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習武之外,李遐玉與孫秋娘確實都各有喜好。一個極喜寫字,收集了長安傳出的各種名家法帖摹本,每日都能寫上幾十張大字;一個卻愛極了女紅針黹,一手繡工精致無比,令人嘖嘖讚歎。至於其他技藝,兩人都不太用心,但也學了些許皮毛。若論起才藝,應當也都是頗為拿得出手了。
“元娘應該也快迴來了罷?先前的信是怎麽說的?”
“說是在夏州呢。因著從未到過夏州州城,頗覺得新鮮,小娘子與大郎君都想多待幾日。三郎君實在拗不過他們,隻得答應了。”
“三郎看著穩重,其實小小年紀總是那般持重,看著也教人心疼呢。而且,他骨子裏多少有些不安分,總是壓抑著反倒不好。”柴氏笑道,“三人一起四處逛一逛才好,這一趟也並非隻教他們出去殺馬賊。踏遍漠南與北疆數州,想來也有不少收獲才是。”
“算算日子,再過兩天或許便家來了。”周娘子接道。
柴氏微微頷首:“這一去就是將近三個月,也不知他們在外頭吃了多少苦。叫廚下這些時日準備些精致吃食,再讓繡娘給他們做些夏衣。先前量的尺寸,約莫是用不著了。大郎、三郎正是長身子的時候……元娘身量也拔高了不少……”她絮叨著,忽然道:“給元娘和二娘多做幾身顏色鮮豔的夏衫,打些時興的頭麵首飾,過幾日我便帶她們出門。這幾年她們都隻穿孝服,再不肯著別的顏色,如今總算是可以好好打扮一番了。”
“是。”田娘子與周娘子均齊聲應了。
“玉郎和二娘還在演武場?”柴氏又問,“不過是前兩天隨口提了一句話,兩人還較上勁了不成?這兩個孩子,可真是小冤家。走,咱們瞧瞧去!”李遐齡與孫秋娘平常看著都是乖巧無比,然而,一旦涉及到元娘,兩人私下便鬥得和烏眼雞似的。說來也隻是孩童之間的意氣,但瞧著卻總讓人忍俊不禁,這兩年也為家中增添了不少歡悅。
當柴氏一行人來到演武場時,李遐齡與孫秋娘正在中央的沙地上摔摔打打。一個本是生得白皙俊俏的小郎君,一個原是白嫩柔美的小娘子,眼下卻摔得渾身塵灰、發髻散亂,兩張臉都像花貓似的。
柴氏定睛看了半晌,忍不住笑道:“看起來應該是不分勝負了。說來也奇怪,咱們家的小娘子,別說射箭、耍刀,便是氣力也不輸尋常人家的小郎君。簡直就是生來便應該習武似的。”她以前還覺著孫秋娘瞧著與孫氏一般柔弱,學些武藝強身健體也好,卻料不到她居然也頗有天分。
“這便是旁人常說的‘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了。”田娘子道。
“聽說玉郎和二娘已經比試了好幾項——射箭、刀法、拳法,都是平手。兩人索性便以相撲論勝負了。”周娘子笑道,“說起相撲的技藝,兩人不相上下。想來就算是分出了勝負,心裏也定是不服氣的。”
“他們也就趁著元娘不在,所以才如此鬧騰。”柴氏道,“待元娘迴來,又是一個賽一個的規矩。瞧瞧,這哪裏是相撲?簡直就是街頭的小兒胡亂打架。兩人轉眼都要滿九歲了,還是這般脾性。若是再長幾歲依舊是鬥來鬥去的,那可不成。”
這時候,李遐齡瞅準了空子,翻身便將孫秋娘推倒在地,終於勝了這一局。瞬間,他雙目璀璨如星辰,沾滿灰塵的臉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哼!這迴是我贏了!由我出城去接阿姊!你可不許耍賴,悄悄跟在後頭!”
孫秋娘神色略有些黯然,卻仍舊不願在他跟前示弱:“你也不過是比我早見到阿姊而已。三個月我都等得,一兩個時辰自然也等得。你也莫要高興得太早,阿姊晚上一定會陪我一同睡,我們還能說好些悄悄話呢。”
“明天阿姊定會聽我念書,看我習字!我……我還會和阿姊一起去市集裏逛!”
“那又如何?我每天都能和阿姊一起睡。”
“你……”李遐齡突然有種“輸了”的感覺,卻仍強著嘴道,“我這些時日給阿姊淘換了好些名家法帖摹本,她一定很喜歡!”
孫秋娘輕輕地拍打著身上的灰,淡淡地接道:“你找的法帖摹本,會比謝家阿兄尋迴來的更珍貴?別看走了眼,像我阿兄似的,找了些贗品迴來,反倒讓阿姊哭笑不得。”
“你這是嫉妒!”
“我嫉妒什麽?往後,阿姊的四季衣衫都由我來做。你送的法帖摹本再好,阿姊會天天帶在身邊麽?倒是我做的衣衫,阿姊會天天穿著呢。”
已經完全詞窮的李遐齡臉色越發鬱惱了,方才心中湧動的得意霎時間一掃而空。都說男女有別,他日漸長大,與阿姊相處起來也不能像幼時那般親密。但小娘子之間卻不必拘泥什麽禮法,成日膩在一起也是稀鬆平常之事。他不得不承認,身為小郎君,他似乎天生便比孫秋娘輸了一籌。
見他不再得意洋洋,孫秋娘的心情也好了不少:“說起來,家裏人都穿過我做的衣衫,就你不願意穿呢。那時我的女紅技藝不好,你不喜歡也是人之常情。過些時日,我給你做件窄袖圓領袍如何?”
