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間絕大多數失去娘親的孩子,或許都是這般茫然無措罷。畢竟能夠全心全意依靠的阿爺,這世上仍是太少了。便是如今百般疼愛小公主的當今聖人,也不知何時會將滿腔柔情都傾注在其他孩子身上。到底杜皇後是屬於她一人的阿娘,聖人將來卻能擁有許多孩兒,關注與照顧如何能分得過來?
思來想去,李遐玉越發心中歎息,感傷至極。因著小公主平日裏與染娘頗為投契,她索性將自家的小家夥帶過去安慰她。如今宮中雖有暗流,但到底帝後威嚴尚在,不敢折騰出什麽事來,應當算是安全無虞。若是再過些時候,她便怎麽也不會讓染娘入宮了。
母女二人到得內院門前,正要登車,便見外院管事過來稟報道:“娘子,崔小郎來了。”
崔小郎,指的便是崔簡。他稱謝琰師兄,又喚李遐玉阿嫂,時不時便過來走動,儼然便當成自家兄弟來往,帶著自然而然的親密之意。故而,謝家上下幾乎都與他十分親近。便是謝璞謝璵見了他,亦是滿臉歡喜的笑容。小王氏與顏氏更將他當作幼弟,得了什麽好物事都不忘給他留一份。
“崔叔父來了!”染娘聽了,歡喜得雙眼彎彎,竟是提著裙角便往外奔去。別看她年紀尚小,卻已經開始舒展筋骨了,步子邁得飛快,轉眼便撲進了那位緩步而來的翩翩佳公子懷裏。原本玉樹臨風莊重優雅的少年瞬間便溫柔了許多,蹲下來摟住她。兩人便猶如嫡親的叔侄一般,相視而笑,也不知嘀嘀咕咕地說著什麽秘密。
李遐玉不由得失笑,心想著若是謝琰歸家見到這般場麵,還不知心裏該有多酸呢。這些時日他忙於公務,已經有些日子不曾與染娘頑耍,父女之間也沒有時間親近,彼此隻能經常惦念著。如今又多了個待孩子們極為耐心的崔簡,傻耶耶的風頭都快被奪走了。
染娘正奶聲奶氣地說沙包有些沉,舍不得往兄姊們身上砸的時候,倏然注意到旁邊探出一個滿頭銀白的老道士來。隻見那老道士穿著簡樸的麻布道袍,頭上隻有一根光禿禿的桃木簪子,神態卻格外從容,還朝著她俏皮地眨了眨眼。他身上帶著小家夥很熟悉的藥香味,令人覺得格外親切,便禁不住咯咯笑起來。
李遐玉正吩咐仆婢稍候片刻,迴首就見崔簡與染娘身邊多了一個人,略有些驚訝。她仔細打量一番,倏然想到了那個他們一直在南山附近四處找尋的傳聞人物,便立即疾步行了過去:“妾拜見藥王。”既是老道士,身上又帶著藥香,還跟著崔簡一同過來,不是傳說中的藥王孫思邈還能是誰?
老藥王鶴發童顏,性情隨意,笑道:“聽聞你家謝小郎患了離魂之症?老道幾乎從未見過這種病症,便特地過來瞧一瞧。若非覺得實在罕見,老道可不會輕易來到長安城。”他不僅僅是傳聞中的神醫,更是一位隱居道人,不問世事多年。若是有人發現他來了長安城,達官貴人們爭相邀請,單單是問診看病且不提,生死之事一向無常,或許便會平白生出是非來。
李遐玉自是明白他的想法,了然一笑,又拉著染娘一起給他行了稽首大禮,鄭重地道:“妾感念藥王對外子的救命之恩,多謝藥王在幽州時救迴三郎的性命。不然,妾母女二人便可能再也尋不見他了。至於離魂之症,這些時日稍有好轉,但仍時不時會犯頭疾。”
“聽聞青光觀觀主幾乎每日與他施針?那或許是針灸的功勞。不過,謝小郎病情到底如何,還須老道望聞問切,與他仔細診斷一番。怎麽?他今日不在?每天隻顧著公務,難怪要犯頭疾。這孩子,真是比幽州的那時候無趣多了。”老藥王嘀嘀咕咕,又迴頭看了一眼麵不改色的崔簡,“嘖嘖,一家人都這般正經,好端端的,竟將老道的小徒兒也教成了一板一眼。”
崔簡忍不住替自家父母抱屈:“阿茗生就那般脾性,您老還不知曉麽?您都教了他這麽些年,從不曾令他移了性情,阿爺與母親還能使什麽法子?”
