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賀蘭遊獵
賀蘭山位於弘靜縣之西,距縣城將近百裏。因山勢雄偉,望之如萬馬奔騰之狀,是以胡人稱其為“賀蘭”,由此而得名。它西接大漠,東臨黃河,延綿五百餘裏,猶如月牙形狀,是靈州境內最宏偉壯闊的山脈。
此山由南迤邐向北經靈武縣,又經弘靜縣西,越過懷遠縣,東北部與黃河相望,足足跨越靈州三縣所轄之地。若以山脈走勢來看,南端較為平緩,中部多奇峻高山,北端則多為石坡。因最為陡峻瑰麗的中段位於弘靜縣境內的緣故,故而若欲賞賀蘭山美景,便須得自弘靜縣中的山麓攀登方可。
如今天候頗為涼爽,正是前往山中賞景的好時候,驛道旁邊許多車馬均朝著西方轔轔行去。也因此,李遐玉、李丹薇一行人順著驛道馳行而過時,亦並未引起什麽人矚目。
不過百裏之遙而已,眾人騎著駿馬,隻需兩個時辰便渡過黃河來到山麓底下的莊園中。李遐玉等人瀟灑地翻身下了馬,自有裝扮異常精幹的女兵將馬牽去馬廄,又有人上前稟報說午食已經備妥。一切皆井井有條,人人各司其職,分毫不亂,宛如紀律嚴明的軍營。
李遐玉已經很是習慣,簡單吩咐了兩句之後,便迴首笑道:“想來十娘姊姊也累了,不如且去我住的院落中歇息片刻,咱們一起用了午食,再上山罷?橫豎能住好幾天,也不差這一時半會。”
李丹薇細心觀察著周圍侍婢的舉止,頗為驚訝:“妹妹家這些侍女瞧著絲毫不像尋常人,行走間頗有武人風態。難不成,是用了訓練部曲的法子調教這些婢女?”說著,她不免迴首看了一眼自己帶的兩位貼身侍婢。這已經是她耗費了許多氣力教出來的了,平日瞧著皆十分利落英氣,如今卻怎麽都覺得精氣神差了許多。
李遐玉頷首:“祖母過去曾親自教貼身婢女習武,是以我家一直有婢女習武的傳統。我因意欲從軍征戰,所以特地將婢女都當作女兵教養。日後,她們可都是要隨著我上戰場的,身手軍紀皆馬虎不得。”
她如此坦然地道明誌向,令李丹薇怔了怔,欽佩道:“我習騎射不過是興趣所致,原來妹妹卻有這般豪壯的誌向,真是巾幗不讓須眉。”能讓一個小娘子選擇如此艱難的路途,想必其中有許多內情。然而,不論如何,這種勇氣亦是常人遠不能及的。
此莊園是豢養女兵所用,並非尋常那些供主人家消夏賞玩的園子。因而,即使是李遐玉所住的院落,也顯得有些簡陋。不過,陳設看著極盡簡單,卻十分幹淨。眾人在正房內坐下來,李遐玉便吩咐侍婢換了張長胡桌並數個胡床:“平常咱們都各自分食,如胡人那般對坐同食,倒也熱鬧些。”
李丹薇坐上胡床便不想挪動了,笑道:“家中也有胡床,但偏偏祖母阿娘都說有失儀態,不肯讓我坐。我那些兄弟們懶洋洋往上一靠,卻無人指責他們,瞧著都愜意得很。”因在場者皆不是外人,她索性便徹底放鬆了,完全倚在旁邊的隱囊上,舒舒服服。
“在這個莊園內,十娘姊姊隻管自己愜意便是了。”李遐玉迴道,“因沒有長輩在,平素我亦是半點都不會委屈自個兒的。”
這廂兩人親熱地說話,另一廂李遐齡、孫秋娘卻是怎麽也坐不住。他們亦很少來到這座莊園,對李遐玉日常的衣食住行皆充滿了興趣。兩人精力都異常充沛,四處打量觀察著正房內的各色擺設。然而,李遐玉對這些並不上心,擺設自是少得可憐,幾間房內皆是空蕩蕩的。於是,他們心中都開始盤算著為阿姊添置些什麽物件,又煩惱大件運來不易,小件單擺出來也不合適。
李遐玉見他們這個說去書房瞧瞧,那個說想去廂房走一走,將整座院落都翻了一遍,不由得失笑:“要用午食了,趕緊些迴來。十娘姊姊還在呢,當著客人的麵,你們倆可不能失禮。”李遐齡、孫秋娘這才戀戀不舍地迴到位置上。
“妹妹若將我當成外人,我可是不依的。”李丹薇笑道。
“便是自家人,也不能慢待。”李遐玉迴道。
李遐齡、孫秋娘便笑嘻嘻地與她們告了罪,一左一右坐在李遐玉身側,恨不得將阿姊霸得緊緊的。這幅景象令李丹薇又禁不住笑了:“妹妹家中兄弟姊妹情誼深厚,看著真教人豔羨得很。”她出身於大族,兄弟姊妹實在太多,很難不生出些齟齬來。何況又有上一代的恩怨留存下來,便是親近如家人,亦多有虛與委蛇的時候。
“別瞧他們如今看著乖巧,兩人也時常執拗爭執。為著些許小事,趁著我不在便鬧騰起來。”李遐玉道。李遐齡、孫秋娘沒想到她對這些都清楚得很,神情不由得微微一變,多少有些懊惱緊張。
李遐玉斜了他們一眼,又道:“隻不過都是些孩子間的意氣之爭,遲早都會過去,亦算不得什麽。”兩人這才鬆了口氣,心中暗暗發誓,下迴便是再要爭鬥,也需得做得更隱蔽些。他們怎麽就忘了呢?阿姊對家中的掌控,也不過比祖母稍遜一分而已,許多事都瞞不過她去。
此時,侍婢們已經將飯食一道一道呈了上來,李遐玉便道:“都是些莊園中出產的粗茶淡飯,十娘姊姊莫要嫌棄。” 賀蘭山之東、黃河之西有數千頃沃土,靈州許多世家都在此購置了莊子,種糧養牛羊馬匹,出息皆很是不錯。李家借由地利之便也得了幾個莊子,一邊以部曲屯田,一邊以屯田出息來養兵。
“田園野趣,多少人求而不得呢。”李丹薇勾起嘴唇,“我倒是想嚐嚐,賀蘭山的水土養出的吃食究竟有何不同。”
說是粗茶淡飯,味道卻也不錯。新鮮魚膾晶瑩剔透,如新雪堆砌;蒸鵝肉羹甘甜無比,清淡宜人;昆侖瓜(茄子)輔以肉糜煎炸,口味略重卻也誘人;蕨菜等野菜做的羹湯則鮮嫩無比,正合時令。各色主食糕點雖看著色相稍差,滋味卻很足。尤其是芝麻胡餅、櫻桃饆饠,做得異常鮮香酥脆,眾人都忍不住多吃了幾個。李遐玉便吩咐廚下再做一些充作幹糧,待會兒隨身帶著,也好在狩獵的時候食用。
