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琰將她送到院落外,遙遙望著她的身影隨著燈籠的微光遠去,半湮沒在夜色中。接著,他再度迴到書房內,將銅茶釜中的殘茶一飲而盡。他幾乎不必加以思索,便已經明白李遐玉會有什麽顧慮——也隻會是他的家人與他的母親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以及日後如何相處,都是他必須解決的問題,否則他無法說服李和與柴氏將心愛的孫女嫁給他。
翌日一早,李和方從軍營歸家。一家人坐在正院內堂中共用朝食,而後,李遐玉與孫秋娘便拿著五色縷、五毒香囊依次為大家佩戴,送上祝福之語。李遐齡端詳著係在手臂上的五色縷,讚道:“阿姊這迴編五色縷很是用心呢。乍一看去,頗為別致精巧。”
謝琰笑而不語,趁著眾人未曾注意的時候,將他那個有些與眾不同的五色縷收進了懷中。李遐玉不動聲色地又給他係了一條,兩人垂著眸,視線交錯而過。
仆從稟報說,牛車與馬都已經備好了。幾個孩子便簇擁著李和與柴氏前往外院。因黃河上的競渡一年比一年更熱鬧激烈的緣故,附近許多人家都正歡笑著驅車往外行。柴氏見狀,當機立斷:“坐車實在太慢,也容易堵在河岸上,不若騎馬去罷。”
於是女眷們又換了窄袖胡服,一齊翻身上馬,英姿颯爽地策馬飛馳而去。
競渡場地選在水流較為平緩的黃河河段上,兩岸早已是熙熙攘攘摩肩擦踵。漆成不同顏色的龍舟已經紛紛下水,在人群的空隙中,隱約能瞧見河段中央豎著的旗杆上頂著的錦繡彩球。許多官宦世家早已派遣仆人占據了視野極佳的開闊空地,建起了觀景樓或席棚。都督府的觀景樓最為精致漂亮,卷簾高懸,又有數層薄紗垂掛,隨風翻卷飄蕩。薄紗之後,依稀能望見滿頭珠翠的女眷們以及來往不絕的仆婢。
李折衝都尉家的觀景樓則寒酸多了,不過是座二層小竹樓,踩上去吱呀作響。一家人圍坐在一處,遙望著那幾條龍舟,興致一起,便猜起了勝負。李和撫須笑道:“那赤紅龍舟上的大漢光瞧著背影就是有勁道的!應當是哪家的部曲!勝算有六分!”柴氏斜了他一眼:“我瞧著那青色龍舟不錯,鼓聲很是雄渾,勝算約有五分。”
兩位長輩各執一詞,晚輩們也無法偏幫任何一方,索性各自說了不同顏色的龍舟。“總歸每一條龍舟都有人看好,不會落空。”李遐齡笑道,“我去尋十二郎問問,看他覺得哪條龍舟能獲勝。”
“去罷。”柴氏道,“誰都別落下,去都督府的觀景樓拜見長輩。聽聞姑臧夫人受邀,與盧夫人一同觀賞競渡,茉紗麗應當也在,憨郎莫忘了問候她們。”至於她,並不想因盧夫人之故壞了看競渡的心情,自是不願出麵。
謝琰幾人遂暫時離開自家的小竹樓,前往不遠處的都督府觀景樓拜見。這一迴李都督並未親至,由都督府大房出麵在一樓招待男客飲酒取樂。謝琰、孫夏、李遐齡與諸人見禮之後,便以向姑臧夫人問候為借口,推辭了他們的挽留之意。慕容若身處席間早便已經百無聊賴,立刻抓住時機跟在他們後頭,悄悄地離了席。
“你也跟著我們去拜見姑臧夫人?恐怕旁人都以為你是衝著李十娘去的罷?”謝琰似笑非笑,“方才列席的可都是你的大舅兄、小舅郎,若是不見你迴去,指不定會如何想。到時候迎親禮上,可別怨他們百般刁難於你。”
“嫡親的大舅兄小舅郎也隻有兩位,其他人如何想又幹我何事?”慕容若迴道,“何況,跟在都督身邊,時常聽他提起這些長輩同輩,什麽事都不曾瞞著我。聽得多了,他們麵上再是道貌岸然,也依舊遮不住人人內裏的千瘡百孔,我又如何還能尊敬得起來?由得他們去罷,有那些虛與委蛇的時間,倒不如一直遠遠看著十娘呢。你們那小竹樓上應當能多添幾個人罷?不如喚了十娘、茉紗麗,一同去那邊觀競渡?大家也自在些。”
“世家大族怎能容許訂了親的人私下單獨相處?你還是一個人看罷。”
聞言,慕容若很是失落,卻也依舊厚著臉皮隨著他們去二樓拜見女眷。盧夫人見他們來了,不著痕跡地皺起眉頭,笑容依舊維持慈和,每個人都不偏不倚地問了幾句,又隨口讚了讚。幾位郎君的注意力顯然都並不在眼前這群貴婦身上,不著痕跡地朝著另一側望去——先一步上樓來的李遐玉與孫秋娘正坐在茉紗麗身邊,給她講解競渡的規矩。李丹薇則給她們係上自己做的五色縷,李九娘帶著十一娘、十二娘遠遠地坐在另一側,顯然是心有顧忌,不敢隨意招惹她們。
因都是女眷,又不甚熟稔,謝琰幾人也不好在二樓多待,遂先下樓迴去了。直到競渡開始,眾人的注意力皆被波浪翻湧中的龍舟吸引,李遐玉等人才得了姑臧夫人允許,也離開了。崔縣君雖瞧見李丹薇跟隨她們下樓,卻也並未阻攔,隻是暗暗有些感慨。
慕容若終於如願以償,在折衝都尉家的小竹樓裏與心上人共觀競渡;孫夏也守在茉紗麗身邊,有些笨拙地為她解說龍舟之間的激烈爭奪;李丹莘與李遐齡更是看得目不轉睛,專心致誌地為自己看好的龍舟喝彩。如此,反倒襯得謝琰與李遐玉二人格外平淡,隻有旁邊的孫秋娘偶爾頑笑幾句,才顯得熱鬧些。
☆、第九十四章 交心深談
數輪競渡之後,百姓們依舊意猶未盡。但暮色已然漸深,眾人隻得依依不舍地離開。談笑與熱鬧依稀遠去,寬闊的黃河水道上終於恢複寧靜,方才兩岸的熙熙攘攘仿佛夢幻泡影。官宦世家自是不願與平民百姓擁擠在一處,或走得早些,或走得晚些。
都督府與折衝都尉家在附近都有莊園,故而留待人群幾乎散盡之後,才動身離開。李丹薇姊弟暫別友人,返迴都督府牛車隊內,轔轔遠去,慕容若遠遠在後護送。姑臧夫人受柴氏之邀,帶著茉紗麗留下來,去李家莊園中休憩幾日,自是讓孫夏高興不已。
這個莊園正是柴氏意欲給孫夏的產業之一,雖隻是個十來頃地的莊子,出息卻很不少。莊園中間建了座三進的小別院,甫重修不久,處處都是新的,布置也很是精巧。別院雖小卻五髒俱全,全家人住下亦依舊留有餘裕。
其樂融融地用過夕食後,李和本想帶著孫夏與謝琰迴河間府軍營,卻被柴氏橫了一眼:“好不容易休沐一日,你就容不得他們輕省些?此處離軍營不遠,明日用過朝食之後再去亦不遲。你若是急著迴去,自便就是,別拉上憨郎與三郎。”說罷,她便留下姑臧夫人一起說話,又將孫兒孫女們都遣了出去。
李和在一旁吹胡子瞪眼睛,大步追了出去。不過,當遠遠望見孫夏正漲紅臉與茉紗麗說話,謝琰又似有似無地靠近李遐玉身側時,他暗自歎了口氣。孫兒要娶新婦,孫女要嫁新郎,都是輕忽不得的大事。待日後戰況漸漸激烈起來,他們也尋不出這般閑暇的時候了,眼下就且讓這兩個臭小子稱心如意罷。
因孫夏吭哧吭哧說不出這別院的妙處來,孫秋娘實在看不過眼,便挽著茉紗麗的手臂在院子中轉悠起來。李遐齡則忽然興致大發,想試著給今日競渡作一篇賦,興致勃勃地迴去了。李遐玉與謝琰沿著僻靜小道一直往前走,發現一個八角亭,遂在其中坐下來。
小丫頭們端上些漿水鮮果之後,便陸續退了下去。思娘與念娘將亭角上懸掛的燈籠點燃,也很識眼色地避得遠遠的,眼觀鼻、鼻觀心地默然靜立。謝琰執壺給李遐玉倒了杯香濃四溢的杏酪:“今日觀競渡,你覺得如何?”
