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節
易中天中華史第一部:中華根 作者:易中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就明擺著是有人陷害他了。幸虧文公不糊塗,下令調查,那廚師才算躲過一劫。
某美女,就沒那麽好運。
這美女大約是魏襄王送給楚懷王的,楚懷王一見便寵愛有加,王後鄭袖也跟她親如姐妹。鄭袖拿出各種漂亮衣服和奇珍異寶讓她挑,比懷王對她還要好。
懷王很高興,說鄭袖堪比忠臣孝子。
美女也很感動,覺得鄭袖真是個好姐姐。
有一天,美女和鄭袖聊天。
美女問:姐姐你看我還有哪些地方不夠好?
鄭袖說:妹妹你真是國色天香,隻是大王不太喜歡你的鼻子。如果遮住鼻子,就更加楚楚動人了。
於是那美女一見懷王,就以袖掩鼻。
楚懷王莫名其妙,便問鄭袖:這新來的美人,怎麽見了寡人就捂鼻子?鄭袖裝模作樣地說:臣妾不知。楚懷王一定要她迴答,她這才說:那姑娘嫌王上口臭。
結果可想而知,這美女從此沒了鼻子。
倒黴的還有李季。
李季是燕國人,喜歡旅遊,卻不知太太在家偷情。有一次他提前迴家,卻看見一個陌生男人披頭散發裸奔而出。李季問太太和姬妾:這人是誰?大家都說:沒有人。李季說:難道我活見鬼?大家又都說:正是。
結果,是李季被澆了一身狗血。46
這樣的故事,韓非講了很多。但要說明的道理卻隻有一個,那就是人心險惡。人,是世界上最可怕的動物。如果不明白這一點,你的死期就在眼前。
所以,無論君王還是草民,生存之道都不是也不能是老子的示弱,莊子的逍遙,孔子的中庸,荀子的自強,或者墨子的行俠,孟子的仗義。
那該是什麽?
防範。尤其是防範身邊的人。
這可是一門技術活。因此韓非的書中,便講了大量的方法和案例,比如人臣欺君竊國的“八奸”,人君喪權失位的“十過”。這些都主要是說給王侯們聽的。畢竟,《韓非子》一書可是國王培訓班的教材。
當然,這些方法和案例都是術,更重要的還是法,即製度。製度從來就不可或缺。有什麽樣的製度,就有什麽樣的文明。周公為華夏文明奠基,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建立製度。問題是到戰國,這些製度早已崩潰。那麽,我們應該恢複舊製度,還是建立新製度?
這又牽涉到對人性的理解。正是在製度和人性這兩個問題上,孟子、荀子和韓非意見分歧。他們的各抒己見和針鋒相對,是諸子的最後爭鳴,也是極其重要的爭鳴。
那就來看他們怎麽說。
第六章 製度與人性
韓非也許不會想到,把他送進監獄的,是老同學李斯。他或許更不會想到,秦王嬴政沒想要他的命,李斯卻送來了毒藥。
這位深知人心險惡的思想家,一定死不瞑目。
人是靠不住的
韓非是被同學害死的。
他的同學叫李斯。
李斯和韓非都是荀子的學生,正如龐涓和孫臏都拜在鬼穀先生門下。而且,就像後來李斯嫉妒韓非,龐涓也嫉妒孫臏。其結果,是龐涓設計陷害這位同學,讓他受了臏刑(砍斷雙腳),從此失去本名,叫作孫臏。
大難不死的孫臏秘密地逃到了齊國,成為齊將田忌的幕僚。公元前341年,孫臏用計大敗魏將龐涓於馬陵,魏太子被俘,龐涓自盡。商鞅見魏國遭此重創,也趁火打劫,在第二年大敗魏公子,逼得魏國遷都大梁。1
這時的魏君,便正是梁惠王。梁惠王一敗於孫臏,二敗於商鞅。孟子跟他講仁義,他當然聽不進去。
韓非卻比孫臏慘。
與孫臏不同,韓非出身韓國王族。可惜當時的韓國已奄奄一息。他的主張,韓王不能用。他的著作,秦王嬴政讀了後卻愛不釋手。於是嬴政發兵猛攻韓國,非得一見韓非不可。韓王恐懼,趕緊派韓非使秦。
李斯就緊張了。
這時的李斯,已是嬴政的客卿。他知道自己的才幹比不上韓非,便對嬴政說:此人是韓國公子,會死心塌地幫助秦國嗎?弄不好是韓國的臥底吧?
嬴政跋扈慣了,不假思索便將韓非下獄。
其實嬴政並無殺意,李斯卻心狠手辣。他立即派人給韓非送去了毒藥。韓非想對秦王解釋,也不得批準,隻能飲藥而死,終年四十七歲。
對此,司馬遷很是感慨。司馬遷說,韓非怎麽就不能自救呢?他可是寫過《說難》(說讀如稅)的呀!2
的確,韓非應該知道人不可靠。
比如彌子瑕和衛靈公。
彌子瑕是衛靈公的男寵。兩人好的時候,曾經分吃同一隻桃子,當時那昏君還說:彌子瑕愛我,好東西自己舍不得吃。等到彌子瑕年老色衰,衛靈公的說法卻是:彌子瑕簡直混蛋,把吃剩下的給寡人。
人,怎麽靠得住?
