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闊一人從舒嘯台上走下來,看見皇上是這個樣子,連忙趴在地上,小心的道:“皇上?”
皇上沒有反應,謝闊等了一會兒,又試探的出聲:“皇上?”
這迴皇上終於有了反應,聲音低啞道:“送她們迴宮……”說到一半,又轉折道:“都送她們出宮吧。”
她們,是指那四十八位秀女。皇上緩緩的起身,自己抖幹淨了衣裳離開了景山。
那個女人是沒有算計他,相反是他一次又一次的算計了她,連她身後的子孫都不放過的算計了一遍,他好不容易要過來的孫子!
“哎!”謝闊因為驚訝連應答聲都變了調兒,自選秀開始,還沒有哪次不留下一個全部又送走了,但皇上既然這麽說了,謝闊也不會反駁,隻會按照皇上的命令辦差,不過把她們送出宮之前,還是要把她們先送迴宮放幾天,等安排好了,才能把她們送出去。
謝闊趕緊爬起來,又往山上跑收拾那一個爛攤子去了。
夏語澹蒙頭蒙臉也不知道睡了多久,這是她這些年練成的本事,一口氣過不去她又無能為力的時候,夏語澹就會讓自己沉沉的睡去,一覺醒來,沒有你世界照舊轉,所以有你一個也沒有什麽大不了的。
小白乖巧的被夏語澹當被子抱著,一看見夏語澹睜開了眼睛,就掙脫了夏語澹的懷抱,在狹窄的榻上轉圈圈。
看到小白這個行為,睡得全身悶疼的夏語澹立刻清醒了,馬上讓出一條道來把小白推下去,小白搖著尾巴快速的跑了出去,它是要去放水,看樣子是憋了有一會兒憋壞了。
夏語澹看著被小白穿過而晃起的珠簾莫名的笑了。
其實你看,什麽事兒都沒有什麽大不了的,生活依然充滿樂趣,這也就夠了!
簾外守著的宮人看見小白跑出來,連忙端了衣物,梳洗之物魚貫而入,比起夏語澹睡前的沉默,這些人的腳步明顯輕快了些。不過夏語澹沒有留意這個,默默的梳洗著,問一邊的依翠道:“現在什麽時辰了?”
依翠脆聲答道:“酉時初刻!”
夏語澹一想,快用晚膳了,第一反應就是想問趙翊歆在哪兒用晚膳,然後她趕快過去,忽然又想到,今天趙翊歆美女環繞,是不會和她用晚膳了,不由神色暗了暗。
等到換好了衣服,夏語澹在試衣鏡上看著自己的身影,通過鏡麵看見陳掌事和抱影走來,夏語澹這才看見她們臉上歡快的表情。
夏語澹遲疑,問道:“舒嘯台上留牌了幾人?”
抱影憋不住話,笑道:“娘娘一個也沒有留牌,全部送迴鍾粹宮了。皇後娘娘使了蕭姑姑來說,殿下沒有看上一個人,皇上依了殿下的意思,也沒有留下一個人!”
因為這份驚喜太過突然和厚重,夏語澹直接愣住了,呆呆轉身看著說話的聲源,也就是看著抱影。
抱影活潑的饒舌道:“陳姑姑從昨天開始就忙得腳不沾地,又是擬單子,又是拿鑰匙領人開庫房拿梯子搬東西,都白忙活了。”
是了,陳掌事在準備那四十八個人的賞賜,尤其是嬪,婕妤,美人,才人這幾等的賞賜,現在都沒處送了。
陳掌事少有的放下了她不苟言笑的麵容,笑著道:“這樣的活兒,奴婢白忙一百遍也是甘心的。”
不管太孫後宮一個人也沒進會讓多少人失望,反正夏語澹身邊這些人,馮撲,陳掌事,抱影,依翠,尺素等幾百個夏語澹名下的奴婢,是高高興興的,太孫能隻和太孫妃恩恩愛愛,就是她們這些跟著太孫妃的奴婢都與有榮焉!
夏語澹還沒有從驚喜中迴過神來,呆板的問道:“殿下在何處!”
陳掌事收了笑容,嚴肅道:“殿下在文華殿。”
文華殿是曆代儲君讀書的地方,在皇宮的外朝協和門以東,象征意義多過於讀書意義,皇上和皇太孫在西苑長居,那邊的文華殿隻有大學士開經筵趙翊歆才會過去聽一聽。趙翊歆不喜歡聽經筵,所以一月隻在初二,十二,二十二,開三次,今天才十八號。
夏語澹直愣的問道:“那皇上在哪裏?”
