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暗惱自己方才著了慌,此刻見她假裝沒看到自己的畫,心裏舒了一口氣,又隱隱有些失落,他往常在家時,是十分嚴肅井然的,這時候淡定下來,就說:“這裏離那兒十分偏了,我引你去大路上吧。”
說著就收起了畫,並將屋子裏還點著的油燈給吹熄了,帶著張挽楠出門,臨行前吩咐了那門口的老太太一句:“下個月這時候我再來,阿婆替我看著店吧。”
那老太太衝他點點頭,站起身就沿著牆走遠了。
張挽楠跟在那公子哥兒身後,心裏不由懷疑他是否帶自己走錯了路。這條道彎彎扭扭,一路上連個人影都沒有。
那人好像看出她神思不屬,就不由安慰道:“我自小在這街上走動,沒人比我更熟了,你放心吧。”
“恩。”
果然,走了不多時,便豁然開朗,眼前就是張府的大門了,此刻張家的人正四處找自家小姐,連張挽楠她如今的親哥哥張扶梁都帶著一隊人出去尋她了。
門口站著張鑒,他子嗣艱難,總共才兩個孩子,先前的嫡妻死後,他就一個人用著兩份心,他最疼愛的就是這個女兒,連名字都特地給她照著族譜上取。此時見她跟著個小少爺走迴家來,也顧不上教訓,急急忙忙就上前將她攬到自己身邊,“怎麽會走失呢?路上可又遇到歹人?”
她朝張鑒寬慰的笑笑:“我迷了路,是這位哥哥帶我走迴來的。”
張鑒這才想到要向那公子哥兒道歉,就問:“這位小公子是?”
那人會意,自我介紹道:“我姓成,單名一個澈字。既然已經將人送到,我就不多留了。”他
將懷裏那幅畫取出來,對張挽楠笑道:“既然被你看見了,這幅畫就送你吧。”說罷就將畫一卷,順著張挽楠懷裏的白瓷瓶口一塞,擺擺手走了。
張鑒和張挽楠俱是一愣,還沒反應過來,那人已走遠了。
張鑒細細思量京中哪個成家有個十五六歲的小少爺,突然就一驚。
十六年前,當今皇上的二皇子出生,被賜名……澈。他母妃,出自柳州成家。
☆、正文第16章 孫琢被打
作者有話要說: ouo 後天還一門 很快就能一天兩更了
幾日後,劉盛替張銘作保,邀來先前要賣地的那位叫孫小五的年輕小子,兩人一手交錢、一手交地契,簽了為期三年的“分期付款”契約,張銘從袖帶裏取出他出門前向琳娘要來的兩封銀子,加上劉盛幫他墊的十兩散銀,讓孫小五自己拿了上秤稱過。
孫小五見那秤杆翹的高高的,就十分滿意,謝道:“我也是不得已才賣地,本想著或許隻能拆成零碎了賣,張秀才你能接下真是再好不過了。”
張銘衝他一笑,說道:“多虧了我姐夫肯助我十兩,才能買上小五哥家這樣好的地,說來還是我占了便宜。”
“唉,我也是為了奶奶,到滄州去能找到些好大夫給她治病。”孫小五一歎,麵容又苦了三分。
劉盛原本坐在一旁,見他傷感,就上前拍拍他肩膀,說道:“你家剩下那三畝河灘地,我也買了吧,在給你二十兩,以後就在滄州好好過下去。”
那孫小五就是一愣,忙道:“那河灘地,從來都是沒什麽收成的,不過是種些果子樹,生些不中吃的東西,哪裏值二十兩。”
張銘也是一愣,他向來覺得劉盛也算個人精,這時卻出頭要買孫小五的下等地,顯的十分仗義,不過他也覺得孫小五孝心難得,就勸道:“那河灘地其實不錯,離姐夫家近,夏天搭個涼棚也是好去處。”
劉盛本來苦惱要如何勸服這小五,有張銘助陣他就放下心來,笑道:“是了,我是何等人精,就是盯著你那處冬暖夏涼。”
孫小五也知道他倆是要教自己寬心,感動之餘,他也現實起來,自己要替奶奶看病,還有個老娘要養,去滄州那地方,手裏這樣幾十兩銀子也不過能撐的一時罷了,能多幾個傍身也是好的,就嚴肅道:“大恩不言謝。劉哥,日後我發達了便報答你恩情。”
之後他就取來地契和朱筆,同劉盛交接過,這樁買地賣地的事兒就結束了。
劉盛和張銘一道從孫小五家出來,兩人同路,就閑談起來。
“今日下午不如咱們都去嶽丈家看看。”
張銘奇道:“這話怎麽說?”
