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奔喪(下)
從沐陽縣出來,燕王一行人並沒有進淮安城,而是直奔淮安城南一條江水而去,待過了那江水,應天城便近在咫尺了。
這晝夜不休的一路奔波,眾人已是十分疲憊,但為了能早一天抵達京城,此刻已經顧不得那麽多了。
建文帝朱允炆聽取了黃子澄與齊泰的意見之後,火速派了禮部左侍郎陳性善為欽差,攜王命旗牌,奔赴淮安阻攔燕王,宣示太祖遺詔,如有違抗,便以謀逆罪論。同時又賜以賁符,責令嚴整朝廷駐淮安的軍隊,把住關隘,封鎖江口,切勿放燕王一兵一卒過江。
這邊從沐陽縣出發奔赴江口,那邊從京城出發攔截,雙方都策馬揚鞭,開始了爭分奪秒的拉鋸戰,沐陽縣令在燕王出發前極力拖延時間,也算是為朝廷方麵掙得了一絲希望。
待燕王一行人抵達江口時,正欲準備渡江,隻見得一位穿三品素服的官員領著一隊人馬在江口而立,似乎是已在此等候他們多時,兩邊站立的盡是錦衣衛校尉,燕王一行人在江口勒住了馬韁,隻是剛剛走的太急,這猛的一勒韁繩,那汗血寶馬長撕一聲,一雙鐵蹄重重落地,卷起陣陣塵土飛揚。
隻聽得那身著三品素服的官員不慌不忙地走上前來,麵對氣勢洶洶的燕王一行人,絲毫沒有為他的氣勢所鎮住,隻見他躬身一輯道:“王爺,請留步!”
朱棣見此情形,冷笑了一聲問道:“來者何人?”
“臣禮部左侍郎陳性善攜陛下聖諭,特在此恭候燕王殿下大駕!”陳性善正身危立,淡定自若地道。
“所為何事?”朱棣冷哼了一聲,他強壓住心中怒火,麵帶蔑視地問陳性善道。
“先皇遺詔,諸王於本國哭臨,不必赴京奔喪!”陳性善絲毫不為所懼,隻是一字一句陳述道。
“哼!簡直荒唐至極,古往今來哪有父親去世,兒子不能奔喪的道理?虧我這好侄兒想得出來!他也是自小讀聖賢書之人,怎能如此這般不念親親之道,這樣對待自己的叔父!”朱棣雖然在掩飾自己心中的怒火,但這連日來路上奔波的辛苦和額頭上暴怒的青筋,已經無法掩蓋住他這些日子以來思念父親與為自己不平的憤慨。
“先帝如今已歸葬鍾山孝陵,王爺現在就算進了京城,也見不到先帝儀容了”,那陳性善見燕王說話口氣,張口閉口就是侄兒,叔父,全未把當今聖上九五之尊放在眼中,當今聖上雖然是晚輩
,但他燕王,在皇帝麵前卻隻是臣下!
“哼!虧陳大人還是禮部侍郎,古禮有雲,天子七日而殯,七月而葬,你們這麽心急就葬了父皇,安的是何居心?自幼父皇就教導我們兄弟要奉行親親之道,又豈會留下如此不通情理的詔書!莫不是有人蓄意矯詔!”朱棣見他臨危不懼,心中怒火已經燃燒到了頂點,卻也是輕輕冷笑道。
陳性善見燕王說話行徑如此放肆,隻得舉起手中禦賜王命旗牌,高聲唿道:“先皇遺詔!諸王於本國哭臨,不得赴京奔喪!如果今日王爺拒旨不從,硬要過江,下官無話可說!唯有當今聖上親賜王命旗牌在此!這抗旨的罪名,王爺能擔待的起嗎!”
此刻江邊渡口,劍拔弩張之氣已是到了頂點,四處彌漫這火/藥味,隻待再填一把火,這江邊就會開炸。
“你……”燕王此刻再也抑製不住心中怒火,他勃然大怒,指著陳性善罵道:“給老子滾開!老子今天說什麽也要渡江!”
