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檢查著,春娘捧著紙筆湊過來了,“大人,檢查好了,那一車是兩百二十捆沒錯。”
“那就在單子上寫個核字就好了。”十三沒有抬頭直接說到。
過了片刻,十三發現春娘仍舊站在自己身側磨蹭,不由詫異,“怎麽了?”
春娘吭吭唧唧半天,最終在十三耐心的目光裏大聲喊了一句,“大人,我不識字!”
“……”十三歎口氣,“三芹呢?”
“捕頭也不會。”春娘憨厚笑笑。
“罷了,你們去街上巡查治安,這裏交給我就好了。”十三眼神不無哀怨看了春娘片刻,無奈放棄道。
十三從未想過一個捕頭一個捕快,居然都不認字,你說像張大娘就算了,連自己兩個婢女都認字,這吃朝廷俸祿的人,她怎麽就不識字呢?
到晚上十三把這件事和拐伯一說,拐伯就笑了,“夫人,這裏是小地方,又窮又遠,識字的人一個手就能數出來了,活總得找人幹不是。”
“這裏沒有學堂麽?”
“沒有。”拐伯搖搖頭。
“那小孩子讀書怎麽辦?”
拐伯想了想道,“我倒是聽說有家境好的把孩子送到關內親戚那裏讀書的。”
她聞言若有所思。
十三押送東西進軍營的時候簡直是萬眾矚目的待遇,倒不是像前世明星那樣一窩蜂湧過來看,相反,蕭炎麾下軍紀治理得很好,隊列整齊目不斜視,但十三就是知道他們在用眼神偷偷瞄自己,八卦的視線從各個角落飛到她身上,看得她頭皮發麻,隻能把身板挺更直一點保持威嚴。
“看那,那就是將軍的妻主,聽說還是個舉人,當官的。”
“那怎麽能算妻主,明明是她嫁給將軍才對,長那麽瘦弱怎麽配得上我們將軍。”
“我覺得長挺好看的呀,白白淨淨的又斯文,一看就很溫柔。”
“你想女人了吧,哪裏好了,你看這身子骨肯定不好生孩子,我們將軍什麽人,怎麽也得配一個武功蓋世的,至少得像以前廖大將軍那種的。”
“就是,就是。”
……
各種議論聲興奮地在軍營中漫布,十三頂著彌漫在空氣四周似乎化為實質的好奇覺得亞曆山大,所以她才一直拖著不想來軍營裏,早就預料到是這種被參觀的尷尬境遇。
好不容易完成交接,進到蕭炎帳子裏,門簾落下隔絕了外麵窺視的目光,十三總算鬆口氣。
這是十三第一次見到在軍營中的蕭炎,他一身戎裝,正在上首批改公文,聽到動靜眼皮一抬又落迴去。
雙林和傳風二人都在邊上,朝她點頭示意。
“下官拜見將軍。”走到蕭炎麵前,十三正正經經行了個官禮。
“有何事情?”蕭炎終於抬起頭來,皮笑肉不笑“之前幾次你不都是讓那個什麽春來的麽?怎麽,這迴終於有膽子過來了?”
蕭炎說的是之前幾次公務,他本來以為十三會親自過來,等了幾迴都是一個憨憨的女人,說是茵城的捕快,奉莊大人之名來此,之前那任姓劉的不都是老老實實親自過來,到這家夥這裏就改規矩了,不知道是心虛還是不想見自己。
“將軍說笑了,實在是近日公務繁忙委實抽不開身。”十三一本正經道,“眼下一有空餘我馬上就來拜見將軍了,所謂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如此冠冕的語調,若是不加那最後一句還有些說服力。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蕭炎頓時被這女子厚臉皮的功夫給鎮住了,手中的筆有些不穩,麵龐熱力上湧,有心訓斥幾句,可她這一副我很坦蕩在說正經事的樣子讓蕭炎怎麽也張不了口。
“你——”話到嘴邊,就變成了“你這幾日可好?”
十三露了笑意,“我很好,夫君呢?”這一聲夫君叫得輕快,仿若從唇齒間流出。
蕭炎想了想,最後化成簡單兩個字,“不賴。”
“夫君,我有一件事情想和你商議。”十三這時候說到。
“什麽事?”
蕭炎狐疑,十三很少拜托自己什麽事情,如今她一臉猶豫到底是什麽為難的事情?
十三露出一絲靦腆的神色。
“你們先下去。”蕭炎轉頭對兩小廝說到。
人都走光了,帳子裏僅剩他們二人,蕭炎說到,“現在說吧,到底是何事?”
