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八娘默默垂淚不語,李七娘將她摟在懷裏,卻放不出什麽狠話來。她們一房與李丹薇一房因此事早已撕破了臉麵,如今不過是維持著麵子情罷了。若是李丹薇當真要拚個魚死網破,莫說李八娘的婚事,便是她恐怕也會受到牽連。
姊妹倆梨花帶雨,瞧著倒是楚楚可憐。隻可惜,旁邊卻無人欣賞。李遐玉輕嗔:“十娘姊姊不該出來。”李丹薇牽著她往迴走:“你是為我出氣,我又怎能當真置身事外。而且,雖然你是客人,但她們姊妹兩人若是告狀,祖母責怪下來,恐怕也會牽連你們。我方才見你扇她耳光,很是大快人心,也徹底想開了。憑什麽我便須得做個好妹妹,容忍她們這般欺辱於我?日子過得這般憋屈,倒不如痛快一些得好!”
“十娘姊姊說得是!”孫秋娘更是難掩興奮,“阿姊就不該給她留麵子,隻使三分力。若是使了十分力,將她那口牙都打落,看她還如何顛倒是非。”
“凡事不可做得太絕。”李遐玉道,“畢竟她是都督府的小娘子。咱們為十娘姊姊出口氣還好說,做得太過分了,盧夫人豈會饒了我們。”說罷,她略作思索,又望向李丹薇:“十娘姊姊,既然在都督府待得也難受,不如與我一同西行?”
這一迴,李丹薇毫不猶豫:“好!”
“阿姊也帶我去。”孫秋娘立刻接道,“我也想離開靈州四處走一走,像阿姊一樣威風凜凜。阿姊那些女兵的訓練,我也並未落下……”
“好罷,也帶你去。”李遐玉並未告訴她,她早便想著將弟妹都帶上。
三人說說笑笑地走遠,李七娘李八娘也攙扶著站起來。侍婢們垂首給兩人整理衣冠,不敢多看多瞧多言,一時間周圍靜默極了。而李八娘紅腫的麵容已經扭曲起來,低聲道:“如此羞辱,他日必將百倍報之!嗬,十娘動不得,那個寒門賤婢還動不得?不過是區區折衝都尉的孫女,也敢折辱威脅於我!不讓他們闔家悔恨,誓不為人!”
李七娘輕聲寬慰道:“咱們這便去尋祖母,讓祖母給我們做主。”
李八娘甩開了她的手:“阿姊覺得我還不夠丟臉麽?!祖母已經有些日子不願見我,其他幾房也正冷眼等著看我們的笑話!”她咬牙轉過身,“如今婚事還捏在祖父祖母手中,還是安分一些罷!”說罷,她便含淚走遠了。
待人都走了個幹淨,李遐齡、李丹莘方小心翼翼地站起來。兩人默不作聲地將泥丸、石丸都收起來,假作賞花之狀迴到李丹莘所居的院子裏。雖說沒能用上彈弓,親手教訓李八娘,兩位阿弟多少有些惋惜。然而,自李遐玉出現之後,接二連三受到的衝擊,卻讓他們既興奮激動難耐,又暗暗擔憂苦惱。
“你……你家阿姊好厲害。”李丹莘支吾著道,想起去歲他還曾想過若是不同姓,正好娶了李遐玉,便覺得自己確實是太天真了。這般厲害兇殘的小娘子,他如何能鎮得住?真該為她未來的夫君掬一把同情淚。
李遐齡自是不知他還曾肖想過自家阿姊,與有榮焉地笑起來:“可不是麽?尋常小事阿姊都不會計較,若是真讓她氣惱起來,必定一擊即中。”然而,這般厲害的阿姊也讓他這當阿弟的毫無用武之地。如今他的心情真是又愉快又悵然,矛盾得很。“阿姊這般動手,倒是免了你去跪祠堂、受家法了。若是你們都督府的長輩怪罪下來,我們往後暗中來往就是了。”
“她也是一心為了姊姊出頭。”李丹莘道,“便是祖父祖母怪罪,阿兄、阿姊與我也會替她說話,你們放心就是。何況,最近祖父正因此事大發雷霆,想要整肅家風。誰對誰錯,他心中有數。倒是……八從姊想報複你們,日後可得千萬小心些。”
李遐齡沉吟片刻,低聲問道:“你可能打聽到,你那從姊要嫁的是誰?如今可身負官職?家中仕途可平順?若是那家都從文,我家都從武,倒是不好對付。不過,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多打聽些消息也好。她若是真起了什麽歪心思,我們也會百倍千倍地報複迴去,教她悔不當初。”或許,這便是天意?從武已經有阿兄與大兄,大概他再如何努力,也越不過他們去。而從文,卻需要他從頭開始打拚。但,從頭開始又如何?有阿兄在後頭,他盡管安心就是了。
李丹莘點頭:“我去問一問阿兄——咱們不如再去瞧瞧,阿姊她們正在忙什麽?”他有些擔憂,自家阿姊莫非也會漸漸受了李家元娘的影響,成為那般兇殘可怕的小娘子?
於是,兩人又悄悄地迴了崔縣君的院子,阻止仆婢通傳,緩步走到正房邊。隻聽裏頭李丹薇一字不落地背著新興公主的嫁妝單子:“……元娘,你可能估算出來,這些嫁妝價值幾何?當初我那些姊姊妹妹聽說時,眼睛都直了呢。”
“價值幾何?好些珍玩都價值連城,如何估算?如此堪比億萬金的嫁妝,薛延陀如今恐怕是又驚又喜又愁罷。”
“不慎”聽得的兩位小郎君麵麵相覷:旁人說起這樁國婚的嫁妝單子,無不羨慕嫉妒恨。怎麽這個小娘子所想的,偏偏就如此與眾不同呢?
