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敏銳地抓住了王氏最為關注之事,如此一說,果然吸引了她的注意。便見她雙手緊緊地攥住衾被,低聲哀哀泣道:“若是你當真辭官絕了仕途,日後我去地底下,還有什麽顏麵見你們阿爺……罷了罷了,隨你們去罷,隻是別教三郎媳婦輕易在我跟前出現,眼不見為淨。”
李遐玉當然很清楚,她對自己的厭惡早已是根深蒂固,幾乎不可能好轉。不過是如今暫時落在下風,所以才迫不得已退後一步罷了。日後若是有機會,這位阿家定是要繼續發難的——當然,或許那時候她會尋個更名正言順的借口。譬如等著她與三郎生出間隙的時候,或者確實有足夠的理由斥責她無子,而三郎亟需承嗣的時候。
這些事暫時有些遙遠,便不必再多想了。而今她們能夠彼此避開,不繼續兩看兩相厭便已經足矣。日後,當然或許還有日後的對策。且連日來這些手段計謀帶來的影響,這位阿家以為過些年就能夠完全消失麽?當然不可能,子孫們與她之間的隔閡已經是定局,幾乎無可更改了。
☆、第二百二十章 後續應對
不多時,謝璵便領著醫者前來與王氏診斷。那位滿目慈悲的佛醫診脈之後,環視眾人,長歎一聲:“阿彌陀佛,檀越非病在身,而是病在心。心中之病,無非貪嗔癡所致的怨憎會之苦罷了。”他所言無疑直指王氏的症結所在,心病還須心藥醫,能否痊愈隻能端看王氏自個兒是否能想得開了。
眾目睽睽之下,王氏如何能反駁什麽,於是隻得勉強道:“身子確實有些不舒爽,還請大師開個藥方。”她身為長輩,便是明知自己做錯了,亦拉不下臉麵來與晚輩道歉認錯。如今手段用盡,卻一敗塗地,便越發見不得李暇玉在眼前走動,這心病如何能好得起來?以她執拗的脾性,此心病日後不會漸漸病入膏肓,便已經算是很不錯了。
佛醫便雙掌合十,又勸道:“檀越日後或可多念一念《心經》,心中亦能平靜安寧一些。”最終,他還是斟酌著開了幾個寧心靜神的方子,這才離開了。
因著謝琰久病之故,謝家庫房中的藥材素來很齊全。於是,妯娌幾個便親自去取藥熬藥,而謝琰兄弟三人則一直守在病榻邊,聽王氏嘮嘮叨叨迴顧過去那些往事。直到天色漸明,飲過一迴藥,她才終於沉沉地睡過去。
謝璞讓已然困倦至極的謝璵夫婦迴房歇息,而後與謝琰對視了一眼。兄弟倆默契非常,幾乎並未言語,便立即命人備車馬。不多時,他們就帶著滿眼的紅血絲,攜著自家愛妻出門了。而小王氏與李暇玉上車之後,也覺得陣陣疲憊襲來,索性便依偎在一起,閉目養神起來。
既是帶著媳婦出門,兄弟兩個當然並非忙碌公務,而是直奔不遠處的王家而去。王家正好剛開了側門,一見門口居然堵著車馬,仆從們大吃一驚。來得這般早且如此突兀的賓客,他們尚是頭一迴得見,忙不迭地入內稟報主家。
尚未來得及用朝食的李郡君等人聞言,自是十分訝異,立即道:“快讓他們進來,定是發生了什麽急事!”李郡君自然能感覺到王氏近來對她的輕視與不滿,對這個經不起富貴的淺薄晚輩毫無好感。兩相對比之下,謝家這群隔輩的孩子卻是格外討人喜歡,隻可惜他們有王氏這樣一個母親,家中想是無論如何也安穩不起來。故而,她心中也很清楚,若非遇到了棘手之事,他們絕不會如此莽撞地過來。
果然,一見到王家的長輩之後,謝家人便俱跪倒在地,由謝琰將前些時日發生之事述說明白,並請長輩們做主。此事雖是謝家家事,都說家醜不可外揚,兒女不可言尊者之過錯,但謝家沒有能轄製得住王氏之人,王家卻能做到,故而不得不誠心誠意求助。且此事若當真傳出去,同樣會令人懷疑太原王氏女的教養。
聽罷之後,王家兩位長輩亦是怔了怔。李郡君更是生生氣得笑了:“好一個糊塗人!安寧祥和的日子不過,卻勾連外人禍害自家,還腆著臉不願意認錯?!真是二房教出來的好女兒,好端端的陳郡謝氏都要被她折騰毀了!她算是什麽長輩?這世間可有這樣吃裏扒外的長輩麽?!無端端地使這種陰私手段害人,簡直是太原王氏之恥!”
她是長輩,責罵王氏亦是句句在理,謝璞與謝琰兄弟二人默默地聽著,小王氏則羞紅了臉,李遐玉卻覺得神清氣爽。她心裏自然並非不介意此事,也覺得王氏簡直是不可理喻。但畢竟她是阿家,犯了錯便隻推說一句不想再見她,她也無話可說。如今有長輩為她出氣,她心中自是覺得暢快無比。
李郡君怒火高漲,垂眼見四個孩子跪地不起,越發心疼幾分。尤其是李遐玉,這些時日以來也不知受了多少委屈,卻依然自若從容,怎麽瞧都覺得是個心性極佳的好孩子。也不知王氏是從何處學來的門第之見,竟對這樣好的媳婦百般看不順眼,真是個沒眼光的。難不成她以為世家女便樣樣都好?娶了如她這樣的世家女,陳郡謝氏的先祖恐怕在地下早就悔青了腸子。
“你們且安心,雖是隔了房的侄女,我仍是她的長輩,也能替你們約束她一二。若是實在不成,我便去信給太原晉陽,好好責問那不省事的兄嫂,讓他們管一管自己的女兒。就算是不為謝家,也須得為我王家女的聲名著想,斷不能容她胡亂作惡。”
“若非有舅祖母在,孩兒等恐怕便無計可施了。最終也隻能辭官迴陳州老宅去,免得母親被長安這些花花綠綠迷了眼,日後再做出什麽事體來。即便有愧於父祖臨終的囑托,有愧於宗子的身份,也總比一家人離散,從此一蹶不振得好。”謝璞迴道。
李郡君越發覺得憐惜,寬慰他們幾句之後,便又喚來王昉、王旼兄弟二人作陪,招待謝璞與謝琰用朝食:“你們還須得去官衙點卯呢,可別誤了時辰。尤其三郎在禦前侍奉,千萬不可懈怠。在這裏用了朝食,你們便忙去罷,到時候由你們的媳婦陪我去見見那個不省心的族侄女就是了。”
謝家眾人便再度行稽首大禮謝過她。臨出去時,謝琰又望了望李遐玉,見她微微頷首而笑,心中徹底安定下來。不過,用過朝食從王家而出,趕去太極宮的時候,他又對守在身邊的幾個部曲道:“這些時日你們盡量幫著元娘,無論她要作甚麽,隻管助她一臂之力。若有空暇,再去打聽那些舊事也不遲。”
部曲們自是滿口答應,他們心中也替郎君娘子覺得委屈,知曉娘子接下來便要展開報複,亦很是躍躍欲試。
當日,李郡君便乘車來到謝家,讓小王氏與李遐玉去歇息之後,便在王氏病榻前狠狠地數落得她完全抬不起頭來。見王氏似仍有不忿之意,並未認真悔改,她實在看不下去,索性便強行將人帶迴了王家。
王氏心不甘情不願,心中暗恨兩個兒子無情不孝。她昨夜分明都已經委婉地與他們示弱了,兩人居然不管不顧地請來了“外人”訓斥她,簡直是丟盡了臉麵。若是當真傳得太原王氏幾房人盡皆知,說不得連娘家的父母兄弟姊妹都跟著顏麵盡失!