陳掌事道:“皇上在崇智殿,倒先下了聖諭,聖駕兩天後要去汴京行宮。”
太宗之前,汴京才是大梁的國都,原來的皇宮做了行宮,汴京對於皇朝來說也很重要的,畢竟皇陵都建在汴京那邊。
夏語澹有些明白,天子之家無家事,這件事情沒完。
雖然梁朝從開國以來一直明令,後宮不得幹政,但是後宮的榮寵和前朝的榮寵總有著斬不斷的千絲萬縷聯係,現在後宮中兩代女主同出一門,就是皇上和皇太孫要罷手,朝臣也會奮起一爭,所以這當口趙翊歆不見夏語澹,是為了減少夏語澹這邊的注意力,有一點是一點的減少夏語澹這邊的壓力。
這番心意,讓夏語澹感動的快要哭了出來,不過在一群宮人麵前,夏語澹盡量控製住了這種情緒。
第一次,夏語澹調動出了厭惡的情緒,厭惡這個西苑和皇宮營造得那麽大幹什麽,才住正經幾個人,夏語澹是恨不得自己長了翅膀飛到趙翊歆身邊去。不過夏語澹最後也隻能坐在湖邊,抱著小白思念趙翊歆而已。
果然,第二天開始,朝中和地方上的臣子接二連三的上折子,張口就是祖宗規矩,從皇家子嗣現在凋零的現狀起筆,懇請皇太孫為了江山萬年計,廣納美女,充實後宮,繁衍子嗣。
☆、第一百九十二章 學者
在一片懇請皇太孫采選聲中,也有一二聲音是予以支持的,比如說欽天監正古大人。
古家祖籍湖廣衡州祁水一帶,比起別的家族出了多少位進士,多少位舉人,多少位秀才而自豪或又是,出了幾個將才而名動九州。祁水古家矗立其中就顯得特別了,古家世代致力雜學,古家子孫各有愛好,占卜,星算,行醫,冶金等百工之事皆可為之。雖說在朝廷有一席之地的是政客,古大人似乎更像是披著政客外衣的學術研究者,用簡單的一個字概括就是:軸!
去年,古家也是反對趙翊歆娶夏語澹,理由是近親結婚於後嗣有礙,這個有礙不是肯定,是概率大小的問題。古家內部族規,是不接受表兄妹成婚的。
今年年初,對於皇上三十年政績一片歌功頌德之中,就古家澆了一瓢冷水,說大梁國有九千四百九十二萬三千四百三十七人,這個數字太龐大了。國土麵積不會增加,過度的人口繁衍會拖累整個國家,到時候所謂的盛世隻是海市蜃樓,實際上平均攤到每一個百姓頭上,百姓們的實際生活水平並不高。這個觀點,夏語澹倒是表示理解的,這個和計劃生育的理念很像,其實思維總是走在人類進程的前麵,古家雖然提出了這個問題,但是,沒有解決方法。
因為沒有行之有效的避孕措施。大戶人家用的避子湯,小老百姓根本負擔不起這塊費用。魚鰾羊腸那些東西吧,沒一個男人願意戴那些東西上場,就是女人也不願意男人戴著,忒影響雙方的感覺了,至於帶環和結紮,醫學還沒有發達到那種境界,所以古家提出的問題沒有辦法解決。
這一迴,古大人予以大力的支持,因為祁水古家是一夫一妻,無姬妾無通房,無庶出子無私生子這種家庭模式的倡導者。古家認為一個家庭想要真正的和睦,至少要做到四個無。
古家一直想讓皇室在這方麵為千千萬萬個家庭做個表率,所以這一迴古大人是擼起了袖子火力全開和那些慫恿皇太孫納美的官員幹架。而且對方拿子嗣當借口,古大人也以子嗣做理由。
這前提還是趙翊歆的那句話,長子總要嫡出才好。
朝堂上至少有一半人管他嫡出庶出,或許還有很多的人,根本不想太孫妃生下嫡子,可是在嫡長繼承製的宗法製度下,這些心思根本不能宣之於口,明麵上大家都是一致的,太孫妃為皇太孫生下第一個兒子,才是皆大歡喜,才是重點的重點。
那麽問題來了,第一個兒子還沒有來呢,讓皇太孫廣納美女大大的妨礙了嫡長子的到來。
古大人從一個純粹的學者思維出發,是完全沒有羞恥心的,當堂就和一眾官員普及了女性生理期的問題,還有一個十五歲的少年初涉情事,在那方麵適當的節製更能加大女性懷孕的成功率,而且這也有利於皇太孫身體的健康。
古大人是很嚴肅認真的,和一眾同僚分享一下他們家族幾十年,研究出來怎麽優生優育的成果,可是聽了古大人高談闊論的一眾同僚,直接變成了一張便秘的臉,搖頭捶胸,大罵古大人在朝廷上大放汙穢之語,而且還隱射皇太孫夫婦的私帷秘事,當眾就有人參古大人大不敬之罪。
時下醫生歸於中九流,較之能站立朝堂的官吏,地位是遠遠的在下麵,何況古家盯著男女房事做研究,在禮教森嚴的當下,是為一些士大夫不齒的,所以好幾個人當場把矛頭對準了古大人。
古大人是很有為研究獻身的精神,為人辦事又木楞,冒著大不敬的罪名,隻是一味猛追眾人問:理不理解他的觀點?頗有舌戰群儒的氣概。
不理解他還可以再解釋的詳細一點。
可以打死也不理解嗎?要是理解了古大人的觀點,就要支持皇上散盡鍾粹宮的秀女了!