藥王哼了兩聲,又輕輕地撫了撫染娘的小腦袋:“這孩子也生得好。可惜老道已經收了關門弟子……”
“承蒙藥王看得起她,妾也曾想過,讓她隨著觀主學兩年醫藥養生呢。”李遐玉笑道。
“此舉甚為明智,身體發膚才是根本,故而不可不學養生。”
眼見著時候尚早,李暇玉便親自引著藥王與崔簡往內院而去。忽然,她足下腳步微微一頓,略作猶豫之後,毅然迴首道:“藥王,妾有個不情之請——皇後殿下病重,已經昏迷數日。不知藥王可否撥冗,前往太極宮看一看?”她知道自己此舉並不合時宜,但既已經答應了秦尚宮,她便必須履行諾言。更何況,杜皇後崩逝,後宮前朝必然動蕩不安。便是不想這些,隻想著這些時日她對她的愛護之意,也該盡力試一試才是。
藥王聞言,略作沉吟,深深地看了她一眼:“生死有命,老道不過是一介凡人。”
李遐玉立即垂首致歉:“妾不過是不忍心見小貴主傷心難過罷了。”
藥王略作思索,又歎道:“去歲老道出門雲遊,迴轉的時候聽聞太子為了陛下與文德皇後的病情,親自來南山尋訪了幾迴。也罷,老道與先帝有緣,也欠了當今聖人一次會麵,便權當作還因果就是。隻不過——僅此一迴,斷沒有下次了。”
“妾省得。”李遐玉喜出望外,便索性請崔簡帶著染娘在家中頑耍,順帶等候歸家的謝琰,而她奉了老藥王登車,一同入宮。
☆、第二百二十三章 天命難違
甫至安仁殿,藥王入宮的消息便早已傳開了。二三十年前,這位堪稱傳奇的神醫蒙先帝召見,曾入宮與帝後診治,一度妙手挽救了病重的文德皇後,從此名揚天下。但他卻並未接受先帝的封賞,亦不願留在太醫署任職,而是飄然歸隱終南山,行蹤成迷。而後,無論什麽達官貴人前往終南山尋醫問藥,都不曾訪得他的下落。
若不是偶過幾年便有見到老神仙的傳聞,又時不時有藥王的弟子出現,與太醫署以及諸多名醫論症辨症,流出不少老神仙親自修複的古方與驗證的新方,眾人恐怕早已覺得這位年逾古稀的老神仙已然仙逝了。
如今,老神仙竟然再度入宮,據說要為杜皇後診治——無論是正在議政的聖人,或是後宮中心思各異的嬪妃們,都立即放下了手頭的事,匆匆忙忙趕往安仁殿。
聖人當然希望杜皇後能夠痊愈。他們夫婦相和,很是有一段琴瑟和鳴、舉案齊眉的情濃日子,杜皇後又將宮中打理得井井有條,前朝後宮都讚譽非常。故而,於公於私,他都希望自己的妻子能夠陪伴他白頭偕老。
至於其他嬪妃,武貴妃且不提,這些時日又是侍疾又是打理宮務,人都清瘦了好些。楊賢妃則險些撕碎了手中的繚綾帕子,暗暗咬牙,忙讓人牽來大皇子,帶著往安仁殿去了。一路上,她不住地叮囑大皇子莫要露出笑容,應當表現得更哀戚一些。然而大皇子不過是懵懂小兒,口中雖答應了,左顧右盼之間卻依舊歡喜自在。
此時此刻,安仁殿中,秦尚宮聞訊之後,又驚又喜出來相迎。她畢恭畢敬地引著藥王入殿,禁不住感激萬分地望了李暇玉一眼。
李暇玉朝著她微微頷首,心中卻很清楚,杜皇後之病已非人力所能及。藥王到底並非真正的老神仙,隻能治病救人,卻不能違背天命。眾多道醫佛醫皆毫無辦法,便是他醫術再高明,也斷不可能救下生機斷絕之人。
這些天來,每日都有佛醫道醫或太醫在安仁殿當值。今天正好是青光觀觀主輪值,她起身與藥王行了道家之禮,便退出數步,靜靜地看藥王診治。兩人時不時對答幾句,討論杜皇後的症狀以及用藥針灸的情況。
李暇玉與秦尚宮靜靜地聽著,一個垂目而思,一個則難掩焦躁。
不多時,禦駕便趕了過來,聖人匆匆入得殿內,亦是滿臉擔憂與期盼。武貴妃與楊賢妃緊隨其後,又有劉才人帶著二皇子惶惶然地疾行而來,其餘嬪妃亦不落其後。聖人迴過首,就見外頭已是擠擠攘攘,如同鬧市一般。雖然眾人皆未出言,看上去仿佛都正在替皇後擔憂,人人幾乎都紅著眼圈,但真真假假卻不難辨別,令他心裏越發膩味。
不經意間,聖人又望見大皇子與二皇子蹲在角落中歡笑頑耍,心中更是不愉,低聲斥道:“不孝的混賬東西!母親重病,你們居然還能笑得出來?!”可憐的令娘,小小年紀便懂得替阿娘擔憂,都已經病倒了!她也不過比大郎年長一歲罷了!!
楊賢妃與劉才人大驚失色,忙不迭地上前跪下來請罪,又喚宮人將兩位嚇得啼哭起來的皇子抱了出去。她們此時皆是後悔莫及,本想讓孩子在聖人跟前露一露臉,又千叮嚀萬囑咐讓他們露出哀色來,論起孝道也不至於落在義陽公主後頭。哪裏知道孩子的年紀太小,彼此又經常來往頑耍,一時半會居然便克製不住了。他們絲毫不知此事到底有多嚴重,竟觸怒了龍顏!
一旦得了“不孝”的名聲,這兩個孩子日後還能有什麽大前程?!無論如何,她們都必須求聖人將這兩個字收迴去!否則兩個孩兒便生生毀在今日了,而她們往後恐怕再也抬不起頭來!
聖人斥罵過後,見皇子們啼哭不已,便已經生出些許悔意。縱是這兩個孩子都未教好,亦是他的血脈。他們年紀尚小,眼下便給他們安上這樣的評價,確實有些不公道。
原本一直靜靜立在旁邊的武貴妃瞥了淚流滿麵的楊賢妃一眼,眸中掠過幾分譏諷之意,輕聲道:“聖人息怒,不過是兩個孩子罷了,什麽都不懂呢。不如讓賢妃與劉才人且帶著他們迴宮罷,如今安仁殿也不適合留下這麽些人。”
聖人順階而下,頷首道:“都散了罷,貴妃留下來即可。”
待眾嬪妃散盡之後,仍然留守宮中的諸多名醫都過來了。一群醫者神色鄭重地辨症議論,偶爾能聽見零零星星的字句。秦尚宮仿佛意識到了什麽,越發惶然不安。以她平素的為人處事,若非事關杜皇後,絕不會如此失態。李暇玉心中長歎,輕輕地握住她的手,寬慰地拍了拍,她這才稍微定了定心。
許久之後,眾位醫者討論結束,皆轉身朝著聖人行禮。身著破舊麻衣道袍的藥王神情微沉,搖了搖首:“陛下,這些時日以來,諸位同道齊心協力,用的方劑針灸都十分妥帖,能令皇後殿下堅持到如今已是十分不易。不過,殿下的身體損耗過甚,早已傷了根基,已經是油盡燈枯,恕老道無能為力。”
聖人臉上的血色瞬間褪盡,滿腔希冀盡數落空。他似乎仍有些反應不及,緊緊地盯著眼前這群大唐最頂尖的名醫:“當真……毫無辦法?”