“我才不稀罕。”李遐齡恨恨道,“我又不缺這一件衣衫穿。”
孫秋娘也不在意:“那也正好省了我不少時間,幹脆再給阿姊做一件石榴裙好了。石榴裙色澤鮮豔,又是長安時興的式樣,這時節正好穿出去呢!”
李遐齡扭過腦袋,不願再看她。眼角掃見祖母柴氏正似笑非笑地立在旁邊瞧著他們,他臉頰微紅,過去行禮:“祖母,孩兒先去換身衣衫,再來陪祖母說話!”與孫秋娘吵起來的時候尚不覺得如何,發現祖母將這一切都看在眼中,他卻感到有些懊悔。多少次下定決心一定要像阿兄那般穩重可靠,早早地長成頂天立地的好男兒,不教祖父祖母勞累,不教阿姊背負重擔——怎麽嫉妒之情往上一湧,便什麽都忘得一幹二淨了呢?
“罷了。”柴氏道,“有二娘陪著我呢,你去讀書罷。這兩天你隻顧著與二娘比試,連課業都落下許多。小心西席先生不滿,向元娘告狀,那你可得不償失了。”
李遐齡心中一凜,匆忙告退:“孩兒這便去念書……祖母,祖母替孩兒保密!”
柴氏笑著點點頭,孫秋娘也過來行禮,小聲接道:“這宅子中,哪有什麽風吹草動能瞞得過阿姊?”柴氏聽了,伸出指頭戳了戳她的額頭:“你這孩子,生得七竅玲瓏心,偏偏卻總是撩撥玉郎。”
孫秋娘挽住她的手臂,嗔道:“祖母偏心,怎麽不說是玉郎總與兒過不去?兒喜歡阿姊,他便天天吃醋。兒都說將阿兄換給他了,他也還是不高興……”
柴氏禁不住笑出聲來:“阿兄阿姊哪裏是能換的?況且,換與不換,不都是你們的阿兄阿姊麽?兩人可真是胡鬧得緊!”笑著笑著,她卻若有所思起來,再仔細看看孫秋娘,心中越發滿意了。
李遐齡自是不知自家祖母生出了何等“可怕”的念頭。用功地讀了兩日書之後,他終於取得了先生的諒解,心中也鬆了口氣。這時,家中部曲又傳來消息說,李遐玉已經快要到達縣城了。他便帶了幾名部曲仆從出門,趕去迎接她。在城門前等了片刻,遠遠就見十來騎飛奔而來,為首的正是作少年郎打扮的李遐玉。
李遐齡高興地喚道:“阿……阿兄!!”眼見著玉樹臨風的李遐玉越來越近,他突然生出一種錯覺——他家莫不是……隻有阿兄,沒有阿姊罷!怎麽覺得,作男兒裝扮的阿姊絲毫沒有半點違和呢?
作者有話要說: 其實,腦海裏的小劇場是這樣的:
玉郎:我會讀書會寫字會背書!
二娘:我會給阿姊做長裙(天天穿)。
玉郎:我會和阿姊去逛集市,給她買買買買買!
二娘:我會給阿姊做中衣(天天穿)。
玉郎:我會給阿姊做弓箭,還會學著給她打造輕刀!
二娘:我會給阿姊做小衫(貼身穿)、香囊、綾襪、鞋子……
玉郎:輸了qaq,我也想學女紅了……
眾人:=口=少年,別走上不歸路啊!!
☆、第三十章 換下武裝
暌違數月不見,李遐玉仔細打量著自家阿弟——無論是微微帶肉的圓臉頰,或是望過來時烏溜溜的眼眸,仿佛都分毫未變。依舊是那般滿含孺慕之情,依舊是那般純淨無暇,依舊令她見著便心生暖意。
李遐齡則覺得心中有好些話想與阿姊說,然而城門附近人來人往,許多人好奇地瞧著他們,其實並非說話之地。他隻得輕聲問候幾句,便驅馬隨在李遐玉身側。姊弟倆策馬小跑著入城,徑直奔向了李家老宅。
到得家中,兩人在內院門前下馬,便見孫秋娘笑盈盈地在月洞門前守候,溫聲喚道:“阿姊可算是迴來了,祖父祖母成日都想念得緊呢!”說罷,她便自然而然地把住李遐玉的手臂。李遐齡見了自是心酸得很——但他如今都已經是小少年郎了,當然再也不能像以往那般牽著阿姊的手。所以說,小娘子什麽的,實在是太占便宜了!
“頭一遭出門遠行,我們心中也一直念著你們。”李遐玉笑道,“每到一處,發現些新鮮物什,便覺得你們定會喜歡。零零碎碎地買了好些,分別收拾了兩個箱籠。待會兒我便讓仆婢給你們送去。”
聽聞她特地帶迴了禮物,兩個小家夥皆很是高興,連吃醋嫉妒都顧不上了,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起了家中發生的事。李家尚未正式除服出孝,亦沒有什麽親戚來往,故而這些時日依舊平淡如水。不過,在小家夥們眼中,便是再平淡的日子也有泛起波瀾的時候,挑挑揀揀地也說了好些。
來到內堂前時,李遐玉已經大致了解了家人的生活,以及縣城內近來的動向。正要再問幾句,她便聽裏頭柴氏笑道:“這般寡淡的日子,也虧得他們能尋出這麽多樂趣來。我的兒,快進來,讓祖母好生瞧一瞧!”