稍作歇息之後,一行人便驅馬上了山。賀蘭山中猛獸眾多,熊、虎、狼、豹都很常見,冬季時也常有惡獸下山傷人。雖然帶了一隊女兵隨行,又有謝琰遣來的數十部曲護衛,李遐玉卻並不打算深入山中冒險。她們常年在山麓附近練習騎射,也時常狩獵,自是知道何處有成群的野灘羊、鹿群出沒。她便隨意帶著大家去了最近的一處緩坡之上。
山麓緩坡皆為天然草場,奔馬射獵再愜意不過。甫策馬繞了一圈,眾人便發現一群野灘羊正遠遠地聚在一起吃草。雖說灘羊均很警覺,一受驚便四下奔逃,卻經不住李遐玉、李丹薇一箭又一箭,不多時便足足倒下了十餘隻。
“射得好!!”部曲與女兵皆在一旁喝彩,欽佩之色毫無虛假。主人家射獵,他們隻管在旁邊掠陣,時不時也會射些小獵物。
李丹薇眉飛色舞、興致高昂,撥馬往旁邊而去,又發現一頭鹿,便縱馬追了過去。她的貼身侍婢自是不能讓她出了視線之外,也趕緊隨上去。李遐玉隻使了個眼色,女兵們便繞路跟上,遠遠地看顧著。
眼見著姊姊們收獲豐富,李遐齡也欲張弓射箭,卻始終無法對準幾頭驚惶亂奔的小灘羊。他瞄準了好半晌,又懊惱地放下弓,如此反複好幾次,仍是黯然地換了狩獵目標。孫秋娘見狀,本想刺他幾句,但見他有些垂頭喪氣,也覺得心裏頗不是滋味。
於是,她壓低聲音道:“阿姊難得帶我們出來狩獵,你這般豈不是掃興?”
“……小灘羊獵來何用?身上又沒有多少肉。”李遐齡道,“方才也是沒趕上射大灘羊而已。我並不是頭一迴狩獵,以前不也得了不少獵物麽?”隻是,仔細迴想起來,確實從未射過幼仔而已。
“那便多射些野兔、雉雞、狐狸。”孫秋娘道,“免得阿姊以為你射藝不佳。”
“放心罷,我一定獵得比你多。”
兩人較著勁,你追我趕,最終收獲倒也很是不少。李遐玉見了,自是誇讚了他們一番。
及日落時分,他們才迴到莊園。李遐玉命部曲將獵物分別送去河間府軍營以及謝琰、孫夏處,又留了幾頭灘羊一頭鹿送迴家中。剩下的除了他們自己炙著吃之外,便讓廚下燉肉與莊園中諸人共享。
因著李丹薇射了一頭鹿,她便興致勃勃地指點廚下做一樣吃食“熱洛河”。將鹿血調味灌進鹿腸中,而後過油微微煎炸。吃著外酥內糯,且沒有任何腥味,口味十分獨特。不過,鹿血是大補之物,不可多食,大家便隻是略嚐了嚐。至於炙鹿肉、炙羊蹄等,便不必顧忌了。好不容易放縱一迴,吃得油膩些又何妨,事後再喝些消食的桔皮湯就是了。
一連幾天,他們早出暮歸,時而無所事事地在賀蘭山上遊蕩,時而躺在山坡上看雲卷雲舒,時而引弓射箭狩獵。這般閑適自在的時光總是過得格外快,轉眼間,李丹薇便接到別莊遣人催她迴轉的信。
李遐玉發現,不過刹那之間,她璀璨的笑容便略有些黯淡起來。不論是寒門女子或是世家貴女,不論是否需要操勞生計,都總是會為各種禮儀規矩所苦。男子醉心騎射,旁人便讚“勇武”;女子喜好騎射,卻隻能偶爾玩樂。男子隨意應酬,旁人讚“長袖善舞”;女子的交際卻始終隻能困在方寸內院中,不然便引來一片側目。
然而,若是一舉一動都合規矩,不可率性而為,虛度光陰又有什麽趣味呢?
☆、第三十六章 意外消息
“妹妹,這些時日我還未曾仔細瞧過這座莊園呢,不如帶我四處走一走?”不過片刻,李丹薇便收拾好了心緒,再度恢複了笑吟吟的模樣,“偷得幾日閑,已是幸甚。往後真不知是否還能來這座莊園,再去賀蘭山狩獵奔馬。趁著尚有些空暇,能記住幾分景致便是幾分,往後也可時常念起來。”
“十娘姊姊隨我來。”李遐玉道,引著她往外走。李遐齡、孫秋娘見狀,也遠遠地跟在後頭。幾位貼身婢女亦默不作聲地帶上披風、食盒等物件隨了上去,以防主人有什麽不時之需。
莊園的布局其實十分簡單,正中央是由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院落聚集成的宅院,修著厚實無比的兩道院牆,以備野獸或馬賊山匪的攻擊。兩道院牆之間便是夯土築成的環形演武場,不同地段放著不同的兵器,適合不同兵種使用。宅院之外,則是數十頃阡陌交織的良田,引水渠附近還有桑樹魚塘。遠遠望去,暮色四合,炊煙緩緩升起,田野中麥浪湧動,視野十分開闊。
莊園坐落在山麓底下,於山坡上還建有馬廄以及牛羊草棚。成群的牛羊與駿馬,均在豐美的山坡草地上放牧,猶如點綴在翠色棋盤上不斷移動的棋子。
“妹妹習武從軍,可曾想過往後?”李丹薇立在田埂上,忽而迴首問,“我從幼時起,便無比羨慕兄弟們可學文習武,未來出將入相。男子的天地何其廣闊,誌向何其紛繁不同?出仕者春風得意,從軍者矢誌報國,修文史者流芳百世,隱逸者亦賢名遠揚。便是那些紈絝子弟,還能道一聲風流。偏偏女子卻被限製在後宅之內,隻能出門上香,遊玩飲宴,便是騎射狩獵也多有人側目而視。而女子的一生,若能嫁個好夫君,生養個好兒子,便似是圓滿至極,再無遺憾。名留青史的女子,非因夫君兒子,隻憑著自己之能者,罕見至極。”
