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秦教授辭職


    29


    “諸位小娘子的琴藝都已頗可觀,我心甚慰。”秦教授溫和地說:“今日我娘家族中有事,我須快馬趕返宣州,來迴或曆時近月。從顯聖十六載起,我應謝丞公之邀來此教導諸位,至此已曆五載。如今諸位琴藝皆入門,往後隻需勤加練習,琴藝自有提升。如此,也到了我功成身退的時候。”


    琴室裏一片安靜,謝家小娘子們被秦教授忽然說出的話驚到,這是大家開蒙進學之後,第一位準備離開崗位的老師。


    半晌之後,二娘膝行幾步到秦教授跟前,仰頭懇切道:“秦教授,葦娘琴藝依然粗疏,盼教授還在芍園中授藝幾年,葦娘還要跟你學習許多。”被二娘的話帶著,三四五六紛紛跟著表達自己對秦教授的孺慕之情,連聲勸說秦教授留下來再教導大家幾年。


    “謝家小娘子們冰雪聰明,定知天下無不散之筵席,也不必作小兒女態。為師家宅隻在金陵城南,若是有暇,諸位小娘子也可來家作耍。”秦教授環視一眼,眼神溫和的看著二娘笑道:“二娘不必過於自謙,你的琴藝如今在金陵城中亦是廣為人知,已可收徒授業。四月你及笄之禮,我來作正賓如何?”


    二娘大喜,伏身誠誠懇懇地朝秦教授拜謝。及笄禮對這個年代的女孩子來說,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可以說,及笄禮是一個家族在告訴整個社交圈說,“我家有好女,已經成年可嫁,有心人快來求取吧”,所以及笄禮的隆重與否,代表了家族對小娘子的重視程度,對她在社交圈中的地位和影響力是有不小影響的。


    芍園中諸位女教授才藝都是上佳,但秦教授是其中名聲最盛的一位。秦教授的丈夫隻是四品官兒,但是她出身於詩禮傳家、名聲清貴的宣州秦氏,琴藝師從已逝世的琴仙姚宣卿,直臻化境,未出嫁時便已名聲遠揚。


    這樣的一位貴夫人來當謝丞公庶女的正賓,無論如何都很夠分量了。如果不是對謝二娘的琴藝著實愛重,已經將二娘視為衣缽傳人,秦教授未必會願意作小娘子的及笄禮正賓,即使是謝丞公家的小娘子。


    因為正賓就代表了一場笄禮的檔次,如果及笄的小娘子文采氣度上不得台麵,反過來就會給正賓臉上抹黑。


    已經十一歲的四娘不由暗暗有些不甘心,她在琴課上同樣那麽努力,每每晚上在梔園中都要練琴練到二更,進境都幾乎能跟二娘齊肩了,但秦教授居然依舊最看重二娘。


    她就吃虧在生的太晚,如果早生兩三年,這個時候最出風頭的一定是她。她也很清楚,及笄禮對女孩子是這樣重要,盛大的及笄禮會讓小娘子在後麵的議親中多出許多底氣來。二娘真是走了狗屎運,秦教授在這當口離職,那份離別之情讓秦教授願意為二娘當正賓,等輪到她四娘的時候,秦教授就未必還會應承邀請了……


    秦教授說完了重大的消息,剩下的半堂課也沒有荒廢,緊著時間將小娘子們的琴藝最後點評一次。


    角落裏,華苓輕輕撫摸著琴弦,托腮朝著秦教授的方向出神。


    秦教授不再授琴了,也不知芍園裏,爹爹是會再請來一位琴藝教授,還是會請別的教授來教其他內容?


    從進芍園上課開始,秦教授就是她最喜歡的老師。


    可以說,這位端方瀟灑的夫人和她對這個年代、這座府邸最好的一些記憶緊緊地聯係在一起,秦夫人幾乎就是她對這個世界、對未來的憧憬的剪影,是她在未來最想成為的那種女人。


    所以,秦夫人要辭退教授之職,她也覺得很不舍。


    不過華苓並不是愛出風頭的人,看到姐姐妹妹們都分外踴躍地和秦教授說著話,秦教授很是應接不暇的樣子,她便坐在位子上和自己玩。想著要為秦教授準備些什麽謝師禮。


    秦教授離職的決定下的急,也隻是剛剛告知了主母牟氏而已。世家對教授們自有一套尊重態度,主母已經趕緊遣人收拾出謝師宴和謝師禮來,今日秦教授在芍園授課完畢之後,會享用完丞公府準備的謝師盛宴再迴家。


    所以備禮物的時間還頗緊呢。


    秦教授走到華苓身邊,一雙細長的鳳眸含笑看著她問:“九娘獨立一旁,在思索何事?”