最後皇上沒有治古大人的大不敬之罪,一道道上書皇太孫充盈後宮的奏章也像泥入大海一樣,沒個動靜。
皇上治國三十年,元興二年定王通敵謀反案,元興九年五省鹽務案,元興十一年貴州金礦案,元興十六年獻懷太子去世後對慈慶宮人的處置,其實皇上處置起人來絕不手軟,每一次都殺得人心膽寒,但皇上還是攢下一個寬厚之名,蓋因為在言論一道上,皇上放得很開。
嘴上說說,奏章寫寫,皇上並不與之計較,可用則聽,不可用,估計是沒有聽見。事情該什麽辦,自有願意為皇上辦事的,把事情辦得妥妥的。
五月二十日,皇宮南門一溜四十八輛宮車排開。
皇上賞,每一位秀女白銀千兩,黃金二百兩,絲帛兩百匹,著宮車護送還家,命各州府妥善安排聘嫁。此外,皇後和太孫妃,又各自賞了每位秀女一套頭麵。
帶著朝露的清晨,不管那些秀女願不願意,在歡喜聲中,也有痛哭的聲音,四十八位秀女踏上了還家的宮車。
笑著出去的,哭著出去的,夏語澹都可以理解。
選秀雖然耗費了她們兩三年的青春,可是他們原本就是小戶人家的女兒,這兩三年她們學到了一輩子都學不到的東西,走到外麵去,走路的身段都變了,正經的大家閨秀也沒有她們現在的氣度。臨走還帶了幾千兩的嫁妝,這筆錢也是她們原來的家庭拿不出來的。最受益的是最後一條,命各州府妥善安排聘嫁。
官府保媒負責她們的婚姻。
皇家看上眼的東西都是好的,那怕差點看上眼,在幾千人中決出來的這四十八位,個頂個的人才,返迴了各州府,不要和皇家比,比比她們原來的基礎,她們的行情不要太好,各州府的青年才俊會搶著來娶她們當大老婆,富家太太,六七品小官的夫人,到時候由著她們坐地起價。
隻是,差一點,隻差最後一步,就鯉魚躍龍門,可以陪王伴駕了。皇太孫於她們來說不是凡人,是天上的仙人兒,仙宮裏走一圈打落凡塵,其中的落差也是外人想不到的。
這四十八個人,就有兩個人守著皇家的這筆賞賜,一個人孤獨的老去,沒有嫁過男人,這些都是後話了。
五月二十日這一天,早上放秀女,下午皇上起駕,前往舊都汴京。趙翊歆送出城外三十裏。
夏語澹按著作息,戌時兩刻都躺在了床上,可是夏語澹睜著眼睛不知道過了多久,都沒有睡著,眼皮很重,就是睡不著。夏語澹就是這麽一副受不得福氣的身體,日子難過的時候昏天黑地睡個痛快,日子好過的時候舍不得睡覺,怕現在隻是一場逼真的美夢,一覺醒來,原來隻是夢一場。
所以趙翊歆三更半夜從城外三十裏趕迴來的時候,夏語澹還是神氣活現的。趙翊歆輕輕的撩開床帳,夏語澹就撲到趙翊歆的身上,驚喜的道:“還以為你還得過兩天才迴來呢!”
趙翊歆就勢被夏語澹帶到床上,意外的問:“怎麽你還沒睡,四更了。”
“想你!”夏語澹不欲多言,隻是甜甜的道。確實也是如此呀,夏語澹這兩天想趙翊歆都想得睡不著。
不過,夏語澹顧及著趙翊歆這兩天是忙得沒時間睡覺,尤其後半天還跑了來迴六十裏路,一定累了,所以兩人好好躺下後,夏語澹很安靜的抱著趙翊歆,確定他還不至於倒頭就睡的困勁兒,才輕輕的,豪言道:“我會對你很好的!”
任何華麗的辭藻都不足以表達現在夏語澹感恩的心情,生活是細水長流,後麵就走著瞧吧。
趙翊歆確實有些困了,而且他隻有兩個時辰不到的睡覺時間,所以隻是恩了一聲,對於他做的事情沒有多說,隻是閉著眼隨意問問這兩天夏語澹這邊的事。
夏語澹這邊是暴風眼,反而波瀾不興,能越過層層禁錮來青烏台到夏語澹眼前嚼舌根的人沒有幾個。
皇後必須裝出樂見其成的樣子。德陽公主和駙馬範恆青梅竹馬,沒有第三個人;平都公主就是和駙馬聶瑛因為一個女人鬧掰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雖然夏語澹知道不少人動員過兩位公主,可是兩位公主轉頭沒有來找她的麻煩。
這三人之外,能和夏語澹正麵交鋒的人就沒有了,清靜呐!