卻說柴氏端坐在長榻上,抬眼就見一位俊秀的小少年郎緩步而入。他穿著一身淡青色翻領長袍,配上皂色牛皮小靴,行走間袍裾紛飛,頗有幾分氣勢。雖然膚色有些微黑,眉眼卻生得很是精致,舉手投足皆透著勃勃英氣,令人見之便心生喜意。
柴氏自是一眼便認出了這就是她心愛的孫女,但一時間卻仿佛透過她的身影想起了什麽,不禁有些恍惚起來。直到李遐玉雙膝跪下,行了稽首大禮:“不孝孫女,拜見祖母!”她才迴過神,起身將她扶起來:“好孩子,快抬起頭來。祖母方才還以為自己看錯了呢——明明送出門的是女嬌娥,怎麽迴來的卻是小兒郎?”
李遐齡接道:“可不是麽?阿姊扮作郎君簡直惟妙惟肖,連我都覺得許是記岔了,咱們家又多了一位阿兄!”孫秋娘眨眨眼,跟著道:“阿姊扮的假郎君,將滿大街的真郎君都比下去了。若是改日乘車出行,說不得還會有擲瓜擲果的小娘子呢!”
從這兩個小家夥口中,就從來沒有聽過一句不好的話,恐怕也當不得真。李遐玉聽了,忍不住笑道:“不過是出門在外,扮作男裝便於行動罷了。初時還有些不習慣,後來學了些阿兄的動作,便沒有人能看出破綻。”她雖常年習武,但畢竟仍是個熟知禮儀的小娘子。若非謝琰指正了些許不經意之間的小動作,那些眼力毒辣之人一眼便能瞧出她的身份。她便索性悄悄觀察了謝琰許久,暗地裏認真練習,終於將自己成功地塑造成了一位出身不俗、武藝高強的小郎君。
“我說怎麽瞧著眼熟呢!三郎初來的時候,可不也是這般年紀?”柴氏笑道,攬著她坐在一旁的胡床上,“怎麽就你一個家來了?大郎和三郎呢?他們兩個做阿兄的,怎麽竟讓你獨自迴來了?”
“我們原打算與商隊一同迴靈州州城之後,再折迴家來。不過,橫越戈壁的時候,救下了一個被馬賊劫掠的商隊。聽說那夥馬賊打算繞道賀蘭山西,去往河西地區,阿兄與大兄便追擊而去,留下兒護衛商隊迴靈州。”李遐玉道,“原本兒也想請戰,但大兄耍賴,騎上馬便飛奔而去。阿兄又讓兒早些迴家歇息,便隻得眼睜睜地看著他們離開了。”
“這一迴,你們剿滅了不少馬賊,想來靈州夏州附近的商道也會漸漸恢複過來。”柴氏道,“連在弘靜縣中,都隱約傳開了些馬賊被清剿的消息,州城應該更是議論紛紛罷。不過,眼下暫時沒有人猜著你們的身份,隻當是路見不平的遊俠做的。”
“若不是走了這一遭,我們也從未想過,大漠、漠南地區的馬賊居然肆虐至此。我們剿滅的,不過是十之一二罷了。便是如此,光是有名有號的馬賊團夥就有好幾個,細細算來約有五六百人。”李遐玉道。
提起馬賊,她身上隱約掠過些許煞氣與血腥:“祖母,拿馬賊來練兵果然再好不過。下一迴,兒打算帶些女兵跟著咱們家的商隊往河西去。走一遭涼州、甘州、肅州與沙州,也好用馬賊來磨一磨她們的反應、配合與血性。”
“剛迴來,便念著往外跑了。”柴氏輕輕一歎,假作微怒之狀,“這可不成,先在祖母身邊留幾個月再說罷。”李遐玉怔了怔,立即攬住她的手臂,笑道:“自然須得好好在祖母身邊盡孝,再提其他事。”如此近乎撒嬌的動作,才讓她恢複了幾分小娘子的模樣。
柴氏這才微霽,拍了拍她的手:“你方家來,想是有些疲倦了。且迴院子裏去,洗去風塵,歇息一番。待夕食的時候,再過來陪我說話。阿田,跟著元娘去她院子裏瞧瞧,可別短缺了什麽。”
“那祖母可得多備些吃食。兒在外頭時,別的都能習慣,還學會做不少吃食。隻是,外頭的吃食再如何美味,也總念著咱們自家的味道。”
“安心罷!必定不會少了你的!”
李遐玉微微一笑,便行禮退下了。孫秋娘略作思索,也跟了上去。李遐齡倒是留了下來,仍帶著稚氣的臉上多了幾分擔憂之色:“祖母,阿姊身上的殺氣好重。”那一瞬間,他竟突然覺得自家阿姊變得有些陌生,心裏越發懊悔——原本所有的仇恨都該是他的責任,阿姊不辭辛苦地扛了起來,他卻在家中享受安寧的生活,實在是太可恥了。
“玉郎,你怕麽?”柴氏忽地問。
李遐齡垂下眸:“那是阿姊,孩兒當然不怕。隻是替她擔憂而已。”
“她選擇了習武從軍,便遲早有這麽一日。”柴氏道,“任是誰手染血腥,都會如此。她不過是尚未學會如何將殺氣收發自如而已。我殺過的人,自然隻會比她更多,平時看起來,不也隻是個尋常的老嫗麽?”