☆、第六十一章 縱橫大漠
都督府後花園中發生之事,很快便傳遍了整座府邸,引來各房私下議論紛紛。雖說是自家小娘子受了侮辱,但畢竟事出有因,雙方又緘口不言,盧夫人也隻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當作什麽都不知道。李八娘那一房暗自飲恨圖謀日後報複,崔縣君卻是心中暢快難掩笑意,待李遐玉姊弟三人也真摯許多。於是,接連數日,李丹薇與李遐玉都得以自由自在地來往,無拘無束,愜意之極。
轉眼便到了三月初三上巳節,李七娘、李八娘在宴飲上依舊是光彩奪目,誰也不知曾經發生在她們身上的諸多紛擾。李丹薇、李遐玉幾人卻並未出現,索性策馬去了賀蘭山底下的莊園中。李丹薇對外宣稱是在此小住些時日,養一養病,實則次日就隨著李遐玉一行人越過賀蘭山,直奔大漠而去。
且不說崔縣君得到消息之後,該是如何悔恨惱怒,李丹莘又是如何羨慕嫉妒恨。李丹薇、李遐齡、孫秋娘卻似飛出籠中的鳥兒一般,追隨在李遐玉身後,隻管睜大雙目好奇地打量這個他們從未見過的廣闊天地。
賀蘭山草木幽深、雪山延綿,雖則時而有猛獸出沒、危機四伏,卻也充滿了樂趣。因河間府常年在附近巡查,又有年初謝琰一舉攻破馬賊老巢之震撼,山賊盜匪都不敢在附近停留太久。故而,帶著兩百女兵、兩百部曲共計四百餘人的李遐玉無所畏懼,將好友弟妹都護得緊緊的,權當隻是出來狩獵。
越過賀蘭山之後,便是一望無際的大漠,卻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身前是大漠孤煙、長河落日,雄渾而又蒼茫,靜寂而又危險;身後是林木森森、鳥鳴獸嗥,秀麗而又生機盎然。如此強烈的反差,不禁令人感歎天地造化之奇詭,更教人震撼於塞外與眾不同的風光。如此情景,莫說向來嬌養的李丹薇、孫秋娘,便是自忖也曾見識過大漠之殘酷的李遐齡,亦是深受震撼。
“這便是我大唐的浩瀚河山。昔年縱是有賀蘭山作為屏障,也抵擋不住胡人南下的鐵蹄。以守待攻,畢竟失之被動,損傷亦十分慘重。倒不如以攻代守,分而化之,再逐步將舉目可見的河山都收歸大唐疆域得好。”李遐玉道,輕鬆愜意的笑意消失無蹤,取而代之的是堅毅與執著,“日後,必要教馬鞭所指之處,皆成為大唐之疆土!”
開疆拓土,以殺止殺,以戰止戰,何其遠大的誌向。李遐齡心中動了動,甚至生出了幾分遺憾:為何阿姊不是阿兄?若她生為男兒,說不得便能同阿兄一樣,馳騁在漠北草原之上,他日立下赫赫功勳罷。
李遐玉迴過首,又叮囑道:“入了大漠,可不許似先前那般隨意。令行禁止,你們都須得聽我調度,不可違令。否則,就按我的規矩處置。”
“是!”李遐齡三人皆肅然迴應。
“元娘,吐穀渾人遣了信使在山下等候。”派出去的斥候已經趕迴,定娘稟報道,“慕容郎君日前已在前方峽穀之外紮營。”
“他們倒是很守時。”李遐玉瞥了李丹薇一眼,暗暗思索讓慕容若與她見麵是否合適。不過,人都已經來了,難道還能隔絕這兩人不成?何況,若是男未婚女未嫁,說不得便是一樁好姻緣呢?吐穀渾貴族甚至於王室的身份並不低,慕容若又是喜好外出的,總也好過嫁入那些個世家大族中,成日被規矩束縛。罷了,橫豎什麽都尚未發生,她再如何多想也無益。
眾人隨著吐穀渾信使的指引,策馬來到慕容若的營地當中。遠遠看去,雪白而又華麗的氈帳如同牛羊群臥在褐色的山地上,毫不低調。李遐玉等人翻身下馬,慕容若帶著侍從迎過來,目光掠過她身後的幾人時,微微停了停。
李遐玉不動聲色地將李遐齡三人引見給他,自然不說名字,隻提序齒排行。李丹薇雖是認出了眼前的胡人郎君,卻也並無異狀。倒是慕容若淺笑道:“想不到還能再見到這位小娘子,果真是有緣。”這句話在胡人聽來或許毫無異狀,但於世家小娘子而言多少有些輕佻之感。他卻也不再提別的,禮儀周到地將眾人邀入已經紮好的氈帳中。李丹薇眉頭微微一蹙,也並未放在心上。
待到好友弟妹皆安置下來之後,李遐玉才前往慕容若的氈帳內討論此次行動。兩人簡單就輿圖做出了布置,待分別時,李遐玉似笑非笑道:“慕容郎君這迴帶了這麽些貴重之物,若不做誘餌,當真是可惜了。”慕容若苦笑著迴道:“拗不過長輩的好意而已。不過,此次既然是奔襲,這些物資皆不必帶上,迴程時再過來休養些時日就是了。”
“原來如此。”她還以為他當真有諸葛丞相之能,算定了她會帶上十娘姊姊一同過來,正好大獻殷勤呢。
“倒是李娘子,為何翻越賀蘭山而來?莫非你們並非涼州人,而是靈州之人?”慕容若又問道。他此次路過涼州時,特地去拜訪了姑臧李氏、涼州都督府,均未能遇見意中人,心中失落之極。沒想到,卻是先前的猜想居然都錯了。這兩個李家小娘子,究竟是什麽人?靈州都督府出身?隴西李氏丹陽房之後,大敗他們吐穀渾的衛公李靖之侄孫女?
“是涼州人或是靈州人,當真重要麽?”李遐玉抬了抬眉。
慕容若眸光微動:“十分重要。”
“那你便去問我阿姊就是。”李遐玉轉過身,“不管你有什麽心思,都不必對我們使。隻要阿姊答應了,你又確實誠心誠意,無論你是胡人漢人,我們都不會反對。”她當然不會反對,自家還將有個鐵勒族的表嫂呢。然而,那些反對之人可都是能主宰李丹薇婚事之人——便是出了先前婚事被奪的變故,崔縣君、盧夫人亦不會輕易鬆口答應罷。
“多謝李娘子。”慕容若朝她行了個叉手禮,俊美的麵龐上含笑,猶如春暖花開。
小兒女的心思暫且放在一邊不提,慕容若因顧忌漢人小娘子的矜持羞澀,亦不敢做出什麽逾矩之事。於是,一行數百人一路疾馳,很快便越過涼州地界,直奔甘州、肅州之北,靠著奇襲奔襲,再次橫掃各路馬賊。短短兩月之內,西至張掖河、居延海,東至賀蘭山,皆留下了他們的赫赫威名。
許是因好友弟妹皆在身邊的緣故,李遐玉稍微收斂了些,不再做什麽割頭顱送人之類的兇殘事。雖說隻她一人統領女兵與部曲,卻也將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條,攻守得宜。作為首領,她也不再貿然上前進攻,而是率領輕騎掠陣壓陣。一群吐穀渾人見狀,多少有些不習慣。直到因馬賊的頭顱取了沒什麽用處,她暗中命部曲築幾個京觀示威,他們方鬆了口氣——如此兇悍,這才是他們熟悉的李家小娘子嘛!