“陛下,醫者之力,僅止於人力,天命難違。”藥王長歎道,“吾等也不過是盡人事,聽天命罷了。若是繼續用藥針灸,皇後殿下將會持續昏睡一些時日。我們也隻能盡力,令她無病無痛地在睡夢中離開……”
“朕,朕想與梓童再說一說話,藥王可有辦法?”聖人含著淚又問,“她尚未來得及叮囑什麽,應當有許多話想與朕和令娘說。”
藥王見狀,歎息一聲:“老道盡力一試。”
諸位醫者又商討了許久之後,藥王便陸陸續續開了藥方,觀主取出針囊接著施針。因著李暇玉幾乎日日都入宮,也能瞧出來這一迴施針的穴道與順序完全不同。她注視著毫無知覺的杜皇後,有些不忍心地移開了視線,卻正好見秦尚宮抹去淚水。
“原以為……原以為……”秦尚宮抬袖拭淚,卻依舊是淚如雨下。
李暇玉低聲勸道:“藥王來了,到底能讓皇後殿下不必再受病痛折磨。”
秦尚宮勉強點點頭,又道:“可否煩勞郡君去偏殿,將貴主抱過來?無論如何,殿下應當也想……想見貴主最後一麵。”
李暇玉微微頷首,快步走出去。經過武貴妃身邊的時候,她不著痕跡地瞥了一眼。武貴妃似有所覺,敏銳地掃視過來,而後很是從容地向著她輕輕點頭。這位貴妃殿下確實比楊賢妃聰敏許多,喜怒不形於色,便是有滿腔算計不甘,也盡數鎖在胸臆之間,不露出分毫破綻。自從為杜皇後侍疾之後,宮務也打理得很妥當,成日忙碌,不得安閑,如今誰不讚她一聲好?便是此前對她多有提防的秦尚宮,態度也軟化了不少。
唯有李暇玉,既不願信她,也不敢信她。
分明已經是四月初夏了,偏殿內卻依舊生著火盆。幾位宮婢靜悄悄地侍立在箱型床前,義陽小公主卻並未入睡,而是睜著一雙布滿血絲的眼眸,茫然地望著華美的床帳。她的雙眼有些紅腫,顯然是又哭過了,如今雖是並未流淚,卻比哭泣的模樣還更令人憐惜幾分。
李暇玉輕輕地喚了她一聲,她循聲側首望過來,聲音低啞晦澀:“郡君,阿娘醒了麽?”
“皇後殿下許是立刻便要醒了,妾抱著貴主去瞧瞧她如何?”
義陽小公主立即精神一振,雙眸中迸發出明亮的光彩。李暇玉卻不忍心細看,將她抱入懷中,隻覺得這孩子越發輕了幾分。
當兩人來到安仁殿時,恰見殿內傳來一陣難掩驚喜的低唿。正欲過來瞧瞧愛女的聖人隨即迴過首,大步走進去。武貴妃緊隨其後,李暇玉也抱著義陽小公主跟了進去。迎麵就見秦尚宮含淚快步行來,接過義陽小公主,抱到床榻前。
已然昏睡多日的杜皇後竟果真緩緩地睜開了眼,瞧見近在咫尺的小公主與聖人後,她微微勾起嘴角,病容仿佛也褪去了幾分。小公主喃喃地喚著她,依偎在她懷裏甜甜地笑了起來。她年紀小,隻以為阿娘醒過來了便是病愈了,卻並未細想什麽。
然而,在場眾人卻都很明白,這或許不過是迴光返照罷了。
坐在床邊的聖人悲傷地握住杜皇後的手:“梓童……”
“陛下莫要傷心,臣妾能陪伴陛下與令娘這麽些時日……已經心滿意足了。便是比陛下先行一步……也不過是提前去地下侍奉阿翁阿家罷了。兩位老人家寂寞……臣妾說不得還能讓他們歡喜一些呢……”
聖人聞言,更是淚流不止:“不過一年有餘,阿娘去了,阿爺去了,如今你也要舍朕而去麽?朕孤孤單單地留在這世上,又有何趣味?”
“九郎,妾不舍……不舍……卻也不得不舍……”
☆、第二百二十四章 皇後托孤
當謝琰身穿明光鎧挎著儀刀來到安仁殿的時候,守候在外頭的崔澹疑惑地看了他一眼。他們方才分明已經輪值交接過了,他有些意外,謝琰仍會返迴宮中。不過,思及之前李暇玉奉著藥王入宮的場景,他多少有些明白謝琰如今的擔憂之情。勸得藥王入宮確實是大功勞,但於重病的皇後殿下卻並未有任何助益,焉知聖人哀痛至極的時候又會做出什麽決定呢?
兩人隻是在錯身而過的時候,彼此交換了眼色。於是,謝琰如往常一般淡定安然地踏入了安仁殿。外殿坐著不少佛醫道醫,觀主並不在其中。他舉步朝著後殿而去,停在分隔兩殿的屏風外,目光隨之落在人群當中的李暇玉身上。
聽崔簡提起藥王跟著李暇玉入宮之後,他便匆匆催馬轉身迴了宮中。心中確實存著幾分焦急擔憂之意,然而此時見她安然無恙,他胸臆間卻湧現出更為複雜矛盾的情感。這一個來迴的路途上,他想了許多事,紛紛擾擾的念頭令他的情緒起伏跌宕,甚至有種衝動——質問她為何要欺騙他?隱瞞他?!