劉盛笑道:“是我忘了,你十歲就當上了童生,想來早忘了是一年內何時出成績。”
張銘汗顏,這事他確實不知,略一思索,裝作恍然道:“是我忘了。怎麽?難道琢兒要出成績了麽?”
“你這姐夫不稱職!一心隻讀聖賢書,連自己小舅子也不關心。”
“慚愧,慚愧。”
“我先迴家去接瑾娘,你也帶了琳娘去,若是琢兒通過了也能順便賀一聲,若是不幸沒通過也要替他擋一擋災。”
兩人便在岔路口分了道走。張銘邊走邊想,劉盛此人,真是不簡單,簡直稱得上會做人的典範了,無怪他生意做的好,家中田地也多,隻是如今還局限在孫家村這一帶,反而束手束腳,要是能有機會去大城市,一定前途不可限量了。
至於孫琢,七七那天張銘也看了,他長的七分肖母,也算的上同齡人裏極好看的,而且不比他母親粗鄙,也不像他父親那樣古板,是個性子跳脫、神采飛揚的少年。竟然也要苦命的走科舉的路子,反而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張銘迴到家中,高高興興的往裏間跑去,琳娘和青青已將早間的事務收拾好,兩人正坐在廳裏描繡花印子。張銘著實不愛一個人睡,且琳娘看青青常常一個人就能睡熟,就同意晚上還是跟他睡。於是前兩天,張銘特地趕了趟周邊幾個村子合起來開的早市,買了三床新被褥迴來,他們上迴已經買了好些布,琳娘就想自己繡兩個新被套,順便也教教青青用針線。
他笑道:“我迴來了,已和人簽了契,地契也拿到了。”
琳娘原本正教到要緊處,因此張銘進門時也沒站起來迎他,此時她教完了青青,又聽到這樣的好消息,忙不迭的站起來,接過他遞來的地契,“我這就去收好,青青用細針不太熟練,我就想先教她織襪子,順便也給你做新的,你看看,喜歡什麽花樣的?”
張銘笑笑,湊上前去看那花樣,全是花花綠綠的,他以往穿的不是黑就是白,沒想到古代人連襪子上都能繡典故,隻有一副青色雙魚的還算入眼,就朝那一指,說道:“這個不錯,你去收好地契,織襪子先不忙,咱們一會做些菜送到你娘家去。”
“為什麽?啊……今日,琢兒該發榜了!”琳娘這段日子過的充實,和張銘又還處在朦朦朧朧
的階段,難免就神思不屬,連自己小兄弟要出成績的事都忘了。
她轉頭吩咐自家小丫鬟:“青青,把咱們剛剛用的東西收好,我一會出來,咱兩就做飯去,今日教你做一道新菜式。”
青青點頭稱是,收了東西,就往廚房去生火燒水,因為時間緊,張銘也不閑坐著,幫著一起擇菜淘米。
琳娘去房裏收了地契也趕到廚房,有她加入,動作就快了許多,她要給小兄弟慶祝,挖空心思做了一道粉蒸肉,一碗素八珍,一碟醋溜魚片,還有一籠屜黃金糕,如今她當家,張銘又在用錢上鼓勵她大方,這一家吃起來就毫無顧忌。
待他們將熱騰騰的菜肴裝在碗碟裏,又用青布包著穩妥的放進籃子,張銘做主讓青青留在家裏自己看書練字,琳娘也知道趙氏不太喜歡青青,就不勉強,隻叫她乖乖的不要亂跑,兩人便一人提了一隻籃子手牽著手往孫家去了。
到了孫家門口,卻見劉盛攙著正挺著肚子的瑾娘,手裏還提著禮盒似的東西,孫家門關著,裏麵似乎靜悄悄的,他們也不進去,見張銘和琳娘來了,連忙用食指頂著自己嘴唇。張銘和琳娘就抿了口,他們將東西沿著門放在地上,四人麵麵相覷。
琳娘上前幫劉盛攙著瑾娘,對張銘使了眼色,張銘就將劉盛拉到不遠處一角落裏,細聲問道:“出了什麽事?”