“我是嫁到好人家來了,太婆婆,姑姑姐姐都是好人呐,也沒有刁難外來媳婦的意思。”夏語澹好好稱頌了一番她幸福的皇家生活。
趙翊歆本不與夏語澹計較,可是既然皇後,德陽公主和平都公主都提到了,他才是重點好不好。趙翊歆掙開了眼睛炯炯的看著夏語澹。
“當然你最好的。”夏語澹用雙手勾描著趙翊歆的臉,笑得眼睛盈盈含淚,語氣卻是舒緩柔軟的道:“我不能阻止你,你把一個個女人收進來,你把心思放了一點點甚至是一大部分到別的女人身上,我還是能容下來做一個賢惠的太孫妃。雖然皇後娘娘在大報恩寺的那天,略微提了一句,你便是有了別的女人,我還是專寵的太孫妃。可是這不一樣,翊歆,你若是收下了她們,又做出個冷落後宮隻愛我的樣子來,用對別人的寡情襯托對我的深情,這樣的深情多麽可怕!所以還是從頭到尾,隻有你我兩個人的好!”
☆、第一百九十三章 更衣
皇上離宮時,給了趙翊歆監國的權利。
監國的權利有大小,趙翊歆倒還沒有坐朝的權利,隻是每天一大早要去崇智殿給一堆奏折分類,小事情讓內閣決定,大事情快馬加鞭送給皇上批閱,至於什麽樣的才算小事情,什麽樣的才算大事情,就是考驗趙翊歆敏感力的時候了。
夏語澹覺得吧,這事兒像導師改論文一樣,有時候一審通不過,還有二審,三審反複商量推敲。權利這個東西說出口需要人仰視,仰頭看不到邊際,可是真正做起事情來,天天看這麽多文字,心裏還要有個成算,文字背後那些彎彎繞繞的複雜問題,這還不比話本,不愛看可以不看,如果自己不想做個傀儡皇帝就必須要看,所以這樣說起來,皇帝這個職業也沒有那麽神聖了。
現在趙翊歆是皇帝的私人秘書。
不過這樣日複一日,年複一年,把天下所有事,所以人都集結在自己的周圍,然後讓一個這麽大的國家正常運轉並且蒸蒸日上……治大國若烹小鮮,應該像是每天給自己變著花樣的燒了一桌美味的菜肴一樣,樂在其中的吧。
有快樂轉移注意力就好,夏語澹期望趙翊歆成為一個尚算英明的君主,除了那些為國為民的大道理之外,夏語澹隻是一個簡單膚淺的女子,各司其職,這日子才能過得細水長流。
這樣想呐想呐,夏語澹心裏高興,這時間就像彈指一揮——天亮了!
趙翊歆手捂住夏語澹的眼睛道:“你沒有睡過?”
夏語澹現在和打了雞血一樣精神,披了件衣服起床拉開床帳:“你要起了,等你出門了我再睡覺也是一樣……”夏語澹撩了一半的床帳迴頭對趙翊歆笑睨道:“以前虞姨娘和我說,皇家是我能進的最好的人家,果然是最好的人家,等閑人家的媳婦,哪能像我一樣,晚上沒睡著,白天說補就補迴來。”
富貴人家的媳婦要理家事,到不知道幾重婆婆麵前立規矩;小戶人家的媳婦,要撐著困勁兒,該做家務做家務,該做活兒做活兒,總之,果然沒有太孫妃的日子自在。
趙翊歆一笑,抱住夏語澹壓在被子上,道:“可是有人幾天前還說過,自己是個‘老媽子’!”
老媽子是什麽意思?夏語澹趕緊交代道:“那是我使性子說的話,那會兒我委屈著呢,你看我這個人吧,膽子太小,再老實巴交不過的老實人,抖威風也不太會抖,落人眼裏,可不像個‘老媽子’。”
夏語澹可不能做迫害宮妃,殘害龍胎的事情,要是看見趙翊歆和別的女人……將來還會有孩子,到時候夏語澹在一邊隻能扛起老媽子的責任了。
趙翊歆的眼睛微微眯起,是很認真的道:“你覺得隻給我‘一人’當老媽子就夠了?”
夏語澹鑽進了死胡同,疑惑不解起來。
趙翊歆提醒道:“我們的孩兒……”
“呀!”夏語澹一聲尖銳的尖叫穿透趙翊歆的耳膜,夏語澹自拍嘴巴道:“該死該死,怎麽把他們忘了。”
皇上沒有反應,謝闊等了一會兒,又試探的出聲:“皇上?”