然而,失落與憤怒之後,他又有些釋然:他不是也同樣隱瞞她,欺騙她麽?若非今日聽部曲提起這些,他亦是打算將此事作為唯一不向她坦白的秘密。
而後,他複又覺得隱約有些驚喜。原來,這世上莊公夢蝶的並非他一人,他們確實是有緣之人,注定要相遇相守。隻是,同樣是具有記憶之人,阿玉到底是不是……是不是公主?他前後兩世的記憶都並不全,許多細節都記得不甚清楚,根本無法辨別她的身份。但部曲們所言的那些事已經足可說明,他們確實是故人。
不過,此時此刻,他突然又有些遲疑起來。若是她僅僅隻是故人,而非公主——他又何必執著追尋她的身份?逼著她承認什麽?無論前世是否有緣,今生他們亦是最親密的夫妻,是彼此在世間最牽念之人,是彼此相思入骨之人。執著於前世,可能隻會平白生出無數矛盾。
既然前世已往,何不專注此生即可?她是誰並不重要,他也並不需要在乎。他隻是希望她也不會被過去的記憶所影響,使他們平靜的生活出現變數罷了。
想到此,謝琰豁然開朗,方才因執念而起的無數思緒再一次平靜下來。他無比冷靜地立在一旁,默默地注視著圍在病榻旁的一眾人等,將他們的反應神情皆一一看在眼中。悲傷者、歎息者、悵惘者,唯獨沒有竊喜者。幸而後宮那群嬪妃並不在,否則這眾生之相可就難看多了。無論如何,眼前這位武貴妃的性情智慧,毫無疑問比許多女子都高了幾分。
杜皇後重重地喘了口氣,驚得聖人立刻握緊了她的手,本能地向藥王看去。不過,未等藥王近前,她便又漸漸緩了過來,充滿眷戀地望向身邊已經迷迷糊糊睡著的義陽小公主:“九郎……真可惜,妾沒有機會瞧著令娘出嫁了……因有些擔心她日後生活不諧,妾這些日子……派人相看了好些高官的小郎君……”
“隻要是你看中的小郎君,必然最適合咱們家令娘。”聖人流著淚點頭,絲毫不懷疑她的眼光,“你安心就是,你瞧中的人,就讓他做咱們家的駙馬。若是他膽敢欺負令娘,朕定會好好教訓他。隻要有朕在,便不會讓咱們的女兒受委屈。”
杜皇後的目光仿佛越過了眾人,瞧見了屏風邊靜立的年輕俊美的中郎將。她似乎能夠想象得出,愛女的夫婿應當是什麽模樣了。配這樣一位駙馬,她的令娘確實不會委屈。“陳郡謝氏的嫡長孫,妾沒有什麽不放心的……”
聖人有些驚訝,不過想起愛卿謝琰與他的兄長謝璞,他便安心許多:“你的眼光果然是最好的。”在他看來,也唯有崔子竟與謝琰師徒那般疼愛妻兒的家庭,方能讓他放心地將愛女托付給他們。並非所有的公主嫁出去,婚姻都會美滿幸福。便是他嫡出的姊妹們,嫁給了先帝千挑萬選出來的駙馬,結果亦是各有煩惱。
不過,他的女兒,自然值得最好的。從謝琰與謝璞來看,他們謝家的孩子相貌必定不會差,頂級門閥的嫡脈子弟,禮儀舉止也不會缺少大家氣度,性情應該也會如同父輩一般沉穩可靠。想必,謝家的駙馬應當既溫和體貼,亦不會因公主的身份而自覺卑微,當得起夫君的責任。
“令娘永遠都是朕最寵愛的女兒。她是朕的嫡長女,是咱們大唐最尊貴的公主,自然能享盡一世尊榮,永遠安平喜樂。”聖人如同許諾一般低聲道,愛憐地撫摸著安睡的女兒因多病而顯得有些枯黃的頭發。
杜皇後溫柔地望著他,微微笑起來:“九郎是位再好不過的耶耶,妾很放心。”
李暇玉望著眼前溫情脈脈的帝後,恍然想起前世。蕭淑妃被廢為庶人,囚禁起來的時候,她那便宜阿爺究竟在做甚麽?她被武氏做成人彘,痛苦不堪的時候,她那便宜阿爺又在做甚麽?她與妹妹麻木地在冷宮中生活的時候,他可曾想起過自己還有兩個女兒?
不,他是世上一等一的涼薄之人。曾經寵愛過的女人轉眼便能拋棄,曾經嬌養過的兒女也轉眼便能忘記。為何……為何他不能像這位聖人一樣,有些人情味?為何他不能像這位聖人一樣,成為一位稱職的夫君,慈愛的耶耶?
嗬,原來——她到底還是有些羨慕義陽小公主的。她們便如同銅鏡內外之人,卻並非彼此。父母不同,境遇不同,許多巧合與分歧,造就了她們不同的人生。即使失去了母親,義陽小公主也絕不會與她前世一樣,淪落到那般淒慘的境地。
前世是她的不幸,今生是義陽小公主之幸。
此時,杜皇後的目光又望向另一側的武貴妃。
武貴妃立即上前,跪坐在床畔的腳踏上,含淚道:“殿下保重身體。”
“貴妃……”杜皇後打量著她,仿佛迴憶起了過去,發出一聲輕輕的歎息,“日後,陛下與令娘就交給你照顧了……這後宮之中,也唯有你能當得起如此重任……其餘人等,我都不敢托付任何事……”她仿佛想到了什麽人,唿吸再度沉重起來,臉色也越發青白,帶著濃重的死氣:“萬事小心謹慎一些……”
武貴妃伏地行禮,哭泣道:“臣妾自入晉王府之後,殿下便多有照拂。多年以來,蒙先皇後與殿下指點,臣妾才有今日,時刻不敢或忘!若有選擇,臣妾才不想打理什麽宮務……隻想殿下恢複往日的康健,咱們還能如同過去那般和樂度日……”
杜皇後緩緩地搖了搖首,溫柔而堅定地望向聖人:“九郎,將二娘扶起來罷。”她竟然唿喚著武貴妃的排行,如此親密的稱唿,宛如真正的家人一般。
武貴妃已是泣不成聲,哀痛不已。聖人紅著眼圈親自攙扶起她,又命宮婢將她扶出去,安置在偏殿歇息。而後,他便迴到床榻邊,催著藥王與觀主給臉色灰白的杜皇後看診,又安慰道:“梓童,歇息一會罷。”
李暇玉怔怔地立在一側,目睹著武貴妃哭得幾乎癱軟,被宮婢們攙扶著出去了,根本無法相信自己的眼睛。她從不曾想過,杜皇後交付給武貴妃的,竟是如此深厚的情誼與信任。然而,武貴妃又是否能擔得起這一份如此情深意重的信賴?她不相信,她無法相信,她絕不可能相信——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武氏怎可能值得這一份信賴?!