劉盛苦笑,他平時挺有自信,但麵對他嶽父孫炳就自覺矮了一頭,孫炳欣賞的是張銘這樣天生的讀書人,他劉盛卻隻是個十六歲才過了童生考試的“學渣”,若不是因為同姓不婚,孫炳無論如何都不會將瑾娘許給他。方才他和瑾娘剛剛走到門口,就見到一群學生出來,個個都噤了聲,有個與他相熟的還衝他揮手,叫他不要進去,看樣子是出了大事。他最怵孫炳,因此在門口躊躇起來。此時見張銘問他緣由,歎了一聲:“看樣子琢兒沒過,隻是他如今才十一歲,日子還長,卻不知為何嶽父要生這樣大的氣,就連嶽母的聲音都傳不出來,想來在裏麵也不敢說話。”
張銘略一思忖,就有了想法,嚴肅道:“我猜大概是琢兒不想念書吧。”
“什麽?”劉盛大驚。
“琢兒看著性子跳脫,若是要他走寒窗苦讀的路子,未必行的通。”
劉盛歎一聲:“可不念書,還有什麽出路,他也不大瞧得上我這樣呢。”
張銘耐心道:“這事可以以後再議,咱們先想辦法進去將他救下。”
“這……我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丈人。”
張銘一笑:“大姐姐如今懷著孩子,她算的上是家裏最大了,由她去說,總能有三分薄麵,我再去咱們丈人那勸一勸,由嶽母、琳娘、和小珠兒哭一哭,就有七分把握了。”
劉盛這才寬心,就和張銘一道迴孫家門口,將這計策同瑾娘和琳娘又說了一通。四人略一合計,就推開了門,也不再將帶來的東西提在手裏,隻怕觸了眉頭,待他們走進孫家正廳一看,俱是一驚。
隻見孫琢隻穿著單件裏衣,跪在正廳地上,身上衣服從裏向外沁出一道道紅痕,一張小臉白著,卻硬是不低頭,咬著牙關,也不說話。
孫炳手裏舉著根藤條,已是氣極,坐在他那張官帽椅上,胸口起起伏伏,一張蠟黃臉是又悲又怒。“你比你大哥瑜兒聰明許多,卻不聽話,我同你娘一樣,心裏偏愛你,就不多管,隻是想不到你聰明反被聰明誤,你竟然……你竟然!”抬手又要狠狠抽下,眼看著就要落下,一旁的趙氏原本正幹著急,卻見到兩個女兒並兩個女婿來了,暗道來了救星,就扯開嗓子哭道:“我苦命的兒啊……”
她本事最大,一邊幹嚎,一邊還將孫炳手裏藤條攔下,抱在孫琢身上,死賴不起。
孫炳原本要斥她,卻見到自己兩個女兒都來了,動作一頓,又見自己小兒子已渾身是傷,心一軟,就再也下不去手了。
琳娘和瑾娘一見這陣勢,心裏也肉痛自家小弟,俱隨著趙氏哭了起來。珠兒原本躲在遠處看著,見娘和姐姐都哭開了,她本就害怕,也嚎了起來。一時間,孫家正廳鬧做了一團。
☆、第17章
作者有話要說: 記得收藏!!明天考完雙更【或許?!】
孫炳看著一屋子的大大小小哭作一團,真是又氣又怒,劉盛懼他,因此在一邊做鵪鶉,張銘在一邊察言觀色,知道時機差不多了,就上前勸道:“老師莫生氣了,大姐姐今日挺著肚子來看你,讓她坐下吧,家裏出了什麽要緊事,大家也好一塊兒商議。”他頓了頓,又道:“學生說句實話,我看琢兒年紀還小,快要挨不住了。”
孫炳方才就有些心軟,這下有人給他遞了台階,且是他欣賞的二女婿,才終於尋到機會緩了臉色,他自己脾氣就倔,小兒子隨自己,自然也倔,他如今年紀大了,才稍微隨和些,就說:“全都給我住口,哭哭啼啼,成何體統?!”
