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孟家那次會議阿遇放話要為孟青雲上學的事做主後,那些搗蛋鬼們就真的不敢再欺負孟青雲了,從此孟青雲在上學的路上就沒了那些搗蛋鬼的糾纏。雖然那些搗蛋鬼沒有廢除他們的幫規也好,吸取上次的教訓,孟青雲也懶得去管他們的事,隻要他們不欺到他孟青雲頭上來就行了。在課堂上雖然有時候女同桌會向他發動侵略戰爭,但孟青雲隻要做到置之不理,她愛怎麽著怎麽著,一個小女生又能做出什麽來。這樣女同桌也沒轍了。

    日子似乎有迴到了原來的風平浪靜,不受任何人和事約束的孟青雲每天除了高高興興地上學,認認真真地學習外並沒什麽讓他感到不悅的。如果一個人的日子過的快樂美滿,那麽他就會覺得整個世界也是美好的,孟青雲在村莊裏,他看到豐收的喜悅讓辛勤耕耘的大娘們笑著的臉向燦開的菊花。樂嗬嗬地老大也的小屋內金燦燦的玉米棒子堆到了門外,一串串紅辣椒掛滿了屋簷,孩子們把老大爺圍在院子裏聽他講五穀豐登的故事。

    立秋過後時間變的晝長夜短,天亮的很晚,這些天孩子們上學都要打著火把到半路天才真正的亮。一天早上孟青雲起來時院子裏還留下皎白的月光,等他把飯熱好吃飽後,月光已經不在,外麵一片漆黑的,這就是天亮前最黑的時刻,經驗告訴孟青雲,要不了多久天就亮了,所以他必須上學,於是他如同往常打著火把上路,不同的是這個黎明前的黑夜裏還刮著唿唿地風,他刮得不平時還緊還幹,冷得刺骨,把孟青雲的小手和臉蛋都刮出了一道道紅色的口子。

    風沒有阻礙住孟青雲前進的步伐,打著火把的他沿著山路往上爬,他打算爬到平時他們休息的山坳再停下來等同伴們,因為爬到那裏天也大亮了,邊可以滅掉火把。奇怪的是那段山路孟青雲才爬了一半,怎麽就能清晰地看見路了呢,並且這種清晰不象是天亮,也不象是月光在亮,是火紅色的亮,沒多久孟青雲又聽到後麵傳來了嘈雜的叫喊聲。好生奇怪的孟青雲迴頭一看,天啊,村莊已經被一片火海吞噬,萬丈火光把正個田野照的通明。孟青雲立即扔掉火把延著山路跑迴去。

    裏更大,孩子哭的更淒慘,無奈母親隻好用手掰開孩子的手,孩子沒轍,又用牙齒咬住母親的褲腳,此時哭聲稍小了些,但母親用力一甩,終於不難纏的孩子甩開了,孩子的哭聲有變迴了原來的淒慘。得不到母親的孩子光著身子在地上打滾,滾累了哭夠了就躺在地上縮成一團,象泥潭整個田野已被火光照的通明,逃命的牛馬到處嘶叫,婦女們抱著熟睡的孩子瘋了似的往村外跑,一些醒來的孩子光著身子哇哇大叫的跟在後麵跑,為了追趕上母親,不看路的孩子狠狠地摔在地上,摔得鼻青臉腫的。等孩子爬起來時母親已經遠走,無論孩子怎麽喊叫,母親仍然沒有停下來,孩子隻好繼續向前跑,鼻孔裏的鮮血和眼睛裏淚水流個不停也不管,此時他們似乎失去了疼痛的感覺,隻有追趕上母親才是最重要的母親把熟睡的孩子放到村莊外的穀草堆裏,讓他們繼續買好的夢。滿臉皺紋,飽經風霜的老太婆坐在穀草堆傍邊守侯著孩子們的夢。

