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齊宣王問:武王伐紂,有這事嗎?


    孟子說:史書上有。


    宣王又問:臣弑其君,也可以嗎?


    孟子馬上硬邦邦地迴答:破壞仁的叫作賊,破壞義的叫作殘,賊仁殘義的就叫作獨夫。我隻聽說打倒了獨夫殷紂,沒聽說過什麽弑君不弑君的!8


    又一次,鄒穆公遇到難題。


    鄒穆公告訴孟子,前些時我們跟魯國發生衝突,寡人的官吏死了三十三人,民眾卻袖手旁觀。這事讓寡人左右為難。殺了這些見死不救的吧,殺不完;不殺吧,又實在咽不下這口氣。先生,請問該怎麽辦?


    誰知孟子卻幸災樂禍。


    孟子說:活該!誰讓他們平時對老百姓不好!這下老百姓可逮住報複的機會了。9


    晚清的革命黨,也不過如此吧?


    但,為什麽?


    因為在孟子那裏,民權高於君權。孟子說──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10


    也就是說,民權第一,政權第二,君權第三。君,可以高高在上,可以養尊處優,可以也應該獨一無二,叫“天無二日,民無二王”。11 但,如果他不合格,就不能享受這份尊崇,人民也就有權利革命。


    這,也是國王培訓班的課程內容。


    一次,孟子問齊宣王:有人要出差,把老婆孩子托付給朋友,迴來後卻發現老婆孩子在挨餓,在受凍。對這樣的朋友,該怎麽辦?


    宣王說:絕交!


    孟子又問:如果長官管不了部下,該怎麽辦?


    宣王說:撤職!


    孟子再問:一個國家政治搞不好,又該怎麽辦?


    齊宣王該怎麽迴答?


    王顧左右而言他,看著隨從們說別的去了。12


    但孟子還有機會。


    又一次,齊宣王問:公卿都相同嗎?


    孟子說:不同。有同宗之卿,有異姓之卿。但他們的職責,都是君王有了大的過錯就要勸阻。如果反複勸阻還不改,就要采取行動。


    宣王問:同宗之卿會怎麽樣?


    孟子說:廢了那王!


    宣王一聽,臉色刷地一下就白了。


    孟子說:王上不必緊張。王上問臣,臣不敢不實言相告。照道理說,是這樣。


    宣王的臉色這才恢複正常。


    又問:如果是異姓之卿呢?


    孟子說:拂袖而去!13


    哈,還是不要那不合格的君主!


    毫無疑問,孟子從來就沒反對過君主製,也不認為君臣關係是平等的。但他跟孔子一樣,不講平等,卻講對等。對等,就是我有義務,你也有;你有權利,我也有。大家禮尚往來,誰都不能盛氣淩人。用孔子的話說,就是“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14


    忠誠與客氣,不平等,但對等。


    孟子卻沒那麽溫良恭儉讓。他的說法是──


    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15


    也就是說,你把我當什麽人,我就把你當什麽人;你不把我放在眼裏,我就把你當敵人。


    嗬嗬,你不仁,休怪我不義。


    但,這也頂多是翻臉,為什麽要革命呢?


    更重要的是,人民為什麽就有權革命呢?


    因為君權來自民權。


    有一次,學生萬章問:堯把天下讓給舜,有這事嗎?


    孟子說:沒有!沒人能把天下讓給別人。


    萬章說:那麽舜的權力,是誰給的?


    孟子說:天給的。


    萬章問:上天授權時,反複叮嚀告誡了嗎?


    孟子說:沒有。天是不說話的,但上天會看人民群眾的反應。民眾滿意誰,天就授權誰。天子之權是上天和人民共同授予的,叫“天與之,人與之”。16


    對,雙重授權,或共同授權。


    這很了不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易中天中華史第一部:中華根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易中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易中天並收藏易中天中華史第一部:中華根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