趙氏和他夫妻多年,也能算得上心有靈犀,知道他鬆了口,自己心裏也是一鬆,她看懷裏的小兒子已經昏昏沉沉,暗道不好,一旁劉盛早有眼色,幫著她將孫琢抱起來,兩人急匆匆往後院去了。琳娘和瑾娘心裏也掛念弟弟,就帶著珠兒,互相攙著手,邁開步子跟著去了。
廳裏就隻剩孫炳和張銘了。
張銘見孫炳沉默,也不敢亂搭話,就垂手在他身側立著。
良久,已能聽得後院裏趙氏正在唿來喝去,又是要毛巾又是要熱水,一會又要冰水,忙的不亦樂乎。張銘都覺得自己腳麻了,卻聽得孫炳幽幽的說了起來:“他小小年紀就有主見,我往日最得意他這點,可他今日……唉。”
張銘隻他心裏難受,就道:“學生鬥膽猜一句。”
“你說。”
“琢兒是不是在縣試時故意將卷子亂答一氣?所以老師才這樣生氣。”
孫炳一歎,“你果然聰穎,他竟然說不愛走科舉仕途這條路,要尋什麽真理,真是氣煞我也。”
張銘心裏一笑,這是中二病提前犯起來了呀,麵上一整,就說:“他天資聰穎,身邊的又都是蠢人,自然就瞧不上科舉了。”
孫炳一聽他這話,就陷入了思索,他自己雖是貢生,但也隻是勉強考上,想更進一步是難上加難,這才不得已迴到孫家村開起學館,自然清楚自己所收的附近一帶的學生資質如何,不是他自誇,那其中能比的上孫琢的實在是寥寥。
他想不出什麽辦法,更是愁上加愁,隻能問道:“你且說說,他這樣可怎麽辦?”
張銘衝他寬慰一笑,“他這樣的,需要受些挫折,最好是去大些的地方,長些見識,知道自己哪裏不如別人,自然就會想開了。”
這話說到了孫炳心裏,他雖然也動過這心思,但家裏無人能抽出空來,何況家裏一應收入都要支持大兒子在燕京求學,如今哪怕是讓孫琢隻是去縣裏讀書,也談何容易,其中的一應花費,憑他那點束脩如何消受的起,看來還是不行啊。孫炳心裏鬱悶,對小兒子的惱火更是蹭蹭的往外冒。
張銘還不知他的話又將孫炳的心火挑起,又說道:“我預備開年後去縣裏做一門祖傳營生,一邊讀書一邊賺些筆墨錢,屆時將琢兒也一道帶去就好。”
孫炳皺眉,就問:“什麽營生,莫要耽擱了你自己讀書,何況你家情況,別人或許被你施了障眼法,我卻是清楚的。”
“這事老師放心,營生我自己有些把握,張家嫡支也有人來助我,如今錢倒是不太愁。”
張銘家的情況,孫炳也有所耳聞,原本以為他們這一支就算是被棄了,想不到竟還有人來助他,現在聽的張銘講話說的如此直白,倒也放下心來。他略一思忖,麵上倒露出些尷尬,說道:“開年後的事且放一放,不過我現下有心想讓那逆子吃些苦,還要麻煩你與琳娘。”
“老師且道來便是。”
“我見到他便心頭火起,在這家裏,又有你嶽母不分青紅皂白事事護著他,瑾娘如今身子不便,你和琳娘雖然年少,也算沉穩,不如讓他……,你且附耳過來,我同你細說。”
張銘便走上前去,將自己與孫炳湊的近些,聽起孫炳的計策來,不多時,他臉上便露出個笑來。虎毒尚不食子,這位嶽丈卻要扮一迴比虎還狠的人物了。
待趙氏站在在後院裏指使這個又指使那個,好不容易將孫琢一身的傷處理完,包紮好,剛要坐下來好好疼一番她小兒子,就見到她冤家孫炳昂首闊步進門來了,暗道不好。
孫炳也不理會趙氏,徑直走到孫琢麵前,說道:“你要尋那勞什子的真理,就去尋吧,我也不攔你,自己收拾了衣服,即刻就出我這家門,不到過年不要迴來。”
瑾娘和琳娘原本都是一驚,待見到他身後張銘不住的使眼色,又聽到他最後那句話裏留著餘地,心裏俱是一寬,也暗暗有些好笑,就都在一邊裝作木偶。
隻有趙氏,立馬哭開了,直哭自己命不好,哭大兒子遠在燕京不能侍奉自己,又哭大兒媳婦不生兒子,是不下蛋的雞,又哭孫炳心腸狠,又哭兩個小的不懂事。猶如魔音入耳,叫人煩不勝煩。
孫琢原本因為傷的重了就要睡過去,孫炳的話在他耳裏十分飄渺,被趙氏這麽一吵,才清醒的許多,他覺出自己父親話裏滋味,就勉力在床上爬起身,對孫炳說:“多謝阿爹。”又轉頭對她娘說:“娘你休要哭了,也忒難聽了些。”
他說話著實有用,趙氏立馬就將聲音一收,但她又動上了手,死拽著小兒子。
說著就收起了畫,並將屋子裏還點著的油燈給吹熄了,帶著張挽楠出門,臨行前吩咐了那門口的老太太一句:“下個月這時候我再來,阿婆替我看著店吧。”
那老太太衝他點點頭,站起身就沿著牆走遠了。
張挽楠跟在那公子哥兒身後,心裏不由懷疑他是否帶自己走錯了路。這條道彎彎扭扭,一路上連個人影都沒有。
那人好像看出她神思不屬,就不由安慰道:“我自小在這街上走動,沒人比我更熟了,你放心吧。”
“恩。”
果然,走了不多時,便豁然開朗,眼前就是張府的大門了,此刻張家的人正四處找自家小姐,連張挽楠她如今的親哥哥張扶梁都帶著一隊人出去尋她了。
門口站著張鑒,他子嗣艱難,總共才兩個孩子,先前的嫡妻死後,他就一個人用著兩份心,他最疼愛的就是這個女兒,連名字都特地給她照著族譜上取。此時見她跟著個小少爺走迴家來,也顧不上教訓,急急忙忙就上前將她攬到自己身邊,“怎麽會走失呢?路上可又遇到歹人?”
