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奔喪(上)
洪武三十年秋天,大明帝國一切運轉如常,洪武皇帝朱元璋偶感風寒,但他的病並不嚴重,雖躺在床上,但也時常下床走動,皇太孫朱允炆每每來看皇爺爺之時,朱元璋都跟他有說有笑,看不出一點生病的樣子。
怎知次年二月,從太原傳來消息,晉王朱棡病逝,年已七旬的老皇帝隻能顫顫巍巍地從病榻上爬起,再次為兒子穿上了那麻布齊衰。五年之內,他三度白發人送黑發人,任這世上哪位父親,怕是都無法承受此等打擊,自此之後,他的病情就開始愈發嚴重起來。
洪武三十一年五月,春末初夏的應天府平靜如常,老皇帝此刻已經徹底倒在床榻上無法起身,即便是躺在病榻上,他心中依然念著北疆的防務。
皇太孫還太年輕,且性格柔弱,洪武皇帝心中思量著,為了防止蒙古部落在他百年之後趁虛而入,他臨終前對北疆布防做了最後的安排。他任命左軍都督楊文為總兵,往北平參讚燕王,以北平都司,行都司並燕,穀,寧三府護衛,選精銳馬步軍士隨燕王往開平提備。一切號令,皆聽燕王,爾奉行之,大小官軍悉聽燕王節製。
老皇帝離開人世的前十天,喘息尚且困難,但還是強忍著從病榻上爬起,給燕王朱棣發了最後一道詔書,詔書中,老皇帝將四兒子比作周公,皇太孫比作成王,要求四子一心朝政,忠心不二,排內憂,征外患,仿效周公輔成王,成就一番天下太平。他如是說道:“朕觀成周之時,天下治矣。周公告成王曰:誥爾戎兵,安不忘危之道也。朕之諸子,汝獨才智,秦、晉已薨,汝實為長,攘外安內,非汝而誰?爾其總率諸王,相機度勢,用防邊患,奠安黎庶,以答上天之心,以副吾付托之意!其敬慎之,毋怠!”
朱元璋還想為朱允炆多做點事情,可是他體力已經不支了。自五月起,他常常處於昏迷之中。即使偶爾醒來,他的神誌也很不清楚。這一年五月初九傍晚,一直昏睡不醒的朱元璋忽然睜開了眼睛。他把朱允炆叫到了身邊,再次告訴了他一些治國之道。朱允炆聽完後,張嘴想問點什麽,但最終沒有問出來。他看著滿頭白發、形容枯槁的皇爺爺,實在不忍心讓他再多說了。這時,朱元璋突然劇烈地咳嗽起來,直咳得整個腰身都成了一個弓形,朱允炆趕緊過去為朱元璋撫背。許久,朱元璋的喘息才略略平止。
五月初十,應天城內飄著絲絲細雨,春末夏初的風刮的並不猛,微風伴著細雨,自然界中的一
切都處於如此和諧的狀態。
乾清宮內一片寂靜,隻聽得見屋簷垂下的雨滴滴滴答答的聲音,伴隨著病榻上老皇帝朱元璋的氣息。此刻,他已經再沒有心力去操持國事了,帝國未來的命運,就交到兒孫手中吧!彌留之際的洪武皇帝心中依然堅信,四子和好孫兒可以效仿周公旦與成王,永保大眀江山千秋萬代。
皇太孫朱允炆心中已知皇爺爺此刻的病情,他和幾位顧命大臣,駙馬都尉梅殷,兵部左侍郎齊泰等跪在老皇帝麵前,靜靜等候他的遺詔。
外麵依然是和風細雨,上天靜靜地在為這位布衣出身,一路披荊斬棘的偉大開國皇帝默默地哭泣,他靜靜閉上雙眼,在夢中夢到了思念多年伉儷情深的馬皇後,馬皇後款款走到他麵前,柔聲說道:“夫君,我們走吧……”
朱允炆登基儀禮在朱元璋駕崩後的第六天舉行,定國號為建文。
按照古禮,天子七日而殯,七月而葬,然而老皇帝駕崩才六天,連出殯的日期都不到,就在新皇登基當日,被安置在鍾山孝陵了?此太平盛世,新皇何故要如此行事?