    華苓仰起頭朝秦教授笑笑,輕聲說道:“華苓舍不得教授,但是也知道教授私事頗急,所以不敢相勸。所以在這裏思索,要為教授準備怎麽樣的謝師禮呢。”


    “九娘心意到即可,不必拘禮。”秦教授微笑著點頭:“你於琴之一道上雖然天資未有二娘那般高,習練三年也隻能算技藝尚可,但我頗愛你在鼓琴時那一段隨意態度,往後亦勿要忘卻此時本心才好。”


    “是,九娘記住了。”華苓眼睛亮亮地應,秦教授很少稱讚人的呢。她興致勃勃地問:“九娘鼓一曲《陽關三疊》給秦教授聽好不好?”這是她近幾個月剛剛練熟的曲子,表的就是離情。


    秦教授輕輕頷首。


    丞公府這一群小娘子裏麵,若論琴藝天分,自然是二娘最高,但若論鼓琴時的意境風儀,秦教授卻認為謝九是難得的出彩。


    所謂心到手到,人寫的字會展示出他的心境,奏的琴更是如此。


    謝九雖然年紀很小,看著也是天真爛漫的小娘子一個,但對琴曲的意境了解得很深,奏出的琴音是意外的衝和粹雅,又帶著她自己最獨特的一種活潑氣度,或許技巧不到位,有時還喜歡自創一兩爛指法,但真的很特別。


    實際上,秦教授覺得謝九本身就有這樣的奇妙氣質。


    這群小娘子都在丞公府中長大,雖然生母不同,但其實氣場什麽的,總體上都頗有幾分類似,有謝氏女該有的養尊處優,也有出身賦予她們的驕傲或謹慎。


    總之,孩童的個性大半是環境賦予的。


    隻有謝九不同。天真爛漫於外,卻又有粹雅衝和在心,大俗大雅同存於一身。這個小娘子待人極為真誠,卻又極有分寸,一切事到了她跟前都似立刻多了幾分趣意,自自然然便有那麽一段兒隨意風流。


    秦教授年末為每位學生書寫評語時,對與前麵七個小娘子都很有話可說,便是二娘,也值得大段的讚許,但她卻總是會在謝九身上卡上那麽一下。謝九在琴上的技巧並不比其他小娘子更好,也許還要略差些,但她每迴奏琴,琴音裏蘊含的趣味都讓秦教授覺得很悅耳可賞,值得細細品鑒。


    所以給謝九的評語,秦教授總要再三斟酌。


    這很奇妙,但謝九似乎從習琴開始,所走的路,所思所想都和其他小娘子不一樣。


    特別的存在總是容易讓人記住的。


    華苓一曲奏罷,秦教授嗬嗬輕笑:“九娘之意趣甚妙,甚可聽。如此質樸風流,為師頗愛之。往後若有暇,便與二娘同來我家,奏琴共賞可好?”


    “好~有機會的話,九娘一定會上門拜訪。”老師的親口邀約讓華苓很有受寵若驚的感覺。


    秦教授雍容頷首,便走開了。


    半下午的時候牟氏便遣人來請秦教授,請她到致遠堂中品茶說話,稍晚直接入席謝師宴。宴席設的早,也是為了保證秦教授可以在天擦黑之前歸家,這年頭就算是天子腳下,金陵城中,也是沒有路燈這個東西的,走夜路並不怎麽安全。


    華苓跑迴竹園,匆匆讓金甌尋出一張上好河宣,畫了一副簡筆的三代同堂和樂圖,又在右下角寫下題款,天倫樂合家歡,謝華苓敬贈秦教授,顯聖二十年二月十五。她知道秦夫人家裏有兩個兒子,現在大的已經成婚,小的也跟大郎差不多大了,正是期盼下一代來臨的時候,這個時候送這樣的畫兒,意頭應該還是不錯的。


    至於她一個八歲的女孩子送給老師這樣團圓福氣的畫,到底會不會讓人覺得過於老氣橫秋這件事,華苓表示她是不會在意這些細枝末節的。


    收到華苓的禮物,秦教授噗哧一笑,說了一句:“真正是人小鬼大。”倒把華苓嚇了一小跳,驟然有種被看穿的心虛。幸好說了這一句話之後,秦教授就沒有再理會她,而是和牟氏相談甚歡。


