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什麽呢,她又沒有真的趕出來。”溫神念覺得弟弟太不會勸人了,用手肘打了他一下,對夏語澹道:“你在莊子上還有吃有喝的,他們沒有完全不要你,或許還會把你接迴去的。公侯之家,再有什麽也要臉麵的,你要是被接迴去,就是真正的侯府小姐的,雖然庶出的比不了嫡出的,你把心放平一些,放開一點,也總是一般人家不能企及的。”
☆、第二十八章 換親
夏語澹原是道了些淺見,怕溫家兄弟犯疑,才歪纏出自憐的話來,倒是惹得大家不自在,勉強笑著岔開話題道:“吃呀,快吃肉吧,牛肉煮老了不好吃。”
一時三人自顧夾肉,夾菜吃,小廝給黃銅鍋子加了新碳,又端了一碟牛肉和牛筋。
溫持念接著前話道:“太孫的十四家伴讀,滿朝矚目,我們豪富之家謹記著就夠了,倒是還有一件大事眼下和我們家戚戚相關,定襄伯府石家被奪爵抄家了。”
夏語澹心裏咯噔一下,要是沒記錯人物關係的話,夏家的三太太石氏就是出身定襄伯府,是定襄伯爺之女。
溫神念迴憶了下定襄伯府的家史,道:“可是前些年他家大爺和景王嫡長子爭一個戲子,被失手打死,景王嫡長子也因此被逐出宗室的那家?他家的二老爺是上一任的浙江都指揮使?”
“正是他們家。”溫持念看了夏語澹一眼,依然道:“他們家在京都風評不太好,不知怎麽得到了先太子的器重才煊赫了一時,先太子一去,又失了頂立門戶的長房長子,他們家就立馬衰敗了,石二老爺當了一任浙江都指揮使就被人擠了下去,賦閑在家兩年。應該是不久前被秘密告發了石二老爺在任浙江都指揮使期間的不法之舉,之前一點消息都不透,突然的就把他們家給辦了。男男女女都鎖了。”
“他們家犯了什麽事?”夏語澹趕緊問。
溫家不知道夏家和石家是姻親,京城權爵遍地,溫家還沒有理清楚這些豪門大戶之間的關係,要是理清楚了,早有底氣去京城開綢緞莊了。夏家三老爺是庶子,身上又沒有差事,三太太是伯府庶女,這種庶子庶女的配對,就是京都的小透明。
溫持念哼了一聲道:“犯的不止一件事,不過其中一件最大條,石二老爺在任浙江都指揮使期間,私賣府庫兵甲。”
夏語澹真的不懂,問道:“私賣府庫兵甲是大罪?大得要奪爵抄家嗎?”
溫神念耐心的解釋道:“金銀銅鐵鹽,是朝廷監管的物資,沒有朝廷特發的批條,是不準流通的。金銀銅是貨幣,鹽是每個人的生活必需,鐵是利器。鐵者,兵也,兵者,兇也。鐵能鍛造兵器和盔甲。當年太|祖皇帝有了十三副盔甲和二十把刀槍,就敢去打府州的兵甲庫,兵甲庫一打下來,多少人來投,起義軍一下子就成勢了。現在石家牽涉了私賣府庫兵甲的罪名,說是私賣,賣給誰,賣了多少?都說書生造反十年不成,誰造反不得準備幾年,造反得有人,有錢,有兵馬良弓。石家的事,往小了說是貪圖銀錢的小利,往大了說是謀著遠局,就看朝廷怎麽往下查,查到了什麽。現在是奪爵抄家,要是抄到了謀反的證據,是誅九族之罪。”
“哦,忒膽大了!”夏語澹和石家也沒有感情,隻有這份感慨了。
“爹這些年就惦記著把綢緞莊開到京城去,在朱雀大街盤個鋪子,這些年跑下來,”溫持念搖頭道:“京都的水太深,我們家現在是不行,再有錢也沒有這個本事,朱雀大街是不想了,爹就想在棋盤街盤個鋪子,隻是棋盤街也少有好鋪子要脫手的,這一次,趕上定襄伯府抄了,定襄伯府在棋盤街有鋪子。爹原來要和我一起迴家的,也不迴了,要留在京城盯著定襄伯府的後事,說不定能撿漏的。”
朝廷凡抄了哪一家,金銀細物收繳入國庫,當年賞賜的田莊鋪子收迴,還有些田莊鋪子和石家名下的奴婢,就公開拍賣了。溫老爺留在京城,就是等這個機會,要是朝廷要發賣,第一時間搶入手。
石家的案子立查立辦,查成什麽樣子了,朝廷捂著沒有對外公開,隻宣布了結果。罪名定了大半。石家的結果是:家產充公,石伯爺和石二老爺問斬,餘下男女老幼皆貶為庶民,官職誥命收迴,念在上一代伯爺二十年前為國戰死之功,返迴老伯爺遺孀的嫁妝,因為沒有誥命了,隻能稱是石老太太,返迴石老太太的嫁妝以渡餘年。石老太太的嫁妝,用了這麽多年,又分了許多給兒孫,隻留下一個鋪子,一個小小的幾百畝田地,千兩的現銀,和幾套首飾衣服當棺材本而已,這麽少的東西,要養著石家一群人,可想而知石家生活的拮據。溫家惦記著的棋盤街鋪子,是石老太太的,因為旨意說了鋪子是供著石老太太養老,石老太太活著的時候,子孫是不敢賣了,不過石老太太連遭打擊沒幾年活頭了,溫家要撿漏還有機會,就是要等一等,這是後續。
當天夏語澹玩到後半晌,溫家的仆人牽著牛車送夏語澹迴莊子,在半路看見王八嬸兒,王桃花,和王銅鎖三人一家子往莊子走。
夏語澹下了車,謝過溫家的仆人,讓他先迴了,簡潔的問道:“鎖嬸兒,叔兒呢?”王家四口人今天大早,天還沒有大亮就從劉家門前經過。
“姑娘,他不放心家裏兩個小的,走前頭去了,這會兒應該到家了。”他們家有四個孩子,一女三兒,小的兩個兒子是七歲和四歲。
王八嬸兒說話時,臉上掛著舒展的笑容,壓也壓不住,雙喜臨門了,女兒找到了夫家,兒子找到了媳婦。
鄉裏的女孩子,出嫁年齡不好說,有的人家不想養女兒或是因為別的原因,繈褓之中就會給她找夫家,找到了夫家,女孩子就給夫家養了,夫家也願意養,省下女孩子長大了要給她家的聘禮,這樣的女孩子有一個說法叫童養媳;有一些,家境艱難,相貌醜陋,做事懶惰,名聲不雅的女孩子,二十出頭還不能嫁出去。一般的女孩子是十五六出嫁,過了十八就是老姑娘了。王桃花今年十五,家裏是想在今年就給她找好婆家,還有一個想頭,希望在王桃花的夫家要一個女孩子來給王銅鎖當媳婦。你家娶我的女兒當媳婦,我家娶你的女兒當媳婦,這種形式叫換親,換親最大的好處是節省娶親的排場和給女方的聘禮,兩家女兒一換誰也不吃虧,換親和童養媳在平民百姓之家是普遍存在的。
王家是想找一家,肯換親的人家。王初八佃了莊子上五十畝地,一個人根本種不過來,以前是和王八嬸兒,王小姑三個人一起種的。王桃花十歲就包攬了所有的家務,洗衣做飯,照顧三個弟弟。去年王小姑嫁了,今年王桃花也要出嫁,女孩子的花期比種地更要緊,王家也不想耽誤女兒的前程,隻是這樣一來,家裏家外的活兒,王家的人手就不夠用了,誰來洗衣做飯幹家務?王八嬸兒還是要下地的,王銅鎖頂半個男人了,也在地裏幫父母幹活,餘下兩個孩子還太小了,年前洪家四歲的孩子燒火差點把房子燒了,所以,給王銅鎖娶媳婦的事,提上了日程。
根據前世,站在經濟發達的角度,童養媳和換親是違背了人道主義,影響了婚姻自由,高大上的認定這些是婚姻製度的陋習。可是,在生產力落後的時代,這些製度是適應時代,合理存在的。王桃花需要及時出嫁,拖個三四年變成老姑娘,嫁不了好的丈夫,家裏更對不起她。王銅鎖需要立馬娶個媳婦,接替姐姐在家的位置,照顧一家子日常生活,同時接親的兩家人還能少一堆繁文縟節,是三處有益,雙方共贏的好事,有什麽不合理嗎?至於那些說童養媳和換親不利於培養夫妻感情什麽的理論,那些扯太遠了。人做到了生存,才有需要來談談生活,談談男女之間的愛情。隻有日子過下去了,感情,不管是夫妻感情,還是把夫妻感情和兄妹,姐弟的感情混淆在一起了,都無所謂,在相濡以沫的日子裏,能培養出感情來就好了,分得那麽清楚幹嘛,反正荷爾蒙就是那麽一段時間,夫妻做久了,愛情淡了會變成親情一樣的存在;而日子過不下去了,多麽堅定的感情都會被現實的生活,一日日的擊垮,昔日恩愛的夫妻感情蕩然無存,有什麽意義。
