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提出的一個觀點:理財是一種人生態度。通過理財,你應該達到的目的是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在作每個決策時,能使用理財思維為自己進行分析,而不是以陳舊的思維方式確定自己的決策方向。


    當你有了上麵的思維方法時,再來迴答下麵這個問題:每個月的支出最重要的方向應該是什麽?


    答案是,對於畢業不久事業還沒有進入穩定軌道的年輕人來說,投資自己是最重要的理財模式。隻有把錢花在自己身上,才能讓自己獲得各方麵的提升。


    1.什麽都會貶值,能力不會


    如果你現在的月薪為3000元,有10000元的積蓄,明年想得到10500元,那我告訴你,把錢存到銀行;如果你明年想得到11000元,那你就把錢投到股市;如果你想明年得到12000元,那你可以考慮期貨;但是如果你想在3年後可以讓自己的月薪漲到30000元,那我的建議就是:投資給自己。


    小羅畢業7年,通過職場打拚,在一家跨國廣告公司做創意的工作,已經是30萬年薪的身價了。父母朋友看他有這麽高的年薪,都勸他早日成家立業,完成終身大事。不過小羅卻覺得現在最需要的是充電提升自己。他根本不像其他同學那樣把存款全用在買房子上,而是選擇了辭職,打算花一年的時間去歐洲探訪文化藝術古跡,開闊自己的視野。


    隨後的一年,小羅先後去了荷蘭、法國、德國、意大利等國的各大博物館、藝術館,每天都寫下自己的心得,還聽了當地的很多藝術課程。當然,他還花了大量的時間在歐洲各個咖啡廳和陌生人聊天,了解不同的生活方式。一年後,他迴國開始重新找工作。當然,以前的同事很希望他能重新迴到廣告公司。但他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在一個世界排名靠前的拍賣行做市場推廣。薪水不僅比過去翻番,今年他寫出的宣傳材料和文案還得到了公司上下的好評,升職也近在眼前了。而小羅自己知道,這一切都源於他對自己的投資。


    大文豪羅曼·羅蘭在《約翰·克利斯朵夫》一書中寫道:“大半的人在二十歲或三十歲上就死了:一過這個年齡,他們隻變了自己的影子;以後的生命不過是用來模仿自己,把以前真正有人味兒的時代所說的、所做的、所想的、所喜歡的,一天天地重複,而且重複的方式越來越機械,越來越脫腔走板。”我們很多人抱怨自己的工作收入低、環境差,同時也知道自己並沒有能力去接受其他更好的工作,便像羅曼·羅蘭說的那樣,不斷重複自己在二三十歲時的生活。


    我的員工和我說過這樣一件事。他有個從小一起玩到大的鐵哥們兒,兩人關係基本上屬於“同穿一條褲子”的那種,後來他來到首府發展,兩人就很少見麵了。一年前,他迴家鄉探親,二人重逢。這哥們兒已經娶了媳婦,還有了一個3歲大的女兒。兩人在飯店裏喝著小酒敘舊。酒過三巡,哥們兒便跟他抱怨:“現在我給人家當貨運工,媳婦兒在紡織廠工作。兩人一天忙來忙去,可是到了月底根本攢不下什麽錢。除了給女兒買點玩具,給家裏買點日用品,就再也買不了什麽東西了。”他對哥們兒說:“你這樣下去不行啊,你就沒有想著學點什麽別的,好幹點能賺錢的事兒啊。”哥們兒說:“我和你不一樣,現在一大家子都指著我吃飯。我要再說自己想花錢去考個證書什麽的,媳婦兒不跟我鬧翻天了?再說,我現在都28歲了,還能學什麽?要是有點閑錢,看能開個店什麽的吧。”


    後來,我的這名員工給他哥們兒講了他一個嬸子的勵誌故事:嬸子40多歲了,以前在工地裏幫人家看原料,後來自己刻苦學習,考了個營養師證,現在收入翻了好幾倍。對於這個哥們兒,既然他是家裏的頂梁柱,是主要的經濟依靠,為什麽就不能多給自己投資一些,好有更好的生存發展空間呢?哥們兒聽了他的話,說服了家人,用幾個月時間報班學習,考了園藝師證,在當地一家算是第一的大企業順利就職,擔任企業園區綠化建設部的組長,工資也提升了好幾倍。


    其實不光是普通人,即使是一些大名鼎鼎的人物,也曾經遇到過暫時的苦難,但通過努力為自己投資充電而最終走向成功。


    張藝謀在當大導演之前,曾經在陝西省鹹陽市棉紡八廠當工人。在那個階級鬥爭盛行的年代,由於家庭成分不好,剛進廠時甚至都沒有車間敢要他。雖說他在工廠表現積極,文藝才能也很突出,但是成績再好也和他沒有關係,甚至在工廠工作的7年時間,他都沒有機會入團。當年領導開大會的時候,總會說:“黨員、團員、入黨積極分子留下來繼續開會,其他人可以走了。”往往,全廠幾百人,隻有張藝謀一個人站起來走了。後來,領導嫌這句話太囉唆,幹脆改成了:“張藝謀,你可以先走了,別人留下來開會。”大凡在這種情況下的人,自信心和尊嚴不可能不受打擊,自暴自棄是常有的事。然而,據人們迴憶:“當時的張藝謀沒有說過一句抱怨的話。”他隻是在不上班的時候,獨自沉浸在自己的藝術空間裏,反複琢磨自己的攝影作品。


