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河問:“我不想養了的話,你會幫我養?”
“不會。”華苓很直接地迴答:“我都還沒結婚,沒有辦法養一個孩子太長時間。”
“畢竟是我生的,怎麽都還是會養的。”晏河懶懶地說:“但現在有些不喜歡他,還是你幫我帶一陣罷,也免得我給他臉色看。”
“好。”華苓點頭。
兩人安靜了一陣,華苓還處在一種格外莫名其妙的驚愕當中,她需要時間消化這份事實,而晏河,靠在高椅椅背上,默然抬眸望著斜上方,沒有人知道她在想著什麽。
過了一陣,七娘迴來了,在華苓身邊坐下,朝晏河笑道:“公主,你們這鍾製得極好,精致得很。”
晏河朝她點點頭:“謝七娘過譽了,你也當知道,這鍾能製成,謝九的功勞最大。謝九要求為你製一座最華麗的鍾,作坊裏已經記下了,需時許是有些長,但在你出嫁前,料來是能完成的。”
“小九真的記著這迴事呢?七姐很受用,多謝小九。”七娘笑道:“也多謝公主惦記了。”
“說好的事我都記得呢。”華苓彎彎眼睛。
“嗯,我知道小九總是守信用的。”七娘又道:“昨日是派人與王家說了,我們下午去探一探霏姐姐,現下時候也差不多了。”
“好。”華苓點點頭,側頭看看晏河。
晏河勾了勾嘴角,是種帶著格外的譏諷的微笑。
華苓挑挑眉。
晏河站起身道:“既然你們事忙,我這裏也不留了。鍾表作坊的分紅是半年一結,屆時羅定自然會將銀子和賬單送到你手上。要直接分配給那家惠文館的部分,羅定也會辦好,你隨時可以迴來看。”
晏河牽著趙戈,送華苓和七娘到門口的馬車旁邊,這位公主特意朝七娘福了福身,溫聲道:“趙戈年幼不知事,這兩月裏就拜托你們家了。”趙戈也是有板有眼地拱手行禮。
七娘愣了愣,什麽時候見過這位高傲的公主如此卑尊屈膝。她迴了禮說:“不礙事的。”
兩姐妹上了馬車,行出兩三個街區之外,七娘才不解地道:“為甚公主要將小郡王送到我們家來?”
“她不想養了。”華苓說。
“又說胡話兒呢。”七娘瞪了華苓一眼。
“她也許是真不想養了呢……”華苓苦笑了一下,想想小小的趙戈,有些憐惜,也有些出神。“不過,應該不會的,母子天性麽……”
☆、第170章 華苓的野望
170
華苓和七娘到王家大宅的時候已經是半下午。兩姐妹是特地迴到家裏換下孝服,著了鮮色衣裳,帶上了備好的禮物才去的王家。這也是清晨大郎出外前特意囑咐過兩姐妹的事——雖然家中上代長輩都不在了,但是該有的規矩法度,兄弟姐妹們是一樣都不能少,這樣出外見人,才不會被看輕了去。
如今的相公太太已經是謝華蓉,如此,作為華蓉的妹妹,七娘和華苓來到這府中,得到的禮遇倒似比以往更盛了些。人情冷暖總是微妙得很。
一路行去,軒廊邊經過的仆婢都是恭敬行禮,與以往在王家看見的也並無不同。
“婢子問謝七娘子、謝九娘子安。”王家來引兩姐妹的侍婢笑容很甜,引著兩人從偏門進了相公府,一路往後院的正院行去,邊笑著說道:“請兩位娘子隨婢子來,聽說兩位娘子來了,老太君特意叮囑了下來,她老人家是極想要見一見兩位娘子的。霏娘子並不在老太君這處,婢子已經使人去霏娘子那邊說了,等兩位娘子見過老太君之後,再往霏娘子那處去。”
華苓問:“霏姐姐的身子骨,現下應當沒有大礙了罷。”
那侍婢福了福身,輕聲迴道:“婢子是聽霏娘子院裏的紅葉姐姐說了,霏娘子這幾日身子骨都見好呢。”
“那就好。”華苓和七娘都是鬆了口氣。
七娘麵色平和地點了點頭,拉拉華苓的手:“累老太君惦記了。我們這就去。”
那侍婢福了福身,繼續引兩人往前走。這座相公府倒是與華苓記憶中差不多,是與丞公府很相似的裝飾風格,雕梁畫棟,精致文雅。
華苓邊走邊往廊外看了看,雖然還是半下午,還有著些許陽光,但是天色陰陰沉沉的,氣溫依然很低,怕是晚上又要下雪了。
一行人又轉過一個院子,抬頭就看見王硨手裏提著隻鳥籠走過來,裏麵是一對藍色皮毛、帶灰黑色斑點的小鸚鵡。華苓來了精神,立刻招唿道:“王二哥,王二哥這是要望那裏去?你的鸚鵡可真是特別,是藍色的!”
