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狼性忍耐
狼的自述:
命運中注定我將處於孤獨、荒涼與寂寞中,我學會了忍耐,我盤踞荒原一角,養精蓄銳,屏息以待,終究有一刻激情與體能會全麵爆發,支持我那勇猛一擊。
我在無邊無際的荒原,任憑風吹雨打,默默地向前疾馳,偶爾仰天長嘯,要撕裂無邊的黑寂,迴音響徹大地!
享受孤獨滋味
在北美草原上,北美野牛是北美洲比較兇悍的動物,體重達1000千克,頭頂鋒利雙角,即使麵對最富攻擊性的捕食動物,也毫不退縮。但是今天,它遇到了一群狼。
狼在牛群四周遊蕩,並不是漫無目的,而是盯住獵物。北美野牛覺察到危險,增強了戒備。但狼的體重隻有40千克,和家犬的體重相同。這些兇悍的北美野牛為什麽還要擔憂呢?為獲取成功,狼必須解決兩個問題——協作狩獵和等待合適的獵物。如果在選擇目標時發生失誤,最終會葬送自己的生命。所以,狼必須耐心等待尋找老弱病殘的獵物。
整個牛群休憩時,體弱的成員混雜在強壯的野牛裏很難分辨出來,狼隻有耐心等候。此時,繼續靠近牛群將進行攻擊。狼群必須把體弱的野牛隔離出來,漸漸地,它們包圍了野牛。空氣異常緊張。強壯的野牛並不擔心,它們沒有受到威脅。但是體弱的野牛根本無法抗衡,最終在奔跑中,一頭野牛被狼群捕獲。
從狼性的忍耐中,我們要學會怎樣在孤獨中享受生命。
在晨曦初照的黎明,夕陽西下的黃昏,或是萬籟俱寂的黑夜,獨自走進孤獨,可以深深地體會到孤獨是一種美麗。隻有在孤獨中,一切才是真實的。笑容是對自己的,哭泣是對自己的,淡淡的惆悵是對自己的,甜甜的喜悅是對自己的。那時才能輕輕梳理如夢如煙的往事,讓莫名的疲憊、無謂的憂傷在身後如潮水般徐徐退去,讓往日飄忽不定的眼神清澈如水,讓焦躁不安的麵孔寧靜似月。我們隻有在孤獨中才能把自己融入自然,完美地領略春花的絢麗、夏風的濃烈、秋色的清幽、冬雪的晶瑩,才能懂得珍惜生命,善待朋友。
人人都應跟上時代的潮流,要不然就會落伍,會被淘汰。但是在跟蹤時代腳步的同時,更要能不斷地保持一份置身事外的旁觀者的冷靜,才能知道真正的方向。
本來人生就注定要四處漂泊的。因為我們有兩隻腳,有一個會幻想的腦子。不能把“漂泊流浪”當作是一種可憐的字眼,它正是我們所有人類一生的真實寫照,也是我們應該鼓起勇氣去追尋的一種生活。
可以在孤獨寂寞中完成使命的人即是偉人。如果你領略過真正的孤獨與寂寞,而且你曾經用自己的力量戰勝孤獨與寂寞,而且找出自己的路,有了自己的創造與成就,你就可以相信,孤獨與寂寞並不像你所想象的那樣可怕,因為它對你有激勵作用。
孤獨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對什麽都不感興趣。能夠對一件事物熱衷地去愛好,去鑽研,而不願把時間浪費在其他任何一件事情上的人,他不但不害怕孤獨,有時反而卻還喜歡孤獨。
愛到極致,寂寞也成為一種令人向往的美。
假如每個人都不肯主動地去找朋友,當然大家都會覺得孤獨與寂寞。
能夠在單獨一個人的時候,不覺得孤單;在冷清的時候,不覺得寂寞;在空閑的時候,不會無所事事,依靠的便是內心的豐富與充實。
人與人之間在有形的親密之下,還是隔著無形的距離的。而且這距離有時很遠,但是,我們不必為這距離而覺得悲觀,我們隻是必須承認這是一些事實而已。一個人能承認事實,就會有膽量去麵對事實,能麵對事實,就不覺得寂寞是可怕的了。
喜歡靜的人對寧靜的要求,正是為了要找到自己,聽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使自己不再寂寞。
因為我們總是固執自己的成見,很少用同情和愛心去為別人設想,所以我們才更容易陷於孤立和寂寞。
一個人沒有朋友固然會感到寂寞,但如果忙得沒有機會麵對自己,可能會覺得更加孤單。
每一個人的寂寞都是天生就有的。除非你不去深想,除非你以表麵上的熱鬧為滿足,否則你總難免會感覺到:即使是在熱鬧繁華之中,你仍是孤零零的一個。一個人的寂寞,不是名譽地位或有形的幸福可以消除的。往往我們感到的是靈魂上的寂寞,是有苦有樂無處申說的寂寞。任何人都不能真正懂得我們內心苦樂的寂寞。
隻要學會享受孤獨,就會在滄海桑田的變遷中收集新綠。與其讓生命在無休止的紛爭中窒息,何不置身孤獨,漂洗心扉,淨化靈魂。如果非要登上絕頂才能見到日出的輝煌,不如一個人靜靜地躺在山腳的溪邊,看映在水中半殘的虹;如果非要似夜鶯的歌唱才能打動別人,不如孤雁一叫,劃破天空的寂靜。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需要適時地享受孤獨,太嘈雜的生活讓人容易疲憊不堪,太煩瑣的事情會使人精神恍惚。
貝多芬一生孤獨,正是因為如此才成就了他偉大的事業。《命運交響曲》中的每個音符,無不奏出了他的心聲,他是以另一種方式去扣響人們的心門,告訴人們他在孤獨中找到了生命的價值。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伯牙在鍾子期死後,享受著孤獨,不然他會很快覓尋知音的。這樣後人就不會領略伯牙古曲的美妙。
陸遊晚年在山陰閑居長達20年之久,存詩九千餘首。雖然他懷著“但悲不見九州同”的遺憾結束了作為詩人的一生,但正因為他20年的獨處,才為中國留下了一筆豐富的文化遺產。
學會“享受孤獨”,不僅不會讓你的生活變得乏味,反而還會讓你生活得更加有滋味。
當自己真正靜下來的時候才會知道孤獨的時候人是最冷靜的,也是最自信的,孤獨的世界隻有自己,那才是一個真正屬於自己主宰的世界。孤獨是一種寧靜,孤獨的星空有智慧的閃光。你的思想在升華,你的靈魂在洗滌。擁有孤獨是一種感受,善待孤獨是一種境界。讓我們在孤獨中思考得失,咀嚼成敗,展望未來吧!
你孤獨了嗎
很多人都體驗過孤獨的痛苦。有關統計資料表明,孤獨感已成為現代人的通病。據心理學家們估計隨著社會變得越來越富有,這種對孤獨感和人與人之間關係的關注將繼續增長。
一、孤獨感的界定和測量
孤獨和孤立的意思是不相同的。孤獨是個體對自己社會交往數量的多少和質量好壞的感受。對孤獨感的這種界定,幫助我們理解為什麽有些人雖然遠離人群,生活卻感到非常快樂,而一些人盡管被人群所包圍,而且經常與他人交往卻經曆著孤獨。現在有許多新人類抱怨身邊沒有多少真正的朋友。對這些人來說,與某些人進行坦誠的交往的需要不能滿足時,將產生強烈的孤獨感。從這個意義講,孤獨是一種個人體驗。盡管每個人都會感到孤獨,而且孤獨感的來去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據此,認為孤獨感是一種人格特征。有人設計了一些人格量表來測量人們對孤獨感的一般感受性。用這個量表對某大學進行測驗表明,大學生在所有項目上的平均得分通常為6到7分,得分越高說明越孤獨,而在友誼、家庭與異性關係和團體的4種關係中,友誼類得分最高,其次為與團體的關係。可以看得出人際關係問題依然是當前人們心理健康的主要障礙。
二、產生孤獨感的原因
有孤獨感的人傾向於在社交時對他人和自己給予嚴厲的、苛刻的評價。很多有孤獨感的人缺乏一些基本的社交技能,因而使他們無法與他人建立持久的關係。
(一)對他人和自我的消極評價
孤獨的人可能更內向,焦慮,對拒絕反應更敏感,並且非常的容易抑鬱。孤獨的人在朋友身上花費更少的時間,不經常約會,也很少參加集會,沒有什麽親密的朋友。在人際交往時,他們對自己和對方的評價極端消極。
(二)基本社交技能的缺乏
有的人樂意與別人交往,但一旦進行比較重要的而且時間較長的交談就會出現困難,缺乏基本的社交技能。他們更沒有機會去訓練社交技能,所以,難以有持久的朋友。他們對自己的夥伴不太感興趣,常常不能對對方所說的加以評論,也較少向對方提供有關自己的信息,相反,這些孤獨者更多的是談論自己並且常介紹新的與對方的興趣無關的話題,傾向扮演一個“被動消極的社交角色”,也就是說,在交談中不願付出太多努力。所以,我們常常感到與孤獨者交往很乏味,他們不知道這種交往方式是怎樣趕跑了潛在的朋友。當別人期望他們多暴露時,他們卻暴露得很少,而當別人不期望他們過多暴露時,他們卻暴露得太多。結果,在別人眼中他們是冷淡的、不可思議的,別人也因此而做出相應的反應。
孤獨者因為采用消極的交往方式,而且缺乏必要的社交技能,因而難以與他人建立親密的友誼。與這些人交往常常讓人感到不愉快,於是他們很難建立有助他們發展社交技能的人際關係,因而難以擺脫孤獨。心理學家認為,通過基本社交技能的訓練,可以使孤獨者走出孤獨的惡性循環,並已廣泛應用於心理諮詢與治療的實踐中。這些方案提供一定的希望,即孤獨不必陷入抑鬱的惡性循環之中而無法自拔。
怎樣克服孤獨感
每個人都有獨處的時候,為什麽有的人會感到孤獨,而有的人則不然呢?
孤獨感乃是一種封閉心理的反映,是感到自身和外界隔絕或受到外界排斥而產生出來的孤伶苦悶的情感。當你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或計劃行事;耽於夢想,而又不可能實現;和親人分離或經曆親人死亡的打擊;內心有難言的羞恥;被排斥於你想加入的團體之外;被他人嘲笑或輕視;處處和他人意見不合而不能融洽自然地相處;不敢向他人吐露心事,因為害怕會被人嘲笑,泄露自己的秘密,受人冷淡而得不到同情;被父母限製了自己的活動和交往;新的環境改變了你的生活;鑄成一生中的大錯而悔恨不迭或自慚形穢,對別人做的一切都不感興趣或不想去做;感覺無聊空虛,不知道該做些什麽;怯於和他人交往或交談;覺得“沒人理解我”時,孤獨感就會悄然而至。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或多或少地體驗到孤獨感。有孤獨感並不可怕,但是這種心理得不到恰當的疏導或解脫而發展成習慣,就會變得性情孤僻古怪,比較嚴重的很有可能會得孤獨症,這就需要心理醫生的治療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以下是克服孤獨感的一些方法,隻要持之以恆,肯定會收到讓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認識到除自己以外,還會有其他人也和自己一樣有孤獨感。每天應至少拿一點時間去試著並接觸他人。要培養自己對他人生活或事件的興趣,可以先從某一個人開始,這樣就可以使交流更容易些,逐漸消除自己的封閉習慣。幫助他人、為他人做事會使你感到自己被人需要,這樣會減輕你的孤獨感。邀請別人和自己一起做事,譬如說一起活動,就可以使你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同伴。
一定要信任別人,這樣你才會發現你交上了一個知心朋友。如果發現這種信任是可靠的,你就會感到非常快樂。努力參加集體活動,成為集體中的一員和他人一起分享快樂,一起分擔責任和痛苦,這對有些人來說是不容易做到的。但是你一旦鼓足勇氣去參加一個活動,你就會找到使你感興趣的東西,還會發現一些你所喜歡的人,友誼也就隨之而來。總而言之,克服孤獨感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必須盡力改變自己原來的環境。
一個人的時候,給自己安排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讀讀書,聽聽音樂,從事自己的業餘愛好,等等。每個人都會有孤單的時候,在屬於自己的時間裏滿足自己的興趣愛好,這便是人生的一種樂趣。
孤獨的時候泡一杯清茶,獨自一個人品嚐人生的味道;孤獨的時候種一束鮮花,獨自收獲生活的多彩;孤獨的時候睡一個好覺,獨自享受夢境中的炫麗。孤獨的時候,享受孤獨,那麽,在不孤獨的時候才能很好地享受生命的饋贈!