十三上前幾步坐到他身邊,“其實,我想辦一個學堂?”
“學堂?你要辦私塾?”蕭炎聞言皺眉。
“可是這邊陲之地沒有多少人讀書,小童就更少了,你若真開私塾恐怕沒有幾個學生根本開不起來,以前也有過人來辦私塾,不到一年就撐不下去走了。”蕭炎耐心說到,“你——你是不是缺銀子?”這句話問得十分小心。
十三失笑,“你想到哪去了,教育是育人之本,指望這個賺銀子麽?還不如去寫才女佳人賺錢快些。”
“那你為什麽要辦私塾?”蕭炎不解。
“蕭炎,這裏是你治下沒錯吧?”看到蕭炎點頭,她拍拍蕭炎肩膀故作沉痛道,“夫君訥,你治下文盲未免也太多了。”
“什麽叫我治下文盲太多!”蕭炎氣了個仰倒,說的好像他多麽昏庸不堪魚肉百姓一樣,“這裏邊境之地,和雜胡接壤,本來就不似中原文氣昌盛,識字的都是流放來的罪人,與我何幹?”說到這他有點委屈。
“自然不是你的幹係。”十三連忙說到,“可是夫君,你不覺得現狀堪憂,所以才應該辦個私塾麽,連吃皇糧的捕頭和捕快都不認字,其它人就更不用說了,難道世世代代這片土地上都是睜眼瞎麽?”
“可按你所說辦個私塾就會有人來?邊民貧苦,連飯都吃不飽怎麽會讀聖賢書考功名?”
“誰說要讀聖賢書考功名了?”十三嗔道。
蕭炎被她弄糊塗了,“讀書不就是幹這些麽?”
“我這裏隻負責掃盲,不是讓他們研讀四書五經,不求能有多少高深的學問,隻要能認得常用的千百字,能讀懂簡單的文章就夠了,起碼這樣能看得懂四時曆法,讀的通稼穡之術。”十三解釋道。
十三的想法來源於前世建國初期的大規模掃盲運動,雖然粗糙,但效果顯著,好用就行。
“這想法雖好,可是那些父母恐怕不會把孩子送過去,小孩子在家也是個人手,能出一份力氣,送去讀書少了收成不說還要倒貼飯錢,就算你不收束脩也沒用。”蕭炎一針見血指出這個辦法的弊端。
“所以我不打算像平常私塾那樣,我的私塾就像是雇傭那些孩子上工一樣,不要錢還倒給工錢。”十三細細算給他聽,“我打聽過了,這裏行情雇一個小孩子一天也就五個銅板加一頓飯,一天一個人滿打滿算八文錢,一個月算二十天是一百六十文,如果有二十個孩子,就是三千兩百文,三兩多銀子,我的俸祿支撐的起。”
“別人辦私塾名利雙手,你還要倒貼銀子,據我所知你一個月就五兩的俸祿,為什麽要為難自己?”
“這個地方有銀子也買不到東西,還不如幹些實實在在的事情。”
“辦學堂就是實實在在的事情?也是,推行聖人教化,開啟民智的確不錯,可是十三,你又不是禮部的,怎麽還管這些?”
“夫君,你在這裏這麽多年吃盡苦頭就是希望為我大盛朝守住這片沃土不是麽?”
蕭炎頷首,“沒錯,我的畢生誌願就是平定此地。”
“一代驍將或許是可以守得百年太平,可是夫君,你有沒有想過你不能再駐守的時候呢?從前北疆有廖青大將軍,周圍部落不敢輕舉妄動,可是廖將軍過世還不到二十年,已經又現亂象。”十三想起民間傳頌的那個天神般的女子也有些唏噓,“胡人逐水草而居,除非能將他們族滅,否則就是野草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一旦中原勢弱就會跳起來狠狠咬一塊肉下來。”
“野草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蕭炎呢喃,“那你說如何?”