“很熱鬧。我猜的龍舟奪了兩迴繡球,頗為暢意。”李遐玉迴道,“不過,大家都分散坐著,未能一同喝彩頑笑,總覺著有些失落。”若在往日,她與謝琰說笑時隨意自在,當然也不會介意慕容若霸占了李丹薇、孫夏奪走了茉紗麗。眼下為了暫時掩飾二人之間的變化,他們都有些壓抑,刻意不多言多語,便顯得太過安靜了些,也少了幾分歡快。
“我倒是想同他們那般,也能光明正大地與你獨坐在角落中,肆意評點、談笑風生。”謝琰接道,“若是我遣官媒提親,得了祖父祖母的應允,我們在人前人後便不必如此遮掩了。不過,我知道,眼下說到提親,仍有些太急切。我有許多話想與你分說,你想來也有不少顧慮。我們不妨將一切都攤開,如何?”
“也好。”李遐玉頷首,雙眸中盈盈的目光少了幾分婉轉朦朧,恢複了清澈冷靜,“獨處的時光固然難得,我們卻沒有那麽多閑暇,還是早些說清楚罷。”其實,他們二人正是情意湧動的時候,隻恨不得時時都能相見。隻要能在一起獨處,無論做什麽,都會覺得心中歡喜。但即使他們再如何情投意合,亦依舊不得不麵對橫亙在兩人之間的諸多問題。縱然他們尚且年少,所思所想卻早已成熟,早便想得十分明白:一時歡悅的情意綿綿並非他們所願,相守一生的堅定不移才是他們的目標。
“我先前曾問過你,想要一樁什麽樣的婚事,想嫁一位什麽樣的郎君。”謝琰緩緩道,“如今你可想清楚了?”
李遐玉啜了一口杏酪,雙目微垂:“我仔細地想過了,隻要能像如今這般便足夠了。什麽榮華富貴都不要緊,遲些早些登上青雲路亦毫無幹係,隻須家人始終融洽相伴,又能讓我隨時走出內宅,自由自在行事便可。無需為內宅的瑣碎與家長裏短煩擾,更不會莫名受到刁難,亦不必掩飾自己的脾性與喜好,我方能心甘情願地嫁作新婦。”
她已經見識過廣闊的天地,看過形形色色的人們,經曆過歡樂熱鬧與慘痛血腥,再迴首去看他人過著的日子,自是覺得萬分無趣。而且,她如今的生活離尋常的小娘子太過遙遠,又如何可能甘心迴歸到她們當中去?日後隻能被困在後宅之中,與阿家妯娌為些許瑣事爭執不休?宅第、中饋、經濟庶務,這些都不足以留住她的目光,讓她覺得愉悅快活。她想做更多事,亦能做更多事。
謝琰眸光微動,含著笑意:“我相信,這世間沒有任何一個郎君比我更懂得你想要什麽,什麽樣的日子才能教你過得愜意。這世間也沒有任何一個郎君,同我一樣,既喜你的聰敏靈慧、穩重從容,又愛你的堅定執著,甚至狠辣血腥。無論你是何種模樣,我都曾看在眼中,也都覺得喜愛非常。這世間如蒲葦的女子何其多矣,我卻隻為比磐石更無轉移的你而心折。磐石與磐石,分明才更相配些。”
他竟然如此直率地表白心意,李遐玉聽得怔了怔,瞬間雙頰如血染一般暈開了一片紅霞。胸臆中喜意湧動,禁不住細細地品味他所說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卻又有些百味參雜的奇妙情緒散落其中。一時間,她難得覺著有些羞意,目光流轉,不願再看對麵之人的神情。然而,那些歡躍的情緒又促使她忍不住抬起眼,將他此刻的神態深深印在心中。
“阿玉,你呢?你想要的郎君,可是我這樣的?”謝琰繼續乘勝追擊。
李遐玉完全不知道,他何時竟練出了這般厚的臉皮。被他一再追問,她那依舊有些燒灼的臉上不由得露出了幾分惱色,於是便嗔道:“你想得太多了。我想嫁的郎君,隻須是知我懂我信我、一生不會負我的人,便足夠了。”
“這不正是我麽?”謝三郎挑起眉,彎起嘴角,“阿玉,我不僅僅知你懂你信你、一生不會負你,而且喜你愛你、珍你重你。不管你想要什麽,我都會捧來放在你麵前,任你取用。若是你想自己動手,我也會全力支持你。”
“你何時學來這般的花言巧語?”又被他這一番剖白心意激得有些坐立難安的李遐玉實在不知該如何反應,隻得佯作惱意,“趕緊將臉上的麵皮撕下幾層,教我看看還是不是謝琰謝三郎!”
“我之所言,皆出自肺腑,並無半分虛假,又如何算得上是‘花言巧語’?”謝琰依舊從容,“你想過來撕一撕試試麽?看看我到底是不是謝三郎?”
“……不許再隨意這麽渾說……簡直……簡直讓人太不習慣了。”坐在對麵的,還是那個優雅淡定的頂級門閥世家子弟麽?莫不是被什麽狐仙鬼怪給換了罷?還是悄悄地問了什麽不靠譜的人,學來了這麽些甜言蜜語的手段?
“阿玉,你還是早日習慣些為好。我其實也想聽你說幾句這樣的‘花言巧語’,若有空暇,你不妨隨著我學一學?”謝琰又逗弄了她幾句,這才作罷了,“閨房之趣,如今或許你還不適應。日子還長著呢,往後你一定會喜歡的。”
“……”李遐玉輕咳了一聲,有些不自然地轉開了話題,“我們不妨說一說別的事罷。譬如,我的家人自是無可挑剔,你的家人我卻無法信任。或許日後的種種患得患失、愛極生恨,都會從他們造成的間隙中而來。有他們夾雜在其中,我很難堅信,我們必定能廝守一生、白頭偕老。”她對謝家的了解皆從謝琰而來,或許其中難免有些許偏頗,卻足以瞧出謝家其他人與他們之間的觀念極為不合。僅僅世庶之別,就足以令謝家平生波瀾,絕不可能輕易平息。更別提還有母子兄弟、婆媳妯娌之間的諸多矛盾衝突了。隻須粗略一想,她便能想象出日後的“熱鬧”場景來。
謝琰認真地聽著,含笑的表情漸漸收了起來,眉眼間皆透出了幾分莊重,問道:“阿玉,你可信我?”
“作為兄長,我信你。作為情郎,我自是更願意信你。”李遐玉無奈一笑,“若是連你都不能信,這世間我還能信得過誰?然而,婚姻是結兩姓之好,咱們二人結縭,到底不可能繞過你家中的母親兄嫂。你可曾想過,你母親能否接受我?我又能否在她身邊生活?”