李郡君明察秋毫,冷笑道:“你犯下這等錯事,是王家沒有教養好,與謝家毫無幹係。即使是出嫁之女,沒有翁姑郎君約束,亦不可自以為能肆意行事了。我作為王家的長輩,無論如何都有資格管教你一二!若是你改不過來,幹脆就別迴謝家去了,省得給兒女們尋麻煩,又讓我們太原王氏跟著蒙羞!”
將王氏以靜養的名義接入王家之後,李郡君又給真定大長公主別院中的青光觀觀主去了帖子,請觀主入住王家,給她好生講一講道法。道家講究的便是清靜無為,心中清淨無欲無求,自然便不會有什麽是非。且觀主的輩分更高,又是出家之人,見過無數生死悲歡,或許有法子將王氏心中的執念扭轉過來。
不過,觀主此時卻不在別院中,而是在宮中為杜皇後看診。青光觀與王家到底緣分深厚,侍奉觀主的女冠遣人去宮中告知一聲之後,便自去了王家,每日給王氏念《道德經》,述說些家人悲歡離合的故事,順道講一講養生之法。
天天都有人相陪,安排得滿滿當當,王氏每日睡的時候,腦中便能想起“道可道,非常道”等道經字句來,自是無暇旁顧了。
而此時,李遐玉仍舊每日入宮不提,閑暇的時候卻順道做了些安排。她並未處置專門與李七娘、李八娘聯係往來的那個管事娘子,而是仍舊令她去通報消息,隻管對李氏姊妹道:“前些時日送的東西果然起了作用,發現了外人的物品,三郎與三郎娘子生了間隙,三郎娘子隻得答應納良妾。因這些日子有些特殊,不便大辦,說是先悄悄將人抬進府來,再去官府補齊了戶帖契書。”
李氏姊妹這些天也一直令人打聽謝家的消息,得知他們家那一夜確實折騰得極晚,又聽聞李遐玉去尋了王家的長輩哭訴,結果卻反倒受了訓斥。如今得了確切的傳信,自是越發喜上眉梢。
姊妹兩個遂悄悄地去了千金大長公主府詢問了醫女之事。這個醫女若是光明正大地進入謝家,李遐玉自然不可能相信。李七娘便又出了主意,勸千金大長公主讓這個醫女假作良妾的乳母跟著一同進入謝家,伺機而動。
“那李氏賤婦公然得罪了我,我自是需要好生教訓她一通,方能解心頭之恨。”千金大長公主似笑非笑地瞥著她們,“不過,聽聞你們姊妹二人是她在靈州時的故人,且堂妹懷遠縣主李十娘與她交好,卻又為何要對她下如此狠手?”
“區區寒門賤婦,蠱惑了堂妹不提,還鬧出了諸多事來,在靈州時亦是大肆攫取功勞,使祖父依然滯留靈州不得寸進。便是為了孝道,我們也應該為長輩張一張目,好教她得了報應。”李七娘大義凜然地迴道。
千金大長公主卻隻是嗤笑一聲:“既是如此,該對付的便應該是那謝三郎才是。陳郡謝氏的郎君,聽聞每一個都生得玉樹臨風、俊逸非凡,真是便宜了你們挑的人了。”這位貴主素來聲名狼藉,皆因她私下蓄養諸多麵首,與有婦之夫往來甚密,甚至還做出過強擄之事。駙馬無力約束,索性便搬了出去置了外室,夫婦二人無異於析產別居了。
李七娘、李八娘聽她似是對謝琰很感興趣,不由得抿嘴一笑:“那謝三郎若是有幸見到貴主,還不知該有多歡喜呢。”若是夫妻間形同陌路,李遐玉豈不是越發痛苦。作為嫡妻,良妾無論如何都隻是妾,很容易轄製。但如果與貴主相爭起來,區區一個寒門賤婦,怎麽可能勝得過金枝玉葉?
此時此刻,太極宮中,謝琰似有所覺,倏然迴首望去。便見安仁殿外,李遐玉牽著哭泣的義陽小公主,正要轉身離開。他輕輕地牽了牽唇角,繼續在原地守候聖駕——當然,他也不可能知曉,有人正打著他的主意。
李家姊妹二人亦不知曉,自她們的車馬駛出家門後,行蹤便一直落在有心人的眼中。待到她們從千金大長公主府出來,又急匆匆地趕往另一處裏坊中某個偏僻角落的人家,數個不起眼的虯髯漢子立即無聲無息地隨了上去。
☆、第二百二十一章 自食苦果
卻說涼州都督李襲譽一案之後,他所在的隴西李氏安康房幾乎皆受他所累。其兄李襲誌任桂州都督二十餘年,待到聖人改元永徽之後,亦因他之故上表請求致仕,聖人便封了他從二品的文散官光祿大夫,召他迴京榮養。其餘男丁們的仕途無不受到影響,女娘們的婚姻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冷遇。便是出嫁女們似乎也過得很不如意,就算她們再低調,也總有人以此奚落輕蔑。
自家過得如此坎坷艱難,李襲譽幾個嫁在長安的女兒孫女私下經常抱頭痛哭,日漸將謝琰與李暇玉恨到了骨子裏。聽聞李暇玉、謝琰入京並得了盛寵之後,更是暗中磨刀霍霍,滿心想著報仇雪恨。李七娘姊妹二人那時候正滿長安尋李暇玉的仇敵,與她們同仇敵愾,索性便以親戚為借口,親密地走動起來。
給謝家尋覓的良妾,亦是李氏姊妹暗中聯係李襲譽家的女兒孫女,安排了兩個身份清白的小娘子。對王氏說是丹陽房旁支庶女,其實不過是安康房旁支如同奴婢一般的婢生女。說起來都是隴西李氏女,誰又會仔細去查她們的家譜?
如今安康房婚姻艱難,這些婢生女們原本便沒有什麽指望能嫁得好人家,若能成為陳郡謝氏這位正四品右千牛衛中郎將的良妾,已經是頂好的出路了。不必挑撥,她們也自是明白將主母給驅逐出去之後,自己將過著什麽樣的富貴生活。更何況生母兄弟的性命前程都掌握在嫡枝的族姊族姑母們手裏,也容不得她們不遵從。
原本李七娘隻想從中挑一個更聰敏識趣的,李八娘卻道:“機會難得,何不一起送了去?若是單打獨鬥,她們恐怕都不是那賤婦的對手。兩人一同進門,如果遇到事也能互相幫襯,又有咱們和貴主的醫女暗中支持,遲早都能將那賤婦打落泥中。”她說此話的時候,不僅目光怨毒,更是恨得咬牙切齒。
李七娘細細一想,覺得也在理。橫豎抬一個進去也是抬,兩個進去也是抬,何不讓李遐玉臉色更難看幾分?既是阿家做主聘的良妾,她又有何顏麵將她們擋在外頭?況那謝家三郎是四品官,按製可有能封從八品的媵四人,如今位置都尚未滿呢,她還有什麽不如意的?