李遐齡三人也並非隻是遠觀戰況,偶爾亦會搭弓射箭助自家人一臂之力。甫射箭時,麵對那些活生生的人,他們多少有些不適應。但馬賊窮兇極惡,不知沾染了多少鮮血,殺之反倒是為民除害。故而,他們咬一咬牙,也讓自己見了一迴血。親手殺人,到底是奪人性命,也令三人心中微微有些抵觸。隻是,一而再再而三,便漸漸麻木了些。也因此,李遐齡確定自己並不適合血腥,不適合親自上戰場廝殺。便是日後能成為雄鎮一方的都督,他也更傾向於在軍帳中運籌帷幄,而非身先士卒。
四月末,當他們再度迴到賀蘭山腳下的莊園時,每人都似被淬煉打磨過的刀劍一般,越發光華內斂。李丹薇啟程迴靈州,約好冬日再同行;李遐齡迴了老宅,更專注於讀書進學;孫秋娘則仍陪伴在李遐玉身畔,協助她一同整理從馬賊處打聽得來的各種消息。
由於此次剿滅馬賊以奇襲與長途奔襲居多,並沒有太多時間來拷問俘虜,及時將各種細枝末節抽絲剝繭。故而,李遐玉命部曲女兵們將最細微的消息都用暗語記錄下來,事後一同整理。自十來夥馬賊中得到的消息,比她事先所想的更多,收獲也出乎意料——她不僅得到了當年肆虐懷遠縣馬賊的下落,亦夾雜了一些漠北鐵勒部落的消息。
看見這些消息的一刹那,她便倏然立了起來,吩咐部曲去替她傳話。然而,頭一個自她口中說出的名號,卻既非祖父李和,亦非祖母柴氏,而是時隔數月不見的謝琰。“阿兄……”她怔了怔,這才反應過來,下一刻卻又覺得自己有些奇怪——想到阿兄又如何?他們年紀相近,想法相近,幾乎不用言語溝通便能彼此相互理解。他亦從來都隻會支持她的各種奇思妙想,頭一個想到他不是理所應當麽?
“將這封密信帶給阿兄。”匆匆寫下些關鍵字句後,她便吩咐道。
部曲行禮退下,旁邊的孫秋娘眨了眨眼:“這般重要的消息,何不等稍後幾日,端陽節時見到謝家阿兄再說?”因謝琰、孫夏都已經入了軍府,又適逢他們番代征防,在懷遠縣戍衛兩個月,故而自大漠迴來之後,她們尚未及時與他們通消息。而端陽正好是換防的時候,又可休沐,一家人方能團聚。
“事情緊急,拖延不得。”李遐玉道,“或許阿兄亦能發現些許蛛絲馬跡。”
翌日一早,接到密信的謝琰看完那幾行字後,便將紙張燒毀了。他沉吟片刻,思及最近從漠北過來的幾個商隊,又派部曲去靈州向康五郎打聽消息。孫夏在旁邊閑來無事,嘟噥道:“怎麽元娘、二娘都不想著給我寫封信?”話中多少有些連他自己也並未察覺的醋意。
謝琰瞥了他一眼,心中淡淡的喜意不知為何又多了一分。
☆、第六十二章 端陽小聚
靈州諸縣之中,以懷遠縣為最北端。因西接賀蘭山,又有黃河入境,土地肥沃、物產豐饒,故而常年受胡人與馬賊侵襲,時常燃起烽火。河間府在此戍衛多年,逐步在邊境附近建立了許多烽燧,以作警示監視之用。偶爾,烽燧中的府兵也會查驗往來商隊的過所,以免有薛延陀人或西突厥人細作混入其中。然而,接連數月,前往薛延陀以及鐵勒諸部的商隊陸續減少。這番變化,自是引起了謝琰的注意。
離開懷遠縣的時候,滿載著貨物的粟特商人們都帶著圓滑的笑意;迴程之時,他們臉上卻滿是疲倦與苦澀,顯然並未做成什麽好生意。更有些販賣貴重絲綢香料的商人難掩憤慨,嚷嚷著薛延陀人都是強盜馬賊,再也不會與他們做生意之類的話。
謝琰命隨行的部曲將他們的名字記下來,私下又遣人去拜訪他們,詢問清楚究竟發生了何事。將這些商人的抱怨匯聚在一處,又思及李遐玉給他捎的消息,這位河間府最年輕俊美的隊正微微一笑:總算等到了。
五月初五,端陽又至,家家戶戶門懸艾草人勝、菖蒲葉劍,更隱約傳來濃濃的雄黃酒氣息,諸裏坊間皆是粽葉飄香。謝琰與孫夏一前一後,策馬奔入弘靜縣城,在李家老宅前下馬。仆從將馬牽去馬廄中,兩人快步走到內院。
內院門前,走出一位明眸皓齒的窈窕少女。她的膚色微黑,一雙眼眸卻依舊黑白分明,仿佛會說話似的靈動無比,更透著幾分堅毅之氣。謝琰腳步略停了停,這才接著向她走去。恍然間心中卻想著,怎麽不過是兩個多月不見,便覺得她身量又高了些,眉眼也仿佛徹底脫去了稚嫩?這種一日一日瞧著她漸漸長成的感覺,隨著時光流逝,變得越發清晰也越發複雜。既有欣喜,亦有隱約的悵然,複雜得他不願意去細想。
李遐玉梳著雙環望仙髻,插著火紅的石榴花、瑪瑙梳、金銀錯雙釵,身著六幅石榴裙、鵝黃色榴花紋半臂,手中拿著兩條五色縷,笑盈盈地望過來。謝琰、孫夏在她跟前站定,便聽她道:“上阿兄續命”,將五色縷係在他們的手臂上。
這五色縷著實結得很一般,粗細不一,一看就知道是她親手做的。謝琰、孫夏自然不會嫌棄,然而對比旁邊孫秋娘遞上來的五毒香囊,卻是差異甚大。幸而李遐玉也並不在意,笑道:“許久沒做女紅了,隻能做幾條五色縷,聊表心意。”一家人戴的都是她做的五色縷,除了柴氏笑罵了幾句之外,大家仿佛都覺得她做成這樣也理所應當,倒教她難得有些臉紅耳熱起來。
“你還記得如何做,我才覺得驚訝。”謝琰笑道。孫夏亦是大大咧咧道:“你那雙手和我們一樣,都是拿刀拿斧頭拿弓箭的,再去拿什麽針線,豈不是可惜了?”孫秋娘更是忙著表衷心:“阿姊往後都不必動手做這些,隻管交給我就是了。”
聽得他們這般說,李遐玉也坦然許多。四人說說笑笑地往正院內堂而去,又逢李遐齡捧著黃米角黍、連串小粽子與小弓小箭過來,自是禁不住敘了別情。待到得內堂,拜見了端坐在長榻上的李和、柴氏之後,謝琰、孫夏便迴了院子換衣衫。再到內堂中與家人團聚,共用午食的時候,他們卻見李遐玉三人已經一時技癢,頑起了“射粉團”遊戲。