“自然想過……想過很多迴。”謝琰低聲迴道,定定地望著她,“我心悅你,便是你不會想到這些,我也會替你考慮周全。至於母親之事,不必擔憂,她暫時不可能給我定下什麽奇怪的婚事。待咱們成親之後,再去信稟告她一聲即可。”
“雖說以大唐律,卑幼在外擅自成親,再告知父母尊長亦是無妨——但我們能否成親,與她是否接受我毫無幹係。”李遐玉搖了搖首,卻又釋然一笑,“也罷,橫豎她已經不喜你的‘胡作非為’了,再多一個我,大概也不過如此。”
“母親為難人的手段也不過就是那些罷了。”謝琰道,“而且,她早已習慣與兄嫂一同生活,想來也不會突然來到靈州。在我們入京之前,都不必生活在一處。等幾載、十幾載過去,她應該也想開了些,而你我亦是銅皮鐵骨百毒不侵了。”
李遐玉略作思索:“以世間對孝道的看重,咱們也隻能從‘避’字了。不過,與家人格格不入到底並非什麽好事。你還是須得想方設法,說服謝家大兄為好。”
謝琰怔了怔,輕輕地握住她的柔荑,摩挲著她掌心中的繭子:“我會試上一試。不過,我已經對大兄完全失望了,你也不必抱著什麽期望。”若是有一分可能,他亦希望家人能接納他中意的娘子,能真情實意地祝福他們。
☆、第九十五章 謝郎提親
是夜,謝琰靜靜思索了許久,提筆一口氣寫了十來封信,再度詳細解釋自己的所思所想與所執所念。當年他年紀尚幼,言語未免有些過於激烈,或許確實不值得信任。所以謝璞耐心地聽他說完之後,隻勸他莫要妄動,免得傷母親的心。而今他身為功勳六轉的武官,手握累累功績,又是正經的朝廷命官,也許能以事實漸漸說服他罷。
翌日一早,他便喚來馮四,將這些信件都交給他:“煩勞馮四師傅,再走一趟長安,替我問候大兄。暫且不必提我身在何處,亦不必提我如今在做什麽,隻需每月定時給他一封信即可。他若有什麽話托你轉達,便讓他直接給我寫信就是。”在婚姻大事尚未成定局,薛延陀之戰尚未徹底結束之前,他依然打算隱瞞自己的行蹤。若是謝璞無法理解他的作為,他也並不打算將一切盡數告知於他,免得陷入被動的境地,日後反倒影響了他目前的生活。
“三郎君放心,某一定管住自己的嘴,將自己當成蚌殼,誰也撬不出話來!”馮四認得幾個字,見那些信封上都寫了順序,便將它們放進信匣中,“如今三郎君才是咱們陳郡謝氏最有出息的!有出息的人,腰杆子才挺得直!說話才有底氣!大郎君和二郎君是兄長又能怎麽樣?!貢舉沒考上之前,說什麽都是虛的!”
聞言,謝琰微微一笑:“不錯,唯有比他們走得更高,方能證明我確實比他們看得更遠。”若是陳郡謝氏能夠由他而複興,便是母親再如何不喜他的自作主張,不喜阿玉的寒門出身,又能怎生奈何他們?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她當然不可能不明白這種道理。“待他日我成了果毅都尉或折衝都尉,咱們再衣錦還鄉去。”
“嘿嘿!某一直等著呢!”馮四摸了一把絡腮胡子,眉飛色舞起來,“某那幾個兄弟一直守在老宅裏,成日隻能給娘子、二郎君當仆從差遣,恐怕武藝都早就生疏了!某跟著三郎君掙個官兒做一做,迴家後也好在他們跟前大搖大擺地走幾遭,教他們張大嘴羨慕去!”
待馮四離開之後,謝琰便徑直前往正院內堂,去拜見李和與柴氏。許是心有靈犀的緣故,遠遠就見李遐玉迎麵而來。兩人不約而同地選了原本習武的時候私下去見長輩,望見彼此時,皆怔了怔,而後相視而笑。
對方為何而來,兩人多少能猜得一二。然而,不待他們說上一言半句,李和便提著陌刀自角落中轉了出來:“嗬!武藝一日不練就會稀鬆!你們兩個這是在偷什麽懶?!三郎,待會兒迴軍營之後,去校場與我打一場,讓我瞧瞧你最近有沒有長進!”
“孩兒遵命。”謝琰笑著迎上前,接下他的陌刀,“不過,此來拜見祖父祖母,是有要事想商量……”李遐玉聽到此處,雖說心中早有預料,卻仍突然覺得有些羞意,刻意放緩了腳步,落在他們身後。
李和斜了一眼談笑如舊的謝琰,撫著雪白長須,又瞧了瞧看似毫無異樣的李遐玉:“有什麽話不能遲幾日再說?而且非得你們二人一同過來?莫非又想去北疆,私下尋我來說情?我早就說過,北疆混亂,須得謹慎行事,可不能放你們去胡亂攪動那一池子渾水。別想打什麽主意了,你們趁早迴校場上去,還能射幾十箭練一練手。”
“並非為了北疆之事。”謝琰迴道,隨在他身後入了內堂。
柴氏早已聽見祖孫二人說話,瞥向李遐玉,嘴角微微勾了起來,連臉上的皺紋都仿佛舒展了幾分:“元娘,且坐過來,幫我瞧一瞧這兩天積攢的帖子。三郎,有什麽話,你盡管直說就是。”雖說她並不知曉兩個孩子是何時互訴衷腸的,也未曾料到短短數月之間,他們的情意便已經突飛猛進到如此地步。然而,端看兩人眼下這番舉止,又如何能猜不到他們正打算坦白些什麽?
謝琰立即幹脆利落地跪了下來,給兩位長輩行了稽首大禮之後,方鄭重地道:“祖父與祖母在上,且先受孩兒一拜。孩兒……心悅元娘,想娶她為妻,擇日遣官媒提親,望祖父祖母成全!”說罷,他又深深拜下,靜待兩位長輩的反應。雖說他心中已有九分篤定,卻因久久未曾聽見迴答之故,多少生了幾分忐忑不安。
垂首拜下的謝琰自是看不見,李和與柴氏對視一眼之後,眼角眉梢透出的笑意。李遐玉眨了眨眼,這才發現祖父祖母似乎早便發覺了他們二人的變化。聽得“提親”之語後,長輩們非但不覺得震驚,反倒是一臉理應如此,就像他們早已等待著這一刻似的。她細細迴想,心中暗歎:恐怕在他們依舊懵懂的時候,兩位長輩便已經看出端倪了。如此說來,他們之前急著要給她議親,既有五六分真,說不得也有一二分試探之意。
刻意沉默了半晌之後,李和方重重地咳了兩聲:“胡鬧!你們二人是義兄妹,兄妹之情與夫婦之情如何能混淆?!況且,你先前不是曾說,暫時不考慮婚事麽?往後你還有更多機會得到更好的婚事,莫要一時糊塗,免得日後悔不當初!”
謝琰依舊低著頭,沉聲答道:“孫兒確定,對元娘並非兄妹之情,而是……男女之情。先前不考慮婚事,隻是因不曾發覺自己的情意而已!婚姻是人生大事,孩兒從未有過將其視為利益交換的想法,隻想娶中意之人。故而,此生非元娘不娶!”
“婚姻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以你們家的門第,恐怕也看不上我們這樣的寒門小戶。你如今恐怕滿心都想著繞過你母親,不教她出麵甚至不教她得知此事,由自己請媒人提親罷?!當這樁婚事是兒戲不成?!”柴氏接過話,麵上含笑,所言卻毫不容情,“便是你娶了元娘,往後你母親若是不認這個兒媳婦,又將她置於何地?!”
