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節
悠然田居劄記(種田) 作者:魚丸和粗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說完璐姐兒掃視一圈,望著周圍那些個比她大的孩子,頗為有些驕傲。
“三字經,璐姐兒你跟誰學的?”
“穆宇和長生玩時偶爾會背,我聽兩遍就記住了。至於那字,咱家有那兩本書,我看多了能用柳條比劃出來。”
薛夫人愣在那,薛家這些年隻那薛金聰明,可他那聰明勁兒卻全用在算術上。她那夫婿和長子皆不是讀書的料,怎麽璐姐兒會如此聰慧。
一邊的鐵有德卻來了興趣,他可記得自己當年背《三字經》時,正是調皮的年紀,整天屁股上就跟長了錐子似得,怎麽都坐不住。後來還是娘一錯眼不錯眼的盯著他,才讓他順利的背下來。
“日水火?”
“木土金,此五行,本乎數;曰仁義,理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自修齊?”
“至平治,孝經通,四書熟;如六經,始可讀,詩書易,禮春秋。”
……
鐵有德一句句問著,到最後幹脆拿來紙筆讓她寫。璐姐兒搖搖頭,接過他手中做戒尺用的柳條,鑽到外麵雪地裏,一個字一個字的寫起來。雖然歪歪扭扭,但每個字該有的比劃卻是一個都不少。
“當真是奇才!”
鐵有德止不住感歎,而後掃了眼後麵呆若木雞的眾人。他是迂腐,遵從儒家禮儀,可他更愛才!方才禮儀戰勝人情,如今愛才之心壓製一切。
“聖人有雲,有教無類。雖然你等比璐姐兒迂腐些,但也是可造之才,我自會手下。”
宜悠直接做了個對眼,先前她覺得鐵有德老成持重,像鐵先生多一些。如今她才發現,鐵有德分明是像鐵夫人。什麽話都敢說,一丁點都不怕得罪人。偏偏他說得還都是大實話,讓人想反駁都找不出理由。
摸著長生和穆宇的腦袋,作為“迂腐童生”的長輩,她隻得好生說道:“你們倆當向璐姐兒學著些……”
璐姐笑得慧黠:“穆宇學得比我好多了,這些都是他教我的。”
鐵有德看向穆宇的眼睛亮了,這會他連考校都沒考校,直接在名冊上添上兩人名姓。入官學定要考核,宜悠本還未長生捏一把汗,如今他沾了穆宇的光,直接略過這一關。
“至於璐姐兒,自是可以入官學,不過得出個家中長輩陪同。”
鐵有德這話讓薛夫人犯了難,薛家那邊的人她著實不放心,而她還要打理著繡坊,維持母女二人生計。
“這,來個丫鬟可好?”
“朝廷明令官學中帶丫鬟小廝。”
璐姐兒抓住自己娘的袖子,她是想念書,可書不念頂多傷心幾天,娘不管繡坊他們倆就得忍饑挨餓:“娘,算了。”
“不必。”宜悠站出來:“先生,我也想識點字,就在這陪著她吧?”
“穆夫人想學,自可請女夫子入宅教。”
“哪用得著那般麻煩,穆大哥並不在府內,我一個人也無事可做,多學倆字也是好的。”
鐵有德自不會不答應,事情就這般定下來。官學正房很大,他將一張長桌子抬於南窗下,一大一小兩人就坐在這。他們邊上是長生和穆宇,有兩小隔開正好。
而後便是莊重的拜孔夫子,雖然大越朝盛行百家爭鳴,但學堂中還是立著孔子像。至於要學的內容,那就雜而多,顯示《三字經》、《百家姓》和《千字文》識字。背熟了這些後,大部分文字的意思也就明了。再學法家、墨家或是儒家,全看個人資質。
正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大越便是如此。
“讀書,首重修身養性。書讀少者固然可惜,然道德敗壞者更是可恨!”