所謂“射粉團”與射靶很相似,不過是將幾十步外的草靶換成小粽子與角黍罷了。因蒸熟的粽子角黍皆光滑軟糯,射中並不容易,須得好生把握力道方可。當然,對於自幼苦習騎射的幾人而言,射中不難,射中自己喜好的口味卻不容易。
李遐玉射了棗泥粽與含香粽,將箭枝拔下來,嚐了嚐味道。李遐齡、謝琰射中之後,卻是直接將箭上串著的粽子角黍咬下來——即使如此,動作也毫不粗魯。孫秋娘射了好幾種口味的粽子,分給諸位長輩吃。孫夏實在辨不清楚粽子的口味,索性將剩下所有都射了,大吃大嚼起來。
遊戲之後,節日的氣氛也越發高漲了。一家人用過了豐盛的午食,便催馬去附近的河渠裏看龍舟競渡。因不過是弘靜縣內諸裏坊推舉的競渡船隊,論精彩激烈自是比不得靈州上百船隊的你爭我奪,卻也足夠令百姓們情緒高昂了。不僅河渠附近站滿了圍觀者,河堤邊那些最佳觀景之地臨時搭建的小樓、行障內亦是衣香鬢影。
柴氏並未提前準備,隻是帶著孩子們來湊湊熱鬧而已。不過,毫無準備地來到人山人海之中,想看競渡也並不容易。倒是縣令朱家很是客氣周到地將她們邀到自家的小樓上。李遐玉、孫秋娘跟著柴氏見過縣令娘子陸氏,謝琰、孫夏、李遐齡則隨著李和在郎君們的宴席上坐了下來。
孫秋娘與朱二娘已然是很要好的閨中密友,兩人把著手臂說悄悄話,一時竟顧不上看競渡。朱大娘因已經說了親事,越發沉靜,與李遐玉相對無言。李遐玉坐得有些悶,便借口更衣,悄悄地帶著思娘、念娘下了樓,繞開激動不已、喝彩不止的人群,遠遠地沿著水渠漫步。
主仆三人正自得其樂,忽聽後頭傳來輕笑聲:“不經意便瞧見你悄悄溜出來了。怎麽,競渡很無趣麽?”迴首望去,卻是謝琰拂開身側的垂柳枝,立在飄飄揚揚的柳樹底下,怡然微笑。
“阿兄不也過來了麽?”李遐玉欣然一笑,“若是勢均力敵,這競渡或許還有趣些。可惜船隊實力相差太大,一眼便能看出勝負,所以才覺得頗有些沒意思。說來,阿兄若能勸祖父讓軍府中的府兵也出一支船隊,或許便能在競渡中爭搶彩頭了罷。”
“祖父可不舍得將校場訓練的時間換成練習競渡。”謝琰迴道,“再如何勸,他也不會答應。而且,爭得彩頭又有何用。於軍府毫無用途之事,祖父決計不會去做。”
“就當作是練習水戰?”
“嗬,水戰?在漠北有水可戰麽?”
“別小看漠北,你的輿圖中不是畫著好幾條河麽?”
說罷,兩人都不約而同地笑起來。謝琰走過來,與李遐玉並肩前行,思娘念娘二人跟在他們身後,皆是默然不語。無論是隨意地說話,或是突然閉口不言,兩人都覺得很是自在。既不會多思亦不會多想,仿佛無論對方做什麽都無妨。迴憶起來,他們也已經許久不曾單獨相處了。並非男女大防迴避,而是李和治軍嚴厲,自從謝琰入了軍府之後便忙碌起來。若非逢節日休沐時換防,恐怕接連數月都難以見上一麵。
來到一處開闊空地後,見周圍靜寂無人,李遐玉低聲問:“阿兄可接到我之前寫的密信?當年襲擊懷遠縣的馬賊,果然與鐵勒部落有關,至少有一半是鐵勒人。平時在部落中遊牧,到得牧草青黃不接的時候,便出去以劫掠為生。想來,另一半人應當是漢人,卻毫無是非善惡之念,隻管趁著機會殺人得利。”
“若是如此,說不得這些馬賊已經成了薛延陀人的細作。”謝琰道,“否則,他們身為馬賊,在外遊蕩劫掠就是了,又何必假冒名籍混入軍府之中?當時祖父將那幾個細作除掉,確實很是幹脆利落,也解除了未來的心腹大患。不過,這些馬賊久尋不得,或許是投奔了那些個鐵勒部落,又或許隱姓埋名藏在百姓之中。”
“也許是商隊?”李遐玉思索著,“他們近年仍然不斷地作亂,行蹤又靈活不定,說不得便用了什麽法子掩飾自己的身份。或許咱們應該打聽打聽,那些往北去的商隊中可有什麽一夜暴富、形跡可疑的行商。”
“便是有,最近他們也不好過。”謝琰接道,“你給我的密信中不是提到,鐵勒部落近來異動頻繁,時常遷徙,與馬賊遭遇多次麽?我最近亦發現,往北的商隊越來越少,不是貨物被薛延陀人低價強買強賣了,便是被來曆不明的馬賊盜匪搶了。”
他垂下眸,望著身邊的少女;李遐玉恰抬起眸,目光清亮——兩人相視一笑,不必言說,便理解了對方的言下之意。
“價值億萬金的嫁妝,果然讓薛延陀人開始上躥下跳了?莫非他們不想自己拿聘禮,正在強征其餘部落的牛羊財物,所以才使那些鐵勒部落頻繁遷徙?強買強賣且不提,敢在薛延陀境內公然劫掠的馬賊盜匪,一定與他們脫不了幹係。”
“阿玉,這是個將這些真真假假的馬賊盜匪一網打盡的好機會。以商隊受劫掠的名義,軍府才有足夠的借口派兵出頭。”
李遐玉雙眸一亮:“這迴我不必孤軍奮戰了?不過,這是個攫取軍功的好機會,軍府中其餘人恐怕也不會甘心罷?若是去的府兵太多,咱們家的部曲還好,女兵便不好隨著同去了。說不得,到時候還須得兵分兩路才行。”她如今絕不可能放過這等磨練女兵的好機會。
“咱們且先去‘探一探’,若是馬賊盜匪數目眾多,自是不會落下其他人。”謝琰道,“初次出擊的麵子,想來他們應當也願意留給我。畢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在大漠、漠北中自由來去,尋得著馬賊盜匪的蹤跡。他們想與我搶得首功,也須得有那份本事。”
“那……需要遣人去問一問慕容若麽?他也正在尋仇人呢,說不得就在這群真真假假的馬賊盜匪之中。”李遐玉又道。
謝琰不由自主地看了她一眼:“這迴與慕容若所帶的吐穀渾侍衛配合得如何?”他有些意外,李遐玉竟會突然想起慕容若來。初見之時,她分明對這個年輕的鮮卑郎君很是冷淡,但那慕容若卻總是欲言又止——是他想得太多了麽?