這迴皇上終於有了反應,聲音低啞道:“送她們迴宮……”說到一半,又轉折道:“都送她們出宮吧。”
她們,是指那四十八位秀女。皇上緩緩的起身,自己抖幹淨了衣裳離開了景山。
那個女人是沒有算計他,相反是他一次又一次的算計了她,連她身後的子孫都不放過的算計了一遍,他好不容易要過來的孫子!
“哎!”謝闊因為驚訝連應答聲都變了調兒,自選秀開始,還沒有哪次不留下一個全部又送走了,但皇上既然這麽說了,謝闊也不會反駁,隻會按照皇上的命令辦差,不過把她們送出宮之前,還是要把她們先送迴宮放幾天,等安排好了,才能把她們送出去。
謝闊趕緊爬起來,又往山上跑收拾那一個爛攤子去了。
夏語澹蒙頭蒙臉也不知道睡了多久,這是她這些年練成的本事,一口氣過不去她又無能為力的時候,夏語澹就會讓自己沉沉的睡去,一覺醒來,沒有你世界照舊轉,所以有你一個也沒有什麽大不了的。
小白乖巧的被夏語澹當被子抱著,一看見夏語澹睜開了眼睛,就掙脫了夏語澹的懷抱,在狹窄的榻上轉圈圈。
看到小白這個行為,睡得全身悶疼的夏語澹立刻清醒了,馬上讓出一條道來把小白推下去,小白搖著尾巴快速的跑了出去,它是要去放水,看樣子是憋了有一會兒憋壞了。
夏語澹看著被小白穿過而晃起的珠簾莫名的笑了。
其實你看,什麽事兒都沒有什麽大不了的,生活依然充滿樂趣,這也就夠了!
簾外守著的宮人看見小白跑出來,連忙端了衣物,梳洗之物魚貫而入,比起夏語澹睡前的沉默,這些人的腳步明顯輕快了些。不過夏語澹沒有留意這個,默默的梳洗著,問一邊的依翠道:“現在什麽時辰了?”
依翠脆聲答道:“酉時初刻!”
夏語澹一想,快用晚膳了,第一反應就是想問趙翊歆在哪兒用晚膳,然後她趕快過去,忽然又想到,今天趙翊歆美女環繞,是不會和她用晚膳了,不由神色暗了暗。
等到換好了衣服,夏語澹在試衣鏡上看著自己的身影,通過鏡麵看見陳掌事和抱影走來,夏語澹這才看見她們臉上歡快的表情。
夏語澹遲疑,問道:“舒嘯台上留牌了幾人?”
抱影憋不住話,笑道:“娘娘一個也沒有留牌,全部送迴鍾粹宮了。皇後娘娘使了蕭姑姑來說,殿下沒有看上一個人,皇上依了殿下的意思,也沒有留下一個人!”
因為這份驚喜太過突然和厚重,夏語澹直接愣住了,呆呆轉身看著說話的聲源,也就是看著抱影。
抱影活潑的饒舌道:“陳姑姑從昨天開始就忙得腳不沾地,又是擬單子,又是拿鑰匙領人開庫房拿梯子搬東西,都白忙活了。”
是了,陳掌事在準備那四十八個人的賞賜,尤其是嬪,婕妤,美人,才人這幾等的賞賜,現在都沒處送了。
陳掌事少有的放下了她不苟言笑的麵容,笑著道:“這樣的活兒,奴婢白忙一百遍也是甘心的。”
不管太孫後宮一個人也沒進會讓多少人失望,反正夏語澹身邊這些人,馮撲,陳掌事,抱影,依翠,尺素等幾百個夏語澹名下的奴婢,是高高興興的,太孫能隻和太孫妃恩恩愛愛,就是她們這些跟著太孫妃的奴婢都與有榮焉!
夏語澹還沒有從驚喜中迴過神來,呆板的問道:“殿下在何處!”
陳掌事收了笑容,嚴肅道:“殿下在文華殿。”
文華殿是曆代儲君讀書的地方,在皇宮的外朝協和門以東,象征意義多過於讀書意義,皇上和皇太孫在西苑長居,那邊的文華殿隻有大學士開經筵趙翊歆才會過去聽一聽。趙翊歆不喜歡聽經筵,所以一月隻在初二,十二,二十二,開三次,今天才十八號。
夏語澹直愣的問道:“那皇上在哪裏?”