“邊民不識教化,在雜胡的鐵騎威逼下,不出兩代說不定就會忘了自己是大盛子民,滿口胡語對著大盛咒罵也是可能。”
“或許中原有時疲弱,但從未忘記國土,一代不行就下一代上,總能守住這片土地。”蕭炎聲音鏗鏘,“雖然流了許多血,但事實是雜胡覬覦數百年,部落換了幾撥,這裏仍是大盛的腳下。”
“所以這裏才更需要傳播學問,所謂一柔一剛,剛者為兵,柔者為文,兩者相輔相成,現在局勢在我們這邊正是推行的好時機,隻要文脈能在這裏生根發芽這裏就永遠是——大盛的國土。”本來十三脫口而出想說中國,見識過近現代曆史的她深知在萌芽時期把文化的種子播撒開對一個國家或者民族的未來會產生多麽深遠的影響,就像盎格魯撒克遜人用槍炮和聖經耕犁出大塊的殖民地,所謂同文同種,擺在前麵的是同文。
蕭炎思考片刻後道,“若你有心辦這件事,我自然不反對。”
“那就多謝夫君了。”十三眼中露出喜意,又湊上前一些壓低了聲道,“既然如此,夫君可否給些便利?”
果然,一口一個夫君絕對有事情求自己。
“什麽事?”
“大盛律法規定要想辦私塾得當地學政或者主政長官批準,這裏你最大,所以就給我一紙文書好不好?”
“隻這件?”蕭炎不信就這麽簡單。
“咳咳,隻這件。”
十三當然不會傻乎乎把剩下計劃和盤托出,所謂飯要一口一口吃,先把蕭炎哄上自己賊船再論其它,水都潑出去了就不信他到時候還能把自己攔下來,想至此十三暗笑。
“你在想什麽?”冷不丁,蕭炎問。
正在展望在軍營開展大規模掃盲運動的十三露出一個無辜的笑容,“沒什麽。”
☆、第六十四迴初開張興致高漲解緣由告慰前塵
茵城街頭閑談的人中間,又找到了新的話題。
“誒,你聽說了麽,新來的那個官,就是入了蕭將軍門的那個女人。”
“怎麽了,怎麽了。”嗅到八卦的味道,旁邊人趕忙問,“就是接劉大人班的那個,前幾天還在街上碰見,她怎麽了?”
“她在雇人呢,五個大錢加一頓飯。”
“這麽好,我去打聽打聽,最近手頭緊我去試試。”
茵城向來是幹活的多招人的少,聽說有錢掙周圍人紛紛表示要去看看。
“你們沒用,我早就去過了。”傳消息那人嗑了一粒瓜子,把殼往外一吐,“人家說了,十五歲以上不收,隻要十五歲以下的,不拘男女,不過女孩子多一個大錢,一天六個。”
“這麽好。”旁邊人咋舌,“可這是幹什麽營生,小孩子有多少力氣,她別不是有什麽黑心事要在小孩子身上動手腳。”
“什麽亂七八糟的,人家可是舉人娘子,犯得著跟你家孩子過不去。”那人不屑道,“我早把我家三個伢子送去了,問了,什麽事沒有,就天天識字,你說奇不奇怪,不用幹活給飯吃還教認字。”
“天下還有這種好事?”圍觀的人都有些意動,小聲嗡嗡。
“我家那兒子腦瓜子笨得很,舉人娘子收不收啊?”有人叫到。
“收,都收,舉人娘子說了,隻要不是傻得分不清人都收。”
“我現在就迴去找我家那兩個臭小子去。”
可也有人在發愁,“那我家閨女要怎麽辦,六個大錢呀,可我家的還沒得過十月疾,萬一染上了怎麽好,就這個獨苗。”
“你怕什麽!”開始傳消息那人不以為然,“這幾年這個病不是被朝廷壓下去了麽,附近都沒怎麽聽說誰家得了,我閨女不也是麽,我照樣送過去了,老天爺要收你躲也躲不過,還不如趁現在多攢點錢,不然去那裏給她聘夫郎?真有個萬一,說句難聽的,有錢買藥都多買一貼。”
府衙內原本蕭條的後院已經大變了模樣,十三占著自己職務便利把府衙內閑置的後院收拾了出來,帶著鈴蘭和碧竹掃塵除垢,洗洗刷刷之後煥然一新。
後院隻有一間瓦房被十三改作了休息室,院裏架了塊木板,底下是幾排小凳子和長條案幾,都是蕭炎傾情讚助,和他說這件事的第二天就派人送來了這裏。
院子裏在上課的已經有七個小孩了,五個男孩兩個女孩,年紀大小不一,不過都挺老實,十三給他們一人一根棍子在沙盤上練習簡單的字,他們也都聽話,依言一板一眼地練,幾天下來,竟也認識了十多個筆畫簡單的字。
今日課程結束,十三給他們布置了任務,嚴明第二日要考校,才放了他們迴去。
“夫人。”鈴蘭已經在一邊等她了。
十三走過去問到,“今日情況如何,有人來報名麽?”