“不錯,且不說需操勞生計的尋常民眾。那些生在富貴之家的男子生來仿佛想做什麽便能做什麽,女子生來卻好像隻需主持中饋或悠閑享樂。”李遐玉道,“他們還認為自己在外奔走疲憊不堪,為了供養家人無比艱辛。而女子隻需耗費他們掙來的錢財名望,依附他們而生,所以隨他們如何拿捏。”她頓了頓,又道:“但,誰可曾想過,天下間所有的女子是否都願意過這樣的生活?若是女子能入仕或能經營私產,是否所有人都仍隻會待在後宅之中?巾幗不讓須眉……或許巾幗本便不須讓須眉呢?隻是一直沒有機會罷了。”
李丹薇眸光閃爍,牽住她的手:“妹妹所得的機會,委實來之不易。”
李遐玉垂下眸,微微一笑,想起祖父祖母的殷殷期盼與隱隱擔憂,想起兄長們的信賴與弟妹的崇敬。“我出身寒門小戶,隻需獲得家人支持便足矣,無需顧慮他人的目光。便是往後人人視我為異類,我亦不在乎。不過,原本從軍也僅僅是為了報仇雪恨,如今卻越發覺得隻有強大才能掌控自己的生活,而非依附他人,隨他人擺布。”女子,隻有強大到連世俗規矩也能夠無視,才能真正過上屬於自己的生活罷。然而,欲在此時此世成為這種強者,何其艱難。
“……你說得是。都說世家貴女地位高,便可隨心所欲。但其實哪有什麽真正的隨心所欲?依舊隻能在眾目睽睽之下,不能隨意逾矩。”
“可不是麽?出身世家,若想保有名聲,便不得不遵從規矩。便是出身高貴如平陽昭公主,也須得急流勇退。每每想到她的才華,便覺得實在惋惜得很。”
“平陽昭公主若非適逢亂世,亦不可能展露才華。”李丹薇長長一歎,“公主又如何?生在亂世下場淒慘,生在盛世也不得安寧,連親事都可能是明晃晃的利益交換。金枝玉葉、天皇貴胄,說來也可憐可歎,又有些可敬可畏。”
李遐玉略作思索:“十娘姊姊說的是文成公主?”幾年之前嫁給吐蕃和親的文成公主,其實是宗室之女。她是大唐第二位和親公主,第一位則是嫁與吐穀渾的弘化公主。雖說兩位都非正經的金枝玉葉,但到底出身也頗為高貴。吐穀渾降唐需要安撫,吐蕃勢大主動示好亦不得不應允,隻能挑選兩個女子擔當重任了。非戰敗而和親,公主的地位自是尊崇一些。不過,遠嫁胡族,語言不通,習俗相遠,這一生又何嚐好過呢?然而,換而言之,若這並非婚姻家事,而是謀略政事,卻又是另一番際遇了。
李丹薇搖了搖首,低聲道:“先前聽聞薛延陀遣使往長安求公主下降,聖人多有猶豫。最近卻似是發生了什麽事,不得不答應了。出降的是新興公主,聖人親出的十五帝姬,還未及笄呢。”
刹那間,李遐玉想起祖父近來的忙碌,隻覺得之前的諸多疑惑迎刃而解。然而,她卻始終無法理解——聖人居然會許以薛延陀親出的帝姬?大戰之後不過兩年有餘,薛延陀之勢已經恢複到了如此地步?這位貴主下降之後,那群混賬東西的氣焰豈不是更囂張?難不成朝廷居然相信,娶了公主之後,他們便會安分下來?!
見她神色迅速變換,李丹薇自是明白這個消息於她而言實在太過意外。她牽著神思不屬的李遐玉往迴走,寬慰道:“新興公主出身雖低,但到底是聖人的親女。想來此事未必能成,我也不過是偶爾聽見家中祖母阿娘提起罷了。”
“十娘姊姊……”李遐玉心中紛亂無比:她滿心想著為爺娘報仇,所以才習武從軍。但卻從來不曾想過,朝廷居然會與薛延陀交好!若以公主下降,以如今之勢,至少十餘年內不可能再起戰事!那她的仇恨怎麽辦?再忍十餘年?再苦苦等待機會?
好不容易,她才壓下心頭的震驚與慌亂,看向一臉無措的李遐齡、孫秋娘時,已然恢複了平時的模樣:“我隻是被這個消息嚇了一跳罷了。無妨,你們不必多想。明天一早十娘姊姊便要迴別莊去了,可是需得立即啟程往靈州?”
李丹薇鬆了口氣,頷首:“因離得不遠,索性便迴去罷。約莫在傍晚時,便能到靈州。”
“既是如此,咱們今夜可得好好熱鬧熱鬧。”李遐玉道,“我依稀記得前些時日帶了些西域的葡萄酒過來,不知姊姊可能飲幾杯?”
李丹薇笑聲清脆:“別說幾杯了,便是飲上一壺也使得!”
李遐齡望著她們興致高昂地走遠,想起方才自家阿姊的神情變化,心中仍有幾分擔憂。隻是,方才他站得遠了些,不曾聽見她們到底在說些什麽。孫秋娘拎著裙角追了上去,留下話道:“你在這裏胡思亂想又有何用?阿姊有什麽心裏話也不會對咱們說。”說到此,她心中難免酸澀,卻仍是接著道:“咱們年紀小,幫不得阿姊,但若是換了謝家阿兄,說不得便能給阿姊出主意了。”
李遐齡瞬間醒悟過來,點頭道:“我立刻派人去告知阿兄。希望阿兄若是有空閑,便早些過來探望阿姊。”
這一夜自是歡歡喜喜熱熱鬧鬧,無論是李遐玉或是李丹薇,看起來都仍是一如往常。因兩人都飲了不少酒,頭暈目眩,索性便在一張床上同榻而眠。尚未睡著的時候,她們低聲聊天,各說各話,毫無關聯,偏偏也說了許久,這才沉沉睡去。在旁邊服侍的貼身婢女們聽在耳中,都禁不住相視而笑。
次日一早,用過朝食之後,李遐玉便將李丹薇送到莊園之外。
“好妹妹,改日你若來了靈州,定要去都督府探望我。我去年親手釀了杏酒,正好取出來給你嚐一嚐。”李丹薇翻身上馬,淺淺一笑。
“好。”李遐玉答應道,“靈州與弘靜縣相距不遠,我定會多去探望姊姊,也好給姊姊解解悶。”
“那我便等著你!”說罷,李丹薇便策馬離去,再也未迴首。
李遐玉望著她的背影,直至再也看不見了,才轉身往莊園裏走去。這時,先前強自壓抑不去細想的消息便又浮上心頭,讓她難免心生焦躁。她忽地迴過首,對李遐齡、孫秋娘道:“我去周圍散一散心,你們在莊園裏隨意些。”兩個孩子乖乖頷首,目送她快步走向馬廄,牽出自己的愛馬,撥馬飛奔而出。
李遐齡不免又往外頭看了好幾眼,低聲嘟噥:“阿兄怎地還不過來?”