她朝張鑒寬慰的笑笑:“我迷了路,是這位哥哥帶我走迴來的。”
張鑒這才想到要向那公子哥兒道歉,就問:“這位小公子是?”
那人會意,自我介紹道:“我姓成,單名一個澈字。既然已經將人送到,我就不多留了。”他
將懷裏那幅畫取出來,對張挽楠笑道:“既然被你看見了,這幅畫就送你吧。”說罷就將畫一卷,順著張挽楠懷裏的白瓷瓶口一塞,擺擺手走了。
張鑒和張挽楠俱是一愣,還沒反應過來,那人已走遠了。
張鑒細細思量京中哪個成家有個十五六歲的小少爺,突然就一驚。
十六年前,當今皇上的二皇子出生,被賜名……澈。他母妃,出自柳州成家。
☆、正文第16章 孫琢被打
作者有話要說: ouo 後天還一門 很快就能一天兩更了
幾日後,劉盛替張銘作保,邀來先前要賣地的那位叫孫小五的年輕小子,兩人一手交錢、一手交地契,簽了為期三年的“分期付款”契約,張銘從袖帶裏取出他出門前向琳娘要來的兩封銀子,加上劉盛幫他墊的十兩散銀,讓孫小五自己拿了上秤稱過。
孫小五見那秤杆翹的高高的,就十分滿意,謝道:“我也是不得已才賣地,本想著或許隻能拆成零碎了賣,張秀才你能接下真是再好不過了。”
張銘衝他一笑,說道:“多虧了我姐夫肯助我十兩,才能買上小五哥家這樣好的地,說來還是我占了便宜。”
“唉,我也是為了奶奶,到滄州去能找到些好大夫給她治病。”孫小五一歎,麵容又苦了三分。
劉盛原本坐在一旁,見他傷感,就上前拍拍他肩膀,說道:“你家剩下那三畝河灘地,我也買了吧,在給你二十兩,以後就在滄州好好過下去。”
那孫小五就是一愣,忙道:“那河灘地,從來都是沒什麽收成的,不過是種些果子樹,生些不中吃的東西,哪裏值二十兩。”
張銘也是一愣,他向來覺得劉盛也算個人精,這時卻出頭要買孫小五的下等地,顯的十分仗義,不過他也覺得孫小五孝心難得,就勸道:“那河灘地其實不錯,離姐夫家近,夏天搭個涼棚也是好去處。”
劉盛本來苦惱要如何勸服這小五,有張銘助陣他就放下心來,笑道:“是了,我是何等人精,就是盯著你那處冬暖夏涼。”
孫小五也知道他倆是要教自己寬心,感動之餘,他也現實起來,自己要替奶奶看病,還有個老娘要養,去滄州那地方,手裏這樣幾十兩銀子也不過能撐的一時罷了,能多幾個傍身也是好的,就嚴肅道:“大恩不言謝。劉哥,日後我發達了便報答你恩情。”
之後他就取來地契和朱筆,同劉盛交接過,這樁買地賣地的事兒就結束了。
劉盛和張銘一道從孫小五家出來,兩人同路,就閑談起來。
“今日下午不如咱們都去嶽丈家看看。”
張銘奇道:“這話怎麽說?”