夏語澹看王銅鎖局促的樣子,和王桃花羞澀的表情,就知道他們的婚事都說好了。鄉下人找親事也不全憑了一張嘴,口若懸河的說道,兩家人會約個時間相看一次,你看看我的兒子女兒,我看看媳婦女婿。
王桃花今天穿了一件新做的淺蓮色薄襖,梳了一個同心髻,髻上簪著一支銅包玉的喜鵲簪,那隻喜鵲有夏語澹的大拇指那麽大。耳朵上掛著相思紅豆的耳墜,臉上撲了米汁做的水粉,用胭脂擦了兩腮,點了唇。夏語澹有著兩世的記憶,兩世對於美的認知是有衝突的,夏語澹上輩子又是學美術的,評價起來有時候會有些混亂,但王桃花不管用哪個眼光看,模樣在農婦裏是一般般的清秀,沒有醜陋,也不及美麗。現在不流行骨感的美女,骨感會以為你家條件太差,吃不飽飯餓成那樣的,骨感的女人不太容易坐穩胎,也幹不了太多的活,不實用。王桃花有一米六的個子,是比較滿意的微豐身材,背手腳能摸著肉,不過,最讓夏語澹喜歡的,是王桃花天然發育的,完美胸型。
☆、第二十九章 三年
女人的胸型,在這裏有非常粗俗而形象的描繪,歸為四類:荷包奶,豆莢奶,葡萄奶,羊角奶。鄉村裏的人,荷包都是扁扁的,放幾枚銅錢而已,所以,荷包奶就是胸部太平太扁了;土地裏生長得飽滿的豆莢成熟時會向兩邊爆開,所以豆莢奶,就是說你胸部長著長著外擴了。葡萄奶,胸部像葡萄一樣圓滾滾的,也像葡萄一樣兩串掛下來,在沒有鋼圈文胸承托,隻靠肚兜遮掩的時代,在以後不斷的生育哺乳之後,會越來越下垂,誇張一些的,自己的奶|子能甩到肩膀上去,不過有些男人最喜歡女人過度豐滿的胸部。羊角奶是夏語澹認為的最完美的胸型,胸部像可愛的嫩嫩的羊角一樣發育開來,尖而挺,沒有外擴,沒有下垂,比荷包奶鼓一些。如果按罩杯算,荷包奶是a罩杯及以下,羊角奶是b罩杯及以上,以上也很少,因為長太大很容易向葡萄奶的趨勢發展。有一對羊角奶這樣形狀姣好的胸型,配上適當的肩型,腰圍,身高,正麵看一個女人,頭,胸,腰,視覺舒適的比例就出來了,若是再綴上清麗的容顏,柔婉的儀態,真是遠觀,翠柳拂風;近看,婀娜多姿,在皮相上,算是美人了!
夏語澹摸摸自己沒有一點發育的胸部,以前它是a罩杯的,換了一個身體,它能變成b罩杯嗎?穿越之後,好歹給個安慰獎可以嗎?
王桃花有身材,但少了容顏和儀態支撐,說不上美人,但她會幹活,洗衣,做飯,打掃,喂雞喂豬,照管弟妹,這些瑣碎的活兒能連軸從早上醒來,幹到晚上睡覺,所以到了出嫁的年紀,口口頌揚,十五歲就找到夫家了。
女孩子皮薄,夏語澹圍著王銅鎖轉,打趣道:“好好好,穿衣吃飯洗腳腳,羞羞羞,娶了媳婦熱炕頭!”
王銅鎖頓時漲紅了臉,差點同手同腳的走起路來。夏語澹瞧著他的窘樣忍不住的笑著。
“女大一,抱金雞;女大二,銀滿罐;女大三,抱金磚。”路上前後沒有人,王八嬸兒放開了說道:“我悄悄去看過一迴,那模樣,還沒有出落出來,以後會張開的,那身段,單看手腳就很不錯。我與周圍打聽了他們家的女孩子風評,她上有個姐姐,下有個妹妹,自己夾在中間難免受些委屈,不過正因為這樣,才更懂事,能當我們家大兒媳婦。我怕看走眼,又邀了四嬸兒五嬸兒再去看一次,她們倆兒也都說他們家二姐是最好的,大兩歲沒什麽,媳婦兒大一點會心疼丈夫。”
王家中意的,是黃村一戶人家,黃村多數姓黃了,那家夫妻上還有一個老人,下養著一兒三女,兒子是老大,就是王桃花的丈夫十六歲,三個女兒分別是十四歲,十二歲,十歲,估計是想再生個兒子,連生三女,就歇了心思。黃村最靠近石溪鎮,他們家除了種地,每天還要做豆幹挑到鎮子裏走街穿巷的叫賣,原來他們家是想用十歲的三姐換親的,王八嬸兒不答應,看重十二歲的二姐。小戶人家也沒有嚴格按著年齡的順序娶妻出嫁,超車無所謂。
王八嬸兒,王桃花走在前頭,夏語澹故意和王銅鎖落在後頭,道:“相親的時候,隻是家長們相看呢,還是你們見著麵了,你見過黃二姐嗎?”
王銅鎖全然沒有往日了伶俐,隻是點了點頭。
夏語澹追問道:“好看嗎?哎,好不好看的無所謂,重要的是兩人看著順眼,順眼嗎?你們怎麽見的,是單獨見的,還是當著大夥兒見的,有說上話嗎?”夏語澹還沒有見識過相親的場麵,確實好奇。
十歲的男孩子,身體還沒有第二次發育,生理心理都沒有滋生出作為一個男人,對女人的需要。看媳婦兒,就和看莊子裏的同齡人差不多,同齡人在一起,雖然不時有爭氣摩擦的,心地兒是不壞的,看誰都好,因此現在看媳婦兒也一樣了,王銅鎖隻道:“還行,也就那樣,說話細聲細語的,就是剛進了她家,她出來倒的茶,我瞅了幾眼。”
夏語澹拍手叫好,道:“噢,我們莊子上又多了一個姐姐了!”
王銅鎖想了想,隻低頭看著地麵邊走邊道:“她乍生生的來到莊子,一群人混著,要是被人欺負了,我沒看見,姑娘看見了,幫著她些。她在我們家過好了,她們家知道了,也能對我姐姐好些。”
同一階層的平民百姓之家,也根據了自身條件劃分了高低。林家地少,房子破舊,還要天天賣豆幹貼補家用,但比沒地沒房的王家腰杆子是粗一點,王桃花進他們家是高嫁,黃二姐進王家是低嫁,雖然高高低低的也就一點點,但在結親時也能顯現出來。鄉村裏,男方給女方的聘禮,一般要比女方帶去男方的嫁妝多些,條件越好的雙方接親,聘禮嫁妝都往上抬。王家的女兒養到十五歲嫁去黃家,沒有一點聘禮,就換迴一個十二歲的女孩子,王家這一塊是虧了,沒有聘禮是王家家境差沒底氣要,女兒嫁去了更好的家庭是過好日子去了,怎麽好再要聘禮。論嫁妝,王桃花隻有一套碗筷,一張四方桌,四把條凳,一個木櫃,四個盆子和幾身衣服,沒有一件首飾,頭上的喜鵲簪隻是今天戴著充門麵,黃二姐除了這些以外,還有一匹布和一對銀鐲子。女孩子給人當媳婦本來就矮半截,一沒門第,二沒嫁妝就更矮一些了。
王八嬸兒遠遠的和王桃花在麵前也是說這些:“你別怪娘偏心,隻顧著給你弟弟娶媳婦。你有三個弟弟,每個都要娶媳婦,都要攢聘禮,能挑個好的就要挑個好的,能省一筆也要省一筆。”
王八嬸兒確實是偏心王銅鎖,之前相看了好幾家,先不管對方兒子怎麽樣,先看對方女兒,女兒不滿意的,兒子也不考慮了,女兒滿意的,兒子差不多就行了,就奔著用王桃花給王銅鎖換一個好媳婦去的。
王桃花沒有埋怨,懂事的道:“能給弟弟娶一個好媳婦,會幫著家裏幹活,照顧好幾個弟弟就很好。我是大姐姐,要時時為了家裏好。”