於是,兩姊妹便合計著挑了個最近的良辰吉日,又暗中將自己的陪嫁奴仆安插在兩個族妹身邊,而後便誌得意滿地歸家去了。她們剛離開不久,沒兩天,李遐玉便穿著丈夫衣騎著駿馬,私下悄悄逐個拜訪了安康房幾位出嫁女的夫家。
不過片刻之後,那幾家便唬得臉色青白,將自家不省事的敗家媳婦都暫時關了起來。按這位定敏郡君所言,李襲譽一案乃三司會審,聖人親自監督結案。她們千方百計尋她報仇雪恨,難不成是質疑陛下的聖心獨斷?且謝家亦是鍾鳴鼎食的世家大族,可容不得旁人置喙自家的家事。若是想要結仇,謝家也能奉陪。
謝琰如今是聖人麵前炙手可熱的寵臣,此事又顯然是自家不占理,這幾家自然隻能百般賠禮道歉。若是這位中郎將上折子,將此事遞到了禦前,他們便少不得受牽連。便是為官暫時無礙,至少也會申飭治家不嚴之過,家中的女娘們兒郎們的婚姻前程可怎麽是好?
而後,安康房旁支那兩個小娘子自是落在了李遐玉手中。她並未親自去見這險些便入了自家後院的二人,而是派了思娘與她們分說厲害,又描述了一番日後的好日子。恩威並施之後,二人也隻有唯唯。送到謝家也是良妾,送到鄭家也是良妾,且那裏頭的主母可沒有這般厲害精明,她們心中自然明白得很。
至於千金大長公主的醫女,索性捆將起來,送到青光觀出家念經去了。身為醫者,卻心術不正、助紂為虐,也不知做了多少孽,合該好生修一修清淨。日後隨著青光觀眾女冠一同治病救人,也可積累一些功德,漸漸消除自己的罪孽。
轉眼就到了那個良辰吉日,兩頂桃紅的小轎分別自不起眼的院落中抬了出來,一路往宣平坊而去。彼時李家姊妹正受邀去曲江池畔遊玩,也好順便避一避嫌。兩人賞著湖光美景,談笑間猜測著李遐玉如今的臉色,卻絲毫不知這兩頂小轎並未去宣平坊,而是直接抬進了李八娘的夫家鄭家。
聽聞這是李八娘自己挑來的良妾,又是隴西李氏安康房之女,鄭家人自然知道其中有些不妥。李八娘若當真想抬良妾,便不會一直將後宅把持得如此之緊,且好歹也須得告知阿家一聲才是。便是良妾,也哪有不告而取的?何況,她今日滿麵春風地出門遊玩去了,怎可能在自己不在家中的時候,送來這樣兩個驚喜?
但鄭家人定睛細細看去,送人來的仆婢當中,的確有李八娘早便悄悄遣出去的陪嫁奴仆,又各有十二抬的嫁妝與齊全的戶帖契書等物,顯然並非弄虛作假。且安康房如今確實有些落魄,送來的又是沒入過族譜的婢生女。若說李八娘將毫無憑仗的族妹抬進來固寵,似乎也有幾分說得通。
那幾個陪嫁奴仆隻知自己要陪著這兩個小娘子進入謝家,從此便為主子傳遞消息,哪知糊裏糊塗地便讓人迷暈了一同送迴了鄭家?待他們清醒過來,想要扭轉局麵,人都已經進了鄭家的門,轎夫領了賞錢,一問三不知地走了。
他們唯恐此事反過來危害毫不知情的李八娘,並未多想,便立即張口大聲解釋,卻令鄭家長輩更為疑惑甚至於震怒了——李八娘為何竟會無端端插手了謝家的家事?非親非故的,還要往謝家安插人手,這豈不是折損謝家的顏麵,徹底結仇麽?
將這兩個良妾送出去已經晚了,看到桃紅小轎進門的人不知凡幾,到時候流言蜚語滿天飛,更令鄭家難堪。倒不如將這兩個良妾都留下來,免得此事牽連到謝家。若是讓謝琰得知鄭家人想算計他,反倒是得罪了這個禦前的寵臣。
或許,正因為謝家已經察覺此事,才將這一幹人等都送了過來,正想看看他們會如何處置?!那更必須得查個清楚明白,將謝家的意圖弄清楚,讓他們瞧著滿意方可!
一通棍棒下去之後,再嘴硬的奴仆也不得不招了,遂將他們所知的事一一道來。幸得王氏隻與李七娘來往緊密些,便是李八娘的心腹,也隻知道她們姊妹正在向謝家後宅使陰私手段,且算來算去,已是快要成事了。
李八娘的阿翁阿家早便對她心生不滿,覺得娶了她之後,兒子居然對她言聽計從,成日隻知風花雪月,於貢舉功名卻一事無成,簡直是生生要毀了兒子的前程。如今她又鬧出這等事來,險些得罪禦前新貴謝家,更是恚恨不已。既然是李八娘“挑”來的良妾,是她惹出的是非,便幹脆給兒子笑納進來,也好給她一個教訓。
於是,李八娘歸家之後,得知自己竟然多了兩個“妹妹”,立時便如晴天霹靂般呆住了。
鄭家的翁姑得了訓斥她的好時機,自然不會輕易放過。不但讓她的夫君與她一同跪宗廟祠堂,還將她的心腹都捆過去又審了一遍,而後自然是該提腳賣的賣了,該打發去故居田莊的打發走了。她的夫君從不知道她竟然是這般嫉恨之人,她又不敢說出究竟為何與李遐玉結怨,於是二人便生了間隙。
眼見著兩個年輕貌美的族妹都被夫君收用了,李八娘心中恨得滴血,更是將李遐玉咒了千迴萬迴。但還未等她鬧騰起來,將這兩個妹妹收拾幹淨,又聯係姊姊李七娘趕來襄助,便聽京中又傳出流言——說是李七娘、李八娘姊妹與千金大長公主過從甚密,經常去公主府或者公主別院。且出入的時候還不教人知曉,似是藏著掖著什麽秘密似的。
此流言傳出來之後,世家高官內眷們無不震驚。因為千金大長公主的名聲委實不佳,私下蓄養麵首已經是人盡皆知了。聖人尋了個由頭發作她之後,她許是惱怒至極,更是不管不顧起來。如今居然有世家貴婦與她經常來往,且並非趕赴宴飲,而是私下交往,實在是不得不令人生出聯想來。
鄭家與韋家也是親戚,私下來往甚密。李八娘之事,自然並未瞞著韋家,也教李七娘受了一番教訓。雖說是舅家,但韋家這一房並非顯支,哪裏能受得住謝琰這樣的寵臣來找他們的麻煩?避且避不及呢,還主動地去結仇,豈不是禍害自家麽?不過,這一頭尚未收拾幹淨,另一頭便又有了流言,兩家頓時大失顏麵。
然而,千金大長公主再如何聲名狼藉,鄭家與韋家也不敢公然說自家從未與她來往過,更不敢流露出任何輕視之意。要知道,這位貴主的心眼素來比針尖還小,哪裏容得下他們輕蔑?若是得罪了她,日後還不知會引來什麽報複呢!
