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節
悠然田居劄記(種田) 作者:魚丸和粗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夫人娘家勢大,多年來將他壓得死死的。如今聽四丫梨花帶雨,百般討好乞求,他非但不嫌厭煩,反覺男兒氣概盡顯。
正當誌得意滿時被拉出來,他心情之鬱悶自不必說。驚堂木一敲,聽罷堂下情形,事實清晰證據充足很好判,但他卻不想如那三位擊鼓之人所願。
見他遲疑,沈福愛可算抓住機會:“常聽四丫說大人公正嚴明,堪為一縣父母。李氏母女不顧家族聲譽,此等無德之人,所言豈能輕信,還請大人明察秋毫。”
陳縣丞不太靈光的腦袋福至心靈,握住驚堂木,他想象著釋放沈福愛後四丫那驚喜和崇拜的眼神。多少年了,夫人那頭母老虎管得嚴,這可是第一個以他為天的弱女子。
“言之有理,師爺,忤逆長輩該當何罪?”
宜悠心緊張起來,但當他看到那師爺時,剛升起的緊張卻是蕩然無存。如玉少年青布衫,座位上不是別人,正是有過幾麵之緣,當初協助她拿到程氏私開糧鋪證據的裴子桓。
初見這位師爺,她反倒疑惑,如此風姿遠勝陳德仁之人,定由底蘊身後家族所培養,怎會淪落到隨同衙役一同辦差。雖百思不得其解,但她卻知此人不懼縣丞。
似乎對她目光有所察覺,裴子桓極快的眨下眼,拱手並未起身。
“大人,大越令雖全麵,然忤逆長輩乃是家事,當由宗族懲處,不再我縣衙管轄範圍。另外,若有那宗族處事不公,草菅人命,我等方可介入。”
陳縣丞點頭:“如此,依本縣令,發揮宗祠。退……”
“堂”字還沒說出口,宜悠趕忙將元帕及藥包拿出來:“大人,此人對您有所欺瞞,我和娘早已脫離宗族。此番前來,則是為沈福愛有傷風化之事。此乃物證,大人可由仵作仔細檢驗,若有不實,民女再承擔責罰也不遲。”
“這……”
縣丞再昏聵,看著門口烏壓壓的人,他也不敢公然顛倒黑白。大越可不是前朝,律法嚴明,當不得他偷天換日。
見他如此,萬分著急的吳掌櫃也取出釵子:“此婦闖入我吳瓊閣,毀掉釵子十餘件。小人全賴此物養家糊口,還請大人明察。”
沈福愛眼見最後的道義借口也丟失,愣在原地,萬分後悔未聽二哥之言躲在車內。如今對簿公堂,萬一罪名坐實,怕是她再無立足之地。這樣想著,她忍不住剁腳。
而縣丞在看到吳掌櫃出來時已經愣住,此人怎麽如此眼熟,突然間他福至心靈,手哆嗦下。
作者有話要說:關於李氏,有三個設想。
1、沈福海諸番冷遇後浪子迴頭
2、找一樸實漢子改嫁
3、終身為兒女操持,宜悠找女婿入贅孝敬她終老
被高富帥看上之類的,咱還是別想了~
第49章 v章
縣衙後宅,雖是夏末初秋,但依舊是一片花紅柳綠。
吳媽媽自丫鬟手中接過瓷盆,剛欲轉身進門,卻見台階下之人嘴唇闔動,眼睛瞄下她又飛速耷拉下去。
“慢著,你可有事?”
丫鬟腳步頓住,十指扣在手心:“吳媽媽,婢子方才聽聞,吳瓊閣掌櫃在外擊鼓鳴冤。”
“哦,你可知何事?”