“你明白就好,還有你的嫁妝。沒有瞞你,家裏拚命辛苦這些年是攢了些銀子,可是那些銀子是要留著將來買地的,隻有買地能動用,家裏婚喪嫁娶都不能動用。當年你爺爺生了病,知道自己不能好,寧可自己餓死也不讓你爹動那筆銀子。你小姑出嫁的時候,也隻有你這些東西。”王八嬸兒幾句話,道出了生存的無奈,繼而勉勵笑道:“沒嫁妝沒什麽要緊的,做人才要緊,你要學學你小姑,在婆家勤快一點,不過自己也要長點心眼,不要紮頭的隻顧著猛幹活,要挑能顯的活兒幹,要讓外頭知道你是勤快的,當然你也要真勤快才行,其中的分寸不是說得清的,你要琢磨著過日子,還有黃家做豆腐幹的手藝,你婆婆要是教你,你要聰明些,用心學好。哎,他們家有女兒在我們家當媳婦呢,想來他們家會對你好的,等過些年,我們家再攢些錢,買了幾畝了,我們家就不用像現在這樣,像沒根兒似的。”
王八嬸兒一席話嘮來嘮去,全是為了養了十五年的女兒要離了自己的眼兒擔憂。沒有屬於自己土地的農戶,就是沒有生存的根兒,其實王家兩代佃戶拚命二十年,省吃儉用,攢了有兩百兩銀子,隻是這些銀子都買了地兒,也買不了十畝好地。王家現在六口人種了五十畝田地,有一百畝嫡都是富農了,要五十畝土地是自個兒的,王家在農戶裏算條件很好了,農戶一年吃用之後還能攢十兩銀子還不能算好?可惜田地是佃來的,就被壓到了腳地,要不是太貧寒娶不起媳婦的農戶,都不會和佃戶來結親家。黃家就二十畝薄田,要不是天天賣豆幹,年景差時還不夠嚼頭,嫁過去,上伺候三個老人,中間丈夫,下麵兩個小姑子,開頭幾年的辛苦可想而知。不過,先苦後甜,日子就是熬出來的,熬得伺候完了老人,嫁完了小姑子,黃家還是不錯的。
在年前,王家的一嫁一娶就完成了,因為是換親,雙方商量好了,喜酒都不擺,王桃花穿一身新衣服蓋上紅蓋頭就被丈夫用牛車拉走了,王銅鎖也是這樣把他的媳婦拉過來。隻有根據禮節,以前成親的時候,王家有送過份子錢的人家,要把份子錢送迴,所以,劉家這一迴,五斤米和八個雞蛋也不用送了。
第二年,鑒於上一年瓜種得還可以,大家膽子都練出來了,種過麥子後,每家拿出十五畝地來種瓜,幾個月提心吊膽下來,細細算了下開支,收入,畢竟是新物種,世麵上不多,賣新鮮果肉,賣果肉幹,瓜藤瓜皮喂豬,加上交了種子後縣裏的賞銀,這些收入一加總,比種稻穀還劃算。第三年,莊子剩餘一半的地兒,都放心的種上貢瓜了,大家是恨不得把一千畝地都種上貢瓜,可是貢瓜和西瓜一樣,每種一次就會破壞一次土壤結構,要輪種,種過一次之後,不知道幾年才能恢複地力再中貢瓜,之前大家留了心眼,在第一年第二年種過的地裏有種過幾株,長出來的瓜藤隻開花不結果。
三年下來,莊子裏一千畝地種過貢瓜後,恢複了一年一季小麥,一季水稻的耕作方式。
夏語澹十歲了,乳牙都換好了,長了一排整齊的好新牙。
☆、第三十章 憧憬
莊子裏的孩子,五歲以下,年幼不懂事,大孩子是不願意帶著他們玩的,十歲以上,是半個勞動力要隨父母在地裏幹活了,像王銅鎖,王萬林,洪青竹他們都不再廝混了,所以,十歲的夏語澹,已經是莊子裏名副其實的大姐大,領著一群小孩兒上山打鳥,下河摸魚,既有的玩兒,又找了吃的。
五月底六月初,正是麥泡,就是覆盆子成熟的時候,因為覆盆子成熟在小麥收獲時節,這裏的人都叫它麥泡。野生的麥泡生長在山坡,路邊,溪旁等灌木叢中,每天都能成熟一茬,要是不及時采摘,就爛在枝頭,或掉到地裏去了。
夏語澹帶著五個小孩,一路摘,一路吃,走到一片背陰的山坡灌叢裏,更是一寸寸的搜,不止摘麥泡,因為昨晚才下過雨,潮濕的背陰灌木叢裏蟄伏著好些牛蛙,個頭大的牛蛙有手掌大,半斤重。現在的夏語澹不是四年前了,摸到一條蛇會嚇得尖叫,巴掌大的牛蛙,睜亮了眼睛,想也不用想的,就能雙手敏捷撲住。到了迴程時,每個人都用芭蕉葉包了許多麥泡,用草繩栓了幾隻牛蛙。
夏語澹提著的三隻牛蛙有一斤多重,進了大門就愉快的嚷嚷道:“嬸兒,我摘迴來一包麥泡,個個拇指大,還抓了三隻牛蛙,做幹菜蒸蛙吃。”劉嬸兒做的幹菜蒸蛙,就是把蛙肉紅燒成七分熟,拌上九頭芥醃曬成的幹菜,在米飯快煮熟的時候,用盤子裝了架在米飯上麵燜著,飯熟了,肉剛好也全熟了。夏語澹是吃貨,為了吃這道菜,不介意牛蛙醜陋的外貌,也克服了撲到牛蛙時,那個軟綿綿像鼻涕一樣的觸感。
夏語澹一到裏屋,頓覺家裏氣氛不一樣,從未有過的歡快。
劉三樁笑得眼睛都眯成一條線,道:“姑娘,大喜,大喜了。太太來信了,說要接你迴侯府去,信上說了,已經遣了男女船隻下來,不日就到和慶府碼頭了。”
夏語澹頓時傻眼,不知道該做什麽反應。
劉嬸兒接過夏語澹手上的東西,交給二兒子道:“拾到拾到。姑娘剛剛是說做幹菜蒸蛙嗎,好,嬸兒給你做,哎,家裏人又少了一個,姑娘吃不了嬸兒幾頓了,姑娘想吃什麽,嬸兒都給你做。”劉嬸兒話裏含著不舍,卻敵不過夏語澹接迴侯府的高興。
劉家人是真心為夏語澹著想,真心為她高興。劉家人心裏有著嚴苛的高低貴賤的界定。這個時代,人人生而不平等,士農工商,每一個階級都有嚴格的界限,而要越過界限,談何容易,幾代人積蓄幾十年的家族力量,都未必辦到,隻有極少數,庶民裏的佼佼者才能脫穎而出,跨越階級。一個姑娘家,明明是侯爺的女兒,是官家小姐,怎麽能一輩子待在莊子裏,和庶民們混在一起。撇開身份不提,一個女孩子,孤孤單單的一個人在社會上生活有多淒的,很多女孩子根本就活不下去,隻有身死和賣身兩個下場,她要有父母,兄弟,姐妹和宗親,及在這基礎上,享受名分上該有的生活。夏語澹生來就是侯府小姐,就該在侯府裏過著大家小姐的生活。至於十年前侯府的暗鬥,劉家人不知道細節,也覺得沒必要知道,夏語澹更沒必要知道。她的父親是高恩侯爺,她的母親是高恩侯夫人喬氏,生為庶女,眼裏心裏隻需要放著老爺太太就夠了,其他一概不用理會。庶女隻有這樣才是合乎禮法的生存之道。
劉三樁看著夏語澹呆滯的表情勸慰道:“姑娘熬出頭了!姑娘,太太一向眼裏不揉沙子,說是接你迴去,必然是把你……我們劉家在淇國公府幾代了,看得多,嫡出和庶出,在京城裏說姑娘們精貴,貴是都貴,可不是同一個貴法,不是同一個娘胎裏出來哪能一樣,人心是長偏的,庶出的少有強過嫡出的,姑娘要明白這個道理。可是,侯府庶女,也夠姑娘一輩子享福的了。太太把你接迴去,必然是把你當庶女看了,庶女也是女兒,太太也是你的母親。隻要你在侯府本本分分的,將來的日子,比莊子上的,不知道要好幾倍。”
“還有將來的前程,嬸兒說白了,姑娘別臊。”劉嬸兒是真心待夏語澹好,才把體己話說出來:“女兒家在娘家隻有十幾年,餘下的幾十年包括身後之地,都是在夫家的。大家挑媳婦,都是先看門楣,講究門當戶對。姑娘一直在莊子上,現在是千好萬好,吃喝不愁,將來怎麽辦,沒有侯府,僅憑了姑娘這一身,姑娘要嫁到什麽樣的人家?姑娘這些年也看到了,莊裏莊外的人家,是怎麽過日子的。侯府及來和侯府結親的人家,和這些人家,那是天差地別。”
劉家兩口兒不是把夏語澹往歪路上引,是在教導這個時代庶女生存的正道。
夏語澹把頭低下去,裝出被臊的樣子來,整理好情緒,忽然記起來道:“叔兒,不是說府裏給我寫信了,信在哪裏?給我看看?”