王硨一臉閑適,提著細鐵絲兒編的鳥籠走了過來,笑道:“謝九你這小丫頭倒是識貨。我這鸚鵡可是飄洋過海,從極西極西之地送過來的一對兒寶石鸚鵡。”
“會說話嗎?”華苓興致勃勃地問。她注意到了,王硨籠子裏的鸚鵡在互相梳理毛發,溫馨得很。
七娘無奈地看了這兩人一眼,都不著調得很呢。
王硨搖了搖頭:“這一對倒是學不會了,若是要能說話的鸚鵡,要打小便開始調-教。”
“噢,我也聽過這種說法。”華苓說:“我還聽說,若是叫鸚鵡學舌,還得在它小時候將它的舌頭割一割?”
“你這就聽錯了,鸚鵡是不能割舌的,若是割了,多數都活不成不說,活得成的也多半照舊學不會說話。”王硨漫步隨著華苓和七娘往老太君的院子走,慢悠悠地解釋:“若要會說話的鸚鵡,公的比母的好教許多,五頭裏就能有一二頭教成的。”
“原來如此。王二哥果然懂許多呢。”華苓真心讚歎。王硨是她遇到這麽多的人裏麵,活得最舒服的一個了。活得舒服,就很有情趣,什麽都想玩玩、都想看看,能鼓搗出很多有意思的東西來。
“都隻是略通皮毛而已。”王硨道。看見華苓當真在仔細觀看他鸚鵡的皮色和動作,如此捧場,王硨便說:“這兩隻都是公的。前麵原本是得了兩對兒,但那母的沒養好,折了。這陣子你二哥在令人搜尋好的母種,等尋到了,抱窩養出小的來,就送你一對兒。”
“那就先多謝二哥了。”華苓粲然而笑。與王硨說話真的開心,一點都不會覺得緊張或是別的什麽。然後她就看見前麵領路的侍婢偷偷覷了王硨一眼,擰迴身去偷笑,不由問:“王二你又作甚了,叫人家瞧著你都想笑呢。”
王硨說:“也沒甚,不過就是近來天氣也冷,在屋裏掛了十來個鳥籠子,如今是一院子的鳥雀嘰喳,倒比人聲還響亮些。”
七娘蹙眉道:“聲音倒還好,隻這鳥兒也需吃喝拉撒呢,這味兒總歸有些不好聞。”七娘的想法頗為正統,這種玩物,叫下人們看著也就是了,何必放在身邊。
王硨擺了擺手,不在意地說:“都是嬌貴鳥兒,一時間與侍人養我不放心。”
七娘知道她是說不通王二的,也就不再說了。
華苓在一旁笑,心想其實若是沒有衛羿,王硨這種人應該能算她心裏最理想的對象。衛羿是實實在在的,根本就不懂得情調是什麽,也不怎麽懂得討好人。至於王硨麽,若是生在後世,大概就是那種願意花上五個小時,在家裏折騰出一頓完美的燭光晚餐的人,浪漫得很。
想到衛羿,華苓的心情又低落了些。今日還沒有得到東北前線傳來的消息,不知道戰況如何了。她隻知道,衛羿已經率隊迴到了鴨綠水邊。戰場上瞬息萬變,他武藝再高,也不可能保證不會受到一點傷。若是像那迴傷在手腳,自己也能壓製毒傷還好說,若是刀劍無眼,傷到眼睛了,或是耳朵,或是鼻子又如何,手呢,腿呢,她根本想象不到,若是衛羿迴來是……殘廢了,她應該如何是好。
想到這裏,雖然她自認為心不壞,也會忍不住想,若是要受傷,還是傷在隨便什麽別人身上好了,有那等忠心護主的下屬,以後她一定會好好撫恤他們的親人。
她歎了口氣。有了立場之後,人就很容易顯得惡毒了。
……
“小九,到了。”七娘拉著華苓,嗔了她一眼,跟在王硨後麵走進王家老太君居住的正院。
侍婢笑著掀起簾子,請王硨、七娘和華苓進去。老太君坐在堆錦鋪繡的炕上,慈眉善目,發絲花白,看著很親切。謝華蓉帶著女兒王倩和小兒子王仁,都簇擁在老太君身邊坐著,笑盈盈的,兩個炭盆放在角落裏,廳堂裏暖融融的。