“祖母一直都很威嚴,才不似尋常老嫗呢。”李遐齡道,“祖母,我不想讀書了,隻想專心習武。等到阿姊及笄的時候,我也已經長大了,能夠獨當一麵,阿姊就不必再去打打殺殺了。到時候,祖父祖母再給她挑一個合適的郎君,出嫁也好招贅也好,阿姊就能過上尋常女子那種安逸的生活了。”
“傻孩子。”柴氏憐惜地揉著他的小腦袋,“你可曾問過元娘,她到底想不想如尋常女子那般悠閑度日?你又可曾問過自己,到底喜不喜歡打打殺殺?你從小便喜歡讀書習字,不喜歡耍刀弄槍。如今我們讓你修習武藝,也不過是希望你強身健體罷了。倘若你勉強自己,我們又如何能放下心來?”
“祖母,孩兒是李家的兒郎,就理應繼承祖父和阿爺的誌向……”李遐齡繃緊了臉,“都是因為孩兒年紀太幼小,你們才總覺得孩兒這些想法都過於幼稚,不值得信任。可孩兒確實已經仔仔細細地想過了。”
柴氏長歎一聲:“你祖父和阿爺的誌向與你又有何幹?你隻需專注於自己的誌向便是。咱們李家本便不是什麽世家大族,根本毫無世代傳承可言,又何必因此禁錮住你呢?更何況,咱們大唐的男兒,最崇尚的便是文武雙全。若是真正才華橫溢之人,出將入相無所不能——好男兒當如是!”
“祖母……”李遐齡還待再言,柴氏打斷了他:“待三郎迴來,你再問一問他。若是你能將三郎說服了,想必遲早也能勸服元娘。到了那時候,你的心意已決,祖父祖母自然不會阻攔。”
“那阿姊……”
柴氏按了按額角:“這些時日,我自會帶她四處走一走。不能讓她教那些血腥迷住了眼,日後成了一位殺神。”若是小郎君還好說,常年在軍中之人,自有一番氣概威勢。但若是位小娘子,恐怕將來必會人人避之不及。而且,殺歸殺,報仇歸報仇,決不能因此影響了心性。
這廂祖孫二人正替李遐玉擔憂,另一廂李遐玉迴到自己的院子“木蘭閣”中,貼身侍婢思娘、念娘都難掩喜色地迎了過來。她離開之時,尚是初春時分,院子裏白雪皚皚,一片蕭瑟。如今卻是姹紫嫣紅,芬芳開遍。若不是院牆附近設了數個紮滿箭的箭靶,角落裏還立著刀槍劍戟,這個院落看上去便與尋常小娘子的閨閣毫無二致。
“元娘,熱水已經備下了,可要洗浴?”
“元娘身上可曾受過傷?水中能不能放些舒筋通絡的藥草?”
“元娘餓是不餓?可需先用些什麽吃食墊一墊?否則被熱水熏蒸,很容易頭昏。”
聽著一連串的詢問,李遐玉淺淺彎起嘴角:“幾個月不見,怎麽連思娘也絮叨起來了?”思娘聞言,臉微微一紅,念娘則抿嘴笑了起來:“奴們是元娘的貼身侍婢,本就應該事事都為元娘考慮周全。若是元娘覺得無妨,奴這便去安排了。”
“去罷。”
此時,院落外響起一陣腳步聲。李遐玉迴過首,就見孫秋娘正帶著侍婢抱著一堆衣物快步走來。
“我給阿姊新做了好幾件夏衫,正等著阿姊迴來穿呢!”小家夥雙目亮晶晶的,“祖母說,咱們馬上便要除服了,給了我好些顏色鮮豔的衣料。說起來,我還不知道阿姊喜歡什麽顏色呢,所以挑了幾種不同的花色,搭配著做了些裙衫。”
“除服……”李遐玉恍然迴過神:原來阿爺阿娘、外祖一家去世,已經足足過了二十七個月?不,如今已經是四月了,她早已出了三年孝期。想到此,看著孫秋娘滿臉期待地望過來的模樣,她笑道:“好些日子不曾穿過這般花色鮮豔的衣衫,我都有些忘了自己的喜好。我瞧瞧,這些衣衫做得真不錯,不愧是秋娘的手藝。不過,你也別光顧著隻給我做,自己也很該多穿些漂亮新衣了。”
“阿姊放心,我給家裏人都做了新衫,自然也不會落下自個兒。”
“說起來,這迴在靈州,石娘子給了我好些繡花樣子,托我帶給你呢。她還畫了些長安時興的衣衫式樣,你也可照著做。”
“是麽?那可真是太好了,多謝阿姊!”
“應該謝謝石娘子才是。別忘了給她去封信。”
“石娘子自然該謝,阿姊也該謝!阿姊幫我捎迴這些,也費了一番工夫呢!”
作者有話要說: 玉郎是個好孩子,但他確實生性就不喜歡打打殺殺~~~
話說,唐朝確實比較強悍,武將出身也能做宰相當清貴文臣——比如李靖、李績等;文臣出身照樣領兵打戰,還戰無不勝——比如裴行儉、王玄策等等……總而言之,上馬可拿刀砍人,下馬就能拿筆寫詩,文武皆風流,才是大唐本色。
☆、第三十一章 換上紅妝
數日之後,謝琰與孫夏亦順利返迴家中。李遐齡依舊前往城門處相迎,遠遠見或風姿挺拔、或魁梧結實的兩位兄長策馬而至,心裏不免升起些許羨慕來:何時他才能如兄長們這般,能獨自外出,種種行事亦皆由自己決定呢?