劉三樁把信拿出來,以為夏語澹不認識,特意點出提到她的部分來。其實,劉三樁的文化程度也不認識所有的字,每次收到了信是請字攤先生讀的。
夏語澹以最快的速度看了通篇,信裏大段的讚了劉三樁三年種瓜的功勞,命他上京交這些年的賬冊銀子,到了夏語澹這兒,就提了初五,就是三日後,來接的人就到了。也是,對著下人,對著十歲的孩子,需要說理由嘛。
劉三樁小心的把信收好,一門心思為了夏語澹進府著想道:“姑娘,明天我們去鎮裏,把這份信和這幾年老三寫迴來的信,讓識字先生給我們再念念。雖然來接人的婆子丫鬟會在船上和姑娘說一些府裏的事,可就怕她們那些人弄鬼,對姑娘藏一招,或是姑娘一時記不過來,到時候出了差錯,被她們笑話了去。侯府三房人正經二十幾個主子,一個個說來,姑娘沒有草稿,都能聽暈了。”
劉嬸兒沒了主意,一疊聲問道:“姑娘在這裏的東西怎麽辦,穿的用的,還要不要?我要怎麽收拾?信上有說給姑娘預備了什麽?哎呀,我就是收拾了,姑娘現在用的東西也上不了台麵,就算府裏準備好了,船上的幾天怎麽過?”
“我們先收拾出一套好的來備著,其他都不要了,再多帶些錢,缺什麽我在府裏看著買。不過府裏那樣的體麵,應該預備了。”劉三樁想了想,又對劉大哥道:“這一迴和姑娘同行,老大你不方便跟著,你留在莊子上,收麥種稻的事,也要人盯著。”
劉家人滿臉的欣喜,渾相似,養了三十年,成為剩女的老姑娘突然出嫁了,有舍不得,更多的是安慰,甚至是如釋重負。
夏語澹微微的抬頭,深究著他們的笑容,那麽發自內心的真誠,肺腑的關懷,突然意識到了,中間的認識差距在哪裏。十年了,難道還沒有適應嗎,這裏不是原來的世界。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在父母麵前,子女隻有義務,沒有權利。劉家兩口兒和京裏的滿府人,誰也不會覺得把夏語澹扔在莊子上七八年不管不問有‘不是’,子女認為父母‘不是’,本身的這個想法就是不孝,是罪過。
至於十年前的恩怨,大夥兒對夏語澹的認知存在大誤。
正常的孩子,在三至六歲之間,才能永久性記事,擁有不可抹滅的記憶。洪青竹就說過,他可以追述最早記憶,是他五歲的時候,他母親生小弟那一天,在這之前,洪青竹沒有任何印象,都忘光了。可是夏語澹能追述的記憶,在娘胎裏就開始了,這個秘密,不可告人!
沒人知道,一個剛出生一天的嬰兒,會記得她的生母和胞兄是怎麽死的;沒人知道,一個幾個月的嬰兒,能感受到周遭對她的嫌棄;沒人知道,一個一歲多的嬰兒,能記得那四百天,在奶媽丫鬟的虐待下生活。天天半囚禁在房間裏,隨時接受她們的辱罵,成天見不到人影而遭受饑餓和邋遢。即使樂觀認為沒有人指示,是奶媽和丫鬟肆意的妄為,但她們也是在摸清楚這個小主子不受家族重視之後,才敢那樣的大膽。
在夏語澹三歲以後的人生,沒有人提及這些內容,夏語澹從哪裏知道?
就算有人知道,這個嬰兒一出生就感受到自己生存在死亡的恐懼下,承受著那些不可估量的精神*雙重傷害,或許一句‘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就應該揭過了。不能怨恨!
生你是恩,養你是恩,就算在莊子上養著也是恩。寄予了你生命,並把生命延續了十年,現在又要接你去過上流社會的好日子,你必須要感恩戴德,必須對侯府的生活滿含憧憬。
就算沒有那麽崇高的覺悟,想接著活下去嗎?想活得比莊子上的日子更好嗎?想進入上流社會,做個侯門大家小姐嗎?那麽請你按著劇本走下去。
媽蛋的,真是人生如戲,全靠演技!
可是,想玩偶一樣任憑你們安排,能包吃包喝包丈夫嗎?
☆、第三十一章 爾凝
說接走就接走,不帶含糊。四日後侯府的人到了,領頭的是喬氏的心腹周顯夫妻。周顯本來就是管各個莊子春秋兩季地租子,下來不是單為著夏語澹,而是查查各處的莊頭兒,在遠離主子之後,是不是忠心辦差。夏語澹還在思考鄉下人進京城該是什麽樣兒,見了侯府一群人,就蔫兒了。
平時歡樂活潑到處散丫的人,蔫兒了。大家自動理解成,是夏語澹見了這一群,從衣飾到舉止都能甩自己一條街的人而羞愧了。在鄉下像野丫頭的瘋玩了幾年,夏語澹當然不可能一秒變大家閨秀,其舉止確實連侯府的丫鬟也不如,不過夏語澹本來就不是丫鬟,也不會為比不過丫鬟羞愧,夏語澹是看見了周顯家的那張,笑得十分從容也能感受疏離的臉,聽見她恭敬中又帶著冷漠的聲音,就自動染上了謹慎怯懦的情緒,倒也歪打正著。
第二日,天色漆黑一片,夏語澹就被請上了馬車,駛出了生活七年的莊子,駛出了石溪鎮,駛出了望宿縣,到了和慶府運河碼頭。沒有親人,朋友依依惜別的場麵也沒有,莊子裏的大人小孩倒是想送一程,道個別的,看見侯府的排場都不敢上前,隻能遠遠,遠遠的站著,目送著馬車離開,在依稀的星光下,夏語澹隻能看見他們身體的輪廓,辯不清誰是誰,而溫家兄弟,今年八月是鄉試,溫神念又臨時抱佛腳的閉關讀書了,溫持念幫著他父親在京裏籌備綢緞鋪子。溫家看中的棋盤街鋪子,於年前從石家手裏買來,為這,過年溫家父子都沒有迴來。
劉嬸兒準備的東西,一件不需要帶。如劉三樁所言,侯府是要臉麵的,既然把女兒接了迴去,就會裝點侯府小姐的門麵,夏語澹從裏到外一身新,就是尺寸有些不合適,隻有船上的鋪蓋,就更不用擔憂了。所以夏語澹有悄悄和劉嬸兒說,把自己用著的東西,散於莊子裏的女孩子們,以莊子的條件,夏語澹用的都算好東西,別浪費了,至於夏語澹,什麽東西也沒有帶著留做紀念。這七年的時光,放在心裏紀念就好,此一去,和莊子裏的人,應該永無相見之日了。
夏家有單獨雇了私船,從京城下來接人,上京的路上,依附在一艘官船後麵。國朝治安再好也有違法亂紀之事發生,而私船比官船,更容易受到可能的打劫,為了路途安全考慮,有關係的私船都會依附在官船後麵。官船就和朝廷在官道設置的驛站一樣,為來往官員及其家眷提供免費的交通工具和食宿,在滿足官僚需求的情況下,允許接些民間的私活,隻是價格比民船高好幾倍。夏語澹為什麽會知道這些呢,因為溫家父子每次都是做官船上京的。
這一次的官船沒有接私活,送一位,嚴州籍,因逝母丁憂,而後起複的何姓官員入京,何老爺及其妻沈氏,帶著四個孩子,加上一群伺候的仆人,占了滿滿一條船。何老爺在丁憂前,官至翰林院七品編修,其家族也沒有出過人才,不過,他的妻子沈氏來頭不小,是武定侯的嫡長女。
武定侯的家族史算是傳奇和曲折的。原武定侯爵,是隨太|祖立國,世襲罔替的爵位,因為在元興二年對遼戰爭中失利,又涉嫌了定王謀反案,而被毀劵奪爵,全家貶為平民。幾年後謀了一個貴州小官,並在當年檢舉了當時的都指揮使私開金礦之罪,當年的金礦之案,貴州及朝廷內部涉案的官員有幾十位,正二品的大員都有好幾個,沈氏一族是冒著被滅口的風險舉報此案,皇上為了嘉獎沈家的忠心,賜了一個忠毅伯爵。忠毅伯又在元興二十一年對西寧的作戰中,守住了銀州,馳援了警州,晉為武定侯。世人讚賞沈家忠心不渝的有之,嫉妒沈家走狗屎運的有之,但是,大梁立國近九十年,經曆四朝,奪爵之家不甚枚舉,可沒有一家能像沈家一樣,不到二十年就重新崛起,站迴了原來的位置,所以忠心也罷,走運也好,沈家的現在榮耀真是羨慕不得。
船上無聊,這些事情是夏語澹聽婆子丫鬟們嘮嗑整理的。夏語澹是沒有機會結識一下官船裏的人,她從上船之後,就不被允許走出船艙。也是,言行舉止連丫鬟都不如的小姐,被人看到是丟夏家的人。夏語澹很老實的待在船艙裏,沒有出去一次,而同在一艘船上的劉三樁,住在最低艙,因為男女有別,夏語澹也沒有再見過。真是狗屁,和一個差了三十多歲的大叔,一起生活了七年,現在才說男女有別,會不會太搞笑了,夏語澹隻能默默吐槽,乖巧的聽身邊的人指導。
坐了半個月的船,值得高興的是,除了有點晃悠悠,腳踩不了實地的正常長途坐船的後遺症之外,夏語澹沒有半點不適。比起八年前那個暈得半死的小嬰兒,十歲的夏語澹,太瓷實了!