前些年和謝家姐妹玩得好的王家姐妹已經都陸續出嫁了,王雪、王霧等,有嫁在金陵的,但還是往外嫁到別州大族去的多些。
老太君眯縫著眼睛往進來的這幾個年輕孩子看了看,眉開眼笑道:“硨郎也來了。菁娘來我身邊,叫我瞧瞧。還有這個,是熙和家最小的女郎罷。來,來。”
王硨還是不敢把鳥兒這種東西隨便搬進來衝撞老人家的,放在了外麵,見了禮之後就在炕下的高椅坐下了。七娘和華苓先是給老太君問了安,又笑著朝華蓉和兩個外甥打了招唿,將帶來的禮物分別給出去,才一左一右靠在老太君身邊。七娘握著老人家的手,陪她說話。
“這人哪,年高了就易忘事……”老太君輕輕拍著七娘的手說,“你們家爹爹去得早些,也是苦了你們幾個年輕孩兒了。”
“並不苦的。”七娘忙笑著迴道:“老太君,有大哥、二哥在呢,我等兄弟姐妹都過得十分好。”
老太君含笑聽著,慢慢點著頭,動作是老人常見的慢,不過依然雍容。養尊處優數十年,養出來的氣度自然很不一般。
華苓看著老人家,迴頭算了算,老太君今年大概有七十歲了,身子骨是比前幾年要弱氣了許多,眼睛也顯得渾濁了,滿臉皺紋,但是神情依然慈和溫柔,矜持得體。看著老太君,華苓就覺得整個人都好似慢慢沉澱了下來。
不論年輕的時候要經曆多少挫折,若七十歲的時候能如老太君這樣子,依然氣度雍容,兒孫繞膝,共享天倫,已經是極好極好的了。老太君就像一個樣本,指出了一個女孩子以後能走的一條路。她甚至覺得有些感激,不為別的,就為今日能坐在這裏,聽她說說話。
華蓉也笑道:“老太君,華邵、華昌都是極能幹的好郎君,定是能好好照料弟妹的。老太君隻管放心。都說外甥似舅,我也很盼著大郎、二郎都多像他們舅舅些,生生性性的,以後也能好好撐起家來。”
才三歲不到的王仁坐在母親膝上,懵懵懂懂地說:“二郎不像舅舅。”
“那二郎像誰人?”華苓歪歪頭朝這小孩兒笑。
王仁往母親懷裏縮了縮,黑亮亮的眼睛朝華苓看了看,低下了頭沒有說話。
王倩笑著替弟弟說:“苓姨,二郎他是有些兒怕生呢,他是很想答苓姨的話的。二郎是像爹爹呢,是不是?”
王仁使勁兒地點了點頭。王倩已經十歲了,伶俐又可愛,穿一身嫩黃色的襦裙,與七娘像得不得了。華苓對王倩完全是愛屋及烏的喜歡,細細看了她好幾眼。
“原來是這樣啊。”華苓道:“二郎可真聰明,苓姨也覺得你很像你爹爹,長大了一定是特別俊朗的郎君。”
“——還有,倩兒長得與她菁姨可真像啊,一大一小同個模子倒出來似的,好叫人羨慕。老太君你說是不是,老太君你瞧瞧呢。”華苓笑嘻嘻地握著老太君的手搖了搖。
“倩兒是蓉姐的孩兒,與我自然像些。”七娘拉著王倩的手笑,兩姨甥確實長得像,所以王倩自小就很粘她。
“確實是像得很。”老太君將王倩和七娘都拉在身前,細細看了看,開懷道:“好,好,好,都是伶俐乖巧的好孩兒。”雖然長得是像,但王倩比七娘要活潑了無數倍,當下就笑嘻嘻地蹭在老太君的膝頭撒嬌,鬧著要這個要那個的,折騰得很,但是也叫老太君高興得很,叫身邊的掌事嬤嬤去鑰匙去開了庫房,給這一屋子的年輕孩兒一人賞了幾樣玉製的物件兒,隻說玉養人,特別是女郎們,很該時時都佩著玉的,養成一個溫靜文雅的好性子。