咬定青山不放鬆
狼的這種耐性精神,就是咬定青山不放鬆式的恆定精神。
意誌的忍耐性能發出神奇的功效。在別人都已停止前進時,你仍然堅持著;在別人都已失望放棄時,你仍然進行著,這是需要相當的勇氣的。使你得到比別人更高的位置、較多工資,使你超乎尋常的,正是這種堅持、忍耐的能力,不因喜怒好惡改變行動的能力。
忍耐的精神與態度,是很多商人取得成功的關鍵。行銷產品時,不管對方的人怎樣傲慢無禮,總不要憤怒而返,這種商人才能得到勝利。一次行銷不成,兩次、三次、四次,最後,對方不但要欽佩他的勇氣與決心,而且還會感到他的忍耐與誠懇的精神而成全了他,照顧他的生意。
在商界中,做最多的生意,有較多的主顧,行銷最多的商品的,是那些不灰心、能忍耐,不在迴答中說出“不”字的人,是那些有忍耐的精神、謙和的禮貌,足以使別人感到難拂其意、難卻其情的人。受到刺激後就不能忍耐的人,是不會有大成就。
人的天性,對於各商家的行銷員總是有些不歡迎;能打發他走,就總是想法設法地打發他走。但當他們遇到了一個有忍耐精神、謙和態度的人,事情就變得不同了。他們知道,有忍耐精神的行銷員是不容易打發走的;他們往往因欽佩那個行銷員的忍耐精神而承購了那個行銷員的商品。
有謙和、愉快、禮貌、誠懇的態度,而同時又加上有忍耐精神的人,是比較幸運的。
做我們所高興的事,做我們所喜歡的而感到熱忱的事,這是非常容易的。但是要全神貫注地去做那種不快的、討厭的、為我們的內心所反對的,而同時又因別人的緣故不得不去做的事,這才是需要勇氣,需要耐性的。
訂下了一個固定的目標之後,便要集中全部的精力去實現那目標。這種能力,最能獲得他人的欽佩與尊敬。你樹立了有毅力、有決心、有忍耐的聲譽,世界上就不怕沒有你的職位,但是,假使你顯示出一些意誌不堅定與不能忍耐的態度,別人就會明白,你是白鐵,不是純鋼,他們要瞧不起你,你會失敗。
相信大家都聽過愚公移山的故事,愚公的精神就是咬定青山不放鬆的精神。那個寓言是這樣說的:
古代有一位老人,住在華北(今天的河南),名叫北山愚公。他的家門南麵有兩座大山擋住他家的出路,一座叫做太行山,一座叫做王屋山。愚公下決心率領他的兒子們用鋤頭挖去這兩座大山。有個名叫智叟的老頭子看了發笑,說是你們這樣幹未免太愚蠢了,你們父子數人要挖掉這樣兩座大山是完全不可能的。愚公迴答說,我死了以後有我的兒子,兒子死了,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這兩座山雖然很高,卻是不會再增高了,挖一點就會少一點,為什麽挖不平呢?愚公批駁了智叟的錯誤思想,毫不動搖,每天挖山不止。這件事感動了上帝,他就派了兩個神仙下凡,把兩座山背走了。
現在當然不會有什麽“神仙”幫你移“山”了,但是隻要你擁有了愚公的這種精神,你也可以做成事情。
如果你好好審視曆史上那些成大功、立大業的人物,就會發現,他們都有一個相同點:不輕易為“拒絕”所打敗而退卻,不達成他們的理想、目標、心願就絕不罷休。比如迪斯尼為了實現建立“地球最歡樂之地”的美夢,四處向銀行融資,可是被拒絕了302次之多,每一家銀行都認為他的想法特別的怪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然而,他有遠見,最為重要的是他有實現夢想的決心。今天,每年有上百萬遊客享受到前所未有的“迪斯尼歡樂”,這全都出於一個人的決心。沒有忍耐精神,就不能成就大的事業。懦弱、意誌不堅定、不能忍耐的人,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與欽佩。隻有積極的、意誌堅強的人,才能得到大家的信任;而要是沒有別人的信任,則事業的成功是很難期待的。
在世界上意誌堅定的人不怕找不到屬於自己的位置。人人都相信百折不迴、能堅持、能忍耐的人,意誌的忍耐性能生出信用來。如果你能夠不管情形如何,總堅持著你的意誌,總能忍耐著,則你已經具備了“成功”的要素了。
再堅持一下
有這樣一則故事:
兩個年輕人在一起挖金礦,開始的時候,他們都抱有堅定的信念——不挖出金子決不放棄。兩人從黎明挖到黃昏,又從黃昏挖到黎明,沒日沒夜地幹,手磨出了血,腳磨出了泡。這天,一隊人馬經過,說是山那頭有人挖出了石油,其中一人再也按捺不住了,說哪有什麽金子啊,不幹了,去那頭采石油。然而另一個人一句話也沒說,仍是繼續埋頭幹他的活兒。
結局是放棄的那個人沒采到什麽石油,更別說挖到什麽金子了,就這樣兩手空空迴了家;而堅持下去的,捧著金子樂開了花。相似的故事似乎有很多,我們也總能清晰地悟出道理,可是真正輪到自己,又是那麽的沉不住氣。
不能堅守,那是因為我們不自信。我們在本該放手一搏的時候,卻猶豫彷徨。我們不願意再試一下,是因為不相信奇跡。就像故事中的年輕人,他自以為付出了足夠多的汗水,卻依然得不到迴報,於是他開始陷入絕望,以為再努力也隻是徒勞。他不知道金燦燦的財寶就在不遠處閃光,等待著他去發現,而我們在很多時候,也像這不自信的年輕人一樣,不知讓多少金子在眼前白白流走。
我們不願意再試一下,因為我們不相信明天會更加的美好。認為今天取得的成績很不容易,放下這份榮耀繼續往前趕,如果不成功呢,豈不是連今天都沒了。就這樣,機會溜走了,因為我們貪圖著安逸。縮手縮腳,或許擁有今天,卻無論如何也換不來輝煌的未來。縮在角落裏,暗自嫉妒他人,心想著當初要是怎麽樣就好了,這不是一個強者的作為。
人在陷入困境的時候,靠什麽去戰勝危機呢?靠的是決心和毅力。因礦井塌方而被困井下的礦工,看到井口透過的一絲光,心中便充滿了希望,他們相信下一刻,相信明天,就憑著這樣一股勁兒,硬是熬了過來,盼來了重生。他們是生命的強者,靠著不變的信念把命運牢牢攥在了自己手中。生活在祥和安寧中的我們,也該擁有這樣的精神了吧!
“下一個進球是我比較滿意的。”球王貝利說。他臉上自信的表情,充滿了人格魅力,王者風範。當我們也有勇氣相信下一刻永遠最好的時候,未來就將屬於我們的了。再拚一次,再堅持一下,一切都會變好。的確,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花更紅。
《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一書中給我們太多的啟迪,我們不應該錯過這樣的幾段:
在古老的東方,挑選小公牛到競技場格鬥有一定的程序。它們被帶進場地,向手持長矛的鬥士攻擊,裁判以它受戮後再向鬥牛士進攻的次數多寡來評定這頭公牛的勇敢程度。從今往後,我須承認,我的生命每天都在接受類似的考驗。如果我堅韌不拔,勇往直前,迎接挑戰,那麽我一定會成功。
堅持不懈,直到成功。
我不是為了失敗才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我的血管裏也沒有失敗的血液在流動。我不是任人鞭打的羔羊,我是猛獅,不與羊群為伍。我不想聽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的牢騷,這是羊群中的瘟疫,我不能被它傳染。失敗者的屠宰場不是我命運的歸宿。
堅持不懈,直到成功。
生命的獎賞遠在旅途終點,而非起點附近。我不知道要走多少步才能達到目標,踏上第一千步的時候,仍然可能遭到失敗。但成功就藏在拐角後麵,除非拐了彎,我永遠不知道還有多遠。
再前進一步,如果沒有用,就再向前一點。事實上,每次進步一點點並不太難。
堅持不懈,直到成功。
從今往後,我承認每天的奮鬥就像對參天大樹的一次砍擊,頭幾刀可能了無痕跡。每一擊看似微不足道,然而,累積起來,巨樹終會倒下。這恰如我今天的努力。
就像衝洗高山的雨滴,吞噬猛虎的螞蟻,照亮大地的星辰,建起金字塔的奴隸,我也要一磚一瓦地建造起自己的城堡,因為我深知水滴石穿的道理,隻要持之以恆,什麽都可以做到。
堅持不懈,直到成功。
我絕不考慮失敗,我的字典裏不再有放棄、不可能、辦不到、沒法子、成問題、失敗、行不通、沒希望、退縮……這類愚蠢的字眼。我要盡量避免絕望,一旦受到它的威脅,立即想方設法向它挑戰。我要辛勤耕耘,忍受苦楚。我放眼未來,勇往直前,不再理會腳下的障礙。我堅信,沙漠盡頭必是綠洲。
堅持不懈,直到成功。
我要牢牢記住古老的平衡法則,鼓勵自己堅持下去,因為每一次的失敗都會增加下一次成功的機會。這一次的拒絕就是下一次的讚同;這一次皺起的眉頭就是下一次舒展的笑容;今天的不幸,往往預示著明天的好運。夜幕降臨,迴想一天的遭遇,我總是心存感激。我深知,隻有失敗多次,才能成功。
堅持不懈,直到成功。
我要嚐試,嚐試,再嚐試。障礙是我成功路上的彎路,我迎接這項挑戰。我要像水手一樣,乘風破浪。
堅持不懈,直到成功。
從今往後,我要借鑒別人成功的秘訣。過去的是非成敗,我全不計較,隻抱定信念,明天會更好。當我精疲力竭時,我要抵製迴家的誘惑,再試一次。我一試再試,爭取每一天的成功,避免以失敗收場。我要為明天的成功播種,超過那些按部就班的人。在別人停滯不前時,我繼續拚搏,終有一天我會得到豐收的果實。
堅持不懈,直到成功。
我不因昨日的成功而滿足,因為這是失敗的先兆。我要忘卻昨日的一切,是好是壞,都讓它隨風而去。我信心百倍,迎接新的太陽,相信“今天是此生最好的一天”。
隻要我一息尚存,就要堅持到底,因為我已深知成功的秘訣:堅持不懈,終會成功。
誰沒有熱情?誰能有不懈的熱情?當你將全部的熱情投入到你的工作當中的時候——你就成功了。愛迪生10年的熱情凝結成蓄電池的能量,拜倫的嘲諷澆不滅的熱情,鑄煉出一首首不朽的詩篇。這是源於熱情的堅持,一種強烈而真摯的追求,它引導著無悔的追隨者走向成功的彼岸。
如果說上麵一種是出於非常熱切的愛,那麽,越王勾踐的臥薪嚐膽,司馬遷發憤忍辱著《史記》便是出於最堅韌不拔的反抗了。他們的堅持是被壓迫意誌的燃燒,是一場無聲的激戰。他們緊握著“堅持”最有力的武器,於是,他們勝利了。勾踐打敗了仇敵,司馬遷贏得了曆史。他們的勝利是忍耐和堅持不懈堆積的成果。
堅持,還是一種非常神奇的法力。它不是讓水滴石穿、繩鋸木斷了嗎?它不是使駑馬變得和騏驥一樣能幹了嗎?堅持使弱者變得更加堅強。人生的真正樂趣在哪兒呢?是存在於功成名就的那一瞬間嗎?不是的。人生的真正的樂趣,存在於為事業、為正義堅持不懈的奮鬥過程中。人生最大的遺憾是什麽?是失敗嗎?不是。人生最大的遺憾是終其一生而沒有不屈不撓地奮鬥過。一個人、一件事的成敗得失,其實算不了什麽。功利主義者認為成敗得失乃生命中首要之處,那就讓他們抱著他們的信條執迷不悟吧。人生最強的意誌力在於:決不輕言放棄。如果你從沒有被艱難困苦嚇倒過,那麽當你走盡人生道路的那一刻,你才可以說,你問心無愧。
成功之後再堅持一下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新兵在他當兵的第二年,部隊要組織精兵強將攻克某型武器對移動目標射擊的難題。對於武器裝備特別著迷的他,非常想參加這個課題的攻關。可當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連長時,連長感到不可思議。因為論軍事素質,這個入伍剛一年的小夥子在全連都排不上號,別說全旅了;論文化水平,他中學畢業,連三角函數都不懂。連長勸他:“你有參加的想法很好,可是,這次攻關對能力素質要求很高,我看還是別爭了。”連長說的那番話讓他感到沮喪,就連最初的想法也有些動搖了。