況且,他們兩家細細探查之下,李七娘與李八娘姊妹確實多次私自出入公主府與公主別院,顯然是結交甚密。搜她們的院子時,也發現箱籠中夾帶了些來路不明的玉佩香囊等配飾。姊妹二人頓時大駭,隻說是與貴主談天說地,賭咒發誓從未行過什麽有違德行名節之事,卻沒有人願意相信。後來實在無法,兩人才吐露實言,都是為了一起算計謝家與李遐玉,才去尋了這位貴主。而這些配飾之物應該是謝家買通自家仆從陷害她們——明眼人也都知道,這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呢。
鄭家與韋家大歎,分別去信靈州,告知李都督與盧夫人此事始末。到底都是親戚,他們也不可能因此事而出婦,那豈不是此地無銀三百兩麽?不過,即便兩家將此事捂得緊緊的,又讓人澄清流言,自然有曾經目睹這些的有心人繼續傳下去。
於是,沒幾日,李七娘也多了兩位好妹妹,在韋家的地位下降到了最末,早便心懷不滿的妯娌們時不時便諷刺嘲弄幾句,從此自顧不暇。李八娘更是不得夫家的信任,直接被禁了足,竟連李七娘也不能得見了。
在紛紛擾擾的流言之中,皇後病重的言論也似乎湮沒在其中,暫時無人私下議論了。
塵埃落定之後,謝琰的部曲也陸續迴到了他身邊。雖說是對付幾個女眷,但這些粗莽漢子自覺這是為主家分憂報仇,也頗為得意。因著他們認為郎君並不知此事的始末,還特地稟報他知曉如今鄭家韋家都是如何鬧騰的。
謝琰隻當是閑談,勾起嘴角聽他們繪聲繪色地說著。
臨來,一位部曲突然拍了拍腦袋:“說來也正是巧得很!郎君,某偶然聽李家部曲說起來,好些時日之前,娘子也命人專門打聽過高家、權家與武家哩!娘子要查探的,好像和郎君很相似,我們便私下互通了消息,無非是婚姻親戚故舊性情之類。不過,娘子近來卻沒教他們再繼續查下去了,好生可惜……”
謝琰雙瞳倏然一縮,腦海中猶如電光火石,仿佛有什麽念頭一閃而過。
阿玉……阿玉難不成和他一樣……
不,不可能!怎麽可能?!
☆、第二百二十二章 藥王出現
且不提彼時謝琰心裏正如何驚濤駭浪,不由自主地從記憶角落的各處細節之中追尋蛛絲馬跡,試圖找到真相。此時李遐玉卻依舊一無所知,端坐在家中,仔細地讀著自靈州而來的信件,唇角情不自禁地微微揚了起來:“玉郎可算是決斷了一迴,否則,好端端的媳婦都要教他錯過了,日後豈不是後悔不迭?”
晴娘在一旁湊趣道:“奴記得清清楚楚呢。那些時日小郎君成天發怔,好端端的人就像曬幹的花草似的蔫蔫的,提不起半點精神來。誰見了他都覺得奇怪,卻不想他事到臨頭卻猶猶豫豫,也不過來問一問娘子。”
“可不是?與我藏著掖著,倒是特特地尋著三郎去問。”想到此,李遐玉也禁不出生出了幾分酸意,又無奈地搖著首,“他從小就信服三郎,成日跟在他後頭學這個學那個……到底是郎君,有了心事不願與我這做姊姊的說,願意請教三郎也是好的。”隻是她這嫡親的姊姊難免會有些失落罷了。
雨娘見她似是有些悵然,便接話道:“既然定下了親事,不知打算何時辦?咱們到時候也好迴靈州去湊熱鬧。若是這般重要的事娘子都不在場親眼瞧著,說不得秋娘會反悔,連婚車都不願意上呢。瞧瞧,隨著信一起捎來的,還有這麽些衣裳繡品。秋娘這番心思,生生把奴們這些婢女的活兒給奪了過去,倒教奴們好不羞愧。”
李暇玉撫摸著那些精致的衣衫,複又展顏笑了:“秋娘這一手女紅針黹的功夫,確實是頂好的。不過,她如今須得全心全意繡自己的嫁衣才是,可不能因為這些瑣事耽誤了正事。”雖說孫夏如今已經是五品的果毅都尉,但到底孫秋娘隻是妹妹,依然無法服官家子女婚嫁時那些有品級的花釵禮衣。
“便是秋娘自己繡的嫁衣,定然也不比花釵禮衣差呢。繡紋花樣都由自己做主,說不得還更合秋娘的心意。”晴娘亦是興奮起來,“娘子,我們到底能不能迴靈州去瞧?”
“咱們不必迴靈州,也能湊熱鬧。祖母打算過些日子就帶著他們來長安,也方便玉郎日後考貢舉。”李暇玉接著看信,“幸而前一陣便已經讓思娘在咱們附近尋訪了宅邸,這些時日就趕緊收拾起來罷。將懷遠坊的家什都搬過來,仔細打掃著。懷遠坊那一處宅子便賃出去罷,也別一直空著。”
貼身侍婢們齊齊答應了,李暇玉便又寫了厚厚的迴信,喚部曲趕緊送迴靈州。而後,她抬首瞧了瞧天色,起身換了外出的衣裳,又去旁邊的跨院中瞧染娘是否睡醒了。
母女兩個親熱了一番後,仆婢們已經熟稔地收拾好了車馬。於是她便牽著染娘白嫩嫩的小胖手往外漫步行去,低頭含笑問:“染娘,不是有些時日不曾見貴主了麽?今天便隨著阿娘入宮探望探望她,如何?”