年輕孩兒們都道了謝。老太君精神頭很好,也有興致,孩兒們也捧著說話,就慢慢提了些往事。
其實算起來,大丹朝立-國也就百來年而已。立-國以後,大丹的邊地一直都不平靜,大丹人是與東北、西北和西南的異族爭鬥了好幾十年,才保下了如今這些地盤。
老太君姓戚,出身北地恆州戚氏,小時候是過過苦日子的。恆州在幽州西南百來裏處,算是關內地域,但在邊地戰事最緊急的時候,恆州本地官民的糧米,不論身份家族,全都隻能留下勉強夠吃的口糧,其他全都支援到前線去。
那時候,就是大丹人剛剛打退了新羅,還在抗衡北地靺鞨遺族的時候。
從老太君簡單的描述裏,華苓就能大致想象出那時候的艱難,不由道:“咱們如今享用的都是祖宗辛苦打下的江山。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呢。多謝老太君教誨,苓娘不敢鋪張浪費。”
七娘心有戚戚焉地點頭。王倩也搶著說道:“倩兒與弟弟以後也定當盡力儉省些,這世上還有許多吃不飽飯的人呢。”
“倩兒乖得很。”老太君讚許地說,從懷裏摸出了一串木佛珠,慢慢地撚數,說道:“盼著邊地戰事早早完結了的好,這多打一日,邊地子民就受苦一日哪……”
眾人都不敢說什麽歡笑的話,倒是王硨沒有什麽顧慮,朗聲笑道:“老太君無需多慮。我們大丹的軍隊都是久經磨練的強兵健卒,新羅不過彈丸之地,如何能與我朝抗衡。隻管等著罷,等過了年,開春邊地雪化了,我們大丹就能一舉將整個新羅拿下,再也不叫它養虎為患。”
王硨畢竟已經成年,也頗有見地,說的話是很有信服力的。一屋子的老少都被他一番話說定了心,又俱都重新開懷。
大郎帶著弟妹遷往江州,華蓉作為大姐,心裏自然是記掛的,剛好趁著這迴七九兩個來了,又尋機會細細問了問她們在江州的生活,聽到說處處用度都還與金陵相近,才略放下了心。
……
見過了老太君,陪著說了大半個時辰的話,華苓和七娘才告辭了老太君和華蓉母子,由侍婢引著轉往王家三房。
時近傍晚,天上開始飄下了絨絨的雪花。
走入三房的庭院群,華苓和七娘都感覺到了,三房的氣氛明顯與老太君處有些不同,仆婢們看著沉默寡言的,也很少笑容。
侍婢在前麵領路,隔著四五步,華苓悄聲問七娘道:“說起來,七姐,沒記錯的話,到臘月初王三哥要成婚了呢?”
“應是如此。”七娘斜華苓一眼,恨恨地擰了擰她的手腕,也是悄聲道:“但這與我無幹,你提他作甚。”
“怎麽說都是熟人,這等人生大事不該知曉一二嘛。”華苓嘀咕。
“確實是該知曉一二,但你這促狹鬼兒說的定然不是那個意思。”七娘瞪華苓。
華苓展顏而笑,低聲道:“好嘛,好嘛,我是促狹鬼。——但我覺得麽,你的選擇是對的。”
兩姐妹心照不宣地朝彼此一笑。看王家三房氣氛如此沉悶,自然是因為主人近來心緒不佳,才叫仆婢們都不敢說笑,連抬高點兒頭都不敢。一家子都是如此風貌,在這樣的家庭生活,豈不是悶死人。
……
三房太太帶著笑見了兩人,隻道“小娘子是有心了,還記得還探看我們家霏娘呢,伯母感謝得很”,然後把兩人領到了王霏的院子。
也許是因為兩姐妹是來探看自己家女兒的緣故,華苓覺得這位三房太太,對她們倒是比以前還要熱情些。
“霏娘,瞧瞧這是誰來了?”
