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菊遇難,還讓一個人悲痛欲絕,那就是誌強。誌強和邱菊一直是以姐弟相稱,他們的感情真是不是姐弟勝過姐弟。在楊家林子的那段童話般的童年生活,真是讓誌強沒齒難忘。早晨他們起早在一起溫習功課,放學後他們在一起上山拾柴、挖野菜……特別是那次他們共同背著爺爺去馬場的經曆,更是讓誌強刻骨銘心。文革開始後,雖然邱菊兩度背離井岡山,可每次都有每次的背景。就是他們分手了,誌強也從不怨恨她。更何況這次她和金花到武造反那邊去,對他不但無害,而是在幾次最關鍵的時刻她和金花都為井岡山盡了力,建了功。他早就這樣想過,今天他們分手了,是為了將來更愉快地相聚。誌強一直盼望著這一天的早日到來。沒成想今日已成抉別。他也曾看見過別人的生死離別,他也曾動過感情,可他從未像今天這樣痛苦不堪。這太殘忍了,簡直無法讓他接受。多麽好的姐姐!多麽好的同學!多麽好的戰友啊!災難怎麽能就這樣無情地降到她的頭上了呢?她走得太快,太忽忙了。是誰這麽無情,奪走了她的生命?是於雷?於雷,你怎麽能這麽幹呢?你以為他是你的敵人嗎?你以為她是你想像的那麽壞的壞人嗎?她是我的好同學!好朋友!好戰友!你怎麽能這麽沒有分寸?這麽不分青紅皂白競下此毒手呢?這筆賬我一定要和你算!我們觀點一致也不行!我們搞運動是為分清階級路線,鞏固無產階級專政,保證我們國家千秋萬代永不變色,可誰讓你殺人呢?你殺人也行,為什麽偏要殺邱菊呢?你知道她有多麽好嗎?她的命有多麽苦嗎?
為了邱菊被害的事,誌強和於雷鬧翻了。
“你為什麽要殺害邱菊?”
“我怎麽知道她是你的好朋友?”
“是不是我的好朋友,你都不應該殺人!”
“誰說是我殺的?”
“好漢做事好漢當,你為什麽不敢承認呢?”
“是我幹的我不會推。不是我幹的,我為什麽非要承認呢?”
“不是你殺死的,難道是她自殺的不成?”
“你不在現場,你沒有發言權!”
“我沒在現場,不是還有那麽多工人師傅在現場嗎?”
“是啊!你讓他們出來說說,那兩個女同學哪個是我殺的?隻要能找出兩個以上的證人,我就什麽也不說!可找不出證人,你做為井岡山一團之長,工總司最信得過的人,你這麽說可不行!咱們平素關係好是好,關鍵時候你不問青紅皂白把屎盔子往我頭上扣可不行!”
你別看於雷文化不高,說話可句句咬木頭。誌強對邱菊的死因根本鬧不清楚。這次他同於雷發生衝突,純屬是他過於激動造成的。他說邱菊是於雷殺的,確實是沒有根據的,確實是人雲亦雲的。他想說,紅色尖刀方麵都這麽說,可他立刻意識到不妥,所以沒說。他沒說算對了,要不,事可就大了!要是誌強還敢這麽說,於雷非動手揍他不可!非追問他為什麽要這麽說不可!誌強不說清楚那還了得!士可殺,而不可辱。於雷做錯了事,你怎麽說他,批評他,甚至嚴厲地處罰他,他都不會有半句怨言。可你冤枉他,汙辱他,他可不會默言置之。盡管誌強沒有說出他要說的話,於雷也像受到了巨大的傷害一樣用憤怒的目光盯著誌強,看他還說什麽。如果誌強的話再稍微刺激他一點,非吃他的拳頭不可。
在誌強同於雷吵吵的時候,仲子怕出事就跑到團部把翠竹找了來。翠竹開始沒吱聲,當她聽明白了是怎麽迴事,看到是火候的時候時,她站起來說話了:“誌強,你能聽王姐說一句話嗎?”已經十分尷尬的誌強見翠竹來了,他像見了救星一樣立即說:“王姐,我不該和於哥吵吵。”
“這不是吵吵不吵吵的事兒,這是你不相信我於雷,和武造反他們站在一起,人雲亦雲褻瀆我!”