“好。”染娘脆生生地應著,歪著小腦袋想了想,又迴首令她的婢女們迴屋去取她最近新得的小玩意兒,“絹花、皮球、沙包、積木塊,都送給貴主。”直到親眼見婢女們捧著裝得滿滿的檀木匣子出來了,她才滿意地笑了起來。
小家夥所說的這些,都是崔簡特意送來與她頑耍的小物件,據說是身在幽州的王夫人特意準備的。這些小物件說來也並不如何金貴,但勝在精巧罕見,又配有許多小遊戲,甚是新奇。謝家這群小家夥們無論大小,近來都頗為沉迷,幾乎是有些樂而忘返,這才並未發覺家中發生的諸般變化。
其實王夫人也命崔簡帶了些更精致的玩具,打算尋個時機進獻宮中。但如今皇後病重,已經昏睡十幾日不曾清醒,宮中處處皆是一片愁雲慘霧,哪裏容得下歡笑之聲?於是,進獻之事便隻得擱置下來。
對於杜皇後的病情,義陽小公主的反應最為激烈,不僅噩夢複返、成日悲傷憂懼,後來不知怎地也病倒了。小小的人清瘦了許多,巴掌大的臉龐隻能看見那雙驚憂恐懼的眼眸。李遐玉僅是瞧著,便覺得心中憐惜不已。又禁不住想起前世自己目睹蕭淑妃被幽禁,接著便與妹妹被圈在院落裏相依為命的舊事。
李遐玉當然很清楚,她對自己的厭惡早已是根深蒂固,幾乎不可能好轉。不過是如今暫時落在下風,所以才迫不得已退後一步罷了。日後若是有機會,這位阿家定是要繼續發難的——當然,或許那時候她會尋個更名正言順的借口。譬如等著她與三郎生出間隙的時候,或者確實有足夠的理由斥責她無子,而三郎亟需承嗣的時候。
這些事暫時有些遙遠,便不必再多想了。而今她們能夠彼此避開,不繼續兩看兩相厭便已經足矣。日後,當然或許還有日後的對策。且連日來這些手段計謀帶來的影響,這位阿家以為過些年就能夠完全消失麽?當然不可能,子孫們與她之間的隔閡已經是定局,幾乎無可更改了。
☆、第二百二十章 後續應對
不多時,謝璵便領著醫者前來與王氏診斷。那位滿目慈悲的佛醫診脈之後,環視眾人,長歎一聲:“阿彌陀佛,檀越非病在身,而是病在心。心中之病,無非貪嗔癡所致的怨憎會之苦罷了。”他所言無疑直指王氏的症結所在,心病還須心藥醫,能否痊愈隻能端看王氏自個兒是否能想得開了。
眾目睽睽之下,王氏如何能反駁什麽,於是隻得勉強道:“身子確實有些不舒爽,還請大師開個藥方。”她身為長輩,便是明知自己做錯了,亦拉不下臉麵來與晚輩道歉認錯。如今手段用盡,卻一敗塗地,便越發見不得李暇玉在眼前走動,這心病如何能好得起來?以她執拗的脾性,此心病日後不會漸漸病入膏肓,便已經算是很不錯了。
佛醫便雙掌合十,又勸道:“檀越日後或可多念一念《心經》,心中亦能平靜安寧一些。”最終,他還是斟酌著開了幾個寧心靜神的方子,這才離開了。
因著謝琰久病之故,謝家庫房中的藥材素來很齊全。於是,妯娌幾個便親自去取藥熬藥,而謝琰兄弟三人則一直守在病榻邊,聽王氏嘮嘮叨叨迴顧過去那些往事。直到天色漸明,飲過一迴藥,她才終於沉沉地睡過去。
謝璞讓已然困倦至極的謝璵夫婦迴房歇息,而後與謝琰對視了一眼。兄弟倆默契非常,幾乎並未言語,便立即命人備車馬。不多時,他們就帶著滿眼的紅血絲,攜著自家愛妻出門了。而小王氏與李暇玉上車之後,也覺得陣陣疲憊襲來,索性便依偎在一起,閉目養神起來。
既是帶著媳婦出門,兄弟兩個當然並非忙碌公務,而是直奔不遠處的王家而去。王家正好剛開了側門,一見門口居然堵著車馬,仆從們大吃一驚。來得這般早且如此突兀的賓客,他們尚是頭一迴得見,忙不迭地入內稟報主家。
尚未來得及用朝食的李郡君等人聞言,自是十分訝異,立即道:“快讓他們進來,定是發生了什麽急事!”李郡君自然能感覺到王氏近來對她的輕視與不滿,對這個經不起富貴的淺薄晚輩毫無好感。兩相對比之下,謝家這群隔輩的孩子卻是格外討人喜歡,隻可惜他們有王氏這樣一個母親,家中想是無論如何也安穩不起來。故而,她心中也很清楚,若非遇到了棘手之事,他們絕不會如此莽撞地過來。
果然,一見到王家的長輩之後,謝家人便俱跪倒在地,由謝琰將前些時日發生之事述說明白,並請長輩們做主。此事雖是謝家家事,都說家醜不可外揚,兒女不可言尊者之過錯,但謝家沒有能轄製得住王氏之人,王家卻能做到,故而不得不誠心誠意求助。且此事若當真傳出去,同樣會令人懷疑太原王氏女的教養。
聽罷之後,王家兩位長輩亦是怔了怔。李郡君更是生生氣得笑了:“好一個糊塗人!安寧祥和的日子不過,卻勾連外人禍害自家,還腆著臉不願意認錯?!真是二房教出來的好女兒,好端端的陳郡謝氏都要被她折騰毀了!她算是什麽長輩?這世間可有這樣吃裏扒外的長輩麽?!無端端地使這種陰私手段害人,簡直是太原王氏之恥!”
她是長輩,責罵王氏亦是句句在理,謝璞與謝琰兄弟二人默默地聽著,小王氏則羞紅了臉,李遐玉卻覺得神清氣爽。她心裏自然並非不介意此事,也覺得王氏簡直是不可理喻。但畢竟她是阿家,犯了錯便隻推說一句不想再見她,她也無話可說。如今有長輩為她出氣,她心中自是覺得暢快無比。
李郡君怒火高漲,垂眼見四個孩子跪地不起,越發心疼幾分。尤其是李遐玉,這些時日以來也不知受了多少委屈,卻依然自若從容,怎麽瞧都覺得是個心性極佳的好孩子。也不知王氏是從何處學來的門第之見,竟對這樣好的媳婦百般看不順眼,真是個沒眼光的。難不成她以為世家女便樣樣都好?娶了如她這樣的世家女,陳郡謝氏的先祖恐怕在地下早就悔青了腸子。
“你們且安心,雖是隔了房的侄女,我仍是她的長輩,也能替你們約束她一二。若是實在不成,我便去信給太原晉陽,好好責問那不省事的兄嫂,讓他們管一管自己的女兒。就算是不為謝家,也須得為我王家女的聲名著想,斷不能容她胡亂作惡。”
“若非有舅祖母在,孩兒等恐怕便無計可施了。最終也隻能辭官迴陳州老宅去,免得母親被長安這些花花綠綠迷了眼,日後再做出什麽事體來。即便有愧於父祖臨終的囑托,有愧於宗子的身份,也總比一家人離散,從此一蹶不振得好。”謝璞迴道。
李郡君越發覺得憐惜,寬慰他們幾句之後,便又喚來王昉、王旼兄弟二人作陪,招待謝璞與謝琰用朝食:“你們還須得去官衙點卯呢,可別誤了時辰。尤其三郎在禦前侍奉,千萬不可懈怠。在這裏用了朝食,你們便忙去罷,到時候由你們的媳婦陪我去見見那個不省心的族侄女就是了。”
謝家眾人便再度行稽首大禮謝過她。臨出去時,謝琰又望了望李遐玉,見她微微頷首而笑,心中徹底安定下來。不過,用過朝食從王家而出,趕去太極宮的時候,他又對守在身邊的幾個部曲道:“這些時日你們盡量幫著元娘,無論她要作甚麽,隻管助她一臂之力。若有空暇,再去打聽那些舊事也不遲。”
部曲們自是滿口答應,他們心中也替郎君娘子覺得委屈,知曉娘子接下來便要展開報複,亦很是躍躍欲試。
當日,李郡君便乘車來到謝家,讓小王氏與李遐玉去歇息之後,便在王氏病榻前狠狠地數落得她完全抬不起頭來。見王氏似仍有不忿之意,並未認真悔改,她實在看不下去,索性便強行將人帶迴了王家。
王氏心不甘情不願,心中暗恨兩個兒子無情不孝。她昨夜分明都已經委婉地與他們示弱了,兩人居然不管不顧地請來了“外人”訓斥她,簡直是丟盡了臉麵。若是當真傳得太原王氏幾房人盡皆知,說不得連娘家的父母兄弟姊妹都跟著顏麵盡失!