劉盛笑道:“是我忘了,你十歲就當上了童生,想來早忘了是一年內何時出成績。”
張銘汗顏,這事他確實不知,略一思索,裝作恍然道:“是我忘了。怎麽?難道琢兒要出成績了麽?”
“你這姐夫不稱職!一心隻讀聖賢書,連自己小舅子也不關心。”
“慚愧,慚愧。”
“我先迴家去接瑾娘,你也帶了琳娘去,若是琢兒通過了也能順便賀一聲,若是不幸沒通過也要替他擋一擋災。”
兩人便在岔路口分了道走。張銘邊走邊想,劉盛此人,真是不簡單,簡直稱得上會做人的典範了,無怪他生意做的好,家中田地也多,隻是如今還局限在孫家村這一帶,反而束手束腳,要是能有機會去大城市,一定前途不可限量了。
至於孫琢,七七那天張銘也看了,他長的七分肖母,也算的上同齡人裏極好看的,而且不比他母親粗鄙,也不像他父親那樣古板,是個性子跳脫、神采飛揚的少年。竟然也要苦命的走科舉的路子,反而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張銘迴到家中,高高興興的往裏間跑去,琳娘和青青已將早間的事務收拾好,兩人正坐在廳裏描繡花印子。張銘著實不愛一個人睡,且琳娘看青青常常一個人就能睡熟,就同意晚上還是跟他睡。於是前兩天,張銘特地趕了趟周邊幾個村子合起來開的早市,買了三床新被褥迴來,他們上迴已經買了好些布,琳娘就想自己繡兩個新被套,順便也教教青青用針線。
他笑道:“我迴來了,已和人簽了契,地契也拿到了。”
琳娘原本正教到要緊處,因此張銘進門時也沒站起來迎他,此時她教完了青青,又聽到這樣的好消息,忙不迭的站起來,接過他遞來的地契,“我這就去收好,青青用細針不太熟練,我就想先教她織襪子,順便也給你做新的,你看看,喜歡什麽花樣的?”
張銘笑笑,湊上前去看那花樣,全是花花綠綠的,他以往穿的不是黑就是白,沒想到古代人連襪子上都能繡典故,隻有一副青色雙魚的還算入眼,就朝那一指,說道:“這個不錯,你去收好地契,織襪子先不忙,咱們一會做些菜送到你娘家去。”
“為什麽?啊……今日,琢兒該發榜了!”琳娘這段日子過的充實,和張銘又還處在朦朦朧朧
的階段,難免就神思不屬,連自己小兄弟要出成績的事都忘了。
她轉頭吩咐自家小丫鬟:“青青,把咱們剛剛用的東西收好,我一會出來,咱兩就做飯去,今日教你做一道新菜式。”
青青點頭稱是,收了東西,就往廚房去生火燒水,因為時間緊,張銘也不閑坐著,幫著一起擇菜淘米。
琳娘去房裏收了地契也趕到廚房,有她加入,動作就快了許多,她要給小兄弟慶祝,挖空心思做了一道粉蒸肉,一碗素八珍,一碟醋溜魚片,還有一籠屜黃金糕,如今她當家,張銘又在用錢上鼓勵她大方,這一家吃起來就毫無顧忌。
待他們將熱騰騰的菜肴裝在碗碟裏,又用青布包著穩妥的放進籃子,張銘做主讓青青留在家裏自己看書練字,琳娘也知道趙氏不太喜歡青青,就不勉強,隻叫她乖乖的不要亂跑,兩人便一人提了一隻籃子手牽著手往孫家去了。
到了孫家門口,卻見劉盛攙著正挺著肚子的瑾娘,手裏還提著禮盒似的東西,孫家門關著,裏麵似乎靜悄悄的,他們也不進去,見張銘和琳娘來了,連忙用食指頂著自己嘴唇。張銘和琳娘就抿了口,他們將東西沿著門放在地上,四人麵麵相覷。
琳娘上前幫劉盛攙著瑾娘,對張銘使了眼色,張銘就將劉盛拉到不遠處一角落裏,細聲問道:“出了什麽事?”