“霏姐姐。”兩姐妹齊聲道。
“……母親。好妹妹,菁娘、苓娘,你們來了。”王霏躺在床上,人顯得很是消瘦蒼白,神情呆怔。不過看見七娘和華苓聯袂進來,她露出了笑容,在侍婢的服侍下坐起身,靠在大迎枕上,又柔柔聲,很是抱歉地說道:“倒是叫兩位妹妹見笑了,姐姐來不及梳洗裝扮……”
“不會。”華苓很直接地迴答:“我都還沒結婚,沒有辦法養一個孩子太長時間。”
“畢竟是我生的,怎麽都還是會養的。”晏河懶懶地說:“但現在有些不喜歡他,還是你幫我帶一陣罷,也免得我給他臉色看。”
“好。”華苓點頭。
兩人安靜了一陣,華苓還處在一種格外莫名其妙的驚愕當中,她需要時間消化這份事實,而晏河,靠在高椅椅背上,默然抬眸望著斜上方,沒有人知道她在想著什麽。
過了一陣,七娘迴來了,在華苓身邊坐下,朝晏河笑道:“公主,你們這鍾製得極好,精致得很。”
晏河朝她點點頭:“謝七娘過譽了,你也當知道,這鍾能製成,謝九的功勞最大。謝九要求為你製一座最華麗的鍾,作坊裏已經記下了,需時許是有些長,但在你出嫁前,料來是能完成的。”
“小九真的記著這迴事呢?七姐很受用,多謝小九。”七娘笑道:“也多謝公主惦記了。”
“說好的事我都記得呢。”華苓彎彎眼睛。
“嗯,我知道小九總是守信用的。”七娘又道:“昨日是派人與王家說了,我們下午去探一探霏姐姐,現下時候也差不多了。”
“好。”華苓點點頭,側頭看看晏河。
晏河勾了勾嘴角,是種帶著格外的譏諷的微笑。
華苓挑挑眉。
晏河站起身道:“既然你們事忙,我這裏也不留了。鍾表作坊的分紅是半年一結,屆時羅定自然會將銀子和賬單送到你手上。要直接分配給那家惠文館的部分,羅定也會辦好,你隨時可以迴來看。”
晏河牽著趙戈,送華苓和七娘到門口的馬車旁邊,這位公主特意朝七娘福了福身,溫聲道:“趙戈年幼不知事,這兩月裏就拜托你們家了。”趙戈也是有板有眼地拱手行禮。
七娘愣了愣,什麽時候見過這位高傲的公主如此卑尊屈膝。她迴了禮說:“不礙事的。”
兩姐妹上了馬車,行出兩三個街區之外,七娘才不解地道:“為甚公主要將小郡王送到我們家來?”
“她不想養了。”華苓說。
“又說胡話兒呢。”七娘瞪了華苓一眼。
“她也許是真不想養了呢……”華苓苦笑了一下,想想小小的趙戈,有些憐惜,也有些出神。“不過,應該不會的,母子天性麽……”
☆、第170章 華苓的野望
170
華苓和七娘到王家大宅的時候已經是半下午。兩姐妹是特地迴到家裏換下孝服,著了鮮色衣裳,帶上了備好的禮物才去的王家。這也是清晨大郎出外前特意囑咐過兩姐妹的事——雖然家中上代長輩都不在了,但是該有的規矩法度,兄弟姐妹們是一樣都不能少,這樣出外見人,才不會被看輕了去。
如今的相公太太已經是謝華蓉,如此,作為華蓉的妹妹,七娘和華苓來到這府中,得到的禮遇倒似比以往更盛了些。人情冷暖總是微妙得很。
一路行去,軒廊邊經過的仆婢都是恭敬行禮,與以往在王家看見的也並無不同。
“婢子問謝七娘子、謝九娘子安。”王家來引兩姐妹的侍婢笑容很甜,引著兩人從偏門進了相公府,一路往後院的正院行去,邊笑著說道:“請兩位娘子隨婢子來,聽說兩位娘子來了,老太君特意叮囑了下來,她老人家是極想要見一見兩位娘子的。霏娘子並不在老太君這處,婢子已經使人去霏娘子那邊說了,等兩位娘子見過老太君之後,再往霏娘子那處去。”
華苓問:“霏姐姐的身子骨,現下應當沒有大礙了罷。”
那侍婢福了福身,輕聲迴道:“婢子是聽霏娘子院裏的紅葉姐姐說了,霏娘子這幾日身子骨都見好呢。”
“那就好。”華苓和七娘都是鬆了口氣。
七娘麵色平和地點了點頭,拉拉華苓的手:“累老太君惦記了。我們這就去。”
那侍婢福了福身,繼續引兩人往前走。這座相公府倒是與華苓記憶中差不多,是與丞公府很相似的裝飾風格,雕梁畫棟,精致文雅。
華苓邊走邊往廊外看了看,雖然還是半下午,還有著些許陽光,但是天色陰陰沉沉的,氣溫依然很低,怕是晚上又要下雪了。
一行人又轉過一個院子,抬頭就看見王硨手裏提著隻鳥籠走過來,裏麵是一對藍色皮毛、帶灰黑色斑點的小鸚鵡。華苓來了精神,立刻招唿道:“王二哥,王二哥這是要望那裏去?你的鸚鵡可真是特別,是藍色的!”