“那就在單子上寫個核字就好了。”十三沒有抬頭直接說到。
過了片刻,十三發現春娘仍舊站在自己身側磨蹭,不由詫異,“怎麽了?”
春娘吭吭唧唧半天,最終在十三耐心的目光裏大聲喊了一句,“大人,我不識字!”
“……”十三歎口氣,“三芹呢?”
“捕頭也不會。”春娘憨厚笑笑。
“罷了,你們去街上巡查治安,這裏交給我就好了。”十三眼神不無哀怨看了春娘片刻,無奈放棄道。
十三從未想過一個捕頭一個捕快,居然都不認字,你說像張大娘就算了,連自己兩個婢女都認字,這吃朝廷俸祿的人,她怎麽就不識字呢?
到晚上十三把這件事和拐伯一說,拐伯就笑了,“夫人,這裏是小地方,又窮又遠,識字的人一個手就能數出來了,活總得找人幹不是。”
“這裏沒有學堂麽?”
“沒有。”拐伯搖搖頭。
“那小孩子讀書怎麽辦?”
拐伯想了想道,“我倒是聽說有家境好的把孩子送到關內親戚那裏讀書的。”
她聞言若有所思。
十三押送東西進軍營的時候簡直是萬眾矚目的待遇,倒不是像前世明星那樣一窩蜂湧過來看,相反,蕭炎麾下軍紀治理得很好,隊列整齊目不斜視,但十三就是知道他們在用眼神偷偷瞄自己,八卦的視線從各個角落飛到她身上,看得她頭皮發麻,隻能把身板挺更直一點保持威嚴。
“看那,那就是將軍的妻主,聽說還是個舉人,當官的。”
“那怎麽能算妻主,明明是她嫁給將軍才對,長那麽瘦弱怎麽配得上我們將軍。”
“我覺得長挺好看的呀,白白淨淨的又斯文,一看就很溫柔。”
“你想女人了吧,哪裏好了,你看這身子骨肯定不好生孩子,我們將軍什麽人,怎麽也得配一個武功蓋世的,至少得像以前廖大將軍那種的。”
“就是,就是。”
……
各種議論聲興奮地在軍營中漫布,十三頂著彌漫在空氣四周似乎化為實質的好奇覺得亞曆山大,所以她才一直拖著不想來軍營裏,早就預料到是這種被參觀的尷尬境遇。
好不容易完成交接,進到蕭炎帳子裏,門簾落下隔絕了外麵窺視的目光,十三總算鬆口氣。
這是十三第一次見到在軍營中的蕭炎,他一身戎裝,正在上首批改公文,聽到動靜眼皮一抬又落迴去。
雙林和傳風二人都在邊上,朝她點頭示意。
“下官拜見將軍。”走到蕭炎麵前,十三正正經經行了個官禮。
“有何事情?”蕭炎終於抬起頭來,皮笑肉不笑“之前幾次你不都是讓那個什麽春來的麽?怎麽,這迴終於有膽子過來了?”
蕭炎說的是之前幾次公務,他本來以為十三會親自過來,等了幾迴都是一個憨憨的女人,說是茵城的捕快,奉莊大人之名來此,之前那任姓劉的不都是老老實實親自過來,到這家夥這裏就改規矩了,不知道是心虛還是不想見自己。
“將軍說笑了,實在是近日公務繁忙委實抽不開身。”十三一本正經道,“眼下一有空餘我馬上就來拜見將軍了,所謂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如此冠冕的語調,若是不加那最後一句還有些說服力。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蕭炎頓時被這女子厚臉皮的功夫給鎮住了,手中的筆有些不穩,麵龐熱力上湧,有心訓斥幾句,可她這一副我很坦蕩在說正經事的樣子讓蕭炎怎麽也張不了口。
“你——”話到嘴邊,就變成了“你這幾日可好?”
十三露了笑意,“我很好,夫君呢?”這一聲夫君叫得輕快,仿若從唇齒間流出。
蕭炎想了想,最後化成簡單兩個字,“不賴。”
“夫君,我有一件事情想和你商議。”十三這時候說到。
“什麽事?”
蕭炎狐疑,十三很少拜托自己什麽事情,如今她一臉猶豫到底是什麽為難的事情?
十三露出一絲靦腆的神色。
“你們先下去。”蕭炎轉頭對兩小廝說到。
人都走光了,帳子裏僅剩他們二人,蕭炎說到,“現在說吧,到底是何事?”