“郡君……”
若非秦尚宮扯著她的袖子,李暇玉一時間竟未反應過來。不過,抬眼對上杜皇後的視線後,所有的疑慮都盡數遠去,唯獨留下她依舊清明的雙眸。走了兩步,她與秦尚宮一同跪倒在床榻前,再也止不住自己的淚水。
思來想去,李遐玉越發心中歎息,感傷至極。因著小公主平日裏與染娘頗為投契,她索性將自家的小家夥帶過去安慰她。如今宮中雖有暗流,但到底帝後威嚴尚在,不敢折騰出什麽事來,應當算是安全無虞。若是再過些時候,她便怎麽也不會讓染娘入宮了。
母女二人到得內院門前,正要登車,便見外院管事過來稟報道:“娘子,崔小郎來了。”
崔小郎,指的便是崔簡。他稱謝琰師兄,又喚李遐玉阿嫂,時不時便過來走動,儼然便當成自家兄弟來往,帶著自然而然的親密之意。故而,謝家上下幾乎都與他十分親近。便是謝璞謝璵見了他,亦是滿臉歡喜的笑容。小王氏與顏氏更將他當作幼弟,得了什麽好物事都不忘給他留一份。
“崔叔父來了!”染娘聽了,歡喜得雙眼彎彎,竟是提著裙角便往外奔去。別看她年紀尚小,卻已經開始舒展筋骨了,步子邁得飛快,轉眼便撲進了那位緩步而來的翩翩佳公子懷裏。原本玉樹臨風莊重優雅的少年瞬間便溫柔了許多,蹲下來摟住她。兩人便猶如嫡親的叔侄一般,相視而笑,也不知嘀嘀咕咕地說著什麽秘密。
李遐玉不由得失笑,心想著若是謝琰歸家見到這般場麵,還不知心裏該有多酸呢。這些時日他忙於公務,已經有些日子不曾與染娘頑耍,父女之間也沒有時間親近,彼此隻能經常惦念著。如今又多了個待孩子們極為耐心的崔簡,傻耶耶的風頭都快被奪走了。
染娘正奶聲奶氣地說沙包有些沉,舍不得往兄姊們身上砸的時候,倏然注意到旁邊探出一個滿頭銀白的老道士來。隻見那老道士穿著簡樸的麻布道袍,頭上隻有一根光禿禿的桃木簪子,神態卻格外從容,還朝著她俏皮地眨了眨眼。他身上帶著小家夥很熟悉的藥香味,令人覺得格外親切,便禁不住咯咯笑起來。
李遐玉正吩咐仆婢稍候片刻,迴首就見崔簡與染娘身邊多了一個人,略有些驚訝。她仔細打量一番,倏然想到了那個他們一直在南山附近四處找尋的傳聞人物,便立即疾步行了過去:“妾拜見藥王。”既是老道士,身上又帶著藥香,還跟著崔簡一同過來,不是傳說中的藥王孫思邈還能是誰?
老藥王鶴發童顏,性情隨意,笑道:“聽聞你家謝小郎患了離魂之症?老道幾乎從未見過這種病症,便特地過來瞧一瞧。若非覺得實在罕見,老道可不會輕易來到長安城。”他不僅僅是傳聞中的神醫,更是一位隱居道人,不問世事多年。若是有人發現他來了長安城,達官貴人們爭相邀請,單單是問診看病且不提,生死之事一向無常,或許便會平白生出是非來。
李遐玉自是明白他的想法,了然一笑,又拉著染娘一起給他行了稽首大禮,鄭重地道:“妾感念藥王對外子的救命之恩,多謝藥王在幽州時救迴三郎的性命。不然,妾母女二人便可能再也尋不見他了。至於離魂之症,這些時日稍有好轉,但仍時不時會犯頭疾。”
“聽聞青光觀觀主幾乎每日與他施針?那或許是針灸的功勞。不過,謝小郎病情到底如何,還須老道望聞問切,與他仔細診斷一番。怎麽?他今日不在?每天隻顧著公務,難怪要犯頭疾。這孩子,真是比幽州的那時候無趣多了。”老藥王嘀嘀咕咕,又迴頭看了一眼麵不改色的崔簡,“嘖嘖,一家人都這般正經,好端端的,竟將老道的小徒兒也教成了一板一眼。”
崔簡忍不住替自家父母抱屈:“阿茗生就那般脾性,您老還不知曉麽?您都教了他這麽些年,從不曾令他移了性情,阿爺與母親還能使什麽法子?”