“許是一時有什麽事耽擱了。”孫秋娘道,“阿姊瞧著還好,一時半會兒應當無妨。”
兩人卻不知,李遐玉縱馬飛奔出去之後,卻並未刻意控製方向。周遭的景致從熟悉變得陌生,她一時間有些茫然,似乎並不明白自己要去往何處,更不清楚要與何人分享自己內心的不平與焦灼。然而,不過猶豫片刻,她卻勒緊韁繩,再度策馬奔跑起來。有意無意,她又一次踏上了熟悉的路途,往遠處李家豢養部曲的莊園而去。
當她望見那座看起來簡陋、實則氣象森嚴的莊園時,心中猛然浮現出了一位少年郎淺笑的俊美臉龐:是了,應當將這件事告訴阿兄,問一問阿兄該如何是好。每當她心緒慌亂、不知所措的時候,阿兄總會尋出適當的解決之道。便是此事隻能順其自然、毫無辦法,與他說一說,也好過自己獨自難受。
想到此,她雙目微微一動,快馬加鞭,不多時便趕到了莊園內。
部曲們都認得她,立刻有好些個魁梧大漢圍攏過來行禮:“小娘子可是前來尋三郎君?可惜不巧,三郎君一早便出去了,似是正好要去探望小娘子呢!”“也就是半個時辰之前的事,想來是不慎錯過了罷!”
李遐玉聽了,原本空空落落的心中浮現出幾許暖意:“既是如此,我再迴頭去尋阿兄。”
“小娘子禦馬飛奔這麽許久,想來也累了,不如就在莊園中歇息片刻。也免得三郎君聞訊迴轉,又錯過一迴。”眾部曲忽然散開,馮四爽朗笑著走來,親自為李遐玉牽馬。他雖是謝琰的部曲,但身為他的武藝師傅,地位自是非比尋常。如此對李遐玉示好,亦可見他如今待李家人已然是無比親近。
李遐玉躍下馬,溫和道:“馮四師傅說得是。那我便等著阿兄迴來罷。大兄可在莊園中?”
“孫郎君前兩天帶著部曲去翻越賀蘭山,約莫再過些時日才能迴轉。”
作者有話要說: 作為差點被送出去的真正的金枝玉葉,總覺得新興公主很悲催……
想想她要被送出去和親的時候,作為妹妹的城陽公主、高陽公主都已經成親了。二鳳寵的幾個女兒成親都是十二三歲,不管怎麽說,她沒定親也是二鳳對她不是那麽在意的緣故吧,所以才能把她拎出來~
→ →~~
不過,像這種對外謀略的大事,隻能二鳳做主,新興公主也隻有聽命的份,男女主這樣的孩子更是不可能影響什麽,隻能順勢而為罷了~
☆、第三十七章 抽絲剝繭
馮四將李遐玉引至謝琰的院子裏,又命部曲給她奉上些鮮果杏酪,便自行忙碌去了。李遐玉飲了溫熱的杏酪,略用了些鮮果,便隨意打量起周圍來。這並非她頭一迴來這個院子,然而,無論來多少迴,瞧著也似乎與先前無甚區別。
正房是謝琰就寢之處,以屏風相隔成左中右三間。左邊便是寢房,隻有一張再簡單不過的木床,一張矮榻並書案等物;中間是待客的廳堂,除了長榻、矮榻以及憑幾、長案之外,也別無他物;右間是書房,書架上幾乎都是兵書與輿圖。
左右廂房分別是謝琰閑來製作弓弩等武器的工坊以及揮毫灑墨的另一間書房,都算得上是他平素消磨閑暇之處。他每日亦有練習法帖的習慣,最愛臨摹的是行書與草書,然而卻寫得一手漂亮的楷書,據說是自幼習字所致。偶爾,他亦會繪製水墨丹青,賀蘭山景、黃河之水、大漠戈壁、草原奔馬皆是他筆下舒然展開的畫卷。雖則畫技算不得上乘,但李遐玉總覺得別有一番大氣在內,也稱得上佳作了。
至於顯得較為逼仄的院子內,則放置著兩個石墩,用以隨時舉動練習增加臂力。長年累月下來,原本圓石凳大小的石墩,也漸漸變成了圓石桌狀。李遐玉上前試了試,她的氣力已然不算小,單手卻依舊提不起來,雙手倒是可勉強提動。
如此走動一番,李遐玉也仿佛依稀能猜得謝琰平日生活的情形。院落中處處皆是他留下的氣息,清朗如風,令她滿心的焦躁不由得平順許多。又等了片刻,正當她欲出院落四下走一走時,迴首卻正好見謝琰步入院門,朝她淺淺一笑。
不過十三四歲的俊俏少年郎,身著白青色窄袖圓領袍,腳踏皂色長靴,手執暗紅色馬鞭,翩翩行來。縱使沾染過無數鮮血,他周身卻依舊溫暖安寧,瞧不出任何叱吒沙場的煞氣,令身邊人無不如沐春風。
在李遐玉心中,他就像是水,時而溫如春雨潤物細無聲,時而如奔騰洪流毫不容情,時而如疾風驟雪似冰似霜,時而如地下暗河隱藏激湧。任何時候待任何人,他都自有不同的應對之法,看似不變實則多變,看似多變實則不變。然而,不論變與不變,他都是她苦惱時最先想到的人,是她滿心依賴的兄長,是她放在心頭最重要的家人。
“阿玉。”思緒湧動之間,謝琰已經來到她身邊,“為何立在院子裏?走,進房中歇息罷。昨夜玉郎遣人來報,說你似是有些心緒不穩。究竟發生了何事?不論何事,你隻管與我說便是。一則悶在心中總是不好,二則或許我能給你出一出主意。”
兩人來到廳堂裏,在短榻茵褥上坐了。李遐玉抬手欲給謝琰倒一杯杏酪,不料他卻也伸手過來取漿水壺。手不經意間交疊在一處,溫熱的觸感令他們都不由得抬首望去,卻也隻是相視一笑而已。
賀蘭山位於弘靜縣之西,距縣城將近百裏。因山勢雄偉,望之如萬馬奔騰之狀,是以胡人稱其為“賀蘭”,由此而得名。它西接大漠,東臨黃河,延綿五百餘裏,猶如月牙形狀,是靈州境內最宏偉壯闊的山脈。
此山由南迤邐向北經靈武縣,又經弘靜縣西,越過懷遠縣,東北部與黃河相望,足足跨越靈州三縣所轄之地。若以山脈走勢來看,南端較為平緩,中部多奇峻高山,北端則多為石坡。因最為陡峻瑰麗的中段位於弘靜縣境內的緣故,故而若欲賞賀蘭山美景,便須得自弘靜縣中的山麓攀登方可。