劉盛苦笑,他平時挺有自信,但麵對他嶽父孫炳就自覺矮了一頭,孫炳欣賞的是張銘這樣天生的讀書人,他劉盛卻隻是個十六歲才過了童生考試的“學渣”,若不是因為同姓不婚,孫炳無論如何都不會將瑾娘許給他。方才他和瑾娘剛剛走到門口,就見到一群學生出來,個個都噤了聲,有個與他相熟的還衝他揮手,叫他不要進去,看樣子是出了大事。他最怵孫炳,因此在門口躊躇起來。此時見張銘問他緣由,歎了一聲:“看樣子琢兒沒過,隻是他如今才十一歲,日子還長,卻不知為何嶽父要生這樣大的氣,就連嶽母的聲音都傳不出來,想來在裏麵也不敢說話。”
張銘略一思忖,就有了想法,嚴肅道:“我猜大概是琢兒不想念書吧。”
“什麽?”劉盛大驚。
“琢兒看著性子跳脫,若是要他走寒窗苦讀的路子,未必行的通。”
劉盛歎一聲:“可不念書,還有什麽出路,他也不大瞧得上我這樣呢。”
張銘耐心道:“這事可以以後再議,咱們先想辦法進去將他救下。”
“這……我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丈人。”
張銘一笑:“大姐姐如今懷著孩子,她算的上是家裏最大了,由她去說,總能有三分薄麵,我再去咱們丈人那勸一勸,由嶽母、琳娘、和小珠兒哭一哭,就有七分把握了。”
劉盛這才寬心,就和張銘一道迴孫家門口,將這計策同瑾娘和琳娘又說了一通。四人略一合計,就推開了門,也不再將帶來的東西提在手裏,隻怕觸了眉頭,待他們走進孫家正廳一看,俱是一驚。
隻見孫琢隻穿著單件裏衣,跪在正廳地上,身上衣服從裏向外沁出一道道紅痕,一張小臉白著,卻硬是不低頭,咬著牙關,也不說話。
孫炳手裏舉著根藤條,已是氣極,坐在他那張官帽椅上,胸口起起伏伏,一張蠟黃臉是又悲又怒。“你比你大哥瑜兒聰明許多,卻不聽話,我同你娘一樣,心裏偏愛你,就不多管,隻是想不到你聰明反被聰明誤,你竟然……你竟然!”抬手又要狠狠抽下,眼看著就要落下,一旁的趙氏原本正幹著急,卻見到兩個女兒並兩個女婿來了,暗道來了救星,就扯開嗓子哭道:“我苦命的兒啊……”
她本事最大,一邊幹嚎,一邊還將孫炳手裏藤條攔下,抱在孫琢身上,死賴不起。
孫炳原本要斥她,卻見到自己兩個女兒都來了,動作一頓,又見自己小兒子已渾身是傷,心一軟,就再也下不去手了。
琳娘和瑾娘一見這陣勢,心裏也肉痛自家小弟,俱隨著趙氏哭了起來。珠兒原本躲在遠處看著,見娘和姐姐都哭開了,她本就害怕,也嚎了起來。一時間,孫家正廳鬧做了一團。
☆、第17章
作者有話要說: 記得收藏!!明天考完雙更【或許?!】
孫炳看著一屋子的大大小小哭作一團,真是又氣又怒,劉盛懼他,因此在一邊做鵪鶉,張銘在一邊察言觀色,知道時機差不多了,就上前勸道:“老師莫生氣了,大姐姐今日挺著肚子來看你,讓她坐下吧,家裏出了什麽要緊事,大家也好一塊兒商議。”他頓了頓,又道:“學生說句實話,我看琢兒年紀還小,快要挨不住了。”
孫炳方才就有些心軟,這下有人給他遞了台階,且是他欣賞的二女婿,才終於尋到機會緩了臉色,他自己脾氣就倔,小兒子隨自己,自然也倔,他如今年紀大了,才稍微隨和些,就說:“全都給我住口,哭哭啼啼,成何體統?!”