王硨一臉閑適,提著細鐵絲兒編的鳥籠走了過來,笑道:“謝九你這小丫頭倒是識貨。我這鸚鵡可是飄洋過海,從極西極西之地送過來的一對兒寶石鸚鵡。”
“會說話嗎?”華苓興致勃勃地問。她注意到了,王硨籠子裏的鸚鵡在互相梳理毛發,溫馨得很。
七娘無奈地看了這兩人一眼,都不著調得很呢。
王硨搖了搖頭:“這一對倒是學不會了,若是要能說話的鸚鵡,要打小便開始調-教。”
“噢,我也聽過這種說法。”華苓說:“我還聽說,若是叫鸚鵡學舌,還得在它小時候將它的舌頭割一割?”
“你這就聽錯了,鸚鵡是不能割舌的,若是割了,多數都活不成不說,活得成的也多半照舊學不會說話。”王硨漫步隨著華苓和七娘往老太君的院子走,慢悠悠地解釋:“若要會說話的鸚鵡,公的比母的好教許多,五頭裏就能有一二頭教成的。”
“原來如此。王二哥果然懂許多呢。”華苓真心讚歎。王硨是她遇到這麽多的人裏麵,活得最舒服的一個了。活得舒服,就很有情趣,什麽都想玩玩、都想看看,能鼓搗出很多有意思的東西來。
“都隻是略通皮毛而已。”王硨道。看見華苓當真在仔細觀看他鸚鵡的皮色和動作,如此捧場,王硨便說:“這兩隻都是公的。前麵原本是得了兩對兒,但那母的沒養好,折了。這陣子你二哥在令人搜尋好的母種,等尋到了,抱窩養出小的來,就送你一對兒。”
“那就先多謝二哥了。”華苓粲然而笑。與王硨說話真的開心,一點都不會覺得緊張或是別的什麽。然後她就看見前麵領路的侍婢偷偷覷了王硨一眼,擰迴身去偷笑,不由問:“王二你又作甚了,叫人家瞧著你都想笑呢。”
王硨說:“也沒甚,不過就是近來天氣也冷,在屋裏掛了十來個鳥籠子,如今是一院子的鳥雀嘰喳,倒比人聲還響亮些。”
七娘蹙眉道:“聲音倒還好,隻這鳥兒也需吃喝拉撒呢,這味兒總歸有些不好聞。”七娘的想法頗為正統,這種玩物,叫下人們看著也就是了,何必放在身邊。
王硨擺了擺手,不在意地說:“都是嬌貴鳥兒,一時間與侍人養我不放心。”
七娘知道她是說不通王二的,也就不再說了。
華苓在一旁笑,心想其實若是沒有衛羿,王硨這種人應該能算她心裏最理想的對象。衛羿是實實在在的,根本就不懂得情調是什麽,也不怎麽懂得討好人。至於王硨麽,若是生在後世,大概就是那種願意花上五個小時,在家裏折騰出一頓完美的燭光晚餐的人,浪漫得很。
想到衛羿,華苓的心情又低落了些。今日還沒有得到東北前線傳來的消息,不知道戰況如何了。她隻知道,衛羿已經率隊迴到了鴨綠水邊。戰場上瞬息萬變,他武藝再高,也不可能保證不會受到一點傷。若是像那迴傷在手腳,自己也能壓製毒傷還好說,若是刀劍無眼,傷到眼睛了,或是耳朵,或是鼻子又如何,手呢,腿呢,她根本想象不到,若是衛羿迴來是……殘廢了,她應該如何是好。
想到這裏,雖然她自認為心不壞,也會忍不住想,若是要受傷,還是傷在隨便什麽別人身上好了,有那等忠心護主的下屬,以後她一定會好好撫恤他們的親人。
她歎了口氣。有了立場之後,人就很容易顯得惡毒了。
……
“小九,到了。”七娘拉著華苓,嗔了她一眼,跟在王硨後麵走進王家老太君居住的正院。
侍婢笑著掀起簾子,請王硨、七娘和華苓進去。老太君坐在堆錦鋪繡的炕上,慈眉善目,發絲花白,看著很親切。謝華蓉帶著女兒王倩和小兒子王仁,都簇擁在老太君身邊坐著,笑盈盈的,兩個炭盆放在角落裏,廳堂裏暖融融的。