李郡君明察秋毫,冷笑道:“你犯下這等錯事,是王家沒有教養好,與謝家毫無幹係。即使是出嫁之女,沒有翁姑郎君約束,亦不可自以為能肆意行事了。我作為王家的長輩,無論如何都有資格管教你一二!若是你改不過來,幹脆就別迴謝家去了,省得給兒女們尋麻煩,又讓我們太原王氏跟著蒙羞!”
將王氏以靜養的名義接入王家之後,李郡君又給真定大長公主別院中的青光觀觀主去了帖子,請觀主入住王家,給她好生講一講道法。道家講究的便是清靜無為,心中清淨無欲無求,自然便不會有什麽是非。且觀主的輩分更高,又是出家之人,見過無數生死悲歡,或許有法子將王氏心中的執念扭轉過來。
不過,觀主此時卻不在別院中,而是在宮中為杜皇後看診。青光觀與王家到底緣分深厚,侍奉觀主的女冠遣人去宮中告知一聲之後,便自去了王家,每日給王氏念《道德經》,述說些家人悲歡離合的故事,順道講一講養生之法。
天天都有人相陪,安排得滿滿當當,王氏每日睡的時候,腦中便能想起“道可道,非常道”等道經字句來,自是無暇旁顧了。
而此時,李遐玉仍舊每日入宮不提,閑暇的時候卻順道做了些安排。她並未處置專門與李七娘、李八娘聯係往來的那個管事娘子,而是仍舊令她去通報消息,隻管對李氏姊妹道:“前些時日送的東西果然起了作用,發現了外人的物品,三郎與三郎娘子生了間隙,三郎娘子隻得答應納良妾。因這些日子有些特殊,不便大辦,說是先悄悄將人抬進府來,再去官府補齊了戶帖契書。”
李氏姊妹這些天也一直令人打聽謝家的消息,得知他們家那一夜確實折騰得極晚,又聽聞李遐玉去尋了王家的長輩哭訴,結果卻反倒受了訓斥。如今得了確切的傳信,自是越發喜上眉梢。
姊妹兩個遂悄悄地去了千金大長公主府詢問了醫女之事。這個醫女若是光明正大地進入謝家,李遐玉自然不可能相信。李七娘便又出了主意,勸千金大長公主讓這個醫女假作良妾的乳母跟著一同進入謝家,伺機而動。
“那李氏賤婦公然得罪了我,我自是需要好生教訓她一通,方能解心頭之恨。”千金大長公主似笑非笑地瞥著她們,“不過,聽聞你們姊妹二人是她在靈州時的故人,且堂妹懷遠縣主李十娘與她交好,卻又為何要對她下如此狠手?”
“區區寒門賤婦,蠱惑了堂妹不提,還鬧出了諸多事來,在靈州時亦是大肆攫取功勞,使祖父依然滯留靈州不得寸進。便是為了孝道,我們也應該為長輩張一張目,好教她得了報應。”李七娘大義凜然地迴道。
千金大長公主卻隻是嗤笑一聲:“既是如此,該對付的便應該是那謝三郎才是。陳郡謝氏的郎君,聽聞每一個都生得玉樹臨風、俊逸非凡,真是便宜了你們挑的人了。”這位貴主素來聲名狼藉,皆因她私下蓄養諸多麵首,與有婦之夫往來甚密,甚至還做出過強擄之事。駙馬無力約束,索性便搬了出去置了外室,夫婦二人無異於析產別居了。
李七娘、李八娘聽她似是對謝琰很感興趣,不由得抿嘴一笑:“那謝三郎若是有幸見到貴主,還不知該有多歡喜呢。”若是夫妻間形同陌路,李遐玉豈不是越發痛苦。作為嫡妻,良妾無論如何都隻是妾,很容易轄製。但如果與貴主相爭起來,區區一個寒門賤婦,怎麽可能勝得過金枝玉葉?
此時此刻,太極宮中,謝琰似有所覺,倏然迴首望去。便見安仁殿外,李遐玉牽著哭泣的義陽小公主,正要轉身離開。他輕輕地牽了牽唇角,繼續在原地守候聖駕——當然,他也不可能知曉,有人正打著他的主意。
李家姊妹二人亦不知曉,自她們的車馬駛出家門後,行蹤便一直落在有心人的眼中。待到她們從千金大長公主府出來,又急匆匆地趕往另一處裏坊中某個偏僻角落的人家,數個不起眼的虯髯漢子立即無聲無息地隨了上去。
☆、第二百二十一章 自食苦果
卻說涼州都督李襲譽一案之後,他所在的隴西李氏安康房幾乎皆受他所累。其兄李襲誌任桂州都督二十餘年,待到聖人改元永徽之後,亦因他之故上表請求致仕,聖人便封了他從二品的文散官光祿大夫,召他迴京榮養。其餘男丁們的仕途無不受到影響,女娘們的婚姻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冷遇。便是出嫁女們似乎也過得很不如意,就算她們再低調,也總有人以此奚落輕蔑。
自家過得如此坎坷艱難,李襲譽幾個嫁在長安的女兒孫女私下經常抱頭痛哭,日漸將謝琰與李暇玉恨到了骨子裏。聽聞李暇玉、謝琰入京並得了盛寵之後,更是暗中磨刀霍霍,滿心想著報仇雪恨。李七娘姊妹二人那時候正滿長安尋李暇玉的仇敵,與她們同仇敵愾,索性便以親戚為借口,親密地走動起來。
給謝家尋覓的良妾,亦是李氏姊妹暗中聯係李襲譽家的女兒孫女,安排了兩個身份清白的小娘子。對王氏說是丹陽房旁支庶女,其實不過是安康房旁支如同奴婢一般的婢生女。說起來都是隴西李氏女,誰又會仔細去查她們的家譜?
如今安康房婚姻艱難,這些婢生女們原本便沒有什麽指望能嫁得好人家,若能成為陳郡謝氏這位正四品右千牛衛中郎將的良妾,已經是頂好的出路了。不必挑撥,她們也自是明白將主母給驅逐出去之後,自己將過著什麽樣的富貴生活。更何況生母兄弟的性命前程都掌握在嫡枝的族姊族姑母們手裏,也容不得她們不遵從。
原本李七娘隻想從中挑一個更聰敏識趣的,李八娘卻道:“機會難得,何不一起送了去?若是單打獨鬥,她們恐怕都不是那賤婦的對手。兩人一同進門,如果遇到事也能互相幫襯,又有咱們和貴主的醫女暗中支持,遲早都能將那賤婦打落泥中。”她說此話的時候,不僅目光怨毒,更是恨得咬牙切齒。
李七娘細細一想,覺得也在理。橫豎抬一個進去也是抬,兩個進去也是抬,何不讓李遐玉臉色更難看幾分?既是阿家做主聘的良妾,她又有何顏麵將她們擋在外頭?況那謝家三郎是四品官,按製可有能封從八品的媵四人,如今位置都尚未滿呢,她還有什麽不如意的?