陳性善揮了揮手中的王命旗牌,此刻虎賁左衛的軍士們已經延江邊呈一字排開,他們已張弓搭箭,目標對準了燕王一行人。
朱能丘福等人見狀,亦準備拔劍出鞘,他們多年來隨燕王北征蒙古,什麽陣勢沒見過,豈是能被這點軍士嚇倒的!
道衍和尚見狀,心中暗想,如若硬拚,隻會兩敗俱傷,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於是他拿定主意,急急走到燕王身邊,拉住馬韁勸慰道:“殿下莫要衝動行事!”
燕王手中緊握著馬韁,像要勒出一絲血痕來,臉上的肌肉因激怒而劇烈抽搐著,他轉過頭對道衍說道:“本王千裏迢迢而來,豈能如此罷休!”
“殿下!能進能退,能伸能屈,是謂大丈夫也!望殿下暫返北平,養成龍虎之勢,他日風雲際會,羽翼高舉,今日之事,區區何足道哉!”道衍勸慰道。
燕王朱棣望著奔流的江水,默然良久,突然仰聲長歎,放聲大哭道:“父皇!你的不孝子在此!身為人子,卻不能為父奔喪,天下間哪有如此之理!”說罷他便折斷手中馬鞭,下馬朝應天方向跪去,邊磕頭邊哭訴道:“父皇在天之靈在上!同是至親骨肉,竟如此不顧親親之道!父皇!你為何不等兒臣來後再走呢!”
——————————————————————
此刻寧王府已經得到消息,燕王朱棣在江邊大鬧了一場,卻於事無補,還是折路返迴北平了。存心殿內的寧王朱權心事重重,徐妙錦陪在他身
旁,隻見朱權眉宇緊鎖的歎息道:“當今聖上到底是愈意何在?自從父皇駕崩之後,皇上種種反應太過奇怪了,先是匆匆下葬,繼而又不讓我們這些做叔叔的進京奔喪,這實在太有違常理了!”
“如果我說,當今聖上預要削藩,殿下可相信?”朱權見此刻徐妙錦說話的眼神,如此堅定,不像是在開玩笑的語氣。
“此話可不能亂講……這可是謀反之罪……”朱權皺了皺眉,低聲說道。
“都這時候了,殿下還沒看出來嗎,我不希望你卷入這腥風血雨之中,殿下還是早做打算吧,寧王府中人,三護衛中人,殿下可有把握全是自己人嗎?”徐妙錦字字珠璣的反問道。
朱權此刻心中猶豫,他不相信一向標榜以仁孝治天下的新皇,從小就熟讀聖賢之書,信奉親親之道,會這麽快就對自己的叔父們下手,他百思不得其解,為何一向不喜參與王府之事的王妃,今日會說出如此大逆不道之語。
“讓我再想想,讓我再想想……”朱權起身圍著書案來迴踱步,徐妙錦自知這些劇透之事,最好點到為止,不然會暴露了自己穿越的身份。她相信朱權心中有明辨是非之理,用不了多少時日,他便會知曉她所言之事,無半分虛假。隻是她心中真的不想他被卷入靖難之中,朱棣想要朵顏三衛,到時候給他便是了,但是他想挾持朱權,隻要她在這寧王府中一天,便絕不會讓此事發生。
——————————————————————
建文帝得知燕王一行人已經由淮安返迴北平的消息,不禁心中長舒了一口氣。但燕王蔑視朝廷的行為,卻使得他憂心忡忡,常常夜不能寐。
壺漏滴滴,更深露重,他身心俱疲,卻徹夜失眠。眾藩王的勢力,就像一張巨大的黑網,連同這無邊的黑夜,一同將他籠罩起來,這種感覺實在是太壓抑了!
他在夜裏實在睡不著,便緩步走到乾清宮,乾清宮的龍案上還堆積著大量的奏折,朱允炆隨便翻了翻,如此夏夜,外麵蚊蟲聲叨擾的他更是心煩意亂。
在那一堆奏章的底部,有一份年代很久遠的奏章,這份奏章竟然被壓在這裏二十多年,都未曾被人發現過!也許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注定要讓他此時此刻看到這份洪武九年的奏章,他拿起那奏章,借著深夜昏暗的燭光,心中略帶好奇地讀了起來。
這竟然是洪武九年,一份勸進明太/祖朱元璋分封太奢的奏章!