    謝丞公朝務依然繁忙,這一頓匆忙的謝師宴便隻有牟氏領著女兒們陪宴。其他姐妹們也都在很短的時間內備出了一份謝師禮,陸續送上,秦教授也都一一收了,在宴席上略用了些酒水,便起身告辭歸家。


    在丞公府正門之外看著秦家的馬車嶙嶙遠走,華苓一時竟有些怔然。


    這個時代並不像後世那樣交通和通訊都發達,人們可以隨意來往隨意交談,這個時代,很多的情況下,一次離別就代表了永遠。


    她依然記得曾經生活過的那個便利的時代,但如今的她,已經漸漸融入了這裏的生活,連每日裏思考用的語言都已經帶上了濃濃的金陵風味,她更像是這裏的人了。偶爾還會疑惑,曾經經曆過的那個後世,到底是真是幻。


    “小九又呆住了。”七娘跑過來拉她。


    華苓猛然驚醒,甜甜一笑。


    真的又如何,假的又如何,既然活著,便要活出個意思來罷了。


    ☆、第30章 兄妹夜談


    30


    又過了兩日,華苓想起最近畫的畫還沒有拿去給大郎看,便在晚食之後讓金甌提上燈籠,金釧捧著畫,到前院去找大郎。


    丞公府前院和後院之間有高牆相隔,後院景致精美,供女眷居住,而前院除了供丞公、幾位哥哥居住的院落之外,還有一溜偏院,用來安置保衛府邸的二三百精壯兵丁。


    不過當然,這些兵丁隻負責巡守府邸的外圍,通常不會出現在居住在內院的女眷們麵前。


    值守前後院之間的兵丁小隊長叫謝富,已經有四十來歲,麵龐黧黑,兩道臥蠶眉叫他看起來特別兇。謝富是謝丞公非常信任的屬下之一,手下帶領著幾十名訓練有素的兵丁,負責巡守前後院之間這一片。


    謝富看到華苓悠悠閑閑地行過來,微微躬身朝她叉手一禮:“九娘子欲到前院去尋丞公否?隻是丞公還未歸家。”目不斜視,態度不卑不亢。


    華苓點點頭:“如此麽,我去雲園尋大哥,有勞謝貴執事了。”


    “卑下不敢受九娘子謝。”謝富側身令身後守住了門的兩名兵丁將朱紅門扉推開,請華苓進入,又令跑得快的屬下先往雲園去告知大郎。


    雖然身為仆役,謝富和丞公手下的其他兵丁一樣,依然保留了一份屬於武者的驕傲,即使是麵對謝丞公,他的態度也隻是更恭敬些而已。


    從這一點,華苓就覺得很欣賞她的爹爹,也很欣賞江陵謝這個傳承了數百年的家族,更喜歡這個朝代。


    因為,給予屬下足夠的尊重,其實和尊重自己是同一個意思。


    不論身份、地位、錢財和學識是如何將人分出了三六九等都好,根本上來說,大家始終都是人,是同一個種族的生靈。“人類”這架馬車滾滾向前,社會會變化、會進步,再繁榮的朝代也會有風流雲散的一天,再出彩的人物也會化為枯骨,原本低在塵埃裏的螻蟻或許也會飛翔。


    如果自恃身份地位高貴,輕視低等的人,甚至不把低於自己的人當“人”看,其實隻是無知得很出彩罷了,披掛起一身華美的羽毛,耀武揚威,顧得了頭顧不了腚。


    真是難看呢,後來那個把全中原人都看成家奴的皇族叫什麽來?


    華苓邊走邊胡思亂想,領著侍婢直接往雲園走。


    這幾年,丞公漸漸允許女兒們在進校場習騎射之外的時間到前院來了,或是來尋兄弟說話、請教問題,或是到瀾園書房取閱書籍,丞公都允許。


    起初是華苓聽說瀾園書房中存有全府邸最多的書籍,還有曆年的邸報,便尋了適當的機會和爹爹提出借閱要求,很是賣了幾迴乖才叫謝丞公同意了。


    實際上,在華苓提出這個要求之前,謝丞公是沒有關注過這迴事的,庶女們一直在牟氏跟前生活,個個都是規行矩步,又怎麽敢提這樣的要求。畢竟,主母自己也不常到前院去的,在主母跟前討生活的又怎麽能不懂察言觀色。


    而且芍園中同樣有個書庫,雖然存書隻有三百多冊,也能叫小娘子們看很久了。


    在謝丞公這邊,聽小女兒提過之後,他倒也覺得,隻要女兒們對書能保護得當,多取些書迴去閱讀抄寫也是好事。雖然女兒家並沒有讀書入仕的壓力,但博覽群書對人的氣質修養總有好處,往後嫁與人為妻,在相夫教子上也能有更廣闊的眼光。