趙氏和他夫妻多年,也能算得上心有靈犀,知道他鬆了口,自己心裏也是一鬆,她看懷裏的小兒子已經昏昏沉沉,暗道不好,一旁劉盛早有眼色,幫著她將孫琢抱起來,兩人急匆匆往後院去了。琳娘和瑾娘心裏也掛念弟弟,就帶著珠兒,互相攙著手,邁開步子跟著去了。
廳裏就隻剩孫炳和張銘了。
張銘見孫炳沉默,也不敢亂搭話,就垂手在他身側立著。
良久,已能聽得後院裏趙氏正在唿來喝去,又是要毛巾又是要熱水,一會又要冰水,忙的不亦樂乎。張銘都覺得自己腳麻了,卻聽得孫炳幽幽的說了起來:“他小小年紀就有主見,我往日最得意他這點,可他今日……唉。”
張銘隻他心裏難受,就道:“學生鬥膽猜一句。”
“你說。”
“琢兒是不是在縣試時故意將卷子亂答一氣?所以老師才這樣生氣。”
孫炳一歎,“你果然聰穎,他竟然說不愛走科舉仕途這條路,要尋什麽真理,真是氣煞我也。”
張銘心裏一笑,這是中二病提前犯起來了呀,麵上一整,就說:“他天資聰穎,身邊的又都是蠢人,自然就瞧不上科舉了。”
孫炳一聽他這話,就陷入了思索,他自己雖是貢生,但也隻是勉強考上,想更進一步是難上加難,這才不得已迴到孫家村開起學館,自然清楚自己所收的附近一帶的學生資質如何,不是他自誇,那其中能比的上孫琢的實在是寥寥。
他想不出什麽辦法,更是愁上加愁,隻能問道:“你且說說,他這樣可怎麽辦?”
張銘衝他寬慰一笑,“他這樣的,需要受些挫折,最好是去大些的地方,長些見識,知道自己哪裏不如別人,自然就會想開了。”
這話說到了孫炳心裏,他雖然也動過這心思,但家裏無人能抽出空來,何況家裏一應收入都要支持大兒子在燕京求學,如今哪怕是讓孫琢隻是去縣裏讀書,也談何容易,其中的一應花費,憑他那點束脩如何消受的起,看來還是不行啊。孫炳心裏鬱悶,對小兒子的惱火更是蹭蹭的往外冒。
張銘還不知他的話又將孫炳的心火挑起,又說道:“我預備開年後去縣裏做一門祖傳營生,一邊讀書一邊賺些筆墨錢,屆時將琢兒也一道帶去就好。”
孫炳皺眉,就問:“什麽營生,莫要耽擱了你自己讀書,何況你家情況,別人或許被你施了障眼法,我卻是清楚的。”
“這事老師放心,營生我自己有些把握,張家嫡支也有人來助我,如今錢倒是不太愁。”
張銘家的情況,孫炳也有所耳聞,原本以為他們這一支就算是被棄了,想不到竟還有人來助他,現在聽的張銘講話說的如此直白,倒也放下心來。他略一思忖,麵上倒露出些尷尬,說道:“開年後的事且放一放,不過我現下有心想讓那逆子吃些苦,還要麻煩你與琳娘。”
“老師且道來便是。”
“我見到他便心頭火起,在這家裏,又有你嶽母不分青紅皂白事事護著他,瑾娘如今身子不便,你和琳娘雖然年少,也算沉穩,不如讓他……,你且附耳過來,我同你細說。”
張銘便走上前去,將自己與孫炳湊的近些,聽起孫炳的計策來,不多時,他臉上便露出個笑來。虎毒尚不食子,這位嶽丈卻要扮一迴比虎還狠的人物了。
待趙氏站在在後院裏指使這個又指使那個,好不容易將孫琢一身的傷處理完,包紮好,剛要坐下來好好疼一番她小兒子,就見到她冤家孫炳昂首闊步進門來了,暗道不好。
孫炳也不理會趙氏,徑直走到孫琢麵前,說道:“你要尋那勞什子的真理,就去尋吧,我也不攔你,自己收拾了衣服,即刻就出我這家門,不到過年不要迴來。”
瑾娘和琳娘原本都是一驚,待見到他身後張銘不住的使眼色,又聽到他最後那句話裏留著餘地,心裏俱是一寬,也暗暗有些好笑,就都在一邊裝作木偶。
隻有趙氏,立馬哭開了,直哭自己命不好,哭大兒子遠在燕京不能侍奉自己,又哭大兒媳婦不生兒子,是不下蛋的雞,又哭孫炳心腸狠,又哭兩個小的不懂事。猶如魔音入耳,叫人煩不勝煩。
孫琢原本因為傷的重了就要睡過去,孫炳的話在他耳裏十分飄渺,被趙氏這麽一吵,才清醒的許多,他覺出自己父親話裏滋味,就勉力在床上爬起身,對孫炳說:“多謝阿爹。”又轉頭對她娘說:“娘你休要哭了,也忒難聽了些。”
他說話著實有用,趙氏立馬就將聲音一收,但她又動上了手,死拽著小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