“元娘應該也快迴來了罷?先前的信是怎麽說的?”
“說是在夏州呢。因著從未到過夏州州城,頗覺得新鮮,小娘子與大郎君都想多待幾日。三郎君實在拗不過他們,隻得答應了。”
“三郎看著穩重,其實小小年紀總是那般持重,看著也教人心疼呢。而且,他骨子裏多少有些不安分,總是壓抑著反倒不好。”柴氏笑道,“三人一起四處逛一逛才好,這一趟也並非隻教他們出去殺馬賊。踏遍漠南與北疆數州,想來也有不少收獲才是。”
“算算日子,再過兩天或許便家來了。”周娘子接道。
柴氏微微頷首:“這一去就是將近三個月,也不知他們在外頭吃了多少苦。叫廚下這些時日準備些精致吃食,再讓繡娘給他們做些夏衣。先前量的尺寸,約莫是用不著了。大郎、三郎正是長身子的時候……元娘身量也拔高了不少……”她絮叨著,忽然道:“給元娘和二娘多做幾身顏色鮮豔的夏衫,打些時興的頭麵首飾,過幾日我便帶她們出門。這幾年她們都隻穿孝服,再不肯著別的顏色,如今總算是可以好好打扮一番了。”
“是。”田娘子與周娘子均齊聲應了。
“玉郎和二娘還在演武場?”柴氏又問,“不過是前兩天隨口提了一句話,兩人還較上勁了不成?這兩個孩子,可真是小冤家。走,咱們瞧瞧去!”李遐齡與孫秋娘平常看著都是乖巧無比,然而,一旦涉及到元娘,兩人私下便鬥得和烏眼雞似的。說來也隻是孩童之間的意氣,但瞧著卻總讓人忍俊不禁,這兩年也為家中增添了不少歡悅。
當柴氏一行人來到演武場時,李遐齡與孫秋娘正在中央的沙地上摔摔打打。一個本是生得白皙俊俏的小郎君,一個原是白嫩柔美的小娘子,眼下卻摔得渾身塵灰、發髻散亂,兩張臉都像花貓似的。
柴氏定睛看了半晌,忍不住笑道:“看起來應該是不分勝負了。說來也奇怪,咱們家的小娘子,別說射箭、耍刀,便是氣力也不輸尋常人家的小郎君。簡直就是生來便應該習武似的。”她以前還覺著孫秋娘瞧著與孫氏一般柔弱,學些武藝強身健體也好,卻料不到她居然也頗有天分。
“這便是旁人常說的‘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了。”田娘子道。
“聽說玉郎和二娘已經比試了好幾項——射箭、刀法、拳法,都是平手。兩人索性便以相撲論勝負了。”周娘子笑道,“說起相撲的技藝,兩人不相上下。想來就算是分出了勝負,心裏也定是不服氣的。”
“他們也就趁著元娘不在,所以才如此鬧騰。”柴氏道,“待元娘迴來,又是一個賽一個的規矩。瞧瞧,這哪裏是相撲?簡直就是街頭的小兒胡亂打架。兩人轉眼都要滿九歲了,還是這般脾性。若是再長幾歲依舊是鬥來鬥去的,那可不成。”
這時候,李遐齡瞅準了空子,翻身便將孫秋娘推倒在地,終於勝了這一局。瞬間,他雙目璀璨如星辰,沾滿灰塵的臉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哼!這迴是我贏了!由我出城去接阿姊!你可不許耍賴,悄悄跟在後頭!”
孫秋娘神色略有些黯然,卻仍舊不願在他跟前示弱:“你也不過是比我早見到阿姊而已。三個月我都等得,一兩個時辰自然也等得。你也莫要高興得太早,阿姊晚上一定會陪我一同睡,我們還能說好些悄悄話呢。”
“明天阿姊定會聽我念書,看我習字!我……我還會和阿姊一起去市集裏逛!”
“那又如何?我每天都能和阿姊一起睡。”
“你……”李遐齡突然有種“輸了”的感覺,卻仍強著嘴道,“我這些時日給阿姊淘換了好些名家法帖摹本,她一定很喜歡!”
孫秋娘輕輕地拍打著身上的灰,淡淡地接道:“你找的法帖摹本,會比謝家阿兄尋迴來的更珍貴?別看走了眼,像我阿兄似的,找了些贗品迴來,反倒讓阿姊哭笑不得。”
“你這是嫉妒!”
“我嫉妒什麽?往後,阿姊的四季衣衫都由我來做。你送的法帖摹本再好,阿姊會天天帶在身邊麽?倒是我做的衣衫,阿姊會天天穿著呢。”
已經完全詞窮的李遐齡臉色越發鬱惱了,方才心中湧動的得意霎時間一掃而空。都說男女有別,他日漸長大,與阿姊相處起來也不能像幼時那般親密。但小娘子之間卻不必拘泥什麽禮法,成日膩在一起也是稀鬆平常之事。他不得不承認,身為小郎君,他似乎天生便比孫秋娘輸了一籌。
見他不再得意洋洋,孫秋娘的心情也好了不少:“說起來,家裏人都穿過我做的衣衫,就你不願意穿呢。那時我的女紅技藝不好,你不喜歡也是人之常情。過些時日,我給你做件窄袖圓領袍如何?”