當時,他的心情是非常的複雜,一遍遍地詢問自己:“你能行嗎?”又一遍遍地反問自己:“你為什麽不行?自己認準了的事,隻要它是正確的,就應該大膽地堅持下去。雖說自己在連隊這一關就被擋了迴來,可這並不等於我完全沒有希望,當務之急是要盡快熟悉這種武器裝備的性能,用自己的實力去爭取,隻要我不放棄,就肯定會有希望。”就這樣,這個年輕人全身心投入到對這種武器的鑽研中去,終於掌握了武器對移動目標射擊提前量的計算方法。就在確定攻關小組人員的前夕,他又一次找到連長,胸有成竹地講出了自己的研究結果。連長又一次露出不可思議的神情,不過這次連長是為他的獨到見解而感到驚奇。在連長的極力推薦下,新兵終於進入了攻關小組。接下來,我和其他同誌一起克服重重困難,提前一個月就攻克了研究課題,在實彈射擊中,創造了發發命中的較好的成績。
後來,這個新兵成長為集團軍優秀教練員之一,迴首來路,他堅信,不管什麽時候都不能輕言放棄;成功,也許就存在於那再堅持一下之中。其實在很多時候,成功與失敗,也許就在於你是否能再堅持一下。
有一個名叫英格麗·褒曼的女子,滿懷信心地報名參加了英國皇家戲劇學校的考試。她一絲不苟地投入表演,表演還沒結束,評委會主席就告訴她:“好了,別浪費時間了。下一位……”她頓時覺得自己失敗了,甚至為此產生了輕生念頭,幸虧第二天,學校錄取通知書送來,才拯救了她的生命。其實,評委們沒有讓她表演完,是因為都很欣賞她的台風,一致認為她應該被錄取,所以才說“別浪費時間了”。隻不過是一個誤會,竟然讓褒曼差一點自殺;僅僅是一念之差,又讓她贏得了希望。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是的,隻要有一絲希望,就不能輕易放棄努力。成功者之所以成功,隻不過比失敗者多堅持了一下。
即使最暗的那顆星星比我燦爛,我也要滿懷信心地去飛行;盡管自己隻有一點點光亮,我也要勇敢地亮出自己,永遠不能輕易地選擇放棄。
堅韌不拔,勇往直前,不懈地努力,敢於不斷地去迎接挑戰,那麽將來肯定會成功的。
失敗是通往成功的橋梁,人生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隻有那些堅持不懈的人,才能得到很大的獎賞。跌倒了,就要再爬起來,繼續往前,邁一步,邁一步,再邁一步,隻要你能堅韌不拔,勇往直前,那你就肯定會成功的,還能成就輝煌。
待 時 而 動
在北美的曠野上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場景,一群分散的狼突然向一群馴鹿衝去,引起馴鹿群的驚恐慌亂,導致馴鹿群紛紛逃竄。這時,狼群中的一匹“劍手”會斜刺裏衝到鹿群中,抓破一頭馴鹿的腿。狼群之所以選中這頭馴鹿,也許就是因為它們發現它的某些特點易於攻擊,隨後這頭馴鹿又被放迴歸隊了。奇怪的是,當狼群攻擊鹿群中的一頭馴鹿時,周圍那強健的馴鹿並不援救,而是聽任狼群攻擊它們的同胞。這樣的情況一天天地加重,受傷的馴鹿漸漸失掉大量的血液、力氣和反抗的意誌。而狼群在耐心地等待時機,它們定期更換角色,由不同的狼來扮演“劍手”,使這頭可憐的馴鹿舊傷未愈又添新創。最後,當這頭馴鹿已極為虛弱,再也不會對狼群構成嚴重的威脅時,狼群開始全體出擊並最終捕獲受傷的馴鹿。實際上,此時的狼也已經饑腸轆轆,在這種數天才能見分曉的煎熬中幾乎餓死。有人想問,為什麽狼群不直接進攻那頭馴鹿呢?因為像馴鹿這類體型較大的動物,如果踢得準,一蹄子就能把比它小得多的狼踢翻在地,非死即傷。耐心保證了勝利必將屬於狼群,狼群謀求的不是眼前的小利,而是長遠的勝利。可以說,狼性的這種忍耐就是對生命的一種等待。而這種待機而動的耐性對人是很重要的。
什麽是等待呢?不任意妄為,不急不可待,不饑不擇食,不鋌而走險,不降格以求,不動輒得咎,不隨風搖擺,不機會主義,不低級趣味,不蠅營狗苟,不出賣原則,不出賣靈魂。等待的後麵是一種尊嚴,一種信念,一種節操,一種原則,一種大道。等待的同時既是學習又是發展而且還是充實。
在人的一生當中,有很多時光都是在等待中度過。雖然等待的結果是未卜之事,但是在等待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充實自己,積蓄足夠的力量。
很多天賦較高的人,終生處在平庸的職位上,導致這一現狀的原因是不思進取。而不思進取的突出表現是不讀書、不學習。寧可把業餘時間消磨在娛樂場所或閑聊中,也不願意看書。也許,他們對目前所掌握的職業技能感到滿意了,認識不到新知識對自身發展的價值;也許。他們下班後非常的疲倦,沒有毅力再進行艱苦的自我培訓。
等的無奈,在於等的人對於所等的事是完全無法支配,對於其他的事又完全沒有心思,因而被迫處於無所事事的狀態。存有期待使人興奮,無所事事又使人無聊,等待便是混合了興奮和無聊的境界。隨著等的時間的延長,興奮轉成疲勞,無聊的心境就該占據優勢。
有這樣一則小故事:
有一個創業的年輕人在經曆了幾次挫折之後,有點灰心了,很茫然地倚靠在一塊大石頭上,懶洋洋地曬著太陽。
這時,從遠處走過來一個怪物。“年輕人!你在做什麽?”怪物問。“我在這裏等待時機。”年輕人迴答。“等待時機?哈哈……時機是什麽樣,你知道嗎?”怪物問。“不知道。不過,聽說時機是個很神奇的東西,隻要它來到你的身邊,那麽,你就會走運,或者當上了官,或者發了財,或者娶個漂亮老婆,或者……反正美極了。”
“嗨!你連時機什麽樣都不知道,還說在等待時機呢?還是跟著我走吧,讓我帶著你去做幾件於你有益的事吧!”怪物說著便拉起年輕人。
“走開!少來這一套!我才不會跟你走呢!”年輕人不耐煩地說。
怪物隻好歎息地離去。
一會兒,一位長髯老人(我們常說的時間老人)來到年輕人麵前問:
“你抓住它了嗎?”
“抓住它?它指的是什麽東西?”年輕人問。
“它就是時機呀!”
“天哪!我把它給放走了!”年輕人後悔不迭,急忙站起身唿喊時機,希望它能再次返迴。
“不要喊了。”長髯老人接著又說,“我來告訴你關於時機的秘密吧。它是一個不可捉摸的家夥。你專心等它時,它可能遲遲不來,你不留心時,它可能就來到你麵前;見不著它時你時時想它,見著它時,你又認不出它;如果當它從你麵前走過時你抓不住它,那麽它將永不迴頭,使你永遠錯過了它!”
機遇一般都是瞬間出現,而又是瞬間就能消失的,善於把握機遇的人往往會成為最後的成功者。
上天始終是公平、公正的,它會公平地分給每個人一些大大小小的機遇,有些人善於把握機遇成了一位成功者,而有些人卻不在乎每一次的機遇,最終一事無成。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機遇不是天天就能出現,善於把握機遇的人會成為最終的勝利者。秦末漢初的叔孫通,可以說是一位知道待機而動的聰明人。
叔孫通原來是秦王朝的待詔博士,後來帶100個門生投靠劉邦,劉邦不喜歡儒生,他專門推薦“斬將搴旗之士”。他的弟子很有怨言。他對弟子們說:“現在是打天下的時候,你們能參加戰鬥嗎?你們耐心等著,我不會忘記你們。”劉邦即帝位以後,廢除秦時儀法,結果“群臣飲酒爭功,醉或妄唿,拔劍擊柱。”劉邦很惱火。叔孫通看準這個機會,向劉邦建議說:“夫儒者難與進取,可與守成。臣願征魯諸生,與臣弟子共起朝儀。”於是他邀請魯國的儒生和他們的弟子共百餘人操演皇帝上朝的禮儀。後來正式按這套禮儀舉行朝典,沒有人再敢喧嘩失禮。劉邦非常高興,說:“吾乃今日為皇帝之貴也。”拜叔孫通為太常,賜金500斤。叔孫通又趁機對劉邦說:“我的弟子跟隨我很久了,這次和我一起製訂、操演上朝的禮儀,希望陛下能重用他們。”結果,他的弟子都得到了“郎”的職位。叔孫通把劉邦賞的500金也分給那些弟子們,弟子們皆大歡喜,說:“叔孫生誠聖人也,知當世之要務。”
叔孫通的行為遭到了那些儒生的批評。他為人處世的確有逢迎討好的庸俗作風。例如他為了討好劉邦,脫下儒服,換上短裝。但他能夠識時務,待機而動,這一點對我們是有啟發的。司馬遷也稱讚他“稀世度務,製禮進退,與時變化,卒為漢家儒宗。”掌握時機要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結合起來。有時會出現有利的時勢、環境和條件,人們隻要善於利用,就能取得成功。有時候看到隻是時勢變化的趨勢,但沒有提供現成的有利條件和機會,這就要根據時勢的變化趨勢,創造成功的條件和機會,不能消極被動地應付時勢,坐待時機。
在成功以前,一個人要積蓄足夠的力量。在這方麵,托馬斯·金曾受到加利福尼亞的一棵參天大樹的啟發:“在它的身體裏蘊藏著積蓄力量的精神,這使我久久不能平靜。崇山峻嶺賜予它豐富的養料,山丘為它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雲朵給它帶來充足的雨水,而無數次的四季輪迴在它巨大的根係周圍積累了豐富的養分,所有這些都為它的成長提供了能量。”在商業領域更是如此。那些學識淵博、經驗豐富的人,比那些庸庸碌碌、不學無術的人,成功的幾率較大。
一個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隨著自己地位的逐步升遷,一定有許多學習的機會,假如他能抓住這些機會,成功就是早晚的事。
有這樣一位年輕人,他出門時間比在家裏的時間要多得多,不管他到什麽地方,總是隨身攜帶著書籍,隨時隨地地閱讀。一般人輕易浪費的零碎時間,他全部用來學習。結果,他對於曆史、文學和科學,都有相當見地。他為自己的前途而努力學習奮鬥,相信他的付出一定會得到迴報的。
從一個年輕人怎樣利用零碎時間就可以預知他的前途。自強不息、隨時求進步的精神,是一個人卓越超群的標誌,更是一個人成功的征兆。
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難免會走到某幾扇陌生的門前等待開啟,那心情接近於等在婦產科手術室門前的丈夫們的心情。不過,我們一生中最經常等候的地方不是門前,而是窗前。那是一些非常狹窄的小窗口,有形的或無形的,分布於商店、銀行、車站、醫院、機關等與生計有關的場所,我們不得不耐著性子,排著隊,緩慢地向它們挪動,然後側轉頭顱,以便能夠把我們的視線、手和手中的鈔票或申請遞進那個洞裏,又摸索著取出我們所需的票據文件等等。這類小窗口經常無緣無故的關閉,還好我們的忍耐力磨煉得非常發達,已經習慣於默默地無止境地等待了。
假如你在一個孤島上,過著極其單調的生活,信將是你與世界取得聯係的唯一途徑了,那麽等信會是怎樣一種心境呢?你會不會仿佛就是為了拿到信的那一刻激動而活著呢?也許這種等待常常落空,可是等待本身就為一天的生活提供了色彩和意義。
事實上,我們一生都在等待,生活就是在這等待中展開著並且獲得了理由。等的滋味不免無聊,然而,一無所等的生活更加無聊。你可以沒有愛情,但如果沒有對愛情的憧憬,哪裏還有青春?你可以沒有理解,但如果沒有對理解的期待,哪裏還有創造?你可以沒有所等待的一切,但如果沒有等待,哪裏還有人生?若把人生比作一次旅行,我們便會發現,途中耽擱實在是人生的尋常遭遇。我們向理想生活進發,因為種種必然的限製和偶然的變故,或早或遲在途中某一個點上停了下來。我們相信這隻是暫時的,總在等待著重新上路,希望有一天能過上自己真正想過的生活。