某美女,就沒那麽好運。
這美女大約是魏襄王送給楚懷王的,楚懷王一見便寵愛有加,王後鄭袖也跟她親如姐妹。鄭袖拿出各種漂亮衣服和奇珍異寶讓她挑,比懷王對她還要好。
懷王很高興,說鄭袖堪比忠臣孝子。
美女也很感動,覺得鄭袖真是個好姐姐。
有一天,美女和鄭袖聊天。
美女問:姐姐你看我還有哪些地方不夠好?
鄭袖說:妹妹你真是國色天香,隻是大王不太喜歡你的鼻子。如果遮住鼻子,就更加楚楚動人了。
於是那美女一見懷王,就以袖掩鼻。
楚懷王莫名其妙,便問鄭袖:這新來的美人,怎麽見了寡人就捂鼻子?鄭袖裝模作樣地說:臣妾不知。楚懷王一定要她迴答,她這才說:那姑娘嫌王上口臭。
結果可想而知,這美女從此沒了鼻子。
倒黴的還有李季。
李季是燕國人,喜歡旅遊,卻不知太太在家偷情。有一次他提前迴家,卻看見一個陌生男人披頭散發裸奔而出。李季問太太和姬妾:這人是誰?大家都說:沒有人。李季說:難道我活見鬼?大家又都說:正是。
結果,是李季被澆了一身狗血。46
這樣的故事,韓非講了很多。但要說明的道理卻隻有一個,那就是人心險惡。人,是世界上最可怕的動物。如果不明白這一點,你的死期就在眼前。
所以,無論君王還是草民,生存之道都不是也不能是老子的示弱,莊子的逍遙,孔子的中庸,荀子的自強,或者墨子的行俠,孟子的仗義。
那該是什麽?
防範。尤其是防範身邊的人。
這可是一門技術活。因此韓非的書中,便講了大量的方法和案例,比如人臣欺君竊國的“八奸”,人君喪權失位的“十過”。這些都主要是說給王侯們聽的。畢竟,《韓非子》一書可是國王培訓班的教材。
當然,這些方法和案例都是術,更重要的還是法,即製度。製度從來就不可或缺。有什麽樣的製度,就有什麽樣的文明。周公為華夏文明奠基,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建立製度。問題是到戰國,這些製度早已崩潰。那麽,我們應該恢複舊製度,還是建立新製度?
這又牽涉到對人性的理解。正是在製度和人性這兩個問題上,孟子、荀子和韓非意見分歧。他們的各抒己見和針鋒相對,是諸子的最後爭鳴,也是極其重要的爭鳴。
那就來看他們怎麽說。
第六章 製度與人性
韓非也許不會想到,把他送進監獄的,是老同學李斯。他或許更不會想到,秦王嬴政沒想要他的命,李斯卻送來了毒藥。
這位深知人心險惡的思想家,一定死不瞑目。
人是靠不住的
韓非是被同學害死的。
他的同學叫李斯。
李斯和韓非都是荀子的學生,正如龐涓和孫臏都拜在鬼穀先生門下。而且,就像後來李斯嫉妒韓非,龐涓也嫉妒孫臏。其結果,是龐涓設計陷害這位同學,讓他受了臏刑(砍斷雙腳),從此失去本名,叫作孫臏。
大難不死的孫臏秘密地逃到了齊國,成為齊將田忌的幕僚。公元前341年,孫臏用計大敗魏將龐涓於馬陵,魏太子被俘,龐涓自盡。商鞅見魏國遭此重創,也趁火打劫,在第二年大敗魏公子,逼得魏國遷都大梁。1
這時的魏君,便正是梁惠王。梁惠王一敗於孫臏,二敗於商鞅。孟子跟他講仁義,他當然聽不進去。
韓非卻比孫臏慘。
與孫臏不同,韓非出身韓國王族。可惜當時的韓國已奄奄一息。他的主張,韓王不能用。他的著作,秦王嬴政讀了後卻愛不釋手。於是嬴政發兵猛攻韓國,非得一見韓非不可。韓王恐懼,趕緊派韓非使秦。
李斯就緊張了。
這時的李斯,已是嬴政的客卿。他知道自己的才幹比不上韓非,便對嬴政說:此人是韓國公子,會死心塌地幫助秦國嗎?弄不好是韓國的臥底吧?
嬴政跋扈慣了,不假思索便將韓非下獄。
其實嬴政並無殺意,李斯卻心狠手辣。他立即派人給韓非送去了毒藥。韓非想對秦王解釋,也不得批準,隻能飲藥而死,終年四十七歲。
對此,司馬遷很是感慨。司馬遷說,韓非怎麽就不能自救呢?他可是寫過《說難》(說讀如稅)的呀!2
的確,韓非應該知道人不可靠。
比如彌子瑕和衛靈公。
彌子瑕是衛靈公的男寵。兩人好的時候,曾經分吃同一隻桃子,當時那昏君還說:彌子瑕愛我,好東西自己舍不得吃。等到彌子瑕年老色衰,衛靈公的說法卻是:彌子瑕簡直混蛋,把吃剩下的給寡人。
人,怎麽靠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