“我才不稀罕。”李遐齡恨恨道,“我又不缺這一件衣衫穿。”
孫秋娘也不在意:“那也正好省了我不少時間,幹脆再給阿姊做一件石榴裙好了。石榴裙色澤鮮豔,又是長安時興的式樣,這時節正好穿出去呢!”
李遐齡扭過腦袋,不願再看她。眼角掃見祖母柴氏正似笑非笑地立在旁邊瞧著他們,他臉頰微紅,過去行禮:“祖母,孩兒先去換身衣衫,再來陪祖母說話!”與孫秋娘吵起來的時候尚不覺得如何,發現祖母將這一切都看在眼中,他卻感到有些懊悔。多少次下定決心一定要像阿兄那般穩重可靠,早早地長成頂天立地的好男兒,不教祖父祖母勞累,不教阿姊背負重擔——怎麽嫉妒之情往上一湧,便什麽都忘得一幹二淨了呢?
“罷了。”柴氏道,“有二娘陪著我呢,你去讀書罷。這兩天你隻顧著與二娘比試,連課業都落下許多。小心西席先生不滿,向元娘告狀,那你可得不償失了。”
李遐齡心中一凜,匆忙告退:“孩兒這便去念書……祖母,祖母替孩兒保密!”
柴氏笑著點點頭,孫秋娘也過來行禮,小聲接道:“這宅子中,哪有什麽風吹草動能瞞得過阿姊?”柴氏聽了,伸出指頭戳了戳她的額頭:“你這孩子,生得七竅玲瓏心,偏偏卻總是撩撥玉郎。”
孫秋娘挽住她的手臂,嗔道:“祖母偏心,怎麽不說是玉郎總與兒過不去?兒喜歡阿姊,他便天天吃醋。兒都說將阿兄換給他了,他也還是不高興……”
柴氏禁不住笑出聲來:“阿兄阿姊哪裏是能換的?況且,換與不換,不都是你們的阿兄阿姊麽?兩人可真是胡鬧得緊!”笑著笑著,她卻若有所思起來,再仔細看看孫秋娘,心中越發滿意了。
李遐齡自是不知自家祖母生出了何等“可怕”的念頭。用功地讀了兩日書之後,他終於取得了先生的諒解,心中也鬆了口氣。這時,家中部曲又傳來消息說,李遐玉已經快要到達縣城了。他便帶了幾名部曲仆從出門,趕去迎接她。在城門前等了片刻,遠遠就見十來騎飛奔而來,為首的正是作少年郎打扮的李遐玉。
李遐齡高興地喚道:“阿……阿兄!!”眼見著玉樹臨風的李遐玉越來越近,他突然生出一種錯覺——他家莫不是……隻有阿兄,沒有阿姊罷!怎麽覺得,作男兒裝扮的阿姊絲毫沒有半點違和呢?
作者有話要說: 其實,腦海裏的小劇場是這樣的:
玉郎:我會讀書會寫字會背書!
二娘:我會給阿姊做長裙(天天穿)。
玉郎:我會和阿姊去逛集市,給她買買買買買!
二娘:我會給阿姊做中衣(天天穿)。
玉郎:我會給阿姊做弓箭,還會學著給她打造輕刀!
二娘:我會給阿姊做小衫(貼身穿)、香囊、綾襪、鞋子……
玉郎:輸了qaq,我也想學女紅了……
眾人:=口=少年,別走上不歸路啊!!
☆、第三十章 換下武裝
暌違數月不見,李遐玉仔細打量著自家阿弟——無論是微微帶肉的圓臉頰,或是望過來時烏溜溜的眼眸,仿佛都分毫未變。依舊是那般滿含孺慕之情,依舊是那般純淨無暇,依舊令她見著便心生暖意。
李遐齡則覺得心中有好些話想與阿姊說,然而城門附近人來人往,許多人好奇地瞧著他們,其實並非說話之地。他隻得輕聲問候幾句,便驅馬隨在李遐玉身側。姊弟倆策馬小跑著入城,徑直奔向了李家老宅。
到得家中,兩人在內院門前下馬,便見孫秋娘笑盈盈地在月洞門前守候,溫聲喚道:“阿姊可算是迴來了,祖父祖母成日都想念得緊呢!”說罷,她便自然而然地把住李遐玉的手臂。李遐齡見了自是心酸得很——但他如今都已經是小少年郎了,當然再也不能像以往那般牽著阿姊的手。所以說,小娘子什麽的,實在是太占便宜了!
“頭一遭出門遠行,我們心中也一直念著你們。”李遐玉笑道,“每到一處,發現些新鮮物什,便覺得你們定會喜歡。零零碎碎地買了好些,分別收拾了兩個箱籠。待會兒我便讓仆婢給你們送去。”
聽聞她特地帶迴了禮物,兩個小家夥皆很是高興,連吃醋嫉妒都顧不上了,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起了家中發生的事。李家尚未正式除服出孝,亦沒有什麽親戚來往,故而這些時日依舊平淡如水。不過,在小家夥們眼中,便是再平淡的日子也有泛起波瀾的時候,挑挑揀揀地也說了好些。
來到內堂前時,李遐玉已經大致了解了家人的生活,以及縣城內近來的動向。正要再問幾句,她便聽裏頭柴氏笑道:“這般寡淡的日子,也虧得他們能尋出這麽多樂趣來。我的兒,快進來,讓祖母好生瞧一瞧!”