    一些赤身裸體的孩子雙手抱膝緊緊地圍在老太婆的身邊咿咿地哭著,這時候老太婆想做點什麽卻又力不從心。孩子們的雙眼邊流著眼淚邊望著高高的火焰,寒風繼續唿唿地吹著,孩子們冷的牙齒直打架,遠處的火苗忽忽地然著,但他們沒能給孩子們帶來一點溫暖。老太婆隻好抱來幹幹的稻草,把它蓋在孩子們的嗎赤條條的身上,孩子們的身上被稻草葉割得辣辣的,但他們不能把它扔掉,因為稻草能幫他們擋住寒風給他們保住溫暖也是他們暫時最好的衣服。母親們把熟睡的孩子放到暖和而安全的稻草堆中間後邊拚命地往迴跑,他們要跑迴去搶為赤條條的孩子搶迴衣服和更多他們需要的東西。有的怕失去了母親似的死死地抱著母親的腿哭個不停,怕是一鬆手就迴失去整個世界似的,母親隻好拖著抱住她的腳的孩子往前走,試圖把那個不聽話的孩子甩開,然而他們的拖動使得孩子的膝蓋與地麵的摩擦裏沒有水的魚。老太婆蹣跚地走過去把躺在地上的孩子抱在懷裏,可他抱起孩子沒走幾步就重重地坐在地上,想走也走不動,不得不服老的她淚水模糊了雙眼,隻是懷中的孩子依然抱得穩穩的。

    孟青雲拚命地不知目的地跑,他欲哭無淚欲喊無聲。見一老大爺坐在田坎上默默坐著,滿臉盡是無奈與滄桑。孟青雲跑過去一頭塞進老大爺的懷裏頓時哇哇大哭起來,老大爺摸著孟青雲的頭麵無表情地地說:“孩子別哭了抬頭看吧,自從懂事起我這種就見過十次了,每次都記的那麽的清楚,從村的東頭燒到村的西邊,整個寨字的老木房都燒沒了,再加上這次就徹底的沒了,以後你再也不用擔心看到這種可怕的場麵了,再也不用哭了。

    村莊內,那些房屋還沒著火的戶主紛紛地把家具、炊具、衣物米袋等東西外扔,總之能搬出來的他們要盡快地把它搬出來。那些被扔出來的東西把整個院子和人們過往的道路塞得水泄不通。隻有身入其中的人才知道什麽叫做寸不難行。要到村口的小溪裏運水的人們不得不把堵住道路的東西踩在腳下,他們永遠不隻疲倦似的用笨重的木桶來迴的運水,而腳下不時傳來踩翻盆罐,踩碎鍋碗的聲音。

    那些已經著了火的房屋,火焰隨風忽忽亂竄,火球冉冉升空,火星肆無忌憚地四處威風,火堆裏傳來柱頭的倒地聲、瓦片的墜落聲,牆壁的倒塌聲、動物的慘叫聲、東西燃燒的劈啪聲、、、可謂是應有盡有無所不有。由於天太幹風太急,火勢十分強大,人們根本靠不了邊,遠遠潑去的一桶桶水根本無濟於事,一些來不急運水的人們把周圍的茅坑裏的東西全舀去澆在火上仍然起不到丁點作用。

    人們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已經著了火的房屋灰飛煙滅,沒有任何消防設備的村民們要做的是盡量控製火勢的蔓延,他們要讓燃著柱頭往火堆中間倒卻要盡量減少火星的亂飛,為了滅掉火球他們不得不端著水盆站在沒有著火的房頂上等,在火球靠近時一盆水過去在空中把它澆滅,總之,為了不讓災難吞噬更多的房屋,不顧生命危險的人們已經做盡了他們能做的事。

    火勢依然猛烈,火焰衝天。全村的老老少少依然沒有鬆懈過一刻,他們拚命地雲水、搬東西、救牲口、、、直到人們分不清是天亮還是火光亮的時候,十多棟古老的吊腳木樓全部喪身火海,火勢象心滿意足了似的逐漸減弱,人們漸漸向火堆靠攏,他們希望還能撿到點什麽,但無情的大火已經沒有給他們留下什麽,人們用水把那些還來不急燃燒的東西澆滅,那些東西隻好無奈地冒著煙汽。

    災難已經帶走了一切,人民根本用不著清理什麽,早就餓了也累了的人們不得不分吃被大火烤熟的動物屍體,大人們大塊大塊的肉撕給在場的人們,孩子們大口大口地咬著半熟的肉塊,那些被咬的肉塊水淋淋的雖然沒有鹽味,但孩子們卻吃的那麽香,老人們撕了一小點帶著血絲放在嘴邊,慢吞吞地嚼著久久沒有下咽,隻是呆滯地望著眼前那堆火灰。