“孩兒本便不打算由母親來主持婚事。況且離家數載,音訊不通,在外自行娶妻生子,想來亦是情有可原。若是母親不能體諒,日後怪罪下來,也都是孩兒不孝、擅自娶妻的過錯,與元娘毫無幹係。”謝琰謹慎地迴道,“祖父祖母盡管放心,孩兒若娶得元娘,必定珍之重之,終生不會負她。婚後她亦會如眼下這般自由自在,不必為任何瑣事所累。”
柴氏還待再問,見身畔的李遐玉有些欲言又止,實在繃不住了,笑著睇了她一眼:“元娘,你難不成是心疼三郎了?想幫他說什麽好話?”
謝琰微微抬起眼,望向李遐玉,就見她正笑意盈盈地瞧著他,答道:“祖父祖母疑惑重重,句句詢問,確實也都是些要緊事。不過,所有這些,我都早便已經問過了,他也早就想清楚了。反反複複再問,也不過是一個‘避’字罷了。”
“嘖嘖,你們這是早就私下商量好了?真是女大不中留!”柴氏笑哼了一聲,“年紀還小著呢,著什麽急?總須得你及笄之後,才能議親。待到你十六七歲的時候,再完婚也不遲。咱們家可不興什麽早嫁,多在家中留幾年才好呢!”
此話無異於滿口答應了,謝琰難掩喜色,迅速地又深深拜下:“多謝祖父祖母成全!”
“混小子,我還沒答應呢,這就謝過了?!”李和瞪圓雙目,拍案而起,“我可不是那麽好說話的!若不能升到校尉,可不許你娶走元娘!而且,你休想將元娘帶得遠遠的,隻能住在咱們自家的宅子裏!哼,我們給你們重修院子準備新房,倒也讓你省事不少!”
無論他提出什麽條件,謝琰自是毫不猶豫地滿口答應。待迴過神之後,方想到——他似乎也從未想過,婚後要買個宅子別居。他們二人都早已習慣全家人聚在一起,又何必分開?李家便如同他自家一般,再自在不過,又何必換地方?
當然,明智如謝琰謝三郎,機敏如李遐玉李元娘,也一時間不可能想到,住在女家之中意味著什麽。眼下兩位長輩亦不可能與他們詳細解釋。
趁著興致正好,柴氏立刻命婢女將給孫女精心準備的嫁妝單子拿來,與她一一分說。李和則拍著謝琰的肩仰天大笑,簡直再滿意不過了:招了個打著燈籠也難找的孫女婿,簡直就是圓滿!日後重外孫們不改姓也無妨,橫豎都是住在自家裏,在他們膝下承歡,這樣的細枝末節就不必在意了。旁人家的人口都是有進有出,唯獨他們家,有進無出,真是人丁興旺的大好景象哪!
四人都高興非常,未曾注意到李遐齡正目瞪口呆地立在門邊,一臉難以置信:“……什麽?發生了什麽事?”他說得異常艱難:“阿兄……要娶阿姊?!”這於他而言,無異於晴天霹靂,無論如何也從未想過竟會發生這樣的事!
“不錯,玉郎,我心悅元娘,便想稟告祖父祖母,求得他們許親。”謝琰迴道。李遐玉也微微頷首:“我與三郎,並非兄妹之情,提起婚事亦是水到渠成。”李遐齡一向當謝琰是親兄長,她曾想過,他可能一時間很難接受此事。因此,她原本想著過兩日便尋他徐徐說明,不料眼下卻令他大受衝擊。
李遐齡雙目微紅,不知是該怒瞪阿兄,怨他搶走了阿姊,還是該埋怨阿姊,她怎能嫁給阿兄。這簡直太荒誕了!他如何能接受?!然而,此事明顯已經成為定局,他再如何反對,恐怕也無濟於事了!想到此,他禁不住退後幾步,猛地轉身奔了出去。
作者有話要說: 李和&柴氏:我們等這一天等得很久啦!
李遐齡:說好的刁難呢?說好的阿姊很難娶呢?
☆、第九十六章 玉郎糾結
卻說李遐齡驚怒交加之下,一時不知該如何反應,轉身便疾奔而出。眼前仿佛不斷重複著兄姊二人從容淡定的神色,令他的所思所想所感都無比紛亂。他甚至覺得無法再在這間別院中待下去了,索性就去馬廄牽了馬,無視了大管事李勝的勸阻,便策馬飛奔離開了。李勝完全不知前情,立即迴正院內堂稟報:“玉郎方才的模樣有些不對勁,不如派幾個部曲跟著他,也好隨身護衛?”
李和擰緊眉:“好端端的喜事,卻偏教這臭小子攪合得一團亂!!派三兩個人遠遠地看著他,別讓他出事就行了!”他好不容易才終於將看中的孫女婿成功留在家中,簡直是全家都歡欣雀躍的大喜事。怎麽玉郎那小子卻鑽了不知打何處而來的牛角尖,反應這般奇怪?按理說,一個是他最尊敬的兄長,一個是他最濡慕的姊姊,他不該覺得驚喜麽?如今這些少年郎的心思,可真是越來越奇怪了,怎麽也琢磨不透啊!
“隨他去罷,他不過是一時想岔了而已,遲早都能緩過勁兒來。”柴氏倒是很淡定,“阿郎,你不是須得帶著三郎與憨郎趕往軍營麽?你們先用朝食,早些過去就是。我與元娘理一理嫁妝單子,看看可需增減什麽。如此也好,憨郎成親之後,便輪到給你們二人籌備婚事了,我也不至於覺得日子過得無趣。都是自家人,這男家女家都由我來操辦,倒也甚有意思。”
“讓祖母費心了。”謝琰忙又行禮,“孩兒這兩年也存了些家業,便無須分什麽產業了。若是祖母堅持要貼補我,就全算作元娘的嫁妝便是。橫豎都是自家人,日後也得交給元娘打理,不如教她的嫁妝更豐厚些得好。”他與孫夏的境況完全不同,也沒有必要攢什麽傳家的產業。更有甚者,他還打算將這些年經營的微末產業,將來都歸入李遐玉的嫁妝中,隻留下職田俸祿。早作打算,也免得他日因這些產業,與家中母親兄嫂生出什麽齟齬來,倒教李遐玉與李家受了損害。
柴氏略作思索,頷首道:“既然你有這份心,那我便都往嫁妝單子上添。三郎,如今你的出身許多人都知曉,隻不過他們並不知你離家出走的實情罷了。你登得越高,有心之人便會越加關注你,你與家裏人之間的矛盾遲早都會掩蓋不住。雖說我確實想多留元娘幾年,但仔細想想,你們的親事還是早些定下得好。”
“祖母說得很是。”謝琰笑著應道,“過了年之後,元娘便虛歲十五了。雖說並未到及笄的年紀,但應該也能開始議親了。行完納征之禮,親事徹底定下來,便不必擔憂母親兄嫂知曉,再慢慢請期也不遲。至於親迎,大可定在元娘年滿十六之後——孩兒並不著急。”納征之後,李遐玉便已經是謝家人,他也可徹底放下心來,專心應對即將到來的大戰。
他很有些畫蛇添足地加了最後一句,偏偏卻教李和與柴氏都瞧出了幾分小兒女間情熱情濃的焦灼來。當然,兩位長輩皆是不約而同地裝作什麽也不曾發覺。心疼孫女婿歸心疼,他們自是更舍不得早早地讓孫女嫁出去,即使她嫁的是他們最中意的孫女婿也一樣。
這廂三言兩語便將親事徹底定了下來,另一廂李遐齡禦馬狂奔了一段時間之後,心中越發難受了。他決定找一個人說一說此事,將悶在心裏的所有想法與情緒統統都倒出來,或許才能舒服一些。剛生出此念,他腦海中瞬間便閃過一個名字——李丹莘李十二郎。他並不是旁人,又是值得信任的摯友,自是再好不過的傾吐對象。