丫鬟十指鬆開:“似乎是有人損壞閣內珠釵,破壞之人有傷風化,便被綁至此地。對了,婢子聽聞此事似乎與前幾日夫人所招宜悠姑娘有關。”
“你且先退下。”
望著小丫鬟輕盈的腳步,吳媽媽卻有思量。倒是個機靈的,她自不會排斥如此人手,隻是單憑此事,也不能讓她全然信任。
罷了,現下還是吳瓊閣之事更為重要。端平瓷盆,她由門中而入。蘸濕毛巾,她力道均勻的服侍夫人擦臉。
“老爺可是去了前麵。”
“是,說來此事還與老奴那不成器的弟弟有關。他那榆木腦袋,這些年也不曾有求於人,如今出事也不知遣人來知會一聲。”
縣丞夫人來了興致:“你倒仔細說來聽聽。”
“老奴也是聽丫鬟所言,此事大抵與那沈家有關,宜悠姑娘亦是擊鼓鳴冤之人。”
“沈家……最近倒是常聽到。老爺治下自是居民安康,怎會出如此荒謬之事。”
“夫人言之有理,隻怕那沈四丫。此事一出,闔府上下都為夫人可惜。”
吳媽媽此言乍聽諂媚,實則極為有技巧。能以非陪嫁之人,熬到如今夫人身邊紅人,她自是極有頭腦。
因分家那日親身經曆,她對沈家之事知之甚詳。在她看來,那家再不換個主事之人,早晚必將落敗。所以當日看宜悠姑娘有本事,她當機立斷做出抉擇,如此才有了宜悠兩月的平順。
她雖為奴仆,但今日所處地位,也不用多巴結旁人。如此,她提及宜悠與四丫,亦褒亦貶之間,盡顯對夫人忠誠。
縣丞夫人手腕頓頓,吳媽媽忙將濕巾取下,放置於身後不顯眼之處。
“你且前去看看,老爺這清名可不能毀。”
“是。”
吳媽媽邁著小碎步退下,夫人說得再明白不過。為官者不偏不倚、依律辦事,方可保一世清名。
**
公堂之上,縣丞高高抬起的手,最終緩緩放在驚堂木上。若不是高坐於台前,怕是人人都能瞧出他那白了幾分的麵色。
堂下掌櫃個頭不高,小眼高鼻一派精明之狀。此人不是別人,正是夫人身邊那得力的吳媽媽家中幼弟。
吳媽媽垂髫之年便被家中發賣,幾經輾轉服侍夫人。雖同處一縣之地,多年來卻未曾踏入家門一步。衙內人人隻當她與家人關係惡劣,而他卻知那隻是表象。
吳媽媽與家中惡劣是真,但開珠寶首飾鋪的吳掌櫃乃與其一母同胞,其關係自不同於將她發賣的狠心親爹繼室,以及繼室所出弟妹。
正當誌得意滿時被拉出來,他心情之鬱悶自不必說。驚堂木一敲,聽罷堂下情形,事實清晰證據充足很好判,但他卻不想如那三位擊鼓之人所願。
見他遲疑,沈福愛可算抓住機會:“常聽四丫說大人公正嚴明,堪為一縣父母。李氏母女不顧家族聲譽,此等無德之人,所言豈能輕信,還請大人明察秋毫。”
陳縣丞不太靈光的腦袋福至心靈,握住驚堂木,他想象著釋放沈福愛後四丫那驚喜和崇拜的眼神。多少年了,夫人那頭母老虎管得嚴,這可是第一個以他為天的弱女子。
“言之有理,師爺,忤逆長輩該當何罪?”
宜悠心緊張起來,但當他看到那師爺時,剛升起的緊張卻是蕩然無存。如玉少年青布衫,座位上不是別人,正是有過幾麵之緣,當初協助她拿到程氏私開糧鋪證據的裴子桓。
初見這位師爺,她反倒疑惑,如此風姿遠勝陳德仁之人,定由底蘊身後家族所培養,怎會淪落到隨同衙役一同辦差。雖百思不得其解,但她卻知此人不懼縣丞。
似乎對她目光有所察覺,裴子桓極快的眨下眼,拱手並未起身。
“大人,大越令雖全麵,然忤逆長輩乃是家事,當由宗族懲處,不再我縣衙管轄範圍。另外,若有那宗族處事不公,草菅人命,我等方可介入。”
陳縣丞點頭:“如此,依本縣令,發揮宗祠。退……”
“堂”字還沒說出口,宜悠趕忙將元帕及藥包拿出來:“大人,此人對您有所欺瞞,我和娘早已脫離宗族。此番前來,則是為沈福愛有傷風化之事。此乃物證,大人可由仵作仔細檢驗,若有不實,民女再承擔責罰也不遲。”
“這……”
縣丞再昏聵,看著門口烏壓壓的人,他也不敢公然顛倒黑白。大越可不是前朝,律法嚴明,當不得他偷天換日。
見他如此,萬分著急的吳掌櫃也取出釵子:“此婦闖入我吳瓊閣,毀掉釵子十餘件。小人全賴此物養家糊口,還請大人明察。”
沈福愛眼見最後的道義借口也丟失,愣在原地,萬分後悔未聽二哥之言躲在車內。如今對簿公堂,萬一罪名坐實,怕是她再無立足之地。這樣想著,她忍不住剁腳。
而縣丞在看到吳掌櫃出來時已經愣住,此人怎麽如此眼熟,突然間他福至心靈,手哆嗦下。
作者有話要說:關於李氏,有三個設想。
1、沈福海諸番冷遇後浪子迴頭
2、找一樸實漢子改嫁
3、終身為兒女操持,宜悠找女婿入贅孝敬她終老
被高富帥看上之類的,咱還是別想了~
第49章 v章
縣衙後宅,雖是夏末初秋,但依舊是一片花紅柳綠。
吳媽媽自丫鬟手中接過瓷盆,剛欲轉身進門,卻見台階下之人嘴唇闔動,眼睛瞄下她又飛速耷拉下去。
“慢著,你可有事?”