    所以謝丞公便允了這件事,迴頭就在一家人休沐聚餐的時候宣布了這個消息。


    對這件事牟氏是不同意的,還說了一番堂堂的理由。


    她認為女兒們年紀都漸漸長了,正是應該規行矩步、專心待在閨房中,收斂心性、學習相夫教子的各種知識的時候,芍園所設的各色課程已經十分完善,又有書庫,根本不必專門到前院去找書看。更何況,前院特別是瀾園中,常常會有謝丞公的朋友清客進進出出,謝氏家族的女郎身份高貴,萬一一個衝撞了如何是好。


    牟氏還舉了些例子,像潁州姚氏、並州楊氏這樣的家族的女兒教養得最是貞靜淑德,等閑不見外人,出嫁後在孝順公婆、相夫教子上最受讚譽。


    這種顧慮在華苓看來根本就是眼光狹隘的托辭。金陵城中風氣活潑開放,兩條絲綢之路源源不斷地輸入外來的新鮮商品和文化,當朝女子便是不遮麵上個街,如今也不是個事了,在同一個時候,牟氏居然主張把女兒們完全與外麵隔離,這是想叫她們跟時代脫多少節?


    她幾乎要以為牟氏就是專門不想庶女好,偏偏牟氏對待七娘也是這樣的,一直拘在後院裏,生怕她多走一步路都要喘不過氣。


    所以牟氏這樣說,還真是因為她就是這樣想的。


    缺乏社交、缺乏朋友,即使是丞公府的女兒,即使養尊處優,又跟籠中的金絲雀有什麽區別。


    對於當家太太的心思,謝丞公又怎麽會不清楚。


    華苓對這件事的記憶至今還很深刻,這應該是她印象中的第一次,謝丞公在家庭大事上明顯地表現出與牟氏相悖的意見,而且很強硬地要求牟氏聽從他的意思,牟氏最終不得不遵從。


    在那之後,對於家中的事,謝丞公幹涉得越來越多,當家主母在後院中的威儀也沒有那麽盛了。


    從後院到雲園,要先經過風園和溪園。華苓順便迴憶了下,三郎應該是一旬之前從致遠堂搬進風園的吧,還要比今年五歲的四郎晚一些。四郎早在過了正月十五之後,就被爹爹提到前院,安置在溪園居住,也開始了日日早起往王氏家學去聽課的生活。


    果真是說曹操曹操到,華苓才想了一想,就一個不落地看見了兄弟們,大郎站在三個弟弟跟前說著什麽,表情不怎麽愉快。


    “大哥、二哥、三哥、四弟。”華苓一一打招唿:“這是在說什麽呢?”


    大郎看見華苓,表情一霽:“小九來了,且在一旁。”他轉向二郎,眼神嚴厲道:“二郎你須牢記,你是謝家子,便該當起維護同族的責任,你是二哥,便該維護幼弟。若是不能,後果你當清楚。”


    二郎垂首認真應了:“昌再不敢忘了,大哥。”眼裏倒沒什麽不服神色。


    大郎轉向三郎四郎:“我謝家子不可無氣性,學中若是受人欺辱,必須還擊。絕不該忍氣吞聲了事。若是彼時鬥爭不過,如何不來說與我和二郎聽?”


    華苓詫異地閉上嘴巴,安靜地站在一旁。這是大郎在教訓人呢?三郎四郎在學裏被人欺負了?


    四郎年紀還小,懵懵懂懂地點頭:“四郎曉得了。”


    三郎依然十分沉默,在大郎嚴厲的眼光下,他隻是抿著唇,平視著前方點點頭,一張和七娘有九分相似的臉透著倔意,還有幾分委屈,眉心一顆朱砂點寶光盈然。


    華苓有些明白了,被欺負的是三郎吧。王家族學的祭酒和教授們都是公正的,但學子眾多,又怎可能每時每刻都明察秋毫。三郎的個性太沉默,就是最容易吃暗虧的性子。


    “迴去歇息罷。”大郎也不再多說,讓仆役侍婢們簇擁著幾個弟弟迴去了,這才領著華苓迴到雲園的正廳,先叫侍婢給華苓泡一盞益氣養脾的桂圓茶,笑問:“小九這迴又畫了怎樣的好畫?”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盛世重生之苓娘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煌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煌灼並收藏盛世重生之苓娘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