翌日一早,李和方從軍營歸家。一家人坐在正院內堂中共用朝食,而後,李遐玉與孫秋娘便拿著五色縷、五毒香囊依次為大家佩戴,送上祝福之語。李遐齡端詳著係在手臂上的五色縷,讚道:“阿姊這迴編五色縷很是用心呢。乍一看去,頗為別致精巧。”
謝琰笑而不語,趁著眾人未曾注意的時候,將他那個有些與眾不同的五色縷收進了懷中。李遐玉不動聲色地又給他係了一條,兩人垂著眸,視線交錯而過。
仆從稟報說,牛車與馬都已經備好了。幾個孩子便簇擁著李和與柴氏前往外院。因黃河上的競渡一年比一年更熱鬧激烈的緣故,附近許多人家都正歡笑著驅車往外行。柴氏見狀,當機立斷:“坐車實在太慢,也容易堵在河岸上,不若騎馬去罷。”
於是女眷們又換了窄袖胡服,一齊翻身上馬,英姿颯爽地策馬飛馳而去。
競渡場地選在水流較為平緩的黃河河段上,兩岸早已是熙熙攘攘摩肩擦踵。漆成不同顏色的龍舟已經紛紛下水,在人群的空隙中,隱約能瞧見河段中央豎著的旗杆上頂著的錦繡彩球。許多官宦世家早已派遣仆人占據了視野極佳的開闊空地,建起了觀景樓或席棚。都督府的觀景樓最為精致漂亮,卷簾高懸,又有數層薄紗垂掛,隨風翻卷飄蕩。薄紗之後,依稀能望見滿頭珠翠的女眷們以及來往不絕的仆婢。
李折衝都尉家的觀景樓則寒酸多了,不過是座二層小竹樓,踩上去吱呀作響。一家人圍坐在一處,遙望著那幾條龍舟,興致一起,便猜起了勝負。李和撫須笑道:“那赤紅龍舟上的大漢光瞧著背影就是有勁道的!應當是哪家的部曲!勝算有六分!”柴氏斜了他一眼:“我瞧著那青色龍舟不錯,鼓聲很是雄渾,勝算約有五分。”
兩位長輩各執一詞,晚輩們也無法偏幫任何一方,索性各自說了不同顏色的龍舟。“總歸每一條龍舟都有人看好,不會落空。”李遐齡笑道,“我去尋十二郎問問,看他覺得哪條龍舟能獲勝。”
“去罷。”柴氏道,“誰都別落下,去都督府的觀景樓拜見長輩。聽聞姑臧夫人受邀,與盧夫人一同觀賞競渡,茉紗麗應當也在,憨郎莫忘了問候她們。”至於她,並不想因盧夫人之故壞了看競渡的心情,自是不願出麵。
謝琰幾人遂暫時離開自家的小竹樓,前往不遠處的都督府觀景樓拜見。這一迴李都督並未親至,由都督府大房出麵在一樓招待男客飲酒取樂。謝琰、孫夏、李遐齡與諸人見禮之後,便以向姑臧夫人問候為借口,推辭了他們的挽留之意。慕容若身處席間早便已經百無聊賴,立刻抓住時機跟在他們後頭,悄悄地離了席。
“你也跟著我們去拜見姑臧夫人?恐怕旁人都以為你是衝著李十娘去的罷?”謝琰似笑非笑,“方才列席的可都是你的大舅兄、小舅郎,若是不見你迴去,指不定會如何想。到時候迎親禮上,可別怨他們百般刁難於你。”
“嫡親的大舅兄小舅郎也隻有兩位,其他人如何想又幹我何事?”慕容若迴道,“何況,跟在都督身邊,時常聽他提起這些長輩同輩,什麽事都不曾瞞著我。聽得多了,他們麵上再是道貌岸然,也依舊遮不住人人內裏的千瘡百孔,我又如何還能尊敬得起來?由得他們去罷,有那些虛與委蛇的時間,倒不如一直遠遠看著十娘呢。你們那小竹樓上應當能多添幾個人罷?不如喚了十娘、茉紗麗,一同去那邊觀競渡?大家也自在些。”
“世家大族怎能容許訂了親的人私下單獨相處?你還是一個人看罷。”
聞言,慕容若很是失落,卻也依舊厚著臉皮隨著他們去二樓拜見女眷。盧夫人見他們來了,不著痕跡地皺起眉頭,笑容依舊維持慈和,每個人都不偏不倚地問了幾句,又隨口讚了讚。幾位郎君的注意力顯然都並不在眼前這群貴婦身上,不著痕跡地朝著另一側望去——先一步上樓來的李遐玉與孫秋娘正坐在茉紗麗身邊,給她講解競渡的規矩。李丹薇則給她們係上自己做的五色縷,李九娘帶著十一娘、十二娘遠遠地坐在另一側,顯然是心有顧忌,不敢隨意招惹她們。
因都是女眷,又不甚熟稔,謝琰幾人也不好在二樓多待,遂先下樓迴去了。直到競渡開始,眾人的注意力皆被波浪翻湧中的龍舟吸引,李遐玉等人才得了姑臧夫人允許,也離開了。崔縣君雖瞧見李丹薇跟隨她們下樓,卻也並未阻攔,隻是暗暗有些感慨。
慕容若終於如願以償,在折衝都尉家的小竹樓裏與心上人共觀競渡;孫夏也守在茉紗麗身邊,有些笨拙地為她解說龍舟之間的激烈爭奪;李丹莘與李遐齡更是看得目不轉睛,專心致誌地為自己看好的龍舟喝彩。如此,反倒襯得謝琰與李遐玉二人格外平淡,隻有旁邊的孫秋娘偶爾頑笑幾句,才顯得熱鬧些。
☆、第九十四章 交心深談
數輪競渡之後,百姓們依舊意猶未盡。但暮色已然漸深,眾人隻得依依不舍地離開。談笑與熱鬧依稀遠去,寬闊的黃河水道上終於恢複寧靜,方才兩岸的熙熙攘攘仿佛夢幻泡影。官宦世家自是不願與平民百姓擁擠在一處,或走得早些,或走得晚些。
都督府與折衝都尉家在附近都有莊園,故而留待人群幾乎散盡之後,才動身離開。李丹薇姊弟暫別友人,返迴都督府牛車隊內,轔轔遠去,慕容若遠遠在後護送。姑臧夫人受柴氏之邀,帶著茉紗麗留下來,去李家莊園中休憩幾日,自是讓孫夏高興不已。
這個莊園正是柴氏意欲給孫夏的產業之一,雖隻是個十來頃地的莊子,出息卻很不少。莊園中間建了座三進的小別院,甫重修不久,處處都是新的,布置也很是精巧。別院雖小卻五髒俱全,全家人住下亦依舊留有餘裕。
其樂融融地用過夕食後,李和本想帶著孫夏與謝琰迴河間府軍營,卻被柴氏橫了一眼:“好不容易休沐一日,你就容不得他們輕省些?此處離軍營不遠,明日用過朝食之後再去亦不遲。你若是急著迴去,自便就是,別拉上憨郎與三郎。”說罷,她便留下姑臧夫人一起說話,又將孫兒孫女們都遣了出去。
李和在一旁吹胡子瞪眼睛,大步追了出去。不過,當遠遠望見孫夏正漲紅臉與茉紗麗說話,謝琰又似有似無地靠近李遐玉身側時,他暗自歎了口氣。孫兒要娶新婦,孫女要嫁新郎,都是輕忽不得的大事。待日後戰況漸漸激烈起來,他們也尋不出這般閑暇的時候了,眼下就且讓這兩個臭小子稱心如意罷。
因孫夏吭哧吭哧說不出這別院的妙處來,孫秋娘實在看不過眼,便挽著茉紗麗的手臂在院子中轉悠起來。李遐齡則忽然興致大發,想試著給今日競渡作一篇賦,興致勃勃地迴去了。李遐玉與謝琰沿著僻靜小道一直往前走,發現一個八角亭,遂在其中坐下來。
小丫頭們端上些漿水鮮果之後,便陸續退了下去。思娘與念娘將亭角上懸掛的燈籠點燃,也很識眼色地避得遠遠的,眼觀鼻、鼻觀心地默然靜立。謝琰執壺給李遐玉倒了杯香濃四溢的杏酪:“今日觀競渡,你覺得如何?”