全國著名的推銷大師,很快就要告別他的推銷生涯,應行業協會和社會各界的邀請,他將在該城中最大的體育館,做告別職業生涯的演說。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那天,會場座無虛席,人們在熱切地、焦急地等待著那位當代最偉大的推銷員,做最精彩的演講。當大幕徐徐拉開,舞台的正中央吊著一個巨大的鐵球。為了這個鐵球,在台上搭起了高大的鐵架。
一位老者在人們熱烈的掌聲中,走了出來,站在鐵架的旁邊。他穿著一件紅色的運動服,腳下是一雙白色膠鞋。人們驚奇地望著他,不知道他要做出什麽舉動。這時兩位工作人員抬著一個大鐵錘,放在老者的麵前。主持人這時對觀眾講:請兩位身體強壯的人,到台上來。好多年輕人站起來,轉眼間已有兩名動作快的跑到台上。這時老人便開口和他們講規則,請他們用這個大鐵錘,去敲打那個吊著的鐵球,直到讓那個鐵球動蕩起來。
一個年輕人搶著拿起鐵錘,拉開架勢,掄起大錘,用盡全力向那吊著的鐵球砸去,一聲震耳的響聲,那吊球動也沒動。他就用大鐵錘接二連三地砸向吊球,很快他就氣喘籲籲。另一個人也不示弱,接過大鐵錘把吊球打得叮當響,可是鐵球仍舊一動不動。台下逐漸沒了呐喊聲,觀眾好像認定那是沒用的,就等著老人做出什麽解釋。會場恢複了平靜,老人從上衣口袋裏掏出一個小錘,然後認真地,麵對著那個巨大的鐵球。他用小錘對著鐵球“咚”敲了一下,然後停頓一下,再一次用小錘“咚”敲了一下。人們奇怪地看著,老人就那樣“咚”敲一下,然後停頓一下,就這樣重複地做著同一個動作。
10分鍾、20分鍾過去了,會場早就開始騷動,有的人幹脆叫罵起來,人們用各種聲音和動作發泄著他們各自的不滿。老人仍然不停地工作著,他好像根本沒有聽見人們在喊叫什麽。人們開始憤然離去,會場上出現了大塊的空缺。留下來的人們好像也喊累了,這時會場漸漸地安靜了下來。
大概就在老人進行到40分鍾的時候,坐在前麵的一位婦女突然尖叫一聲:“球動了!”刹那間會場立即鴉雀無聲,人們聚精會神地看著那個鐵球。那球以很小的擺度動了起來,不仔細看很難察覺。老人仍舊一小錘一小錘地敲著,人們好像都聽到了那小錘敲打吊球的聲響。吊球在老人一錘一錘的敲打中越蕩越高,它拉動著那個鐵架子“哐、哐”作響,它的巨大威力強烈地震撼著在場的每一個人。會場上終於爆發出一陣陣熱烈的掌聲,在掌聲中,老人轉過身來,又把那把小錘揣進兜裏。
這時老人開口講話了,他隻說了一句話:在成功的道路上,如果你沒有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來,那麽,你隻能用一生的耐心去麵對失敗。
所以,學會等待,不可心浮氣躁。俗話說:飯我們要一口一口地吃,路同樣也要一步一步地走,急於求成,往往欲速則不達。
狼在冰天雪地中等待經過的羊群,所付出的是堅強的勇氣和耐心。那些飛速奔跑的羊出現了,但絕對不是最好的機會。這正如世界知名的基金經理朱利安·羅伯森的名言“我一直等到錢落到離我不遠的角落裏,然後我所要做的事就是,去撿迴來”。直到那隻又老又笨而且還很肥的羊出現在很近的距離的時候,狼才騰身而起,抓住等待換來的美餐。
這一條告訴我們,耐心比信心最為重要。但等待不是等於一味死等,而是在等待中你有大量的事情要做,其中非常重要的是要訓練一種判斷能力,知道善於捕捉時機,知道什麽時候該做什麽事。
最近一段時間,在報紙上讀到一則故事:
一位女作家到美國去訪問,在紐約街頭遇到一位賣花的老太太,穿著很破舊,看上去身體非常的虛弱,但是臉上卻露出了祥和、高興的神情。女作家挑了一束花後說:“看起來,你很高興。”老太太說:“為什麽不呢?一切都這麽美好。”女作家隨口又說了一句:“對煩惱,你倒真能看得開。”老太太的迴答卻令女作家大吃一驚。老太太說:“耶穌在星期五被釘在十字架上時,是世界最糟糕的一天,可是三天以後就是複活節。所以,當我遇到不幸時,就會等待三天,一切就會恢複正常的。”
“等待三天”!是多麽平凡而又充滿哲理的生活方式,它把煩惱和痛苦全部拋到一邊,心裏隻有一個念頭:全力去收獲快樂。
知 足 不 辱
忍耐是一種心靈的狀態,也是一種命運。狼族因為有一種忍耐的、戰鬥的心態,所以永遠保持旺盛的精力。這種忍耐還可以表現為做人的知足不辱,在如何對待物質享受和名譽地位的問題上,老子提出知足知止的原則。五千言的《老子》中是這樣寫的:“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知足者富,強行者有誌。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何以知足才受不到恥辱,知止才不會有什麽危險?
在老子看來,大概有下麵幾點理由:逞強好爭,不但得不到什麽,反而還會招來禍害。“強梁者不得其死”,“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社會上為什麽會有鬥爭的災禍,是由於人心貪不知足;如果都能知足知止,相互忍讓不爭,一切紛鬥衝突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人生幸福在於內心的安靜自守,擺脫物欲的束縛而恬淡自安,怡然自得。然而,“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通之貨,令人行妨。”可見人生的幸福不在於聲色之娛,而在於知足知止,摒棄物欲的誘惑而保持安定的生活。從變化、超越的觀點看問題,人生的禍福、得失等等,都是暫時的,相對的,可以互相轉化的。永不知足地去追求這種變化無常的東西,最終是爭而不得,反受其禍了。老子的這種思想深刻精辟,飽含了人生的經驗和智慧。
老子在闡述“明哲保身”的觀點時認為人要懂得滿足,要知道適可而止。在如履薄冰的商場當中,隻有懂得了滿足才不會後悔,知道適可而止才能少遭遇危險。
世間萬物能知足就會享受於安樂,貪婪必然會招來禍害。《紅樓夢》中第一迴“因嫌紗帽小,致使銷枷杠,就奉勸人們不要因嫌官職小而鑽營上爬,結果落得觸犯國法,鋃鐺入獄。”幾千年前的道家鼻祖老子說: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意思是說,聲名和生命相比哪一樣更為親切?生命和貨利相比哪一樣更為貴重?獲取和丟失相比哪一個更為有害?過分的貪愛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價;過於斂積財富,必定招致更為慘重的損失。所以說,知道滿足,就不會受到屈辱;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遇見危險,這樣才可以保持長久的平安。最大的禍害是不懂得滿足,最大的過失是貪得無厭的欲望。
要真正做到知足,並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最關鍵的是要保持心理平衡,不要盲目攀比。俗話說,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自己有工作、有房子,妻兒安康,這才是最重要的,無謂的攀比,隻會增加不必要的煩惱,從而導致心理失衡,甚至因此“惹禍”。心理平衡是一種理性平衡,是人格升華和心靈淨化後的崇高境界,是寬宏、遠見和睿智的結晶。做到心理平衡,首先要正確對待自己。人貴有自知之明,“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明比知更難。其次是正確對待他人,再就是要正確對待社會。做到這三個正確對待,就會在不知不覺中保持著永遠快樂的心境。
知足者常樂,知足常足,心安常安。一個人生活在這個大幹世界上,如同滄海一粟。天下之大,時間之長,事物之廣,貨利之多,如果不能知足知止,就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知道自己到哪種地步就該滿足的人,永遠是滿足的。
隻獲取自己應該得到的利益和享受,從不向社會提出額外的、過分的要求。通過誠實勞動取得利益和享受,不以非法手段謀取利益和享受。在追求自己的利益和享受的時候,同時尊重社會的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利益。上麵這些要求,是一個文明、健康的社會應有的社會公德,是每一個社會成員應該遵守的行為規範。從人生意義、人生價值的角度考慮問題,實行知足知止的原則,就是要求人們不單純以物欲私利為人生的價值取向,而要超越物欲私利,追求人的精神道德價值。孟子說:“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
我們經常說,知足者常樂。是說知足的人因心無羈絆,經常有歡樂。殊不知,隻有知足而止,知其所止,你才不會自尋煩惱,才不會自取其辱,才會有快樂。
不知足而恥辱的現象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也是屢見不鮮的。在商場的,為了賺取超額的利潤,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以劣充優,巧取豪奪,欺行霸市,直至謀財害命。在官場的,總不知官至何級乃止,不潛心為民謀福,而一心為己鑽營,不是腳踏實地幹事,而是急於求成加爵。他們或弄權術,或鑽門路,或投靠山,或拉團夥,更有用錢買,用色套,用勢壓,用兇逼,諸如此類,弄出些官場齷齪,受人們恥笑,終被法紀處置。在情場的,總有一些男女不守本分,經不住誘惑,吃著碗裏,看著鍋裏,上演一些本不該發生的悲劇、荒誕劇,讓人不齒。還有許多其他這場那場中時時彰顯著的不知足而取辱的故事,就不贅述。由於不知足,不知所止,因而違背了事物的法則,違背了做人的規矩,弄得德性坍垮,信譽掃地,千夫所指。
人的欲望本可無限膨脹,但因為個人的能力有限,因此欲望也應該是有限的。一個人不了解自己能力的有限,放縱欲望而行之,其結果必定是與欲望相悖的,要受到客觀規律的懲罰。從某種意義上說,人類文明就是在知足與不知足者的鬥爭中形成的。因為知足,造就了大治盛世,造就了無數能人賢士,造就了無數千古美談,成就了人類的連綿文明;因為不知足,釀造了各族的衰亡悲劇,釀成了親情骨肉的自相殘殺,釀成了英雄豪傑的身敗名裂,釀成了皇權王族的轟然倒台;因為不知足,不知釀造了多少悲劇。
生活在社會中的人都有七情六欲,這是很正常的。隻要這些欲望符合國家的法律法規,符合客觀事物發展的法則,符合絕大多數人的審美心理和道德評價,那都應當受到尊重,而不必去多加指責。這是維護社會平穩和諧發展的必要基礎。一個人的正當欲求,因自己的努力而實現了,應當得到尊重;因種種原因沒有達到,也應當得到尊重、同情和鼓勵。但如果無限製地放縱自己的欲望,無休止地追求自己不應該得到的利益,甚至不惜踐踏法律、人性,那又怎麽會不受到輿論的譴責、法律的製裁、曆史的懲罰呢?這樣的人能快樂嗎?這樣的人不該受到羞辱嗎?!一個人是這樣,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又何嚐不是這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狼的自述:
命運中注定我將處於孤獨、荒涼與寂寞中,我學會了忍耐,我盤踞荒原一角,養精蓄銳,屏息以待,終究有一刻激情與體能會全麵爆發,支持我那勇猛一擊。
我在無邊無際的荒原,任憑風吹雨打,默默地向前疾馳,偶爾仰天長嘯,要撕裂無邊的黑寂,迴音響徹大地!