如今天候頗為涼爽,正是前往山中賞景的好時候,驛道旁邊許多車馬均朝著西方轔轔行去。也因此,李遐玉、李丹薇一行人順著驛道馳行而過時,亦並未引起什麽人矚目。
不過百裏之遙而已,眾人騎著駿馬,隻需兩個時辰便渡過黃河來到山麓底下的莊園中。李遐玉等人瀟灑地翻身下了馬,自有裝扮異常精幹的女兵將馬牽去馬廄,又有人上前稟報說午食已經備妥。一切皆井井有條,人人各司其職,分毫不亂,宛如紀律嚴明的軍營。
李遐玉已經很是習慣,簡單吩咐了兩句之後,便迴首笑道:“想來十娘姊姊也累了,不如且去我住的院落中歇息片刻,咱們一起用了午食,再上山罷?橫豎能住好幾天,也不差這一時半會。”
李丹薇細心觀察著周圍侍婢的舉止,頗為驚訝:“妹妹家這些侍女瞧著絲毫不像尋常人,行走間頗有武人風態。難不成,是用了訓練部曲的法子調教這些婢女?”說著,她不免迴首看了一眼自己帶的兩位貼身侍婢。這已經是她耗費了許多氣力教出來的了,平日瞧著皆十分利落英氣,如今卻怎麽都覺得精氣神差了許多。
李遐玉頷首:“祖母過去曾親自教貼身婢女習武,是以我家一直有婢女習武的傳統。我因意欲從軍征戰,所以特地將婢女都當作女兵教養。日後,她們可都是要隨著我上戰場的,身手軍紀皆馬虎不得。”
她如此坦然地道明誌向,令李丹薇怔了怔,欽佩道:“我習騎射不過是興趣所致,原來妹妹卻有這般豪壯的誌向,真是巾幗不讓須眉。”能讓一個小娘子選擇如此艱難的路途,想必其中有許多內情。然而,不論如何,這種勇氣亦是常人遠不能及的。
此莊園是豢養女兵所用,並非尋常那些供主人家消夏賞玩的園子。因而,即使是李遐玉所住的院落,也顯得有些簡陋。不過,陳設看著極盡簡單,卻十分幹淨。眾人在正房內坐下來,李遐玉便吩咐侍婢換了張長胡桌並數個胡床:“平常咱們都各自分食,如胡人那般對坐同食,倒也熱鬧些。”
李丹薇坐上胡床便不想挪動了,笑道:“家中也有胡床,但偏偏祖母阿娘都說有失儀態,不肯讓我坐。我那些兄弟們懶洋洋往上一靠,卻無人指責他們,瞧著都愜意得很。”因在場者皆不是外人,她索性便徹底放鬆了,完全倚在旁邊的隱囊上,舒舒服服。
“在這個莊園內,十娘姊姊隻管自己愜意便是了。”李遐玉迴道,“因沒有長輩在,平素我亦是半點都不會委屈自個兒的。”
這廂兩人親熱地說話,另一廂李遐齡、孫秋娘卻是怎麽也坐不住。他們亦很少來到這座莊園,對李遐玉日常的衣食住行皆充滿了興趣。兩人精力都異常充沛,四處打量觀察著正房內的各色擺設。然而,李遐玉對這些並不上心,擺設自是少得可憐,幾間房內皆是空蕩蕩的。於是,他們心中都開始盤算著為阿姊添置些什麽物件,又煩惱大件運來不易,小件單擺出來也不合適。
李遐玉見他們這個說去書房瞧瞧,那個說想去廂房走一走,將整座院落都翻了一遍,不由得失笑:“要用午食了,趕緊些迴來。十娘姊姊還在呢,當著客人的麵,你們倆可不能失禮。”李遐齡、孫秋娘這才戀戀不舍地迴到位置上。
“妹妹若將我當成外人,我可是不依的。”李丹薇笑道。
“便是自家人,也不能慢待。”李遐玉迴道。
李遐齡、孫秋娘便笑嘻嘻地與她們告了罪,一左一右坐在李遐玉身側,恨不得將阿姊霸得緊緊的。這幅景象令李丹薇又禁不住笑了:“妹妹家中兄弟姊妹情誼深厚,看著真教人豔羨得很。”她出身於大族,兄弟姊妹實在太多,很難不生出些齟齬來。何況又有上一代的恩怨留存下來,便是親近如家人,亦多有虛與委蛇的時候。
“別瞧他們如今看著乖巧,兩人也時常執拗爭執。為著些許小事,趁著我不在便鬧騰起來。”李遐玉道。李遐齡、孫秋娘沒想到她對這些都清楚得很,神情不由得微微一變,多少有些懊惱緊張。
李遐玉斜了他們一眼,又道:“隻不過都是些孩子間的意氣之爭,遲早都會過去,亦算不得什麽。”兩人這才鬆了口氣,心中暗暗發誓,下迴便是再要爭鬥,也需得做得更隱蔽些。他們怎麽就忘了呢?阿姊對家中的掌控,也不過比祖母稍遜一分而已,許多事都瞞不過她去。
此時,侍婢們已經將飯食一道一道呈了上來,李遐玉便道:“都是些莊園中出產的粗茶淡飯,十娘姊姊莫要嫌棄。” 賀蘭山之東、黃河之西有數千頃沃土,靈州許多世家都在此購置了莊子,種糧養牛羊馬匹,出息皆很是不錯。李家借由地利之便也得了幾個莊子,一邊以部曲屯田,一邊以屯田出息來養兵。
“田園野趣,多少人求而不得呢。”李丹薇勾起嘴唇,“我倒是想嚐嚐,賀蘭山的水土養出的吃食究竟有何不同。”
說是粗茶淡飯,味道卻也不錯。新鮮魚膾晶瑩剔透,如新雪堆砌;蒸鵝肉羹甘甜無比,清淡宜人;昆侖瓜(茄子)輔以肉糜煎炸,口味略重卻也誘人;蕨菜等野菜做的羹湯則鮮嫩無比,正合時令。各色主食糕點雖看著色相稍差,滋味卻很足。尤其是芝麻胡餅、櫻桃饆饠,做得異常鮮香酥脆,眾人都忍不住多吃了幾個。李遐玉便吩咐廚下再做一些充作幹糧,待會兒隨身帶著,也好在狩獵的時候食用。