——————————————————————————
燕王點了王府一千餘王府護衛,帶上三個兒子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與道衍,朱能,丘福等一眾人,皆是披麻戴孝,著素白麻布的斬衰,匆匆上路,他們星夜兼程,為了趕路,幾日來從未休息片刻,直奔應天而去。
盛夏的天氣就是這般變化如迅雷,時陰時晴,時而又是雷雨交加。
此刻雷聲大作,暴雨傾盆而來,燕王一行人頂著風雨,晝夜不停地向應天而去。
暴雨中的燕王朱棣,此刻麵上淚水已和雨水交織在一起,分不清是淚,還是雨。這淚既是為先皇而流,也是為了自己。儲君之位旁落之時,他本就不甘心。傷口剛剛撫平,卻又眼看著心上人被迫嫁與他人,自己卻無能為力。先皇視他為國之柱石,連發四道懿旨,臨終前又告誡他要以周公輔成王之意來對待新皇帝,結果新皇帝一登基,就削了他的兵權,還不準他進京奔喪!他有心做周公,奈何成王根本無意讓周公輔佐啊!
——————————————————————————
建文帝已經坐到了乾清宮內,此刻龍袍之外罩了件麻布斬衰。乾清宮的高闊顯而在這二十一歲的柔弱青年麵前,更顯空曠偉岸。
洪武皇帝委派的托孤之臣中,齊泰已經擢升至兵部尚
書,黃子澄則從翰林院編修升到了太常卿,年輕的建文帝對二卿極其重視,二人此刻已經成為新皇帝的左膀右臂,同參軍政國事,先皇遺詔中那條不準諸王進京奔喪,與王國軍隊一聽朝廷調遣,便是出自齊泰之意。
這些天來,建文帝朱允炆每日早朝之後,都要在乾清宮召見齊泰與黃子澄,討論治國之道與用人之道。新皇帝迫不及待的想要表現出於洪武朝的吏治嚴苛之區別,突出仁政的特色,尤其是在廣求人才這一點上。這一天,建文帝將吏部送來的一本花名冊遞給黃子澄,黃子澄接過花名冊,與齊泰一起翻閱,忽然間聽聞黃子澄驚唿道:“這位希直先生,可是曠世奇才啊!”
朱允炆見黃子澄如此推崇此人,便好奇地問道:“這位希直先生,是何許人也啊?”
隻聽得黃子澄娓娓道來:“迴陛下的話,此乃漢中府教授方孝孺是也!此人學識深厚,出自景濂宋公門下,乃是一代大儒也!可是說來也是奇怪,先皇在位時,希直先生曾兩次被薦入京,蒙先皇召見,先皇知其是人才,卻未重用之……”
“哦?這是為何?”朱允炆聽聞此言,甚是不解的問道。
“此事說來話長,先皇曾稱其,當老其才,以禮遣還,第二次又稱,今非用孝孺時,便授其漢中府教授之職,日與諸王講學不倦。”黃子澄緩緩道來。
朱允炆聽聞,心中不覺一喜,便繼而追問道:“那此人現在可在漢中府?”
“非也,非也,蜀王聞其賢才,已聘其為世子之師,不僅以禮待之,還親自為其書屋提名為正學。”黃子澄搖頭晃腦地迴道。
朱允炆點點頭道:“十一皇叔本就尊儒好學,素有蜀秀才之名,他看中的人,絕對錯不了,那勞煩黃愛卿,速速請這希直先生入京來輔佐朕吧!”說罷他心中便暗暗想著,過去洪武皇帝重武輕文,許多人才原就是被漏掉了,這位方先生既然是當世大儒,必定能輔佐他成就一番太平天下。
正當君臣三人討論方孝孺之事時,隻見隨堂的太監小心翼翼進來稟報道:“陛下,淮安府來了一位通判,說有急事要請奏陛下。”說罷便呈上來一封密折。
朱允炆向來沒把齊泰與黃子澄當做外人,便當著此二人的麵打開了那密折,他起先還甚是疑惑不解,可看了那密折上所奏之事,頓時臉色大變,驚慌失色,重重地把那密折摔到了龍案上。
黃子澄與齊泰見年輕的皇帝惱怒至此,心中甚是不解,卻有不好意思相問。這時隻見朱
允炆憤恨地說道:“四叔竟然抗旨,進京奔喪,先已抵達淮安府北的沐陽縣了!”