“比上迴好些,吐穀渾人的戰力亦是不俗……”李遐玉滔滔不絕地說起了此次各種奇襲、奔襲,話語中自是頻繁出現“慕容若”這個名字。謝琰聽著聽著,思緒微微一動,時不時點評一兩句,心中滋味越發複雜難言。
☆、第六十三章 大局初啟
姊妹倆梨花帶雨,瞧著倒是楚楚可憐。隻可惜,旁邊卻無人欣賞。李遐玉輕嗔:“十娘姊姊不該出來。”李丹薇牽著她往迴走:“你是為我出氣,我又怎能當真置身事外。而且,雖然你是客人,但她們姊妹兩人若是告狀,祖母責怪下來,恐怕也會牽連你們。我方才見你扇她耳光,很是大快人心,也徹底想開了。憑什麽我便須得做個好妹妹,容忍她們這般欺辱於我?日子過得這般憋屈,倒不如痛快一些得好!”
“十娘姊姊說得是!”孫秋娘更是難掩興奮,“阿姊就不該給她留麵子,隻使三分力。若是使了十分力,將她那口牙都打落,看她還如何顛倒是非。”
“凡事不可做得太絕。”李遐玉道,“畢竟她是都督府的小娘子。咱們為十娘姊姊出口氣還好說,做得太過分了,盧夫人豈會饒了我們。”說罷,她略作思索,又望向李丹薇:“十娘姊姊,既然在都督府待得也難受,不如與我一同西行?”
這一迴,李丹薇毫不猶豫:“好!”
“阿姊也帶我去。”孫秋娘立刻接道,“我也想離開靈州四處走一走,像阿姊一樣威風凜凜。阿姊那些女兵的訓練,我也並未落下……”
“好罷,也帶你去。”李遐玉並未告訴她,她早便想著將弟妹都帶上。
三人說說笑笑地走遠,李七娘李八娘也攙扶著站起來。侍婢們垂首給兩人整理衣冠,不敢多看多瞧多言,一時間周圍靜默極了。而李八娘紅腫的麵容已經扭曲起來,低聲道:“如此羞辱,他日必將百倍報之!嗬,十娘動不得,那個寒門賤婢還動不得?不過是區區折衝都尉的孫女,也敢折辱威脅於我!不讓他們闔家悔恨,誓不為人!”
李七娘輕聲寬慰道:“咱們這便去尋祖母,讓祖母給我們做主。”
李八娘甩開了她的手:“阿姊覺得我還不夠丟臉麽?!祖母已經有些日子不願見我,其他幾房也正冷眼等著看我們的笑話!”她咬牙轉過身,“如今婚事還捏在祖父祖母手中,還是安分一些罷!”說罷,她便含淚走遠了。
待人都走了個幹淨,李遐齡、李丹莘方小心翼翼地站起來。兩人默不作聲地將泥丸、石丸都收起來,假作賞花之狀迴到李丹莘所居的院子裏。雖說沒能用上彈弓,親手教訓李八娘,兩位阿弟多少有些惋惜。然而,自李遐玉出現之後,接二連三受到的衝擊,卻讓他們既興奮激動難耐,又暗暗擔憂苦惱。
“你……你家阿姊好厲害。”李丹莘支吾著道,想起去歲他還曾想過若是不同姓,正好娶了李遐玉,便覺得自己確實是太天真了。這般厲害兇殘的小娘子,他如何能鎮得住?真該為她未來的夫君掬一把同情淚。
李遐齡自是不知他還曾肖想過自家阿姊,與有榮焉地笑起來:“可不是麽?尋常小事阿姊都不會計較,若是真讓她氣惱起來,必定一擊即中。”然而,這般厲害的阿姊也讓他這當阿弟的毫無用武之地。如今他的心情真是又愉快又悵然,矛盾得很。“阿姊這般動手,倒是免了你去跪祠堂、受家法了。若是你們都督府的長輩怪罪下來,我們往後暗中來往就是了。”
“她也是一心為了姊姊出頭。”李丹莘道,“便是祖父祖母怪罪,阿兄、阿姊與我也會替她說話,你們放心就是。何況,最近祖父正因此事大發雷霆,想要整肅家風。誰對誰錯,他心中有數。倒是……八從姊想報複你們,日後可得千萬小心些。”
李遐齡沉吟片刻,低聲問道:“你可能打聽到,你那從姊要嫁的是誰?如今可身負官職?家中仕途可平順?若是那家都從文,我家都從武,倒是不好對付。不過,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多打聽些消息也好。她若是真起了什麽歪心思,我們也會百倍千倍地報複迴去,教她悔不當初。”或許,這便是天意?從武已經有阿兄與大兄,大概他再如何努力,也越不過他們去。而從文,卻需要他從頭開始打拚。但,從頭開始又如何?有阿兄在後頭,他盡管安心就是了。
李丹莘點頭:“我去問一問阿兄——咱們不如再去瞧瞧,阿姊她們正在忙什麽?”他有些擔憂,自家阿姊莫非也會漸漸受了李家元娘的影響,成為那般兇殘可怕的小娘子?
於是,兩人又悄悄地迴了崔縣君的院子,阻止仆婢通傳,緩步走到正房邊。隻聽裏頭李丹薇一字不落地背著新興公主的嫁妝單子:“……元娘,你可能估算出來,這些嫁妝價值幾何?當初我那些姊姊妹妹聽說時,眼睛都直了呢。”
“價值幾何?好些珍玩都價值連城,如何估算?如此堪比億萬金的嫁妝,薛延陀如今恐怕是又驚又喜又愁罷。”
“不慎”聽得的兩位小郎君麵麵相覷:旁人說起這樁國婚的嫁妝單子,無不羨慕嫉妒恨。怎麽這個小娘子所想的,偏偏就如此與眾不同呢?