    恢複高考之後,張藝謀找到單位領導,說想去北京電影學院進修。領導覺得這樣的人留著也沒多大用,要走正好讓他走,愛幹嗎幹嗎去,還能幹成什麽事?於是,領導唯獨在張藝謀這件事上痛快放行。到了北京電影學院,他拿出自己的攝影作品,考官看了之後一致認為相當有水平。雖然當時招生簡章上本科生最高年齡限製為22歲,而張藝謀已經27歲了,但電影學院的領導還是破格錄取了他。


    如果張藝謀當時沒有在時間上、攝影器材上、辭職上對於自己投下成本,即使機會來了,他必然也把握不住,也就不會有後來的國際大導演、奧運大導演了。


    麥肯錫曾經作過一個關於工資差別的調查研究,結果顯示:英語考試考得好的人,工資要高出15%左右;在學校期間加入過學生會的人,要比沒有進入過學生會的人工資高出10%。這個調研報告從一個側麵告訴我們,你可以不炒房地產、不投資股票、不玩基金,但是你千萬不能不投資自己,一定要投入精力、時間甚至金錢,不斷地充實自己,才有可能走向更好的方向。炒房子可能會讓你成為“炒奴”,投資股票可能會血本無歸,玩基金可能會被套牢,但是投資自己卻絕對不會貶值。如果你讓自己在一年內工資漲了20%,即使同期的通貨膨脹率達到了15%,你也不必擔心,因為你首先戰勝了通貨膨脹!


    古人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在一件事上有所成就,就必須在提高自己相應的能力、獲取有效的工具上下本錢投資。


    李牧工作若幹年後,手裏有10萬元的積蓄,本來很想買房子,但又不夠首付。隻是一直看著這錢閑著,他也琢磨著該打理打理這筆錢。但是同事們都把錢投在股市,他又覺得風險太大,怕把自己的辛苦錢賠出去。於是他就在自己所擅長的領域尋找投資機會。由於從事的是英語培訓工作,而這麽多年下來,他也基本掌握了現在少兒英語培訓市場正在逐漸打開的情況,便下決心動用了這10萬元的儲蓄,到美國參加了一個為期10天的少兒英語培訓研討班。在這個班上,他認識了來自世界各國的優秀少兒英語培訓師,不僅獲得了大量的前沿培訓理念,還結識了很多好朋友。


    迴國後,李牧便在一個高端社區內開起了自己的少兒英語培訓班。由於人性化的課程設計、先進的教學理念,李牧的培訓班得到了眾多家長的認可。於是,他在轉化自己用10萬元學來的知識的同時,終於得到了豐厚的經濟迴報。他在給別人介紹成功經驗時,常常強調:一定要注意投資自己,這樣才能讓自己有明顯的提升,而伴隨著這種提升,一定會得到更多的收入。


    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類似的感受:感覺自己終於從大學裏麵走出來了,上了十幾年的學,終於可以自己養活自己了,於是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番。結果沒多久,社會與學校的巨大環境落差一下子讓自己難以適應,覺得自己什麽都不懂,在學校學的東西似乎百無一用!但是生活和工作的壓力,已經讓你再也拿不起書本充實自己,唯一麵對的便是日複一日地重複工作。其實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坎兒。不同的人走出不同的軌跡,有的人不甘如此死寂的生活,開始重新麵對自己的不足,不斷將投資放在自己的學習和進步方麵。正是這種“活到老,學到老”的理念,讓他們的整個生活“活動起來”,讓自己的工作有了一個質的飛躍。而有的人則認為看書沒意思,聽講座又枯燥無味,還不能轉化成經濟利益,於是就此得過且過,揮霍年華。


    我的碩士同學曾給我講過他兒子的一個故事。


    兒子公司裏曾經有個“政治任務”,領導的一個朋友給他們公司搞了一個“友情”講座,內容是“美國次貸危機的發生原因及影響”。領導也確實是出於提升員工素質水平的好意而邀請的。但當時這種講座太多了,電視、報紙、圖書、雜誌到處都是,充斥著眼球,大家早就疲勞了。加上有自己的工作,都不願意去聽,但是不聽又駁了領導的麵子,於是就想了一個招兒:講座推出時,每個部門抽幾個人去湊人頭,結果同學的兒子被抽上了。當時,兒子已經在準備去另一家“世界500強”的大公司麵試,想著要跳槽了。誰知湊巧的是,聽了講座沒過幾天,那家公司的麵試中便有一題:“你對次貸危機有什麽看法?”可想而知,由於前幾天剛聽了講座,兒子便侃侃而談,很多觀點和思想遠遠超過其他競爭者,從而順利高薪入職。


    從這個故事中,我想告訴大家的是,處處留心皆學問,隻要肯為自己投入時間、精力和金錢來學習和提升,能力是絕對不會貶值的。而且有時,即使是最不願意學的東西,一旦學了,也說不定以後什麽時候就能用上。所謂“技不壓身”,就是這個道理。


    2.投資自己,也要算算投入產出比


    看來,投資自己的確是個不錯的選擇。拿出錢讓自己更快更直接地接受更好的教育,獲得更高層次的提升,自然是終身受益。這總比日複一日苦熬工作經驗、苦熬升遷機會來得有效。就像是前麵說到的:股票可能會讓你賠錢,基金會讓你套牢,但是獲得的知識卻是自己的,永遠不會貶值。


    可能有人會反對這個觀念:如果按這個邏輯的話,那所有的人都別去上班,都去上學好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最需要的理財常識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王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王華並收藏我最需要的理財常識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