☆、第二十八章 換親
夏語澹原是道了些淺見,怕溫家兄弟犯疑,才歪纏出自憐的話來,倒是惹得大家不自在,勉強笑著岔開話題道:“吃呀,快吃肉吧,牛肉煮老了不好吃。”
一時三人自顧夾肉,夾菜吃,小廝給黃銅鍋子加了新碳,又端了一碟牛肉和牛筋。
溫持念接著前話道:“太孫的十四家伴讀,滿朝矚目,我們豪富之家謹記著就夠了,倒是還有一件大事眼下和我們家戚戚相關,定襄伯府石家被奪爵抄家了。”
夏語澹心裏咯噔一下,要是沒記錯人物關係的話,夏家的三太太石氏就是出身定襄伯府,是定襄伯爺之女。
溫神念迴憶了下定襄伯府的家史,道:“可是前些年他家大爺和景王嫡長子爭一個戲子,被失手打死,景王嫡長子也因此被逐出宗室的那家?他家的二老爺是上一任的浙江都指揮使?”
“正是他們家。”溫持念看了夏語澹一眼,依然道:“他們家在京都風評不太好,不知怎麽得到了先太子的器重才煊赫了一時,先太子一去,又失了頂立門戶的長房長子,他們家就立馬衰敗了,石二老爺當了一任浙江都指揮使就被人擠了下去,賦閑在家兩年。應該是不久前被秘密告發了石二老爺在任浙江都指揮使期間的不法之舉,之前一點消息都不透,突然的就把他們家給辦了。男男女女都鎖了。”
“他們家犯了什麽事?”夏語澹趕緊問。
溫家不知道夏家和石家是姻親,京城權爵遍地,溫家還沒有理清楚這些豪門大戶之間的關係,要是理清楚了,早有底氣去京城開綢緞莊了。夏家三老爺是庶子,身上又沒有差事,三太太是伯府庶女,這種庶子庶女的配對,就是京都的小透明。
溫持念哼了一聲道:“犯的不止一件事,不過其中一件最大條,石二老爺在任浙江都指揮使期間,私賣府庫兵甲。”
夏語澹真的不懂,問道:“私賣府庫兵甲是大罪?大得要奪爵抄家嗎?”
溫神念耐心的解釋道:“金銀銅鐵鹽,是朝廷監管的物資,沒有朝廷特發的批條,是不準流通的。金銀銅是貨幣,鹽是每個人的生活必需,鐵是利器。鐵者,兵也,兵者,兇也。鐵能鍛造兵器和盔甲。當年太|祖皇帝有了十三副盔甲和二十把刀槍,就敢去打府州的兵甲庫,兵甲庫一打下來,多少人來投,起義軍一下子就成勢了。現在石家牽涉了私賣府庫兵甲的罪名,說是私賣,賣給誰,賣了多少?都說書生造反十年不成,誰造反不得準備幾年,造反得有人,有錢,有兵馬良弓。石家的事,往小了說是貪圖銀錢的小利,往大了說是謀著遠局,就看朝廷怎麽往下查,查到了什麽。現在是奪爵抄家,要是抄到了謀反的證據,是誅九族之罪。”
“哦,忒膽大了!”夏語澹和石家也沒有感情,隻有這份感慨了。
“爹這些年就惦記著把綢緞莊開到京城去,在朱雀大街盤個鋪子,這些年跑下來,”溫持念搖頭道:“京都的水太深,我們家現在是不行,再有錢也沒有這個本事,朱雀大街是不想了,爹就想在棋盤街盤個鋪子,隻是棋盤街也少有好鋪子要脫手的,這一次,趕上定襄伯府抄了,定襄伯府在棋盤街有鋪子。爹原來要和我一起迴家的,也不迴了,要留在京城盯著定襄伯府的後事,說不定能撿漏的。”
朝廷凡抄了哪一家,金銀細物收繳入國庫,當年賞賜的田莊鋪子收迴,還有些田莊鋪子和石家名下的奴婢,就公開拍賣了。溫老爺留在京城,就是等這個機會,要是朝廷要發賣,第一時間搶入手。
石家的案子立查立辦,查成什麽樣子了,朝廷捂著沒有對外公開,隻宣布了結果。罪名定了大半。石家的結果是:家產充公,石伯爺和石二老爺問斬,餘下男女老幼皆貶為庶民,官職誥命收迴,念在上一代伯爺二十年前為國戰死之功,返迴老伯爺遺孀的嫁妝,因為沒有誥命了,隻能稱是石老太太,返迴石老太太的嫁妝以渡餘年。石老太太的嫁妝,用了這麽多年,又分了許多給兒孫,隻留下一個鋪子,一個小小的幾百畝田地,千兩的現銀,和幾套首飾衣服當棺材本而已,這麽少的東西,要養著石家一群人,可想而知石家生活的拮據。溫家惦記著的棋盤街鋪子,是石老太太的,因為旨意說了鋪子是供著石老太太養老,石老太太活著的時候,子孫是不敢賣了,不過石老太太連遭打擊沒幾年活頭了,溫家要撿漏還有機會,就是要等一等,這是後續。
當天夏語澹玩到後半晌,溫家的仆人牽著牛車送夏語澹迴莊子,在半路看見王八嬸兒,王桃花,和王銅鎖三人一家子往莊子走。
夏語澹下了車,謝過溫家的仆人,讓他先迴了,簡潔的問道:“鎖嬸兒,叔兒呢?”王家四口人今天大早,天還沒有大亮就從劉家門前經過。
“姑娘,他不放心家裏兩個小的,走前頭去了,這會兒應該到家了。”他們家有四個孩子,一女三兒,小的兩個兒子是七歲和四歲。
王八嬸兒說話時,臉上掛著舒展的笑容,壓也壓不住,雙喜臨門了,女兒找到了夫家,兒子找到了媳婦。
鄉裏的女孩子,出嫁年齡不好說,有的人家不想養女兒或是因為別的原因,繈褓之中就會給她找夫家,找到了夫家,女孩子就給夫家養了,夫家也願意養,省下女孩子長大了要給她家的聘禮,這樣的女孩子有一個說法叫童養媳;有一些,家境艱難,相貌醜陋,做事懶惰,名聲不雅的女孩子,二十出頭還不能嫁出去。一般的女孩子是十五六出嫁,過了十八就是老姑娘了。王桃花今年十五,家裏是想在今年就給她找好婆家,還有一個想頭,希望在王桃花的夫家要一個女孩子來給王銅鎖當媳婦。你家娶我的女兒當媳婦,我家娶你的女兒當媳婦,這種形式叫換親,換親最大的好處是節省娶親的排場和給女方的聘禮,兩家女兒一換誰也不吃虧,換親和童養媳在平民百姓之家是普遍存在的。
王家是想找一家,肯換親的人家。王初八佃了莊子上五十畝地,一個人根本種不過來,以前是和王八嬸兒,王小姑三個人一起種的。王桃花十歲就包攬了所有的家務,洗衣做飯,照顧三個弟弟。去年王小姑嫁了,今年王桃花也要出嫁,女孩子的花期比種地更要緊,王家也不想耽誤女兒的前程,隻是這樣一來,家裏家外的活兒,王家的人手就不夠用了,誰來洗衣做飯幹家務?王八嬸兒還是要下地的,王銅鎖頂半個男人了,也在地裏幫父母幹活,餘下兩個孩子還太小了,年前洪家四歲的孩子燒火差點把房子燒了,所以,給王銅鎖娶媳婦的事,提上了日程。
根據前世,站在經濟發達的角度,童養媳和換親是違背了人道主義,影響了婚姻自由,高大上的認定這些是婚姻製度的陋習。可是,在生產力落後的時代,這些製度是適應時代,合理存在的。王桃花需要及時出嫁,拖個三四年變成老姑娘,嫁不了好的丈夫,家裏更對不起她。王銅鎖需要立馬娶個媳婦,接替姐姐在家的位置,照顧一家子日常生活,同時接親的兩家人還能少一堆繁文縟節,是三處有益,雙方共贏的好事,有什麽不合理嗎?至於那些說童養媳和換親不利於培養夫妻感情什麽的理論,那些扯太遠了。人做到了生存,才有需要來談談生活,談談男女之間的愛情。隻有日子過下去了,感情,不管是夫妻感情,還是把夫妻感情和兄妹,姐弟的感情混淆在一起了,都無所謂,在相濡以沫的日子裏,能培養出感情來就好了,分得那麽清楚幹嘛,反正荷爾蒙就是那麽一段時間,夫妻做久了,愛情淡了會變成親情一樣的存在;而日子過不下去了,多麽堅定的感情都會被現實的生活,一日日的擊垮,昔日恩愛的夫妻感情蕩然無存,有什麽意義。