卻說柴氏端坐在長榻上,抬眼就見一位俊秀的小少年郎緩步而入。他穿著一身淡青色翻領長袍,配上皂色牛皮小靴,行走間袍裾紛飛,頗有幾分氣勢。雖然膚色有些微黑,眉眼卻生得很是精致,舉手投足皆透著勃勃英氣,令人見之便心生喜意。
柴氏自是一眼便認出了這就是她心愛的孫女,但一時間卻仿佛透過她的身影想起了什麽,不禁有些恍惚起來。直到李遐玉雙膝跪下,行了稽首大禮:“不孝孫女,拜見祖母!”她才迴過神,起身將她扶起來:“好孩子,快抬起頭來。祖母方才還以為自己看錯了呢——明明送出門的是女嬌娥,怎麽迴來的卻是小兒郎?”
李遐齡接道:“可不是麽?阿姊扮作郎君簡直惟妙惟肖,連我都覺得許是記岔了,咱們家又多了一位阿兄!”孫秋娘眨眨眼,跟著道:“阿姊扮的假郎君,將滿大街的真郎君都比下去了。若是改日乘車出行,說不得還會有擲瓜擲果的小娘子呢!”
從這兩個小家夥口中,就從來沒有聽過一句不好的話,恐怕也當不得真。李遐玉聽了,忍不住笑道:“不過是出門在外,扮作男裝便於行動罷了。初時還有些不習慣,後來學了些阿兄的動作,便沒有人能看出破綻。”她雖常年習武,但畢竟仍是個熟知禮儀的小娘子。若非謝琰指正了些許不經意之間的小動作,那些眼力毒辣之人一眼便能瞧出她的身份。她便索性悄悄觀察了謝琰許久,暗地裏認真練習,終於將自己成功地塑造成了一位出身不俗、武藝高強的小郎君。
“我說怎麽瞧著眼熟呢!三郎初來的時候,可不也是這般年紀?”柴氏笑道,攬著她坐在一旁的胡床上,“怎麽就你一個家來了?大郎和三郎呢?他們兩個做阿兄的,怎麽竟讓你獨自迴來了?”
“我們原打算與商隊一同迴靈州州城之後,再折迴家來。不過,橫越戈壁的時候,救下了一個被馬賊劫掠的商隊。聽說那夥馬賊打算繞道賀蘭山西,去往河西地區,阿兄與大兄便追擊而去,留下兒護衛商隊迴靈州。”李遐玉道,“原本兒也想請戰,但大兄耍賴,騎上馬便飛奔而去。阿兄又讓兒早些迴家歇息,便隻得眼睜睜地看著他們離開了。”
“這一迴,你們剿滅了不少馬賊,想來靈州夏州附近的商道也會漸漸恢複過來。”柴氏道,“連在弘靜縣中,都隱約傳開了些馬賊被清剿的消息,州城應該更是議論紛紛罷。不過,眼下暫時沒有人猜著你們的身份,隻當是路見不平的遊俠做的。”
“若不是走了這一遭,我們也從未想過,大漠、漠南地區的馬賊居然肆虐至此。我們剿滅的,不過是十之一二罷了。便是如此,光是有名有號的馬賊團夥就有好幾個,細細算來約有五六百人。”李遐玉道。
提起馬賊,她身上隱約掠過些許煞氣與血腥:“祖母,拿馬賊來練兵果然再好不過。下一迴,兒打算帶些女兵跟著咱們家的商隊往河西去。走一遭涼州、甘州、肅州與沙州,也好用馬賊來磨一磨她們的反應、配合與血性。”
“剛迴來,便念著往外跑了。”柴氏輕輕一歎,假作微怒之狀,“這可不成,先在祖母身邊留幾個月再說罷。”李遐玉怔了怔,立即攬住她的手臂,笑道:“自然須得好好在祖母身邊盡孝,再提其他事。”如此近乎撒嬌的動作,才讓她恢複了幾分小娘子的模樣。
柴氏這才微霽,拍了拍她的手:“你方家來,想是有些疲倦了。且迴院子裏去,洗去風塵,歇息一番。待夕食的時候,再過來陪我說話。阿田,跟著元娘去她院子裏瞧瞧,可別短缺了什麽。”
“那祖母可得多備些吃食。兒在外頭時,別的都能習慣,還學會做不少吃食。隻是,外頭的吃食再如何美味,也總念著咱們自家的味道。”
“安心罷!必定不會少了你的!”
李遐玉微微一笑,便行禮退下了。孫秋娘略作思索,也跟了上去。李遐齡倒是留了下來,仍帶著稚氣的臉上多了幾分擔憂之色:“祖母,阿姊身上的殺氣好重。”那一瞬間,他竟突然覺得自家阿姊變得有些陌生,心裏越發懊悔——原本所有的仇恨都該是他的責任,阿姊不辭辛苦地扛了起來,他卻在家中享受安寧的生活,實在是太可恥了。
“玉郎,你怕麽?”柴氏忽地問。
李遐齡垂下眸:“那是阿姊,孩兒當然不怕。隻是替她擔憂而已。”
“她選擇了習武從軍,便遲早有這麽一日。”柴氏道,“任是誰手染血腥,都會如此。她不過是尚未學會如何將殺氣收發自如而已。我殺過的人,自然隻會比她更多,平時看起來,不也隻是個尋常的老嫗麽?”