“很熱鬧。我猜的龍舟奪了兩迴繡球,頗為暢意。”李遐玉迴道,“不過,大家都分散坐著,未能一同喝彩頑笑,總覺著有些失落。”若在往日,她與謝琰說笑時隨意自在,當然也不會介意慕容若霸占了李丹薇、孫夏奪走了茉紗麗。眼下為了暫時掩飾二人之間的變化,他們都有些壓抑,刻意不多言多語,便顯得太過安靜了些,也少了幾分歡快。
“我倒是想同他們那般,也能光明正大地與你獨坐在角落中,肆意評點、談笑風生。”謝琰接道,“若是我遣官媒提親,得了祖父祖母的應允,我們在人前人後便不必如此遮掩了。不過,我知道,眼下說到提親,仍有些太急切。我有許多話想與你分說,你想來也有不少顧慮。我們不妨將一切都攤開,如何?”
“也好。”李遐玉頷首,雙眸中盈盈的目光少了幾分婉轉朦朧,恢複了清澈冷靜,“獨處的時光固然難得,我們卻沒有那麽多閑暇,還是早些說清楚罷。”其實,他們二人正是情意湧動的時候,隻恨不得時時都能相見。隻要能在一起獨處,無論做什麽,都會覺得心中歡喜。但即使他們再如何情投意合,亦依舊不得不麵對橫亙在兩人之間的諸多問題。縱然他們尚且年少,所思所想卻早已成熟,早便想得十分明白:一時歡悅的情意綿綿並非他們所願,相守一生的堅定不移才是他們的目標。
“我先前曾問過你,想要一樁什麽樣的婚事,想嫁一位什麽樣的郎君。”謝琰緩緩道,“如今你可想清楚了?”
李遐玉啜了一口杏酪,雙目微垂:“我仔細地想過了,隻要能像如今這般便足夠了。什麽榮華富貴都不要緊,遲些早些登上青雲路亦毫無幹係,隻須家人始終融洽相伴,又能讓我隨時走出內宅,自由自在行事便可。無需為內宅的瑣碎與家長裏短煩擾,更不會莫名受到刁難,亦不必掩飾自己的脾性與喜好,我方能心甘情願地嫁作新婦。”
她已經見識過廣闊的天地,看過形形色色的人們,經曆過歡樂熱鬧與慘痛血腥,再迴首去看他人過著的日子,自是覺得萬分無趣。而且,她如今的生活離尋常的小娘子太過遙遠,又如何可能甘心迴歸到她們當中去?日後隻能被困在後宅之中,與阿家妯娌為些許瑣事爭執不休?宅第、中饋、經濟庶務,這些都不足以留住她的目光,讓她覺得愉悅快活。她想做更多事,亦能做更多事。
謝琰眸光微動,含著笑意:“我相信,這世間沒有任何一個郎君比我更懂得你想要什麽,什麽樣的日子才能教你過得愜意。這世間也沒有任何一個郎君,同我一樣,既喜你的聰敏靈慧、穩重從容,又愛你的堅定執著,甚至狠辣血腥。無論你是何種模樣,我都曾看在眼中,也都覺得喜愛非常。這世間如蒲葦的女子何其多矣,我卻隻為比磐石更無轉移的你而心折。磐石與磐石,分明才更相配些。”
他竟然如此直率地表白心意,李遐玉聽得怔了怔,瞬間雙頰如血染一般暈開了一片紅霞。胸臆中喜意湧動,禁不住細細地品味他所說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卻又有些百味參雜的奇妙情緒散落其中。一時間,她難得覺著有些羞意,目光流轉,不願再看對麵之人的神情。然而,那些歡躍的情緒又促使她忍不住抬起眼,將他此刻的神態深深印在心中。
“阿玉,你呢?你想要的郎君,可是我這樣的?”謝琰繼續乘勝追擊。
李遐玉完全不知道,他何時竟練出了這般厚的臉皮。被他一再追問,她那依舊有些燒灼的臉上不由得露出了幾分惱色,於是便嗔道:“你想得太多了。我想嫁的郎君,隻須是知我懂我信我、一生不會負我的人,便足夠了。”
“這不正是我麽?”謝三郎挑起眉,彎起嘴角,“阿玉,我不僅僅知你懂你信你、一生不會負你,而且喜你愛你、珍你重你。不管你想要什麽,我都會捧來放在你麵前,任你取用。若是你想自己動手,我也會全力支持你。”
“你何時學來這般的花言巧語?”又被他這一番剖白心意激得有些坐立難安的李遐玉實在不知該如何反應,隻得佯作惱意,“趕緊將臉上的麵皮撕下幾層,教我看看還是不是謝琰謝三郎!”
“我之所言,皆出自肺腑,並無半分虛假,又如何算得上是‘花言巧語’?”謝琰依舊從容,“你想過來撕一撕試試麽?看看我到底是不是謝三郎?”
“……不許再隨意這麽渾說……簡直……簡直讓人太不習慣了。”坐在對麵的,還是那個優雅淡定的頂級門閥世家子弟麽?莫不是被什麽狐仙鬼怪給換了罷?還是悄悄地問了什麽不靠譜的人,學來了這麽些甜言蜜語的手段?
“阿玉,你還是早日習慣些為好。我其實也想聽你說幾句這樣的‘花言巧語’,若有空暇,你不妨隨著我學一學?”謝琰又逗弄了她幾句,這才作罷了,“閨房之趣,如今或許你還不適應。日子還長著呢,往後你一定會喜歡的。”
“……”李遐玉輕咳了一聲,有些不自然地轉開了話題,“我們不妨說一說別的事罷。譬如,我的家人自是無可挑剔,你的家人我卻無法信任。或許日後的種種患得患失、愛極生恨,都會從他們造成的間隙中而來。有他們夾雜在其中,我很難堅信,我們必定能廝守一生、白頭偕老。”她對謝家的了解皆從謝琰而來,或許其中難免有些許偏頗,卻足以瞧出謝家其他人與他們之間的觀念極為不合。僅僅世庶之別,就足以令謝家平生波瀾,絕不可能輕易平息。更別提還有母子兄弟、婆媳妯娌之間的諸多矛盾衝突了。隻須粗略一想,她便能想象出日後的“熱鬧”場景來。
謝琰認真地聽著,含笑的表情漸漸收了起來,眉眼間皆透出了幾分莊重,問道:“阿玉,你可信我?”
“作為兄長,我信你。作為情郎,我自是更願意信你。”李遐玉無奈一笑,“若是連你都不能信,這世間我還能信得過誰?然而,婚姻是結兩姓之好,咱們二人結縭,到底不可能繞過你家中的母親兄嫂。你可曾想過,你母親能否接受我?我又能否在她身邊生活?”