稍作歇息之後,一行人便驅馬上了山。賀蘭山中猛獸眾多,熊、虎、狼、豹都很常見,冬季時也常有惡獸下山傷人。雖然帶了一隊女兵隨行,又有謝琰遣來的數十部曲護衛,李遐玉卻並不打算深入山中冒險。她們常年在山麓附近練習騎射,也時常狩獵,自是知道何處有成群的野灘羊、鹿群出沒。她便隨意帶著大家去了最近的一處緩坡之上。
山麓緩坡皆為天然草場,奔馬射獵再愜意不過。甫策馬繞了一圈,眾人便發現一群野灘羊正遠遠地聚在一起吃草。雖說灘羊均很警覺,一受驚便四下奔逃,卻經不住李遐玉、李丹薇一箭又一箭,不多時便足足倒下了十餘隻。
“射得好!!”部曲與女兵皆在一旁喝彩,欽佩之色毫無虛假。主人家射獵,他們隻管在旁邊掠陣,時不時也會射些小獵物。
李丹薇眉飛色舞、興致高昂,撥馬往旁邊而去,又發現一頭鹿,便縱馬追了過去。她的貼身侍婢自是不能讓她出了視線之外,也趕緊隨上去。李遐玉隻使了個眼色,女兵們便繞路跟上,遠遠地看顧著。
眼見著姊姊們收獲豐富,李遐齡也欲張弓射箭,卻始終無法對準幾頭驚惶亂奔的小灘羊。他瞄準了好半晌,又懊惱地放下弓,如此反複好幾次,仍是黯然地換了狩獵目標。孫秋娘見狀,本想刺他幾句,但見他有些垂頭喪氣,也覺得心裏頗不是滋味。
於是,她壓低聲音道:“阿姊難得帶我們出來狩獵,你這般豈不是掃興?”
“……小灘羊獵來何用?身上又沒有多少肉。”李遐齡道,“方才也是沒趕上射大灘羊而已。我並不是頭一迴狩獵,以前不也得了不少獵物麽?”隻是,仔細迴想起來,確實從未射過幼仔而已。
“那便多射些野兔、雉雞、狐狸。”孫秋娘道,“免得阿姊以為你射藝不佳。”
“放心罷,我一定獵得比你多。”
兩人較著勁,你追我趕,最終收獲倒也很是不少。李遐玉見了,自是誇讚了他們一番。
及日落時分,他們才迴到莊園。李遐玉命部曲將獵物分別送去河間府軍營以及謝琰、孫夏處,又留了幾頭灘羊一頭鹿送迴家中。剩下的除了他們自己炙著吃之外,便讓廚下燉肉與莊園中諸人共享。
因著李丹薇射了一頭鹿,她便興致勃勃地指點廚下做一樣吃食“熱洛河”。將鹿血調味灌進鹿腸中,而後過油微微煎炸。吃著外酥內糯,且沒有任何腥味,口味十分獨特。不過,鹿血是大補之物,不可多食,大家便隻是略嚐了嚐。至於炙鹿肉、炙羊蹄等,便不必顧忌了。好不容易放縱一迴,吃得油膩些又何妨,事後再喝些消食的桔皮湯就是了。
一連幾天,他們早出暮歸,時而無所事事地在賀蘭山上遊蕩,時而躺在山坡上看雲卷雲舒,時而引弓射箭狩獵。這般閑適自在的時光總是過得格外快,轉眼間,李丹薇便接到別莊遣人催她迴轉的信。
李遐玉發現,不過刹那之間,她璀璨的笑容便略有些黯淡起來。不論是寒門女子或是世家貴女,不論是否需要操勞生計,都總是會為各種禮儀規矩所苦。男子醉心騎射,旁人便讚“勇武”;女子喜好騎射,卻隻能偶爾玩樂。男子隨意應酬,旁人讚“長袖善舞”;女子的交際卻始終隻能困在方寸內院中,不然便引來一片側目。
然而,若是一舉一動都合規矩,不可率性而為,虛度光陰又有什麽趣味呢?
☆、第三十六章 意外消息
“妹妹,這些時日我還未曾仔細瞧過這座莊園呢,不如帶我四處走一走?”不過片刻,李丹薇便收拾好了心緒,再度恢複了笑吟吟的模樣,“偷得幾日閑,已是幸甚。往後真不知是否還能來這座莊園,再去賀蘭山狩獵奔馬。趁著尚有些空暇,能記住幾分景致便是幾分,往後也可時常念起來。”
“十娘姊姊隨我來。”李遐玉道,引著她往外走。李遐齡、孫秋娘見狀,也遠遠地跟在後頭。幾位貼身婢女亦默不作聲地帶上披風、食盒等物件隨了上去,以防主人有什麽不時之需。
莊園的布局其實十分簡單,正中央是由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院落聚集成的宅院,修著厚實無比的兩道院牆,以備野獸或馬賊山匪的攻擊。兩道院牆之間便是夯土築成的環形演武場,不同地段放著不同的兵器,適合不同兵種使用。宅院之外,則是數十頃阡陌交織的良田,引水渠附近還有桑樹魚塘。遠遠望去,暮色四合,炊煙緩緩升起,田野中麥浪湧動,視野十分開闊。
莊園坐落在山麓底下,於山坡上還建有馬廄以及牛羊草棚。成群的牛羊與駿馬,均在豐美的山坡草地上放牧,猶如點綴在翠色棋盤上不斷移動的棋子。
“妹妹習武從軍,可曾想過往後?”李丹薇立在田埂上,忽而迴首問,“我從幼時起,便無比羨慕兄弟們可學文習武,未來出將入相。男子的天地何其廣闊,誌向何其紛繁不同?出仕者春風得意,從軍者矢誌報國,修文史者流芳百世,隱逸者亦賢名遠揚。便是那些紈絝子弟,還能道一聲風流。偏偏女子卻被限製在後宅之內,隻能出門上香,遊玩飲宴,便是騎射狩獵也多有人側目而視。而女子的一生,若能嫁個好夫君,生養個好兒子,便似是圓滿至極,再無遺憾。名留青史的女子,非因夫君兒子,隻憑著自己之能者,罕見至極。”
“不錯,且不說需操勞生計的尋常民眾。那些生在富貴之家的男子生來仿佛想做什麽便能做什麽,女子生來卻好像隻需主持中饋或悠閑享樂。”李遐玉道,“他們還認為自己在外奔走疲憊不堪,為了供養家人無比艱辛。而女子隻需耗費他們掙來的錢財名望,依附他們而生,所以隨他們如何拿捏。”她頓了頓,又道:“但,誰可曾想過,天下間所有的女子是否都願意過這樣的生活?若是女子能入仕或能經營私產,是否所有人都仍隻會待在後宅之中?巾幗不讓須眉……或許巾幗本便不須讓須眉呢?隻是一直沒有機會罷了。”
