被“推”出來的。
剛開始,縱橫集團還是電信係統“庶出”的孩子,在通信工程領域穩居壟斷地位。有一時期,省電信公司要求附屬的多種經營企業與電信係統分家,縱橫集團雖被保留,但也麵臨著改製。在這場電信係統內的大地震中,通信工程的“柵欄”被震開,一時間,我省十多家通信施工隊蜂擁來廈。
縱橫集團現在成了完完全全的民營企業。集團副總經理黃鷺生說,“有的員工的確有些失落,但是形勢不容多想,擺在企業麵前的關鍵是能不能盡快融入市場,獲得更大的市場空間。”
經過改製以後,集團果斷調整步伐,在全省各地市成立分公司或辦事處,抓住電信係統改製的契機,收編各地市通信工程,接受當地原來的電信工程業務。在省內站穩腳後,縱橫得隴望蜀先後在雲南、海南設分公司。與此同時,所轄的其他子公司也沒有閑住,紛紛拓展各自的市場空間。去年,集團總資產4.5億元,年營業收入5.2億元,成了一家“野性十足”的大型集團公司。
“野性”是現代中國人做得不夠的地方,這個野性是一種“拚”的精神。看看我們的先人,元朝那些在馬背上打天下的人,可以擁有東到俄羅斯、西到黑海(接近現在的埃及),在曆史上占有了最大的地區;還有和匈奴的戰鬥,其實匈奴也是一個值得人佩服的民族,他們充滿了“狼”的野性,在草原上稱霸幾十年,讓自稱是強大的大漢朝用“和親”的政策平息了一場風雨,好在漢武帝也發了“野性”,力爭改變現狀,才取得了成功。再看看近代大清,因為一味地懦弱,割地求和,才使中國落後與當今那些發達國家很多年,難道這些不值得我們反思嗎?“狹路相逢勇者勝”,這種野性,正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即使最後注定要失敗,但至少,它為付出的人保留了無上的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