陳掌事道:“皇上在崇智殿,倒先下了聖諭,聖駕兩天後要去汴京行宮。”
太宗之前,汴京才是大梁的國都,原來的皇宮做了行宮,汴京對於皇朝來說也很重要的,畢竟皇陵都建在汴京那邊。
夏語澹有些明白,天子之家無家事,這件事情沒完。
雖然梁朝從開國以來一直明令,後宮不得幹政,但是後宮的榮寵和前朝的榮寵總有著斬不斷的千絲萬縷聯係,現在後宮中兩代女主同出一門,就是皇上和皇太孫要罷手,朝臣也會奮起一爭,所以這當口趙翊歆不見夏語澹,是為了減少夏語澹這邊的注意力,有一點是一點的減少夏語澹這邊的壓力。
這番心意,讓夏語澹感動的快要哭了出來,不過在一群宮人麵前,夏語澹盡量控製住了這種情緒。
第一次,夏語澹調動出了厭惡的情緒,厭惡這個西苑和皇宮營造得那麽大幹什麽,才住正經幾個人,夏語澹是恨不得自己長了翅膀飛到趙翊歆身邊去。不過夏語澹最後也隻能坐在湖邊,抱著小白思念趙翊歆而已。
果然,第二天開始,朝中和地方上的臣子接二連三的上折子,張口就是祖宗規矩,從皇家子嗣現在凋零的現狀起筆,懇請皇太孫為了江山萬年計,廣納美女,充實後宮,繁衍子嗣。
☆、第一百九十二章 學者
在一片懇請皇太孫采選聲中,也有一二聲音是予以支持的,比如說欽天監正古大人。
古家祖籍湖廣衡州祁水一帶,比起別的家族出了多少位進士,多少位舉人,多少位秀才而自豪或又是,出了幾個將才而名動九州。祁水古家矗立其中就顯得特別了,古家世代致力雜學,古家子孫各有愛好,占卜,星算,行醫,冶金等百工之事皆可為之。雖說在朝廷有一席之地的是政客,古大人似乎更像是披著政客外衣的學術研究者,用簡單的一個字概括就是:軸!
去年,古家也是反對趙翊歆娶夏語澹,理由是近親結婚於後嗣有礙,這個有礙不是肯定,是概率大小的問題。古家內部族規,是不接受表兄妹成婚的。
今年年初,對於皇上三十年政績一片歌功頌德之中,就古家澆了一瓢冷水,說大梁國有九千四百九十二萬三千四百三十七人,這個數字太龐大了。國土麵積不會增加,過度的人口繁衍會拖累整個國家,到時候所謂的盛世隻是海市蜃樓,實際上平均攤到每一個百姓頭上,百姓們的實際生活水平並不高。這個觀點,夏語澹倒是表示理解的,這個和計劃生育的理念很像,其實思維總是走在人類進程的前麵,古家雖然提出了這個問題,但是,沒有解決方法。
因為沒有行之有效的避孕措施。大戶人家用的避子湯,小老百姓根本負擔不起這塊費用。魚鰾羊腸那些東西吧,沒一個男人願意戴那些東西上場,就是女人也不願意男人戴著,忒影響雙方的感覺了,至於帶環和結紮,醫學還沒有發達到那種境界,所以古家提出的問題沒有辦法解決。
這一迴,古大人予以大力的支持,因為祁水古家是一夫一妻,無姬妾無通房,無庶出子無私生子這種家庭模式的倡導者。古家認為一個家庭想要真正的和睦,至少要做到四個無。
古家一直想讓皇室在這方麵為千千萬萬個家庭做個表率,所以這一迴古大人是擼起了袖子火力全開和那些慫恿皇太孫納美的官員幹架。而且對方拿子嗣當借口,古大人也以子嗣做理由。
這前提還是趙翊歆的那句話,長子總要嫡出才好。
朝堂上至少有一半人管他嫡出庶出,或許還有很多的人,根本不想太孫妃生下嫡子,可是在嫡長繼承製的宗法製度下,這些心思根本不能宣之於口,明麵上大家都是一致的,太孫妃為皇太孫生下第一個兒子,才是皆大歡喜,才是重點的重點。
那麽問題來了,第一個兒子還沒有來呢,讓皇太孫廣納美女大大的妨礙了嫡長子的到來。
古大人從一個純粹的學者思維出發,是完全沒有羞恥心的,當堂就和一眾官員普及了女性生理期的問題,還有一個十五歲的少年初涉情事,在那方麵適當的節製更能加大女性懷孕的成功率,而且這也有利於皇太孫身體的健康。
古大人是很嚴肅認真的,和一眾同僚分享一下他們家族幾十年,研究出來怎麽優生優育的成果,可是聽了古大人高談闊論的一眾同僚,直接變成了一張便秘的臉,搖頭捶胸,大罵古大人在朝廷上大放汙穢之語,而且還隱射皇太孫夫婦的私帷秘事,當眾就有人參古大人大不敬之罪。
時下醫生歸於中九流,較之能站立朝堂的官吏,地位是遠遠的在下麵,何況古家盯著男女房事做研究,在禮教森嚴的當下,是為一些士大夫不齒的,所以好幾個人當場把矛頭對準了古大人。
古大人是很有為研究獻身的精神,為人辦事又木楞,冒著大不敬的罪名,隻是一味猛追眾人問:理不理解他的觀點?頗有舌戰群儒的氣概。
不理解他還可以再解釋的詳細一點。
可以打死也不理解嗎?要是理解了古大人的觀點,就要支持皇上散盡鍾粹宮的秀女了!