十三上前幾步坐到他身邊,“其實,我想辦一個學堂?”
“學堂?你要辦私塾?”蕭炎聞言皺眉。
“可是這邊陲之地沒有多少人讀書,小童就更少了,你若真開私塾恐怕沒有幾個學生根本開不起來,以前也有過人來辦私塾,不到一年就撐不下去走了。”蕭炎耐心說到,“你——你是不是缺銀子?”這句話問得十分小心。
十三失笑,“你想到哪去了,教育是育人之本,指望這個賺銀子麽?還不如去寫才女佳人賺錢快些。”
“那你為什麽要辦私塾?”蕭炎不解。
“蕭炎,這裏是你治下沒錯吧?”看到蕭炎點頭,她拍拍蕭炎肩膀故作沉痛道,“夫君訥,你治下文盲未免也太多了。”
“什麽叫我治下文盲太多!”蕭炎氣了個仰倒,說的好像他多麽昏庸不堪魚肉百姓一樣,“這裏邊境之地,和雜胡接壤,本來就不似中原文氣昌盛,識字的都是流放來的罪人,與我何幹?”說到這他有點委屈。
“自然不是你的幹係。”十三連忙說到,“可是夫君,你不覺得現狀堪憂,所以才應該辦個私塾麽,連吃皇糧的捕頭和捕快都不認字,其它人就更不用說了,難道世世代代這片土地上都是睜眼瞎麽?”
“可按你所說辦個私塾就會有人來?邊民貧苦,連飯都吃不飽怎麽會讀聖賢書考功名?”
“誰說要讀聖賢書考功名了?”十三嗔道。
蕭炎被她弄糊塗了,“讀書不就是幹這些麽?”
“我這裏隻負責掃盲,不是讓他們研讀四書五經,不求能有多少高深的學問,隻要能認得常用的千百字,能讀懂簡單的文章就夠了,起碼這樣能看得懂四時曆法,讀的通稼穡之術。”十三解釋道。
十三的想法來源於前世建國初期的大規模掃盲運動,雖然粗糙,但效果顯著,好用就行。
“這想法雖好,可是那些父母恐怕不會把孩子送過去,小孩子在家也是個人手,能出一份力氣,送去讀書少了收成不說還要倒貼飯錢,就算你不收束脩也沒用。”蕭炎一針見血指出這個辦法的弊端。
“所以我不打算像平常私塾那樣,我的私塾就像是雇傭那些孩子上工一樣,不要錢還倒給工錢。”十三細細算給他聽,“我打聽過了,這裏行情雇一個小孩子一天也就五個銅板加一頓飯,一天一個人滿打滿算八文錢,一個月算二十天是一百六十文,如果有二十個孩子,就是三千兩百文,三兩多銀子,我的俸祿支撐的起。”
“別人辦私塾名利雙手,你還要倒貼銀子,據我所知你一個月就五兩的俸祿,為什麽要為難自己?”
“這個地方有銀子也買不到東西,還不如幹些實實在在的事情。”
“辦學堂就是實實在在的事情?也是,推行聖人教化,開啟民智的確不錯,可是十三,你又不是禮部的,怎麽還管這些?”
“夫君,你在這裏這麽多年吃盡苦頭就是希望為我大盛朝守住這片沃土不是麽?”
蕭炎頷首,“沒錯,我的畢生誌願就是平定此地。”
“一代驍將或許是可以守得百年太平,可是夫君,你有沒有想過你不能再駐守的時候呢?從前北疆有廖青大將軍,周圍部落不敢輕舉妄動,可是廖將軍過世還不到二十年,已經又現亂象。”十三想起民間傳頌的那個天神般的女子也有些唏噓,“胡人逐水草而居,除非能將他們族滅,否則就是野草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一旦中原勢弱就會跳起來狠狠咬一塊肉下來。”
“野草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蕭炎呢喃,“那你說如何?”