夏語澹看王銅鎖局促的樣子,和王桃花羞澀的表情,就知道他們的婚事都說好了。鄉下人找親事也不全憑了一張嘴,口若懸河的說道,兩家人會約個時間相看一次,你看看我的兒子女兒,我看看媳婦女婿。
王桃花今天穿了一件新做的淺蓮色薄襖,梳了一個同心髻,髻上簪著一支銅包玉的喜鵲簪,那隻喜鵲有夏語澹的大拇指那麽大。耳朵上掛著相思紅豆的耳墜,臉上撲了米汁做的水粉,用胭脂擦了兩腮,點了唇。夏語澹有著兩世的記憶,兩世對於美的認知是有衝突的,夏語澹上輩子又是學美術的,評價起來有時候會有些混亂,但王桃花不管用哪個眼光看,模樣在農婦裏是一般般的清秀,沒有醜陋,也不及美麗。現在不流行骨感的美女,骨感會以為你家條件太差,吃不飽飯餓成那樣的,骨感的女人不太容易坐穩胎,也幹不了太多的活,不實用。王桃花有一米六的個子,是比較滿意的微豐身材,背手腳能摸著肉,不過,最讓夏語澹喜歡的,是王桃花天然發育的,完美胸型。
☆、第二十九章 三年
女人的胸型,在這裏有非常粗俗而形象的描繪,歸為四類:荷包奶,豆莢奶,葡萄奶,羊角奶。鄉村裏的人,荷包都是扁扁的,放幾枚銅錢而已,所以,荷包奶就是胸部太平太扁了;土地裏生長得飽滿的豆莢成熟時會向兩邊爆開,所以豆莢奶,就是說你胸部長著長著外擴了。葡萄奶,胸部像葡萄一樣圓滾滾的,也像葡萄一樣兩串掛下來,在沒有鋼圈文胸承托,隻靠肚兜遮掩的時代,在以後不斷的生育哺乳之後,會越來越下垂,誇張一些的,自己的奶|子能甩到肩膀上去,不過有些男人最喜歡女人過度豐滿的胸部。羊角奶是夏語澹認為的最完美的胸型,胸部像可愛的嫩嫩的羊角一樣發育開來,尖而挺,沒有外擴,沒有下垂,比荷包奶鼓一些。如果按罩杯算,荷包奶是a罩杯及以下,羊角奶是b罩杯及以上,以上也很少,因為長太大很容易向葡萄奶的趨勢發展。有一對羊角奶這樣形狀姣好的胸型,配上適當的肩型,腰圍,身高,正麵看一個女人,頭,胸,腰,視覺舒適的比例就出來了,若是再綴上清麗的容顏,柔婉的儀態,真是遠觀,翠柳拂風;近看,婀娜多姿,在皮相上,算是美人了!
夏語澹摸摸自己沒有一點發育的胸部,以前它是a罩杯的,換了一個身體,它能變成b罩杯嗎?穿越之後,好歹給個安慰獎可以嗎?
王桃花有身材,但少了容顏和儀態支撐,說不上美人,但她會幹活,洗衣,做飯,打掃,喂雞喂豬,照管弟妹,這些瑣碎的活兒能連軸從早上醒來,幹到晚上睡覺,所以到了出嫁的年紀,口口頌揚,十五歲就找到夫家了。
女孩子皮薄,夏語澹圍著王銅鎖轉,打趣道:“好好好,穿衣吃飯洗腳腳,羞羞羞,娶了媳婦熱炕頭!”
王銅鎖頓時漲紅了臉,差點同手同腳的走起路來。夏語澹瞧著他的窘樣忍不住的笑著。
“女大一,抱金雞;女大二,銀滿罐;女大三,抱金磚。”路上前後沒有人,王八嬸兒放開了說道:“我悄悄去看過一迴,那模樣,還沒有出落出來,以後會張開的,那身段,單看手腳就很不錯。我與周圍打聽了他們家的女孩子風評,她上有個姐姐,下有個妹妹,自己夾在中間難免受些委屈,不過正因為這樣,才更懂事,能當我們家大兒媳婦。我怕看走眼,又邀了四嬸兒五嬸兒再去看一次,她們倆兒也都說他們家二姐是最好的,大兩歲沒什麽,媳婦兒大一點會心疼丈夫。”
王家中意的,是黃村一戶人家,黃村多數姓黃了,那家夫妻上還有一個老人,下養著一兒三女,兒子是老大,就是王桃花的丈夫十六歲,三個女兒分別是十四歲,十二歲,十歲,估計是想再生個兒子,連生三女,就歇了心思。黃村最靠近石溪鎮,他們家除了種地,每天還要做豆幹挑到鎮子裏走街穿巷的叫賣,原來他們家是想用十歲的三姐換親的,王八嬸兒不答應,看重十二歲的二姐。小戶人家也沒有嚴格按著年齡的順序娶妻出嫁,超車無所謂。
王八嬸兒,王桃花走在前頭,夏語澹故意和王銅鎖落在後頭,道:“相親的時候,隻是家長們相看呢,還是你們見著麵了,你見過黃二姐嗎?”
王銅鎖全然沒有往日了伶俐,隻是點了點頭。
夏語澹追問道:“好看嗎?哎,好不好看的無所謂,重要的是兩人看著順眼,順眼嗎?你們怎麽見的,是單獨見的,還是當著大夥兒見的,有說上話嗎?”夏語澹還沒有見識過相親的場麵,確實好奇。
十歲的男孩子,身體還沒有第二次發育,生理心理都沒有滋生出作為一個男人,對女人的需要。看媳婦兒,就和看莊子裏的同齡人差不多,同齡人在一起,雖然不時有爭氣摩擦的,心地兒是不壞的,看誰都好,因此現在看媳婦兒也一樣了,王銅鎖隻道:“還行,也就那樣,說話細聲細語的,就是剛進了她家,她出來倒的茶,我瞅了幾眼。”
夏語澹拍手叫好,道:“噢,我們莊子上又多了一個姐姐了!”
王銅鎖想了想,隻低頭看著地麵邊走邊道:“她乍生生的來到莊子,一群人混著,要是被人欺負了,我沒看見,姑娘看見了,幫著她些。她在我們家過好了,她們家知道了,也能對我姐姐好些。”
同一階層的平民百姓之家,也根據了自身條件劃分了高低。林家地少,房子破舊,還要天天賣豆幹貼補家用,但比沒地沒房的王家腰杆子是粗一點,王桃花進他們家是高嫁,黃二姐進王家是低嫁,雖然高高低低的也就一點點,但在結親時也能顯現出來。鄉村裏,男方給女方的聘禮,一般要比女方帶去男方的嫁妝多些,條件越好的雙方接親,聘禮嫁妝都往上抬。王家的女兒養到十五歲嫁去黃家,沒有一點聘禮,就換迴一個十二歲的女孩子,王家這一塊是虧了,沒有聘禮是王家家境差沒底氣要,女兒嫁去了更好的家庭是過好日子去了,怎麽好再要聘禮。論嫁妝,王桃花隻有一套碗筷,一張四方桌,四把條凳,一個木櫃,四個盆子和幾身衣服,沒有一件首飾,頭上的喜鵲簪隻是今天戴著充門麵,黃二姐除了這些以外,還有一匹布和一對銀鐲子。女孩子給人當媳婦本來就矮半截,一沒門第,二沒嫁妝就更矮一些了。
王八嬸兒遠遠的和王桃花在麵前也是說這些:“你別怪娘偏心,隻顧著給你弟弟娶媳婦。你有三個弟弟,每個都要娶媳婦,都要攢聘禮,能挑個好的就要挑個好的,能省一筆也要省一筆。”
王八嬸兒確實是偏心王銅鎖,之前相看了好幾家,先不管對方兒子怎麽樣,先看對方女兒,女兒不滿意的,兒子也不考慮了,女兒滿意的,兒子差不多就行了,就奔著用王桃花給王銅鎖換一個好媳婦去的。
王桃花沒有埋怨,懂事的道:“能給弟弟娶一個好媳婦,會幫著家裏幹活,照顧好幾個弟弟就很好。我是大姐姐,要時時為了家裏好。”