最後皇上沒有治古大人的大不敬之罪,一道道上書皇太孫充盈後宮的奏章也像泥入大海一樣,沒個動靜。
皇上治國三十年,元興二年定王通敵謀反案,元興九年五省鹽務案,元興十一年貴州金礦案,元興十六年獻懷太子去世後對慈慶宮人的處置,其實皇上處置起人來絕不手軟,每一次都殺得人心膽寒,但皇上還是攢下一個寬厚之名,蓋因為在言論一道上,皇上放得很開。
嘴上說說,奏章寫寫,皇上並不與之計較,可用則聽,不可用,估計是沒有聽見。事情該什麽辦,自有願意為皇上辦事的,把事情辦得妥妥的。
五月二十日,皇宮南門一溜四十八輛宮車排開。
皇上賞,每一位秀女白銀千兩,黃金二百兩,絲帛兩百匹,著宮車護送還家,命各州府妥善安排聘嫁。此外,皇後和太孫妃,又各自賞了每位秀女一套頭麵。
帶著朝露的清晨,不管那些秀女願不願意,在歡喜聲中,也有痛哭的聲音,四十八位秀女踏上了還家的宮車。
笑著出去的,哭著出去的,夏語澹都可以理解。
選秀雖然耗費了她們兩三年的青春,可是他們原本就是小戶人家的女兒,這兩三年她們學到了一輩子都學不到的東西,走到外麵去,走路的身段都變了,正經的大家閨秀也沒有她們現在的氣度。臨走還帶了幾千兩的嫁妝,這筆錢也是她們原來的家庭拿不出來的。最受益的是最後一條,命各州府妥善安排聘嫁。
官府保媒負責她們的婚姻。
皇家看上眼的東西都是好的,那怕差點看上眼,在幾千人中決出來的這四十八位,個頂個的人才,返迴了各州府,不要和皇家比,比比她們原來的基礎,她們的行情不要太好,各州府的青年才俊會搶著來娶她們當大老婆,富家太太,六七品小官的夫人,到時候由著她們坐地起價。
隻是,差一點,隻差最後一步,就鯉魚躍龍門,可以陪王伴駕了。皇太孫於她們來說不是凡人,是天上的仙人兒,仙宮裏走一圈打落凡塵,其中的落差也是外人想不到的。
這四十八個人,就有兩個人守著皇家的這筆賞賜,一個人孤獨的老去,沒有嫁過男人,這些都是後話了。
五月二十日這一天,早上放秀女,下午皇上起駕,前往舊都汴京。趙翊歆送出城外三十裏。
夏語澹按著作息,戌時兩刻都躺在了床上,可是夏語澹睜著眼睛不知道過了多久,都沒有睡著,眼皮很重,就是睡不著。夏語澹就是這麽一副受不得福氣的身體,日子難過的時候昏天黑地睡個痛快,日子好過的時候舍不得睡覺,怕現在隻是一場逼真的美夢,一覺醒來,原來隻是夢一場。
所以趙翊歆三更半夜從城外三十裏趕迴來的時候,夏語澹還是神氣活現的。趙翊歆輕輕的撩開床帳,夏語澹就撲到趙翊歆的身上,驚喜的道:“還以為你還得過兩天才迴來呢!”
趙翊歆就勢被夏語澹帶到床上,意外的問:“怎麽你還沒睡,四更了。”
“想你!”夏語澹不欲多言,隻是甜甜的道。確實也是如此呀,夏語澹這兩天想趙翊歆都想得睡不著。
不過,夏語澹顧及著趙翊歆這兩天是忙得沒時間睡覺,尤其後半天還跑了來迴六十裏路,一定累了,所以兩人好好躺下後,夏語澹很安靜的抱著趙翊歆,確定他還不至於倒頭就睡的困勁兒,才輕輕的,豪言道:“我會對你很好的!”
任何華麗的辭藻都不足以表達現在夏語澹感恩的心情,生活是細水長流,後麵就走著瞧吧。
趙翊歆確實有些困了,而且他隻有兩個時辰不到的睡覺時間,所以隻是恩了一聲,對於他做的事情沒有多說,隻是閉著眼隨意問問這兩天夏語澹這邊的事。
夏語澹這邊是暴風眼,反而波瀾不興,能越過層層禁錮來青烏台到夏語澹眼前嚼舌根的人沒有幾個。
皇後必須裝出樂見其成的樣子。德陽公主和駙馬範恆青梅竹馬,沒有第三個人;平都公主就是和駙馬聶瑛因為一個女人鬧掰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雖然夏語澹知道不少人動員過兩位公主,可是兩位公主轉頭沒有來找她的麻煩。
這三人之外,能和夏語澹正麵交鋒的人就沒有了,清靜呐!