    被燒掉的十三棟吊腳木樓是全村最古老的房屋,他們處於村莊的一隅,周圍新蓋起的各種樓房都與之相隔甚遠,家上村民們奮力救援,所以火災並沒有殃其全村,當然孟青雲家的小茅屋也幸免災難。村民們都知道火災起源與阿蠻家,但他們不知道其原因,或許他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禍根是由於上學的孩子們引起的。著天早上阿蠻起的稍晚些,生怕趕不上小江湖的“哨子聲”的他慌忙地抱來一大抱亂七八糟的柴禾放在火坑邊就開始生火熱飯,就在他剛把火生燃的時候,果然外麵的哨子聲響了,此時孟阿蠻哪還有什麽心情吃飯,趕上大家才是最要緊的,否則下午的受罰比餓肚子更難受,於是阿蠻忘了火坑裏還燃著柴禾的阿蠻抓起書包就往外跑,由於沒有人看管,火苗順著淩亂的柴禾燃燒出來,最後引發了這場災難。當孩子們走到村外時,聽到村內轉來嘈雜的唿叫聲,迴頭一看,老祖宗留給他們最好的遺產已經變成火海,鑄成的大錯無法再挽迴,孩子們沒有再去上學,他們有的站著哇哇大哭,有的跑迴村莊內。

    按照當地的習俗,災難既然源於阿蠻家,他家就得負一定的責任,以後要怎麽處理不說,也不管已經被燒的怎麽樣,肇事者必須找來一隻迴打鳴的公雞些米酒等物品來,讓老先生用之為前來救火的每個人“掃火星”,不要讓人們再把禍根帶迴家。阿蠻家已經被燒得一無所剩,阿蠻的爺爺隻好挨家挨戶地借東西,他家都已經燒成哪個樣子了,借東西給他家無疑於肉包子打狗——有去無迴。所以別人都以這樣那樣的借口把老頭子打發走,絕望的老頭子後悔當初怎麽不跳進火海裏一了百了,或許當時他沒有那樣做,是因為還有一可活潑可愛的孫子吧。最後,孟東流把自家的大公雞抓給了老頭子,老頭子需要的東西孟東流都全給了,老頭子感激不盡。他老淚縱橫地感慨孟東流最是全村最貧困戶之一,卻是第一個給他東西。

    在事發的時候,就有人跑到鎮上去把事情向振幅通報了,一個領導帶領著一幫領導來到村莊時已是晌午。廢墟邊,村民們圍著一大口不知道是從哪裏搬來的鐵鍋,鍋裏煮著用來“掃火星”而被剁碎的雞肉。他們中有裸著身子的小孩,有光著腳板的老人,有散著頭發的婦女,有沒了上衣、一身烏黑的壯漢。壯漢們和著酒,孩子們拿著半個碗喝著母親要給他們的雞湯,一大鍋的雞湯很快就被喝光了,鍋地也沒見有什麽雞肉,人民繼續往鍋裏加滿水繼續燒火,還沒等鍋裏的湯被燒開,湯又被燒開了,就這樣,人們驅除他們身上的災難。

    忙著驅除災難的熱門忽略了領導們的到來,無奈領導們隻好上前去和村民們搭訕,村長一見來了領導,立即上前去點頭哈腰地迎合。領導們問長問短問寒問暖,當他們了解事情的大致經過後,才望著那還冒著煙的廢墟感歎,領導當中一個較年輕的家夥那著相機到處拍了幾下,光著身子的孩子們覺得那對著他們閃光的東西非常好奇,即使拿著相機的年輕人已經轉身走開,孩子們仍然望著那人裏區的背影。

    領導們仔細視察了一遍現場,然後對災民門進行慰問,他們豪言壯語地說,隻要有他們領導在,就不會讓任何一災民受苦,他們承諾一定給每一災戶蓋棟漂亮的房子,讓他們能安安心心快快樂樂地過個好年,叫災民們不必過多的擔心什麽,領導們答應迴一最快的時間給孩子們送來吃的和穿的。很快就會讓他們過上比火災前更幸福的日子。領導們的這番肺腑之言聽得災民們激動不已,有的領導還被自己的話感動得流下眼淚,真擔心他們眼淚流多了尿尿都尿不出水來。

    村民們沒有等領導們來給他們蓋漂亮的房子就先上山砍來木頭,在廢墟的周圍搭起了大大小小的棚子,這些棚子比孟青雲在工地上看到的工棚還要破。多少工地上的的工棚是拿鋼管架做成的,裏麵還有平坦的板子做床,而村民們臨時搭成的這些棚子,不知道它的功能是什麽,或許它能給人民心理上的一點慰藉或對正個廢墟起到點綴的作用吧!