“什麽?”黃子澄與齊泰心中頓時大驚失色,齊聲唿道。
齊泰定了定神,忙問那隨堂太監道:“淮安府來人何在?”
那太監忙迴道:“在東華門外候旨呢!”
朱允炆忙宣了那淮安通判進殿麵聖,此刻方得知的燕王一行人的情形,沐陽知府原是想邀燕王下榻驛館內好好為其接風洗塵,怎奈燕王堅決不肯,說奔喪之事刻不容緩,此刻恨不得馬上就飛奔到應天。
朱允炆聽聞此言後,眉頭緊鎖,圍著龍案不停踱步,他是真沒想到,這四叔膽子竟如此之大,全然不把先皇遺詔放在眼裏,連招唿都不打,就直奔京城而來了。而那些個地方官也好,見他竟然不加阻攔,這都到了淮安地界了,方想起進京奏報,完全沒有把他這個皇帝放在眼裏。
齊泰見小皇帝此刻緊急如焚,便在心中默默算計了一番,然後開口提議道:“依微臣之見,陛下宜立即遣使臣去淮安,當麵諭示燕王,令其不得入京!”
“這…………是不是太過了些,畢竟朕是要靠仁孝治天下的……”朱允炆聽聞,猶豫了半晌道。
“陛下!”隻見黃子澄與齊泰雙雙跪倒在建文帝麵前,叩拜道:“陛下絕不能開此先例,讓燕王進城奔喪,如若燕王進了城,那其他藩王必定會效仿之,京中尚有一眾將領曾經跟隨燕王北征,如若其聚眾鬧事,那到時事態可就不好控製了!”
作者有話要說:話說!!!!馬上就是七夕了!!最近都是葬禮啊奔喪啊的,氣氛沉重,朝堂暗流湧動,你們想不想看一個四叔和錦妹甜甜甜甜的番外啊啊啊啊?讓作者菌看到你們好嗎?o(^_^)o
洪武三十年秋天,大明帝國一切運轉如常,洪武皇帝朱元璋偶感風寒,但他的病並不嚴重,雖躺在床上,但也時常下床走動,皇太孫朱允炆每每來看皇爺爺之時,朱元璋都跟他有說有笑,看不出一點生病的樣子。
怎知次年二月,從太原傳來消息,晉王朱棡病逝,年已七旬的老皇帝隻能顫顫巍巍地從病榻上爬起,再次為兒子穿上了那麻布齊衰。五年之內,他三度白發人送黑發人,任這世上哪位父親,怕是都無法承受此等打擊,自此之後,他的病情就開始愈發嚴重起來。
洪武三十一年五月,春末初夏的應天府平靜如常,老皇帝此刻已經徹底倒在床榻上無法起身,即便是躺在病榻上,他心中依然念著北疆的防務。
皇太孫還太年輕,且性格柔弱,洪武皇帝心中思量著,為了防止蒙古部落在他百年之後趁虛而入,他臨終前對北疆布防做了最後的安排。他任命左軍都督楊文為總兵,往北平參讚燕王,以北平都司,行都司並燕,穀,寧三府護衛,選精銳馬步軍士隨燕王往開平提備。一切號令,皆聽燕王,爾奉行之,大小官軍悉聽燕王節製。
老皇帝離開人世的前十天,喘息尚且困難,但還是強忍著從病榻上爬起,給燕王朱棣發了最後一道詔書,詔書中,老皇帝將四兒子比作周公,皇太孫比作成王,要求四子一心朝政,忠心不二,排內憂,征外患,仿效周公輔成王,成就一番天下太平。他如是說道:“朕觀成周之時,天下治矣。周公告成王曰:誥爾戎兵,安不忘危之道也。朕之諸子,汝獨才智,秦、晉已薨,汝實為長,攘外安內,非汝而誰?爾其總率諸王,相機度勢,用防邊患,奠安黎庶,以答上天之心,以副吾付托之意!其敬慎之,毋怠!”