“自然想過……想過很多迴。”謝琰低聲迴道,定定地望著她,“我心悅你,便是你不會想到這些,我也會替你考慮周全。至於母親之事,不必擔憂,她暫時不可能給我定下什麽奇怪的婚事。待咱們成親之後,再去信稟告她一聲即可。”
“雖說以大唐律,卑幼在外擅自成親,再告知父母尊長亦是無妨——但我們能否成親,與她是否接受我毫無幹係。”李遐玉搖了搖首,卻又釋然一笑,“也罷,橫豎她已經不喜你的‘胡作非為’了,再多一個我,大概也不過如此。”
“母親為難人的手段也不過就是那些罷了。”謝琰道,“而且,她早已習慣與兄嫂一同生活,想來也不會突然來到靈州。在我們入京之前,都不必生活在一處。等幾載、十幾載過去,她應該也想開了些,而你我亦是銅皮鐵骨百毒不侵了。”
李遐玉略作思索:“以世間對孝道的看重,咱們也隻能從‘避’字了。不過,與家人格格不入到底並非什麽好事。你還是須得想方設法,說服謝家大兄為好。”
謝琰怔了怔,輕輕地握住她的柔荑,摩挲著她掌心中的繭子:“我會試上一試。不過,我已經對大兄完全失望了,你也不必抱著什麽期望。”若是有一分可能,他亦希望家人能接納他中意的娘子,能真情實意地祝福他們。
☆、第九十五章 謝郎提親
是夜,謝琰靜靜思索了許久,提筆一口氣寫了十來封信,再度詳細解釋自己的所思所想與所執所念。當年他年紀尚幼,言語未免有些過於激烈,或許確實不值得信任。所以謝璞耐心地聽他說完之後,隻勸他莫要妄動,免得傷母親的心。而今他身為功勳六轉的武官,手握累累功績,又是正經的朝廷命官,也許能以事實漸漸說服他罷。
翌日一早,他便喚來馮四,將這些信件都交給他:“煩勞馮四師傅,再走一趟長安,替我問候大兄。暫且不必提我身在何處,亦不必提我如今在做什麽,隻需每月定時給他一封信即可。他若有什麽話托你轉達,便讓他直接給我寫信就是。”在婚姻大事尚未成定局,薛延陀之戰尚未徹底結束之前,他依然打算隱瞞自己的行蹤。若是謝璞無法理解他的作為,他也並不打算將一切盡數告知於他,免得陷入被動的境地,日後反倒影響了他目前的生活。
“三郎君放心,某一定管住自己的嘴,將自己當成蚌殼,誰也撬不出話來!”馮四認得幾個字,見那些信封上都寫了順序,便將它們放進信匣中,“如今三郎君才是咱們陳郡謝氏最有出息的!有出息的人,腰杆子才挺得直!說話才有底氣!大郎君和二郎君是兄長又能怎麽樣?!貢舉沒考上之前,說什麽都是虛的!”
聞言,謝琰微微一笑:“不錯,唯有比他們走得更高,方能證明我確實比他們看得更遠。”若是陳郡謝氏能夠由他而複興,便是母親再如何不喜他的自作主張,不喜阿玉的寒門出身,又能怎生奈何他們?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她當然不可能不明白這種道理。“待他日我成了果毅都尉或折衝都尉,咱們再衣錦還鄉去。”
“嘿嘿!某一直等著呢!”馮四摸了一把絡腮胡子,眉飛色舞起來,“某那幾個兄弟一直守在老宅裏,成日隻能給娘子、二郎君當仆從差遣,恐怕武藝都早就生疏了!某跟著三郎君掙個官兒做一做,迴家後也好在他們跟前大搖大擺地走幾遭,教他們張大嘴羨慕去!”
待馮四離開之後,謝琰便徑直前往正院內堂,去拜見李和與柴氏。許是心有靈犀的緣故,遠遠就見李遐玉迎麵而來。兩人不約而同地選了原本習武的時候私下去見長輩,望見彼此時,皆怔了怔,而後相視而笑。
對方為何而來,兩人多少能猜得一二。然而,不待他們說上一言半句,李和便提著陌刀自角落中轉了出來:“嗬!武藝一日不練就會稀鬆!你們兩個這是在偷什麽懶?!三郎,待會兒迴軍營之後,去校場與我打一場,讓我瞧瞧你最近有沒有長進!”
“孩兒遵命。”謝琰笑著迎上前,接下他的陌刀,“不過,此來拜見祖父祖母,是有要事想商量……”李遐玉聽到此處,雖說心中早有預料,卻仍突然覺得有些羞意,刻意放緩了腳步,落在他們身後。
李和斜了一眼談笑如舊的謝琰,撫著雪白長須,又瞧了瞧看似毫無異樣的李遐玉:“有什麽話不能遲幾日再說?而且非得你們二人一同過來?莫非又想去北疆,私下尋我來說情?我早就說過,北疆混亂,須得謹慎行事,可不能放你們去胡亂攪動那一池子渾水。別想打什麽主意了,你們趁早迴校場上去,還能射幾十箭練一練手。”
“並非為了北疆之事。”謝琰迴道,隨在他身後入了內堂。
柴氏早已聽見祖孫二人說話,瞥向李遐玉,嘴角微微勾了起來,連臉上的皺紋都仿佛舒展了幾分:“元娘,且坐過來,幫我瞧一瞧這兩天積攢的帖子。三郎,有什麽話,你盡管直說就是。”雖說她並不知曉兩個孩子是何時互訴衷腸的,也未曾料到短短數月之間,他們的情意便已經突飛猛進到如此地步。然而,端看兩人眼下這番舉止,又如何能猜不到他們正打算坦白些什麽?
謝琰立即幹脆利落地跪了下來,給兩位長輩行了稽首大禮之後,方鄭重地道:“祖父與祖母在上,且先受孩兒一拜。孩兒……心悅元娘,想娶她為妻,擇日遣官媒提親,望祖父祖母成全!”說罷,他又深深拜下,靜待兩位長輩的反應。雖說他心中已有九分篤定,卻因久久未曾聽見迴答之故,多少生了幾分忐忑不安。
垂首拜下的謝琰自是看不見,李和與柴氏對視一眼之後,眼角眉梢透出的笑意。李遐玉眨了眨眼,這才發現祖父祖母似乎早便發覺了他們二人的變化。聽得“提親”之語後,長輩們非但不覺得震驚,反倒是一臉理應如此,就像他們早已等待著這一刻似的。她細細迴想,心中暗歎:恐怕在他們依舊懵懂的時候,兩位長輩便已經看出端倪了。如此說來,他們之前急著要給她議親,既有五六分真,說不得也有一二分試探之意。
刻意沉默了半晌之後,李和方重重地咳了兩聲:“胡鬧!你們二人是義兄妹,兄妹之情與夫婦之情如何能混淆?!況且,你先前不是曾說,暫時不考慮婚事麽?往後你還有更多機會得到更好的婚事,莫要一時糊塗,免得日後悔不當初!”
謝琰依舊低著頭,沉聲答道:“孫兒確定,對元娘並非兄妹之情,而是……男女之情。先前不考慮婚事,隻是因不曾發覺自己的情意而已!婚姻是人生大事,孩兒從未有過將其視為利益交換的想法,隻想娶中意之人。故而,此生非元娘不娶!”
“婚姻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以你們家的門第,恐怕也看不上我們這樣的寒門小戶。你如今恐怕滿心都想著繞過你母親,不教她出麵甚至不教她得知此事,由自己請媒人提親罷?!當這樁婚事是兒戲不成?!”柴氏接過話,麵上含笑,所言卻毫不容情,“便是你娶了元娘,往後你母親若是不認這個兒媳婦,又將她置於何地?!”