“於雷,事情沒有那麽嚴重。誌強和邱菊的感情比較真摯,邱菊遇難,他的心情不好,說了點過頭話,你不要太介意。事有事在。”
“關於邱菊的死,我於心無愧。不過,我認為誌強今天的行為十分反常,好像變了一個人似的。過去,在他的嘴裏從不會聽到這種混賬話的。”
“你說他反常,我看他也是有點反常。因為邱菊和他的關係特殊,感情篤實,突然出現這樣的事情,他一時無法接受,必然說話行為都可能與往日不同。你是老大哥,他是小老弟,說好說賴當大哥的和小老弟還能一樣嗎?”
一場一觸即發的內戰被翠竹幾句話化解了。因為翠竹的話在於雷和誌強心中都是有分量的。於雷自認識誌強以後,一直對他的印象很好,沒有任何隔閡。隻有今天出現了這麽點磨擦,讓翠竹這麽一解釋,也就不再說什麽了。誌強呢,他自知理虧,翠竹說的又在情在理,當然也就順水推舟不再強詞奪理了。誌強與於雷之間的矛盾是化解了,可邱菊的死,這筆血債究竟應該算到誰的頭上?如何算?在誌強的心中還是一個無法消除的心病。這筆賬算在於雷的頭上不行,那麽算在工總司的頭上?或者算在武造反的頭上?難道還能是武造反搗的鬼?殺人栽贓?那事情就更複雜了。誌強在一直為邱菊的死而苦惱和大傷腦筋。
這次死人事件,雖然不是於雷有意製造的,可他的心情也是無法平靜的。邱菊不是他親手打死的,但邱菊究竟怎麽死的?他也說不清楚,搞不明白。他想:邱菊畢竟死於這場武鬥,還有鬱蘭也畢竟死於這場武鬥,他想完全脫離幹係那是不可能的!更何況,即使誌強不說,工總司的人不說,武造反也不會放過他。現在關於這兩個人的死,是於雷親手殺死的輿論已經被武造反造了出來,而且在全城上下已傳得沸沸揚揚。至於武造反他們怎麽宣傳、怎麽蠱惑、怎麽誣陷他,於雷都不怎麽往心裏去,隻是由於這次事件真的死了兩個也可以說是無辜的女學生讓他的心也很不好受,也很不安。這樣一來,不但他自己,而且工總司又將受到輿論的譴責,武造反一派勢力的大肆圍攻。看起來形勢將日趨惡化,於雷、高強、翠竹的人身安全也將受到極大威脅。
死人事件發生後,高強召開了緊急核心會議,商討對策。這次會議誌強做為特邀代表也參加了。大家一致認為這次流血事件的發生,會使工總司處於更加被動的地位,將會導致更大規模流血事件的發生。在此之際,工總司內,特別是核心更需精誠團結,一致對外。否則,就會更加被動。而且高強、翠竹、於雷的安全必須馬上提到日程上來。必要時,既得安排保鏢,又得在廠內集中食宿。工人由三班倒變成兩班倒,抽出一班專門護廠,防止有人搞突然襲擊,或入廠抓人。
“我看誌強和仲子必要時,也要進廠入住。他們既然要對我們下手,也不會放過你們。”
“翠竹的意見值得考慮。誌強你什麽意見?”