☆、第六十一章 縱橫大漠
都督府後花園中發生之事,很快便傳遍了整座府邸,引來各房私下議論紛紛。雖說是自家小娘子受了侮辱,但畢竟事出有因,雙方又緘口不言,盧夫人也隻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當作什麽都不知道。李八娘那一房暗自飲恨圖謀日後報複,崔縣君卻是心中暢快難掩笑意,待李遐玉姊弟三人也真摯許多。於是,接連數日,李丹薇與李遐玉都得以自由自在地來往,無拘無束,愜意之極。
轉眼便到了三月初三上巳節,李七娘、李八娘在宴飲上依舊是光彩奪目,誰也不知曾經發生在她們身上的諸多紛擾。李丹薇、李遐玉幾人卻並未出現,索性策馬去了賀蘭山底下的莊園中。李丹薇對外宣稱是在此小住些時日,養一養病,實則次日就隨著李遐玉一行人越過賀蘭山,直奔大漠而去。
且不說崔縣君得到消息之後,該是如何悔恨惱怒,李丹莘又是如何羨慕嫉妒恨。李丹薇、李遐齡、孫秋娘卻似飛出籠中的鳥兒一般,追隨在李遐玉身後,隻管睜大雙目好奇地打量這個他們從未見過的廣闊天地。
賀蘭山草木幽深、雪山延綿,雖則時而有猛獸出沒、危機四伏,卻也充滿了樂趣。因河間府常年在附近巡查,又有年初謝琰一舉攻破馬賊老巢之震撼,山賊盜匪都不敢在附近停留太久。故而,帶著兩百女兵、兩百部曲共計四百餘人的李遐玉無所畏懼,將好友弟妹都護得緊緊的,權當隻是出來狩獵。
越過賀蘭山之後,便是一望無際的大漠,卻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身前是大漠孤煙、長河落日,雄渾而又蒼茫,靜寂而又危險;身後是林木森森、鳥鳴獸嗥,秀麗而又生機盎然。如此強烈的反差,不禁令人感歎天地造化之奇詭,更教人震撼於塞外與眾不同的風光。如此情景,莫說向來嬌養的李丹薇、孫秋娘,便是自忖也曾見識過大漠之殘酷的李遐齡,亦是深受震撼。
“這便是我大唐的浩瀚河山。昔年縱是有賀蘭山作為屏障,也抵擋不住胡人南下的鐵蹄。以守待攻,畢竟失之被動,損傷亦十分慘重。倒不如以攻代守,分而化之,再逐步將舉目可見的河山都收歸大唐疆域得好。”李遐玉道,輕鬆愜意的笑意消失無蹤,取而代之的是堅毅與執著,“日後,必要教馬鞭所指之處,皆成為大唐之疆土!”
開疆拓土,以殺止殺,以戰止戰,何其遠大的誌向。李遐齡心中動了動,甚至生出了幾分遺憾:為何阿姊不是阿兄?若她生為男兒,說不得便能同阿兄一樣,馳騁在漠北草原之上,他日立下赫赫功勳罷。
李遐玉迴過首,又叮囑道:“入了大漠,可不許似先前那般隨意。令行禁止,你們都須得聽我調度,不可違令。否則,就按我的規矩處置。”
“是!”李遐齡三人皆肅然迴應。
“元娘,吐穀渾人遣了信使在山下等候。”派出去的斥候已經趕迴,定娘稟報道,“慕容郎君日前已在前方峽穀之外紮營。”
“他們倒是很守時。”李遐玉瞥了李丹薇一眼,暗暗思索讓慕容若與她見麵是否合適。不過,人都已經來了,難道還能隔絕這兩人不成?何況,若是男未婚女未嫁,說不得便是一樁好姻緣呢?吐穀渾貴族甚至於王室的身份並不低,慕容若又是喜好外出的,總也好過嫁入那些個世家大族中,成日被規矩束縛。罷了,橫豎什麽都尚未發生,她再如何多想也無益。
眾人隨著吐穀渾信使的指引,策馬來到慕容若的營地當中。遠遠看去,雪白而又華麗的氈帳如同牛羊群臥在褐色的山地上,毫不低調。李遐玉等人翻身下馬,慕容若帶著侍從迎過來,目光掠過她身後的幾人時,微微停了停。
李遐玉不動聲色地將李遐齡三人引見給他,自然不說名字,隻提序齒排行。李丹薇雖是認出了眼前的胡人郎君,卻也並無異狀。倒是慕容若淺笑道:“想不到還能再見到這位小娘子,果真是有緣。”這句話在胡人聽來或許毫無異狀,但於世家小娘子而言多少有些輕佻之感。他卻也不再提別的,禮儀周到地將眾人邀入已經紮好的氈帳中。李丹薇眉頭微微一蹙,也並未放在心上。
待到好友弟妹皆安置下來之後,李遐玉才前往慕容若的氈帳內討論此次行動。兩人簡單就輿圖做出了布置,待分別時,李遐玉似笑非笑道:“慕容郎君這迴帶了這麽些貴重之物,若不做誘餌,當真是可惜了。”慕容若苦笑著迴道:“拗不過長輩的好意而已。不過,此次既然是奔襲,這些物資皆不必帶上,迴程時再過來休養些時日就是了。”
“原來如此。”她還以為他當真有諸葛丞相之能,算定了她會帶上十娘姊姊一同過來,正好大獻殷勤呢。
“倒是李娘子,為何翻越賀蘭山而來?莫非你們並非涼州人,而是靈州之人?”慕容若又問道。他此次路過涼州時,特地去拜訪了姑臧李氏、涼州都督府,均未能遇見意中人,心中失落之極。沒想到,卻是先前的猜想居然都錯了。這兩個李家小娘子,究竟是什麽人?靈州都督府出身?隴西李氏丹陽房之後,大敗他們吐穀渾的衛公李靖之侄孫女?
“是涼州人或是靈州人,當真重要麽?”李遐玉抬了抬眉。
慕容若眸光微動:“十分重要。”
“那你便去問我阿姊就是。”李遐玉轉過身,“不管你有什麽心思,都不必對我們使。隻要阿姊答應了,你又確實誠心誠意,無論你是胡人漢人,我們都不會反對。”她當然不會反對,自家還將有個鐵勒族的表嫂呢。然而,那些反對之人可都是能主宰李丹薇婚事之人——便是出了先前婚事被奪的變故,崔縣君、盧夫人亦不會輕易鬆口答應罷。
“多謝李娘子。”慕容若朝她行了個叉手禮,俊美的麵龐上含笑,猶如春暖花開。
小兒女的心思暫且放在一邊不提,慕容若因顧忌漢人小娘子的矜持羞澀,亦不敢做出什麽逾矩之事。於是,一行數百人一路疾馳,很快便越過涼州地界,直奔甘州、肅州之北,靠著奇襲奔襲,再次橫掃各路馬賊。短短兩月之內,西至張掖河、居延海,東至賀蘭山,皆留下了他們的赫赫威名。
許是因好友弟妹皆在身邊的緣故,李遐玉稍微收斂了些,不再做什麽割頭顱送人之類的兇殘事。雖說隻她一人統領女兵與部曲,卻也將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條,攻守得宜。作為首領,她也不再貿然上前進攻,而是率領輕騎掠陣壓陣。一群吐穀渾人見狀,多少有些不習慣。直到因馬賊的頭顱取了沒什麽用處,她暗中命部曲築幾個京觀示威,他們方鬆了口氣——如此兇悍,這才是他們熟悉的李家小娘子嘛!