朱元璋還想為朱允炆多做點事情,可是他體力已經不支了。自五月起,他常常處於昏迷之中。即使偶爾醒來,他的神誌也很不清楚。這一年五月初九傍晚,一直昏睡不醒的朱元璋忽然睜開了眼睛。他把朱允炆叫到了身邊,再次告訴了他一些治國之道。朱允炆聽完後,張嘴想問點什麽,但最終沒有問出來。他看著滿頭白發、形容枯槁的皇爺爺,實在不忍心讓他再多說了。這時,朱元璋突然劇烈地咳嗽起來,直咳得整個腰身都成了一個弓形,朱允炆趕緊過去為朱元璋撫背。許久,朱元璋的喘息才略略平止。
五月初十,應天城內飄著絲絲細雨,春末夏初的風刮的並不猛,微風伴著細雨,自然界中的一
切都處於如此和諧的狀態。
乾清宮內一片寂靜,隻聽得見屋簷垂下的雨滴滴滴答答的聲音,伴隨著病榻上老皇帝朱元璋的氣息。此刻,他已經再沒有心力去操持國事了,帝國未來的命運,就交到兒孫手中吧!彌留之際的洪武皇帝心中依然堅信,四子和好孫兒可以效仿周公旦與成王,永保大眀江山千秋萬代。
皇太孫朱允炆心中已知皇爺爺此刻的病情,他和幾位顧命大臣,駙馬都尉梅殷,兵部左侍郎齊泰等跪在老皇帝麵前,靜靜等候他的遺詔。
外麵依然是和風細雨,上天靜靜地在為這位布衣出身,一路披荊斬棘的偉大開國皇帝默默地哭泣,他靜靜閉上雙眼,在夢中夢到了思念多年伉儷情深的馬皇後,馬皇後款款走到他麵前,柔聲說道:“夫君,我們走吧……”
朱允炆登基儀禮在朱元璋駕崩後的第六天舉行,定國號為建文。
按照古禮,天子七日而殯,七月而葬,然而老皇帝駕崩才六天,連出殯的日期都不到,就在新皇登基當日,被安置在鍾山孝陵了?此太平盛世,新皇何故要如此行事?
——————————————————————————
燕王點了王府一千餘王府護衛,帶上三個兒子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與道衍,朱能,丘福等一眾人,皆是披麻戴孝,著素白麻布的斬衰,匆匆上路,他們星夜兼程,為了趕路,幾日來從未休息片刻,直奔應天而去。
盛夏的天氣就是這般變化如迅雷,時陰時晴,時而又是雷雨交加。
此刻雷聲大作,暴雨傾盆而來,燕王一行人頂著風雨,晝夜不停地向應天而去。
暴雨中的燕王朱棣,此刻麵上淚水已和雨水交織在一起,分不清是淚,還是雨。這淚既是為先皇而流,也是為了自己。儲君之位旁落之時,他本就不甘心。傷口剛剛撫平,卻又眼看著心上人被迫嫁與他人,自己卻無能為力。先皇視他為國之柱石,連發四道懿旨,臨終前又告誡他要以周公輔成王之意來對待新皇帝,結果新皇帝一登基,就削了他的兵權,還不準他進京奔喪!他有心做周公,奈何成王根本無意讓周公輔佐啊!
——————————————————————————
建文帝已經坐到了乾清宮內,此刻龍袍之外罩了件麻布斬衰。乾清宮的高闊顯而在這二十一歲的柔弱青年麵前,更顯空曠偉岸。
洪武皇帝委派的托孤之臣中,齊泰已經擢升至兵部尚
書,黃子澄則從翰林院編修升到了太常卿,年輕的建文帝對二卿極其重視,二人此刻已經成為新皇帝的左膀右臂,同參軍政國事,先皇遺詔中那條不準諸王進京奔喪,與王國軍隊一聽朝廷調遣,便是出自齊泰之意。
這些天來,建文帝朱允炆每日早朝之後,都要在乾清宮召見齊泰與黃子澄,討論治國之道與用人之道。新皇帝迫不及待的想要表現出於洪武朝的吏治嚴苛之區別,突出仁政的特色,尤其是在廣求人才這一點上。這一天,建文帝將吏部送來的一本花名冊遞給黃子澄,黃子澄接過花名冊,與齊泰一起翻閱,忽然間聽聞黃子澄驚唿道:“這位希直先生,可是曠世奇才啊!”