“對於王姐、高總的關心我首先表示感謝。我們雖然也有危險,可能要比你們小一些。等形勢特別嚴峻時,我們再考慮這個問題。”
“那就隨你們的便了。你們什麽時間進廠,隻要和翠竹打聲召唿,讓她給你們安排住地就行了。現在你們還沒覺得那麽危險,是你們還沒有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們已死了人,紅眼了,說不定采取什麽手段,拿誰開刀呢!所以千萬不能放鬆警惕!等出了事兒就晚了。你們和我們幹一場,我們得替你們負責到底。”
“關鍵的是你們的安全。你們不出問題,工總司存在,他們就不敢把我們怎麽樣。你們若出了題問,井岡山恐怕也難保了。唇亡齒寒。我看我們光守,光躲也不是真正解決問題的辦法。假如有一天他們動用全縣的力量,把我們整個廠子圍起來,斷絕濟養,斷水斷電,可怎麽辦呢?”
“你說的這個問題確實是一個實際問題。現在有什麽好辦法呢?我們又不能扔下廠子不管,上山打遊擊。”
“打遊擊是不行。可我們隻是空守著這個滿是鐵塊子、鐵沫子、鐵床子的廠子也不行啊!曆史上有堅守城池,以守為攻,以逸待勞,施機而動,乘虛而擊的,可我們這個廠子和一個堅固的城池可不一樣啊!我上邊說了,若是斷水斷電,斷絕了濟養,用不上三天就得不戰自亂,最後隻好舉手投降。到了那時我們就慘了!”
“一不能守,二不能打遊擊,你說我們怎麽辦呢?”
“我到有個想法,不知高總是否想這麽辦?”
“說說我們聽聽。”
“必要時,我們籌計點路費,拉著隊伍上北京。到了北京就不是他們的天下了!他們想抓恐怕也不敢抓,想打也不一定能打得著。形勢什麽時候好轉,什麽時候對我們有利,我們再迴轉。我看這是上策。”
“你這個意見值得考慮。”
“這可不能再猶豫了!高總,你就當機立斷吧!”
“這到是個上策。等我們看看形勢,再做定奪好不好?”高總環視了一周,目光停留在翠竹的身上。翠竹望著高總,略有些擔心地說:“我覺得誌強說的話有一定道理,走為上策。我們應該及早安排。必要時,可以先去幾個人,把我們的呈子遞上去,掛上號,家裏真的緊張時,再多去人也可以。”
“誰帶人先去呢?”
“我看這件事隻有翠竹最合適。”於雷脫口而出。
“她是挺適合。可她現在就走,她肩上的擔子由誰承擔呢?”
“我先不走,等非去不行時,我再走。我推薦一個人先帶兩名工人去就可以了。”
“誰?”
“井岡山的孫仲子。此人立場堅定,能言善辯,完成這項任務我看綽綽有餘。”翠竹望著誌強,意思看他同不同意。
“既然王姐這麽信任他,那就派他去吧!”
選哪兩名工人的事也交給了翠竹,會後由誌強和翠竹共同和仲子談的,仲子毫不猶豫,欣然應諾。隻是還未等仲子登程,就出了大事。
為了邱菊被害的事,誌強和於雷鬧翻了。
“你為什麽要殺害邱菊?”
“我怎麽知道她是你的好朋友?”
“是不是我的好朋友,你都不應該殺人!”
“誰說是我殺的?”
“好漢做事好漢當,你為什麽不敢承認呢?”
“是我幹的我不會推。不是我幹的,我為什麽非要承認呢?”
“不是你殺死的,難道是她自殺的不成?”
“你不在現場,你沒有發言權!”
“我沒在現場,不是還有那麽多工人師傅在現場嗎?”
“是啊!你讓他們出來說說,那兩個女同學哪個是我殺的?隻要能找出兩個以上的證人,我就什麽也不說!可找不出證人,你做為井岡山一團之長,工總司最信得過的人,你這麽說可不行!咱們平素關係好是好,關鍵時候你不問青紅皂白把屎盔子往我頭上扣可不行!”