“你明白就好,還有你的嫁妝。沒有瞞你,家裏拚命辛苦這些年是攢了些銀子,可是那些銀子是要留著將來買地的,隻有買地能動用,家裏婚喪嫁娶都不能動用。當年你爺爺生了病,知道自己不能好,寧可自己餓死也不讓你爹動那筆銀子。你小姑出嫁的時候,也隻有你這些東西。”王八嬸兒幾句話,道出了生存的無奈,繼而勉勵笑道:“沒嫁妝沒什麽要緊的,做人才要緊,你要學學你小姑,在婆家勤快一點,不過自己也要長點心眼,不要紮頭的隻顧著猛幹活,要挑能顯的活兒幹,要讓外頭知道你是勤快的,當然你也要真勤快才行,其中的分寸不是說得清的,你要琢磨著過日子,還有黃家做豆腐幹的手藝,你婆婆要是教你,你要聰明些,用心學好。哎,他們家有女兒在我們家當媳婦呢,想來他們家會對你好的,等過些年,我們家再攢些錢,買了幾畝了,我們家就不用像現在這樣,像沒根兒似的。”
王八嬸兒一席話嘮來嘮去,全是為了養了十五年的女兒要離了自己的眼兒擔憂。沒有屬於自己土地的農戶,就是沒有生存的根兒,其實王家兩代佃戶拚命二十年,省吃儉用,攢了有兩百兩銀子,隻是這些銀子都買了地兒,也買不了十畝好地。王家現在六口人種了五十畝田地,有一百畝嫡都是富農了,要五十畝土地是自個兒的,王家在農戶裏算條件很好了,農戶一年吃用之後還能攢十兩銀子還不能算好?可惜田地是佃來的,就被壓到了腳地,要不是太貧寒娶不起媳婦的農戶,都不會和佃戶來結親家。黃家就二十畝薄田,要不是天天賣豆幹,年景差時還不夠嚼頭,嫁過去,上伺候三個老人,中間丈夫,下麵兩個小姑子,開頭幾年的辛苦可想而知。不過,先苦後甜,日子就是熬出來的,熬得伺候完了老人,嫁完了小姑子,黃家還是不錯的。
在年前,王家的一嫁一娶就完成了,因為是換親,雙方商量好了,喜酒都不擺,王桃花穿一身新衣服蓋上紅蓋頭就被丈夫用牛車拉走了,王銅鎖也是這樣把他的媳婦拉過來。隻有根據禮節,以前成親的時候,王家有送過份子錢的人家,要把份子錢送迴,所以,劉家這一迴,五斤米和八個雞蛋也不用送了。
第二年,鑒於上一年瓜種得還可以,大家膽子都練出來了,種過麥子後,每家拿出十五畝地來種瓜,幾個月提心吊膽下來,細細算了下開支,收入,畢竟是新物種,世麵上不多,賣新鮮果肉,賣果肉幹,瓜藤瓜皮喂豬,加上交了種子後縣裏的賞銀,這些收入一加總,比種稻穀還劃算。第三年,莊子剩餘一半的地兒,都放心的種上貢瓜了,大家是恨不得把一千畝地都種上貢瓜,可是貢瓜和西瓜一樣,每種一次就會破壞一次土壤結構,要輪種,種過一次之後,不知道幾年才能恢複地力再中貢瓜,之前大家留了心眼,在第一年第二年種過的地裏有種過幾株,長出來的瓜藤隻開花不結果。
三年下來,莊子裏一千畝地種過貢瓜後,恢複了一年一季小麥,一季水稻的耕作方式。
夏語澹十歲了,乳牙都換好了,長了一排整齊的好新牙。
☆、第三十章 憧憬
莊子裏的孩子,五歲以下,年幼不懂事,大孩子是不願意帶著他們玩的,十歲以上,是半個勞動力要隨父母在地裏幹活了,像王銅鎖,王萬林,洪青竹他們都不再廝混了,所以,十歲的夏語澹,已經是莊子裏名副其實的大姐大,領著一群小孩兒上山打鳥,下河摸魚,既有的玩兒,又找了吃的。
五月底六月初,正是麥泡,就是覆盆子成熟的時候,因為覆盆子成熟在小麥收獲時節,這裏的人都叫它麥泡。野生的麥泡生長在山坡,路邊,溪旁等灌木叢中,每天都能成熟一茬,要是不及時采摘,就爛在枝頭,或掉到地裏去了。
夏語澹帶著五個小孩,一路摘,一路吃,走到一片背陰的山坡灌叢裏,更是一寸寸的搜,不止摘麥泡,因為昨晚才下過雨,潮濕的背陰灌木叢裏蟄伏著好些牛蛙,個頭大的牛蛙有手掌大,半斤重。現在的夏語澹不是四年前了,摸到一條蛇會嚇得尖叫,巴掌大的牛蛙,睜亮了眼睛,想也不用想的,就能雙手敏捷撲住。到了迴程時,每個人都用芭蕉葉包了許多麥泡,用草繩栓了幾隻牛蛙。
夏語澹提著的三隻牛蛙有一斤多重,進了大門就愉快的嚷嚷道:“嬸兒,我摘迴來一包麥泡,個個拇指大,還抓了三隻牛蛙,做幹菜蒸蛙吃。”劉嬸兒做的幹菜蒸蛙,就是把蛙肉紅燒成七分熟,拌上九頭芥醃曬成的幹菜,在米飯快煮熟的時候,用盤子裝了架在米飯上麵燜著,飯熟了,肉剛好也全熟了。夏語澹是吃貨,為了吃這道菜,不介意牛蛙醜陋的外貌,也克服了撲到牛蛙時,那個軟綿綿像鼻涕一樣的觸感。
夏語澹一到裏屋,頓覺家裏氣氛不一樣,從未有過的歡快。
劉三樁笑得眼睛都眯成一條線,道:“姑娘,大喜,大喜了。太太來信了,說要接你迴侯府去,信上說了,已經遣了男女船隻下來,不日就到和慶府碼頭了。”
夏語澹頓時傻眼,不知道該做什麽反應。
劉嬸兒接過夏語澹手上的東西,交給二兒子道:“拾到拾到。姑娘剛剛是說做幹菜蒸蛙嗎,好,嬸兒給你做,哎,家裏人又少了一個,姑娘吃不了嬸兒幾頓了,姑娘想吃什麽,嬸兒都給你做。”劉嬸兒話裏含著不舍,卻敵不過夏語澹接迴侯府的高興。
劉家人是真心為夏語澹著想,真心為她高興。劉家人心裏有著嚴苛的高低貴賤的界定。這個時代,人人生而不平等,士農工商,每一個階級都有嚴格的界限,而要越過界限,談何容易,幾代人積蓄幾十年的家族力量,都未必辦到,隻有極少數,庶民裏的佼佼者才能脫穎而出,跨越階級。一個姑娘家,明明是侯爺的女兒,是官家小姐,怎麽能一輩子待在莊子裏,和庶民們混在一起。撇開身份不提,一個女孩子,孤孤單單的一個人在社會上生活有多淒的,很多女孩子根本就活不下去,隻有身死和賣身兩個下場,她要有父母,兄弟,姐妹和宗親,及在這基礎上,享受名分上該有的生活。夏語澹生來就是侯府小姐,就該在侯府裏過著大家小姐的生活。至於十年前侯府的暗鬥,劉家人不知道細節,也覺得沒必要知道,夏語澹更沒必要知道。她的父親是高恩侯爺,她的母親是高恩侯夫人喬氏,生為庶女,眼裏心裏隻需要放著老爺太太就夠了,其他一概不用理會。庶女隻有這樣才是合乎禮法的生存之道。
劉三樁看著夏語澹呆滯的表情勸慰道:“姑娘熬出頭了!姑娘,太太一向眼裏不揉沙子,說是接你迴去,必然是把你……我們劉家在淇國公府幾代了,看得多,嫡出和庶出,在京城裏說姑娘們精貴,貴是都貴,可不是同一個貴法,不是同一個娘胎裏出來哪能一樣,人心是長偏的,庶出的少有強過嫡出的,姑娘要明白這個道理。可是,侯府庶女,也夠姑娘一輩子享福的了。太太把你接迴去,必然是把你當庶女看了,庶女也是女兒,太太也是你的母親。隻要你在侯府本本分分的,將來的日子,比莊子上的,不知道要好幾倍。”
“還有將來的前程,嬸兒說白了,姑娘別臊。”劉嬸兒是真心待夏語澹好,才把體己話說出來:“女兒家在娘家隻有十幾年,餘下的幾十年包括身後之地,都是在夫家的。大家挑媳婦,都是先看門楣,講究門當戶對。姑娘一直在莊子上,現在是千好萬好,吃喝不愁,將來怎麽辦,沒有侯府,僅憑了姑娘這一身,姑娘要嫁到什麽樣的人家?姑娘這些年也看到了,莊裏莊外的人家,是怎麽過日子的。侯府及來和侯府結親的人家,和這些人家,那是天差地別。”
劉家兩口兒不是把夏語澹往歪路上引,是在教導這個時代庶女生存的正道。
夏語澹把頭低下去,裝出被臊的樣子來,整理好情緒,忽然記起來道:“叔兒,不是說府裏給我寫信了,信在哪裏?給我看看?”