享受孤獨滋味
在北美草原上,北美野牛是北美洲比較兇悍的動物,體重達1000千克,頭頂鋒利雙角,即使麵對最富攻擊性的捕食動物,也毫不退縮。但是今天,它遇到了一群狼。
狼在牛群四周遊蕩,並不是漫無目的,而是盯住獵物。北美野牛覺察到危險,增強了戒備。但狼的體重隻有40千克,和家犬的體重相同。這些兇悍的北美野牛為什麽還要擔憂呢?為獲取成功,狼必須解決兩個問題——協作狩獵和等待合適的獵物。如果在選擇目標時發生失誤,最終會葬送自己的生命。所以,狼必須耐心等待尋找老弱病殘的獵物。
整個牛群休憩時,體弱的成員混雜在強壯的野牛裏很難分辨出來,狼隻有耐心等候。此時,繼續靠近牛群將進行攻擊。狼群必須把體弱的野牛隔離出來,漸漸地,它們包圍了野牛。空氣異常緊張。強壯的野牛並不擔心,它們沒有受到威脅。但是體弱的野牛根本無法抗衡,最終在奔跑中,一頭野牛被狼群捕獲。
從狼性的忍耐中,我們要學會怎樣在孤獨中享受生命。
在晨曦初照的黎明,夕陽西下的黃昏,或是萬籟俱寂的黑夜,獨自走進孤獨,可以深深地體會到孤獨是一種美麗。隻有在孤獨中,一切才是真實的。笑容是對自己的,哭泣是對自己的,淡淡的惆悵是對自己的,甜甜的喜悅是對自己的。那時才能輕輕梳理如夢如煙的往事,讓莫名的疲憊、無謂的憂傷在身後如潮水般徐徐退去,讓往日飄忽不定的眼神清澈如水,讓焦躁不安的麵孔寧靜似月。我們隻有在孤獨中才能把自己融入自然,完美地領略春花的絢麗、夏風的濃烈、秋色的清幽、冬雪的晶瑩,才能懂得珍惜生命,善待朋友。
人人都應跟上時代的潮流,要不然就會落伍,會被淘汰。但是在跟蹤時代腳步的同時,更要能不斷地保持一份置身事外的旁觀者的冷靜,才能知道真正的方向。
本來人生就注定要四處漂泊的。因為我們有兩隻腳,有一個會幻想的腦子。不能把“漂泊流浪”當作是一種可憐的字眼,它正是我們所有人類一生的真實寫照,也是我們應該鼓起勇氣去追尋的一種生活。
可以在孤獨寂寞中完成使命的人即是偉人。如果你領略過真正的孤獨與寂寞,而且你曾經用自己的力量戰勝孤獨與寂寞,而且找出自己的路,有了自己的創造與成就,你就可以相信,孤獨與寂寞並不像你所想象的那樣可怕,因為它對你有激勵作用。
孤獨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對什麽都不感興趣。能夠對一件事物熱衷地去愛好,去鑽研,而不願把時間浪費在其他任何一件事情上的人,他不但不害怕孤獨,有時反而卻還喜歡孤獨。
愛到極致,寂寞也成為一種令人向往的美。
假如每個人都不肯主動地去找朋友,當然大家都會覺得孤獨與寂寞。
能夠在單獨一個人的時候,不覺得孤單;在冷清的時候,不覺得寂寞;在空閑的時候,不會無所事事,依靠的便是內心的豐富與充實。
人與人之間在有形的親密之下,還是隔著無形的距離的。而且這距離有時很遠,但是,我們不必為這距離而覺得悲觀,我們隻是必須承認這是一些事實而已。一個人能承認事實,就會有膽量去麵對事實,能麵對事實,就不覺得寂寞是可怕的了。
喜歡靜的人對寧靜的要求,正是為了要找到自己,聽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使自己不再寂寞。
因為我們總是固執自己的成見,很少用同情和愛心去為別人設想,所以我們才更容易陷於孤立和寂寞。
一個人沒有朋友固然會感到寂寞,但如果忙得沒有機會麵對自己,可能會覺得更加孤單。
每一個人的寂寞都是天生就有的。除非你不去深想,除非你以表麵上的熱鬧為滿足,否則你總難免會感覺到:即使是在熱鬧繁華之中,你仍是孤零零的一個。一個人的寂寞,不是名譽地位或有形的幸福可以消除的。往往我們感到的是靈魂上的寂寞,是有苦有樂無處申說的寂寞。任何人都不能真正懂得我們內心苦樂的寂寞。
隻要學會享受孤獨,就會在滄海桑田的變遷中收集新綠。與其讓生命在無休止的紛爭中窒息,何不置身孤獨,漂洗心扉,淨化靈魂。如果非要登上絕頂才能見到日出的輝煌,不如一個人靜靜地躺在山腳的溪邊,看映在水中半殘的虹;如果非要似夜鶯的歌唱才能打動別人,不如孤雁一叫,劃破天空的寂靜。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需要適時地享受孤獨,太嘈雜的生活讓人容易疲憊不堪,太煩瑣的事情會使人精神恍惚。
貝多芬一生孤獨,正是因為如此才成就了他偉大的事業。《命運交響曲》中的每個音符,無不奏出了他的心聲,他是以另一種方式去扣響人們的心門,告訴人們他在孤獨中找到了生命的價值。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伯牙在鍾子期死後,享受著孤獨,不然他會很快覓尋知音的。這樣後人就不會領略伯牙古曲的美妙。
陸遊晚年在山陰閑居長達20年之久,存詩九千餘首。雖然他懷著“但悲不見九州同”的遺憾結束了作為詩人的一生,但正因為他20年的獨處,才為中國留下了一筆豐富的文化遺產。
學會“享受孤獨”,不僅不會讓你的生活變得乏味,反而還會讓你生活得更加有滋味。
當自己真正靜下來的時候才會知道孤獨的時候人是最冷靜的,也是最自信的,孤獨的世界隻有自己,那才是一個真正屬於自己主宰的世界。孤獨是一種寧靜,孤獨的星空有智慧的閃光。你的思想在升華,你的靈魂在洗滌。擁有孤獨是一種感受,善待孤獨是一種境界。讓我們在孤獨中思考得失,咀嚼成敗,展望未來吧!
你孤獨了嗎
很多人都體驗過孤獨的痛苦。有關統計資料表明,孤獨感已成為現代人的通病。據心理學家們估計隨著社會變得越來越富有,這種對孤獨感和人與人之間關係的關注將繼續增長。
一、孤獨感的界定和測量
孤獨和孤立的意思是不相同的。孤獨是個體對自己社會交往數量的多少和質量好壞的感受。對孤獨感的這種界定,幫助我們理解為什麽有些人雖然遠離人群,生活卻感到非常快樂,而一些人盡管被人群所包圍,而且經常與他人交往卻經曆著孤獨。現在有許多新人類抱怨身邊沒有多少真正的朋友。對這些人來說,與某些人進行坦誠的交往的需要不能滿足時,將產生強烈的孤獨感。從這個意義講,孤獨是一種個人體驗。盡管每個人都會感到孤獨,而且孤獨感的來去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據此,認為孤獨感是一種人格特征。有人設計了一些人格量表來測量人們對孤獨感的一般感受性。用這個量表對某大學進行測驗表明,大學生在所有項目上的平均得分通常為6到7分,得分越高說明越孤獨,而在友誼、家庭與異性關係和團體的4種關係中,友誼類得分最高,其次為與團體的關係。可以看得出人際關係問題依然是當前人們心理健康的主要障礙。
二、產生孤獨感的原因
有孤獨感的人傾向於在社交時對他人和自己給予嚴厲的、苛刻的評價。很多有孤獨感的人缺乏一些基本的社交技能,因而使他們無法與他人建立持久的關係。
(一)對他人和自我的消極評價
孤獨的人可能更內向,焦慮,對拒絕反應更敏感,並且非常的容易抑鬱。孤獨的人在朋友身上花費更少的時間,不經常約會,也很少參加集會,沒有什麽親密的朋友。在人際交往時,他們對自己和對方的評價極端消極。
(二)基本社交技能的缺乏
有的人樂意與別人交往,但一旦進行比較重要的而且時間較長的交談就會出現困難,缺乏基本的社交技能。他們更沒有機會去訓練社交技能,所以,難以有持久的朋友。他們對自己的夥伴不太感興趣,常常不能對對方所說的加以評論,也較少向對方提供有關自己的信息,相反,這些孤獨者更多的是談論自己並且常介紹新的與對方的興趣無關的話題,傾向扮演一個“被動消極的社交角色”,也就是說,在交談中不願付出太多努力。所以,我們常常感到與孤獨者交往很乏味,他們不知道這種交往方式是怎樣趕跑了潛在的朋友。當別人期望他們多暴露時,他們卻暴露得很少,而當別人不期望他們過多暴露時,他們卻暴露得太多。結果,在別人眼中他們是冷淡的、不可思議的,別人也因此而做出相應的反應。
孤獨者因為采用消極的交往方式,而且缺乏必要的社交技能,因而難以與他人建立親密的友誼。與這些人交往常常讓人感到不愉快,於是他們很難建立有助他們發展社交技能的人際關係,因而難以擺脫孤獨。心理學家認為,通過基本社交技能的訓練,可以使孤獨者走出孤獨的惡性循環,並已廣泛應用於心理諮詢與治療的實踐中。這些方案提供一定的希望,即孤獨不必陷入抑鬱的惡性循環之中而無法自拔。
怎樣克服孤獨感
每個人都有獨處的時候,為什麽有的人會感到孤獨,而有的人則不然呢?
孤獨感乃是一種封閉心理的反映,是感到自身和外界隔絕或受到外界排斥而產生出來的孤伶苦悶的情感。當你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或計劃行事;耽於夢想,而又不可能實現;和親人分離或經曆親人死亡的打擊;內心有難言的羞恥;被排斥於你想加入的團體之外;被他人嘲笑或輕視;處處和他人意見不合而不能融洽自然地相處;不敢向他人吐露心事,因為害怕會被人嘲笑,泄露自己的秘密,受人冷淡而得不到同情;被父母限製了自己的活動和交往;新的環境改變了你的生活;鑄成一生中的大錯而悔恨不迭或自慚形穢,對別人做的一切都不感興趣或不想去做;感覺無聊空虛,不知道該做些什麽;怯於和他人交往或交談;覺得“沒人理解我”時,孤獨感就會悄然而至。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或多或少地體驗到孤獨感。有孤獨感並不可怕,但是這種心理得不到恰當的疏導或解脫而發展成習慣,就會變得性情孤僻古怪,比較嚴重的很有可能會得孤獨症,這就需要心理醫生的治療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以下是克服孤獨感的一些方法,隻要持之以恆,肯定會收到讓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認識到除自己以外,還會有其他人也和自己一樣有孤獨感。每天應至少拿一點時間去試著並接觸他人。要培養自己對他人生活或事件的興趣,可以先從某一個人開始,這樣就可以使交流更容易些,逐漸消除自己的封閉習慣。幫助他人、為他人做事會使你感到自己被人需要,這樣會減輕你的孤獨感。邀請別人和自己一起做事,譬如說一起活動,就可以使你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同伴。
一定要信任別人,這樣你才會發現你交上了一個知心朋友。如果發現這種信任是可靠的,你就會感到非常快樂。努力參加集體活動,成為集體中的一員和他人一起分享快樂,一起分擔責任和痛苦,這對有些人來說是不容易做到的。但是你一旦鼓足勇氣去參加一個活動,你就會找到使你感興趣的東西,還會發現一些你所喜歡的人,友誼也就隨之而來。總而言之,克服孤獨感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必須盡力改變自己原來的環境。
一個人的時候,給自己安排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讀讀書,聽聽音樂,從事自己的業餘愛好,等等。每個人都會有孤單的時候,在屬於自己的時間裏滿足自己的興趣愛好,這便是人生的一種樂趣。
孤獨的時候泡一杯清茶,獨自一個人品嚐人生的味道;孤獨的時候種一束鮮花,獨自收獲生活的多彩;孤獨的時候睡一個好覺,獨自享受夢境中的炫麗。孤獨的時候,享受孤獨,那麽,在不孤獨的時候才能很好地享受生命的饋贈!