你別看於雷文化不高,說話可句句咬木頭。誌強對邱菊的死因根本鬧不清楚。這次他同於雷發生衝突,純屬是他過於激動造成的。他說邱菊是於雷殺的,確實是沒有根據的,確實是人雲亦雲的。他想說,紅色尖刀方麵都這麽說,可他立刻意識到不妥,所以沒說。他沒說算對了,要不,事可就大了!要是誌強還敢這麽說,於雷非動手揍他不可!非追問他為什麽要這麽說不可!誌強不說清楚那還了得!士可殺,而不可辱。於雷做錯了事,你怎麽說他,批評他,甚至嚴厲地處罰他,他都不會有半句怨言。可你冤枉他,汙辱他,他可不會默言置之。盡管誌強沒有說出他要說的話,於雷也像受到了巨大的傷害一樣用憤怒的目光盯著誌強,看他還說什麽。如果誌強的話再稍微刺激他一點,非吃他的拳頭不可。
在誌強同於雷吵吵的時候,仲子怕出事就跑到團部把翠竹找了來。翠竹開始沒吱聲,當她聽明白了是怎麽迴事,看到是火候的時候時,她站起來說話了:“誌強,你能聽王姐說一句話嗎?”已經十分尷尬的誌強見翠竹來了,他像見了救星一樣立即說:“王姐,我不該和於哥吵吵。”
“這不是吵吵不吵吵的事兒,這是你不相信我於雷,和武造反他們站在一起,人雲亦雲褻瀆我!”
“於雷,事情沒有那麽嚴重。誌強和邱菊的感情比較真摯,邱菊遇難,他的心情不好,說了點過頭話,你不要太介意。事有事在。”
“關於邱菊的死,我於心無愧。不過,我認為誌強今天的行為十分反常,好像變了一個人似的。過去,在他的嘴裏從不會聽到這種混賬話的。”
“你說他反常,我看他也是有點反常。因為邱菊和他的關係特殊,感情篤實,突然出現這樣的事情,他一時無法接受,必然說話行為都可能與往日不同。你是老大哥,他是小老弟,說好說賴當大哥的和小老弟還能一樣嗎?”
一場一觸即發的內戰被翠竹幾句話化解了。因為翠竹的話在於雷和誌強心中都是有分量的。於雷自認識誌強以後,一直對他的印象很好,沒有任何隔閡。隻有今天出現了這麽點磨擦,讓翠竹這麽一解釋,也就不再說什麽了。誌強呢,他自知理虧,翠竹說的又在情在理,當然也就順水推舟不再強詞奪理了。誌強與於雷之間的矛盾是化解了,可邱菊的死,這筆血債究竟應該算到誰的頭上?如何算?在誌強的心中還是一個無法消除的心病。這筆賬算在於雷的頭上不行,那麽算在工總司的頭上?或者算在武造反的頭上?難道還能是武造反搗的鬼?殺人栽贓?那事情就更複雜了。誌強在一直為邱菊的死而苦惱和大傷腦筋。
這次死人事件,雖然不是於雷有意製造的,可他的心情也是無法平靜的。邱菊不是他親手打死的,但邱菊究竟怎麽死的?他也說不清楚,搞不明白。他想:邱菊畢竟死於這場武鬥,還有鬱蘭也畢竟死於這場武鬥,他想完全脫離幹係那是不可能的!更何況,即使誌強不說,工總司的人不說,武造反也不會放過他。現在關於這兩個人的死,是於雷親手殺死的輿論已經被武造反造了出來,而且在全城上下已傳得沸沸揚揚。至於武造反他們怎麽宣傳、怎麽蠱惑、怎麽誣陷他,於雷都不怎麽往心裏去,隻是由於這次事件真的死了兩個也可以說是無辜的女學生讓他的心也很不好受,也很不安。這樣一來,不但他自己,而且工總司又將受到輿論的譴責,武造反一派勢力的大肆圍攻。看起來形勢將日趨惡化,於雷、高強、翠竹的人身安全也將受到極大威脅。
死人事件發生後,高強召開了緊急核心會議,商討對策。這次會議誌強做為特邀代表也參加了。大家一致認為這次流血事件的發生,會使工總司處於更加被動的地位,將會導致更大規模流血事件的發生。在此之際,工總司內,特別是核心更需精誠團結,一致對外。否則,就會更加被動。而且高強、翠竹、於雷的安全必須馬上提到日程上來。必要時,既得安排保鏢,又得在廠內集中食宿。工人由三班倒變成兩班倒,抽出一班專門護廠,防止有人搞突然襲擊,或入廠抓人。
“我看誌強和仲子必要時,也要進廠入住。他們既然要對我們下手,也不會放過你們。”
“翠竹的意見值得考慮。誌強你什麽意見?”