“我是嫁到好人家來了,太婆婆,姑姑姐姐都是好人呐,也沒有刁難外來媳婦的意思。”夏語澹好好稱頌了一番她幸福的皇家生活。
趙翊歆本不與夏語澹計較,可是既然皇後,德陽公主和平都公主都提到了,他才是重點好不好。趙翊歆掙開了眼睛炯炯的看著夏語澹。
“當然你最好的。”夏語澹用雙手勾描著趙翊歆的臉,笑得眼睛盈盈含淚,語氣卻是舒緩柔軟的道:“我不能阻止你,你把一個個女人收進來,你把心思放了一點點甚至是一大部分到別的女人身上,我還是能容下來做一個賢惠的太孫妃。雖然皇後娘娘在大報恩寺的那天,略微提了一句,你便是有了別的女人,我還是專寵的太孫妃。可是這不一樣,翊歆,你若是收下了她們,又做出個冷落後宮隻愛我的樣子來,用對別人的寡情襯托對我的深情,這樣的深情多麽可怕!所以還是從頭到尾,隻有你我兩個人的好!”
☆、第一百九十三章 更衣
皇上離宮時,給了趙翊歆監國的權利。
監國的權利有大小,趙翊歆倒還沒有坐朝的權利,隻是每天一大早要去崇智殿給一堆奏折分類,小事情讓內閣決定,大事情快馬加鞭送給皇上批閱,至於什麽樣的才算小事情,什麽樣的才算大事情,就是考驗趙翊歆敏感力的時候了。
夏語澹覺得吧,這事兒像導師改論文一樣,有時候一審通不過,還有二審,三審反複商量推敲。權利這個東西說出口需要人仰視,仰頭看不到邊際,可是真正做起事情來,天天看這麽多文字,心裏還要有個成算,文字背後那些彎彎繞繞的複雜問題,這還不比話本,不愛看可以不看,如果自己不想做個傀儡皇帝就必須要看,所以這樣說起來,皇帝這個職業也沒有那麽神聖了。
現在趙翊歆是皇帝的私人秘書。
不過這樣日複一日,年複一年,把天下所有事,所以人都集結在自己的周圍,然後讓一個這麽大的國家正常運轉並且蒸蒸日上……治大國若烹小鮮,應該像是每天給自己變著花樣的燒了一桌美味的菜肴一樣,樂在其中的吧。
有快樂轉移注意力就好,夏語澹期望趙翊歆成為一個尚算英明的君主,除了那些為國為民的大道理之外,夏語澹隻是一個簡單膚淺的女子,各司其職,這日子才能過得細水長流。
這樣想呐想呐,夏語澹心裏高興,這時間就像彈指一揮——天亮了!
趙翊歆手捂住夏語澹的眼睛道:“你沒有睡過?”
夏語澹現在和打了雞血一樣精神,披了件衣服起床拉開床帳:“你要起了,等你出門了我再睡覺也是一樣……”夏語澹撩了一半的床帳迴頭對趙翊歆笑睨道:“以前虞姨娘和我說,皇家是我能進的最好的人家,果然是最好的人家,等閑人家的媳婦,哪能像我一樣,晚上沒睡著,白天說補就補迴來。”
富貴人家的媳婦要理家事,到不知道幾重婆婆麵前立規矩;小戶人家的媳婦,要撐著困勁兒,該做家務做家務,該做活兒做活兒,總之,果然沒有太孫妃的日子自在。
趙翊歆一笑,抱住夏語澹壓在被子上,道:“可是有人幾天前還說過,自己是個‘老媽子’!”
老媽子是什麽意思?夏語澹趕緊交代道:“那是我使性子說的話,那會兒我委屈著呢,你看我這個人吧,膽子太小,再老實巴交不過的老實人,抖威風也不太會抖,落人眼裏,可不像個‘老媽子’。”
夏語澹可不能做迫害宮妃,殘害龍胎的事情,要是看見趙翊歆和別的女人……將來還會有孩子,到時候夏語澹在一邊隻能扛起老媽子的責任了。
趙翊歆的眼睛微微眯起,是很認真的道:“你覺得隻給我‘一人’當老媽子就夠了?”
夏語澹鑽進了死胡同,疑惑不解起來。
趙翊歆提醒道:“我們的孩兒……”
“呀!”夏語澹一聲尖銳的尖叫穿透趙翊歆的耳膜,夏語澹自拍嘴巴道:“該死該死,怎麽把他們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