咬定青山不放鬆
狼的這種耐性精神,就是咬定青山不放鬆式的恆定精神。
意誌的忍耐性能發出神奇的功效。在別人都已停止前進時,你仍然堅持著;在別人都已失望放棄時,你仍然進行著,這是需要相當的勇氣的。使你得到比別人更高的位置、較多工資,使你超乎尋常的,正是這種堅持、忍耐的能力,不因喜怒好惡改變行動的能力。
忍耐的精神與態度,是很多商人取得成功的關鍵。行銷產品時,不管對方的人怎樣傲慢無禮,總不要憤怒而返,這種商人才能得到勝利。一次行銷不成,兩次、三次、四次,最後,對方不但要欽佩他的勇氣與決心,而且還會感到他的忍耐與誠懇的精神而成全了他,照顧他的生意。
在商界中,做最多的生意,有較多的主顧,行銷最多的商品的,是那些不灰心、能忍耐,不在迴答中說出“不”字的人,是那些有忍耐的精神、謙和的禮貌,足以使別人感到難拂其意、難卻其情的人。受到刺激後就不能忍耐的人,是不會有大成就。
人的天性,對於各商家的行銷員總是有些不歡迎;能打發他走,就總是想法設法地打發他走。但當他們遇到了一個有忍耐精神、謙和態度的人,事情就變得不同了。他們知道,有忍耐精神的行銷員是不容易打發走的;他們往往因欽佩那個行銷員的忍耐精神而承購了那個行銷員的商品。
有謙和、愉快、禮貌、誠懇的態度,而同時又加上有忍耐精神的人,是比較幸運的。
做我們所高興的事,做我們所喜歡的而感到熱忱的事,這是非常容易的。但是要全神貫注地去做那種不快的、討厭的、為我們的內心所反對的,而同時又因別人的緣故不得不去做的事,這才是需要勇氣,需要耐性的。
訂下了一個固定的目標之後,便要集中全部的精力去實現那目標。這種能力,最能獲得他人的欽佩與尊敬。你樹立了有毅力、有決心、有忍耐的聲譽,世界上就不怕沒有你的職位,但是,假使你顯示出一些意誌不堅定與不能忍耐的態度,別人就會明白,你是白鐵,不是純鋼,他們要瞧不起你,你會失敗。
相信大家都聽過愚公移山的故事,愚公的精神就是咬定青山不放鬆的精神。那個寓言是這樣說的:
古代有一位老人,住在華北(今天的河南),名叫北山愚公。他的家門南麵有兩座大山擋住他家的出路,一座叫做太行山,一座叫做王屋山。愚公下決心率領他的兒子們用鋤頭挖去這兩座大山。有個名叫智叟的老頭子看了發笑,說是你們這樣幹未免太愚蠢了,你們父子數人要挖掉這樣兩座大山是完全不可能的。愚公迴答說,我死了以後有我的兒子,兒子死了,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這兩座山雖然很高,卻是不會再增高了,挖一點就會少一點,為什麽挖不平呢?愚公批駁了智叟的錯誤思想,毫不動搖,每天挖山不止。這件事感動了上帝,他就派了兩個神仙下凡,把兩座山背走了。
現在當然不會有什麽“神仙”幫你移“山”了,但是隻要你擁有了愚公的這種精神,你也可以做成事情。
如果你好好審視曆史上那些成大功、立大業的人物,就會發現,他們都有一個相同點:不輕易為“拒絕”所打敗而退卻,不達成他們的理想、目標、心願就絕不罷休。比如迪斯尼為了實現建立“地球最歡樂之地”的美夢,四處向銀行融資,可是被拒絕了302次之多,每一家銀行都認為他的想法特別的怪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然而,他有遠見,最為重要的是他有實現夢想的決心。今天,每年有上百萬遊客享受到前所未有的“迪斯尼歡樂”,這全都出於一個人的決心。沒有忍耐精神,就不能成就大的事業。懦弱、意誌不堅定、不能忍耐的人,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與欽佩。隻有積極的、意誌堅強的人,才能得到大家的信任;而要是沒有別人的信任,則事業的成功是很難期待的。
在世界上意誌堅定的人不怕找不到屬於自己的位置。人人都相信百折不迴、能堅持、能忍耐的人,意誌的忍耐性能生出信用來。如果你能夠不管情形如何,總堅持著你的意誌,總能忍耐著,則你已經具備了“成功”的要素了。
再堅持一下
有這樣一則故事:
兩個年輕人在一起挖金礦,開始的時候,他們都抱有堅定的信念——不挖出金子決不放棄。兩人從黎明挖到黃昏,又從黃昏挖到黎明,沒日沒夜地幹,手磨出了血,腳磨出了泡。這天,一隊人馬經過,說是山那頭有人挖出了石油,其中一人再也按捺不住了,說哪有什麽金子啊,不幹了,去那頭采石油。然而另一個人一句話也沒說,仍是繼續埋頭幹他的活兒。
結局是放棄的那個人沒采到什麽石油,更別說挖到什麽金子了,就這樣兩手空空迴了家;而堅持下去的,捧著金子樂開了花。相似的故事似乎有很多,我們也總能清晰地悟出道理,可是真正輪到自己,又是那麽的沉不住氣。
不能堅守,那是因為我們不自信。我們在本該放手一搏的時候,卻猶豫彷徨。我們不願意再試一下,是因為不相信奇跡。就像故事中的年輕人,他自以為付出了足夠多的汗水,卻依然得不到迴報,於是他開始陷入絕望,以為再努力也隻是徒勞。他不知道金燦燦的財寶就在不遠處閃光,等待著他去發現,而我們在很多時候,也像這不自信的年輕人一樣,不知讓多少金子在眼前白白流走。
我們不願意再試一下,因為我們不相信明天會更加的美好。認為今天取得的成績很不容易,放下這份榮耀繼續往前趕,如果不成功呢,豈不是連今天都沒了。就這樣,機會溜走了,因為我們貪圖著安逸。縮手縮腳,或許擁有今天,卻無論如何也換不來輝煌的未來。縮在角落裏,暗自嫉妒他人,心想著當初要是怎麽樣就好了,這不是一個強者的作為。
人在陷入困境的時候,靠什麽去戰勝危機呢?靠的是決心和毅力。因礦井塌方而被困井下的礦工,看到井口透過的一絲光,心中便充滿了希望,他們相信下一刻,相信明天,就憑著這樣一股勁兒,硬是熬了過來,盼來了重生。他們是生命的強者,靠著不變的信念把命運牢牢攥在了自己手中。生活在祥和安寧中的我們,也該擁有這樣的精神了吧!
“下一個進球是我比較滿意的。”球王貝利說。他臉上自信的表情,充滿了人格魅力,王者風範。當我們也有勇氣相信下一刻永遠最好的時候,未來就將屬於我們的了。再拚一次,再堅持一下,一切都會變好。的確,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花更紅。
《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一書中給我們太多的啟迪,我們不應該錯過這樣的幾段:
在古老的東方,挑選小公牛到競技場格鬥有一定的程序。它們被帶進場地,向手持長矛的鬥士攻擊,裁判以它受戮後再向鬥牛士進攻的次數多寡來評定這頭公牛的勇敢程度。從今往後,我須承認,我的生命每天都在接受類似的考驗。如果我堅韌不拔,勇往直前,迎接挑戰,那麽我一定會成功。
堅持不懈,直到成功。
我不是為了失敗才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我的血管裏也沒有失敗的血液在流動。我不是任人鞭打的羔羊,我是猛獅,不與羊群為伍。我不想聽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的牢騷,這是羊群中的瘟疫,我不能被它傳染。失敗者的屠宰場不是我命運的歸宿。
堅持不懈,直到成功。
生命的獎賞遠在旅途終點,而非起點附近。我不知道要走多少步才能達到目標,踏上第一千步的時候,仍然可能遭到失敗。但成功就藏在拐角後麵,除非拐了彎,我永遠不知道還有多遠。
再前進一步,如果沒有用,就再向前一點。事實上,每次進步一點點並不太難。
堅持不懈,直到成功。
從今往後,我承認每天的奮鬥就像對參天大樹的一次砍擊,頭幾刀可能了無痕跡。每一擊看似微不足道,然而,累積起來,巨樹終會倒下。這恰如我今天的努力。
就像衝洗高山的雨滴,吞噬猛虎的螞蟻,照亮大地的星辰,建起金字塔的奴隸,我也要一磚一瓦地建造起自己的城堡,因為我深知水滴石穿的道理,隻要持之以恆,什麽都可以做到。
堅持不懈,直到成功。
我絕不考慮失敗,我的字典裏不再有放棄、不可能、辦不到、沒法子、成問題、失敗、行不通、沒希望、退縮……這類愚蠢的字眼。我要盡量避免絕望,一旦受到它的威脅,立即想方設法向它挑戰。我要辛勤耕耘,忍受苦楚。我放眼未來,勇往直前,不再理會腳下的障礙。我堅信,沙漠盡頭必是綠洲。
堅持不懈,直到成功。
我要牢牢記住古老的平衡法則,鼓勵自己堅持下去,因為每一次的失敗都會增加下一次成功的機會。這一次的拒絕就是下一次的讚同;這一次皺起的眉頭就是下一次舒展的笑容;今天的不幸,往往預示著明天的好運。夜幕降臨,迴想一天的遭遇,我總是心存感激。我深知,隻有失敗多次,才能成功。
堅持不懈,直到成功。
我要嚐試,嚐試,再嚐試。障礙是我成功路上的彎路,我迎接這項挑戰。我要像水手一樣,乘風破浪。
堅持不懈,直到成功。
從今往後,我要借鑒別人成功的秘訣。過去的是非成敗,我全不計較,隻抱定信念,明天會更好。當我精疲力竭時,我要抵製迴家的誘惑,再試一次。我一試再試,爭取每一天的成功,避免以失敗收場。我要為明天的成功播種,超過那些按部就班的人。在別人停滯不前時,我繼續拚搏,終有一天我會得到豐收的果實。
堅持不懈,直到成功。
我不因昨日的成功而滿足,因為這是失敗的先兆。我要忘卻昨日的一切,是好是壞,都讓它隨風而去。我信心百倍,迎接新的太陽,相信“今天是此生最好的一天”。
隻要我一息尚存,就要堅持到底,因為我已深知成功的秘訣:堅持不懈,終會成功。
誰沒有熱情?誰能有不懈的熱情?當你將全部的熱情投入到你的工作當中的時候——你就成功了。愛迪生10年的熱情凝結成蓄電池的能量,拜倫的嘲諷澆不滅的熱情,鑄煉出一首首不朽的詩篇。這是源於熱情的堅持,一種強烈而真摯的追求,它引導著無悔的追隨者走向成功的彼岸。
如果說上麵一種是出於非常熱切的愛,那麽,越王勾踐的臥薪嚐膽,司馬遷發憤忍辱著《史記》便是出於最堅韌不拔的反抗了。他們的堅持是被壓迫意誌的燃燒,是一場無聲的激戰。他們緊握著“堅持”最有力的武器,於是,他們勝利了。勾踐打敗了仇敵,司馬遷贏得了曆史。他們的勝利是忍耐和堅持不懈堆積的成果。
堅持,還是一種非常神奇的法力。它不是讓水滴石穿、繩鋸木斷了嗎?它不是使駑馬變得和騏驥一樣能幹了嗎?堅持使弱者變得更加堅強。人生的真正樂趣在哪兒呢?是存在於功成名就的那一瞬間嗎?不是的。人生的真正的樂趣,存在於為事業、為正義堅持不懈的奮鬥過程中。人生最大的遺憾是什麽?是失敗嗎?不是。人生最大的遺憾是終其一生而沒有不屈不撓地奮鬥過。一個人、一件事的成敗得失,其實算不了什麽。功利主義者認為成敗得失乃生命中首要之處,那就讓他們抱著他們的信條執迷不悟吧。人生最強的意誌力在於:決不輕言放棄。如果你從沒有被艱難困苦嚇倒過,那麽當你走盡人生道路的那一刻,你才可以說,你問心無愧。
成功之後再堅持一下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新兵在他當兵的第二年,部隊要組織精兵強將攻克某型武器對移動目標射擊的難題。對於武器裝備特別著迷的他,非常想參加這個課題的攻關。可當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連長時,連長感到不可思議。因為論軍事素質,這個入伍剛一年的小夥子在全連都排不上號,別說全旅了;論文化水平,他中學畢業,連三角函數都不懂。連長勸他:“你有參加的想法很好,可是,這次攻關對能力素質要求很高,我看還是別爭了。”連長說的那番話讓他感到沮喪,就連最初的想法也有些動搖了。