藥王哼了兩聲,又輕輕地撫了撫染娘的小腦袋:“這孩子也生得好。可惜老道已經收了關門弟子……”
“承蒙藥王看得起她,妾也曾想過,讓她隨著觀主學兩年醫藥養生呢。”李遐玉笑道。
“此舉甚為明智,身體發膚才是根本,故而不可不學養生。”
眼見著時候尚早,李暇玉便親自引著藥王與崔簡往內院而去。忽然,她足下腳步微微一頓,略作猶豫之後,毅然迴首道:“藥王,妾有個不情之請——皇後殿下病重,已經昏迷數日。不知藥王可否撥冗,前往太極宮看一看?”她知道自己此舉並不合時宜,但既已經答應了秦尚宮,她便必須履行諾言。更何況,杜皇後崩逝,後宮前朝必然動蕩不安。便是不想這些,隻想著這些時日她對她的愛護之意,也該盡力試一試才是。
藥王聞言,略作沉吟,深深地看了她一眼:“生死有命,老道不過是一介凡人。”
李遐玉立即垂首致歉:“妾不過是不忍心見小貴主傷心難過罷了。”
藥王略作思索,又歎道:“去歲老道出門雲遊,迴轉的時候聽聞太子為了陛下與文德皇後的病情,親自來南山尋訪了幾迴。也罷,老道與先帝有緣,也欠了當今聖人一次會麵,便權當作還因果就是。隻不過——僅此一迴,斷沒有下次了。”
“妾省得。”李遐玉喜出望外,便索性請崔簡帶著染娘在家中頑耍,順帶等候歸家的謝琰,而她奉了老藥王登車,一同入宮。
☆、第二百二十三章 天命難違
甫至安仁殿,藥王入宮的消息便早已傳開了。二三十年前,這位堪稱傳奇的神醫蒙先帝召見,曾入宮與帝後診治,一度妙手挽救了病重的文德皇後,從此名揚天下。但他卻並未接受先帝的封賞,亦不願留在太醫署任職,而是飄然歸隱終南山,行蹤成迷。而後,無論什麽達官貴人前往終南山尋醫問藥,都不曾訪得他的下落。
若不是偶過幾年便有見到老神仙的傳聞,又時不時有藥王的弟子出現,與太醫署以及諸多名醫論症辨症,流出不少老神仙親自修複的古方與驗證的新方,眾人恐怕早已覺得這位年逾古稀的老神仙已然仙逝了。
如今,老神仙竟然再度入宮,據說要為杜皇後診治——無論是正在議政的聖人,或是後宮中心思各異的嬪妃們,都立即放下了手頭的事,匆匆忙忙趕往安仁殿。
聖人當然希望杜皇後能夠痊愈。他們夫婦相和,很是有一段琴瑟和鳴、舉案齊眉的情濃日子,杜皇後又將宮中打理得井井有條,前朝後宮都讚譽非常。故而,於公於私,他都希望自己的妻子能夠陪伴他白頭偕老。
至於其他嬪妃,武貴妃且不提,這些時日又是侍疾又是打理宮務,人都清瘦了好些。楊賢妃則險些撕碎了手中的繚綾帕子,暗暗咬牙,忙讓人牽來大皇子,帶著往安仁殿去了。一路上,她不住地叮囑大皇子莫要露出笑容,應當表現得更哀戚一些。然而大皇子不過是懵懂小兒,口中雖答應了,左顧右盼之間卻依舊歡喜自在。
此時此刻,安仁殿中,秦尚宮聞訊之後,又驚又喜出來相迎。她畢恭畢敬地引著藥王入殿,禁不住感激萬分地望了李暇玉一眼。
李暇玉朝著她微微頷首,心中卻很清楚,杜皇後之病已非人力所能及。藥王到底並非真正的老神仙,隻能治病救人,卻不能違背天命。眾多道醫佛醫皆毫無辦法,便是他醫術再高明,也斷不可能救下生機斷絕之人。
這些天來,每日都有佛醫道醫或太醫在安仁殿當值。今天正好是青光觀觀主輪值,她起身與藥王行了道家之禮,便退出數步,靜靜地看藥王診治。兩人時不時對答幾句,討論杜皇後的症狀以及用藥針灸的情況。
李暇玉與秦尚宮靜靜地聽著,一個垂目而思,一個則難掩焦躁。
不多時,禦駕便趕了過來,聖人匆匆入得殿內,亦是滿臉擔憂與期盼。武貴妃與楊賢妃緊隨其後,又有劉才人帶著二皇子惶惶然地疾行而來,其餘嬪妃亦不落其後。聖人迴過首,就見外頭已是擠擠攘攘,如同鬧市一般。雖然眾人皆未出言,看上去仿佛都正在替皇後擔憂,人人幾乎都紅著眼圈,但真真假假卻不難辨別,令他心裏越發膩味。
不經意間,聖人又望見大皇子與二皇子蹲在角落中歡笑頑耍,心中更是不愉,低聲斥道:“不孝的混賬東西!母親重病,你們居然還能笑得出來?!”可憐的令娘,小小年紀便懂得替阿娘擔憂,都已經病倒了!她也不過比大郎年長一歲罷了!!
楊賢妃與劉才人大驚失色,忙不迭地上前跪下來請罪,又喚宮人將兩位嚇得啼哭起來的皇子抱了出去。她們此時皆是後悔莫及,本想讓孩子在聖人跟前露一露臉,又千叮嚀萬囑咐讓他們露出哀色來,論起孝道也不至於落在義陽公主後頭。哪裏知道孩子的年紀太小,彼此又經常來往頑耍,一時半會居然便克製不住了。他們絲毫不知此事到底有多嚴重,竟觸怒了龍顏!
一旦得了“不孝”的名聲,這兩個孩子日後還能有什麽大前程?!無論如何,她們都必須求聖人將這兩個字收迴去!否則兩個孩兒便生生毀在今日了,而她們往後恐怕再也抬不起頭來!
聖人斥罵過後,見皇子們啼哭不已,便已經生出些許悔意。縱是這兩個孩子都未教好,亦是他的血脈。他們年紀尚小,眼下便給他們安上這樣的評價,確實有些不公道。
原本一直靜靜立在旁邊的武貴妃瞥了淚流滿麵的楊賢妃一眼,眸中掠過幾分譏諷之意,輕聲道:“聖人息怒,不過是兩個孩子罷了,什麽都不懂呢。不如讓賢妃與劉才人且帶著他們迴宮罷,如今安仁殿也不適合留下這麽些人。”
聖人順階而下,頷首道:“都散了罷,貴妃留下來即可。”
待眾嬪妃散盡之後,仍然留守宮中的諸多名醫都過來了。一群醫者神色鄭重地辨症議論,偶爾能聽見零零星星的字句。秦尚宮仿佛意識到了什麽,越發惶然不安。以她平素的為人處事,若非事關杜皇後,絕不會如此失態。李暇玉心中長歎,輕輕地握住她的手,寬慰地拍了拍,她這才稍微定了定心。
許久之後,眾位醫者討論結束,皆轉身朝著聖人行禮。身著破舊麻衣道袍的藥王神情微沉,搖了搖首:“陛下,這些時日以來,諸位同道齊心協力,用的方劑針灸都十分妥帖,能令皇後殿下堅持到如今已是十分不易。不過,殿下的身體損耗過甚,早已傷了根基,已經是油盡燈枯,恕老道無能為力。”
聖人臉上的血色瞬間褪盡,滿腔希冀盡數落空。他似乎仍有些反應不及,緊緊地盯著眼前這群大唐最頂尖的名醫:“當真……毫無辦法?”
