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絮出了大門,到柳宅繞點遠,主仆二人沿著王府紅牆繞道東牆,看見柳宅住的那趟街,大清早,就看見一輛平板車往城外拉人,車上橫七豎八草席卷著一具具屍首,正從柳家住的那個胡同裏出來。


    柳絮腿一軟,差點坐在地上,幸好本能伸手扶住牆,念琴叫道;“主子怎麽了?”


    柳絮擺擺手,平複一下慌亂的情緒,跟念琴快步朝柳宅走。


    柳宅大門緊閉,念琴上前叩開院門,柳絮疾步進去,走到二進院,馮財家的迎出來,看見柳絮,上前,如釋重負,“姑娘可迴來了,快去看看姐兒,姐兒病了。”


    柳絮邊往裏走,邊問;“什麽時候病的?”


    馮財家的道:“昨晚,奶娘說姐兒蔫頭耷拉腦,奴婢摸著有點發熱,奴婢怕得上不好的病,昨天太晚了,王府大門關了,今一早,奴婢趕緊讓人等王府一開大門,迴姑娘一聲。”


    柳絮上了台階,馮財家引著柳絮往上房頭上的東耳房,“奴婢怕姐兒這病過到兩位哥兒,把姐兒挪出來。”


    快走到耳房門口,柳絮把嘴上遮擋的絹帕取下來,怕嚇到柳芽兒。


    馮財家的搶前一步,推開耳房的格子門,柳絮邁步進屋,就見柳芽兒躺在床上,柳芽兒的奶娘守在床前,一臉焦急,聽見門響,柳芽兒微弱的叫了聲,“姐。”


    柳絮幾步上前,坐在床邊,看柳芽兒小臉通紅,柳絮伸手探探她額頭,滾熱。


    柳絮心急,忽地想起柏舅爺給的那匣子清熱的小藥,吩咐念琴,“把上次柏舅爺給的錦緞匣子小藥拿來。”


    念琴趕緊去東間屋,從櫃子裏翻出那個錦匣,捧著去耳房。


    柳絮接過,打開錦匣,裏麵一個個小格子,一個格子裏放著一個水丸,柳絮看每個水丸下有個標簽,拿起看小字上寫著每一種藥丸的用途,找解表發散的藥。


    柳絮挨個看,找出一個標著退熱的水丸,拿出來,交給奶娘,“用溫水化開。”


    柳絮端著藥碗,喂柳芽兒喝藥,柳芽兒聞著難聞藥味,小鼻子皺了皺,微弱聲道;“柳芽兒吃藥,姐別走。”


    柳絮柔聲道;“我妹最厲害了,妹吃藥,姐不走,陪著妹。”


    柳芽兒閉著眼,把小半碗藥湯喝了。


    念琴站在身後,端著一碗溫水,柳絮哄著讓她喝了半碗白水。


    柳絮給柳芽兒掖掖被角,離開床前,示意奶娘出去外麵,奶娘跟著出來,關上屋裏門。


    柳絮問;“府裏有人生病嗎?”


    奶娘道;“自姑娘吩咐,陳大娘命人把宅門落鎖,不讓宅裏的人出入,沒有一個染病的,奴婢估摸著昨晚炕燒熱了,姐兒把被子蹬了,不知道是不是晚上著涼凍著了。”


    柳絮略放點心,沒有傳染源,吩咐奶娘道;“去告訴廚房用薑、蔥白煮水給姐兒喝。”奶娘病急亂投醫,不問主子管不管用,急著忙著趕去廚房告訴。


    奶娘看著廚房把薑切片,蔥切成段,下鍋裏,待水煮得了,奶娘端著雙耳銅鍋,走去上房,進門把銅鍋放到方桌上,清水洗了一隻碗,倒了大半碗薑蔥水,端到床前,遞給柳絮。


    柳絮小心吹涼,喂柳芽兒喝,柳芽兒喝幾口,皺眉弱弱聲問:“姐,這是什麽水,有股味?”