朱允炆越看越激動,那奏章
上所寫之事,完全就是他心中此刻所想!
那是洪武九年,國子生授平遙縣訓導葉伯巨,上書洪武皇帝朱元璋,稱天下可患者三事:分封太侈、用刑太繁、求治太急。
他在諫書中,劈頭蓋臉地指責了洪武皇帝封藩的錯誤,舉例漢代七國之亂,晉代八王之亂,勸諫洪武皇帝如若封藩過奢,最終可能會導致尾大不掉,致使皇室自相殘殺,折騰得國勢頹廢,民不聊生,江山不可收拾,如若長此以往繼續下去,難保大明江山千秋萬代!
這諫書種所奏之事,正是朱允炆此刻心中所擔憂的啊!這葉伯巨如此高瞻遠矚,卻惹得朱元璋大怒,謂其離間骨肉!他下令將葉伯巨壓至刑部大牢,一直羈押至死。
朱允炆心中深深地被這奏章所觸動,燕王在淮安那一鬧,使得他此刻思緒萬千,更是顧不得一夜未眠之事了,他心中暗暗下了削藩的決心,既然已經決定,就要狠下心來去做。他走出乾清宮大殿,望著黑暗中廣袤無比的宮樓殿宇,此刻殘月西沉,霧氣漸漸升騰,繞這宮殿彌漫開來,他心中暗想,這是黎明前的黑暗,卻莫名使他躊躇滿誌!他此刻恨不得立即天亮,好詔黃子澄與齊泰進宮共商大事!
作者有話要說:從現在開始吧,已經逐漸要進入朝堂之爭的白熱化階段,不過雖然是打仗,但中間會穿插種種恩恩怨怨,還是會時不時的發好幾撥糖的,所以希望大家能堅持到最後哈!因為沒有這段其中的恩恩怨怨,就無法到第五十三章那個永樂元年番外,你們也想看男女主角最後到底怎麽在一起的不是??還有道衍和尚的身份之謎啊啊啊啊啊!說好了在第四卷會有答案的~嘻嘻!現在已經是第四卷了哦
從沐陽縣出來,燕王一行人並沒有進淮安城,而是直奔淮安城南一條江水而去,待過了那江水,應天城便近在咫尺了。
這晝夜不休的一路奔波,眾人已是十分疲憊,但為了能早一天抵達京城,此刻已經顧不得那麽多了。
建文帝朱允炆聽取了黃子澄與齊泰的意見之後,火速派了禮部左侍郎陳性善為欽差,攜王命旗牌,奔赴淮安阻攔燕王,宣示太祖遺詔,如有違抗,便以謀逆罪論。同時又賜以賁符,責令嚴整朝廷駐淮安的軍隊,把住關隘,封鎖江口,切勿放燕王一兵一卒過江。
這邊從沐陽縣出發奔赴江口,那邊從京城出發攔截,雙方都策馬揚鞭,開始了爭分奪秒的拉鋸戰,沐陽縣令在燕王出發前極力拖延時間,也算是為朝廷方麵掙得了一絲希望。
待燕王一行人抵達江口時,正欲準備渡江,隻見得一位穿三品素服的官員領著一隊人馬在江口而立,似乎是已在此等候他們多時,兩邊站立的盡是錦衣衛校尉,燕王一行人在江口勒住了馬韁,隻是剛剛走的太急,這猛的一勒韁繩,那汗血寶馬長撕一聲,一雙鐵蹄重重落地,卷起陣陣塵土飛揚。
隻聽得那身著三品素服的官員不慌不忙地走上前來,麵對氣勢洶洶的燕王一行人,絲毫沒有為他的氣勢所鎮住,隻見他躬身一輯道:“王爺,請留步!”
朱棣見此情形,冷笑了一聲問道:“來者何人?”