“孩兒本便不打算由母親來主持婚事。況且離家數載,音訊不通,在外自行娶妻生子,想來亦是情有可原。若是母親不能體諒,日後怪罪下來,也都是孩兒不孝、擅自娶妻的過錯,與元娘毫無幹係。”謝琰謹慎地迴道,“祖父祖母盡管放心,孩兒若娶得元娘,必定珍之重之,終生不會負她。婚後她亦會如眼下這般自由自在,不必為任何瑣事所累。”
柴氏還待再問,見身畔的李遐玉有些欲言又止,實在繃不住了,笑著睇了她一眼:“元娘,你難不成是心疼三郎了?想幫他說什麽好話?”
謝琰微微抬起眼,望向李遐玉,就見她正笑意盈盈地瞧著他,答道:“祖父祖母疑惑重重,句句詢問,確實也都是些要緊事。不過,所有這些,我都早便已經問過了,他也早就想清楚了。反反複複再問,也不過是一個‘避’字罷了。”
“嘖嘖,你們這是早就私下商量好了?真是女大不中留!”柴氏笑哼了一聲,“年紀還小著呢,著什麽急?總須得你及笄之後,才能議親。待到你十六七歲的時候,再完婚也不遲。咱們家可不興什麽早嫁,多在家中留幾年才好呢!”
此話無異於滿口答應了,謝琰難掩喜色,迅速地又深深拜下:“多謝祖父祖母成全!”
“混小子,我還沒答應呢,這就謝過了?!”李和瞪圓雙目,拍案而起,“我可不是那麽好說話的!若不能升到校尉,可不許你娶走元娘!而且,你休想將元娘帶得遠遠的,隻能住在咱們自家的宅子裏!哼,我們給你們重修院子準備新房,倒也讓你省事不少!”
無論他提出什麽條件,謝琰自是毫不猶豫地滿口答應。待迴過神之後,方想到——他似乎也從未想過,婚後要買個宅子別居。他們二人都早已習慣全家人聚在一起,又何必分開?李家便如同他自家一般,再自在不過,又何必換地方?
當然,明智如謝琰謝三郎,機敏如李遐玉李元娘,也一時間不可能想到,住在女家之中意味著什麽。眼下兩位長輩亦不可能與他們詳細解釋。
趁著興致正好,柴氏立刻命婢女將給孫女精心準備的嫁妝單子拿來,與她一一分說。李和則拍著謝琰的肩仰天大笑,簡直再滿意不過了:招了個打著燈籠也難找的孫女婿,簡直就是圓滿!日後重外孫們不改姓也無妨,橫豎都是住在自家裏,在他們膝下承歡,這樣的細枝末節就不必在意了。旁人家的人口都是有進有出,唯獨他們家,有進無出,真是人丁興旺的大好景象哪!
四人都高興非常,未曾注意到李遐齡正目瞪口呆地立在門邊,一臉難以置信:“……什麽?發生了什麽事?”他說得異常艱難:“阿兄……要娶阿姊?!”這於他而言,無異於晴天霹靂,無論如何也從未想過竟會發生這樣的事!
“不錯,玉郎,我心悅元娘,便想稟告祖父祖母,求得他們許親。”謝琰迴道。李遐玉也微微頷首:“我與三郎,並非兄妹之情,提起婚事亦是水到渠成。”李遐齡一向當謝琰是親兄長,她曾想過,他可能一時間很難接受此事。因此,她原本想著過兩日便尋他徐徐說明,不料眼下卻令他大受衝擊。
李遐齡雙目微紅,不知是該怒瞪阿兄,怨他搶走了阿姊,還是該埋怨阿姊,她怎能嫁給阿兄。這簡直太荒誕了!他如何能接受?!然而,此事明顯已經成為定局,他再如何反對,恐怕也無濟於事了!想到此,他禁不住退後幾步,猛地轉身奔了出去。
作者有話要說: 李和&柴氏:我們等這一天等得很久啦!
李遐齡:說好的刁難呢?說好的阿姊很難娶呢?
☆、第九十六章 玉郎糾結
卻說李遐齡驚怒交加之下,一時不知該如何反應,轉身便疾奔而出。眼前仿佛不斷重複著兄姊二人從容淡定的神色,令他的所思所想所感都無比紛亂。他甚至覺得無法再在這間別院中待下去了,索性就去馬廄牽了馬,無視了大管事李勝的勸阻,便策馬飛奔離開了。李勝完全不知前情,立即迴正院內堂稟報:“玉郎方才的模樣有些不對勁,不如派幾個部曲跟著他,也好隨身護衛?”
李和擰緊眉:“好端端的喜事,卻偏教這臭小子攪合得一團亂!!派三兩個人遠遠地看著他,別讓他出事就行了!”他好不容易才終於將看中的孫女婿成功留在家中,簡直是全家都歡欣雀躍的大喜事。怎麽玉郎那小子卻鑽了不知打何處而來的牛角尖,反應這般奇怪?按理說,一個是他最尊敬的兄長,一個是他最濡慕的姊姊,他不該覺得驚喜麽?如今這些少年郎的心思,可真是越來越奇怪了,怎麽也琢磨不透啊!
“隨他去罷,他不過是一時想岔了而已,遲早都能緩過勁兒來。”柴氏倒是很淡定,“阿郎,你不是須得帶著三郎與憨郎趕往軍營麽?你們先用朝食,早些過去就是。我與元娘理一理嫁妝單子,看看可需增減什麽。如此也好,憨郎成親之後,便輪到給你們二人籌備婚事了,我也不至於覺得日子過得無趣。都是自家人,這男家女家都由我來操辦,倒也甚有意思。”
“讓祖母費心了。”謝琰忙又行禮,“孩兒這兩年也存了些家業,便無須分什麽產業了。若是祖母堅持要貼補我,就全算作元娘的嫁妝便是。橫豎都是自家人,日後也得交給元娘打理,不如教她的嫁妝更豐厚些得好。”他與孫夏的境況完全不同,也沒有必要攢什麽傳家的產業。更有甚者,他還打算將這些年經營的微末產業,將來都歸入李遐玉的嫁妝中,隻留下職田俸祿。早作打算,也免得他日因這些產業,與家中母親兄嫂生出什麽齟齬來,倒教李遐玉與李家受了損害。
柴氏略作思索,頷首道:“既然你有這份心,那我便都往嫁妝單子上添。三郎,如今你的出身許多人都知曉,隻不過他們並不知你離家出走的實情罷了。你登得越高,有心之人便會越加關注你,你與家裏人之間的矛盾遲早都會掩蓋不住。雖說我確實想多留元娘幾年,但仔細想想,你們的親事還是早些定下得好。”
“祖母說得很是。”謝琰笑著應道,“過了年之後,元娘便虛歲十五了。雖說並未到及笄的年紀,但應該也能開始議親了。行完納征之禮,親事徹底定下來,便不必擔憂母親兄嫂知曉,再慢慢請期也不遲。至於親迎,大可定在元娘年滿十六之後——孩兒並不著急。”納征之後,李遐玉便已經是謝家人,他也可徹底放下心來,專心應對即將到來的大戰。
他很有些畫蛇添足地加了最後一句,偏偏卻教李和與柴氏都瞧出了幾分小兒女間情熱情濃的焦灼來。當然,兩位長輩皆是不約而同地裝作什麽也不曾發覺。心疼孫女婿歸心疼,他們自是更舍不得早早地讓孫女嫁出去,即使她嫁的是他們最中意的孫女婿也一樣。
這廂三言兩語便將親事徹底定了下來,另一廂李遐齡禦馬狂奔了一段時間之後,心中越發難受了。他決定找一個人說一說此事,將悶在心裏的所有想法與情緒統統都倒出來,或許才能舒服一些。剛生出此念,他腦海中瞬間便閃過一個名字——李丹莘李十二郎。他並不是旁人,又是值得信任的摯友,自是再好不過的傾吐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