於是,兩姊妹便合計著挑了個最近的良辰吉日,又暗中將自己的陪嫁奴仆安插在兩個族妹身邊,而後便誌得意滿地歸家去了。她們剛離開不久,沒兩天,李遐玉便穿著丈夫衣騎著駿馬,私下悄悄逐個拜訪了安康房幾位出嫁女的夫家。
不過片刻之後,那幾家便唬得臉色青白,將自家不省事的敗家媳婦都暫時關了起來。按這位定敏郡君所言,李襲譽一案乃三司會審,聖人親自監督結案。她們千方百計尋她報仇雪恨,難不成是質疑陛下的聖心獨斷?且謝家亦是鍾鳴鼎食的世家大族,可容不得旁人置喙自家的家事。若是想要結仇,謝家也能奉陪。
謝琰如今是聖人麵前炙手可熱的寵臣,此事又顯然是自家不占理,這幾家自然隻能百般賠禮道歉。若是這位中郎將上折子,將此事遞到了禦前,他們便少不得受牽連。便是為官暫時無礙,至少也會申飭治家不嚴之過,家中的女娘們兒郎們的婚姻前程可怎麽是好?
而後,安康房旁支那兩個小娘子自是落在了李遐玉手中。她並未親自去見這險些便入了自家後院的二人,而是派了思娘與她們分說厲害,又描述了一番日後的好日子。恩威並施之後,二人也隻有唯唯。送到謝家也是良妾,送到鄭家也是良妾,且那裏頭的主母可沒有這般厲害精明,她們心中自然明白得很。
至於千金大長公主的醫女,索性捆將起來,送到青光觀出家念經去了。身為醫者,卻心術不正、助紂為虐,也不知做了多少孽,合該好生修一修清淨。日後隨著青光觀眾女冠一同治病救人,也可積累一些功德,漸漸消除自己的罪孽。
轉眼就到了那個良辰吉日,兩頂桃紅的小轎分別自不起眼的院落中抬了出來,一路往宣平坊而去。彼時李家姊妹正受邀去曲江池畔遊玩,也好順便避一避嫌。兩人賞著湖光美景,談笑間猜測著李遐玉如今的臉色,卻絲毫不知這兩頂小轎並未去宣平坊,而是直接抬進了李八娘的夫家鄭家。
聽聞這是李八娘自己挑來的良妾,又是隴西李氏安康房之女,鄭家人自然知道其中有些不妥。李八娘若當真想抬良妾,便不會一直將後宅把持得如此之緊,且好歹也須得告知阿家一聲才是。便是良妾,也哪有不告而取的?何況,她今日滿麵春風地出門遊玩去了,怎可能在自己不在家中的時候,送來這樣兩個驚喜?
但鄭家人定睛細細看去,送人來的仆婢當中,的確有李八娘早便悄悄遣出去的陪嫁奴仆,又各有十二抬的嫁妝與齊全的戶帖契書等物,顯然並非弄虛作假。且安康房如今確實有些落魄,送來的又是沒入過族譜的婢生女。若說李八娘將毫無憑仗的族妹抬進來固寵,似乎也有幾分說得通。
那幾個陪嫁奴仆隻知自己要陪著這兩個小娘子進入謝家,從此便為主子傳遞消息,哪知糊裏糊塗地便讓人迷暈了一同送迴了鄭家?待他們清醒過來,想要扭轉局麵,人都已經進了鄭家的門,轎夫領了賞錢,一問三不知地走了。
他們唯恐此事反過來危害毫不知情的李八娘,並未多想,便立即張口大聲解釋,卻令鄭家長輩更為疑惑甚至於震怒了——李八娘為何竟會無端端插手了謝家的家事?非親非故的,還要往謝家安插人手,這豈不是折損謝家的顏麵,徹底結仇麽?
將這兩個良妾送出去已經晚了,看到桃紅小轎進門的人不知凡幾,到時候流言蜚語滿天飛,更令鄭家難堪。倒不如將這兩個良妾都留下來,免得此事牽連到謝家。若是讓謝琰得知鄭家人想算計他,反倒是得罪了這個禦前的寵臣。
或許,正因為謝家已經察覺此事,才將這一幹人等都送了過來,正想看看他們會如何處置?!那更必須得查個清楚明白,將謝家的意圖弄清楚,讓他們瞧著滿意方可!
一通棍棒下去之後,再嘴硬的奴仆也不得不招了,遂將他們所知的事一一道來。幸得王氏隻與李七娘來往緊密些,便是李八娘的心腹,也隻知道她們姊妹正在向謝家後宅使陰私手段,且算來算去,已是快要成事了。
李八娘的阿翁阿家早便對她心生不滿,覺得娶了她之後,兒子居然對她言聽計從,成日隻知風花雪月,於貢舉功名卻一事無成,簡直是生生要毀了兒子的前程。如今她又鬧出這等事來,險些得罪禦前新貴謝家,更是恚恨不已。既然是李八娘“挑”來的良妾,是她惹出的是非,便幹脆給兒子笑納進來,也好給她一個教訓。
於是,李八娘歸家之後,得知自己竟然多了兩個“妹妹”,立時便如晴天霹靂般呆住了。
鄭家的翁姑得了訓斥她的好時機,自然不會輕易放過。不但讓她的夫君與她一同跪宗廟祠堂,還將她的心腹都捆過去又審了一遍,而後自然是該提腳賣的賣了,該打發去故居田莊的打發走了。她的夫君從不知道她竟然是這般嫉恨之人,她又不敢說出究竟為何與李遐玉結怨,於是二人便生了間隙。
眼見著兩個年輕貌美的族妹都被夫君收用了,李八娘心中恨得滴血,更是將李遐玉咒了千迴萬迴。但還未等她鬧騰起來,將這兩個妹妹收拾幹淨,又聯係姊姊李七娘趕來襄助,便聽京中又傳出流言——說是李七娘、李八娘姊妹與千金大長公主過從甚密,經常去公主府或者公主別院。且出入的時候還不教人知曉,似是藏著掖著什麽秘密似的。
此流言傳出來之後,世家高官內眷們無不震驚。因為千金大長公主的名聲委實不佳,私下蓄養麵首已經是人盡皆知了。聖人尋了個由頭發作她之後,她許是惱怒至極,更是不管不顧起來。如今居然有世家貴婦與她經常來往,且並非趕赴宴飲,而是私下交往,實在是不得不令人生出聯想來。
鄭家與韋家也是親戚,私下來往甚密。李八娘之事,自然並未瞞著韋家,也教李七娘受了一番教訓。雖說是舅家,但韋家這一房並非顯支,哪裏能受得住謝琰這樣的寵臣來找他們的麻煩?避且避不及呢,還主動地去結仇,豈不是禍害自家麽?不過,這一頭尚未收拾幹淨,另一頭便又有了流言,兩家頓時大失顏麵。
然而,千金大長公主再如何聲名狼藉,鄭家與韋家也不敢公然說自家從未與她來往過,更不敢流露出任何輕視之意。要知道,這位貴主的心眼素來比針尖還小,哪裏容得下他們輕蔑?若是得罪了她,日後還不知會引來什麽報複呢!