    柳絮把勺子裏的水送到柳芽兒嘴邊,“妹說這水好喝還是藥好喝,妹把水喝了,就不用喝藥了。”


    柳芽兒聽說,順從地喝下去,喝了半碗水,搖頭喝不下去,柳絮把碗遞給念琴。


    柳絮陪在柳芽兒床前,緊張地觀察她變化,若是一忽冷一忽熱,身子時而抽搐,是疫病無疑。


    柳芽兒一會便睡著了,柳絮一直守在床前,注意柳芽兒病情變化,柳芽兒睡夢中很安穩,過一陣子柳絮探一下她的頭,柳芽兒的頭有點潮濕,像是發汗了,熱度減退。


    柳絮盤算著若不退熱,去找柏舅爺來,這陣子城裏發瘟疫,郎中忙得腳不沾地,估計柏舅爺去看病患,不一定能找得到。


    柳芽兒臉上的紅漸漸褪去,柳絮再試,額頭冰涼,柳絮拿棉巾為她擦拭額上的汗珠,把手伸到被子裏,柳芽兒的小衣都濕透了,不敢貿然給她換衣裳,怕出一身汗,一下子閃到。


    柳芽兒發汗,體虛,睡了足一頭午,晌午,念琴輕聲喚柳絮,“主子,吃午膳了,堂屋裏已擺上飯,生哥和寶哥等姑娘一塊吃。”


    奶娘道;“大姑娘去吃飯,奴婢守著,看樣子姐兒的燒退了,沒什麽大礙了。”


    柳絮又摸摸柳芽兒的頭,把手從柳芽兒衣裳領口處探進去,摸摸她身子,柳芽兒小身子熱度退了,柳絮放心,站起身,臨出門囑咐奶娘,“我估摸姐兒快醒了,多喂她些水喝,她發了汗,口渴。”


    奶娘臉色開晴,雙手合十,“總算老天爺保佑姐兒沒事,沒染上那要命的病症。”


    柳絮進堂屋,看見小生子和寶兒坐在桌上,小生子道;“妹好了嗎?”


    柳絮看他一臉擔心,安慰道;“妹沒事了,吃飯吧!”


    柳絮一上午擔驚受怕,進門連口水都沒顧上喝,柳絮吃了半碗飯,念琴盛了一碗湯,放在她跟前,柳絮一股腦喝了。


    對站在一旁的馮財家的道;“告訴廚房煮點粥,一會姐兒醒了,恐肚子空。”


    柳絮問小生子;“這陣子不能出門,弟在家做什麽?”


    小生子道;“自己溫習功課。”


    柳絮點頭讚道;“弟是好樣的,姐沒白疼。”


    小生子緩緩地咽下一口飯,低頭,突然問;“父親去哪裏了?”


    柳絮一愣,小生子一直未提柳旺德,今突然問起,大概一直憋在肚子裏,骨血關係,打斷骨頭連著筋,柳絮淡淡地道:“舅給他銀兩,讓他離開汝陽城。”


    小生子低頭,拿筷子扒拉碗裏的飯菜,似乎想著心事,不出聲。


    柳絮解釋一句,“是姐讓舅那麽做的,姐怕他留在城裏,對柳芽兒和寶兒不利,柳芽兒和寶兒還小,萬一拐去賣了,姐對不起死去的娘。”


    小生子抬頭看看柳絮,道;“姐,我知道姐是為弟妹好,我怕姐被人指摘。”


    柳絮欣慰,小生子自上了學堂,懂事不少。


    吃完午膳,柳絮去看柳芽兒,一進門,看柳芽兒已坐起來,精神頭好了許多,小孩子不裝病,剛不難受,就躺不住了。


    柳絮坐在床邊上,握住柳芽兒的手,“妹餓了嗎?姐讓人拿飯。”


    柳芽兒點點頭,“肚子咕咕叫。”


    柳絮笑了,有食欲就是沒事了。


    柳絮迴頭對奶娘道;“去給姐兒盛碗粥,拿兩樣清淡小菜就著粥吃。”


