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主共和之路的第一點,就是辛亥革命。


    孫中山先生領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國——中華民國。


    辛亥革命最主要的成果就是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臨時約法》明確規定主權在民,徹底否定君主專製。


    實行三權分立,這是中國第一部提出建立三權分立體製的法律。


    建立責任內閣。


    有人說《臨時約法》是孫中山為袁世凱量身定製的一部法律,實行責任內閣製,總統沒有實權。袁世凱想當總統,但不掌握實權,實權掌握在內閣總理手中,內閣總理由國會多數黨領袖出任,是選出來的,不是總統任命的。這樣一來,就可以限製袁世凱的權力。


    中華民國成立,袁世凱竊取了革命果實,成了臨時大總統,他一當上臨時大總統,就開始加強自己的獨裁統治。繞開國會,任命總理。第一任總理跟他不和,幾個月就下台了。他自己任命總理,繞開國會,搞專權。同盟會意識到,要想反對袁世凱專權,就必須要利用《約法》的力量,所以改組為國民黨,贏得了國會大選。


    按照《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國民黨的領導人就應該出任內閣總理,這個內閣總理可是選出來的,不會聽袁世凱的。當時國民黨的理事長孫中山先生忙於發展實業,由宋教仁出任代理理事長。宋教仁要組閣,袁世凱明白,如果宋教仁組成內閣,是不會聽自己的,所以袁世凱先去收買宋教仁,一看來軟的不行,就刺殺了宋教仁。


    真相大白之後,孫中山、黃興起兵討袁,這就是二次革命。但年輕的革命軍不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北洋軍的對手,起義失敗,孫中山、黃興被迫流亡日本。孫中山先生非常悲憤,這一次他是被他親手締造的中華民國通緝——我是中華民國的國父,結果中華民國來通緝我,搞沒搞錯?他跑到日本,另組中華革命黨反袁。而袁世凱感覺到,孫中山、黃興除了搗亂之外再無別的本領,你就會說說,我一動手,你就跑了,因此袁世凱就決定玩大的,當總統不過癮,要當皇上。於是,孫中山先生就領導了護國運動。


    袁世凱一當皇帝,孫中山就發表《討袁宣言》,雲南都督蔡鍔將軍組織護國軍起兵討袁。護國軍一共一萬多人,還兵分四路去進攻袁世凱,十多萬北洋軍竟然打不過護國軍。可見,這個時候北洋將領也不願意為袁世凱效力了。袁世凱被迫取消了帝製。皇上就當了83天,還想賴在總統位置上不走,孫中山發表《第二次討袁宣言》,號召除惡務盡,袁世凱在絕望中死去。


    袁世凱一死,副總統黎元洪依法接任中華民國總統,段祺瑞接任總理。孫中山希望段祺瑞恢複被袁世凱解散的國會,恢複被袁世凱廢除的《臨時約法》。沒想到,段祺瑞一不要總統,二不要國會,三不要憲法,更加專權。這樣,孫中山先生又領導了護法運動。護法護的是《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孫中山聯合西南軍閥反對北洋軍閥,結果軍閥跟軍閥很容易找到共同語言。孫中山知道聯合一派軍閥反對另一派軍閥不行,這才有了跟共產黨的合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袁騰飛講曆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袁騰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袁騰飛並收藏袁騰飛講曆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