李丹薇眸光閃爍,牽住她的手:“妹妹所得的機會,委實來之不易。”
李遐玉垂下眸,微微一笑,想起祖父祖母的殷殷期盼與隱隱擔憂,想起兄長們的信賴與弟妹的崇敬。“我出身寒門小戶,隻需獲得家人支持便足矣,無需顧慮他人的目光。便是往後人人視我為異類,我亦不在乎。不過,原本從軍也僅僅是為了報仇雪恨,如今卻越發覺得隻有強大才能掌控自己的生活,而非依附他人,隨他人擺布。”女子,隻有強大到連世俗規矩也能夠無視,才能真正過上屬於自己的生活罷。然而,欲在此時此世成為這種強者,何其艱難。
“……你說得是。都說世家貴女地位高,便可隨心所欲。但其實哪有什麽真正的隨心所欲?依舊隻能在眾目睽睽之下,不能隨意逾矩。”
“可不是麽?出身世家,若想保有名聲,便不得不遵從規矩。便是出身高貴如平陽昭公主,也須得急流勇退。每每想到她的才華,便覺得實在惋惜得很。”
“平陽昭公主若非適逢亂世,亦不可能展露才華。”李丹薇長長一歎,“公主又如何?生在亂世下場淒慘,生在盛世也不得安寧,連親事都可能是明晃晃的利益交換。金枝玉葉、天皇貴胄,說來也可憐可歎,又有些可敬可畏。”
李遐玉略作思索:“十娘姊姊說的是文成公主?”幾年之前嫁給吐蕃和親的文成公主,其實是宗室之女。她是大唐第二位和親公主,第一位則是嫁與吐穀渾的弘化公主。雖說兩位都非正經的金枝玉葉,但到底出身也頗為高貴。吐穀渾降唐需要安撫,吐蕃勢大主動示好亦不得不應允,隻能挑選兩個女子擔當重任了。非戰敗而和親,公主的地位自是尊崇一些。不過,遠嫁胡族,語言不通,習俗相遠,這一生又何嚐好過呢?然而,換而言之,若這並非婚姻家事,而是謀略政事,卻又是另一番際遇了。
李丹薇搖了搖首,低聲道:“先前聽聞薛延陀遣使往長安求公主下降,聖人多有猶豫。最近卻似是發生了什麽事,不得不答應了。出降的是新興公主,聖人親出的十五帝姬,還未及笄呢。”
刹那間,李遐玉想起祖父近來的忙碌,隻覺得之前的諸多疑惑迎刃而解。然而,她卻始終無法理解——聖人居然會許以薛延陀親出的帝姬?大戰之後不過兩年有餘,薛延陀之勢已經恢複到了如此地步?這位貴主下降之後,那群混賬東西的氣焰豈不是更囂張?難不成朝廷居然相信,娶了公主之後,他們便會安分下來?!
見她神色迅速變換,李丹薇自是明白這個消息於她而言實在太過意外。她牽著神思不屬的李遐玉往迴走,寬慰道:“新興公主出身雖低,但到底是聖人的親女。想來此事未必能成,我也不過是偶爾聽見家中祖母阿娘提起罷了。”
“十娘姊姊……”李遐玉心中紛亂無比:她滿心想著為爺娘報仇,所以才習武從軍。但卻從來不曾想過,朝廷居然會與薛延陀交好!若以公主下降,以如今之勢,至少十餘年內不可能再起戰事!那她的仇恨怎麽辦?再忍十餘年?再苦苦等待機會?
好不容易,她才壓下心頭的震驚與慌亂,看向一臉無措的李遐齡、孫秋娘時,已然恢複了平時的模樣:“我隻是被這個消息嚇了一跳罷了。無妨,你們不必多想。明天一早十娘姊姊便要迴別莊去了,可是需得立即啟程往靈州?”
李丹薇鬆了口氣,頷首:“因離得不遠,索性便迴去罷。約莫在傍晚時,便能到靈州。”
“既是如此,咱們今夜可得好好熱鬧熱鬧。”李遐玉道,“我依稀記得前些時日帶了些西域的葡萄酒過來,不知姊姊可能飲幾杯?”
李丹薇笑聲清脆:“別說幾杯了,便是飲上一壺也使得!”
李遐齡望著她們興致高昂地走遠,想起方才自家阿姊的神情變化,心中仍有幾分擔憂。隻是,方才他站得遠了些,不曾聽見她們到底在說些什麽。孫秋娘拎著裙角追了上去,留下話道:“你在這裏胡思亂想又有何用?阿姊有什麽心裏話也不會對咱們說。”說到此,她心中難免酸澀,卻仍是接著道:“咱們年紀小,幫不得阿姊,但若是換了謝家阿兄,說不得便能給阿姊出主意了。”
李遐齡瞬間醒悟過來,點頭道:“我立刻派人去告知阿兄。希望阿兄若是有空閑,便早些過來探望阿姊。”
這一夜自是歡歡喜喜熱熱鬧鬧,無論是李遐玉或是李丹薇,看起來都仍是一如往常。因兩人都飲了不少酒,頭暈目眩,索性便在一張床上同榻而眠。尚未睡著的時候,她們低聲聊天,各說各話,毫無關聯,偏偏也說了許久,這才沉沉睡去。在旁邊服侍的貼身婢女們聽在耳中,都禁不住相視而笑。
次日一早,用過朝食之後,李遐玉便將李丹薇送到莊園之外。
“好妹妹,改日你若來了靈州,定要去都督府探望我。我去年親手釀了杏酒,正好取出來給你嚐一嚐。”李丹薇翻身上馬,淺淺一笑。
“好。”李遐玉答應道,“靈州與弘靜縣相距不遠,我定會多去探望姊姊,也好給姊姊解解悶。”
“那我便等著你!”說罷,李丹薇便策馬離去,再也未迴首。
李遐玉望著她的背影,直至再也看不見了,才轉身往莊園裏走去。這時,先前強自壓抑不去細想的消息便又浮上心頭,讓她難免心生焦躁。她忽地迴過首,對李遐齡、孫秋娘道:“我去周圍散一散心,你們在莊園裏隨意些。”兩個孩子乖乖頷首,目送她快步走向馬廄,牽出自己的愛馬,撥馬飛奔而出。
李遐齡不免又往外頭看了好幾眼,低聲嘟噥:“阿兄怎地還不過來?”