李遐齡三人也並非隻是遠觀戰況,偶爾亦會搭弓射箭助自家人一臂之力。甫射箭時,麵對那些活生生的人,他們多少有些不適應。但馬賊窮兇極惡,不知沾染了多少鮮血,殺之反倒是為民除害。故而,他們咬一咬牙,也讓自己見了一迴血。親手殺人,到底是奪人性命,也令三人心中微微有些抵觸。隻是,一而再再而三,便漸漸麻木了些。也因此,李遐齡確定自己並不適合血腥,不適合親自上戰場廝殺。便是日後能成為雄鎮一方的都督,他也更傾向於在軍帳中運籌帷幄,而非身先士卒。
四月末,當他們再度迴到賀蘭山腳下的莊園時,每人都似被淬煉打磨過的刀劍一般,越發光華內斂。李丹薇啟程迴靈州,約好冬日再同行;李遐齡迴了老宅,更專注於讀書進學;孫秋娘則仍陪伴在李遐玉身畔,協助她一同整理從馬賊處打聽得來的各種消息。
由於此次剿滅馬賊以奇襲與長途奔襲居多,並沒有太多時間來拷問俘虜,及時將各種細枝末節抽絲剝繭。故而,李遐玉命部曲女兵們將最細微的消息都用暗語記錄下來,事後一同整理。自十來夥馬賊中得到的消息,比她事先所想的更多,收獲也出乎意料——她不僅得到了當年肆虐懷遠縣馬賊的下落,亦夾雜了一些漠北鐵勒部落的消息。
看見這些消息的一刹那,她便倏然立了起來,吩咐部曲去替她傳話。然而,頭一個自她口中說出的名號,卻既非祖父李和,亦非祖母柴氏,而是時隔數月不見的謝琰。“阿兄……”她怔了怔,這才反應過來,下一刻卻又覺得自己有些奇怪——想到阿兄又如何?他們年紀相近,想法相近,幾乎不用言語溝通便能彼此相互理解。他亦從來都隻會支持她的各種奇思妙想,頭一個想到他不是理所應當麽?
“將這封密信帶給阿兄。”匆匆寫下些關鍵字句後,她便吩咐道。
部曲行禮退下,旁邊的孫秋娘眨了眨眼:“這般重要的消息,何不等稍後幾日,端陽節時見到謝家阿兄再說?”因謝琰、孫夏都已經入了軍府,又適逢他們番代征防,在懷遠縣戍衛兩個月,故而自大漠迴來之後,她們尚未及時與他們通消息。而端陽正好是換防的時候,又可休沐,一家人方能團聚。
“事情緊急,拖延不得。”李遐玉道,“或許阿兄亦能發現些許蛛絲馬跡。”
翌日一早,接到密信的謝琰看完那幾行字後,便將紙張燒毀了。他沉吟片刻,思及最近從漠北過來的幾個商隊,又派部曲去靈州向康五郎打聽消息。孫夏在旁邊閑來無事,嘟噥道:“怎麽元娘、二娘都不想著給我寫封信?”話中多少有些連他自己也並未察覺的醋意。
謝琰瞥了他一眼,心中淡淡的喜意不知為何又多了一分。
☆、第六十二章 端陽小聚
靈州諸縣之中,以懷遠縣為最北端。因西接賀蘭山,又有黃河入境,土地肥沃、物產豐饒,故而常年受胡人與馬賊侵襲,時常燃起烽火。河間府在此戍衛多年,逐步在邊境附近建立了許多烽燧,以作警示監視之用。偶爾,烽燧中的府兵也會查驗往來商隊的過所,以免有薛延陀人或西突厥人細作混入其中。然而,接連數月,前往薛延陀以及鐵勒諸部的商隊陸續減少。這番變化,自是引起了謝琰的注意。
離開懷遠縣的時候,滿載著貨物的粟特商人們都帶著圓滑的笑意;迴程之時,他們臉上卻滿是疲倦與苦澀,顯然並未做成什麽好生意。更有些販賣貴重絲綢香料的商人難掩憤慨,嚷嚷著薛延陀人都是強盜馬賊,再也不會與他們做生意之類的話。
謝琰命隨行的部曲將他們的名字記下來,私下又遣人去拜訪他們,詢問清楚究竟發生了何事。將這些商人的抱怨匯聚在一處,又思及李遐玉給他捎的消息,這位河間府最年輕俊美的隊正微微一笑:總算等到了。
五月初五,端陽又至,家家戶戶門懸艾草人勝、菖蒲葉劍,更隱約傳來濃濃的雄黃酒氣息,諸裏坊間皆是粽葉飄香。謝琰與孫夏一前一後,策馬奔入弘靜縣城,在李家老宅前下馬。仆從將馬牽去馬廄中,兩人快步走到內院。
內院門前,走出一位明眸皓齒的窈窕少女。她的膚色微黑,一雙眼眸卻依舊黑白分明,仿佛會說話似的靈動無比,更透著幾分堅毅之氣。謝琰腳步略停了停,這才接著向她走去。恍然間心中卻想著,怎麽不過是兩個多月不見,便覺得她身量又高了些,眉眼也仿佛徹底脫去了稚嫩?這種一日一日瞧著她漸漸長成的感覺,隨著時光流逝,變得越發清晰也越發複雜。既有欣喜,亦有隱約的悵然,複雜得他不願意去細想。
李遐玉梳著雙環望仙髻,插著火紅的石榴花、瑪瑙梳、金銀錯雙釵,身著六幅石榴裙、鵝黃色榴花紋半臂,手中拿著兩條五色縷,笑盈盈地望過來。謝琰、孫夏在她跟前站定,便聽她道:“上阿兄續命”,將五色縷係在他們的手臂上。
這五色縷著實結得很一般,粗細不一,一看就知道是她親手做的。謝琰、孫夏自然不會嫌棄,然而對比旁邊孫秋娘遞上來的五毒香囊,卻是差異甚大。幸而李遐玉也並不在意,笑道:“許久沒做女紅了,隻能做幾條五色縷,聊表心意。”一家人戴的都是她做的五色縷,除了柴氏笑罵了幾句之外,大家仿佛都覺得她做成這樣也理所應當,倒教她難得有些臉紅耳熱起來。
“你還記得如何做,我才覺得驚訝。”謝琰笑道。孫夏亦是大大咧咧道:“你那雙手和我們一樣,都是拿刀拿斧頭拿弓箭的,再去拿什麽針線,豈不是可惜了?”孫秋娘更是忙著表衷心:“阿姊往後都不必動手做這些,隻管交給我就是了。”
聽得他們這般說,李遐玉也坦然許多。四人說說笑笑地往正院內堂而去,又逢李遐齡捧著黃米角黍、連串小粽子與小弓小箭過來,自是禁不住敘了別情。待到得內堂,拜見了端坐在長榻上的李和、柴氏之後,謝琰、孫夏便迴了院子換衣衫。再到內堂中與家人團聚,共用午食的時候,他們卻見李遐玉三人已經一時技癢,頑起了“射粉團”遊戲。
所謂“射粉團”與射靶很相似,不過是將幾十步外的草靶換成小粽子與角黍罷了。因蒸熟的粽子角黍皆光滑軟糯,射中並不容易,須得好生把握力道方可。當然,對於自幼苦習騎射的幾人而言,射中不難,射中自己喜好的口味卻不容易。
