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軫正在滎陽等候消息,忽然敗軍來報,趙岑又被斬殺,都尉華雄生死不明,頓時又驚又怒,再也不敢貿然出兵,連夜派人向洛陽報信。


    此時的董卓,已經自拜相國,封郿侯,讚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在朝中權勢如日中天。


    胡軫命哨馬飛報洛陽,董卓正在宮中夜宿龍床,與十餘名宮女嬉樂,興致正酣,士兵不敢通報,第二日才由李儒報與董卓。


    董卓聞言大怒,喝罵道:“好個劉和小兒,屢次三番抗吾命令,欲反焉?吾當親自征之。”


    李儒言道:“丞相息怒,劉和雖勝,卻不過蚍蜉撼樹,何須丞相親征?”


    董卓冷哼一聲:“吾擢用名流,荀爽、韓融等無人敢抗命,唯獨盧植、蔡邕恃遠不至,還有那皇甫嵩,竟也去了幽州,此皆劉和父子所為也,不除此二人,吾恨難消也!”


    李儒笑道:“丞相欲除此父子二人,無需動用刀兵,隻要一紙詔書,劉虞父子便可手到擒來,任憑丞相處置。”


    董卓不耐煩道:“先前已經發了三道詔書,那劉和竟不顧王命,反而起兵相抗,殺吾將士。此人乃東海恭王之後,恐比那袁紹還得人心,若豪傑響應此人,聚眾而起,豈非大患?”


    李儒撚須冷然一笑,言道:“劉和年輕氣盛,難免桀驁不馴,然其父劉虞仁厚忠誠,劉和不遵王命,劉虞卻心念朝廷。丞相何不再假天子之詔,差人往幽州,再升劉虞為太傅,召其入朝輔佐天子?今陛下年幼,劉虞又是漢室宗親,請其效周公之舉,劉虞必定欣然而來。”


    “哦?”董卓略作沉吟,撫須大笑道:“此計甚妙,隻要劉虞到了朝中,劉和小兒,便不得不聽吾號令。”


    “此乃一箭雙雕之計也!”李儒低笑道:“劉虞離開幽州之後,丞相便可另封幽州牧,一舉斷絕劉和根基,其進退無路,焉能不入宮父子相見?”


    “哈哈哈,好個一箭雙雕,妙啊!”董卓撫掌大笑,問道:“劉虞若來,何人可任幽州牧?”


    李儒昨夜早已想好計策,當下便道:“幽州乃是邊境之地,胡人時常侵擾,雖為斷絕劉和後路,卻不可以名士儒生任之,劉繇如今為代郡太守,深知胡人習性,可升其為幽州牧,此二人皆是宗親,劉虞縱有推卻,也再找不出說辭來。”


    董卓點頭稱善,沉聲道:“還有那蔡邕、盧植、皇甫嵩三個老東西,也一並征招入朝,如若不來,當滅其族。”


    李儒領命,立刻帶人入宮,命人寫下詔書發往幽州,另外派李肅往滎陽助胡軫守城,隻需堅守不出,等候消息。


    敖倉城中,將士們厲兵秣馬,等了三日,不見胡軫來發兵,暫時休整。


    劉和再次命人將華雄帶到府中,對他說道:“董卓三日不見發兵,必是已經放棄你了,華都尉還要為惡黨守忠麽?”


    華雄眉頭緊皺,臉色深沉,站在那裏一語不發,同鄉周倉勸降無果,一時間束手無策。


    程昱言道:“董卓欺天廢主,穢亂後宮,比王莽之流更為可恨,天下共憤,爾等助其跋扈,危害社稷,必將遺臭萬年,何其不明也?”


    華雄微哼一聲,言道:“董公於我有知遇之恩,我隻知報恩盡忠,不論其他。”


    劉和無奈搖頭,歎道:“董卓欺君,乃是逆臣,你如此愚忠,豈非助紂為虐?我念你頗有勇略,有愛才之心,不忍命諸將以決死戰,如今正是棄暗投明,將功補過之時,何必執迷不悟?”


    程昱在一旁勸道:“劉將軍乃漢室宗親,今集兵練卒,興義兵以掃清王室,董卓遲早必亡,汝祖宗亦食漢祿,當思大義以報國,而非盡愚忠而助惡。”


    張飛看得不耐煩,怒道:“此賊已無良心忠義可言,便是狼心狗肺之徒,我看諸位不必再囉嗦,待我提了出去,一矛刺死倒也幹淨!”


    劉和見華雄還是不開口,無奈道:“我念你是可用之才,所以屢次勸說,既然不明我一番苦心,卻也不能放你迴去為虎作倀,隻好成全你這一片愚忠之心了。”


    關羽反倒對華雄的堅定有些觸動,微睜鳳目,撫須言道:“常言道: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劉將軍乃當世英雄,貴為皇親,如此敬賢禮士,比那董卓何如?大丈夫遇可事之主,而失之交臂,悔之無及也!”


    華雄見這幾人屢次相勸,心中著實感動,閉目沉思片刻,長歎道:“在下不過階下之囚,豈敢勞諸位如此費心?隻是要我歸降,卻有一個條件,如能應允,願從諸位之言。”


    劉和欣喜道:“盡管講來。”


    華雄言道:“昔日在家鄉,若非董公相救,我早已喪命,今雖棄暗投明,卻不願背反舊主,今後與西涼軍交鋒,我絕不出戰。”


    劉和大笑道:“華都尉真乃義士也,此事不難,我可馬上派你迴幽州,鎮守邊疆,對付胡人,你意下如何?”


    華雄抱拳道:“自當從命!隻是家中尚有妻兒,恐被董卓報複,請取迴之後再去幽州。”


    劉和歎道:“你明知董卓知情,必會報複,還如此愚忠,實在是……”


    不過華雄已經歸順,也多做評判,問道:“你家在何處?”


    華雄答道:“倒也不遠,就在關西新豐,風陵渡口,接了家人,便可渡河北上,前往河北。”


    “風陵渡?”劉和微微蹙眉,忽然心中一動,對華雄言道:“你此去家鄉,不必急於前往幽州,我倒有個安排,若能做成,便是大功一件。”


    華雄也感念劉和一番苦心,忙說道:“將軍盡管吩咐。”


    劉和笑著擺了擺手,卻不先說明,命人準備酒宴,先為華雄壓驚,再詳細部署。


    此次收服華雄,也算是對這個三國著名龍套的最大安慰,華雄的武力雖然不如關張,但與顏良有一戰之力,也是實力不俗。


    而此時的關張早已封候拜將,無需再用溫酒斬華雄提高名望,如果還有虎牢關之戰,換個人給二爺磨刀也是一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漢室再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長弓挽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長弓挽月並收藏三國之漢室再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