前些年和謝家姐妹玩得好的王家姐妹已經都陸續出嫁了,王雪、王霧等,有嫁在金陵的,但還是往外嫁到別州大族去的多些。
老太君眯縫著眼睛往進來的這幾個年輕孩子看了看,眉開眼笑道:“硨郎也來了。菁娘來我身邊,叫我瞧瞧。還有這個,是熙和家最小的女郎罷。來,來。”
王硨還是不敢把鳥兒這種東西隨便搬進來衝撞老人家的,放在了外麵,見了禮之後就在炕下的高椅坐下了。七娘和華苓先是給老太君問了安,又笑著朝華蓉和兩個外甥打了招唿,將帶來的禮物分別給出去,才一左一右靠在老太君身邊。七娘握著老人家的手,陪她說話。
“這人哪,年高了就易忘事……”老太君輕輕拍著七娘的手說,“你們家爹爹去得早些,也是苦了你們幾個年輕孩兒了。”
“並不苦的。”七娘忙笑著迴道:“老太君,有大哥、二哥在呢,我等兄弟姐妹都過得十分好。”
老太君含笑聽著,慢慢點著頭,動作是老人常見的慢,不過依然雍容。養尊處優數十年,養出來的氣度自然很不一般。
華苓看著老人家,迴頭算了算,老太君今年大概有七十歲了,身子骨是比前幾年要弱氣了許多,眼睛也顯得渾濁了,滿臉皺紋,但是神情依然慈和溫柔,矜持得體。看著老太君,華苓就覺得整個人都好似慢慢沉澱了下來。
不論年輕的時候要經曆多少挫折,若七十歲的時候能如老太君這樣子,依然氣度雍容,兒孫繞膝,共享天倫,已經是極好極好的了。老太君就像一個樣本,指出了一個女孩子以後能走的一條路。她甚至覺得有些感激,不為別的,就為今日能坐在這裏,聽她說說話。
華蓉也笑道:“老太君,華邵、華昌都是極能幹的好郎君,定是能好好照料弟妹的。老太君隻管放心。都說外甥似舅,我也很盼著大郎、二郎都多像他們舅舅些,生生性性的,以後也能好好撐起家來。”
才三歲不到的王仁坐在母親膝上,懵懵懂懂地說:“二郎不像舅舅。”
“那二郎像誰人?”華苓歪歪頭朝這小孩兒笑。
王仁往母親懷裏縮了縮,黑亮亮的眼睛朝華苓看了看,低下了頭沒有說話。
王倩笑著替弟弟說:“苓姨,二郎他是有些兒怕生呢,他是很想答苓姨的話的。二郎是像爹爹呢,是不是?”
王仁使勁兒地點了點頭。王倩已經十歲了,伶俐又可愛,穿一身嫩黃色的襦裙,與七娘像得不得了。華苓對王倩完全是愛屋及烏的喜歡,細細看了她好幾眼。
“原來是這樣啊。”華苓道:“二郎可真聰明,苓姨也覺得你很像你爹爹,長大了一定是特別俊朗的郎君。”
“——還有,倩兒長得與她菁姨可真像啊,一大一小同個模子倒出來似的,好叫人羨慕。老太君你說是不是,老太君你瞧瞧呢。”華苓笑嘻嘻地握著老太君的手搖了搖。
“倩兒是蓉姐的孩兒,與我自然像些。”七娘拉著王倩的手笑,兩姨甥確實長得像,所以王倩自小就很粘她。
“確實是像得很。”老太君將王倩和七娘都拉在身前,細細看了看,開懷道:“好,好,好,都是伶俐乖巧的好孩兒。”雖然長得是像,但王倩比七娘要活潑了無數倍,當下就笑嘻嘻地蹭在老太君的膝頭撒嬌,鬧著要這個要那個的,折騰得很,但是也叫老太君高興得很,叫身邊的掌事嬤嬤去鑰匙去開了庫房,給這一屋子的年輕孩兒一人賞了幾樣玉製的物件兒,隻說玉養人,特別是女郎們,很該時時都佩著玉的,養成一個溫靜文雅的好性子。
年輕孩兒們都道了謝。老太君精神頭很好,也有興致,孩兒們也捧著說話,就慢慢提了些往事。
其實算起來,大丹朝立-國也就百來年而已。立-國以後,大丹的邊地一直都不平靜,大丹人是與東北、西北和西南的異族爭鬥了好幾十年,才保下了如今這些地盤。