    果然沒多久。領導們就給災民們送來了大袋大袋的衣物和糧食,衣物是城裏人在獻愛心活動時所捐的,那衣物本來有十三大袋,說是每一災戶拿一整袋,可那些衣物在村長家住了一宿到第二天就邊成十一袋了,災民們隻好把衣物全倒出來平均分成十三堆,然後一戶要一堆,湖女拿到那些花裏胡哨的衣物後臉蛋比剛升起的太陽還燦爛。沒幾天,村莊就成了時裝走秀的場麵,老頭子們穿著連衣群去幹活,老太婆們穿上了緊身褲,小孩子象蝸牛似的把整個身體躲進寬大的旗袍裏,走路時一不小心就自己的腳踩在自己的衣服上,不得不狠狠地摔一交。

    阿蠻的爺也搬來三顆石頭擺在棚子邊,石頭上方放著半個罐子,罐子底下燃著從廢墟裏揀來還沒有完全燃燒的木頭,罐子裏煮著領導們分給他的大米,他在等待上學的孫子迴來和他一起領導們給予的幸福。

    除了分到大米外,每一災戶還拿到了兩千塊錢,但領導們沒有給他們蓋漂亮的房子,起理由是他們那些被燒掉的房子沒有買保險,看來他們搭建的那些棚子要在那片廢墟上根深蒂固了,誰說他們的小棚子不好,至少在藝術家的眼中,那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還好領導們那些要給災民們蓋漂亮的房子承諾沒有兌現,否則的話他們就上電視台的新聞聯播了,看來說那話的領導這輩子都沒那種上電視的命了。雖然沒有給災民們該房子,但領導們帶來了一個好消息——今後兩年他們不用再交農業稅和孩子們的學費了。

    孟青雲看到別人分到城裏人才穿的衣服和拿到錢,還可以不用交稅費和學費,他心想,要是自己家的小茅屋被少掉該多好啊,那樣的話,別人就不迴來找父親要錢,不會逼母親去找酒、父親就不會生病、母親就不會流眼淚,總之就不會象現在這麽窮,家中就不會發生那麽多的事。在外打工的人得知家裏出事後,都紛紛趕迴家,他們多少也帶迴了些前,在加上政府給的那兩千塊,再和親戚借一些,多少也蓋起了房子,有的人家還蓋起了平房,最簡單的人家也買來了一些空心磚和石棉瓦,暫時也搭起了個棚子,多少也算是個家了。

    然而那些獨自帶著孩子,丈夫在外打工的婦女;兒子在外闖蕩,獨自留在家中的老人。他們就沒那麽幸運了,他們不得不繼續住在村民們為他們搭建好的茅棚裏。阿蠻家就是個典型的例子,自從火災過後,父母依然杳無音信。他和爺爺隻好住在小茅棚內。

    天漸漸的變冷了,一個細雨朦朦的傍晚,阿蠻放學迴家,爺爺以為他作好飯。公孫倆吃完飯過後,就抱在一起禦寒,但實在太冷,冷的阿蠻哭出聲來。

    躺在暖和的被子裏的小青雲聽到外邊傳來的哭聲,他爬起來順著哭聲找到了小茅屋。看到阿蠻和爺爺的樣子,不用說孟青雲也明白了。他二話沒說,把阿蠻拉起來往他家走,就這樣,兩個原來是冤家的孩子一起睡到了暖和的被窩裏。

    孟親滾躺在被窩裏翻來覆去就是睡不著,他本想給阿蠻的爺爺送點能蓋在身上的東西過去,可是家中確實沒多餘的了。此時的他才想到,自己原先的想法是錯誤的啊!原來有個溫暖的家有父母在身邊,才是最好的啊!

    阿蠻也睡不著,他怎麽也想不明白,以前他處處和孟青雲作對,現在是他受苦的時候,孟青雲卻伸出手來幫他,他決定以後和孟青雲作對也不欺負別的同伴,誰要敢和孟青雲作對,他決不會繞過誰、、、

    在後來的日子裏,阿蠻和孟青雲成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他們每天一起上學、一起學習、一起打敗欺負他們看不起他們的壞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和平年代裏的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狼舞中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狼舞中原並收藏和平年代裏的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