“臣禮部左侍郎陳性善攜陛下聖諭,特在此恭候燕王殿下大駕!”陳性善正身危立,淡定自若地道。
“所為何事?”朱棣冷哼了一聲,他強壓住心中怒火,麵帶蔑視地問陳性善道。
“先皇遺詔,諸王於本國哭臨,不必赴京奔喪!”陳性善絲毫不為所懼,隻是一字一句陳述道。
“哼!簡直荒唐至極,古往今來哪有父親去世,兒子不能奔喪的道理?虧我這好侄兒想得出來!他也是自小讀聖賢書之人,怎能如此這般不念親親之道,這樣對待自己的叔父!”朱棣雖然在掩飾自己心中的怒火,但這連日來路上奔波的辛苦和額頭上暴怒的青筋,已經無法掩蓋住他這些日子以來思念父親與為自己不平的憤慨。
“先帝如今已歸葬鍾山孝陵,王爺現在就算進了京城,也見不到先帝儀容了”,那陳性善見燕王說話口氣,張口閉口就是侄兒,叔父,全未把當今聖上九五之尊放在眼中,當今聖上雖然是晚輩
,但他燕王,在皇帝麵前卻隻是臣下!
“哼!虧陳大人還是禮部侍郎,古禮有雲,天子七日而殯,七月而葬,你們這麽心急就葬了父皇,安的是何居心?自幼父皇就教導我們兄弟要奉行親親之道,又豈會留下如此不通情理的詔書!莫不是有人蓄意矯詔!”朱棣見他臨危不懼,心中怒火已經燃燒到了頂點,卻也是輕輕冷笑道。
陳性善見燕王說話行徑如此放肆,隻得舉起手中禦賜王命旗牌,高聲唿道:“先皇遺詔!諸王於本國哭臨,不得赴京奔喪!如果今日王爺拒旨不從,硬要過江,下官無話可說!唯有當今聖上親賜王命旗牌在此!這抗旨的罪名,王爺能擔待的起嗎!”
此刻江邊渡口,劍拔弩張之氣已是到了頂點,四處彌漫這火/藥味,隻待再填一把火,這江邊就會開炸。
“你……”燕王此刻再也抑製不住心中怒火,他勃然大怒,指著陳性善罵道:“給老子滾開!老子今天說什麽也要渡江!”
陳性善揮了揮手中的王命旗牌,此刻虎賁左衛的軍士們已經延江邊呈一字排開,他們已張弓搭箭,目標對準了燕王一行人。
朱能丘福等人見狀,亦準備拔劍出鞘,他們多年來隨燕王北征蒙古,什麽陣勢沒見過,豈是能被這點軍士嚇倒的!
道衍和尚見狀,心中暗想,如若硬拚,隻會兩敗俱傷,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於是他拿定主意,急急走到燕王身邊,拉住馬韁勸慰道:“殿下莫要衝動行事!”
燕王手中緊握著馬韁,像要勒出一絲血痕來,臉上的肌肉因激怒而劇烈抽搐著,他轉過頭對道衍說道:“本王千裏迢迢而來,豈能如此罷休!”
“殿下!能進能退,能伸能屈,是謂大丈夫也!望殿下暫返北平,養成龍虎之勢,他日風雲際會,羽翼高舉,今日之事,區區何足道哉!”道衍勸慰道。
燕王朱棣望著奔流的江水,默然良久,突然仰聲長歎,放聲大哭道:“父皇!你的不孝子在此!身為人子,卻不能為父奔喪,天下間哪有如此之理!”說罷他便折斷手中馬鞭,下馬朝應天方向跪去,邊磕頭邊哭訴道:“父皇在天之靈在上!同是至親骨肉,竟如此不顧親親之道!父皇!你為何不等兒臣來後再走呢!”
——————————————————————
此刻寧王府已經得到消息,燕王朱棣在江邊大鬧了一場,卻於事無補,還是折路返迴北平了。存心殿內的寧王朱權心事重重,徐妙錦陪在他身
旁,隻見朱權眉宇緊鎖的歎息道:“當今聖上到底是愈意何在?自從父皇駕崩之後,皇上種種反應太過奇怪了,先是匆匆下葬,繼而又不讓我們這些做叔叔的進京奔喪,這實在太有違常理了!”