劉三樁把信拿出來,以為夏語澹不認識,特意點出提到她的部分來。其實,劉三樁的文化程度也不認識所有的字,每次收到了信是請字攤先生讀的。
夏語澹以最快的速度看了通篇,信裏大段的讚了劉三樁三年種瓜的功勞,命他上京交這些年的賬冊銀子,到了夏語澹這兒,就提了初五,就是三日後,來接的人就到了。也是,對著下人,對著十歲的孩子,需要說理由嘛。
劉三樁小心的把信收好,一門心思為了夏語澹進府著想道:“姑娘,明天我們去鎮裏,把這份信和這幾年老三寫迴來的信,讓識字先生給我們再念念。雖然來接人的婆子丫鬟會在船上和姑娘說一些府裏的事,可就怕她們那些人弄鬼,對姑娘藏一招,或是姑娘一時記不過來,到時候出了差錯,被她們笑話了去。侯府三房人正經二十幾個主子,一個個說來,姑娘沒有草稿,都能聽暈了。”
劉嬸兒沒了主意,一疊聲問道:“姑娘在這裏的東西怎麽辦,穿的用的,還要不要?我要怎麽收拾?信上有說給姑娘預備了什麽?哎呀,我就是收拾了,姑娘現在用的東西也上不了台麵,就算府裏準備好了,船上的幾天怎麽過?”
“我們先收拾出一套好的來備著,其他都不要了,再多帶些錢,缺什麽我在府裏看著買。不過府裏那樣的體麵,應該預備了。”劉三樁想了想,又對劉大哥道:“這一迴和姑娘同行,老大你不方便跟著,你留在莊子上,收麥種稻的事,也要人盯著。”
劉家人滿臉的欣喜,渾相似,養了三十年,成為剩女的老姑娘突然出嫁了,有舍不得,更多的是安慰,甚至是如釋重負。
夏語澹微微的抬頭,深究著他們的笑容,那麽發自內心的真誠,肺腑的關懷,突然意識到了,中間的認識差距在哪裏。十年了,難道還沒有適應嗎,這裏不是原來的世界。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在父母麵前,子女隻有義務,沒有權利。劉家兩口兒和京裏的滿府人,誰也不會覺得把夏語澹扔在莊子上七八年不管不問有‘不是’,子女認為父母‘不是’,本身的這個想法就是不孝,是罪過。
至於十年前的恩怨,大夥兒對夏語澹的認知存在大誤。
正常的孩子,在三至六歲之間,才能永久性記事,擁有不可抹滅的記憶。洪青竹就說過,他可以追述最早記憶,是他五歲的時候,他母親生小弟那一天,在這之前,洪青竹沒有任何印象,都忘光了。可是夏語澹能追述的記憶,在娘胎裏就開始了,這個秘密,不可告人!
沒人知道,一個剛出生一天的嬰兒,會記得她的生母和胞兄是怎麽死的;沒人知道,一個幾個月的嬰兒,能感受到周遭對她的嫌棄;沒人知道,一個一歲多的嬰兒,能記得那四百天,在奶媽丫鬟的虐待下生活。天天半囚禁在房間裏,隨時接受她們的辱罵,成天見不到人影而遭受饑餓和邋遢。即使樂觀認為沒有人指示,是奶媽和丫鬟肆意的妄為,但她們也是在摸清楚這個小主子不受家族重視之後,才敢那樣的大膽。
在夏語澹三歲以後的人生,沒有人提及這些內容,夏語澹從哪裏知道?
就算有人知道,這個嬰兒一出生就感受到自己生存在死亡的恐懼下,承受著那些不可估量的精神*雙重傷害,或許一句‘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就應該揭過了。不能怨恨!
生你是恩,養你是恩,就算在莊子上養著也是恩。寄予了你生命,並把生命延續了十年,現在又要接你去過上流社會的好日子,你必須要感恩戴德,必須對侯府的生活滿含憧憬。
就算沒有那麽崇高的覺悟,想接著活下去嗎?想活得比莊子上的日子更好嗎?想進入上流社會,做個侯門大家小姐嗎?那麽請你按著劇本走下去。
媽蛋的,真是人生如戲,全靠演技!
可是,想玩偶一樣任憑你們安排,能包吃包喝包丈夫嗎?
☆、第三十一章 爾凝
說接走就接走,不帶含糊。四日後侯府的人到了,領頭的是喬氏的心腹周顯夫妻。周顯本來就是管各個莊子春秋兩季地租子,下來不是單為著夏語澹,而是查查各處的莊頭兒,在遠離主子之後,是不是忠心辦差。夏語澹還在思考鄉下人進京城該是什麽樣兒,見了侯府一群人,就蔫兒了。
平時歡樂活潑到處散丫的人,蔫兒了。大家自動理解成,是夏語澹見了這一群,從衣飾到舉止都能甩自己一條街的人而羞愧了。在鄉下像野丫頭的瘋玩了幾年,夏語澹當然不可能一秒變大家閨秀,其舉止確實連侯府的丫鬟也不如,不過夏語澹本來就不是丫鬟,也不會為比不過丫鬟羞愧,夏語澹是看見了周顯家的那張,笑得十分從容也能感受疏離的臉,聽見她恭敬中又帶著冷漠的聲音,就自動染上了謹慎怯懦的情緒,倒也歪打正著。
第二日,天色漆黑一片,夏語澹就被請上了馬車,駛出了生活七年的莊子,駛出了石溪鎮,駛出了望宿縣,到了和慶府運河碼頭。沒有親人,朋友依依惜別的場麵也沒有,莊子裏的大人小孩倒是想送一程,道個別的,看見侯府的排場都不敢上前,隻能遠遠,遠遠的站著,目送著馬車離開,在依稀的星光下,夏語澹隻能看見他們身體的輪廓,辯不清誰是誰,而溫家兄弟,今年八月是鄉試,溫神念又臨時抱佛腳的閉關讀書了,溫持念幫著他父親在京裏籌備綢緞鋪子。溫家看中的棋盤街鋪子,於年前從石家手裏買來,為這,過年溫家父子都沒有迴來。
劉嬸兒準備的東西,一件不需要帶。如劉三樁所言,侯府是要臉麵的,既然把女兒接了迴去,就會裝點侯府小姐的門麵,夏語澹從裏到外一身新,就是尺寸有些不合適,隻有船上的鋪蓋,就更不用擔憂了。所以夏語澹有悄悄和劉嬸兒說,把自己用著的東西,散於莊子裏的女孩子們,以莊子的條件,夏語澹用的都算好東西,別浪費了,至於夏語澹,什麽東西也沒有帶著留做紀念。這七年的時光,放在心裏紀念就好,此一去,和莊子裏的人,應該永無相見之日了。
夏家有單獨雇了私船,從京城下來接人,上京的路上,依附在一艘官船後麵。國朝治安再好也有違法亂紀之事發生,而私船比官船,更容易受到可能的打劫,為了路途安全考慮,有關係的私船都會依附在官船後麵。官船就和朝廷在官道設置的驛站一樣,為來往官員及其家眷提供免費的交通工具和食宿,在滿足官僚需求的情況下,允許接些民間的私活,隻是價格比民船高好幾倍。夏語澹為什麽會知道這些呢,因為溫家父子每次都是做官船上京的。
這一次的官船沒有接私活,送一位,嚴州籍,因逝母丁憂,而後起複的何姓官員入京,何老爺及其妻沈氏,帶著四個孩子,加上一群伺候的仆人,占了滿滿一條船。何老爺在丁憂前,官至翰林院七品編修,其家族也沒有出過人才,不過,他的妻子沈氏來頭不小,是武定侯的嫡長女。
武定侯的家族史算是傳奇和曲折的。原武定侯爵,是隨太|祖立國,世襲罔替的爵位,因為在元興二年對遼戰爭中失利,又涉嫌了定王謀反案,而被毀劵奪爵,全家貶為平民。幾年後謀了一個貴州小官,並在當年檢舉了當時的都指揮使私開金礦之罪,當年的金礦之案,貴州及朝廷內部涉案的官員有幾十位,正二品的大員都有好幾個,沈氏一族是冒著被滅口的風險舉報此案,皇上為了嘉獎沈家的忠心,賜了一個忠毅伯爵。忠毅伯又在元興二十一年對西寧的作戰中,守住了銀州,馳援了警州,晉為武定侯。世人讚賞沈家忠心不渝的有之,嫉妒沈家走狗屎運的有之,但是,大梁立國近九十年,經曆四朝,奪爵之家不甚枚舉,可沒有一家能像沈家一樣,不到二十年就重新崛起,站迴了原來的位置,所以忠心也罷,走運也好,沈家的現在榮耀真是羨慕不得。
船上無聊,這些事情是夏語澹聽婆子丫鬟們嘮嗑整理的。夏語澹是沒有機會結識一下官船裏的人,她從上船之後,就不被允許走出船艙。也是,言行舉止連丫鬟都不如的小姐,被人看到是丟夏家的人。夏語澹很老實的待在船艙裏,沒有出去一次,而同在一艘船上的劉三樁,住在最低艙,因為男女有別,夏語澹也沒有再見過。真是狗屁,和一個差了三十多歲的大叔,一起生活了七年,現在才說男女有別,會不會太搞笑了,夏語澹隻能默默吐槽,乖巧的聽身邊的人指導。
坐了半個月的船,值得高興的是,除了有點晃悠悠,腳踩不了實地的正常長途坐船的後遺症之外,夏語澹沒有半點不適。比起八年前那個暈得半死的小嬰兒,十歲的夏語澹,太瓷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