    念琴搬過梅花小幾擺在錦緞被子上,放到柳芽兒跟前,奶娘端著托盤進來,一碗稠稠的二米粥,和兩樣清爽小菜。


    念琴安箸,柳芽兒端起碗,自己拿勺子喝粥,柳絮拿起箸不時給她夾菜,看著柳芽兒吃粥,柳絮心情大好。


    柳絮等柳芽兒身上的汗全消,跟奶娘和念琴幫她換下浸汗的濕衣裳。


    柳芽兒睡了一上午,小孩子躺不住,想下地,柳絮不答應,哄著她躺下,蓋上被子,囑咐奶娘看好姐兒。


    柳絮看柳芽兒沒事,打算迴王府,從耳房出來,囑咐馮財家的幾句,“有事去王府找我。”


    馮財家的總算鬆口氣,出事她脫不了幹係。


    柳絮出了柳家院門,柳家仍舊院門緊閉,與外界隔絕。


    街上行人寥寥無幾,以往喧囂熱鬧,不複存在,少數行人,低頭走路,愁眉苦臉的。


    柳絮跟念琴快步往王府走,病發時節,出門很危險,好在離著不遠,主仆二人盞茶功夫就到了王府偏門。


    走到王府高牆間甬道上,下晌,看不見有下人行走,整個王府沉悶寂靜無聲,經過一個院落,忽聽得裏麵有個婆子罵人,“挨千刀的,死鬼的東西也敢拿,鬼迷了心竅了,趕著去閻王爺跟前報到,等著投胎。”


    那個小丫鬟辯解,“這東西扔了可惜了的,她又沒碰。”


    柳絮明白,原來是一個丫鬟死了,她的東西被一起的丫鬟拿了,那罵人的婆子大概是她幹娘,教訓女兒。


    念琴道:“府裏人多,就有那眼淺的,不知死活,把錢財看著比命重要。”


    柳絮邊走邊道;“這可怕的瘟疫,從前沒發過,大概有的人開始不知道厲害,貪圖財物,我想死在這上頭的不是沒有。”


    二人邊說進了秋瀾院,一個粗使婆子正在掃院子,看主子進院,趕著過來,“姑娘,關在西廂房裏的丫頭銀子鬧著要出來,說她沒染上病,讓老奴求求主子放她出來。”


    柳絮站住,道:“我問你,最先得疫病的福秀,那幾日可曾出院門?”


    婆子一愣,本來是說銀子的事,沒想到姑娘突然問這個,一時迴想,停了片刻,搖頭道;“福秀做粗活,出門的事不用她,福秀人粗笨,一根筋,主子吩咐不讓出門,她是不會出去的,她染病的前兩日,幹完灑掃的活計,就在屋裏納鞋底,說這一年腳長了不少,腳上穿的繡鞋都頂破了,天冷了,凍腳,趕緊做雙厚實的鞋子穿。”


    柳絮一路思忖,柳家沒有病源,所以柳芽兒得不上瘟疫,那自己的秋瀾院的瘟疫是哪裏傳過來的,她幾次三番交代沒事不讓小丫頭亂跑。


    如果說最容易染病的也是她跟前的紫霞幾個,常出門的,既然紫霞幾個常出門的都沒染病,那粗使小丫鬟病源又是誰傳染的,她疑惑。


    婆子說完,小心地道:“關起來的銀子主子說是放還是不放。”


    柳絮道;“再關幾日看看,她鬧什麽,告訴她若是再鬧,直接讓陳管家送出府。”


    說罷,柳絮舉步,往上房走,念琴道:“銀子這丫鬟真是命大,都有事,她跟福秀一個屋的反倒沒事。”


    柳絮突然停住腳步,少頃,上了台階。


    紫霞聽見院子裏說話聲,從堂屋裏出來,臉上鮮有一絲笑容,“主子迴來了,奴婢以為主子今晚住在柳宅。”