“邊民不識教化,在雜胡的鐵騎威逼下,不出兩代說不定就會忘了自己是大盛子民,滿口胡語對著大盛咒罵也是可能。”
“或許中原有時疲弱,但從未忘記國土,一代不行就下一代上,總能守住這片土地。”蕭炎聲音鏗鏘,“雖然流了許多血,但事實是雜胡覬覦數百年,部落換了幾撥,這裏仍是大盛的腳下。”
“所以這裏才更需要傳播學問,所謂一柔一剛,剛者為兵,柔者為文,兩者相輔相成,現在局勢在我們這邊正是推行的好時機,隻要文脈能在這裏生根發芽這裏就永遠是——大盛的國土。”本來十三脫口而出想說中國,見識過近現代曆史的她深知在萌芽時期把文化的種子播撒開對一個國家或者民族的未來會產生多麽深遠的影響,就像盎格魯撒克遜人用槍炮和聖經耕犁出大塊的殖民地,所謂同文同種,擺在前麵的是同文。
蕭炎思考片刻後道,“若你有心辦這件事,我自然不反對。”
“那就多謝夫君了。”十三眼中露出喜意,又湊上前一些壓低了聲道,“既然如此,夫君可否給些便利?”
果然,一口一個夫君絕對有事情求自己。
“什麽事?”
“大盛律法規定要想辦私塾得當地學政或者主政長官批準,這裏你最大,所以就給我一紙文書好不好?”
“隻這件?”蕭炎不信就這麽簡單。
“咳咳,隻這件。”
十三當然不會傻乎乎把剩下計劃和盤托出,所謂飯要一口一口吃,先把蕭炎哄上自己賊船再論其它,水都潑出去了就不信他到時候還能把自己攔下來,想至此十三暗笑。
“你在想什麽?”冷不丁,蕭炎問。
正在展望在軍營開展大規模掃盲運動的十三露出一個無辜的笑容,“沒什麽。”
☆、第六十四迴初開張興致高漲解緣由告慰前塵
茵城街頭閑談的人中間,又找到了新的話題。
“誒,你聽說了麽,新來的那個官,就是入了蕭將軍門的那個女人。”
“怎麽了,怎麽了。”嗅到八卦的味道,旁邊人趕忙問,“就是接劉大人班的那個,前幾天還在街上碰見,她怎麽了?”
“她在雇人呢,五個大錢加一頓飯。”
“這麽好,我去打聽打聽,最近手頭緊我去試試。”
茵城向來是幹活的多招人的少,聽說有錢掙周圍人紛紛表示要去看看。
“你們沒用,我早就去過了。”傳消息那人嗑了一粒瓜子,把殼往外一吐,“人家說了,十五歲以上不收,隻要十五歲以下的,不拘男女,不過女孩子多一個大錢,一天六個。”
“這麽好。”旁邊人咋舌,“可這是幹什麽營生,小孩子有多少力氣,她別不是有什麽黑心事要在小孩子身上動手腳。”
“什麽亂七八糟的,人家可是舉人娘子,犯得著跟你家孩子過不去。”那人不屑道,“我早把我家三個伢子送去了,問了,什麽事沒有,就天天識字,你說奇不奇怪,不用幹活給飯吃還教認字。”
“天下還有這種好事?”圍觀的人都有些意動,小聲嗡嗡。
“我家那兒子腦瓜子笨得很,舉人娘子收不收啊?”有人叫到。
“收,都收,舉人娘子說了,隻要不是傻得分不清人都收。”
“我現在就迴去找我家那兩個臭小子去。”
可也有人在發愁,“那我家閨女要怎麽辦,六個大錢呀,可我家的還沒得過十月疾,萬一染上了怎麽好,就這個獨苗。”
“你怕什麽!”開始傳消息那人不以為然,“這幾年這個病不是被朝廷壓下去了麽,附近都沒怎麽聽說誰家得了,我閨女不也是麽,我照樣送過去了,老天爺要收你躲也躲不過,還不如趁現在多攢點錢,不然去那裏給她聘夫郎?真有個萬一,說句難聽的,有錢買藥都多買一貼。”
府衙內原本蕭條的後院已經大變了模樣,十三占著自己職務便利把府衙內閑置的後院收拾了出來,帶著鈴蘭和碧竹掃塵除垢,洗洗刷刷之後煥然一新。
後院隻有一間瓦房被十三改作了休息室,院裏架了塊木板,底下是幾排小凳子和長條案幾,都是蕭炎傾情讚助,和他說這件事的第二天就派人送來了這裏。
院子裏在上課的已經有七個小孩了,五個男孩兩個女孩,年紀大小不一,不過都挺老實,十三給他們一人一根棍子在沙盤上練習簡單的字,他們也都聽話,依言一板一眼地練,幾天下來,竟也認識了十多個筆畫簡單的字。
今日課程結束,十三給他們布置了任務,嚴明第二日要考校,才放了他們迴去。
“夫人。”鈴蘭已經在一邊等她了。
十三走過去問到,“今日情況如何,有人來報名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