老太君姓戚,出身北地恆州戚氏,小時候是過過苦日子的。恆州在幽州西南百來裏處,算是關內地域,但在邊地戰事最緊急的時候,恆州本地官民的糧米,不論身份家族,全都隻能留下勉強夠吃的口糧,其他全都支援到前線去。
那時候,就是大丹人剛剛打退了新羅,還在抗衡北地靺鞨遺族的時候。
從老太君簡單的描述裏,華苓就能大致想象出那時候的艱難,不由道:“咱們如今享用的都是祖宗辛苦打下的江山。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呢。多謝老太君教誨,苓娘不敢鋪張浪費。”
七娘心有戚戚焉地點頭。王倩也搶著說道:“倩兒與弟弟以後也定當盡力儉省些,這世上還有許多吃不飽飯的人呢。”
“倩兒乖得很。”老太君讚許地說,從懷裏摸出了一串木佛珠,慢慢地撚數,說道:“盼著邊地戰事早早完結了的好,這多打一日,邊地子民就受苦一日哪……”
眾人都不敢說什麽歡笑的話,倒是王硨沒有什麽顧慮,朗聲笑道:“老太君無需多慮。我們大丹的軍隊都是久經磨練的強兵健卒,新羅不過彈丸之地,如何能與我朝抗衡。隻管等著罷,等過了年,開春邊地雪化了,我們大丹就能一舉將整個新羅拿下,再也不叫它養虎為患。”
王硨畢竟已經成年,也頗有見地,說的話是很有信服力的。一屋子的老少都被他一番話說定了心,又俱都重新開懷。
大郎帶著弟妹遷往江州,華蓉作為大姐,心裏自然是記掛的,剛好趁著這迴七九兩個來了,又尋機會細細問了問她們在江州的生活,聽到說處處用度都還與金陵相近,才略放下了心。
……
見過了老太君,陪著說了大半個時辰的話,華苓和七娘才告辭了老太君和華蓉母子,由侍婢引著轉往王家三房。
時近傍晚,天上開始飄下了絨絨的雪花。
走入三房的庭院群,華苓和七娘都感覺到了,三房的氣氛明顯與老太君處有些不同,仆婢們看著沉默寡言的,也很少笑容。
侍婢在前麵領路,隔著四五步,華苓悄聲問七娘道:“說起來,七姐,沒記錯的話,到臘月初王三哥要成婚了呢?”
“應是如此。”七娘斜華苓一眼,恨恨地擰了擰她的手腕,也是悄聲道:“但這與我無幹,你提他作甚。”
“怎麽說都是熟人,這等人生大事不該知曉一二嘛。”華苓嘀咕。
“確實是該知曉一二,但你這促狹鬼兒說的定然不是那個意思。”七娘瞪華苓。
華苓展顏而笑,低聲道:“好嘛,好嘛,我是促狹鬼。——但我覺得麽,你的選擇是對的。”
兩姐妹心照不宣地朝彼此一笑。看王家三房氣氛如此沉悶,自然是因為主人近來心緒不佳,才叫仆婢們都不敢說笑,連抬高點兒頭都不敢。一家子都是如此風貌,在這樣的家庭生活,豈不是悶死人。
……
三房太太帶著笑見了兩人,隻道“小娘子是有心了,還記得還探看我們家霏娘呢,伯母感謝得很”,然後把兩人領到了王霏的院子。
也許是因為兩姐妹是來探看自己家女兒的緣故,華苓覺得這位三房太太,對她們倒是比以前還要熱情些。
“霏娘,瞧瞧這是誰來了?”
“霏姐姐。”兩姐妹齊聲道。
“……母親。好妹妹,菁娘、苓娘,你們來了。”王霏躺在床上,人顯得很是消瘦蒼白,神情呆怔。不過看見七娘和華苓聯袂進來,她露出了笑容,在侍婢的服侍下坐起身,靠在大迎枕上,又柔柔聲,很是抱歉地說道:“倒是叫兩位妹妹見笑了,姐姐來不及梳洗裝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