“許是一時有什麽事耽擱了。”孫秋娘道,“阿姊瞧著還好,一時半會兒應當無妨。”
兩人卻不知,李遐玉縱馬飛奔出去之後,卻並未刻意控製方向。周遭的景致從熟悉變得陌生,她一時間有些茫然,似乎並不明白自己要去往何處,更不清楚要與何人分享自己內心的不平與焦灼。然而,不過猶豫片刻,她卻勒緊韁繩,再度策馬奔跑起來。有意無意,她又一次踏上了熟悉的路途,往遠處李家豢養部曲的莊園而去。
當她望見那座看起來簡陋、實則氣象森嚴的莊園時,心中猛然浮現出了一位少年郎淺笑的俊美臉龐:是了,應當將這件事告訴阿兄,問一問阿兄該如何是好。每當她心緒慌亂、不知所措的時候,阿兄總會尋出適當的解決之道。便是此事隻能順其自然、毫無辦法,與他說一說,也好過自己獨自難受。
想到此,她雙目微微一動,快馬加鞭,不多時便趕到了莊園內。
部曲們都認得她,立刻有好些個魁梧大漢圍攏過來行禮:“小娘子可是前來尋三郎君?可惜不巧,三郎君一早便出去了,似是正好要去探望小娘子呢!”“也就是半個時辰之前的事,想來是不慎錯過了罷!”
李遐玉聽了,原本空空落落的心中浮現出幾許暖意:“既是如此,我再迴頭去尋阿兄。”
“小娘子禦馬飛奔這麽許久,想來也累了,不如就在莊園中歇息片刻。也免得三郎君聞訊迴轉,又錯過一迴。”眾部曲忽然散開,馮四爽朗笑著走來,親自為李遐玉牽馬。他雖是謝琰的部曲,但身為他的武藝師傅,地位自是非比尋常。如此對李遐玉示好,亦可見他如今待李家人已然是無比親近。
李遐玉躍下馬,溫和道:“馮四師傅說得是。那我便等著阿兄迴來罷。大兄可在莊園中?”
“孫郎君前兩天帶著部曲去翻越賀蘭山,約莫再過些時日才能迴轉。”
作者有話要說: 作為差點被送出去的真正的金枝玉葉,總覺得新興公主很悲催……
想想她要被送出去和親的時候,作為妹妹的城陽公主、高陽公主都已經成親了。二鳳寵的幾個女兒成親都是十二三歲,不管怎麽說,她沒定親也是二鳳對她不是那麽在意的緣故吧,所以才能把她拎出來~
→ →~~
不過,像這種對外謀略的大事,隻能二鳳做主,新興公主也隻有聽命的份,男女主這樣的孩子更是不可能影響什麽,隻能順勢而為罷了~
☆、第三十七章 抽絲剝繭
馮四將李遐玉引至謝琰的院子裏,又命部曲給她奉上些鮮果杏酪,便自行忙碌去了。李遐玉飲了溫熱的杏酪,略用了些鮮果,便隨意打量起周圍來。這並非她頭一迴來這個院子,然而,無論來多少迴,瞧著也似乎與先前無甚區別。
正房是謝琰就寢之處,以屏風相隔成左中右三間。左邊便是寢房,隻有一張再簡單不過的木床,一張矮榻並書案等物;中間是待客的廳堂,除了長榻、矮榻以及憑幾、長案之外,也別無他物;右間是書房,書架上幾乎都是兵書與輿圖。
左右廂房分別是謝琰閑來製作弓弩等武器的工坊以及揮毫灑墨的另一間書房,都算得上是他平素消磨閑暇之處。他每日亦有練習法帖的習慣,最愛臨摹的是行書與草書,然而卻寫得一手漂亮的楷書,據說是自幼習字所致。偶爾,他亦會繪製水墨丹青,賀蘭山景、黃河之水、大漠戈壁、草原奔馬皆是他筆下舒然展開的畫卷。雖則畫技算不得上乘,但李遐玉總覺得別有一番大氣在內,也稱得上佳作了。
至於顯得較為逼仄的院子內,則放置著兩個石墩,用以隨時舉動練習增加臂力。長年累月下來,原本圓石凳大小的石墩,也漸漸變成了圓石桌狀。李遐玉上前試了試,她的氣力已然不算小,單手卻依舊提不起來,雙手倒是可勉強提動。
如此走動一番,李遐玉也仿佛依稀能猜得謝琰平日生活的情形。院落中處處皆是他留下的氣息,清朗如風,令她滿心的焦躁不由得平順許多。又等了片刻,正當她欲出院落四下走一走時,迴首卻正好見謝琰步入院門,朝她淺淺一笑。
不過十三四歲的俊俏少年郎,身著白青色窄袖圓領袍,腳踏皂色長靴,手執暗紅色馬鞭,翩翩行來。縱使沾染過無數鮮血,他周身卻依舊溫暖安寧,瞧不出任何叱吒沙場的煞氣,令身邊人無不如沐春風。
在李遐玉心中,他就像是水,時而溫如春雨潤物細無聲,時而如奔騰洪流毫不容情,時而如疾風驟雪似冰似霜,時而如地下暗河隱藏激湧。任何時候待任何人,他都自有不同的應對之法,看似不變實則多變,看似多變實則不變。然而,不論變與不變,他都是她苦惱時最先想到的人,是她滿心依賴的兄長,是她放在心頭最重要的家人。
“阿玉。”思緒湧動之間,謝琰已經來到她身邊,“為何立在院子裏?走,進房中歇息罷。昨夜玉郎遣人來報,說你似是有些心緒不穩。究竟發生了何事?不論何事,你隻管與我說便是。一則悶在心中總是不好,二則或許我能給你出一出主意。”
兩人來到廳堂裏,在短榻茵褥上坐了。李遐玉抬手欲給謝琰倒一杯杏酪,不料他卻也伸手過來取漿水壺。手不經意間交疊在一處,溫熱的觸感令他們都不由得抬首望去,卻也隻是相視一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