丫鬟腳步頓住,十指扣在手心:“吳媽媽,婢子方才聽聞,吳瓊閣掌櫃在外擊鼓鳴冤。”
“哦,你可知何事?”
丫鬟十指鬆開:“似乎是有人損壞閣內珠釵,破壞之人有傷風化,便被綁至此地。對了,婢子聽聞此事似乎與前幾日夫人所招宜悠姑娘有關。”
“你且先退下。”
望著小丫鬟輕盈的腳步,吳媽媽卻有思量。倒是個機靈的,她自不會排斥如此人手,隻是單憑此事,也不能讓她全然信任。
罷了,現下還是吳瓊閣之事更為重要。端平瓷盆,她由門中而入。蘸濕毛巾,她力道均勻的服侍夫人擦臉。
“老爺可是去了前麵。”
“是,說來此事還與老奴那不成器的弟弟有關。他那榆木腦袋,這些年也不曾有求於人,如今出事也不知遣人來知會一聲。”
縣丞夫人來了興致:“你倒仔細說來聽聽。”
“老奴也是聽丫鬟所言,此事大抵與那沈家有關,宜悠姑娘亦是擊鼓鳴冤之人。”
“沈家……最近倒是常聽到。老爺治下自是居民安康,怎會出如此荒謬之事。”
“夫人言之有理,隻怕那沈四丫。此事一出,闔府上下都為夫人可惜。”
吳媽媽此言乍聽諂媚,實則極為有技巧。能以非陪嫁之人,熬到如今夫人身邊紅人,她自是極有頭腦。
因分家那日親身經曆,她對沈家之事知之甚詳。在她看來,那家再不換個主事之人,早晚必將落敗。所以當日看宜悠姑娘有本事,她當機立斷做出抉擇,如此才有了宜悠兩月的平順。
她雖為奴仆,但今日所處地位,也不用多巴結旁人。如此,她提及宜悠與四丫,亦褒亦貶之間,盡顯對夫人忠誠。
縣丞夫人手腕頓頓,吳媽媽忙將濕巾取下,放置於身後不顯眼之處。
“你且前去看看,老爺這清名可不能毀。”
“是。”
吳媽媽邁著小碎步退下,夫人說得再明白不過。為官者不偏不倚、依律辦事,方可保一世清名。
**
公堂之上,縣丞高高抬起的手,最終緩緩放在驚堂木上。若不是高坐於台前,怕是人人都能瞧出他那白了幾分的麵色。
堂下掌櫃個頭不高,小眼高鼻一派精明之狀。此人不是別人,正是夫人身邊那得力的吳媽媽家中幼弟。
吳媽媽垂髫之年便被家中發賣,幾經輾轉服侍夫人。雖同處一縣之地,多年來卻未曾踏入家門一步。衙內人人隻當她與家人關係惡劣,而他卻知那隻是表象。
吳媽媽與家中惡劣是真,但開珠寶首飾鋪的吳掌櫃乃與其一母同胞,其關係自不同於將她發賣的狠心親爹繼室,以及繼室所出弟妹。