當時,他的心情是非常的複雜,一遍遍地詢問自己:“你能行嗎?”又一遍遍地反問自己:“你為什麽不行?自己認準了的事,隻要它是正確的,就應該大膽地堅持下去。雖說自己在連隊這一關就被擋了迴來,可這並不等於我完全沒有希望,當務之急是要盡快熟悉這種武器裝備的性能,用自己的實力去爭取,隻要我不放棄,就肯定會有希望。”就這樣,這個年輕人全身心投入到對這種武器的鑽研中去,終於掌握了武器對移動目標射擊提前量的計算方法。就在確定攻關小組人員的前夕,他又一次找到連長,胸有成竹地講出了自己的研究結果。連長又一次露出不可思議的神情,不過這次連長是為他的獨到見解而感到驚奇。在連長的極力推薦下,新兵終於進入了攻關小組。接下來,我和其他同誌一起克服重重困難,提前一個月就攻克了研究課題,在實彈射擊中,創造了發發命中的較好的成績。
後來,這個新兵成長為集團軍優秀教練員之一,迴首來路,他堅信,不管什麽時候都不能輕言放棄;成功,也許就存在於那再堅持一下之中。其實在很多時候,成功與失敗,也許就在於你是否能再堅持一下。
有一個名叫英格麗·褒曼的女子,滿懷信心地報名參加了英國皇家戲劇學校的考試。她一絲不苟地投入表演,表演還沒結束,評委會主席就告訴她:“好了,別浪費時間了。下一位……”她頓時覺得自己失敗了,甚至為此產生了輕生念頭,幸虧第二天,學校錄取通知書送來,才拯救了她的生命。其實,評委們沒有讓她表演完,是因為都很欣賞她的台風,一致認為她應該被錄取,所以才說“別浪費時間了”。隻不過是一個誤會,竟然讓褒曼差一點自殺;僅僅是一念之差,又讓她贏得了希望。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是的,隻要有一絲希望,就不能輕易放棄努力。成功者之所以成功,隻不過比失敗者多堅持了一下。
即使最暗的那顆星星比我燦爛,我也要滿懷信心地去飛行;盡管自己隻有一點點光亮,我也要勇敢地亮出自己,永遠不能輕易地選擇放棄。
堅韌不拔,勇往直前,不懈地努力,敢於不斷地去迎接挑戰,那麽將來肯定會成功的。
失敗是通往成功的橋梁,人生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隻有那些堅持不懈的人,才能得到很大的獎賞。跌倒了,就要再爬起來,繼續往前,邁一步,邁一步,再邁一步,隻要你能堅韌不拔,勇往直前,那你就肯定會成功的,還能成就輝煌。
待 時 而 動
在北美的曠野上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場景,一群分散的狼突然向一群馴鹿衝去,引起馴鹿群的驚恐慌亂,導致馴鹿群紛紛逃竄。這時,狼群中的一匹“劍手”會斜刺裏衝到鹿群中,抓破一頭馴鹿的腿。狼群之所以選中這頭馴鹿,也許就是因為它們發現它的某些特點易於攻擊,隨後這頭馴鹿又被放迴歸隊了。奇怪的是,當狼群攻擊鹿群中的一頭馴鹿時,周圍那強健的馴鹿並不援救,而是聽任狼群攻擊它們的同胞。這樣的情況一天天地加重,受傷的馴鹿漸漸失掉大量的血液、力氣和反抗的意誌。而狼群在耐心地等待時機,它們定期更換角色,由不同的狼來扮演“劍手”,使這頭可憐的馴鹿舊傷未愈又添新創。最後,當這頭馴鹿已極為虛弱,再也不會對狼群構成嚴重的威脅時,狼群開始全體出擊並最終捕獲受傷的馴鹿。實際上,此時的狼也已經饑腸轆轆,在這種數天才能見分曉的煎熬中幾乎餓死。有人想問,為什麽狼群不直接進攻那頭馴鹿呢?因為像馴鹿這類體型較大的動物,如果踢得準,一蹄子就能把比它小得多的狼踢翻在地,非死即傷。耐心保證了勝利必將屬於狼群,狼群謀求的不是眼前的小利,而是長遠的勝利。可以說,狼性的這種忍耐就是對生命的一種等待。而這種待機而動的耐性對人是很重要的。
什麽是等待呢?不任意妄為,不急不可待,不饑不擇食,不鋌而走險,不降格以求,不動輒得咎,不隨風搖擺,不機會主義,不低級趣味,不蠅營狗苟,不出賣原則,不出賣靈魂。等待的後麵是一種尊嚴,一種信念,一種節操,一種原則,一種大道。等待的同時既是學習又是發展而且還是充實。
在人的一生當中,有很多時光都是在等待中度過。雖然等待的結果是未卜之事,但是在等待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充實自己,積蓄足夠的力量。
很多天賦較高的人,終生處在平庸的職位上,導致這一現狀的原因是不思進取。而不思進取的突出表現是不讀書、不學習。寧可把業餘時間消磨在娛樂場所或閑聊中,也不願意看書。也許,他們對目前所掌握的職業技能感到滿意了,認識不到新知識對自身發展的價值;也許。他們下班後非常的疲倦,沒有毅力再進行艱苦的自我培訓。
等的無奈,在於等的人對於所等的事是完全無法支配,對於其他的事又完全沒有心思,因而被迫處於無所事事的狀態。存有期待使人興奮,無所事事又使人無聊,等待便是混合了興奮和無聊的境界。隨著等的時間的延長,興奮轉成疲勞,無聊的心境就該占據優勢。
有這樣一則小故事:
有一個創業的年輕人在經曆了幾次挫折之後,有點灰心了,很茫然地倚靠在一塊大石頭上,懶洋洋地曬著太陽。
這時,從遠處走過來一個怪物。“年輕人!你在做什麽?”怪物問。“我在這裏等待時機。”年輕人迴答。“等待時機?哈哈……時機是什麽樣,你知道嗎?”怪物問。“不知道。不過,聽說時機是個很神奇的東西,隻要它來到你的身邊,那麽,你就會走運,或者當上了官,或者發了財,或者娶個漂亮老婆,或者……反正美極了。”
“嗨!你連時機什麽樣都不知道,還說在等待時機呢?還是跟著我走吧,讓我帶著你去做幾件於你有益的事吧!”怪物說著便拉起年輕人。
“走開!少來這一套!我才不會跟你走呢!”年輕人不耐煩地說。
怪物隻好歎息地離去。
一會兒,一位長髯老人(我們常說的時間老人)來到年輕人麵前問:
“你抓住它了嗎?”
“抓住它?它指的是什麽東西?”年輕人問。
“它就是時機呀!”
“天哪!我把它給放走了!”年輕人後悔不迭,急忙站起身唿喊時機,希望它能再次返迴。
“不要喊了。”長髯老人接著又說,“我來告訴你關於時機的秘密吧。它是一個不可捉摸的家夥。你專心等它時,它可能遲遲不來,你不留心時,它可能就來到你麵前;見不著它時你時時想它,見著它時,你又認不出它;如果當它從你麵前走過時你抓不住它,那麽它將永不迴頭,使你永遠錯過了它!”
機遇一般都是瞬間出現,而又是瞬間就能消失的,善於把握機遇的人往往會成為最後的成功者。
上天始終是公平、公正的,它會公平地分給每個人一些大大小小的機遇,有些人善於把握機遇成了一位成功者,而有些人卻不在乎每一次的機遇,最終一事無成。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機遇不是天天就能出現,善於把握機遇的人會成為最終的勝利者。秦末漢初的叔孫通,可以說是一位知道待機而動的聰明人。
叔孫通原來是秦王朝的待詔博士,後來帶100個門生投靠劉邦,劉邦不喜歡儒生,他專門推薦“斬將搴旗之士”。他的弟子很有怨言。他對弟子們說:“現在是打天下的時候,你們能參加戰鬥嗎?你們耐心等著,我不會忘記你們。”劉邦即帝位以後,廢除秦時儀法,結果“群臣飲酒爭功,醉或妄唿,拔劍擊柱。”劉邦很惱火。叔孫通看準這個機會,向劉邦建議說:“夫儒者難與進取,可與守成。臣願征魯諸生,與臣弟子共起朝儀。”於是他邀請魯國的儒生和他們的弟子共百餘人操演皇帝上朝的禮儀。後來正式按這套禮儀舉行朝典,沒有人再敢喧嘩失禮。劉邦非常高興,說:“吾乃今日為皇帝之貴也。”拜叔孫通為太常,賜金500斤。叔孫通又趁機對劉邦說:“我的弟子跟隨我很久了,這次和我一起製訂、操演上朝的禮儀,希望陛下能重用他們。”結果,他的弟子都得到了“郎”的職位。叔孫通把劉邦賞的500金也分給那些弟子們,弟子們皆大歡喜,說:“叔孫生誠聖人也,知當世之要務。”
叔孫通的行為遭到了那些儒生的批評。他為人處世的確有逢迎討好的庸俗作風。例如他為了討好劉邦,脫下儒服,換上短裝。但他能夠識時務,待機而動,這一點對我們是有啟發的。司馬遷也稱讚他“稀世度務,製禮進退,與時變化,卒為漢家儒宗。”掌握時機要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結合起來。有時會出現有利的時勢、環境和條件,人們隻要善於利用,就能取得成功。有時候看到隻是時勢變化的趨勢,但沒有提供現成的有利條件和機會,這就要根據時勢的變化趨勢,創造成功的條件和機會,不能消極被動地應付時勢,坐待時機。
在成功以前,一個人要積蓄足夠的力量。在這方麵,托馬斯·金曾受到加利福尼亞的一棵參天大樹的啟發:“在它的身體裏蘊藏著積蓄力量的精神,這使我久久不能平靜。崇山峻嶺賜予它豐富的養料,山丘為它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雲朵給它帶來充足的雨水,而無數次的四季輪迴在它巨大的根係周圍積累了豐富的養分,所有這些都為它的成長提供了能量。”在商業領域更是如此。那些學識淵博、經驗豐富的人,比那些庸庸碌碌、不學無術的人,成功的幾率較大。
一個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隨著自己地位的逐步升遷,一定有許多學習的機會,假如他能抓住這些機會,成功就是早晚的事。
有這樣一位年輕人,他出門時間比在家裏的時間要多得多,不管他到什麽地方,總是隨身攜帶著書籍,隨時隨地地閱讀。一般人輕易浪費的零碎時間,他全部用來學習。結果,他對於曆史、文學和科學,都有相當見地。他為自己的前途而努力學習奮鬥,相信他的付出一定會得到迴報的。
從一個年輕人怎樣利用零碎時間就可以預知他的前途。自強不息、隨時求進步的精神,是一個人卓越超群的標誌,更是一個人成功的征兆。
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難免會走到某幾扇陌生的門前等待開啟,那心情接近於等在婦產科手術室門前的丈夫們的心情。不過,我們一生中最經常等候的地方不是門前,而是窗前。那是一些非常狹窄的小窗口,有形的或無形的,分布於商店、銀行、車站、醫院、機關等與生計有關的場所,我們不得不耐著性子,排著隊,緩慢地向它們挪動,然後側轉頭顱,以便能夠把我們的視線、手和手中的鈔票或申請遞進那個洞裏,又摸索著取出我們所需的票據文件等等。這類小窗口經常無緣無故的關閉,還好我們的忍耐力磨煉得非常發達,已經習慣於默默地無止境地等待了。
假如你在一個孤島上,過著極其單調的生活,信將是你與世界取得聯係的唯一途徑了,那麽等信會是怎樣一種心境呢?你會不會仿佛就是為了拿到信的那一刻激動而活著呢?也許這種等待常常落空,可是等待本身就為一天的生活提供了色彩和意義。
事實上,我們一生都在等待,生活就是在這等待中展開著並且獲得了理由。等的滋味不免無聊,然而,一無所等的生活更加無聊。你可以沒有愛情,但如果沒有對愛情的憧憬,哪裏還有青春?你可以沒有理解,但如果沒有對理解的期待,哪裏還有創造?你可以沒有所等待的一切,但如果沒有等待,哪裏還有人生?若把人生比作一次旅行,我們便會發現,途中耽擱實在是人生的尋常遭遇。我們向理想生活進發,因為種種必然的限製和偶然的變故,或早或遲在途中某一個點上停了下來。我們相信這隻是暫時的,總在等待著重新上路,希望有一天能過上自己真正想過的生活。