鐵有德說了一大堆,著重告訴這些童生,要先學會做人,而後再去科舉。若連做人的基本道理都不懂,書讀得再好官做得再大,那肯定會為禍一方。所以品性不好的孩子,他絕不會再教,免得讓他學太多為禍鄉裏。
宜悠卻在默默想著品性不好的準則,在她看來春生的品性著實堪憂,可他還是被官學留了下來。可反過來想想,若官學這邊說不好,那春生定無法再在雲州生存。誨人不倦者多懷有仁慈之心,若非大奸大惡,怕不會輕易對一個人下論斷。
“三拜孔夫子,上香。”
宜悠也跟著拜過去,起身時她望著牆上高懸的孔夫子畫像。壽眉掩蓋住眼睛,雖然麵目盡可能的嚴肅,仍無法掩蓋其慈眉善目。這是一位真正的智者,那雙洞察事事的雙眼似乎在透過每一幅畫像,觀望著天下芸芸眾生。
一個個上前拜完,第一日的入學也算完成。因著璐姐兒拉夠了仇恨,所以雖然她是縣尉夫人,仍有不少人對她冷臉相對。
宜悠並不顧忌這些,她來官學雖是臨時起意,但也有自己的主意。她與穆然說好要寫家書,可兩人卻各自有著難處。穆然認字多,但一手字卻跟鬼畫符似得。而她雖然寫得好一些,但認字卻極少。
平常記個賬還行,若是真寫家書,怕是有好多字她還不會寫。雖然家中有穆宇,更有個書法比所有人都好的常逸之,可這種事她卻不想經他人之手。
**
從官學出來時,薛夫人對她千恩萬謝。因著感謝,她甚至主動包下了包子鋪開張時所有的紅綢。
“你和璐姐也要吃飯,這可怎麽生是好?”
薛夫人連忙搖頭:“就一點紅綢罷了,我雖然不若你們富庶,但這點東西還是出得起。不是我自誇,滿雲州就我紮的紅綢最好,常爺五州齋開張時,還是自我這拿得咧。”
常逸之笑著點頭:“卻是不錯,薛夫人好手藝。”
“不過是費點功夫,你們也別忘心裏去。我聽著璐姐背熟,就著月光明快就做出來了。”
宜悠直接代李氏答應下來,來時從沈家四合院走得,迴去時卻是走另一條路。端陽已經將東西運往穆家,從今日起,她便要到穆家住下。
另一項與來時不同的,便是這次她並未坐馬車。自官學大門出來後,拐個彎再過一戶便是穆家。仔細算起來,不足百丈距離,當真是極為近。
“你們倆且記好路,我隻晌午去,下午你們卻是要自己來迴。”
長生耷拉下眼:“姐姐,如此近的路,也就你能忘記。”
宜悠橫了他一眼,的確她還有個別人都不知道的事,到一陌生的地方她很容易迷路。同樣的路,除非走個十來遍,否則她很難記住。得虧有重生的經驗,不然憑她自己,絕不可能從一開始起就躲過四丫在縣衙的算計。
“三字經,璐姐兒你跟誰學的?”
“穆宇和長生玩時偶爾會背,我聽兩遍就記住了。至於那字,咱家有那兩本書,我看多了能用柳條比劃出來。”
薛夫人愣在那,薛家這些年隻那薛金聰明,可他那聰明勁兒卻全用在算術上。她那夫婿和長子皆不是讀書的料,怎麽璐姐兒會如此聰慧。
一邊的鐵有德卻來了興趣,他可記得自己當年背《三字經》時,正是調皮的年紀,整天屁股上就跟長了錐子似得,怎麽都坐不住。後來還是娘一錯眼不錯眼的盯著他,才讓他順利的背下來。
“日水火?”
“木土金,此五行,本乎數;曰仁義,理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自修齊?”
“至平治,孝經通,四書熟;如六經,始可讀,詩書易,禮春秋。”
……
鐵有德一句句問著,到最後幹脆拿來紙筆讓她寫。璐姐兒搖搖頭,接過他手中做戒尺用的柳條,鑽到外麵雪地裏,一個字一個字的寫起來。雖然歪歪扭扭,但每個字該有的比劃卻是一個都不少。
“當真是奇才!”
鐵有德止不住感歎,而後掃了眼後麵呆若木雞的眾人。他是迂腐,遵從儒家禮儀,可他更愛才!方才禮儀戰勝人情,如今愛才之心壓製一切。
“聖人有雲,有教無類。雖然你等比璐姐兒迂腐些,但也是可造之才,我自會手下。”
宜悠直接做了個對眼,先前她覺得鐵有德老成持重,像鐵先生多一些。如今她才發現,鐵有德分明是像鐵夫人。什麽話都敢說,一丁點都不怕得罪人。偏偏他說得還都是大實話,讓人想反駁都找不出理由。
摸著長生和穆宇的腦袋,作為“迂腐童生”的長輩,她隻得好生說道:“你們倆當向璐姐兒學著些……”
璐姐笑得慧黠:“穆宇學得比我好多了,這些都是他教我的。”
鐵有德看向穆宇的眼睛亮了,這會他連考校都沒考校,直接在名冊上添上兩人名姓。入官學定要考核,宜悠本還未長生捏一把汗,如今他沾了穆宇的光,直接略過這一關。
“至於璐姐兒,自是可以入官學,不過得出個家中長輩陪同。”
鐵有德這話讓薛夫人犯了難,薛家那邊的人她著實不放心,而她還要打理著繡坊,維持母女二人生計。
“這,來個丫鬟可好?”