“陛下,醫者之力,僅止於人力,天命難違。”藥王長歎道,“吾等也不過是盡人事,聽天命罷了。若是繼續用藥針灸,皇後殿下將會持續昏睡一些時日。我們也隻能盡力,令她無病無痛地在睡夢中離開……”
“朕,朕想與梓童再說一說話,藥王可有辦法?”聖人含著淚又問,“她尚未來得及叮囑什麽,應當有許多話想與朕和令娘說。”
藥王見狀,歎息一聲:“老道盡力一試。”
諸位醫者又商討了許久之後,藥王便陸陸續續開了藥方,觀主取出針囊接著施針。因著李暇玉幾乎日日都入宮,也能瞧出來這一迴施針的穴道與順序完全不同。她注視著毫無知覺的杜皇後,有些不忍心地移開了視線,卻正好見秦尚宮抹去淚水。
“原以為……原以為……”秦尚宮抬袖拭淚,卻依舊是淚如雨下。
李暇玉低聲勸道:“藥王來了,到底能讓皇後殿下不必再受病痛折磨。”
秦尚宮勉強點點頭,又道:“可否煩勞郡君去偏殿,將貴主抱過來?無論如何,殿下應當也想……想見貴主最後一麵。”
李暇玉微微頷首,快步走出去。經過武貴妃身邊的時候,她不著痕跡地瞥了一眼。武貴妃似有所覺,敏銳地掃視過來,而後很是從容地向著她輕輕點頭。這位貴妃殿下確實比楊賢妃聰敏許多,喜怒不形於色,便是有滿腔算計不甘,也盡數鎖在胸臆之間,不露出分毫破綻。自從為杜皇後侍疾之後,宮務也打理得很妥當,成日忙碌,不得安閑,如今誰不讚她一聲好?便是此前對她多有提防的秦尚宮,態度也軟化了不少。
唯有李暇玉,既不願信她,也不敢信她。
分明已經是四月初夏了,偏殿內卻依舊生著火盆。幾位宮婢靜悄悄地侍立在箱型床前,義陽小公主卻並未入睡,而是睜著一雙布滿血絲的眼眸,茫然地望著華美的床帳。她的雙眼有些紅腫,顯然是又哭過了,如今雖是並未流淚,卻比哭泣的模樣還更令人憐惜幾分。
李暇玉輕輕地喚了她一聲,她循聲側首望過來,聲音低啞晦澀:“郡君,阿娘醒了麽?”
“皇後殿下許是立刻便要醒了,妾抱著貴主去瞧瞧她如何?”
義陽小公主立即精神一振,雙眸中迸發出明亮的光彩。李暇玉卻不忍心細看,將她抱入懷中,隻覺得這孩子越發輕了幾分。
當兩人來到安仁殿時,恰見殿內傳來一陣難掩驚喜的低唿。正欲過來瞧瞧愛女的聖人隨即迴過首,大步走進去。武貴妃緊隨其後,李暇玉也抱著義陽小公主跟了進去。迎麵就見秦尚宮含淚快步行來,接過義陽小公主,抱到床榻前。
已然昏睡多日的杜皇後竟果真緩緩地睜開了眼,瞧見近在咫尺的小公主與聖人後,她微微勾起嘴角,病容仿佛也褪去了幾分。小公主喃喃地喚著她,依偎在她懷裏甜甜地笑了起來。她年紀小,隻以為阿娘醒過來了便是病愈了,卻並未細想什麽。
然而,在場眾人卻都很明白,這或許不過是迴光返照罷了。
坐在床邊的聖人悲傷地握住杜皇後的手:“梓童……”
“陛下莫要傷心,臣妾能陪伴陛下與令娘這麽些時日……已經心滿意足了。便是比陛下先行一步……也不過是提前去地下侍奉阿翁阿家罷了。兩位老人家寂寞……臣妾說不得還能讓他們歡喜一些呢……”
聖人聞言,更是淚流不止:“不過一年有餘,阿娘去了,阿爺去了,如今你也要舍朕而去麽?朕孤孤單單地留在這世上,又有何趣味?”
“九郎,妾不舍……不舍……卻也不得不舍……”
☆、第二百二十四章 皇後托孤
當謝琰身穿明光鎧挎著儀刀來到安仁殿的時候,守候在外頭的崔澹疑惑地看了他一眼。他們方才分明已經輪值交接過了,他有些意外,謝琰仍會返迴宮中。不過,思及之前李暇玉奉著藥王入宮的場景,他多少有些明白謝琰如今的擔憂之情。勸得藥王入宮確實是大功勞,但於重病的皇後殿下卻並未有任何助益,焉知聖人哀痛至極的時候又會做出什麽決定呢?
兩人隻是在錯身而過的時候,彼此交換了眼色。於是,謝琰如往常一般淡定安然地踏入了安仁殿。外殿坐著不少佛醫道醫,觀主並不在其中。他舉步朝著後殿而去,停在分隔兩殿的屏風外,目光隨之落在人群當中的李暇玉身上。
聽崔簡提起藥王跟著李暇玉入宮之後,他便匆匆催馬轉身迴了宮中。心中確實存著幾分焦急擔憂之意,然而此時見她安然無恙,他胸臆間卻湧現出更為複雜矛盾的情感。這一個來迴的路途上,他想了許多事,紛紛擾擾的念頭令他的情緒起伏跌宕,甚至有種衝動——質問她為何要欺騙他?隱瞞他?!