況且,他們兩家細細探查之下,李七娘與李八娘姊妹確實多次私自出入公主府與公主別院,顯然是結交甚密。搜她們的院子時,也發現箱籠中夾帶了些來路不明的玉佩香囊等配飾。姊妹二人頓時大駭,隻說是與貴主談天說地,賭咒發誓從未行過什麽有違德行名節之事,卻沒有人願意相信。後來實在無法,兩人才吐露實言,都是為了一起算計謝家與李遐玉,才去尋了這位貴主。而這些配飾之物應該是謝家買通自家仆從陷害她們——明眼人也都知道,這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呢。
鄭家與韋家大歎,分別去信靈州,告知李都督與盧夫人此事始末。到底都是親戚,他們也不可能因此事而出婦,那豈不是此地無銀三百兩麽?不過,即便兩家將此事捂得緊緊的,又讓人澄清流言,自然有曾經目睹這些的有心人繼續傳下去。
於是,沒幾日,李七娘也多了兩位好妹妹,在韋家的地位下降到了最末,早便心懷不滿的妯娌們時不時便諷刺嘲弄幾句,從此自顧不暇。李八娘更是不得夫家的信任,直接被禁了足,竟連李七娘也不能得見了。
在紛紛擾擾的流言之中,皇後病重的言論也似乎湮沒在其中,暫時無人私下議論了。
塵埃落定之後,謝琰的部曲也陸續迴到了他身邊。雖說是對付幾個女眷,但這些粗莽漢子自覺這是為主家分憂報仇,也頗為得意。因著他們認為郎君並不知此事的始末,還特地稟報他知曉如今鄭家韋家都是如何鬧騰的。
謝琰隻當是閑談,勾起嘴角聽他們繪聲繪色地說著。
臨來,一位部曲突然拍了拍腦袋:“說來也正是巧得很!郎君,某偶然聽李家部曲說起來,好些時日之前,娘子也命人專門打聽過高家、權家與武家哩!娘子要查探的,好像和郎君很相似,我們便私下互通了消息,無非是婚姻親戚故舊性情之類。不過,娘子近來卻沒教他們再繼續查下去了,好生可惜……”
謝琰雙瞳倏然一縮,腦海中猶如電光火石,仿佛有什麽念頭一閃而過。
阿玉……阿玉難不成和他一樣……
不,不可能!怎麽可能?!
☆、第二百二十二章 藥王出現
且不提彼時謝琰心裏正如何驚濤駭浪,不由自主地從記憶角落的各處細節之中追尋蛛絲馬跡,試圖找到真相。此時李遐玉卻依舊一無所知,端坐在家中,仔細地讀著自靈州而來的信件,唇角情不自禁地微微揚了起來:“玉郎可算是決斷了一迴,否則,好端端的媳婦都要教他錯過了,日後豈不是後悔不迭?”
晴娘在一旁湊趣道:“奴記得清清楚楚呢。那些時日小郎君成天發怔,好端端的人就像曬幹的花草似的蔫蔫的,提不起半點精神來。誰見了他都覺得奇怪,卻不想他事到臨頭卻猶猶豫豫,也不過來問一問娘子。”
“可不是?與我藏著掖著,倒是特特地尋著三郎去問。”想到此,李遐玉也禁不出生出了幾分酸意,又無奈地搖著首,“他從小就信服三郎,成日跟在他後頭學這個學那個……到底是郎君,有了心事不願與我這做姊姊的說,願意請教三郎也是好的。”隻是她這嫡親的姊姊難免會有些失落罷了。
雨娘見她似是有些悵然,便接話道:“既然定下了親事,不知打算何時辦?咱們到時候也好迴靈州去湊熱鬧。若是這般重要的事娘子都不在場親眼瞧著,說不得秋娘會反悔,連婚車都不願意上呢。瞧瞧,隨著信一起捎來的,還有這麽些衣裳繡品。秋娘這番心思,生生把奴們這些婢女的活兒給奪了過去,倒教奴們好不羞愧。”
李暇玉撫摸著那些精致的衣衫,複又展顏笑了:“秋娘這一手女紅針黹的功夫,確實是頂好的。不過,她如今須得全心全意繡自己的嫁衣才是,可不能因為這些瑣事耽誤了正事。”雖說孫夏如今已經是五品的果毅都尉,但到底孫秋娘隻是妹妹,依然無法服官家子女婚嫁時那些有品級的花釵禮衣。
“便是秋娘自己繡的嫁衣,定然也不比花釵禮衣差呢。繡紋花樣都由自己做主,說不得還更合秋娘的心意。”晴娘亦是興奮起來,“娘子,我們到底能不能迴靈州去瞧?”
“咱們不必迴靈州,也能湊熱鬧。祖母打算過些日子就帶著他們來長安,也方便玉郎日後考貢舉。”李暇玉接著看信,“幸而前一陣便已經讓思娘在咱們附近尋訪了宅邸,這些時日就趕緊收拾起來罷。將懷遠坊的家什都搬過來,仔細打掃著。懷遠坊那一處宅子便賃出去罷,也別一直空著。”
貼身侍婢們齊齊答應了,李暇玉便又寫了厚厚的迴信,喚部曲趕緊送迴靈州。而後,她抬首瞧了瞧天色,起身換了外出的衣裳,又去旁邊的跨院中瞧染娘是否睡醒了。
母女兩個親熱了一番後,仆婢們已經熟稔地收拾好了車馬。於是她便牽著染娘白嫩嫩的小胖手往外漫步行去,低頭含笑問:“染娘,不是有些時日不曾見貴主了麽?今天便隨著阿娘入宮探望探望她,如何?”
“好。”染娘脆生生地應著,歪著小腦袋想了想,又迴首令她的婢女們迴屋去取她最近新得的小玩意兒,“絹花、皮球、沙包、積木塊,都送給貴主。”直到親眼見婢女們捧著裝得滿滿的檀木匣子出來了,她才滿意地笑了起來。
小家夥所說的這些,都是崔簡特意送來與她頑耍的小物件,據說是身在幽州的王夫人特意準備的。這些小物件說來也並不如何金貴,但勝在精巧罕見,又配有許多小遊戲,甚是新奇。謝家這群小家夥們無論大小,近來都頗為沉迷,幾乎是有些樂而忘返,這才並未發覺家中發生的諸般變化。
其實王夫人也命崔簡帶了些更精致的玩具,打算尋個時機進獻宮中。但如今皇後病重,已經昏睡十幾日不曾清醒,宮中處處皆是一片愁雲慘霧,哪裏容得下歡笑之聲?於是,進獻之事便隻得擱置下來。
對於杜皇後的病情,義陽小公主的反應最為激烈,不僅噩夢複返、成日悲傷憂懼,後來不知怎地也病倒了。小小的人清瘦了許多,巴掌大的臉龐隻能看見那雙驚憂恐懼的眼眸。李遐玉僅是瞧著,便覺得心中憐惜不已。又禁不住想起前世自己目睹蕭淑妃被幽禁,接著便與妹妹被圈在院落裏相依為命的舊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