“朝廷明令官學中帶丫鬟小廝。”
璐姐兒抓住自己娘的袖子,她是想念書,可書不念頂多傷心幾天,娘不管繡坊他們倆就得忍饑挨餓:“娘,算了。”
“不必。”宜悠站出來:“先生,我也想識點字,就在這陪著她吧?”
“穆夫人想學,自可請女夫子入宅教。”
“哪用得著那般麻煩,穆大哥並不在府內,我一個人也無事可做,多學倆字也是好的。”
鐵有德自不會不答應,事情就這般定下來。官學正房很大,他將一張長桌子抬於南窗下,一大一小兩人就坐在這。他們邊上是長生和穆宇,有兩小隔開正好。
而後便是莊重的拜孔夫子,雖然大越朝盛行百家爭鳴,但學堂中還是立著孔子像。至於要學的內容,那就雜而多,顯示《三字經》、《百家姓》和《千字文》識字。背熟了這些後,大部分文字的意思也就明了。再學法家、墨家或是儒家,全看個人資質。
正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大越便是如此。
“讀書,首重修身養性。書讀少者固然可惜,然道德敗壞者更是可恨!”
鐵有德說了一大堆,著重告訴這些童生,要先學會做人,而後再去科舉。若連做人的基本道理都不懂,書讀得再好官做得再大,那肯定會為禍一方。所以品性不好的孩子,他絕不會再教,免得讓他學太多為禍鄉裏。
宜悠卻在默默想著品性不好的準則,在她看來春生的品性著實堪憂,可他還是被官學留了下來。可反過來想想,若官學這邊說不好,那春生定無法再在雲州生存。誨人不倦者多懷有仁慈之心,若非大奸大惡,怕不會輕易對一個人下論斷。
“三拜孔夫子,上香。”
宜悠也跟著拜過去,起身時她望著牆上高懸的孔夫子畫像。壽眉掩蓋住眼睛,雖然麵目盡可能的嚴肅,仍無法掩蓋其慈眉善目。這是一位真正的智者,那雙洞察事事的雙眼似乎在透過每一幅畫像,觀望著天下芸芸眾生。
一個個上前拜完,第一日的入學也算完成。因著璐姐兒拉夠了仇恨,所以雖然她是縣尉夫人,仍有不少人對她冷臉相對。
宜悠並不顧忌這些,她來官學雖是臨時起意,但也有自己的主意。她與穆然說好要寫家書,可兩人卻各自有著難處。穆然認字多,但一手字卻跟鬼畫符似得。而她雖然寫得好一些,但認字卻極少。
平常記個賬還行,若是真寫家書,怕是有好多字她還不會寫。雖然家中有穆宇,更有個書法比所有人都好的常逸之,可這種事她卻不想經他人之手。
**
從官學出來時,薛夫人對她千恩萬謝。因著感謝,她甚至主動包下了包子鋪開張時所有的紅綢。
“你和璐姐也要吃飯,這可怎麽生是好?”
薛夫人連忙搖頭:“就一點紅綢罷了,我雖然不若你們富庶,但這點東西還是出得起。不是我自誇,滿雲州就我紮的紅綢最好,常爺五州齋開張時,還是自我這拿得咧。”
常逸之笑著點頭:“卻是不錯,薛夫人好手藝。”
“不過是費點功夫,你們也別忘心裏去。我聽著璐姐背熟,就著月光明快就做出來了。”
宜悠直接代李氏答應下來,來時從沈家四合院走得,迴去時卻是走另一條路。端陽已經將東西運往穆家,從今日起,她便要到穆家住下。
另一項與來時不同的,便是這次她並未坐馬車。自官學大門出來後,拐個彎再過一戶便是穆家。仔細算起來,不足百丈距離,當真是極為近。
“你們倆且記好路,我隻晌午去,下午你們卻是要自己來迴。”
長生耷拉下眼:“姐姐,如此近的路,也就你能忘記。”
宜悠橫了他一眼,的確她還有個別人都不知道的事,到一陌生的地方她很容易迷路。同樣的路,除非走個十來遍,否則她很難記住。得虧有重生的經驗,不然憑她自己,絕不可能從一開始起就躲過四丫在縣衙的算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