“對於王姐、高總的關心我首先表示感謝。我們雖然也有危險,可能要比你們小一些。等形勢特別嚴峻時,我們再考慮這個問題。”
“那就隨你們的便了。你們什麽時間進廠,隻要和翠竹打聲召唿,讓她給你們安排住地就行了。現在你們還沒覺得那麽危險,是你們還沒有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們已死了人,紅眼了,說不定采取什麽手段,拿誰開刀呢!所以千萬不能放鬆警惕!等出了事兒就晚了。你們和我們幹一場,我們得替你們負責到底。”
“關鍵的是你們的安全。你們不出問題,工總司存在,他們就不敢把我們怎麽樣。你們若出了題問,井岡山恐怕也難保了。唇亡齒寒。我看我們光守,光躲也不是真正解決問題的辦法。假如有一天他們動用全縣的力量,把我們整個廠子圍起來,斷絕濟養,斷水斷電,可怎麽辦呢?”
“你說的這個問題確實是一個實際問題。現在有什麽好辦法呢?我們又不能扔下廠子不管,上山打遊擊。”
“打遊擊是不行。可我們隻是空守著這個滿是鐵塊子、鐵沫子、鐵床子的廠子也不行啊!曆史上有堅守城池,以守為攻,以逸待勞,施機而動,乘虛而擊的,可我們這個廠子和一個堅固的城池可不一樣啊!我上邊說了,若是斷水斷電,斷絕了濟養,用不上三天就得不戰自亂,最後隻好舉手投降。到了那時我們就慘了!”
“一不能守,二不能打遊擊,你說我們怎麽辦呢?”
“我到有個想法,不知高總是否想這麽辦?”
“說說我們聽聽。”
“必要時,我們籌計點路費,拉著隊伍上北京。到了北京就不是他們的天下了!他們想抓恐怕也不敢抓,想打也不一定能打得著。形勢什麽時候好轉,什麽時候對我們有利,我們再迴轉。我看這是上策。”
“你這個意見值得考慮。”
“這可不能再猶豫了!高總,你就當機立斷吧!”
“這到是個上策。等我們看看形勢,再做定奪好不好?”高總環視了一周,目光停留在翠竹的身上。翠竹望著高總,略有些擔心地說:“我覺得誌強說的話有一定道理,走為上策。我們應該及早安排。必要時,可以先去幾個人,把我們的呈子遞上去,掛上號,家裏真的緊張時,再多去人也可以。”
“誰帶人先去呢?”
“我看這件事隻有翠竹最合適。”於雷脫口而出。
“她是挺適合。可她現在就走,她肩上的擔子由誰承擔呢?”
“我先不走,等非去不行時,我再走。我推薦一個人先帶兩名工人去就可以了。”
“誰?”
“井岡山的孫仲子。此人立場堅定,能言善辯,完成這項任務我看綽綽有餘。”翠竹望著誌強,意思看他同不同意。
“既然王姐這麽信任他,那就派他去吧!”
選哪兩名工人的事也交給了翠竹,會後由誌強和翠竹共同和仲子談的,仲子毫不猶豫,欣然應諾。隻是還未等仲子登程,就出了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