全國著名的推銷大師,很快就要告別他的推銷生涯,應行業協會和社會各界的邀請,他將在該城中最大的體育館,做告別職業生涯的演說。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那天,會場座無虛席,人們在熱切地、焦急地等待著那位當代最偉大的推銷員,做最精彩的演講。當大幕徐徐拉開,舞台的正中央吊著一個巨大的鐵球。為了這個鐵球,在台上搭起了高大的鐵架。
一位老者在人們熱烈的掌聲中,走了出來,站在鐵架的旁邊。他穿著一件紅色的運動服,腳下是一雙白色膠鞋。人們驚奇地望著他,不知道他要做出什麽舉動。這時兩位工作人員抬著一個大鐵錘,放在老者的麵前。主持人這時對觀眾講:請兩位身體強壯的人,到台上來。好多年輕人站起來,轉眼間已有兩名動作快的跑到台上。這時老人便開口和他們講規則,請他們用這個大鐵錘,去敲打那個吊著的鐵球,直到讓那個鐵球動蕩起來。
一個年輕人搶著拿起鐵錘,拉開架勢,掄起大錘,用盡全力向那吊著的鐵球砸去,一聲震耳的響聲,那吊球動也沒動。他就用大鐵錘接二連三地砸向吊球,很快他就氣喘籲籲。另一個人也不示弱,接過大鐵錘把吊球打得叮當響,可是鐵球仍舊一動不動。台下逐漸沒了呐喊聲,觀眾好像認定那是沒用的,就等著老人做出什麽解釋。會場恢複了平靜,老人從上衣口袋裏掏出一個小錘,然後認真地,麵對著那個巨大的鐵球。他用小錘對著鐵球“咚”敲了一下,然後停頓一下,再一次用小錘“咚”敲了一下。人們奇怪地看著,老人就那樣“咚”敲一下,然後停頓一下,就這樣重複地做著同一個動作。
10分鍾、20分鍾過去了,會場早就開始騷動,有的人幹脆叫罵起來,人們用各種聲音和動作發泄著他們各自的不滿。老人仍然不停地工作著,他好像根本沒有聽見人們在喊叫什麽。人們開始憤然離去,會場上出現了大塊的空缺。留下來的人們好像也喊累了,這時會場漸漸地安靜了下來。
大概就在老人進行到40分鍾的時候,坐在前麵的一位婦女突然尖叫一聲:“球動了!”刹那間會場立即鴉雀無聲,人們聚精會神地看著那個鐵球。那球以很小的擺度動了起來,不仔細看很難察覺。老人仍舊一小錘一小錘地敲著,人們好像都聽到了那小錘敲打吊球的聲響。吊球在老人一錘一錘的敲打中越蕩越高,它拉動著那個鐵架子“哐、哐”作響,它的巨大威力強烈地震撼著在場的每一個人。會場上終於爆發出一陣陣熱烈的掌聲,在掌聲中,老人轉過身來,又把那把小錘揣進兜裏。
這時老人開口講話了,他隻說了一句話:在成功的道路上,如果你沒有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來,那麽,你隻能用一生的耐心去麵對失敗。
所以,學會等待,不可心浮氣躁。俗話說:飯我們要一口一口地吃,路同樣也要一步一步地走,急於求成,往往欲速則不達。
狼在冰天雪地中等待經過的羊群,所付出的是堅強的勇氣和耐心。那些飛速奔跑的羊出現了,但絕對不是最好的機會。這正如世界知名的基金經理朱利安·羅伯森的名言“我一直等到錢落到離我不遠的角落裏,然後我所要做的事就是,去撿迴來”。直到那隻又老又笨而且還很肥的羊出現在很近的距離的時候,狼才騰身而起,抓住等待換來的美餐。
這一條告訴我們,耐心比信心最為重要。但等待不是等於一味死等,而是在等待中你有大量的事情要做,其中非常重要的是要訓練一種判斷能力,知道善於捕捉時機,知道什麽時候該做什麽事。
最近一段時間,在報紙上讀到一則故事:
一位女作家到美國去訪問,在紐約街頭遇到一位賣花的老太太,穿著很破舊,看上去身體非常的虛弱,但是臉上卻露出了祥和、高興的神情。女作家挑了一束花後說:“看起來,你很高興。”老太太說:“為什麽不呢?一切都這麽美好。”女作家隨口又說了一句:“對煩惱,你倒真能看得開。”老太太的迴答卻令女作家大吃一驚。老太太說:“耶穌在星期五被釘在十字架上時,是世界最糟糕的一天,可是三天以後就是複活節。所以,當我遇到不幸時,就會等待三天,一切就會恢複正常的。”
“等待三天”!是多麽平凡而又充滿哲理的生活方式,它把煩惱和痛苦全部拋到一邊,心裏隻有一個念頭:全力去收獲快樂。
知 足 不 辱
忍耐是一種心靈的狀態,也是一種命運。狼族因為有一種忍耐的、戰鬥的心態,所以永遠保持旺盛的精力。這種忍耐還可以表現為做人的知足不辱,在如何對待物質享受和名譽地位的問題上,老子提出知足知止的原則。五千言的《老子》中是這樣寫的:“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知足者富,強行者有誌。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何以知足才受不到恥辱,知止才不會有什麽危險?
在老子看來,大概有下麵幾點理由:逞強好爭,不但得不到什麽,反而還會招來禍害。“強梁者不得其死”,“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社會上為什麽會有鬥爭的災禍,是由於人心貪不知足;如果都能知足知止,相互忍讓不爭,一切紛鬥衝突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人生幸福在於內心的安靜自守,擺脫物欲的束縛而恬淡自安,怡然自得。然而,“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通之貨,令人行妨。”可見人生的幸福不在於聲色之娛,而在於知足知止,摒棄物欲的誘惑而保持安定的生活。從變化、超越的觀點看問題,人生的禍福、得失等等,都是暫時的,相對的,可以互相轉化的。永不知足地去追求這種變化無常的東西,最終是爭而不得,反受其禍了。老子的這種思想深刻精辟,飽含了人生的經驗和智慧。
老子在闡述“明哲保身”的觀點時認為人要懂得滿足,要知道適可而止。在如履薄冰的商場當中,隻有懂得了滿足才不會後悔,知道適可而止才能少遭遇危險。
世間萬物能知足就會享受於安樂,貪婪必然會招來禍害。《紅樓夢》中第一迴“因嫌紗帽小,致使銷枷杠,就奉勸人們不要因嫌官職小而鑽營上爬,結果落得觸犯國法,鋃鐺入獄。”幾千年前的道家鼻祖老子說: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意思是說,聲名和生命相比哪一樣更為親切?生命和貨利相比哪一樣更為貴重?獲取和丟失相比哪一個更為有害?過分的貪愛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價;過於斂積財富,必定招致更為慘重的損失。所以說,知道滿足,就不會受到屈辱;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遇見危險,這樣才可以保持長久的平安。最大的禍害是不懂得滿足,最大的過失是貪得無厭的欲望。
要真正做到知足,並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最關鍵的是要保持心理平衡,不要盲目攀比。俗話說,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自己有工作、有房子,妻兒安康,這才是最重要的,無謂的攀比,隻會增加不必要的煩惱,從而導致心理失衡,甚至因此“惹禍”。心理平衡是一種理性平衡,是人格升華和心靈淨化後的崇高境界,是寬宏、遠見和睿智的結晶。做到心理平衡,首先要正確對待自己。人貴有自知之明,“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明比知更難。其次是正確對待他人,再就是要正確對待社會。做到這三個正確對待,就會在不知不覺中保持著永遠快樂的心境。
知足者常樂,知足常足,心安常安。一個人生活在這個大幹世界上,如同滄海一粟。天下之大,時間之長,事物之廣,貨利之多,如果不能知足知止,就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知道自己到哪種地步就該滿足的人,永遠是滿足的。
隻獲取自己應該得到的利益和享受,從不向社會提出額外的、過分的要求。通過誠實勞動取得利益和享受,不以非法手段謀取利益和享受。在追求自己的利益和享受的時候,同時尊重社會的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利益。上麵這些要求,是一個文明、健康的社會應有的社會公德,是每一個社會成員應該遵守的行為規範。從人生意義、人生價值的角度考慮問題,實行知足知止的原則,就是要求人們不單純以物欲私利為人生的價值取向,而要超越物欲私利,追求人的精神道德價值。孟子說:“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
我們經常說,知足者常樂。是說知足的人因心無羈絆,經常有歡樂。殊不知,隻有知足而止,知其所止,你才不會自尋煩惱,才不會自取其辱,才會有快樂。
不知足而恥辱的現象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也是屢見不鮮的。在商場的,為了賺取超額的利潤,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以劣充優,巧取豪奪,欺行霸市,直至謀財害命。在官場的,總不知官至何級乃止,不潛心為民謀福,而一心為己鑽營,不是腳踏實地幹事,而是急於求成加爵。他們或弄權術,或鑽門路,或投靠山,或拉團夥,更有用錢買,用色套,用勢壓,用兇逼,諸如此類,弄出些官場齷齪,受人們恥笑,終被法紀處置。在情場的,總有一些男女不守本分,經不住誘惑,吃著碗裏,看著鍋裏,上演一些本不該發生的悲劇、荒誕劇,讓人不齒。還有許多其他這場那場中時時彰顯著的不知足而取辱的故事,就不贅述。由於不知足,不知所止,因而違背了事物的法則,違背了做人的規矩,弄得德性坍垮,信譽掃地,千夫所指。
人的欲望本可無限膨脹,但因為個人的能力有限,因此欲望也應該是有限的。一個人不了解自己能力的有限,放縱欲望而行之,其結果必定是與欲望相悖的,要受到客觀規律的懲罰。從某種意義上說,人類文明就是在知足與不知足者的鬥爭中形成的。因為知足,造就了大治盛世,造就了無數能人賢士,造就了無數千古美談,成就了人類的連綿文明;因為不知足,釀造了各族的衰亡悲劇,釀成了親情骨肉的自相殘殺,釀成了英雄豪傑的身敗名裂,釀成了皇權王族的轟然倒台;因為不知足,不知釀造了多少悲劇。
生活在社會中的人都有七情六欲,這是很正常的。隻要這些欲望符合國家的法律法規,符合客觀事物發展的法則,符合絕大多數人的審美心理和道德評價,那都應當受到尊重,而不必去多加指責。這是維護社會平穩和諧發展的必要基礎。一個人的正當欲求,因自己的努力而實現了,應當得到尊重;因種種原因沒有達到,也應當得到尊重、同情和鼓勵。但如果無限製地放縱自己的欲望,無休止地追求自己不應該得到的利益,甚至不惜踐踏法律、人性,那又怎麽會不受到輿論的譴責、法律的製裁、曆史的懲罰呢?這樣的人能快樂嗎?這樣的人不該受到羞辱嗎?!一個人是這樣,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又何嚐不是這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