朱允炆見黃子澄如此推崇此人,便好奇地問道:“這位希直先生,是何許人也啊?”
隻聽得黃子澄娓娓道來:“迴陛下的話,此乃漢中府教授方孝孺是也!此人學識深厚,出自景濂宋公門下,乃是一代大儒也!可是說來也是奇怪,先皇在位時,希直先生曾兩次被薦入京,蒙先皇召見,先皇知其是人才,卻未重用之……”
“哦?這是為何?”朱允炆聽聞此言,甚是不解的問道。
“此事說來話長,先皇曾稱其,當老其才,以禮遣還,第二次又稱,今非用孝孺時,便授其漢中府教授之職,日與諸王講學不倦。”黃子澄緩緩道來。
朱允炆聽聞,心中不覺一喜,便繼而追問道:“那此人現在可在漢中府?”
“非也,非也,蜀王聞其賢才,已聘其為世子之師,不僅以禮待之,還親自為其書屋提名為正學。”黃子澄搖頭晃腦地迴道。
朱允炆點點頭道:“十一皇叔本就尊儒好學,素有蜀秀才之名,他看中的人,絕對錯不了,那勞煩黃愛卿,速速請這希直先生入京來輔佐朕吧!”說罷他心中便暗暗想著,過去洪武皇帝重武輕文,許多人才原就是被漏掉了,這位方先生既然是當世大儒,必定能輔佐他成就一番太平天下。
正當君臣三人討論方孝孺之事時,隻見隨堂的太監小心翼翼進來稟報道:“陛下,淮安府來了一位通判,說有急事要請奏陛下。”說罷便呈上來一封密折。
朱允炆向來沒把齊泰與黃子澄當做外人,便當著此二人的麵打開了那密折,他起先還甚是疑惑不解,可看了那密折上所奏之事,頓時臉色大變,驚慌失色,重重地把那密折摔到了龍案上。
黃子澄與齊泰見年輕的皇帝惱怒至此,心中甚是不解,卻有不好意思相問。這時隻見朱
允炆憤恨地說道:“四叔竟然抗旨,進京奔喪,先已抵達淮安府北的沐陽縣了!”
“什麽?”黃子澄與齊泰心中頓時大驚失色,齊聲唿道。
齊泰定了定神,忙問那隨堂太監道:“淮安府來人何在?”
那太監忙迴道:“在東華門外候旨呢!”
朱允炆忙宣了那淮安通判進殿麵聖,此刻方得知的燕王一行人的情形,沐陽知府原是想邀燕王下榻驛館內好好為其接風洗塵,怎奈燕王堅決不肯,說奔喪之事刻不容緩,此刻恨不得馬上就飛奔到應天。
朱允炆聽聞此言後,眉頭緊鎖,圍著龍案不停踱步,他是真沒想到,這四叔膽子竟如此之大,全然不把先皇遺詔放在眼裏,連招唿都不打,就直奔京城而來了。而那些個地方官也好,見他竟然不加阻攔,這都到了淮安地界了,方想起進京奏報,完全沒有把他這個皇帝放在眼裏。
齊泰見小皇帝此刻緊急如焚,便在心中默默算計了一番,然後開口提議道:“依微臣之見,陛下宜立即遣使臣去淮安,當麵諭示燕王,令其不得入京!”
“這…………是不是太過了些,畢竟朕是要靠仁孝治天下的……”朱允炆聽聞,猶豫了半晌道。
“陛下!”隻見黃子澄與齊泰雙雙跪倒在建文帝麵前,叩拜道:“陛下絕不能開此先例,讓燕王進城奔喪,如若燕王進了城,那其他藩王必定會效仿之,京中尚有一眾將領曾經跟隨燕王北征,如若其聚眾鬧事,那到時事態可就不好控製了!”
作者有話要說:話說!!!!馬上就是七夕了!!最近都是葬禮啊奔喪啊的,氣氛沉重,朝堂暗流湧動,你們想不想看一個四叔和錦妹甜甜甜甜的番外啊啊啊啊?讓作者菌看到你們好嗎?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