    “沒什麽事我就迴來了。”柳絮對她關心報以微笑。


    “奴婢去告訴禦膳房,原說主子出府,晚膳不迴來吃,奴婢已告訴禦膳房,現在主子迴來吃晚膳,奴婢趕緊趁著禦膳房還未送飯來,先去告訴一聲,禦膳房現在人手不夠,每日送來我們秋瀾院的菜蔬,缺東少西的,宋媽媽為難,奴婢想主子還是吃禦膳房做的飯菜,自燒火的小丫鬟染病,看來小廚房不保準。”


    紫霞嘟囔著匆匆往院門走。


    柳絮邁過門檻進了堂屋,看海棠手裏拿著抹布,擦拭紫檀雕螭龍紋多寶閣,聽見腳步聲,海棠迴身,“主子迴來了。”


    柳絮隨口問了一句,“杏雨去哪了?”


    “王妃說園子裏上夜的缺人手,借杏雨去使幾日,讓紫霞姐跟表姑娘說一聲。”海棠一邊答話,手下不停,極認真地擦拭家什。


    念琴道;“我們屋子就剩下這麽幾個人,還借走一個。”


    柳絮打斷她,“王妃若不是實在缺人手使,也不會向我們院子裏借人,我一個人用不了一幫子人侍候,趕明兒,我還要迴了王妃退迴去幾個,身邊就留兩個人盡夠了,我有手有腳的,屋裏白放著那麽多人幹嘛?白耽誤你們幾個的前程。”


    海棠一聽,一下子跑過來,著急道;“姑娘可不能把奴婢退迴去,奴婢是跟定姑娘的,奴婢哪都不去,姑娘若非要奴婢走,奴婢就死賴在這不走。”


    柳絮笑了,“我就這麽一說,你就急了,在一塊能待幾年,過一二年,你們大了,還不是放出去配人,沒的留在我身邊一輩子不嫁人的理。”


    念琴打趣海棠道;“主子這麽一說,海棠就樂意了。”


    海棠追著來打念琴,紅著臉,“奴婢一直以為念琴姐老實,原來都是裝的,取笑奴婢,奴婢就是不出去,不離開這屋裏,誰愛走誰走,奴婢就是不走。”


    念琴藏到柳絮身後,告饒,“好了妹妹,我說錯話還不成嗎?知道你不願意去別的屋裏,那個主子也沒有我們姑娘和氣。”


    柳絮咳了聲,製止她,“休得渾說,王府裏那個主子不和氣,難道王妃不和氣,側妃夫人們不和氣?別竟誇自己的好,渾忘了替我得罪人。”


    念琴吐吐舌頭,做了個鬼臉,海棠笑著拍手,“好啊!好啊!念琴姐挨訓了,誰讓你拿我開心。”


    柳絮笑了,這屋裏有多久聽不見笑聲了,她剛才說的也不全是玩話,屋裏人多是非多,不見得是什麽好事。


    晚膳擺上桌,王府沒因為瘟疫就減了份例,跟以往一樣,八個菜一個湯,四葷四素,兩道點心,四樣粥。


    柳絮晚膳吃米飯,喝粥不頂餓,半夜肚子餓睡不好覺。


    柳絮吃了一小碗碧梗米飯,夾了幾口菜,喝兩口湯,就命撤下去,丫鬟們吃。


    柳絮一個人留在房間裏,紫霞和海棠、念琴都去南倒座飯廳裏吃飯。


    粗使的老婆子吃飯快,憋著氣吃了兩大碗飯,撂下碗筷,抱怨道;“還得給裏麵那個送飯去。”


    看桌上幾個人先後撂下碗筷,婆子就撿那沒怎麽動筷的菜,撥了幾樣,盛在碗裏,裝上食盒,提著給關在西廂房的銀子送去。


    婆子打開房門,就見小丫鬟銀子手裏舉著一對銀鐲子,對著窗子亮光處瞧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悍婦的古代生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為伊憔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為伊憔悴並收藏悍婦的古代生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