“如果我說,當今聖上預要削藩,殿下可相信?”朱權見此刻徐妙錦說話的眼神,如此堅定,不像是在開玩笑的語氣。
“此話可不能亂講……這可是謀反之罪……”朱權皺了皺眉,低聲說道。
“都這時候了,殿下還沒看出來嗎,我不希望你卷入這腥風血雨之中,殿下還是早做打算吧,寧王府中人,三護衛中人,殿下可有把握全是自己人嗎?”徐妙錦字字珠璣的反問道。
朱權此刻心中猶豫,他不相信一向標榜以仁孝治天下的新皇,從小就熟讀聖賢之書,信奉親親之道,會這麽快就對自己的叔父們下手,他百思不得其解,為何一向不喜參與王府之事的王妃,今日會說出如此大逆不道之語。
“讓我再想想,讓我再想想……”朱權起身圍著書案來迴踱步,徐妙錦自知這些劇透之事,最好點到為止,不然會暴露了自己穿越的身份。她相信朱權心中有明辨是非之理,用不了多少時日,他便會知曉她所言之事,無半分虛假。隻是她心中真的不想他被卷入靖難之中,朱棣想要朵顏三衛,到時候給他便是了,但是他想挾持朱權,隻要她在這寧王府中一天,便絕不會讓此事發生。
——————————————————————
建文帝得知燕王一行人已經由淮安返迴北平的消息,不禁心中長舒了一口氣。但燕王蔑視朝廷的行為,卻使得他憂心忡忡,常常夜不能寐。
壺漏滴滴,更深露重,他身心俱疲,卻徹夜失眠。眾藩王的勢力,就像一張巨大的黑網,連同這無邊的黑夜,一同將他籠罩起來,這種感覺實在是太壓抑了!
他在夜裏實在睡不著,便緩步走到乾清宮,乾清宮的龍案上還堆積著大量的奏折,朱允炆隨便翻了翻,如此夏夜,外麵蚊蟲聲叨擾的他更是心煩意亂。
在那一堆奏章的底部,有一份年代很久遠的奏章,這份奏章竟然被壓在這裏二十多年,都未曾被人發現過!也許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注定要讓他此時此刻看到這份洪武九年的奏章,他拿起那奏章,借著深夜昏暗的燭光,心中略帶好奇地讀了起來。
這竟然是洪武九年,一份勸進明太/祖朱元璋分封太奢的奏章!
朱允炆越看越激動,那奏章
上所寫之事,完全就是他心中此刻所想!
那是洪武九年,國子生授平遙縣訓導葉伯巨,上書洪武皇帝朱元璋,稱天下可患者三事:分封太侈、用刑太繁、求治太急。
他在諫書中,劈頭蓋臉地指責了洪武皇帝封藩的錯誤,舉例漢代七國之亂,晉代八王之亂,勸諫洪武皇帝如若封藩過奢,最終可能會導致尾大不掉,致使皇室自相殘殺,折騰得國勢頹廢,民不聊生,江山不可收拾,如若長此以往繼續下去,難保大明江山千秋萬代!
這諫書種所奏之事,正是朱允炆此刻心中所擔憂的啊!這葉伯巨如此高瞻遠矚,卻惹得朱元璋大怒,謂其離間骨肉!他下令將葉伯巨壓至刑部大牢,一直羈押至死。
朱允炆心中深深地被這奏章所觸動,燕王在淮安那一鬧,使得他此刻思緒萬千,更是顧不得一夜未眠之事了,他心中暗暗下了削藩的決心,既然已經決定,就要狠下心來去做。他走出乾清宮大殿,望著黑暗中廣袤無比的宮樓殿宇,此刻殘月西沉,霧氣漸漸升騰,繞這宮殿彌漫開來,他心中暗想,這是黎明前的黑暗,卻莫名使他躊躇滿誌!他此刻恨不得立即天亮,好詔黃子澄與齊泰進宮共商大事!
作者有話要說:從現在開始吧,已經逐漸要進入朝堂之爭的白熱化階段,不過雖然是打仗,但中間會穿插種種恩恩怨怨,還是會時不時的發好幾撥糖的,所以希望大家能堅持到最後哈!因為沒有這段其中的恩恩怨怨,就無法到第五十三章那個永樂元年番外,你們也想看男女主角最後到底怎麽在一起的不是??還有道衍和尚的身份之謎啊啊啊啊啊!說好了在第四卷會有答案的~嘻嘻!現在已經是第四卷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