李遐玉射了棗泥粽與含香粽,將箭枝拔下來,嚐了嚐味道。李遐齡、謝琰射中之後,卻是直接將箭上串著的粽子角黍咬下來——即使如此,動作也毫不粗魯。孫秋娘射了好幾種口味的粽子,分給諸位長輩吃。孫夏實在辨不清楚粽子的口味,索性將剩下所有都射了,大吃大嚼起來。
遊戲之後,節日的氣氛也越發高漲了。一家人用過了豐盛的午食,便催馬去附近的河渠裏看龍舟競渡。因不過是弘靜縣內諸裏坊推舉的競渡船隊,論精彩激烈自是比不得靈州上百船隊的你爭我奪,卻也足夠令百姓們情緒高昂了。不僅河渠附近站滿了圍觀者,河堤邊那些最佳觀景之地臨時搭建的小樓、行障內亦是衣香鬢影。
柴氏並未提前準備,隻是帶著孩子們來湊湊熱鬧而已。不過,毫無準備地來到人山人海之中,想看競渡也並不容易。倒是縣令朱家很是客氣周到地將她們邀到自家的小樓上。李遐玉、孫秋娘跟著柴氏見過縣令娘子陸氏,謝琰、孫夏、李遐齡則隨著李和在郎君們的宴席上坐了下來。
孫秋娘與朱二娘已然是很要好的閨中密友,兩人把著手臂說悄悄話,一時竟顧不上看競渡。朱大娘因已經說了親事,越發沉靜,與李遐玉相對無言。李遐玉坐得有些悶,便借口更衣,悄悄地帶著思娘、念娘下了樓,繞開激動不已、喝彩不止的人群,遠遠地沿著水渠漫步。
主仆三人正自得其樂,忽聽後頭傳來輕笑聲:“不經意便瞧見你悄悄溜出來了。怎麽,競渡很無趣麽?”迴首望去,卻是謝琰拂開身側的垂柳枝,立在飄飄揚揚的柳樹底下,怡然微笑。
“阿兄不也過來了麽?”李遐玉欣然一笑,“若是勢均力敵,這競渡或許還有趣些。可惜船隊實力相差太大,一眼便能看出勝負,所以才覺得頗有些沒意思。說來,阿兄若能勸祖父讓軍府中的府兵也出一支船隊,或許便能在競渡中爭搶彩頭了罷。”
“祖父可不舍得將校場訓練的時間換成練習競渡。”謝琰迴道,“再如何勸,他也不會答應。而且,爭得彩頭又有何用。於軍府毫無用途之事,祖父決計不會去做。”
“就當作是練習水戰?”
“嗬,水戰?在漠北有水可戰麽?”
“別小看漠北,你的輿圖中不是畫著好幾條河麽?”
說罷,兩人都不約而同地笑起來。謝琰走過來,與李遐玉並肩前行,思娘念娘二人跟在他們身後,皆是默然不語。無論是隨意地說話,或是突然閉口不言,兩人都覺得很是自在。既不會多思亦不會多想,仿佛無論對方做什麽都無妨。迴憶起來,他們也已經許久不曾單獨相處了。並非男女大防迴避,而是李和治軍嚴厲,自從謝琰入了軍府之後便忙碌起來。若非逢節日休沐時換防,恐怕接連數月都難以見上一麵。
來到一處開闊空地後,見周圍靜寂無人,李遐玉低聲問:“阿兄可接到我之前寫的密信?當年襲擊懷遠縣的馬賊,果然與鐵勒部落有關,至少有一半是鐵勒人。平時在部落中遊牧,到得牧草青黃不接的時候,便出去以劫掠為生。想來,另一半人應當是漢人,卻毫無是非善惡之念,隻管趁著機會殺人得利。”
“若是如此,說不得這些馬賊已經成了薛延陀人的細作。”謝琰道,“否則,他們身為馬賊,在外遊蕩劫掠就是了,又何必假冒名籍混入軍府之中?當時祖父將那幾個細作除掉,確實很是幹脆利落,也解除了未來的心腹大患。不過,這些馬賊久尋不得,或許是投奔了那些個鐵勒部落,又或許隱姓埋名藏在百姓之中。”
“也許是商隊?”李遐玉思索著,“他們近年仍然不斷地作亂,行蹤又靈活不定,說不得便用了什麽法子掩飾自己的身份。或許咱們應該打聽打聽,那些往北去的商隊中可有什麽一夜暴富、形跡可疑的行商。”
“便是有,最近他們也不好過。”謝琰接道,“你給我的密信中不是提到,鐵勒部落近來異動頻繁,時常遷徙,與馬賊遭遇多次麽?我最近亦發現,往北的商隊越來越少,不是貨物被薛延陀人低價強買強賣了,便是被來曆不明的馬賊盜匪搶了。”
他垂下眸,望著身邊的少女;李遐玉恰抬起眸,目光清亮——兩人相視一笑,不必言說,便理解了對方的言下之意。
“價值億萬金的嫁妝,果然讓薛延陀人開始上躥下跳了?莫非他們不想自己拿聘禮,正在強征其餘部落的牛羊財物,所以才使那些鐵勒部落頻繁遷徙?強買強賣且不提,敢在薛延陀境內公然劫掠的馬賊盜匪,一定與他們脫不了幹係。”
“阿玉,這是個將這些真真假假的馬賊盜匪一網打盡的好機會。以商隊受劫掠的名義,軍府才有足夠的借口派兵出頭。”
李遐玉雙眸一亮:“這迴我不必孤軍奮戰了?不過,這是個攫取軍功的好機會,軍府中其餘人恐怕也不會甘心罷?若是去的府兵太多,咱們家的部曲還好,女兵便不好隨著同去了。說不得,到時候還須得兵分兩路才行。”她如今絕不可能放過這等磨練女兵的好機會。
“咱們且先去‘探一探’,若是馬賊盜匪數目眾多,自是不會落下其他人。”謝琰道,“初次出擊的麵子,想來他們應當也願意留給我。畢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在大漠、漠北中自由來去,尋得著馬賊盜匪的蹤跡。他們想與我搶得首功,也須得有那份本事。”
“那……需要遣人去問一問慕容若麽?他也正在尋仇人呢,說不得就在這群真真假假的馬賊盜匪之中。”李遐玉又道。
謝琰不由自主地看了她一眼:“這迴與慕容若所帶的吐穀渾侍衛配合得如何?”他有些意外,李遐玉竟會突然想起慕容若來。初見之時,她分明對這個年輕的鮮卑郎君很是冷淡,但那慕容若卻總是欲言又止——是他想得太多了麽?
“比上迴好些,吐穀渾人的戰力亦是不俗……”李遐玉滔滔不絕地說起了此次各種奇襲、奔襲,話語中自是頻繁出現“慕容若”這個名字。謝琰聽著聽著,思緒微微一動,時不時點評一兩句,心中滋味越發複雜難言。
☆、第六十三章 大局初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