然而,失落與憤怒之後,他又有些釋然:他不是也同樣隱瞞她,欺騙她麽?若非今日聽部曲提起這些,他亦是打算將此事作為唯一不向她坦白的秘密。
而後,他複又覺得隱約有些驚喜。原來,這世上莊公夢蝶的並非他一人,他們確實是有緣之人,注定要相遇相守。隻是,同樣是具有記憶之人,阿玉到底是不是……是不是公主?他前後兩世的記憶都並不全,許多細節都記得不甚清楚,根本無法辨別她的身份。但部曲們所言的那些事已經足可說明,他們確實是故人。
不過,此時此刻,他突然又有些遲疑起來。若是她僅僅隻是故人,而非公主——他又何必執著追尋她的身份?逼著她承認什麽?無論前世是否有緣,今生他們亦是最親密的夫妻,是彼此在世間最牽念之人,是彼此相思入骨之人。執著於前世,可能隻會平白生出無數矛盾。
既然前世已往,何不專注此生即可?她是誰並不重要,他也並不需要在乎。他隻是希望她也不會被過去的記憶所影響,使他們平靜的生活出現變數罷了。
想到此,謝琰豁然開朗,方才因執念而起的無數思緒再一次平靜下來。他無比冷靜地立在一旁,默默地注視著圍在病榻旁的一眾人等,將他們的反應神情皆一一看在眼中。悲傷者、歎息者、悵惘者,唯獨沒有竊喜者。幸而後宮那群嬪妃並不在,否則這眾生之相可就難看多了。無論如何,眼前這位武貴妃的性情智慧,毫無疑問比許多女子都高了幾分。
杜皇後重重地喘了口氣,驚得聖人立刻握緊了她的手,本能地向藥王看去。不過,未等藥王近前,她便又漸漸緩了過來,充滿眷戀地望向身邊已經迷迷糊糊睡著的義陽小公主:“九郎……真可惜,妾沒有機會瞧著令娘出嫁了……因有些擔心她日後生活不諧,妾這些日子……派人相看了好些高官的小郎君……”
“隻要是你看中的小郎君,必然最適合咱們家令娘。”聖人流著淚點頭,絲毫不懷疑她的眼光,“你安心就是,你瞧中的人,就讓他做咱們家的駙馬。若是他膽敢欺負令娘,朕定會好好教訓他。隻要有朕在,便不會讓咱們的女兒受委屈。”
杜皇後的目光仿佛越過了眾人,瞧見了屏風邊靜立的年輕俊美的中郎將。她似乎能夠想象得出,愛女的夫婿應當是什麽模樣了。配這樣一位駙馬,她的令娘確實不會委屈。“陳郡謝氏的嫡長孫,妾沒有什麽不放心的……”
聖人有些驚訝,不過想起愛卿謝琰與他的兄長謝璞,他便安心許多:“你的眼光果然是最好的。”在他看來,也唯有崔子竟與謝琰師徒那般疼愛妻兒的家庭,方能讓他放心地將愛女托付給他們。並非所有的公主嫁出去,婚姻都會美滿幸福。便是他嫡出的姊妹們,嫁給了先帝千挑萬選出來的駙馬,結果亦是各有煩惱。
不過,他的女兒,自然值得最好的。從謝琰與謝璞來看,他們謝家的孩子相貌必定不會差,頂級門閥的嫡脈子弟,禮儀舉止也不會缺少大家氣度,性情應該也會如同父輩一般沉穩可靠。想必,謝家的駙馬應當既溫和體貼,亦不會因公主的身份而自覺卑微,當得起夫君的責任。
“令娘永遠都是朕最寵愛的女兒。她是朕的嫡長女,是咱們大唐最尊貴的公主,自然能享盡一世尊榮,永遠安平喜樂。”聖人如同許諾一般低聲道,愛憐地撫摸著安睡的女兒因多病而顯得有些枯黃的頭發。
杜皇後溫柔地望著他,微微笑起來:“九郎是位再好不過的耶耶,妾很放心。”
李暇玉望著眼前溫情脈脈的帝後,恍然想起前世。蕭淑妃被廢為庶人,囚禁起來的時候,她那便宜阿爺究竟在做甚麽?她被武氏做成人彘,痛苦不堪的時候,她那便宜阿爺又在做甚麽?她與妹妹麻木地在冷宮中生活的時候,他可曾想起過自己還有兩個女兒?
不,他是世上一等一的涼薄之人。曾經寵愛過的女人轉眼便能拋棄,曾經嬌養過的兒女也轉眼便能忘記。為何……為何他不能像這位聖人一樣,有些人情味?為何他不能像這位聖人一樣,成為一位稱職的夫君,慈愛的耶耶?
嗬,原來——她到底還是有些羨慕義陽小公主的。她們便如同銅鏡內外之人,卻並非彼此。父母不同,境遇不同,許多巧合與分歧,造就了她們不同的人生。即使失去了母親,義陽小公主也絕不會與她前世一樣,淪落到那般淒慘的境地。
前世是她的不幸,今生是義陽小公主之幸。
此時,杜皇後的目光又望向另一側的武貴妃。
武貴妃立即上前,跪坐在床畔的腳踏上,含淚道:“殿下保重身體。”
“貴妃……”杜皇後打量著她,仿佛迴憶起了過去,發出一聲輕輕的歎息,“日後,陛下與令娘就交給你照顧了……這後宮之中,也唯有你能當得起如此重任……其餘人等,我都不敢托付任何事……”她仿佛想到了什麽人,唿吸再度沉重起來,臉色也越發青白,帶著濃重的死氣:“萬事小心謹慎一些……”
武貴妃伏地行禮,哭泣道:“臣妾自入晉王府之後,殿下便多有照拂。多年以來,蒙先皇後與殿下指點,臣妾才有今日,時刻不敢或忘!若有選擇,臣妾才不想打理什麽宮務……隻想殿下恢複往日的康健,咱們還能如同過去那般和樂度日……”
杜皇後緩緩地搖了搖首,溫柔而堅定地望向聖人:“九郎,將二娘扶起來罷。”她竟然唿喚著武貴妃的排行,如此親密的稱唿,宛如真正的家人一般。
武貴妃已是泣不成聲,哀痛不已。聖人紅著眼圈親自攙扶起她,又命宮婢將她扶出去,安置在偏殿歇息。而後,他便迴到床榻邊,催著藥王與觀主給臉色灰白的杜皇後看診,又安慰道:“梓童,歇息一會罷。”
李暇玉怔怔地立在一側,目睹著武貴妃哭得幾乎癱軟,被宮婢們攙扶著出去了,根本無法相信自己的眼睛。她從不曾想過,杜皇後交付給武貴妃的,竟是如此深厚的情誼與信任。然而,武貴妃又是否能擔得起這一份如此情深意重的信賴?她不相信,她無法相信,她絕不可能相信——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武氏怎可能值得這一份信賴?!
“郡君……”
若非秦尚宮扯著她的袖子,李暇玉一時間竟未反應過來。不過,抬眼對上杜皇後的視線後,所有的疑慮都盡數遠去,唯獨留下她依舊清明的雙眸。走了兩步,她與秦尚宮一同跪倒在床榻前,再也止不住自己的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