“祖母一直都很威嚴,才不似尋常老嫗呢。”李遐齡道,“祖母,我不想讀書了,隻想專心習武。等到阿姊及笄的時候,我也已經長大了,能夠獨當一麵,阿姊就不必再去打打殺殺了。到時候,祖父祖母再給她挑一個合適的郎君,出嫁也好招贅也好,阿姊就能過上尋常女子那種安逸的生活了。”
“傻孩子。”柴氏憐惜地揉著他的小腦袋,“你可曾問過元娘,她到底想不想如尋常女子那般悠閑度日?你又可曾問過自己,到底喜不喜歡打打殺殺?你從小便喜歡讀書習字,不喜歡耍刀弄槍。如今我們讓你修習武藝,也不過是希望你強身健體罷了。倘若你勉強自己,我們又如何能放下心來?”
“祖母,孩兒是李家的兒郎,就理應繼承祖父和阿爺的誌向……”李遐齡繃緊了臉,“都是因為孩兒年紀太幼小,你們才總覺得孩兒這些想法都過於幼稚,不值得信任。可孩兒確實已經仔仔細細地想過了。”
柴氏長歎一聲:“你祖父和阿爺的誌向與你又有何幹?你隻需專注於自己的誌向便是。咱們李家本便不是什麽世家大族,根本毫無世代傳承可言,又何必因此禁錮住你呢?更何況,咱們大唐的男兒,最崇尚的便是文武雙全。若是真正才華橫溢之人,出將入相無所不能——好男兒當如是!”
“祖母……”李遐齡還待再言,柴氏打斷了他:“待三郎迴來,你再問一問他。若是你能將三郎說服了,想必遲早也能勸服元娘。到了那時候,你的心意已決,祖父祖母自然不會阻攔。”
“那阿姊……”
柴氏按了按額角:“這些時日,我自會帶她四處走一走。不能讓她教那些血腥迷住了眼,日後成了一位殺神。”若是小郎君還好說,常年在軍中之人,自有一番氣概威勢。但若是位小娘子,恐怕將來必會人人避之不及。而且,殺歸殺,報仇歸報仇,決不能因此影響了心性。
這廂祖孫二人正替李遐玉擔憂,另一廂李遐玉迴到自己的院子“木蘭閣”中,貼身侍婢思娘、念娘都難掩喜色地迎了過來。她離開之時,尚是初春時分,院子裏白雪皚皚,一片蕭瑟。如今卻是姹紫嫣紅,芬芳開遍。若不是院牆附近設了數個紮滿箭的箭靶,角落裏還立著刀槍劍戟,這個院落看上去便與尋常小娘子的閨閣毫無二致。
“元娘,熱水已經備下了,可要洗浴?”
“元娘身上可曾受過傷?水中能不能放些舒筋通絡的藥草?”
“元娘餓是不餓?可需先用些什麽吃食墊一墊?否則被熱水熏蒸,很容易頭昏。”
聽著一連串的詢問,李遐玉淺淺彎起嘴角:“幾個月不見,怎麽連思娘也絮叨起來了?”思娘聞言,臉微微一紅,念娘則抿嘴笑了起來:“奴們是元娘的貼身侍婢,本就應該事事都為元娘考慮周全。若是元娘覺得無妨,奴這便去安排了。”
“去罷。”
此時,院落外響起一陣腳步聲。李遐玉迴過首,就見孫秋娘正帶著侍婢抱著一堆衣物快步走來。
“我給阿姊新做了好幾件夏衫,正等著阿姊迴來穿呢!”小家夥雙目亮晶晶的,“祖母說,咱們馬上便要除服了,給了我好些顏色鮮豔的衣料。說起來,我還不知道阿姊喜歡什麽顏色呢,所以挑了幾種不同的花色,搭配著做了些裙衫。”
“除服……”李遐玉恍然迴過神:原來阿爺阿娘、外祖一家去世,已經足足過了二十七個月?不,如今已經是四月了,她早已出了三年孝期。想到此,看著孫秋娘滿臉期待地望過來的模樣,她笑道:“好些日子不曾穿過這般花色鮮豔的衣衫,我都有些忘了自己的喜好。我瞧瞧,這些衣衫做得真不錯,不愧是秋娘的手藝。不過,你也別光顧著隻給我做,自己也很該多穿些漂亮新衣了。”
“阿姊放心,我給家裏人都做了新衫,自然也不會落下自個兒。”
“說起來,這迴在靈州,石娘子給了我好些繡花樣子,托我帶給你呢。她還畫了些長安時興的衣衫式樣,你也可照著做。”
“是麽?那可真是太好了,多謝阿姊!”
“應該謝謝石娘子才是。別忘了給她去封信。”
“石娘子自然該謝,阿姊也該謝!阿姊幫我捎迴這些,也費了一番工夫呢!”
作者有話要說: 玉郎是個好孩子,但他確實生性就不喜歡打打殺殺~~~
話說,唐朝確實比較強悍,武將出身也能做宰相當清貴文臣——比如李靖、李績等;文臣出身照樣領兵打戰,還戰無不勝——比如裴行儉、王玄策等等……總而言之,上馬可拿刀砍人,下馬就能拿筆寫詩,文武皆風流,才是大唐本色。
☆、第三十一章 換上紅妝
數日之後,謝琰與孫夏亦順利返迴家中。李遐齡依舊前往城門處相迎,遠遠見或風姿挺拔、或魁梧結實的兩位兄長策馬而至,心裏不免升起些許羨慕來:何時他才能如兄長們這般,能獨自外出,種種行事亦皆由自己決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